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的地下城什麼時候修建
A. 土耳其的地下古城是什麼時候被發現的
1963年,卡帕多奇亞高原上的代林庫尤村爆出一條大新聞:一個農民掘地時,在他家院子底下偶然碰到一個洞口。剛開始,這個農民望著這個深不可測的像井一樣的入口,說什麼也不敢下去。後來,在村民的幫助下,他沿著梯子進了這個洞口,竟發現了一處巨大的地下城。
從後來的有關人員挖掘來看,這座地下城規模宏大,共有1200間石頭小房子,可居住15000人。它上下共分8層,其迂迴曲折的走廊又低又窄,人在裡面必須彎腰行走。通往地下城的通道隱藏在村子各處的房屋下面。這些古城從地面往下層層疊疊,深達數十米,縱橫交錯。
古城的建造時間
對於卡帕多奇亞地區的「地下城」是何時開始修建的和為何而建,一直以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據有關報道,近年來,考古學家已經在地下城最底下的一層中,發現了閃米特時代的器物。
閃米特族是一支古老的神權民族,大約在公元前18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在這里生活過,其都城哈圖沙離代林庫尤大約有300千米。人們據此判斷,這些地下城早在赫梯人以前的時代就已經存在了。有人甚至認為它的建造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時代,因為人們早已在卡帕多奇亞西南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用來製造石斧、石刀的黑曜石石場,而在卡帕多奇亞不遠處就有9000年前的人類古城遺址。也就是說,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這些地下城建造於3000年前。
B. 土耳其地下城的由來
這是歷史因素為了抵禦外敵設置的。
土耳其地下城是卡帕多西亞(Cappadocia),位於土耳其中西部,是個美麗的奇怪的地方。地下城堡的房舍按用途規劃為卧室,作坊、廚房、武器庫、儲物室、水井和墓地等。
C. 卡巴杜西亞地下城是怎樣建造的
1963年,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東南360千米的卡巴杜西亞高原德林庫尤村有了一個重大發現,一個農民在院子里掘地時,偶然碰到一個洞口。順著洞口下去,通過8層過道,可以見到一個無所不包的地下城鎮。縱橫交錯的隧道兩旁排列著無數住宅,有禮拜堂、作坊、水井、食物貯藏室,甚至還包括有專用作墓地的洞室。洞內52個通風管道通向地面隱蔽處,幾條供逃跑用的地道造得十分巧妙。據估算,這樣規模的地下城可供2萬人安身。時隔兩年,與卡巴杜西亞地下城同等規模的迷宮在凱梅克里附近被挖掘出來。更令人感到驚奇的是,這兩座地下城是個雙連體,有一條10千米長的地道把兩城連接起來。
迄今為止,規模不等的地下城已發現了36座,小的可以稱之地下村,只能容幾家到幾十家安身。最大的就是那兩座相通的具備城市規模的地下城。至今,發掘工作仍在進行中,估計總數可達100座之多。
在發現地下城以前,卡馬杜西亞已經發現過數千座岩洞教堂和地下教堂。它們鑿在小岩山內或懸崖上,有的相當華麗堂皇。岩石被巧妙地鑿成拱門、圓柱、拱頂,每一寸壁面和柱體都用線紋和圖案來裝飾,壁畫栩栩如生,有《聖經》故事、東方宗教、民間傳說等。甚至連修道士們的齋堂、廚房、卧室,裡面的祭壇、餐桌、坐椅、床鋪、傢具都為石頭製品。
那麼這些地下石頭城是怎樣形成的,這些室內的石頭製品又是怎樣製成的呢?
在當時純粹手工勞動的情況下,從堅硬的溶岩石掏出這么大的空間,單從地下清運出那麼多的石渣,就要克服多少困難啊。我們不妨來大膽猜測一下,也許是建設者的堅韌精神戰勝了大自然,經歷了幾代人才挖成的;或者是遠古時代卡巴杜西亞大規模的火山噴發形成了隧道式的溶洞,再加人工拓展而成,是人與自然共同作用的結果。
那麼,城內最早的居民是誰呢?他們肯定不是土著人,而是從遠地避難而來的。之所以選擇卡巴杜西亞,就因為它荒涼,荒無人跡,不會引起外人注意。村民們最初是用石頭砌房子,但不久他們就發現不如直接鑿房於岩內,從地面岩山逐漸廷伸於地下,於是發展成了地下城。
拜占庭帝國時期,只有卡巴杜西亞一向是安全的。外地虔誠的基督徒和教士紛紛來避難,於是卡巴杜西亞儼然成了一個聖地。這些人要修道、傳道、居住,自然要開鑿更多的教堂、修道院和地下村鎮,使地下城的規模不斷壯大。
12世紀末或者13世紀初,隨著拜占庭帝國的覆滅,卡巴杜西亞人四散逃亡,也許到容許基督教存在的西方去,也許改奉伊斯蘭教雜居到阿拉伯村莊。
其實早在17世紀末,法蘭西路易十四的一位密使就已經發現了卡巴杜西亞高原上的地下城和教堂,他回歐洲宣布了這個重大發現,但沒有人相信,人們都說他是瘋子。不到一個世紀,發現的人多了,卡巴杜西亞才漸漸出名,慕名朝聖者絡繹不絕,考古學家也費盡心機。但這些地下城究竟是怎樣鑿成的,最早的居民從哪裡來又到哪裡去了,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D. 土耳其洞穴房屋的形成
為了躲避戰亂而形成的。
歷史上因為宗教的原因,少數的非主流教徒會躲避迫害,開鑿山洞和地下空間居住,尤其地下城易守難攻,所以形成了許多洞穴。
洞穴房間冬暖夏涼,基本不用空調和暖氣。
E. 世界上最大古老地下城德林庫尤,為什麼會被人們遺忘
隨著時代的變化,德林庫尤慢慢的成為歷史,逐漸被人們遺忘。在土耳其的中心,有一個奇特的地方,有著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荒涼和奇怪的地貌,像月亮。綿延數英里的洞穴、隧道和數百座完整的地下城市讓遊客流連忘返,彷彿置身於地球之外的世界。所有這些地方都是在3000多年前由赫梯人首先雕刻出來的。
土耳其史前地下城德林庫尤的神秘洞穴,有20,000人。許多人幻想在家裡有一扇門,把我們帶到一個隱藏的世界,但是你能想像一個埋葬在你家後面的城市嗎?1994年,一名土耳其男子推倒地下室的一堵牆,發現了古老的地下城市德恩庫尤。規模真的很驚人!
