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有多少廟宇
⑴ 為什麼土耳其的藍色清真寺有六座宣拜塔
國王本來要建造一座金子的宣拜塔,但是土耳其當地語言金子與六諧音,建造者聽錯了反而造就了世界上唯一一座六座宣拜塔的清真寺
⑵ 世界各地有哪些佛教寺院
除了中國以外,世界其他知名的寺院有:
1、虎穴寺
不丹國內最神聖的地方之一,坐落在Paro山谷中3000英尺高的懸崖壁上。第二佛——蓮花生大士騎虎飛過此地,曾在一處山洞中冥想,就是現在的虎穴寺。
⑶ 土耳其在公元前13世紀的歷史
摘自:赫梯帝國(古土耳其)一些歷史資料
在赫梯文明出現之前,安納托利亞高地上就有人定居過。考古學家們現在了解到土耳其豐富而復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波斯人、希臘人和羅馬人之前的幾千年。安納托利亞高地上的廢墟遺址是世界上已知的遠古文明之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甚至更早。
在這一漫長的歲月里,文明不斷地興起,又不斷地頹敗;這些早期的安納托利亞文化引起了學者們的極大興趣。公元前1950年,巴卡科依廢墟遺址上就已經矗立起城堡和定居點了,他的居民稱之為漢梯息,意為漢梯人的土地。
公元前18世紀晚期,漢梯人和另一支遷徙而來的好戰部落之間發生了戰爭,漢梯息在戰火中被毀滅,現代考古學家仍然不大清楚新來的民族從何處而來;也不知道他們是突然大舉遷徙而來,還是一批一批,積少成多的。反正他們中的一支突然向漢梯人發難,將漢梯息夷為平地;他們的領袖詛咒那些還膽敢在這塊土地上定居的人們,然而一個世紀的時間不到,新來人民族中的一支就重建了漢梯息,並重新命名為漢梯沙,使它成為自己的首府。這個部落的領袖把自己的名字改為漢梯沙里,意為「漢梯沙的國王」,由此建立了一個王朝,這就是赫梯王國的開始。他的臣民被稱為赫梯人。這是一個罕見的事例,即征服者採用了被征服者的名字來奠基立國。與最初的漢梯人不同,赫梯人喜愛征戰,他們很快將自己的國王擴展到了安納托利亞中部的大部份地區,現代考古學家在這里發現了大量他們留下的廢墟遺址。赫梯人的軍事擴張冒險遠不止於這一地區,公元前16世紀中葉,一個赫梯國王先征服了安納托利亞以南的敘利亞,後又帶領軍隊南下500英里,想征服巴比倫在美索不達米亞的首府。由於安納托利亞後方出現內訌,赫梯軍隊才迅速回撤,回到家園中。
在以後的幾個世紀中,赫梯人與埃及人之間不斷地打打和和:他們之間不時有戰爭發生,但皇室也有通婚。公元前1246年,國王漢梯沙里三世把自己的一個女兒嫁給埃及的拉美西斯法老。後來發現於埃及卡納克廟宇牆上的一幅雕刻就描繪了當時埃及法老與赫梯公主的結合。
為了保衛安納托利亞的家園和對外進行擴張,赫梯歷代國王保持有一支人數多達30萬的軍隊,使用短斧、利劍和弓箭,赫梯人在冶鐵方面頗具名氣,漢梯沙城堡里出土過高質量的鐵制工具、武器和盔甲。然而赫梯人打擊敵人最有效的武器是戰車;在戰場上,他們驅趕披著鐵甲的馬拉戰車沖鋒陷陣,所向披靡,使來敵聞風喪膽。
