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什麼時候工業革命

土耳其什麼時候工業革命

發布時間: 2022-08-08 08:19:20

㈠ 世界歷史的時間順序。。。

世界歷史的時間順序

十四世紀 馬里王國全盛時期,義大利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十四至十六世紀 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1337年 英法百年戰爭開始
1358年 法國農民起義
1381年 英國瓦特。泰勒起義
1453年 東羅馬帝國滅亡,英法百年戰爭結束
十五世紀 桑海興起
十五世紀晚期 英法中央集權國家形成,圈地運動開始
1480年 俄羅斯擺脫蒙古控制
1487年 迪亞士到達好望角
1492年 哥倫布初次航行到美洲
1497-1498年 達加馬開辟西歐到印度的新航路
1517年 馬丁。路德發動宗教改革
1519-1522年 麥哲倫船隊環航地球
十六世紀 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者在亞、美強占殖民地
1524-1525 德意志農民起義
1588年 英國海軍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
1592-1598年 朝鮮軍民抗擊日本侵略的衛國戰爭
1600年 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
十七世紀初 法國殖民者開始在北美拓殖
1607年 英國殖民者開始在北美拓殖
1632年 沙俄在西伯利亞修建侵略擴張的基地—雅庫次克
1640年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49年 英國王查理一世被處死
1660年 英國斯圖亞特王朝復辟
1688年 英國政變,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確立
1689年 中俄簽定「尼布楚條約」
十八世紀中期 英國打敗法國,成為最強大的殖民國家
十八世紀 罪惡的奴隸貿易達到最猖獗的地步
十八世紀六十年代 英國工業革命開始
1773-1775 俄國普加喬夫起義
1775-1783 北美獨立戰爭
1776年7月4日 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美國成立
1785年 詹姆士。瓦特改良蒸汽機作為紡紗機的動力
1789年7月14日 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792年8月 巴黎人民起義推翻法國君主政體
1792年9月 國民公會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793年5月-6月 巴黎人民起義推翻吉倫特派政權
1793年6月-1794年7月 法國雅各賓派專政
1794年7月 法國熱月反革命政變,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
1799年11月9日 拿破崙發動熱月政變
1804年元旦 海地宣布獨立
1804年 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
十九世紀早期 聖西門、傅立葉和歐文宣傳空想社會主義
1807年 富爾敦製造第一艘汽船試航
1810-1826 拉丁美洲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運動
1818年5月5日 卡兒·馬克思出生
1820年11月28日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出生
1825年 史蒂芬孫製造的第一台蒸汽機車試行
1831和1834年 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1836-1848年 英國憲章運動
1844年 法國西里西亞工人起義
1847-1852年 共產主義者同盟
1848-1849年 歐洲革命
1848年2月 法國二次革命
1848年6月 法國巴黎工人六月起義
1853-1856年 俄英法克里木戰爭
1857-1859年 印度民族起義
1858年 「中俄愛暉條約」簽定,沙俄佔領我國領土60多萬平方公里
1860年 「中俄北京條約」簽定,沙俄又強占我40多萬平方公里領土
1861年 俄國農奴制改革
1861-1865年 美國內戰
十九世紀60-80年代 沙俄侵佔我國西北地區40萬平方公里
1864年9月28日 第一國際成立
1866年 第一國際日內瓦大會,反對蒲魯東主義的斗爭
1867年 《資本論》第一卷出版
1868年 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69年 第一國際巴塞兒大會,反對巴枯寧主義的斗爭開始
1870-1871年 普法戰爭
1871年3月18日-5月28日 巴黎公社
1876年 第一國際宣布解散
1881-1899 蘇丹馬赫迪反英大起義
1882年 德、奧、意三國同盟形成
1883年3月14日 馬克思逝世
1886年5月1日 美國工人舉行爭取11小時工作日的總罷工
1889年 第二國際建立
1892年 俄法簽定軍事協定
1894年 朝鮮甲午農民戰爭
1895-1896年 衣索比亞抗意衛國戰爭
1903年 俄國社會民主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布爾什維克黨形成
1905年 俄國爆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1905-1908年 印度民主解放運動高漲
