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國家哪個縣發大水

土耳其國家哪個縣發大水

發布時間: 2022-08-04 13:09:51

⑴ 詳細介紹下土耳其

風俗習慣:
1.土耳其雖是伊斯蘭教國家,但作息時間與西方無異,除進入清真寺須脫鞋及肅靜外,國內氣氛非常自由,與其他中東地區伊斯蘭國家迥異。
2.土耳其人好客,亦禮貌周到,小禮物頗能增進初識朋友間的友誼。中層階級以上的土耳其人,大都自認為歐洲人。
3.土耳其英文並不普遍,除觀光旅館、飯店或商店外,洽商公務最好有翻譯同行。
4.土耳其人至今仍極崇敬其國父凱末爾將軍,不論公司行號、政府機關均懸掛有凱末爾的相片。
5.土耳其人在自家門口掛幾頭大蒜,認為會給他們帶來幸福和吉祥。
小費:一流飯店及餐廳的帳單已加算15%的服務費,但習慣上仍支付5%-10%的小費;給機場飯店搬運行李的小費每件約1新里拉;旅館房間服務員每天給1-2新里拉小費;計程車司機可不給小費。
電源規格: 220伏,50赫茲;插頭為二孔圓插頭,歐洲大陸標准。
氣候、服裝:氣候方面,地域間有很大差別。高原地帶的寒暑之差非常顯著,冬天降到零下30℃,相反夏天卻超過40℃;人口稠密的愛琴海沿岸,夏天氣溫會上升,但因北風吹襲,較為舒適,冬天也比較溫暖。旅行旺季一般在5-9月月。一般來說,地中海、黑海沿岸為地中海型氣候,溫和宜人。安納托利亞高原地區乾燥,寒暑差異比較大。在土耳其境內做商務旅行,四季服裝皆須攜帶。

國籍規定:現行土耳其國籍法於1964年生效。其中重要的規定有:
(l)在賦予原始國籍上採取血統主義與出生地主義相結合的原則。第一條規定:「土耳其籍父親或母親在土境內或境外所生的子女自出生之日起即為土公民。」第四條規定:「在土出生而不能隨父母獲得國籍者,自出生之日起即為土公民。」
(2)默認雙重國籍,表現在並不籠統規定加入土籍者需脫離外籍和加入外籍者需脫離土籍。但持有雙重國籍者如果「在土境外不間斷居留七年以上未進行證明其與土保持聯系及保留土籍之正式聯系」,將喪失土籍。土耳其在德國有200 多萬移民,其中多擁有土德雙重國籍。
(3)國籍的加入或退出採取自願申請和政府機關審批相結合的原則。第二十一條規定:「要求退出土籍或加入外籍者,在土境內應向當地最高行政長官或土境外的領事館提出申請,由該機關將所需的案宗遞交內政部」。

治安狀況:士耳其社會穩定,社會治安良好。但在伊斯坦布爾這種國際大都市流動人口多、成分復雜,旅行時要注意防盜竊。土耳其東南部地區有少量暴力恐怖活動發生。
醫療條件:土耳其醫療衛生條件較好,各城市均有健全的醫院和急救設施,治療方式以西醫為主。沒有流行性傳染病。具體的醫療保險信息可咨詢專業人士。
交通安全和外出旅行注意事項:土耳其交通事故率較高,外出旅行最好選擇大型運輸公司的交通工具,以確保安全。
自然災害情況:土耳其北部沿海地區位於地震帶,屬地震多發地區。

土耳其風俗

婚 浴
土耳其是穆斯林國家,伊斯蘭教允許一夫多妻制。凱末爾革命後,法律禁止一夫多妻制。現在是一夫多妻與一夫一妻並存。對正式的、非宗教的結婚儀式不重視,而由教長主持的穆斯林儀式的婚禮則相當隆重。

農村和小城鎮買賣婚姻仍然存在。搶來的婚姻屢見不鮮,往往是男青年把自己的意中人搶走藏起來。被搶的姑娘會被人們看作不潔的女人。等到姑娘的父親成為外公時,兩家的關系也就和解了。在土耳其,還有一種「勞役婚姻」,即家境貧困的男青年由於拿不起結婚聘金,常去當「入贅女婿」,在未來的岳父家服二、三年勞役後,再行結婚。土耳其還存在著一種兩家互相交換新娘的婚俗。男青年家有已到結婚年齡的妹妹,他所看中的姑娘又有兄弟,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實行換婚,在土耳其農村也流行弟弟娶兄長遺霜為妻的婚俗。因為寡婦再嫁是得不到聘金的,而且也避免寡婦外嫁帶走家中的土地、牲畜和財產。在土耳其,有些地方婚禮要持續好幾天,另一些地方,結婚儀式又非常簡單文雅。前者主要是在農村一些地方。

駱 駝 斗

在土耳其駱駝格鬥每年要舉行兩次,都是在雄駱發情的季節,格鬥前,除了用餅喂駱駝外,還要用兌上酒精的水給它們喝。還不能讓它接近異性,使其在斗前完全處於瘋狂壯態。格鬥開始前將一隻雌駝帶入場內,將要參加格鬥的雄駝都想擺脫束縛沖向雌駝。然而雌駝卻又被帶出場外。使雄駝越發暴怒。在此情況下,兩頭雄駝相遇,分外眼紅,於是互相拚命踢撞,直到一頭雄駝把另一頭雄駝踩在腳下,不能起來為止。每逢駱駝格鬥季節,境內熱鬧非凡。

土耳其浴風俗

在蒸汽浴罩的浴室里,用毛巾圍在腰間,躺在大理石的平台上,讓身體出汗。之後會有服務員進行按摩,然後到另一房間,戴上粗毛的手套,擦洗全身的污垢。這就是歷史悠久的土耳其浴,遊客一定要體驗。男女浴室各有男女服務員為您服務。~~

⑵ 甘肅省瑪曲縣大水(格爾珂)金礦床

大水金礦位於甘肅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瑪曲縣境內的大水軍牧場一帶,距瑪曲縣城66°方向16km處,行政區劃上隸屬於瑪曲縣尼瑪鄉管轄(圖1)。地理坐標為東經102°12′26″~102°15′04″,北緯:34°01′53″~34°04′01″,礦區面積為1.4689km2。該礦是由甘肅省地礦局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原甘肅省地礦局第三地質隊)於1990年發現後勘查評價的。

圖1 大水金礦交通位置圖

1996~2000年甘肅省地質礦產局第三地質隊對大水金礦進行了勘查工作,2000年提交了《甘肅省瑪曲縣格爾珂金礦詳查地質報告》。大水礦區累計探明C+D級金儲量37 052 kg,平均品位12.67×10-6,為一大型微細浸染型(卡林-類卡林)金礦床。

2005年對大水金礦進行了資源潛力調查工作,該礦區成礦地質條件優越,找礦潛力巨大,總資源量預期可達100 t,達特大型規模。

1 區域成礦地質環境

1.1 大地構造單元

礦床大地構造位置位於秦-祁-昆成礦域秦嶺-大別成礦省的西秦嶺成礦帶之南亞帶,南與甘孜-松潘褶皺帶相接,以略陽-瑪曲斷裂為界。其北為西傾山隆起帶,其南為巴西復向斜。礦床位於西傾山隆起帶南緣。