漢梯沙的心臟是一個建於山丘上的城堡,由於兩面有陡峭的峭崖保護,確實易守難攻。赫梯人在城堡的另外兩面修築了又厚又高的斜牆來防範來敵,城堡同時也是皇室的駐地。20世紀50年代中期,一支由考古學家柯特·比特爾率領的德國考古隊在城堡的北角發現了國王和王後的寢官。城堡同時也是王國的檔案文件保存地,大多數的陶碑都是在這里被發現的,公元前1400年後的一段時期里,由於修建了一道蜿蜒曲折,長達4英里長的城牆,漢梯沙從幾個方向大大擴展了自己的面積,亞塞尼亞卡發現的一個廟宇和牆雕也是大約在那個時代興建的。赫梯人的社會被嚴格地分成了幾個等級,最上層的自然是國王和王後了。然而,王室的權力並非至高元上,他們的行為由一個貴族組成的委員會來監督。王室之下是貴族階層;這一階層下面是將軍和朝廷的官吏;再往下則是商人和手工藝者,諸如鐵匠和陶匠;他們之下則是那些耕種小麥、大麥、經營蜂蜜和果樹,為城堡提供食糧的農民;處於最下層的是奴隸,所有這一切都由一個已形成文字,又極為詳盡的法律條文來約束,該條文對謀殺、強奸、叛國和其它罪行的懲罰做了詳細的規定。
如果說赫梯人的法律相當嚴厲,那它也非常公正,反映了社會問的一種平衡。諸如酷刑一類的野蠻懲罰為法律所不容,取而代之的是讓大多數的罪犯向他們的受害人提供某一種形式的賠償。例如,一個謀殺犯必須向受害者家屬提供巨額賠償。與那一時期出現的其它文明一樣,赫梯人也蓄用奴隸,通常都是捕獲來的戰俘。但是在赫梯社會里,奴隸也享有某些權力,他們被允許擁有財產和贖買自身的自由。
在赫梯王國里,婦女享有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婦女所享受不到的權力和自由。赫梯法律充許婦女和男子一樣擁有職業;皇家的文件和國寶顯示國王和王後共享大權,赫梯王朝的某一時期,曾有王後單獨臨朝統治的記載。赫梯人信奉神祗,但與歷史上其它文明不同的是他們也容忍別的宗教信仰。他們被稱之為「萬神的民眾」,因為他們允許信仰敘利亞、巴比倫和其它國家的神,並把這些神請迸了自己修建起的萬神殿里。考古學家在漢梯沙廢墟遺址上找到過31座神廟的遺址,其中最宏大的,也是保存最完好的被稱之為大殿。它佔地5英畝左右,是一座建築復雜,四通八達的廟宇,可能曾經擁有200多名僧侶、神職人員、樂師以及其他供奉神祗的人。考古學家們曾於1962在大殿的一間貯藏室里發現一塊陶碑,其文字顯示此廟宇是為供奉風雨雷電之神和太陽女神而修建的。他們是赫梯人供奉的最高神明。在赫梯王國最後的幾個世紀里,赫梯的國王也被認可為眾神之一。赫梯文明繁榮了5個多世紀,但到了公元前1200年,災難降臨了。科學家們已找到證據證明大約在不長的幾年時間內,漢梯沙和其它許多赫梯城市就被夷為平地。雖然說赫梯王朝的覆滅來得迅猛而突然,但致使它遭此滅亡的各種條件因素卻已孕育了好幾十年。長達一個世紀,影響整個中東地區的乾旱,一系列的莊稼歉收,似乎嚴重地削弱了赫梯王國的實力,學者們相信長時期的旱災給整個地區帶來了不安和騷動,人民開始遷徙,尋找好一些的生活環境。於是,自身臣民的不穩定,再加上北部遷徙而來的擄掠性游牧部落和西部入侵民族的合力,把赫梯王國推向了覆滅的深淵。
⑷ 浪漫的土耳其有哪些著名景點呢去土耳其需要注意什麼呢
聖索菲亞大教堂(阿雅索菲亞)清真寺
做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建築之一,聖索菲亞大教堂(AyaSofya)引人入勝的拜占庭式榮譽不僅僅是伊斯坦布爾的高端主題活動之一,都是土耳其的高端主題活動之一。它是由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於公年537年修建,被稱作拜占庭帝國最偉大的建築造就,1000年來一直是世界最大的主教堂。
