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什麼時候出的國王

土耳其什麼時候出的國王

發布時間: 2022-08-11 13:20:12

⑴ 土耳其在歐洲的歷史上有什麼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歷史演進

土耳其的歷史源遠流長,其祖先在中國文獻中被稱為丁零、高車、鐵勒、突厥、回紇等,在六至九

世紀間,土耳其族開始往中亞移動,不久中亞地區便成為世界史上所謂的土耳其斯坦(Turkistan),這些

地方包括了現在的土庫曼(Turkmen)、烏茲別克(Uzbek)、哈薩克(Kazakh)、塔吉克(Tadk)、

吉爾吉斯(Krighiz)等地。而在這些土耳其族中有另一支經由伊朗進入當時已回教化的西亞,並開始接觸

回教,信仰回教。西元1055年土耳其族人佔領當時回教文明中心-巴格達,並成立塞爾柱王朝,成為西亞

回教世界的統治者。西元1071年,塞爾柱軍隊大破當時位於小亞細亞的東羅馬帝國軍隊,小亞細亞因此成

為土耳其人的勢力范圍。由於西亞(尤其是耶路撒冷)及小亞細亞為回教勢力所據,對信仰基督教的歐洲

諸國是一大打擊,於是有了世界史上著名為爭奪聖地的十字軍東征。十字軍大敗後,建立塞爾柱王朝的土

耳其族在小亞細亞的西北部一角另建立了鄂圖曼帝國,不久即入侵巴爾干半島,並於西元1453年佔領了東

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使這個頗具聲威的東方基督教盟主從歷史上消失。隨後,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開

始沿多惱河向西征伐,1529年終於包圍了歐洲第一名都維也納。雖然鄂圖曼土耳其終究未能攻克維也納,

但是整個東歐的南半部至此歸入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

歐洲勢力的挽回是18世紀以後的事。到19世紀時,帝國內部的民族主義勢力高漲。在其它歐洲列強

的鼓動和支持下,這些帝國的臣民紛紛開始為獨立而戰。1832年,希臘王國首先獨立,隨後塞爾維亞人、

羅馬尼亞人、阿爾巴尼亞人和阿拉伯人先後獲得的獨立。此後,奧圖曼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選錯邊加

入了德國,大戰後,帝國面臨著被瓜分的嚴重威脅。

在以後的歲月里,有無數的人為土耳其人的命運而戰。或許現在的土耳其並不能真正算是一個泱泱

大國,但是若要了解其國家、國民甚至其與四周鄰國的關系,研究土耳其在歷史上的雄偉及活躍有其必要

性,如土耳其對曾統治過阿拉伯人、希臘人、猶太人、亞美尼亞人等一事,感到十分驕傲,也因此我們不

難理解,為何在塞普勒斯問題土耳其對希臘的態度會如此強硬,或許我們也能解釋出,在阿拉伯回教勢力

的強大壓力之下,同為回教國家的土耳其為何仍能與以色列簽訂軍事交流的協定。

惱人的人口問題及種族糾紛

據估計土耳其人口在2000年底將達到6,500萬人,其中男性有3,300萬人,女性有3,200萬人,

平均壽命為70.5歲,識字率為84.2%(1998年)。每年人口之成長率約為1.5%(1995-1999年平均)

,人口眾多,使得土耳其成為歐洲國家僅次於德國的人口大國,而高出生率,使其平均年齡僅為

25.5歲,15歲至65歲的就業年齡層占總人口的65.8%,而高人口成長率及低年齡層組合則意味著土

耳其勞力供給過剩,而安納托利亞高原農民流入城市又會使得這種情形加劇。

土耳其人口組成主要是以土耳其族為主體,約佔全國總人口八成以上,其次為庫德族,約占

10.8%,再次為阿拉伯人,約佔1%,此外還有亞美尼亞、希臘人及喬治亞人。官方語言是土耳其

語,宗教信仰上,99%土耳其人信奉回教,其中85%屬遜尼派。

土耳其為多種族國家,由於語言、文化的不同,種族之間沖突勢難以迴避。不過回顧過去歷

史,其實土耳其在十六世紀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威勢達於最高峰時,仍有許多不同種族居住在小亞