1907年 英法俄協約最後形成
1910-1917年 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25) 十月革命勝利
1918-1920年 蘇俄粉碎外國武裝干涉和國內反革命叛亂
1918年11月 德國11月革命爆發
1918-1922年 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1919年1月 德國柏林起義
1919-1922年 土耳其基馬爾資產階級革命
1919年3月1日 朝鮮「三。一」人民起義
1919年3月 埃及人民武裝起義
1919年3月-8月 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時期
1919年3月 共產國際成立
1919年1月-6月 巴黎和會
1921年 蘇共第十次代表大會通過過渡到新經濟政策的決議
1921年7月1日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1年11月-1922年2月 帝國主義爭奪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華盛頓會議
1922年10月 義大利墨索里尼上台
1922年12月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成立
1923年10月 土耳其共和國成立
1926年10月 洛加諾會議
1929年-1933年 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1年9月18日 日本開始侵略中國東北地區
1932年4月 朝鮮抗日游擊隊誕生
1933年1月 德國希特勒上台
1933年3月 羅斯福就任總統,實行「新政」
1935年10月-1936年5月 衣索比亞反義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戰爭
1936年7月-1939年3月 西班牙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戰爭
1937年七月七日 中國全面抗日
1938年9月 英法德意宰割捷克斯洛伐克的慕尼黑會議
1939年9月3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0年 法國投降
1940年9月 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簽定
1941年6月22日 蘇聯衛國戰爭開始
1942年7月-1943年2月 蘇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1943年12月1日 中美英發表「開羅宣言」
1943年11月-12月 蘇英美德黑蘭會議
1944年6月6日 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1945年2月 蘇英美雅爾塔會議
1945年5月8日 德國簽定無條件投降書
1945年7月-8日 蘇美英舉行波茨坦會議
1945年9月2日 日本簽定無條件投降書
1945年10月 聯合國建立
1947年8月 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獨立
1948年 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東戰爭
美國開始實施「馬歇爾計劃」
1949年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1953年 美國侵略朝鮮的戰爭
20世紀50年代初 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
~70年代初
1954年7月 《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簽字
1955年4月 亞非國家召開的萬隆會議
1955年 華沙條約組織成立
1956年 波蘭波茲南事件,匈牙利事件
1956年10月 第二次中東戰爭
1959年 古巴革命取得勝利
1960年 非洲有17個國家獨立,這一年被稱為「非洲獨立
年」
20世紀60年代初 不結盟運動形成
20世紀60年代初~1973年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
20世紀60年代中期 「七十七國集團」產生
20世紀六七十年代 亞洲出現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和地區
1967年 歐洲共同體成立
1968年 蘇聯出兵佔領捷克斯洛伐克
1971年 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復
1972年2月 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上海公報發表
1973年 美國在《關於結束越南戰爭,恢復和平的協定》
上簽字
第四次中東戰爭
1979年 中美建交
20世紀80年代末 東歐劇變
1989年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建立
1991年底 蘇聯解體
1993年 歐洲聯盟建立
1994年 北美自由貿易區正式形成
1997年 東南亞爆發金融危機
1999年 北約轟炸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㈡ 第一次工業革命 沒有使各國迅速實現工業化 嗎