土耳其表明「贊成」(evet)時是往前點頭,表明「不贊同」(hahyur)的時候往後「點頭」與此同時往上皺眉,或眼眉上升。有時候土耳其人還說『tsk'來表示「不」。與其相對性照的是假如你上下搖頭則表示』我不理解『。將手裡舉至頭則表示』感謝『。在表達感謝時有時還相互配合輕度地址一下頭。
在大城市,是容許遊客拍照的。但更多農村地區,拍照之前需要了解被拍照人,獲得容許後才可。尤其是被拍照的對象是戴者方巾的女人的時候。
土耳其旅遊注意事項:最好旅遊時間
4-10月是土耳其的旅遊旺季,但關鍵城市如伊斯坦布爾的秋春是最適合遊玩的季節,每一年4-5月、9-10月,溫度適度,既沒有8月份的炎熱,都沒有冬天的寒冷。天上深入晴空萬里,合適拍照。如果想前去棉花堡,又想努力繞開過多群體,最好的季節是12月,此刻並沒有強烈的陽光反射面,沒有過多的遊客,溫度略低卻不會很冷,最特別的便是山腳下山裡冰火二重天的強烈差距,會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感受。
土耳其旅遊注意事項:穿衣指南
土耳其全國各地氣候差異非常大。總的來說,秋春溫度適度,穿短衣就可以,夜裡加件外衣或薄毛衣。夏天炎熱,薄衣類比較合適。需要注意防曬隔離,女生可備上一條圍巾(進到清真寺需穿長連衣裙/褲)。若是在秋春前去卡帕多奇亞(又想要坐熱氣球得話),一定要帶上檔風的衣物。
⑸ 土耳其的主要景點有哪些
土耳其擁有世界七大奇跡中的兩個:阿爾忒彌斯神廟和毛瑟陸斯陵墓。卡帕多奇亞石林的仙女峰和石駱駝。
阿耳忒彌斯神廟(Temple of Artemis)、哈利卡爾納蘇斯摩索拉斯王陵墓(Halicarnassos Mausoleum)、精靈煙囪(Fairy Chimneys)、托普卡匹皇宮(Topkapi Palace)、戈雷邁國家公園和卡帕多西亞石窟群(Goreme National Park and the Rock Sites of Cappadocia)、艾菲索斯古城(Ephesus)。世界遺產伊斯坦布爾歷史區,戈雷邁谷地和卡帕多西亞石窟區,迪夫里伊大清真寺和醫院,哈圖沙,內姆魯特山,桑索斯和萊頓遺址,赫拉波利斯和斯帕姆科卡萊,桑美蘭博盧城。卡帕多基亞石林的仙女峰和石駱駝。
⑹ 為什麼以弗所的阿耳忒彌斯廟被譽為世界奇跡
以弗所位於小亞細亞的呂底亞沿海地區(今屬土耳其),它是愛奧尼亞人(古希臘人的一支)在小亞細亞的主要城市之一。公元前8-6世紀,以弗所奴隸制經濟發展起來。從公元前8世紀起,這里就是希臘人崇拜阿爾特米斯的中心。阿爾特米斯是宙斯與麗達的女兒。她是一位月亮神,又是湖泊泉水神、女人生活監護神和狩獵神。古羅馬人稱阿爾特米斯為黛安娜,所以以弗所的月神廟既稱阿爾特米斯廟,又稱黛安娜廟。公元前7世紀以來,以弗所修築了一系列的神廟。當時,修築神廟在國家佔有頭等重要地位。這是因為,希臘的廟宇與宗教活動、商業活動有著密切關系,人們常常在廟宇中舉行盛大的節日活動和慶典。因此在古希臘人的觀念中,神廟建築的宏偉便是公民團結和城邦強盛的象徵,神廟裝飾的華麗則是城邦富有的標志。阿爾特米斯廟建於公元前6世紀中葉。據記載,當時修建這座廟宇總共花了120年的時間。它是古希臘所有神廟建築中工程最宏大的一個,佔地面積有5814平方公尺,只比西西里的阿格里根特的宙斯廟稍小一些,比其餘所有的希臘神廟都大。真正使這座神廟獲得很高聲譽的,還是它的柱廊式建築。