細亞及色雷斯一帶,而鄂圖曼土耳其歷代國王,亦不曾對非土耳其民族採取敵視政策,但近代的

土耳其歷史,卻充斥著與非土耳其裔爭斗及壓迫,其中最明顯的則是對世居於「後院」庫德族的

鎮壓。

庫德族人與土耳其之間的沖突問題已有數十年的歷史。世人常把庫德族人要求民族自治視為

單純的土耳其一國之內的「分離主義」,不過如此一來使得問題過於簡化並與史實有所出入。庫

德族人約有2000萬,主要分布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利亞、黎巴嫩、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

庫德人是中東地區僅次於阿拉伯、突厥、波斯的第四大民族,信奉伊斯蘭教,大多屬遜尼派。目

前庫德人聚居地被稱為庫德斯坦,主要指土耳其、伊朗、伊拉克三國交界地區,地理條件復雜,

交通不便。庫德斯坦被劃歸不同國家,但庫德人從不承認這種政治分割。

事實上,庫德人在1844年就曾獨立建國,時其領土從現在的伊朗、土耳其邊境一直延伸到伊

拉克境內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1846年,庫德人佔領基督教聶斯托留教派的幾個村莊,這使得以

東方基督教保護者自居的英、法強權得以威脅當時的土耳其蘇丹出兵鎮壓,建國才兩年的庫德斯

坦便瓦解了。而強權的介入,主要還是因為庫德斯坦地區擁有豐富的石油。二次大戰後,為瓜分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1920年各強權簽訂塞夫勒條約(Treaty of Sevres),並同意給與庫德族人自

治權或「在某一天獨立」。1923年凱末爾革命建國後,土耳其又與各強權簽訂洛桑條約(Treaty

of Lausanne),取消庫德族人的自治獨立條件,並將庫德斯坦劃分勢力范圍,造成目前各國分別

管轄庫德人的現狀。而目前伊朗、伊拉克境內庫德人對統治者的反抗,亦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從

歷史的背景中可以看出,將庫德人問題視為單純的地方叛亂組織,將使問題過於簡化,並無法求

得具前瞻性的因應措施。

庫德人成為土耳其的子民並無法獲得民族認同和平等地位,他們連用自己文字和語言教育孩

子的權利都被剝奪了。1925年,土耳其政府關閉庫德族學校、禁止使用庫德語、革除庫德族官

員、沒收庫德人土地,庫德人發動起義,結果凱末爾發動三萬軍隊進行鎮壓;1930年庫德族宣布

復國,但不久又遭鎮壓;1937年庫德人發動暴動,死傷無數;1978年土耳其庫德人成立自己的政

黨-庫德工人黨(PKK),其主要目的在於阻止土耳其政府對庫德族的壓迫,爭取應有的政治、文化

權利。但在遭政府鎮壓後,1984年PKK開始宣布進行武裝抗爭,試圖以流血方式引起世人注

意。1990年波灣戰爭結束後,在美國的默許之下,土耳其一次又一次的越過國境,以清剿庫德反

抗軍為由,在伊拉克北部盛產石油的庫德人居住區進行攻擊。

庫德人保守估計占土耳其總人口一成以上,但庫德人在土耳其地位遠低於境內的希臘人、亞

美尼亞人及猶太人,因為庫德人在土耳其定義上不屬於少數民族,因而無權以母語教育下一代,

且庫德語用於廣播或政治場合仍屬違法,這導致新一代的庫德青年大都無法准確運用其母語,這

又使得希望建立獨立庫德族國家的人士憂心不已,另在土耳其,庫德民族政黨和組織的活動都是

非法的,土當局除對該族實行同化政策外,並與有庫德人居住的鄰國簽訂了一系列旨在切斷與鄰

國庫德人聯系的協定,更使得庫德族問題難以獲和平的解決。

⑵ 土耳其在公元前13世紀的歷史

摘自:赫梯帝國(古土耳其)一些歷史資料

在赫梯文明出現之前,安納托利亞高地上就有人定居過。考古學家們現在了解到土耳其豐富而復雜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波斯人、希臘人和羅馬人之前的幾千年。安納托利亞高地上的廢墟遺址是世界上已知的遠古文明之一,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0年甚至更早。