1.2 區域地層

區域內出露最古老地層為志留系,屬潟湖相—淺海相沉積,分布在格爾括合褶皺束軸部。從軸部向南翼依次為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和下侏羅統。石炭系、二疊系和三疊系分別由淺海相和碳酸鹽岩台地的碳酸鹽岩組成;下侏羅統由湖沼相的碎屑岩、碳酸鹽岩及陸相火山岩組成;白堊系以碎屑岩為主,夾有少量的碳酸鹽岩。其中,三疊系灰岩金平均豐度值30×10-9,高出同類岩石地殼豐度值6倍以上,表明三疊紀地層是本區一個富金岩系。

1.3 區域構造格架

區域以翁尼-曲哈爾登斷裂為界,西傾山隆起帶分為2個次級構造單元,斷裂以北為格爾括合褶皺束,斷裂以南為郎木寺褶皺束,這2個次級構造單元相互平行呈帶狀延伸(圖2)。

圖2 西秦嶺大地構造示意圖

(據趙彥慶等,2003)

QLA—祁連構造帶;NQL—北秦嶺構造帶;WQL—西秦嶺構造帶;SG—松潘-甘孜構造帶;YZ—揚子板塊;SF1—武山-天水-商丹縫合帶;SF2—瑪曲-南坪-略陽縫合帶

區域內斷裂發育,以EW向和SN-SE走向斷裂為主,組成略陽-瑪曲、翁尼-曲哈爾登、喀阿爾賽-雜爾加佐利等3組斷裂,它們控制本區的地質構造發展。其中,略陽-瑪曲逆沖斷裂組是控制金礦帶的一組主要斷裂。略陽-瑪曲斷裂組成一個向南東方向突出的弧形構造,弧形構造西翼,主體構造線方向呈NW向或近EW向,沿斷裂發生走滑作用,形成一系列NW向斷裂破碎帶,對金礦起明顯控製作用。

1.4 區域岩漿活動

區域內岩漿活動較微弱,主要發生在晚印支-晚燕山期,具有多期次、多旋迴活動的特點,空間分布上明顯受斷裂控制,岩漿活動由中性向中酸性演化,具有偏鹼性和貧鹼性特徵,屬正常系列和氧化鋁過飽和系列。

區內岩漿活動以燕山早期岩漿活動為主,主要分布在大水-忠曲斷裂的北緣,其中有忠格扎那岩體、忠曲岩體和格爾括合岩體,面積分別為4.8km2、0.05km2和1.76km2,呈岩株狀、岩枝狀產出,岩性以花崗閃長岩、花崗閃長斑岩、閃長玢岩和正長斑岩為主,其中忠格扎那、格爾括合岩體分帶明顯,具有中心相和邊緣相,圍岩具明顯大理岩化。

1.5 成礦單元

礦床大地構造位置位於秦-祁-昆成礦域秦嶺-大別成礦省的西秦嶺成礦帶之南亞帶。

2 礦區地質特徵

2.1 礦區地層

礦區絕大部分被第四系殘坡積所覆蓋,基岩出露零星,分布的地層單一(表1),主要為中三疊統馬熱松多組,另有少量二疊系、侏羅系和白堊系(圖3;表1)。中三疊統下岩組第一岩性段Ta-12是格爾珂金礦床的賦礦層位。

中三疊統下岩組第一岩段(

):岩性為一套白雲岩、白雲質灰岩及硅質破碎角礫岩。

中三疊統下岩組第二岩段(

):岩性為一套微—細粒灰岩、泥質灰岩及砂屑灰岩。該段岩性不穩定,沿走向、傾向變化大,含泥質不均勻,絕大部分泥質灰岩或砂屑灰岩被塊狀灰岩所代替,屬於淺海相—陸相沉積。

表1 礦區地層表

圖3 大水金礦床地質略圖

K—白堊系;T1—下三疊統;T2—中三疊統;P—二疊系;1—花崗閃長斑岩;2—花崗閃長岩脈;3—金礦體;4—不整合界線;5—構造角礫岩帶;6—壓扭性斷層;7—地層產狀;8—花崗閃長岩

2.2 礦區岩漿岩

礦區內岩漿活動一般,僅在大水金礦區北側見到有規模較大的格爾括合花崗閃長斑岩體出露,在該岩體的南部見花崗閃長岩岩脈以放射狀沿南北向構造侵入礦區。

2.2.1 格爾括合岩體

格爾括合岩體產於礦區北緣,侵入於中三疊統的灰岩地層中,出露面積1.76km2,呈近圓狀,依據岩石礦物特徵和岩石化學特徵,可劃分為2個岩性帶,早期為黑雲母閃長玢岩,晚期為花崗閃長斑岩。

1)黑雲母閃長玢岩,形態不規則,零星分布於侵入體的北部、東部及西部,與圍岩(灰岩)呈侵入接觸關系。岩石呈淺灰綠色,斑狀結構,塊狀構造,基質具隱晶質—顯微晶質結構。斑晶佔25%,斜長石12%~15%,角閃石3%~5%,黑雲母8%;基質有硅質(次生石英)50%~60%,長石5%,鈣質3%,氧化鐵2%。斜長石具自形—半自形晶,個別呈熔蝕狀,黑雲母邊緣被碳酸鹽交代,呈鋸齒狀,角閃石呈長柱狀,具纖閃石化。副礦物有磁鐵礦(1%)、磷灰石、鋯石及少許電氣石等。

2)花崗閃長斑岩,分布於格爾括合侵入體的中部、南部,其圍岩具大理岩化。南部內、外接觸帶具赤鐵礦化及硅化等蝕變現象。岩石呈淺綠灰色,斑狀結構,塊狀構造。基質具微晶結構,斑晶佔20%~25%,主要為長石(>12%),具雙晶結構;黑雲母(6%左右);角閃石(>5%)呈長板狀,具多色性,為普通角閃石。基質主要為玉髓(60%)、綠泥石(10%)及細脈方解石(5%)。副礦物有磁鐵礦、磷灰石、鋯石、電氣石和黃鐵礦等。

2.2.2 花崗閃長岩脈

在格爾括合岩株狀花崗閃長斑岩的外側,有大量花崗閃長岩沿南北向斷裂破碎帶或裂隙貫入,呈岩枝狀產出,脈體呈0~10°、290°~310°展布,與SN向構造和金礦體展布方向大體相吻合。脈體長100~700m,寬10~50m,在礦床內組成一個很大的脈體。脈體形態很復雜,多呈港灣狀、長條狀和凸鏡狀,具有膨大縮小、分枝復合特徵,與花崗閃長斑岩岩體是同源異相的產物。

格爾括合岩體的40Ar/39Ar坪年齡為235.4±1.3 Ma,等時線年齡為235.2±2.3 Ma(王平安等,2000),全岩K-Ar法年齡為190.0~190.6 Ma,Rb-Sr等時線年齡為174.3 Ma;格爾珂金礦床花崗閃長岩脈體40Ar/39Ar坪年齡為222.5±2.6 Ma,等時線年齡為223.0±2.8 Ma;花崗岩中磷灰石裂變徑跡年齡為117.9±4.9 Ma至189.4±5.2 Ma(韓春明等,2004)。上述成岩成礦時代表明:大水金礦床成岩時代為印支至燕山期,成礦經歷了兩期成礦作用,即該礦床是多次構造—岩漿活動的產物。