工業革命並未迅速使各國實現工業化,比如俄國工業革命後農奴經濟仍佔主流。
工業革命對各國的影響
英國:機器生產代替了手工勞動,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使英國迅速強大起來,並走上了殖民擴張的資本主義道路,成為盛名一時的日不落帝國;
中國:工業革命沖擊了中國封建社會制度,使近代中國開始落後於世界,英國更為了打開中國市場大門,悍然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的社會結構發生變化;
印度:也不知道對不對,你可以僅當參考,可能成為了英國的海外殖民地和廉價原料地;
法國:應該是推動了法國大革命;
美國:應該是促進了美國的工業革命,並在二戰之後,美國迅速崛起為世界超級大國;
世界:工業革命打開了世界市場,使世界連成了一個整體,促進世界各國各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交流。

㈢ 新航路的開辟和第一次工業革命之間的關系

新航路的開辟打開了殖民擴張的大門,而殖民擴張為資產階級的崛起提供了資本和市場。資產階級的崛起導致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發生。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政府的成立使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發生成為可能。

15世紀初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開始在近東崛起,因為與西方世界長期的領土和宗教戰爭,土耳其切斷了歐洲人與東方(尤其是中國)的直接商業聯系。從此與東方的商品貿易,被土耳其商人和阿拉伯商人所壟斷。東方的絲綢,瓷器,香料等商品,開始在歐洲市場上變的異常昂貴。

長期的出超也讓歐洲的金屬貨幣變的緊張。為了避開歐亞大陸各國的陸上交通阻礙,獲得更加廉價的東方商品,更為了能夠迅速的發財致富。1497年7月8日在葡萄牙政府的支持下,航海家達伽馬經過兩次的航行探險,成功的尋找到了前往東方印度的海上航線。並獲取了巨額的財富。

而在西班牙的支持下,另一名航海家哥倫布開始向大西洋西面航行,並成功的發現了美洲大陸。由此也開始了歐洲殖民者在美洲的掠奪和殖民統治。

西方殖民者在定居美洲後,為了滿足歐洲人對糖,煙草,咖啡等奢侈品日益增加的需求,獲得充足的勞動力,葡萄牙和西班牙先後開始了從非洲販賣黑奴的貿易。這也就是臭名昭著的「大西洋三角貿易」。


(3)土耳其什麼時候工業革命擴展閱讀

新航路的開辟意義和影響

第一,引起商業革命。由於新航路開辟,歐洲貿易范圍空前擴大,西歐與世界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聯系加強了,世界市場開始形成。歐洲貿易中心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義大利的商業地位逐漸被西班牙、葡萄牙、英國和尼德蘭所代替。

第二,引起了「價格革命」。新航路開辟後,西班牙等國從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銀,西歐貴金屬增加了3倍多,引起金銀價格下跌,物價高漲,貨幣購買力降低。自16世紀30年代至16世紀末,西班牙的物價上漲4倍多,英、法等國上漲2倍至2倍半。

資產階級一面付出貶值的貨幣工資,一面以高價出售商品,牟取暴利。封建地主收取的定額貨幣地租,也受到價格革命的影響。價格革命是原始積累的因素之一,它幫助了西歐資本主義的成長。

第三,隨著新航路的開辟,葡萄牙和西班牙最早開始了殖民擴張、掠奪,但是由於西班牙、葡萄牙從殖民地掠奪來的財產是供封建統治者享用,並未用於資本主義的發展,所以說,新航路開辟後,西班牙、葡萄牙的實力實際上降低了。

第四,證明了地圓學說的正確性,沖擊了封建神學理論,為後來西歐的思想革命奠定基礎。

第五,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對隔絕的狀態,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創造了條件。

第六,由於西歐國家的掠奪,導致亞非拉殖民地的貧困與落後。

第七,導致販賣黑奴的興起,致使非洲失去了至少一億的精壯人口。

㈣ 工業革命起於歐洲,但那些離歐洲近在咫尺的國家,例如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奧斯曼土耳其,為什麼沒有進行

唯一的原因是 宗教 問題 。
工業革命起於基督教國家 ,伊斯蘭國家肯定是反對與抵制的 。
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大多是起源於基督教國家 。最發達、最富裕的也是基督教國家 。
最原始的生活方式、最原始的沖動、最喜歡戰爭的 ,大多是伊斯蘭國家 。
最貧窮的、最保守的人們大多是佛教國家 。

㈤ 關於工業革命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英國作為世界上頭號的殖民帝國主義國家,在世界各個地區都和其它列強發生沖突。其中,英俄在亞洲,英法在非洲,爭奪尤其激烈。由於帝國主義發展的不平衡,後起的、野心勃勃的德國又成了它的主要競爭者,英德矛盾終於成為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主要矛盾。英德矛盾的發展大體經過三個階段。