在這一漫長的歲月里,文明不斷地興起,又不斷地頹敗;這些早期的安納托利亞文化引起了學者們的極大興趣。公元前1950年,巴卡科依廢墟遺址上就已經矗立起城堡和定居點了,他的居民稱之為漢梯息,意為漢梯人的土地。

公元前18世紀晚期,漢梯人和另一支遷徙而來的好戰部落之間發生了戰爭,漢梯息在戰火中被毀滅,現代考古學家仍然不大清楚新來的民族從何處而來;也不知道他們是突然大舉遷徙而來,還是一批一批,積少成多的。反正他們中的一支突然向漢梯人發難,將漢梯息夷為平地;他們的領袖詛咒那些還膽敢在這塊土地上定居的人們,然而一個世紀的時間不到,新來人民族中的一支就重建了漢梯息,並重新命名為漢梯沙,使它成為自己的首府。這個部落的領袖把自己的名字改為漢梯沙里,意為「漢梯沙的國王」,由此建立了一個王朝,這就是赫梯王國的開始。他的臣民被稱為赫梯人。這是一個罕見的事例,即征服者採用了被征服者的名字來奠基立國。與最初的漢梯人不同,赫梯人喜愛征戰,他們很快將自己的國王擴展到了安納托利亞中部的大部份地區,現代考古學家在這里發現了大量他們留下的廢墟遺址。赫梯人的軍事擴張冒險遠不止於這一地區,公元前16世紀中葉,一個赫梯國王先征服了安納托利亞以南的敘利亞,後又帶領軍隊南下500英里,想征服巴比倫在美索不達米亞的首府。由於安納托利亞後方出現內訌,赫梯軍隊才迅速回撤,回到家園中。

在以後的幾個世紀中,赫梯人與埃及人之間不斷地打打和和:他們之間不時有戰爭發生,但皇室也有通婚。公元前1246年,國王漢梯沙里三世把自己的一個女兒嫁給埃及的拉美西斯法老。後來發現於埃及卡納克廟宇牆上的一幅雕刻就描繪了當時埃及法老與赫梯公主的結合。

為了保衛安納托利亞的家園和對外進行擴張,赫梯歷代國王保持有一支人數多達30萬的軍隊,使用短斧、利劍和弓箭,赫梯人在冶鐵方面頗具名氣,漢梯沙城堡里出土過高質量的鐵制工具、武器和盔甲。然而赫梯人打擊敵人最有效的武器是戰車;在戰場上,他們驅趕披著鐵甲的馬拉戰車沖鋒陷陣,所向披靡,使來敵聞風喪膽。

漢梯沙的心臟是一個建於山丘上的城堡,由於兩面有陡峭的峭崖保護,確實易守難攻。赫梯人在城堡的另外兩面修築了又厚又高的斜牆來防範來敵,城堡同時也是皇室的駐地。20世紀50年代中期,一支由考古學家柯特·比特爾率領的德國考古隊在城堡的北角發現了國王和王後的寢官。城堡同時也是王國的檔案文件保存地,大多數的陶碑都是在這里被發現的,公元前1400年後的一段時期里,由於修建了一道蜿蜒曲折,長達4英里長的城牆,漢梯沙從幾個方向大大擴展了自己的面積,亞塞尼亞卡發現的一個廟宇和牆雕也是大約在那個時代興建的。赫梯人的社會被嚴格地分成了幾個等級,最上層的自然是國王和王後了。然而,王室的權力並非至高元上,他們的行為由一個貴族組成的委員會來監督。王室之下是貴族階層;這一階層下面是將軍和朝廷的官吏;再往下則是商人和手工藝者,諸如鐵匠和陶匠;他們之下則是那些耕種小麥、大麥、經營蜂蜜和果樹,為城堡提供食糧的農民;處於最下層的是奴隸,所有這一切都由一個已形成文字,又極為詳盡的法律條文來約束,該條文對謀殺、強奸、叛國和其它罪行的懲罰做了詳細的規定。

如果說赫梯人的法律相當嚴厲,那它也非常公正,反映了社會問的一種平衡。諸如酷刑一類的野蠻懲罰為法律所不容,取而代之的是讓大多數的罪犯向他們的受害人提供某一種形式的賠償。例如,一個謀殺犯必須向受害者家屬提供巨額賠償。與那一時期出現的其它文明一樣,赫梯人也蓄用奴隸,通常都是捕獲來的戰俘。但是在赫梯社會里,奴隸也享有某些權力,他們被允許擁有財產和贖買自身的自由。