2.3 礦區構造

大水礦區斷裂發育,成礦作用受斷裂構造控制明顯(圖3)。

2.3.1 NWW—EW 向的主斷裂帶

該斷裂貫穿整個礦區,總體呈100°~110°方向展布,傾向S或SW,傾角60°~75°,張扭性。該斷裂最大的特點是具有很寬的破碎帶,破碎帶寬10~30m,發育有斷層泥、斷層角礫、構造透鏡體和碎裂岩等。

2.3.2 NE—NNE 向斷裂

主要發育在礦區西部,總體呈10°~30°方向展布,其斷層規模不大,長600~1400m,傾向SE,傾角60°~75°,該組斷裂切割近EW向斷裂,張扭性。在斷裂破碎帶內有大量花崗閃長岩脈和方解石脈充填,脈體有明顯膨大縮小現象,形成許多串珠狀分布的局部低壓張性空間,為熱液活動和金的沉澱提供了良好場所。在SN向斷裂的旁側,發育一組100°~110°方向羽狀裂隙,與斷層破碎帶呈銳角相交,遞錯排列,構成梯狀控礦構造。特別是它們二者交會處,是礦體最集中、最富集部位。因而,SN向斷裂對本礦床起著定位作用,控制了礦體的分布和產出。

2.3.3 NW 向斷裂

該斷裂產狀220°~240°∠50°~60°,斷層面呈舒緩波狀,斷裂破碎帶內有構造透鏡體,在斷層旁側見有張扭性節理組合,力學性質為張扭性。

大水礦區經歷了多期構造活動疊加和改造。礦區NWW向主斷裂帶不僅控制了岩漿岩的分布狀態,也是本地區的導礦、控礦構造。容礦構造主要是NWW次級斷裂,其次是NNE向和NNW向斷裂,此外岩溶構造也是一個重要的容礦構造。

大量資料表明,EW向構造主要定型時期為燕山早期,表現為EW向構造的壓性斷裂內充填有花崗閃長岩,動力變質及大水-忠曲斷裂的形成,奠定了本區構造的基本格架,並對成礦起了一定的控製作用。SN向構造切割EW向構造,是白堊紀末期EW向擠壓外力作用的結果,是燕山晚期運動在本區的反映,主要表現為斷塊的升降運動。

2.4 圍岩蝕變

礦區圍岩蝕變嚴格受到斷裂及破碎帶的控制,蝕變以中低溫熱液蝕變為特徵。圍岩蝕變類型主要有硅化、赤鐵礦化和碳酸鹽化,其次為高嶺土化、綠泥石化、絹雲母化、次生褐鐵礦化和少量汞砷硫化物礦化。

硅化是指富含硅質的熱液對圍岩碳酸鹽岩、中酸性脈岩進行交代,使其在圍岩中的含量增加,同時原岩組構、礦物成分發生相應變化的熱液蝕變作用。因此,硅化蝕變作用不包括鐵硅質熱液在開放空間直接沉澱而成的硅質岩和角礫岩的鐵硅質膠結物。硅化是大水金礦區最重要的一種蝕變礦化作用,它貫穿於成礦作用的全過程。主要有兩期,早期為面狀、帶狀蝕變,蝕變范圍廣、強度大。主要表現為灰岩或白雲質灰岩被交代成含量不等的硅化灰岩、似碧玉岩,花崗閃長斑岩的基質大部分被交代成微晶石英、長石斑晶玉髓化。晚期轉化為線型蝕變,以含方解石的石英細脈或網脈形式充填早期蝕變礦化體的構造裂隙中。

赤鐵礦化是大水金礦區所特有的一種蝕變礦化類型。主要有2種產出形式:一種呈塵狀或質點狀彌散分布於微晶-細晶石英顆粒中,與早期硅化作用密切伴生;另一種呈不規則團塊狀、短脈狀沿構造裂隙分布。

綠泥石化、絹雲母化及高嶺土化等主要是花崗閃長斑岩中的暗色礦物、長石斑晶及基質成分等為熱液交代形成綠泥石、絹雲母等。

與金成礦關系最為密切的蝕變是硅化和赤鐵礦化,所有的主要金礦體均產在硅化、赤(褐)鐵礦化和網脈狀方解石化最強烈的范圍內。硅化、赤鐵礦化和方解石化蝕變作用貫穿整個熱液期,金礦化是在多期礦化熱液疊加富集的基礎上形成的。硅化、赤鐵礦化最強烈地段,也是金礦化最富集部位。廣泛發育的微細網脈狀碳酸鹽化和粗晶-偉晶方解石脈指示著大規模的成礦流體活動的存在,是尋找深部隱伏礦體的重要標志。

3 礦床(體)地質特徵

3.1 礦體特徵

大水金礦區現已圈出金礦體127個,礦體主要產於中三疊統馬熱松多組的灰岩、白雲質灰岩和白雲岩中,其次產於燕山期花崗閃長岩脈的內外接觸帶、侏羅系礫岩地層,具有分段集中的特點。礦體走向近EW,NW及近SN向,礦體傾角較陡,傾角在45°~80°之間,礦體形態復雜,呈不規則枝杈狀(追蹤幾組斷裂形成)、似層狀、透鏡狀、囊狀、筒狀和脈狀等,並具有膨大縮小、分枝復合及尖滅再現等特徵。

礦體嚴格受到斷裂構造和古岩溶的控制,礦體與圍岩界線明顯。礦體長20~220m,最大長度達280m,控制礦體延深20~330m,礦體分布標高3342~3854m,厚度0.84~41.19m。金品位一般為1.0×10-6~29.36×10-6,個別地段高達100×10-6,平均品位8.52×10-6。礦體厚度變化系數為82%~134%,品位變化系數為38%~160%。

大水礦區雖然礦體眾多,但主要儲量集中在Au7和Au20-1A等幾個大礦體上。

3.2 礦石成分

根據大量岩礦石光薄片的顯微鏡觀察,結合人工重砂及電子探針等手段研究表明,大水金礦床礦石礦物組合比較簡單。金屬礦石礦物以赤鐵礦、黃鐵礦、自然金及褐鐵礦為主,含微量的辰砂、雄黃、雌黃、輝銻礦、磁鐵礦、白鎢礦和菱錳礦等,總含量不超過5%。非金屬礦物主要有玉髓質石英、微晶—細晶石英和方解石,其次為白雲石、綠泥石、絹雲母和重晶石等。

石英是各種類型礦石的主要組成礦物,可分為隱晶—微晶玉髓狀石英、細粒石英、細脈或網脈狀粗粒石英。

赤鐵礦是大水金礦的主要金屬礦物,也是特徵性礦物。關於赤鐵礦的成因問題,有2種截然不同的觀點,閆升好等(2000)認為有2種產出形式,一種呈塵狀或質點狀彌散分布於微晶-細晶石英顆粒或方解石內,見於各種硅質岩型和交代成因的礦石內,赤鐵礦化是伴隨石英顆粒沉澱而成的;第二種赤鐵礦呈不規則團塊狀、短脈狀、環帶狀或皮殼狀沿構造裂隙及其交叉部位或孔洞分布,系由本身富含鐵質的成礦熱液在開放氧化環境下沿構造裂隙充填沉澱而成。由此說明,大水金礦富含赤鐵礦的硅質岩礦石並非表生環境下次生氧化所致,而是原生成因的。而李紅陽等(2007)則認為大水金礦淺部地表氧化礦中廣泛分布的赤鐵礦和褐鐵礦,為微細粒稠密浸染狀和網脈狀黃鐵礦等硫化物表生氧化作用所致。