第一,從普法戰爭至九十年代以前,德國打敗了法國,建立德意志帝國之後,開始成為國際貿易中一個新的競爭者;1883至1885年間,德國奪得第一批殖民地之後,又開始成為國際殖民地舞台的一個新的競爭者。英國清楚地認識到德國已作為一個新興強國在歐洲興起,並且懷有問鼎歐洲的野心。但是英國對於德國的挑戰並不感到特別擔心。因為當時這種競爭尚未嚴重威脅英國。在英國某些政治家看來,德國的勃興還有助於抑製法俄兩國的霸權,使英國在亞洲對俄國和在非洲對法國的斗爭處於更有利的地位。因此,這時英德之間一般沒有發生嚴重沖突,甚至有時在一些重大的國際斗爭中互相支持。

第二,九十年代以後,德國從爭取稱霸歐洲的「大陸政策」轉向奪取全球霸權的「世界政策」,情況發生了急劇變化。德國無論在貿易問題上,還是在殖民地問題上,都開始成為英國強有力的競爭者。

英德矛盾在經濟上的表現主要是貿易競爭。德國依靠採用新的技術和壓低工人的工資,生產出價廉物美的商品,沖破其它國家的關稅壁壘進行傾銷。1880年至1890年間,德國輸出額由三十億零九千萬馬克增至三十四億馬克,即大約增加10%;而在以後的十年內,出口額增至四十六億一千一百萬馬克,即增加了百分之36%。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德國工業產品中,有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是向國外市場銷售的。德國在世界貿易中的比重也迅速增加,1870年只佔9.7%,到1913年,則上升為12.6%,僅次於英國,居第二位。德國商品在歐洲市場上日益排擠英國商品。1913年,德國對歐洲各國的貿易佔德國出口的75%,進口的54%。英國對於德國強大的競爭能力,不僅感到驚訝,而且簡直是驚惶失措了。

在殖民地方面,德國也成為英國最危險的競爭者。德國因為發展較遲,八十年代才開始奪取殖民地,至1914年,總共奪取了二百九十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還不及英國的十一分之一。對此,德國帝國主義是不甘心的,十九世紀末就公開叫嚷:「德國人已經看夠了別人在分食那個甜包子。」德國也要求「陽光下的地盤。」

可是,世界已經瓜分完畢了,德國到那裡去奪取「地盤」呢?當然,只能是從別的帝國主義國家手裡去搶,其矛頭又首先對准英國。於是,在國際政治舞台上,雖然這時英俄和英法的矛盾仍很尖銳,可是英國同德國的斗爭也同時開展了。

德國同英國爭霸的一個重要行動是決定修築「三B鐵路」,這條鐵路線從德國首都柏林開始,通過奧匈帝國及其控制下的巴爾乾地區抵達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然後渡過海峽,取道安卡拉直達巴格達。1888年,由奧匈帝國至伊斯坦布爾的鐵路干線竣工。同年,德國從土耳其取得修建至安卡拉的鐵路租讓權。1892年安卡拉鐵路竣工。接著,德國又與土耳其談妥修建至巴格達的鐵路租讓權。這個以「三B」計劃馳名於世的鐵路干線建成之後,德國的侵略勢力將伸向亞洲,直達波斯灣畔,威脅著英國以印度為基地的勢力圈。英國極力破壞巴格達鐵路計劃的實現,加深了兩國的矛盾。

在非洲殖民地政策上,德國也和英國發生沖突。在帝國主義瓜分非洲當中,德國想沿赤道兩旁向外擴張,從西南非和東非斜斷非洲,建立一個殖民帝國;英國則想從埃及南下,以及由好望角北上,縱貫非洲,建立一個殖民帝國。並且計劃修建由開普敦至開羅,再連通至加爾各答的鐵路,把英屬的亞洲和非洲的殖民地連成一片。這就是英國的所謂「三C計劃」①但是,德國搶先於1890年佔領坦噶尼喀,擋住了英國的去路;當英國企圖經過比屬剛果修築鐵路時,德國又壓迫比利時拒絕讓英國鐵路過境,破壞了英國修建縱貫非洲鐵路線的計劃。德國還極力破壞英國在非洲南部的擴張,最明顯的表現是支持布爾人抵抗英國。1896年,布爾人粉碎了英國南非公司經理詹森所組織的偷襲,德皇威廉二世特地發出示威性的賀電,並給布爾人以軍事物資的援助。以後英國提出了瓜分葡萄牙殖民地的誘餌,於1898年9月26日與德國簽訂條約,德國才沒有捲入英布戰爭。