在赫梯王國里,婦女享有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婦女所享受不到的權力和自由。赫梯法律充許婦女和男子一樣擁有職業;皇家的文件和國寶顯示國王和王後共享大權,赫梯王朝的某一時期,曾有王後單獨臨朝統治的記載。赫梯人信奉神祗,但與歷史上其它文明不同的是他們也容忍別的宗教信仰。他們被稱之為「萬神的民眾」,因為他們允許信仰敘利亞、巴比倫和其它國家的神,並把這些神請迸了自己修建起的萬神殿里。考古學家在漢梯沙廢墟遺址上找到過31座神廟的遺址,其中最宏大的,也是保存最完好的被稱之為大殿。它佔地5英畝左右,是一座建築復雜,四通八達的廟宇,可能曾經擁有200多名僧侶、神職人員、樂師以及其他供奉神祗的人。考古學家們曾於1962在大殿的一間貯藏室里發現一塊陶碑,其文字顯示此廟宇是為供奉風雨雷電之神和太陽女神而修建的。他們是赫梯人供奉的最高神明。在赫梯王國最後的幾個世紀里,赫梯的國王也被認可為眾神之一。赫梯文明繁榮了5個多世紀,但到了公元前1200年,災難降臨了。科學家們已找到證據證明大約在不長的幾年時間內,漢梯沙和其它許多赫梯城市就被夷為平地。雖然說赫梯王朝的覆滅來得迅猛而突然,但致使它遭此滅亡的各種條件因素卻已孕育了好幾十年。長達一個世紀,影響整個中東地區的乾旱,一系列的莊稼歉收,似乎嚴重地削弱了赫梯王國的實力,學者們相信長時期的旱災給整個地區帶來了不安和騷動,人民開始遷徙,尋找好一些的生活環境。於是,自身臣民的不穩定,再加上北部遷徙而來的擄掠性游牧部落和西部入侵民族的合力,把赫梯王國推向了覆滅的深淵。

⑶ 沙特有國王,為什麼土耳其沒有國王

政治體制不同啊,沙特是君主專制體制。土耳其以前也是君主專制,但是一戰的時候奧斯曼土耳其跟著德國成了戰敗國,戰後面臨著被英法瓜分領土,凱末爾領導土耳其獨立,成立了共和國。現在的土耳其是總統共和制,自然也就沒有國王了。

⑷ 土耳其國王差點統一過歐洲的是誰

奧斯曼土耳其歷史上最大的兩次對歐作戰,估計你說的是維也納之戰。1529.蘇萊曼一世第一次包圍維也納,沒成功。第二次1683年7月14日開始圍困維也納,軍隊大約有138,000人。波蘭國王約翰三世率領的波蘭-奧地利-德意志軍隊獲得勝利,他們打敗了大維齊爾(奧斯曼土耳其的官位,類似宰相)卡拉·穆斯塔法·巴沙率領的奧斯曼帝國軍隊。當時的土耳其蘇丹(國王)是穆罕默德四世(Muhammad IV,1642~1693)

⑸ 凱末爾為什麼被稱為「土耳其之父」

因為凱末爾擊敗協約國軍隊,取得了土耳其獨立戰爭的勝利。
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土克(土耳其語:Mustafa Kemal Atatürk,1881年5月19日-1938年11月10日),土耳其的國父,被賜予Atatürk(阿塔土克)就是「土耳其人之父親」一姓。土耳其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作家,土耳其共和國第一任總統、總理及國民議會議長。
1881年5月19日出生於奧斯曼帝國的薩洛尼卡。1895年升入瑪納斯提軍事預備學校,1899年進入伊斯坦布爾軍官學校,1902年進入哈拜參謀學院。1905年畢業,授上尉軍銜。1911年參加意土戰爭。1915年晉升為上校,指揮了著名的加里波利之戰。1916年晉升為將軍。1920年在安卡拉召開大國民議會,宣布組成代表國家的臨時政府。1921年8月任國民軍全權總司令,擊敗協約國軍隊,取得了土耳其獨立戰爭的勝利。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國正式成立,凱末爾當選為首任總統。
執政期間,凱末爾施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凱末爾改革,涉及國家體制、法制、經濟、文化教育、社會生活習俗等諸多方面,使土耳其成為世俗國家,為土耳其的現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938年11月10日在伊斯坦布爾去世,享年57歲。

⑹ 求古代土耳其的那段歷史!詳細點最好!