這種建築按它的排列可分七種,其中雙層圓柱式建築柱子最多。以弗所的阿爾特米斯神廟就屬於這種雙層圓柱式柱廊建築。從建築形式上講,阿爾特米斯神廟是一座愛奧尼亞柱式建築。這種柱式神廟建築的特點在於,它的平面與立體結構勻稱,圓柱間隔較大,細微之處浮雕裝飾多,整體上較為華麗。傳說這座神廟毀於公元前356年的一場大火。之後,在舊廟的原址又重建了新廟。新廟有前殿、外殿和寶庫,並有扶梯通到屋頂。最為珍奇的仍然是它的圓柱,共有大理石柱子127個。這座重建的阿爾特米斯神廟於公元262年被哥特人所毀,但是傳統的祭典仍舊在神廟的遺址上舉行。
⑺ 土耳其有哪些世界文化遺產
土耳其有豐富的旅遊資源,擁有世界七大奇跡中的兩個:阿台繆斯神廟和毛瑟陸斯陵墓。
⑻ 誰能給我關於」帕台農神廟」和」佛羅倫薩主教堂」的資料
一、帕台農神廟也譯為「帕特農神廟」
在希臘首都雅典衛城坐落的古城堡中心,石灰岩的山崗上,聳峙著一座巍峨的長方形建築物,這就是在世界藝術寶庫中著名的帕特儂神廟。這座神廟歷經兩千多年的滄桑之變,如今廟頂已坍塌,雕像盪然無存,浮雕剝蝕嚴重,但從巍然屹立的柱廊中,還可以看出神廟當年的豐姿。�
帕特儂神廟建於公元5世紀,是為雅典城邦守護神雅典娜而建的祭殿。神廟背西朝東,長約69.49米,寬約30.78米,聳立於3層台階上,玉階巨柱,畫棟鏤檐,遍飾浮雕,蔚為壯觀。整個廟宇由鑿有凹槽的46根大理石柱環繞。柱間的用大理石砌成的92堵殿牆上,雕刻著栩栩如生的各種神像和珍禽異獸。神廟有兩個主殿:祭殿和女神殿,從神廟前門可進祭殿,踏後門可入女神殿。在東邊的人字牆上的一組浮雕,鐫刻著智慧女神雅典娜從萬神之王宙斯頭里誕生的生動圖案;在西邊的人字牆上雕繪著雅典娜與海神波塞冬爭當雅典守護神的場面。傳說她和海神波塞冬爭奪這座城市。宙斯決定:誰能給人類一件有用的東西,城就歸誰。波塞冬用他的三叉戟敲了一下這個城的岩石,一匹戰馬破石而出,這是戰爭的象徵;雅典娜則用她的長予敲了一下岩石,岩石上長出一株油橄欖樹,這被人們認為是和平的象徵。結果,這座城歸了雅典娜,從此她便成為雅典的守護神。希臘首都雅典就是以雅典娜的名字命名的。祭殿的外面的腰線上鏤著雅典娜節日的遊行盛況:有歡快的青年、美麗的少女、撥琴的樂師、獻祭的動物和主事的祭司。在帕特儂神廟里,原來還供奉著一尊高達12米的雅典娜女神的雕像。形象是這樣的;她站立著,長予靠在肩上,盾牌放在身邊,右手托著一個黃金和象牙雕的勝利之神;黃金製造的頭盔、胸甲、袍服色澤華貴沉穩,象牙雕刻的臉孔、手腳、臂膀顯出柔和的色調,寶石鑲嵌的眼睛炯炯發亮……這座由古希臘最偉大的雕刻家菲迪亞斯精製作的藝術珍品,在公元146年被東羅馬帝國的皇帝擄走,在海上失落了。現在人們只能根據古羅馬時代的小型仿製品約略想像她的英姿。帕特儂神廟幾經天災人禍,真是歷盡人間滄桑。公元393年它被改作基督教堂。在土耳其統治時期,它又成了伊斯蘭的寺院。公元1687年威尼斯軍隊炮轟城堡,引爆了土耳其人堆放在神廟里的炸葯,把廟頂和殿牆全部炸塌。19世紀初,英國駐君士坦丁堡的大使埃爾金,僱用工匠,把表現雅典娜勛業的巨型大理石浮雕群像劫走。這批稀世之珍,有些在鋸鑿過程中破碎損毀,有些因航海遇難而沉入海底,倖存的至今仍陳列在英法等國的博物館里。
http://www.cntmu.com/Article/Print.asp?ArticleID=14280
二、佛羅倫薩主教堂
佛羅倫薩主教堂是13世紀末行會從貴族手中奪取了政權後,作為共和政體的紀念碑而建造的。