第三,德國加緊擴充海軍,准備與英國爭奪海洋霸權,1898年,德國帝國議會通過海軍法案。威廉二世野心勃勃地說:「德國的未來在海上」,「三叉戟(海洋霸權的標志)一定要掌握在我們手裡。」

㈥ 為什麼工業革命首先從歐洲興起不要摘抄來的

首先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切斷了東西方的商業往來,但是歐洲人是極端依賴東方的各種香料的,再加上幾千年東西方的交流,歐洲人知道香料在東方比在西方便宜很多,一是便宜,二是商路被切斷,所以歐洲人開始了探險,發現了新大陸。新大陸的商品,黃金源源不斷地流入歐洲,再加上中世紀歐洲不是像中國那樣的一家獨大的政治體系,而是類似中國分封制的制度。各個公爵伯爵為了各自的財富和地位十分熱衷於發展和探險。(這也是十字軍東征的很大的一個原因)。所以他們最先進入資本主義的原因,其一是因為亂,為了生存,從而謀求發展。其二是因為發現新大陸,錢太多了,資本主義的原始累積很快就達到了要求。

㈦ ·土耳其如果不解體的話,是不是也可以說,南斯拉夫的領袖也是隸屬於土耳其帝國的

現代土耳其(土耳其共和國1923年成立)之前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時代,土耳其人(突厥人)非常強盛在工業革命之前,曾占據現在中亞\東歐\北非\西亞的廣大領土,也正式因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占據了當時歐洲與亞洲唯一的陸路通道,歐洲人才於15世紀末開始了新航線的開拓,發現了美洲大陸.南斯拉夫僅僅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版圖上很小的領地.後來工業革命的發生導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封建社會衰落,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土耳其的戰敗導致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滅亡,土耳其民主共和思想的誕生以及土耳其國父MUSTAFA ATATURK KEMAL建立了現代土耳其共和國,但是殖民時代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遺留問題也一直存在,英國殖民者撤離土耳其後,土耳其與希臘共同對塞普路斯進行管轄,從而形成了嚴重的敵對狀態,曾多次發生過嚴重戰爭.至於南斯拉夫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被戰勝國瓜分,二戰期間被德國佔領,二戰之後共產黨執政成為東歐共產主義國家列入蘇聯勢力范圍,早就與土耳其沒有隸屬關系了.