西亞古代奴隸制國家。由赫梯古王國發展、擴張而形成。都城為哈圖沙什城。

赫梯帝國創立者圖達里亞斯二世曾進攻並毀滅哈爾帕城,似表明赫梯開始復興。約公元前1380年,蘇皮盧利烏馬斯一世嗣位。在完善都城哈圖沙什的防禦之後,發動對米坦尼的戰爭,收復伊蘇瓦城,並與基諸瓦德納、巴比倫(以聯姻方式)等城邦結盟。繼而,赫梯軍隊利用米坦尼反攻伊蘇瓦之機,攻佔其都城瓦蘇卡尼,滅米坦尼王國,敘利亞北部的大部分城邦也臣服於赫梯。約公元前1370年,敘利亞中部部分地區歸於赫梯版圖。此後,蘇皮盧利烏馬斯一世再度南下,攻陷卡赫美士城,完成對敘利亞的征服。蘇皮盧利烏馬斯一世幼子穆爾西利斯二世即位後,東征西討,在位28年,建立起一個名副其實的帝國。其繼承者穆瓦塔利斯統治時期,埃及第19王朝塞提一世重新進入巴勒斯坦,並推進到奧倫特河畔卡迭石境內,與赫梯相對峙。拉美西斯二世即位後,發生著名的卡迭石戰役(約公元前 1300年前後),赫梯獲勝,穆爾西利斯二世進至大馬士革,在敘利亞的統治得以維持。穆瓦塔利斯幼子烏里特蘇布及其叔父哈圖西利斯三世在位期間(約公元前1289 ~前1260),亞述勢力不斷增強,赫梯與埃及開始接近。約公元前1283年,哈圖西利斯三世與拉美西斯二世締結和約,埃及承認赫梯對敘利亞的控制,雙方的關系得到穩定。哈圖西利斯三世統治期間,赫梯帝國相對安定和繁榮。他修建哈圖沙什都城,整理復制國家檔案,改革法律。其繼承者圖達里亞斯四世擴大改革范圍,並對宗教制度作某些改進。哈圖西利斯三世之後,赫梯衰落的跡象也日益明顯,奴隸逃亡現象日趨嚴重,被征服地區居民的反抗也愈演愈烈。阿爾努萬達三世再度遠征叛變的阿扎瓦城邦。公元前13世紀末,海上民族從博斯普魯斯海峽入侵,導致帝國的崩潰。但西里西亞和敘利亞北部仍殘存一些使用魯維語象形文字的赫梯人小城邦。公元前8世紀始被亞述所滅。

【歷史】

赫梯王國位於小亞細亞半島,講赫梯語的哈梯人和公元前2000年代遷來的講涅西特語的涅西特人共同創造了赫梯國家。赫梯王國公元前2000年代興起於小亞細亞這一古老的文明地區。小亞細亞是近東文明與愛琴文明聯系的橋梁和紐帶。亞述人曾經於公元前3000年代末至公元前2000年代初在小亞細亞建立了若干商業殖民地,其中最著名的是卡尼什商業公社。亞述人還把楔形文字帶到了小亞細亞。

形成於公元前19世紀中葉的赫梯國家當初只是若干小國。人們知道的最早的統治者是庫薩爾的皮哈納及其子阿尼塔。在皮哈納時期,庫薩爾毀滅了涅西特人的哈圖什城,其子阿尼塔兩次戰勝了皮烏斯提統治的哈梯人的國家,並征服了普魯斯漢達。阿尼塔時期,已不復存在亞述商業殖民地。

赫梯國家記載自己的歷史從庫薩爾的另一位統治者拉巴爾納時開始。拉巴爾納征服了小亞東部的地區,使赫梯國家的版圖從地中海擴大到黑海。拉巴爾納二世(哈圖西里一世)使北部敘利亞的阿拉拉赫臣服於自己,還戰勝了該地區的烏爾蘇和哈蘇這兩大城市。此時「赫梯」作為一個國家的名字開始用於表示整個赫梯人的國家。