大水金礦床礦石按礦物成分、礦化原岩及結構構造可分為赤鐵礦化硅化碳酸鹽岩型、交代似碧玉岩型、赤鐵礦化硅化花崗閃長岩型、紋層狀、條帶狀硅質岩型和角礫岩型5種類型。其中前3種為主要礦石類型,尤以赤鐵礦化硅化碳酸鹽岩型分布最為廣泛。而紋層狀、條帶狀硅質岩型和角礫岩型礦石則分布較少。

3.3 礦石組構及成礦階段劃分

礦石結構主要有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狀、交代殘余、微晶-細晶、變余斑狀、膠狀和鮞(豆)狀;礦石構造主要有緻密塊狀、紋層狀和條帶狀、浸染狀和細脈浸染狀、細脈和網脈狀、碎裂—角礫狀、氣孔(孔洞)狀及蜂窩狀等。

閆升好等(2000)根據熱液脈體宏觀與微觀穿切關系及其共生礦物組合,將成礦作用過程劃分為熱液期和次生風化期。熱液期分5個成礦階段:①微晶石英-赤鐵礦階段,為含礦熱液早期面型蝕變礦化,是金重要成礦階段;②微晶石英-赤鐵礦-方解石階段,為含礦熱液充填沉積階段,是主要成礦階段;③石英-方解石階段,形成石英-方解石細脈或網脈,伴隨少量的辰砂、雄黃、雌黃及輝銻礦等硫化物,是次要成礦階段;④粗晶方解石階段,形成白色、雜色粗晶-巨晶方解石和少量菱鐵礦;⑤條帶狀梳狀方解石階段。

次生風化期主要表現為原生灰岩礦在風化環境下形成岩溶紅土型礦石,此外原生灰岩型礦石可見少量褐鐵礦化。

4 礦床成因分析

4.1 流體包裹體特徵

大水金礦床流體包裹體形態為不規則的菱形、長條形、圓粒形、米粒形和不規則的長管形。從鏡下觀察可知,方解石中的流體包裹體較為發育,且形態各異。形態各異包裹體的共存現象說明了大水礦床在形成過程中可能遭受了後期熱動力作用。

方解石中原生流體包裹體大小為3~90 μm,大多集中於10~25 μm,而粒徑較小的包裹體主要是一些單相包裹體和部分氣液包裹體,尤其以次生包裹體更為明顯。大水金礦床石英粒度很小(0.05~0.1mm),且石英內多數含有雜質、塵狀鐵質和泥狀物,包裹體不發育。似碧玉岩或硅質岩礦石主要由隱晶、微晶質石英組成,其中的流體包裹體個體非常小。方解石中的包裹體大多數無色透明,氣、液相之間界線十分清楚。少部分包裹體中液相成分呈暗灰色,大部分氣相成分呈現灰色、灰黑色。包裹體氣液比大小有差異,大多數為5%~10%,僅有少部分≤5%。

4.2 物理化學條件

閆升好等(2000)測得的包裹體均一溫度變化范圍為105~386℃,峰值為150~200℃;韓春明等(2004)測得的成礦流體均一溫度變化范圍為100~400℃,成礦溫度峰值區間變化范圍為150~200℃。從測溫結果來看,該礦床屬於中低溫熱液礦床。韓春明等(2004)測得的成礦壓力范圍為40.50~101.30 MPa,成礦壓力范圍較大。由地球內部0~35km壓力平均增長率為28.5×106Pa/km,可以計算出大水金礦區成礦的深度介於1.40~3.55km之間,結合含礦圍岩為斜長花崗岩和灰岩,認為該礦床形成於中淺成深度。

鹽度變化范圍為2.70%~9.10%,平均為4.88%,大部分成礦流體鹽度集中於2%~5%之間,表明該礦區成礦流體鹽度都很低。根據 Roedder(1980)編制的 NaCl-H2O 體系中 P(壓力)-T(溫度)-D(密度)圖解,韓春明等(2004)求得大水金礦床成礦流體密度為0.875~970 g/cm3,閆升好等(2000)求得的流體密度在0.817~0.972 g/cm3之間,測量結果均反應屬於中等密度流體。

4.3 同位素地球化學標志

4.3.1 硫同位素

礦床內δ34S值變化范圍較窄(-1.8‰~4.1‰),極差為5.9‰,平均值為2.4‰,塔式分布特徵明顯(圖4),以2‰~3‰為塔峰,反映硫的深部來源特徵。

圖4 大水金礦床硫同位素組成直方圖解

(據韓春明等,2004)

4.3.2 碳、氧同位素

碳酸鹽的碳、氧同位素分析採用100%磷酸法,用MAT251 EM質譜儀測定,δ13C以PDB為標准,δ18O分別以PDB和SMOW為標准,分析精度為±0.20‰。灰岩δ13CPDB介於-1.2‰~+3.4‰之間,平均值為0.83‰;δ18OPDB為-21.6‰~-5.4‰,平均值-13.29‰(韓春明等,2004)。

4.3.3 氫、氧同位素

據韓春明等(2004)對大水金礦床10件方解石的氧同位素和氫同位素結果的研究表明,方解石礦物的δ18OSMOW分布於6.63‰~19.42‰之間,根據同一樣品流體包裹體資料,按照O'Neil(1969)同位素分餾方程(即1000lnα=2.78×106T-2-2.89),計算所得

介於-4.32‰~8.33‰之間。將這些數據投入到

圖解上,早期方解石3個樣品投入到岩漿水范圍之內,4件樣品位於岩漿水范圍附近。晚期方解石樣品均落於岩漿水和大氣降水之間,這個變化趨勢表明,成礦流體在成礦早期是以岩漿水為主,晚期為大氣降水混合,與δD給出的信息完全吻合(圖5)。圖5中部分樣品距離大氣降水線較近,而另一些樣品距離大氣降水線較遠。這種「δ18O漂移」現象,反映了大氣降水與岩石中氧同位素發生不同程度交換的結果。據Taylor(1979),在發生水/岩同位素交換時有如下的公式:W/R(水/岩石)=(δ末岩初岩)/(δ初水末水),公式中間「末」表示交換後,「初」表示交換前。在成礦初始階段成礦流體為岩漿水,δ初水為9.1‰,δ初岩為20‰,可以算得大水礦區W/R(水/岩石)比值約為0.75~1.00。因此,岩漿水雖然在成礦流體中佔有一定比例,但是所佔比例不高。晚期成礦流體是以經過交換的大氣降水為主,這個計算結果與δ18O-δD關系圖解是一致的。

4.4 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徵

對礦區硅質岩、脈岩礦石、熱液方解石以及賦礦地層、岩漿岩體(脈)等各種地質體進行了系統采樣和稀土元素測試分析,綜合分析這些數據可以獲得如下幾點認識。

1)大水金礦區岩漿岩、灰岩、各種礦石及熱液方解石等不同地質體稀土元素總量系統差別明顯。岩體ΣREE最高,變化於148.32~352.79×10-6,平均為186.56×10-6。脈岩稀土元素總量在100.21~170.05×10-6之間,平均為127.32×10-6。灰岩ΣREE最低,為1.97×10-6。而各種蝕變礦化岩石及熱液方解石ΣREE介於灰岩和岩漿岩之間。