㈧ 歐洲所有國家的歷史時間

歐洲各國歷史紀元表
公元前 150 萬年 最初的人類在歐洲出現
公元前 15 萬年 尼安德特人
公元前 35000 年 克羅馬農人:工具革命
公元前 30000 年 岩洞藝術的起始
公元前 12000 年 覆蓋北歐的冰河融化
公元前 4000 年 出現最初的耕作者,豎立起巨石建築
公元前 2000 年 米諾斯文化時期的克里特島:青銅時代
公元前 1250 年 多利安人開始遷徙
公元前 1100 年 邁錫尼城邦鼎盛時期
公元前 1050 年 特洛伊城被毀,鐵器時代開始
公元前 776 年 首次奧林匹克運動會
公元前 753 年 羅馬城建立
公元前 800 ~ 前 300 年 伊魯特立亞人到達義大利,凱爾特人到達歐洲中部
公元前 750 ~ 前 600 年 希臘向地中海地區殖民
公元前 700 年 呂底亞人鑄造錢幣
公元前 594 年 雅典的梭倫改革
公元前 560 ~ 前 527 年 雅典僭主庇西特拉圖
公元前 509 年 塔克文王政權覆滅。共和國建立
公元前 490 ~ 前 480 年 米提亞戰爭,馬拉松戰爭、薩拉米灣戰役
公元前 495 ~ 前 429 年 伯里克利
公元前 431 ~ 前 404 年 伯羅奔尼撒戰爭
公元前 338 年 馬其頓王國腓力成為希臘的主人
公元前 356 ~ 前 323 年 亞歷山大大帝
公元前 218 ~ 前 202 年 第二次布匿戰爭
公元前 146 年 希臘成為羅馬的行省
公元前 81 ~ 前 79 年 蘇拉的獨裁
公元前 44 年 凱撒被刺
公元前 31 年 屋大維在阿克興海角戰勝安東尼
公元前 27 年 屋大維被元老院任命為奧古斯都,羅馬帝國建立
公元元年
9 年 阿爾米烏斯率領日耳曼人殲滅瓦魯斯的軍團
14 年 奧古斯都去世
43 年 羅馬軍團開始征服不列顛(現英格蘭)
98 ~ 117 年 圖拉真統治時期
235 ~ 284 年 軍事混亂時期
284 ~ 305 年 戴克里先:四帝共治
312 ~ 337 年 君士坦丁在位
313 年 承認基督教合法地位(米蘭敕令)
330 年 建立君士坦丁堡新都,「兩個羅馬」
364 年 哥特人開始入侵帝國
395 年 狄奧多西死,帝國分裂為兩部分
410 年 阿拉里克佔領並洗劫羅馬
430 ~ 460 年 聖帕德里克使愛爾蘭皈依基督教
449 ~ 452 年 阿提拉和匈奴人攻入西歐
479 年 西羅馬帝國滅亡
498 年 法蘭克國王克洛維受洗
529 年 雅典關閉新柏拉圖學派學校,聖本篤創辦卡西諾山隱修院
527 ~ 565 年 查士丁尼統治時期
528 ~ 529 年 《查士丁尼法典》
532 年 尼卡暴動
622 年 阿拉伯人的首次遷徙,希吉來,伊斯蘭教歷元年
626 年 阿拉伯人與拜占庭人的首次較量
681 年 保加利亞人在下麥西亞定居
711 年 阿拉伯人越過直布羅陀海峽
717 ~ 718 年 阿拉伯人圍攻君士坦丁堡
732 年 鐵錘查理在普瓦提埃戰勝阿拉伯人
751 年 建立教皇國
768 ~ 814 年 查理曼統治時期
842 年 斯特拉斯堡誓約
843 年 凡爾登分割,查理曼帝國分裂
843 年 關於使用聖像的爭執結束
863 年 斯拉夫人基督教化
863 年 佛提烏分裂
911 年 法國國王天真漢查理三世承認維京人首領羅洛為諾曼底公爵
936 ~ 973 年 奧託大帝一世統治時期
955 年 萊希戰役。匈牙利人敗北
962 年 奧托一世大帝重建帝國
972 年 在聖山建立大勞拉隱修院
987 年 於格.加佩被選為法蘭西國王
989 年 俄羅斯人基督教化
1018 ~ 1035 年 克努特一世統治英格蘭—丹麥帝國
1018 年 保加利亞王國滅亡
1054 年 東西兩教會的徹底分裂
1059 年 羅馬教皇尼古拉二世通諭規定由樞機主教團選立教皇
1066 年 征服者威廉征服英格蘭
1075 年 羅馬教皇格列高利七世關於授神職的通諭
1085 年 基督教力量從伊斯蘭教徒手中收復托萊多
1095 ~ 1099 年 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十字軍佔領耶路撒冷
1152 ~ 1190 年 紅鬍子腓特烈一世皇帝統治時期
1154 ~ 1189 年 英國國王金雀花王朝亨利二世在位時期
1180 ~ 1223 年 法國國王腓力二世奧古斯都在位
1187 年 耶路撒冷陷落,被蘇丹薩拉丁佔領
1189 ~ 1199 年 英國國王獅心王查理一世在位