拉巴爾納二世死後,赫梯發生了所謂「王子們的奴隸的起義」。即被庫薩爾征服的地區人民的起義。王親貴族們在哈圖什爾一世的繼承者穆爾西里一世的聯合下,鎮壓了這次起義,並遷都哈圖什。他野心勃勃地把征服的矛頭指向了兩河流域南部,於公元前1595奪取並毀壞了巴比倫城。哈圖什爾和穆爾西里兩人的征服活動使赫梯國家成了當時近東地區的一個大國。

穆爾西里一世死於宮廷陰謀,赫梯王國陷入王位爭奪的內戰之中。赫梯國王鐵列平於公元前16世紀後期進行了改革,解決了赫梯王國的王位繼承問題。改革前的赫梯國王的權力受到彭庫斯會議(公民會議)和圖里亞斯會議(貴族會議)的制約。這兩種會議有權決定王位繼承,還管理司法等事務。王位繼承問題常常造成政治上的動亂。

鐵列平確定了王位繼承的原則,即首先應由長子繼承王位,長子如果不在,由次子繼承,依此類推;如果沒有王子繼承,就讓長女選擇丈夫做國王。王室內部互相爭斗殺戮的問題也得到解決,國王不得任意殺戮其兄弟姊妹,王室內部糾紛由彭庫斯會議做出裁決,國王親屬犯了罪,只由其本人負責,不得牽連其家屬,也不得沒收其財產。

公元前15世紀末至前13世紀中葉是赫梯歷史上的新王國時期,正值赫梯王國最強盛的時期。這一時期編制了《赫梯法典》。在國王蘇庇努里烏馬什統治時期,赫梯摧毀了由胡里特人建立的米坦尼王國的實力,攻佔了米坦尼王國的首都瓦努坎尼,扶持了傀儡國王。他自己的兒子也成為其他一些小國的國王。

赫梯在新王國時期在敘利亞同埃及進行了爭霸戰爭。霍連姆赫布、拉美西斯一世、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這些埃及第19王朝前期的法老們同赫梯進行了激烈的爭奪。交戰雙方在卡迭什戰役中受到慘重損失。在赫梯新王哈圖西里二世執政時,赫梯同埃及的拉美西斯二世在公元前1283年締結了和約。公元前1246年,國王哈圖西里三世採取和親政策,將自己的一個女兒嫁給埃及的拉美西斯法老。後來發現於埃及卡納克廟宇牆上的一幅雕刻,就描繪了當時埃及法老迎娶赫梯公主的情景。

公元前13世紀末,「海上民族」席捲了東部地中海地區,赫梯王國亦被其肢解。公元前8世紀,殘存的赫梯王國被亞述帝國所滅。

赫梯人是一個習慣於征戰的民族,世代征戰讓赫梯人認識到沒有強勁的軍隊是不行的。赫梯歷代國王保持有一支人數多達30萬的軍隊。他們的武器先進,使用短斧、利劍和弓箭。赫梯人在冶鐵方面頗具名氣,是西亞地區最早發明冶鐵術和使用鐵器的國家,赫梯王把鐵視為專利,不許外傳,以至鐵貴如黃金,其價格竟是黃銅的60倍。赫梯的鐵兵器曾使埃及等國為之膽寒。赫梯人打擊敵人最有效的武器是戰車;在戰場上,他們驅趕披著鐵甲的馬拉戰車沖鋒陷陣,所向披靡,使來敵聞風喪膽。

⑺ 史稱腓特烈大帝的歷史人物是誰

是腓特烈二世。

腓特烈二世(德語:Friedrich II,1712年1月24日—1786年8月17日),又譯作弗里德里希二世。

後世尊稱其為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是普魯士王國霍亨索倫王朝第三位國王(1740年5月31日—1786年8月17日在位),著名軍事家、政治家、作家和作曲家。

腓特烈二世生於普魯士首都柏林,少年時擅長樂器,1740年即位。曾兩次發動西里西亞戰爭,1756年又發動七年戰爭,1772年和俄羅斯帝國、奧地利大公國趁波蘭內政危機之時第一次瓜分波蘭,獲得西普魯士。