圖5 成礦流體氫氧同位素組成圖解

(據韓春明等,2004)

2)所有樣品的ΣLREE/ΣHREE,(La/Yb)N,(Ce/Yb)N比值均遠>1,為輕稀土富集型,配分曲線右傾(圖6)。與富含輕稀土的鹼性—偏鹼性岩漿岩稀土組成相似。

圖6 大水金礦稀土元素配分型式圖

(據閆升好等,2000)

3)自灰岩→硅化灰岩礦→硅質岩礦,隨著蝕變礦化作用增強,ΣREE、ΣLREE和ΣHREE均呈顯著增高的變化特點:即ΣREE 從1.97→20.77→54.46×10-6;ΣLREE 從1.73→17.59→49.09×10-6;ΣHREE從0.24→3.18→5.37mg/g。熱液方解石ΣREE也明顯高於灰岩。這些都充分說明成礦作用過程中伴隨有大量稀土元素的帶入。

4)由圍岩到礦石,ΣLREE/ΣHREE、(La/Yb)N及(Ce/Yb)N等特徵參數變化規律也非常明顯,即從灰岩至礦石逐漸升高,從脈岩到礦石則逐漸降低。

5)從稀土配分曲線和δEu,δCe值看,岩漿岩和脈岩具較明顯的弱—中等Eu負異常,δEu值在0.58~0.85之間,平均為0.67;Ce異常不明顯,δCe值分別為0.78和0.85。灰岩則具較明顯的Eu正異常和Ce負異常,δEu和δCe值分別為1.23,0.49。脈岩礦δEu和δCe值為0.69,0.82,硅質岩礦δEu和δCe值為0.69,0.84,硅化灰岩礦δEu和δCe值為0.89和0.84。因此,各種礦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線和δEu,δCe值均與岩漿岩類似或接近(圖6),而與灰岩存在較大差別,說明成礦物質來源與岩漿活動有關。

4.5 成岩和成礦時代

大水金礦北部格爾括合岩體的40Ar/39Ar坪年齡為235.4±1.3 Ma,等時線年齡為235.2±2.3 Ma(王平安等,2000),全岩K-Ar法年齡為190.0~190.6 Ma,Rb-Sr等時線年齡為174.3 Ma;大水金礦床花崗閃長岩脈體40Ar/39Ar坪年齡為222.5±2.6 Ma,等時線年齡為223.0±2.8 Ma;大水地區花崗岩中磷灰石裂變徑跡年齡為117.9±4.9 Ma至189.4±5.2 Ma(33件)。上述成岩成礦時代表明:大水金礦床成岩時代為印支至燕山期,成礦經歷了兩期成礦作用,即該礦床是多次構造-岩漿活動的產物。

4.6 礦床類型

大水金礦床為淺成—超淺成氧化環境下形成的熱液礦床,其熱液方解石、硅質岩礦石、硅化灰岩及原岩、岩漿岩等地質體的碳、硅、氧、氫同位素特徵顯示,成礦物質中碳為氧化作用改造的深成岩漿碳,硅具深部岩漿或岩漿熱水來源的特點,成礦流體兼有岩漿水與建造水混合之特點。

各種礦石和熱液方解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線和δEu,δCe值均與富輕稀土的鹼性—偏鹼性岩漿岩相似,而與地層灰岩差別較大,成礦流體富含稀土、特別是輕稀土元素,成礦物質來源與岩漿活動有關,岩漿侵入和礦液上升就位可能是燕山期陸內造山階段同一構造-岩漿-熱液體系演化的系列產物。

參考文獻

韓春明,袁萬明,於福生等.2004.甘肅省瑪曲大水金礦床地球化學特徵.地球學報,25(2):127~132

李紅陽,李英傑,袁萬明等.2007.甘肅大水閃長岩型金礦床的礦物地球化學特徵.地質與勘探,43(4):41~45

孫保平,潘振興.2007.格爾珂金礦大水礦區地質特徵及找礦標志.內蒙古石油化工,(1):128~130

閆升好,王安建,高蘭等.2000a.大水式金礦床地質特徵及成因探討.礦床地質,19(2):126~136

閆升好,王安建,高蘭等.2000b.大水式金礦床穩定同位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研究.礦床地質,19(1):37~45

趙彥慶,葉得金.2003.西秦嶺大水金礦的花崗岩成礦作用特徵.現代地質,17(2):151~156

(李文良編寫)

⑶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有座被視為「惡魔之地」的宮殿,建於公元4世紀,殿中的大水漲落極有規律,一晝夜漲落6

未解之謎

⑷ 土耳其人口和國土面積

土耳其國土面積783600平方公里,人口8000多萬。

土耳其地形復雜,從沿海平原到山區草場,從雪松林到綿延的大草原。這里是世界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阿勒山高達5,165米,山頂終年積雪覆蓋,景色最為壯觀,吸引了眾多遊客。此外,這還是一個河流湖泊眾多的國度,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均發源於此。

⑸ 諾亞洪水歷史上確有其實嗎

挪亞方舟的遺址

大洪水和挪亞方舟的神話,千百年來一直流傳不息。去年10月,由香港人袁文輝帶領的首支華人探險隊,在土耳其亞拉臘山的冰山上,發現許多民族歷史書籍中記載的挪亞方舟遺址,也證實方舟內部結構確實是木製的!



千百年來,世界許多地方一直流傳著大洪水和挪亞方舟的神話,因為有了那艘大船,人類和動物才能逃脫上帝憤怒的懲罰。

無數探險家不惜冒著生命危險,想探尋有關挪亞方舟的一切:它到底有多大?用什麼材料建造?在哪裡停泊等?

去年10月,由香港人袁文輝帶領的首支華人探險隊,在土耳其亞拉臘山(Mt.Ararat)的冰山上,發現許多民族歷史書籍中記載的挪亞方舟遺址,也證實方舟內部結構確實是木製的!

袁文輝聯同10名攀山專家和庫爾德族人組隊,費時2年多,在亞拉臘山軍事禁區前後搜索五次,終於在4200公尺的冰山上發現挪亞方舟遺址。

探尋挪亞方舟,對地質學家、考古學家和眾多熱衷於從宗教角度進行「方舟考古」的愛好者來說是一個挑戰。因為要尋找挪亞方舟,除了需要科學和文化方面的知識外,還要冒著攀登亞拉臘山的巨大風險。

亞拉臘山也稱聖山

亞拉臘山位於土耳其東部與伊朗邊境,是當地最高山脈和世界最高雪峰之一,高5165公尺,山頂常年積雪。這座高山的名字在《聖經》和《可蘭經》中都出現過,據說是挪亞方舟的所在,因此也被稱為「聖山」。

在2001年7月27日,我國登山好手邱瑞昭與6名外國登山好手組成的和平登山隊,也曾征服亞拉臘山。

袁文輝接受本報香港越洋訪問時說:「近200年來,西方科學家和探險家積極尋找挪亞方舟,並寫下不少目擊證據,然而往往發現地點不一,又沒有清晰的影像為證,方舟始終是個謎團。」