1198 ~ 1216 年 羅馬教皇英諾森三世在位
1204 年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十字軍佔領君士坦丁堡
1209 年 阿西西的方濟各創立「小兄弟會」
1214 年 布汶戰役
1215 年 英國國王無地王約翰承認臣民擬定的「大憲章」
1220 ~ 1250 年 霍亨利陶芬朝皇帝腓特烈二世統治時期
1261 年 拜占庭人從「拉丁人」手中收復君士坦丁堡
1226 ~ 1270 年 法國國王路易九世(聖路易)在位
約 1300 年 歐洲南北海路聯系集市的衰落
1309 ~ 1376 年 阿維尼翁諸教皇
1316 年 歐洲飢荒,農業危機開始
1337 ~ 1453 年 百年戰爭
1347 ~ 1374 年 鼠疫流行病在歐洲蔓延。人口銳減
1351 年 薄伽丘寫完《十日談》
1356 年 「黃金詔書」安排帝國選舉,奧斯曼人侵入歐洲
1356 ~ 1450 年左右 漢薩同盟時期勇夫菲利普接受勃艮第的公爵領地作為采地:勃艮第開始強盛
1378 ~ 1382 年 整個歐洲掀起起義運動
1378 年 天主教教會大分裂
1389 年 挪威、丹麥和瑞典卡爾馬聯合
1400 年左右 義大利文藝復興開始:「15世紀」。荷蘭的弗朗德勒早期藝術家
1410年 波蘭打敗條頓騎士團
1414 ~ 1418 年 康斯坦茨主教會議,分裂告一段落
1415 年 譴責約翰.胡司為異端分子
1417 ~ 1419 年 布魯內萊斯基繪圖設計了佛羅倫薩大教堂的穹頂
1434 年 吉爾.埃阿內斯繞過博哈多兒角
1445 年 迪尼斯.迪亞斯抵達維德角和塞內加爾
1453 年 君士坦丁堡陷落
1461 ~ 1483 年 法國現代國家的創始者,路易十一
1469 年 阿拉貢的斐迪南和卡斯蒂利亞的伊莎貝拉結婚:西班牙統一的保證
1469 ~ 1474 年 葡萄牙航海家勘察幾內亞灣地區
1483 年 迪奧戈.康勘察扎伊爾河
1492 ~ 1493 年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在美洲大陸發現瓜納阿尼島
1497 年 讓.卡伯特抵達北美洲海岸
1498 年 瓦斯科.達.伽馬發現印度航道
1499 年 阿美利哥.韋斯普奇進入馬拉開波灣
1500 年 卡布拉爾抵達美洲男海岸(巴西)
1511 年 伊拉斯謨發表《瘋狂贊》
1516 年 馬基雅維里發表《君主論》
1517 年 路德公開反對赦罪書
1519 年 查理五世當皇帝,路德與羅馬決裂
1519 ~ 1521 年 麥哲倫和埃爾卡諾進行首次環球航行
1523 年 蘇黎世議會通過茨溫利的改革
1524 年 德國的農民戰爭
1529 年 查理五世竭制土耳其進犯維也納
1531 年 德國新教王公組成斯馬兒卡爾登聯盟
1534 年 英國教會分裂
1534 ~ 1541 年 雅克.卡蒂埃在北美洲航行
1536 年 讓.加爾文發表《基督教的建制》
1545 年 特蘭托主教會議開始
1555 年 奧格斯堡合約
1566 年 荷蘭反對西班牙腓力二世的起義
1571 年 擊敗土耳其的勒班陀戰役
1572 年 聖巴爾泰斯米大屠殺
1577 ~ 1580 年 德雷克進行第二次環球航行
1586 年 巴倫支在北極航行
1598 年 南特敕令
1608 ~ 1615 年 尚普蘭多次遠征北美洲
1610 年 哈得孫沿美洲海岸及俄羅斯北部海岸航行
1616 年 哈爾托赫抵達澳大利亞西海岸
1618 年 三十年戰爭開始
1642 ~ 1644 年 塔斯曼抵達紐西蘭
1648 年 威斯特伐利亞條約
1649 年 斯圖亞特王朝的查理一世被處死,克倫威爾成為英格蘭共和國的主人
1659 年 法國與西班牙簽訂比利牛斯合約
1661 年 路易十四的個人統治開始
1665 年 路易十四的擴張政策開始
1685 年 南特敕令被廢除
1689 年 英國發表權利宣言
1700 年 西班牙的查理二世趨勢,導致西班牙的王位繼承戰爭
1700 ~ 1721 年 北方大戰
1701 ~ 1713、1714 年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
1703 年 聖彼得堡的建立
1725 ~ 1741 年 白令勘察亞洲與美洲的北海岸
1740 年 奧地利的瑪麗亞.特雷西亞與普魯士的腓特烈二世開始執政
1756 ~ 1763 年 七年戰爭
1762 年 俄國的葉卡捷琳娜二世開始執政