1785年組建由15個德意志國家組成的諸侯聯盟。1786年在波茨坦去世。他被公認為是歐洲歷史上最傑出的軍事統帥之一。

腓特烈二世是歐洲開明專制和啟蒙運動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他統治時期,文化藝術得到贊助和支持。

其本人也在政治、經濟、哲學、法律和音樂等諸多領域都頗有建樹,他大規模發展軍力、擴張領土,使普魯士國力迅速提升,取得歐洲大國的地位。

(7)土耳其什麼時候出的國王擴展閱讀:

腓特烈大帝生平大事:

1、七年戰爭

七年戰爭發生在1754年至1763年,而主要沖突則集中於1756年—1763年。當時歐洲上的主要強國均參與了這場戰爭,其影響覆蓋了歐洲,北美,中美洲,西非海岸,印度,以及菲律賓。

這場戰爭由歐洲列強之間的對抗所驅動。英國與法蘭西和西班牙在貿易與殖民地上相互競爭。同時普魯士,這個日益崛起的強國與奧地利正同時在神聖羅馬帝國的體系內外爭奪霸權。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之後不久,歐洲列強間進行了「夥伴交換」,被稱為「外交革命」。普魯士與英國建立了聯盟,同時互為傳統對手的法蘭西和奧地利締結了同盟關系。

英普同盟日後陸續有德意志小邦(特別是漢諾威)以及葡萄牙參與,而法奧同盟則包括瑞典,薩克森,以及後來加入的西班牙。

俄羅斯起初與奧地利結盟。但在1762年沙皇彼得三世即位後改變了立場,並同瑞典一起與普魯士單獨締結了合約。

1763年法蘭西,西班牙與英國簽訂的《巴黎和約》(Treaty of Paris 1763),以及薩克森,奧地利與普魯士簽訂的《胡貝爾圖斯堡和約》 (Treaty of Hubertusburg)共同標志著戰爭的結束。

這次戰爭在歐洲以攻城戰,對城鎮的縱火,以及造成慘重損失的野戰而著稱。戰爭總共造成了約900,000至1,400,000人死亡。

2、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爭

1777年,統治巴伐利亞的維特爾斯巴赫王朝絕後,應該以近親普法爾茨-蘇爾茨巴赫的卡爾·泰奧多爾選侯繼承。

泰奧多爾對巴伐利亞繼承權興趣不大,提出建議,希望割讓下巴伐利亞予奧地利,奧地利則把奧屬尼德蘭給他作為補償。

年輕的奧地利皇帝約瑟夫二世徵得太後瑪麗婭·特蕾莎同意,也想得到下巴伐利亞。普魯士深怕奧地利得到巴伐利亞後會重新在德意志地區取得霸權,便和薩克森強烈反對,不惜於1778年向奧地利宣戰,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爆發。

這次戰爭,普王腓特烈大帝領兵出征,從西里西亞南下,進攻波希米亞。同時,腓特烈的弟弟亨利親王指揮普魯士和薩克森聯軍從薩克森出發,由西向東夾擊波希米亞。

奧地利軍隊總司令弗朗茨·莫里茨·馮·拉西元帥指揮易北軍團擋住腓特烈。而恩斯特·吉迪恩·馮·勞東元帥指揮第二軍團向西擋住亨利親王。

雙方都有反對開戰的勢力。普魯士這邊是亨利親王,奧地利那邊是皇太後特蕾西婭。冬天,亨利親王辭職,換上了年輕的下一代布倫斯威克公爵卡爾·威廉·斐迪南。

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沒有大的作戰行動,雙方滿足於相互對峙,忙著在波希米亞收獲土豆。 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爭在警戒線式戰略時代頗有代表性。

當時, 戰略行動的目標不在消滅敵方軍隊, 而是佔領其領土、補給基地和要塞。雖然從宣戰之日起到和約簽訂前後過了10 個月, 但這期間未發生過任何交戰。雙方都避免採取堅決行動。

而只進行復雜的調動,力圖通過部隊機動來切斷敵軍與其補給基地的聯系,以此逼敵退卻。最後, 奧軍做到了這一點。

他們把弗里德里希二世的軍隊一步步逐出本國領土,還佔領了巴伐利亞的若乾地區,贏得了這場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腓特烈二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爭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七年戰爭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30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4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9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1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7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3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8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60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90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