他說,亞拉臘山經常發生雪崩和山崩,有終年隱匿在煙霧中的大裂縫,以及地震和火山爆發(亞拉臘山是一座活火山,最後一次爆發是在1965年)。

在邊防敏感地帶

由於火山活動產生的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還有雷擊的危險,加上土耳其政府下達的禁令和被庫爾德游擊隊員擒獲的危險(亞拉臘山位於臨近亞美尼亞共和國和伊朗的敏感地帶),使過去人們幾十次探險以失敗告終。

不過,探險家設法繼續尋找,而且在有關衛星照片被公布和傳播之後更加熱了起來。這些在上世紀60年代由美國和蘇聯間諜飛機拍攝的照片和由衛星傳回的圖像,證實了在亞拉臘山上確實存在一種「異物」。

袁文輝說:「使問題更復雜的是,土耳其政府基於邊防安全等問題,一直不給西方探險家和科學家開方便之門,多次拒絕他們的攀山申請。雖然有少數探險家登山,但由於規模與裝備有限,難有收獲。」

掌握方舟確實位置

2003年8月,他連同梁燕城博士和聖地專家李志光牧師,首次踏足亞拉臘山,並得悉當地人流傳山上有個長形木盒,埋藏在冰雪之下。他們經過多次嘗試後,取得當地庫爾德族領袖的信任。

他說:「在踏足亞拉臘山多次後,得到當地庫爾德族領袖的信任,充分掌握了挪亞方舟的確實位置。我們隨即向土耳其軍方申請許可證,並同攀山專家和庫爾德族人組成一支亞洲探險隊出征。如果沒有他們的協助,整個過程無法這么順利。

「聽當地人說,他們的曾祖父曾進入方舟,看過里頭的房間,這信息令人感到非常興奮與期待!」

最擔心雪崩

登山之途艱辛難行。袁文輝說:「當地氣候不好,多數時候得攀爬45度的斜坡,而且一人牽綁著另一人,好像扣環一樣,萬一有一個人跌倒,我們全部就會被拖下山去,一定沒命的!還有,我們最擔心的是雪崩,因為山頂都是雪。由於氣候太冷,大概是攝氏零下10度,拍攝時又發生機器故障,折騰很久後,才順利完成拍攝的工作。

「我們分階段扎營,吃那裡的兔子、山雞等過活。我們看到有女爬山者因高山症而死掉,被抬著下山!這里是活火山,在那裡三個月,我們經歷了大大小小約500次的地震!」

證實方舟木製結構

幾番探索,終於拍攝到挪亞方舟的遺骸外貌,也證實方舟內部結構恰如所描繪的全以木製而成。熔岩包住了木舟,變成石化結構。

他說:「多年來經過無數次的火山爆發,把方舟炸成幾截,我們看到的,只是方舟其中一角。」

他說:「可惜我們不能從方舟僅有的一個窄口進去,因為地上只是薄冰,大概只有一英寸的厚度,下面全是水,走動不小心造成冰裂的話,全部會掉進冰水裡。」

近年來亞拉臘山探險者

現代第一個有據可查的登上亞拉臘山的探險者是德國醫生弗里德里希帕羅特,他在1829年上了那座山,但並未找到挪亞方舟留下的明顯遺跡。

不過,他欣賞到了埃奇米阿津修道院中(它在亞拉臘火山1840年的一次爆發時被毀),東正教神甫們頂禮膜拜的一個十字架,它很像是用《聖經》里記載的那艘船上的木材製成的。到1955年為止的歷次探險中,探險家未能成功尋獲方舟。

隨後,法國工業家弗爾南納瓦拉到亞拉臘山進行第三次探險後,帶回一根橡木樑,他斷言隱約看見了冰川下有一隻船,這根梁便是從船上掉下來的。

最初的一些分析證實這名業余考古學家的敘述:利用碳14(carbon-14)所做的檢驗,證明這件發現物的年代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

不過,一個專家組反駁說,如果它在如此長的時間里都被深埋在海拔4000公尺的冰川之下,那麼釋放的碳14與分析中所顯示的結果會完全不同。有關論戰和分析延續至今。

袁文輝也是香港影音使團總幹事,他帶領的華人攝制隊登亞拉臘山近距離拍攝實況。他說:「這次的探索是基督徒和當地回教徒的合作,充分表現出和諧與包容的精神。」

為了進一步證實挪亞方舟遺骸的真實性,他說:「我們除了把實際情景拍成影片外,也正向全世界公開招募考古學家、地質學家和科學家,安排再度前往探索和考證,希望有興趣的人能一起去探個究竟。」

影音使團實地考察攝制的《挪亞方舟》紀錄片電影自年初推出的短短幾個月內,在港、台、加、美、澳等地引起熱烈回響。影片導演楊永祥曾製作《尋找他鄉的故事》、《影響世界的中國人》等節目,曾獲香港「最高欣賞指數電視節目大獎」六連冠及紐約電視節優異獎。

方舟與洪水滅世典故

根據《聖經》的《創世紀》第6至7章記載,古代人類曾犯大罪,造物者以洪水滅世。神吩咐義人挪亞建造一隻方舟,要他一家八口,連同地上所有動物,一公一母帶進方舟,並要預備足夠的食糧。

挪亞用了120年,以歌斐木,外塗上松香,建成一艘3層高的方舟。雨降40晝夜,所有地上的活物無一生還。方舟在海上飄流150天。洪水退後,方舟便停泊在土耳其亞拉臘山上。上帝與挪亞立虹為記,從此不再以洪水滅世。

按記載,方舟300肘,闊50肘,高30肘,以今日計算單位,約長135公尺,寬22.5公尺,高13.5公尺。這個比例,在風浪中傾斜60度,也不致翻覆。估計其可用平面空間超過10萬平方英尺,比20個籃球場還要大。立體空間151萬8000立方英尺,最少等於569個現代貨運火車的容量。

現今,地球動物及水上生物共90多萬種,據專家統計,放入方舟的陸上動物約有3萬5000種,其中少數是巨型的,如長頸鹿和大象,大部分為小動物,如老鼠、貓等。所有動物進入方舟後,約等於方舟37%的體積,仍有大量空間存放糧食及活動。

⑹ 土耳其屬於地震高發地段嗎,當地近二十年來發生過幾次較大地震

三、2006年5月12日,當地時間18時57分,土耳其境內發生里氏7.2級強烈地震至少造成120人死亡,1600多人受傷

這次強烈地震中心發生在離安卡拉約200公里的博盧省迪茲傑城地區,30多棟樓房倒塌,有些建築著火,不少居民被埋在廢墟里。當時許多震中災區的居民湧向街頭,以躲避隨時可能發生的餘震。

四、2010年3月8日,土耳其東部發生里氏6.0級地震導致57人死亡,至少100人受傷

地震發生於土耳其當地時間8日凌晨4點32分,震中位於土耳其東部埃拉澤省拉考昌縣附近,波及6個村莊,震源深度為5公里。震後當地發生超過20次餘震,餘震最大強度達到5.5級。