1766 ~ 1769 年 布干維爾作法國的首次環球航行
1769 ~ 1779 年 庫克3次航行,使人們更了解太平洋
1772 年 《網路全書》完成
1773 年 7月 4日 美國獨立宣言
1780 ~ 1784 年 聯合省對英國作戰
1785 ~ 1788 年 拉帕魯茲遠征太平洋
1789 年 7月 14日 巴士底獄被佔領
1789 年 8月 4日 法國貴族的特權被廢除
1789 年 8月 26日 人權與公民權宣言
1792 年 9月 20日 瓦爾米戰役
1793 年 1月 21日 路易十六被處死
1795 年 波蘭被瓜分
1799 年 11月 9日 霧月18日政變
1804 年 12月 2日 拿破崙稱帝
1805 年 12月 2日 奧斯特利茨
1814 ~ 1815 年 維也納會議
1815 年 日耳曼聯邦成立
1819 年 卡爾斯巴德法
1829 年 路易.布拉伊發明盲文
1821 ~ 1830 年 希臘獨立戰爭
1830 年 歐洲第一次革命浪潮
1831 年 比利時獨立
1832 年 英國的改革法令
1848 年 歐洲多起革命,大多受到武力鎮壓。卡爾.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
1853 ~ 1856 年 克里米亞戰爭
1861 年 義大利王國成立
1862 年 羅馬尼亞王國誕生
1867 年 奧匈帝國
1871 年 德意志帝國統一
1896 年 第一節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雅典舉行
1900 年 國際社會黨執行局成立
1900 ~ 1914 年 社會形勢緊張,國際危機
1901 年 第一次諾貝爾和平獎
1904 年 法國和英國之間的諒解協定
1907 年 關於地面戰爭的海牙條例
1912 ~ 1913 年 巴爾干沖突
1914 ~ 1918 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6 年 凡爾登戰役
1917 年 俄國十月革命
1918 年 威爾遜的14點
1919 年 凡爾賽條約,成立國際聯盟
1922 年 向羅馬進軍(墨索里尼)
1923 年 魯爾區被佔領
1924 年 斯大林繼承列寧
1925 年 洛迦諾協定
1923 ~ 1929 年 國際形勢緩和
1928 年 百里安—凱洛格公約
1929 年 大經濟危機開始
1929 ~ 1939 年 德國獨裁政權興起
1933 年 希特勒上台
1936 ~ 1939 年 西班牙戰爭
1938 年 慕尼黑協定
1939 ~ 1945 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42 ~ 1943 年 斯大林格勒被圍
1945 年 德國和日本戰敗
1945 年 5月 9日 德國投降
1946 ~ 1949 年 希臘內戰
1947 年 6月 向遭受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害的所有歐洲國家提供馬歇爾援助
1949 年 4月 4日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成立
1949 年 5月 與 10月 兩個德國(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成立
1949 年 5月 5日 歐洲委員會成立
1951 年 4月 18日 歐洲煤鋼聯營集團的巴黎條約
1953 年 3月 5日 斯大林去世
1955 年 5月 14日 華沙條約
1956 年 2月 蘇共第20次代表大會
1957 年 3月 25日 歐洲六國簽訂羅馬條約
1961 年 8月 修建柏林牆
1974 年 4月 25日 葡萄牙石竹花革命
1974 年 7月 23日 希臘軍人政權垮台
1975 年 11月 20日 佛朗哥去世
1975 年 8月 1日 歐洲安全及合作會議成員國簽署赫爾辛基文件
1979 年 6月 7~10日 首次歐洲直接普選
1985 年 12月 17日 12國簽署單一歐洲文件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9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