佛羅倫薩在13世紀是義大利最強大的城市共和國之一。1293年,行會起義,把貴族完全擯斥在政權之外。為了紀念這場平民斗爭的勝利,市政當局決定興建和「市民的財富……相稱」的主教堂。在給建築師坎皮奧(Arnolfo di Cambio,?~1302年)的委託書里寫著:「您將建立人類技藝所能想像的最宏偉、最壯麗的大廈,您要把它塑造得無愧於這顆結合了萬眾一心的公民精神而顯得極其偉大的心靈。」正是這樣的「心靈」,激勵著中世紀的匠師們建造了一個又一個宏偉壯麗的城市教堂。
這座教堂在1296年動工,它所在地段本是污穢不堪的垃圾場。它的形制很有獨創性,雖然大體還是拉丁十字式的,但是突破了教會的禁制,把東部歌壇設計成近似集中式的。它內部空闊敞朗,西半的大廳長近80m,只分為4間,柱墩的間距在20m左右,中廳的跨度也是20m。內部空間極為高敞。東部的平面很特殊。歌壇是8邊形的,對邊的距離和大廳的寬度相等,大約42m多一點。在它的東、南、北三面各凸出大半個8角形,明顯呈現了以歌壇為中心的集中式平面。這是一個形制上的重要的創新,將在15世紀之後得到發展。歌壇上的穹頂因為技術困難而直到15世紀上半葉才造起來。教堂內部很樸素。
主教堂西立面之南有一個13.7m見方的鍾塔(1384~1387年),高達84m,是畫家喬托(Giotto)設計的。教堂對面還有一個相直徑27.5m的8邊形洗禮堂(1290年),內部由穹頂覆蓋,高約31m多,頂子外表則是平緩的8邊形錐體。與比薩的一樣,建築群也包括主教堂、洗禮堂和鍾樓。
主教堂的正面、洗禮堂和鍾塔都以各色大理石貼面,在不大的市中心廣場上構成形體豐富多變而又和諧統一的景色,這是中世紀義大利城市中心廣場中最壯麗的。主教堂歌壇上的穹頂,在完成之後與鍾塔一起是城市外輪廓線的制高中心。
標志著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史的開始的,是佛羅倫薩主教堂的穹頂。它的設計和建造過程、技術成就和藝術特色,都體現著新時代的進取精神。
1296年動工,造成了主教堂的大部分之後,要建造這個穹頂,技術十分困難,不僅跨度大,而且牆高已經超過了50m,連腳手架和模架都是很艱巨的工程。在當時,萬一工程失敗,工匠們不但要被判罰款,而且還要受到宗教的詛咒,真是「罪孽深重」。但是,勇敢的工匠們百折不回,堅決不放棄建造大穹頂的願望,從1367年起,集體研討,做出了一個又一個模型。
15世紀初,伯魯乃列斯基(Fillipo Brunelleschi,1379~1446年)著手設計這個穹頂。他出身於行會工匠,精通機械、鑄工,是傑出的雕刻家、畫家、工藝家和學者,在透視學和數學等方面都有過建樹,也設計過一些建築物。他正是文藝復興時代所特有的那種多才多藝的巨人。
為了設計穹頂,在當時向古典文化學習的潮流中,他到羅馬逗留幾年,廢寢忘食,潛心鑽研古代的拱券技術,測繪古代遺跡,連一個安置鐵插榫的凹槽都不放過。
回到佛羅倫薩後,作了穹頂和腳手架的模型,制定了詳細的結構和施工方案,還設計了幾種垂直運輸機械。他不僅考慮了穹頂的排除雨水、採光和設置小樓梯等問題,還考慮了風力、暴風雨和地震,提出了相應的措施。
終於,1420年,在佛羅倫薩政府當局召集的有法國、英國、西班牙和日耳曼建築師參加的競標中,伯魯乃列斯基獲得了這項工程的委任,同年動工興建。他親身領導了整個施工過程。1431年,完成了穹頂,接著建造頂上的採光亭,於接近完工時逝世。1470年採光亭完成。伯魯乃列斯基的墓被恭敬地建在主教堂的地下室里。