⑺ 這座城市發大水,日本人幸災樂禍,結果怎樣

天津在歷史上曾擁有九國租界,是我國租界最多的城市。

1898年8月29日,日本以甲午中日戰爭戰勝者的身份相威脅,與中國在天津簽訂了《天津日本租界條款》,正式劃定了天津日租界范圍。 1939年對於天津人民來講是黑暗無比的,一方面處於日偽政權殘酷統治下,另一方面,這一年發生了一次百年不遇的水災。 這一年七八月份,天津連降3 次暴雨,各河上流同時暴漲,洪水以不可抵擋之勢沖入天津,天津衛陷入一片汪洋之中。

日軍海光寺營房也因大水漫溢,所備存軍糧完全浸毀,軍用汽車、坦克車等各種戰品因無法運走而不得不縱火焚毀,只能放棄。日租界及市區敵商各業完全毀滅,日本在天津經營的公大紗廠,損失慘重,正在建設中的上海吳羽、倉敷、雙喜等紗廠,因廠址浸淹,機器毀損,均無法興辦。

日方於1939年8月29日公布,承認其僑商損失一億五千萬元,但實際超過兩三倍。敵方自稱「華北最重要經濟都市之天津,今後欲恢復需相當財力」,可見此次洪水對日本打擊之重。

⑻ 諾亞大洪水是不是真的

不是真的,是傳說~

⑼ 大洪水傳說背景是什麼

壁畫,280×570cm,梵蒂岡西斯廷教堂天花板,創作於1508-1509年間。
《創世記》神話中的九個故事裝飾了西斯廷教堂天花板的最高部分。其中五個畫面稍小些,周圍有四個裸體人像各佔一角。這些畫面分別是:《諾亞之醉》《諾亞的獻祭》《創造夏娃》《分開海水與陸地》以及《分開光明與黑暗》。另外四幅大一些的畫面被安排在幾對拱弧之間,即:《大洪水》《原罪》《創造亞當》和《創造眾星》。
米開朗基羅並沒有按照時間順序來安排歷史畫面,而是以大洪水這一有強烈震撼力的場面和兩幅有關諾亞的壁畫開始。此幅作品在構圖上被分為一系列單獨的群體,並呈曲線狀分布,在單調的、鉛灰色背景襯托下,這些人群顯示出浮雕效果。
表現人類絕望和受上天懲罰的戲劇性場面是通過那些迷途罪人的姿態和表情展現出來的,他們有的互相幫助和照顧,另一些則在為苟延性命而苦苦掙扎。綠色、藍紫色和粉紅色之間的色彩反差增強了大難臨頭的氣氛。看著這些由於受磨難而表情滯重的人物向前行進,我們幾乎能聽到狂風搖撼樹枝時的呼嘯,幾乎能感覺到上帝憤怒時的恐怖氣氛。
大洪水
[編輯本段]
大洪水是世界多個民族的共同傳說,在人類學家的研究中發現,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印度、中國、瑪雅等文明中,都有洪水滅世的傳說。當中,位於美索不達米亞各民族的傳說很明顯有同一來源,基督教徒相信並聲稱由於往後各民族的居住地逐漸分散,使這個傳說也變得變化多端。而另一方面,隨著世界各地重新認識他們過去的文化和傳說,大家都驚奇地發現原來這個「大洪水」傳說在世界各地都有流傳。因此,歷史學家現在都致力找尋各地的傳說,並試圖從當中找出一些過去的信息。
不過也有一些有久遠歷史之民族,如蒙古、朝鮮、日本及中亞地區的民族則完全沒有「洪水滅世」的傳說,引起反對者之質疑。
傳說的歷史意義
[編輯本段]
由於大多的大洪水傳說是帶有民族性,所以它未必與基督教有關。很多基督徒聲稱大洪水是上帝用來毀滅世界的腐敗人類的。但不見得世界上其他民族有大洪水之傳說。因此有部份人士認為,基督徒將世界的大洪水傳說串聯在一起,不過是一種穿鑿附會和一廂情願。
但是,這一個出現的特殊現象引起了基督徒為主的地理學家和歷史學家之興趣,使他們決意找出造成這個傳說的普遍性的原因。
現時,一個比較可信的理由,是由於在7000-8000年前,全球的海平面曾經大幅上升超過一米。這一次海平面上升,使不少近岸及地勢較低的地方都被水淹浸。
大洪水與諾亞方舟
[編輯本段]
各個大洪水傳說當中,最為世人所知的,定當是《聖經·創世記》第6至8章的記載。《聖經》記載由於人類在地上作惡,所以使上帝決心要毀滅這個世界的文明。上帝命令義人諾亞建造一個巨型的方舟,把世上每一種生物都留下至少一對,放入方舟里。這只方舟長130米,寬22米,高13米,分上、中、下三層,每層都有一間間隔開的小艙房。然後天上降下暴雨,使水位不斷上升。大水涌來,把地上一切的生物都消滅掉,唯有在諾亞方舟里的得以保存。於是,水退之後,諾亞一家就在片新土地上繼續生活。他們並成為了中東地區的各個民族的祖先。
蘇美爾傳說
[編輯本段]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傳說和聖經很近似。有不少民族在故事開始之前,還有一段天上諸神就是否要用洪水毀滅世人而展開過一段激烈的辯論。
蘇美爾人神話中,風之神與眾神之王恩尼爾覺得人類太吵鬧,於是放出洪水、乾旱和瘟疫來消滅他們。但是,個性良善的水神恩基傳授阿拉哈西斯灌溉、貯存穀物以及醫葯的知識,人類因此得以存活下來。恩尼爾相當生氣,決定秘密召幾位神來放一次巨大的洪水完全滅絕人類,但是還是被恩基知道,並且事先安排烏塔那匹茲姆 (Utnapishtim)搭船避難,日後便予烏塔那匹茲姆永生的能力,囑其隱居深山。恩尼爾大怒,控告恩基妨礙他的計劃,恩基則向他解釋,為了必須的平衡,不應該完全滅絕無辜的人類,讓剩下來的人類進行節育即可。但是,相對地,如果人類不信神只而墮落,就可以任憑眾神屠殺。這是大洪水記載的最早版本。
瑪雅人傳說
[編輯本段]
瑪雅印第安人有一部他們視為命根子的神聖典籍《波波武經》,其中也有關於這場天神發怒懲罰人類的洪水記載。書中講到天神在開天闢地初創造了人類,然而這是一場不那麼順利的試驗,天神先用木頭雕成人像,並讓他們開口說話。這些木頭人後來失去了他的歡心,因為他們忘記了造物主的存在。於是天神決定發起一場洪水,以毀滅人類……

大禹治水
[編輯本段]
在中國也有大禹治水的傳說,講述從大禹的父親開始,就已經開始著手於防洪的工作。但由於工作沒有成效,所以被堯帝殺了。到舜帝接任,他叫鯀的兒子禹繼續父親的工作(有另外兩個版本:傳說中的上古帝王祝融曾奉黃帝之命,將大禹的父親鯀殺死在羽山;另一說是鯀被帝舜殺死在羽山的)。由於這次工作成效很好,使百姓安居樂業,舜於是禪位於禹,開始了中國第一個王朝:夏(禹的兒子啟建立夏朝)。
現時根據中國的考古學家在中國東海沿岸的發掘,都指出曾有一段時間,海岸線比現在的海岸離開得更遠。
我國上古的這次大洪水的記載:
《山海經·海內篇》記載:「洪水滔天,鯀竊息壤以湮洪水。」
《孟子·滕文公》記載:「當饒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水逆行,泛濫於中國。」

女媧補天
[編輯本段]
除大禹治水外,我國另一次著名的大洪水出現在女媧補天的故事裡。《淮南子·覽冥訓》曰:「望古之際,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炎而不滅,水泱泱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背方州,抱圓天。」

台灣原住民的大洪水傳說
[編輯本段]
阿美族
阿美族的大洪水傳說,又稱作撒基拉雅的洪水傳說,傳說在很久以前神要人們在重要的節日前必需要祭祠神靈,但是連年豐收讓人們遺忘了敬神,神明大怒降下洪水,淹沒了許多部落,其中一位部落酋長帶領他的人民爬到撒基拉雅高山上避難,但是洪水還是不停地向上漲,後來酋長接到了神明的指示,要一對男女當作祭品,酋長的女兒和一位青年犧牲了自己的生命,讓撒基拉雅人得以繁衍。
泰雅族
泰雅族的傳說中,他們的祖先誕生在太古時代的Pasvakan,Pasvakan意指石頭裂開,人由此誕生,誕生的一男一女結為夫妻,生下泰雅族的祖先,並繁衍許多子孫。一日,天忽然降下大雨,到處都受到洪水的侵襲,人們逃到了大霸尖山山頂後,發現有一對兄妹,觸犯了禁忌結為夫妻,族人將他們丟入水中,大水立即退去,並形成了兩條河,一條是雄河(大安溪),另一條則是雌河(大甲溪)。

此外,美國印第安人中最大的一支阿風族的蒙登亞人以及加州南部屬於諾瑟族的印第安人都有類似的洪水傳說。在人類神話記憶中,這場大洪水鋪天蓋地,非常遼闊壯觀。據有關專家統計,全世界已知的洪水神話和傳說有50多則。大多脈絡清晰,敘事完整,而且經考證,絕大部分洪水傳說各自獨立形成,即純粹是本民族的口頭傳敘,與某一類主導地位的文化毫無關系。

關於大洪水傳說的爭論
[編輯本段]
爭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兩個最基本的問題上:一是遠古初民時代究竟有沒有一場世界大洪水?二是世界上普通流行的大洪水傳說是怎樣起源的?比較有影響的說法有3種:
克萊默等學者認為:世界性的大洪水純系子虛烏有;各地的洪水傳說大多起源於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他們依據是考古發現。本世紀初發現了載有最早洪水傳說的蘇美爾泥飯;爾後在蘇美爾古城烏爾的發掘中,又在地下發現了11英尺厚的沙層。據考是公元前4500年前後兩河流域的一次特大洪水堆積出來的,洪水還淹沒了一個叫烏博地安的史前民族。故克萊默等人深信,蘇美爾的洪水故事是這一次大災難留下的記憶,經民間傳說誇大為世界大洪水。這一故事通過在古巴比倫人、猶太人等許多民族中的流傳而逐步演化為世界性文化現象。
另一種意見截然相反。他們認為,地球第四紀冰期在12020年前開始退卻時,氣候轉暖,冰河大量融化泛濫,海水不斷上升,吞沒了出露的大陸架和陸橋,並發生普遍的大海浸,淹沒了許多海岸和部分陸地。故世界性的大洪水確實發生過,但並沒達到淹沒一切的程度。當時靠海及靠水的人們損失巨大,被迫向高地遷徙,隨之帶去了可怕的洪水故事。因此世界上大多數地方都有關於世界大洪水的傳說。許多淹沒在海水之下的文明遺跡及大海浸的痕跡成為此說的有力論據。
以英國富勒為代表的一批學者提出:世界大洪水是不可能的。他們認為各種洪水故事的起源不盡相同,並不是共出一源。在古代世界的各個地方,火山地震引起的海嘯、颶風掀起的海水猛漲、大雨或融雪造成的大泛濫,都有可能被深受其害的人們傳說為世界大洪水。並且,不少故事純粹是神話,是主觀想像的結果,因而是不足信的。
大洪水的成因
[編輯本段]
傳說中的原因
《聖經》里說:「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極大,於是宣布將使用洪水,毀滅天下地上有血肉有氣息的活物,無一不死!」
在我國的傳說里,大洪水的原因是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發生戰爭,共工在一怒之下,撞折了支撐天的大柱子不周山以致於天崩地陷,洪水滔天。
而猶太人的傳說里有另一種傳說,認為是「主改變了兩個星辰的位置」。
在巴比倫有這樣的預言:「當各大行星會聚在天蠍座的時候,排列成一條貫穿它們軌道的直線時,地球上的一切人類將被毀掉;而同樣的聚會發生在魔蠍座的時候,地球上將再次發生大洪水的災難,前者將在盛夏,而後者將在嚴冬。」而歐洲著名的預言家諾查丹瑪思在1555年給家人的信中寫到:「在世界毀滅之前,洶涌的潮水將吞沒一切。持久不退。而殘留在水面上的幾塊陸地也將被從天而降的火焰和石塊覆蓋,美麗的世界將毀於一旦!」
現在主要的解釋有三,即外來撞擊說、地球火山說、星球異動說。
外來撞擊說:一顆巨大的小行星撞擊太平洋造成海嘯、地震等災難,造成大洪水。
地球火山說:地球火山爆發引起了大洪水。
星球異動說:地軸移動造成南北極改變,氣候劇變,原來的溫帶變成極地,極地冰雪融化,海面上升,整個過程大氣變化劇烈,形成超級暴風雨,從而形成大洪水。
以上解釋都是從地球內部出發的。
隨著研究人們又提出了新的解釋,即星球間的相互作用引發地球上的大洪水。
但是以上所有關於洪水的解釋都不能令人信服。傳說中所包含的未知之迷依然需要我們來解答。

⑽ 土耳其全鎮消失是怎麼回事

是假的,是謠言,因為視頻里的建築物是日本的,不是土耳其,明明就是2011年日本大地震引發了海嘯的視頻被人謠傳是土耳其,最明顯的就是那些建築物跟土耳其的建築完全不符合。

指的是當地時間2011年3月11日14:46:21(北京時間13:46)發生在日本東北部太平洋海域(日本稱此處為「三陸沖」)的強烈地震。此次地震的矩震級Mw達到9.0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為Mw9.1),為歷史第五大地震。

震中位於日本宮城縣以東太平洋海域,距仙台約130km,震源深度20公里。此次地震引發的巨大海嘯對日本東北部岩手縣、宮城縣、福島縣等地造成毀滅性破壞,並引發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泄漏。



(10)土耳其國家哪個縣發大水擴展閱讀:

2011年3月11日13時46分(北京時間13時46分)發生在西太平洋國際海域的里氏9.0級地震, 震中位於北緯38.1度,東經142.6度,震源深度約10公里。日本氣象廳隨即發布了海嘯警報稱地震將引發約6米高海嘯,後修正為10米。根據後續研究表明海嘯最高達到23米。

北京小部分區域有震感,但對中國大陸不會有明顯影響。不過,此次地震可能引發的海嘯將影響太平洋大部分地區,由於此次地震發生在西太平洋,距離中國大陸比較遠,且中國大陸架性質決定了在這段距離中有一片相對較淺的海域,所以對大陸不會有明顯影響。但應該注意環太平洋地區由此引發的海嘯。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9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