結構為了突出穹頂,砌了12m高的一段鼓座。把這樣大的穹頂放在鼓座上,這是空前未有的。雖然鼓座的牆厚到4.9m,還是必須採取有效的措施減小穹頂的側推力,減小它的重量。伯魯乃列斯基的辦法是:一,穹頂輪廓採用雙圓心矢型;二,用骨架券結構,穹面分里外兩層,中間是空的。這兩點顯然不僅借鑒了古羅馬的經驗,而且也借鑒了哥特式建築的經驗,但它卻是全新的創造。
在8邊形的8個角上升起8個主券,8個邊上又各有兩根次券。每兩根主券之間由下至上水平地砌9道平券,把主券、次券連成整體。大小券在頂上由一個8邊形的環收束。環上壓採光亭。這些都由大理石砌築。
穹頂的大面就依託在這套骨架上,下半是石頭砌的,上半是磚砌的。它的里層厚2.13m,外層下部厚78.6cm,上部厚51cm。兩層之間的空隙寬1.2~1.5m左右,空隙內設階梯供攀登。有兩圈水平的走廊,各在穹頂高度大約1/3和2/3的位置。它們也能起加強兩層穹頂的聯系的作用。從上面一圈走廊,可以循內層穹頂外皮上的踏步走到採光亭去。
在穹頂的底部有一道鐵鏈,在將近1/3高度的地方有一道木箍,都為了抵抗穹頂的側推力。石塊之間,在適當的地方有鐵扒釘、榫卯、插銷等等。
佛羅倫薩主教堂的穹頂是世界最大的穹頂之一。它的結構和構造的精緻遠遠超過了古羅馬的和拜占庭的。結構的規模也遠遠超過了中世紀的。它是結構技術空前的成就。
施工這個穹頂的施工也是一項偉大的成就。它的起腳高於室內地平55m,頂端底面高91m(或說88m)。這樣的高空作業,據瓦薩里(Giorgio Vasari,1511~1574,義大利畫家、建築師、傳記作家)記載,腳手架搭得十分簡潔,很省木材,然而又很適用。為了節約工人們上下的時間,甚至在上面設了小吃部,供應食物和酒。
又據說穹頂下部高17.5m(或說13.5m)的一段沒有用模架,而上面一半的也很簡便,可能是懸掛式的。
伯魯乃列斯基創造了一種垂直運輸機械,利用了平衡錘和滑輪組,以致用一頭牛就可以做一般要6對牛才能做的功。
因為這項工程的困難程度顯而易見,所以當伯魯乃列斯基提出他的設計方案時,曾經被人認為發了瘋,竟至被攆出會場。工程開始後,又有人以為100年也造不成,但只用了十幾年就造成了,過程中並沒有發生意外的事。
這座穹頂的歷史意義是:第一,天主教會把集中式平面和穹頂看作異教廟宇的形制,嚴加排斥,而工匠們竟置教會的戒律於不顧。雖然當時天主教會的勢力在佛羅倫薩很薄弱,但仍需要很大的勇氣,很高的覺醒,才能這樣做。因此,它是在建築中突破教會的精神專制的標志;第二,古羅馬的穹頂和拜占庭的大型穹頂,在外觀上是半露半掩的,還不會把它作為重要的造型手段。但佛羅倫薩的這一座,借鑒拜占庭小型教堂的手法,使用了鼓座,把穹頂全部表現出來,連採光亭在內,總高107m,成為整個城市輪廓線的中心。這在西歐是前無古人的。因此,它是文藝復興時期獨創精神的標志;第三,無論在結構上還是在施工上,這座穹頂的首創性的幅度是很大的,這標志著文藝復興時期科學技術的普遍進步。
16世紀的傳記作家、建築師瓦薩里熱情地說,這個穹頂同四郊的山峰一樣高,老天爺看了嫉妒,一次又一次地用疾雷閃電轟擊它,但它屹立無恙。
佛羅倫薩主教堂的穹頂被公正地認為是義大利文藝復興建築的第一個作品,新時代的第一朵報春花。
http://www.chnmus.net/html/20060420/852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