F. 土耳其地下城有多深那裡有多少個房間呢
土耳其地下城有多深?那裡有多少個房間呢?幾百萬年前,位於土耳其地區的火山一座接一座的爆發。密集的火山灰一層一層地沉積下來,形成了柔軟、易於雕刻的凝灰岩。古代的先民意識到,這些岩石完全可以開辟出適合居住的石室。於是「地球上最像月球的地方」--卡帕多西亞,誕生了!在卡帕多西亞地表的下面,還隱藏了一個世界最深的地下城。德林庫尤地下城深達70多米,分為了8層,面積多達2500平方米。在這里,一次性可以容納2000多人同時居住!
G. 地下城的各國地下城
在人們的印象中,暗處往往藏著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密洞、冰窟、墓穴之中,可能就是另一個新天地。我們腳下,究竟都潛伏著哪些「秘密」呢?
波蘭地下鹽宮殿
維利奇卡鹽礦位於波蘭克拉科夫附近,11世紀起進行開采,14世紀已成為赫赫有名的旅遊景點。鹽礦深327米,長度超過300公里,其中不乏房間、禮拜堂、地下湖泊等。
之所以成為景點,是因為這座鹽礦宛如一座地下宮殿,鹽礦頂部掛著多盞鹽質的華麗吊燈,內部還燃有300多支蠟燭。礦洞內有一尊保羅二世教皇的真人尺寸塑像,洞壁上則是《最後的晚餐》的浮雕畫。
澳大利亞地下城市
澳大利亞南部的庫伯派蒂鎮是貨真價實的地下城市。
這座城市以貓眼石礦著稱,室外溫度可以高達49℃,所以大部分居民都居住在從岩石上開鑿出來的地下城市裡,裡面有商店、教堂、酒店甚至游泳池,舒適且便利。
美國地下碉堡
The Greenbrier地下碉堡位於美國西弗吉尼亞州,建成於1956年,在豪華的Greenbrier酒店下隱藏了30年,據說曾是冷戰時期供眾議員和參議員在危急時刻藏身的地方。
碉堡面積有兩個足球場那麼大,其中有1100張床、一個商品齊全的咖啡館、一個診所和一個電視休閑廳。這個碉堡建成後,政府還在當地機場和64號州際公路的地下建造過工程。如今,這些地下工程都成為了旅遊勝地。
土耳其地下城市群
卡帕多西亞位於土耳其中西部,不僅美麗,還隱藏著一個巨大的地下城市群。沒人知道「地下城」修建於何時,一般的說法是,一些人為逃避羅馬統治者的迫害來到這里,他們發現這一地區的火山岩質地較軟、容易開鑿,於是就修建地洞、防禦追兵。
人們在這里共發現了36座地下城,規模較大的是德林庫尤地下城,約有18到20層,一直深入到70—90米的地下。1200多個房間功能各異,有儲藏室、葡萄酒窖、廚房、教堂、墳墓、學校,甚至還有畜養動物的地方。
價值五百萬英鎊的英國地下城
冷戰時期英國政府為防核武攻擊, 於上世紀50年代在英格蘭威爾特郡地下37米深處興建了一座佔地246英畝、超級龐大的「秘密地下城」。城中有各種生活設施,及地鐵站和發電站,還有長達0.9公里的隧道與外界相連,能容納4000人同時居住。塵封44年後,英國政府2004年終於將這一「最高機密」向公眾首次解密。
令人驚訝的是,如今英國國防部正打算將這座估價高達500萬英鎊的「秘密地下城」公開出售。
這座「秘密地下城」位於英格蘭威爾特郡考薩姆地區一處地下37米深處的廢棄礦井。冷戰時期,為了防備前蘇聯的核攻擊,當時保守黨首相哈羅德·麥克米倫政府不惜花巨資將這處廢棄礦井改建成了一座超級地下城。
作為英國政府的「最高機密」,該地下城被起了個神秘代號——「伯林頓地堡」。它佔地246英畝,位置也相當隱蔽。從首都倫敦通往布里斯托爾市的長途隧道,在經過這里的時候中途分叉,其中一條分支正是通往這座不為外人所知的地下城。
日本:綿延526公里的地下城
日本國土狹小,城市用地緊張。1930年,日本東京上野火車站地下步行通道兩側開設商業櫃台形成了地下街之端。
至今,地下街已從單純的商業性質演變為包括多種城市功能的、有交通、商業及其它設施共同組成的相互依存的地下綜合體。1973年之後,由於火災,日本一度對地下街建設規定了若干限制措施,使得新開發的城市地下街數量有所減少,但單個地下街規模卻越來越大,設計質量越來越高,抗災能力越來越強,同時在立法、規劃設計等方面已形成較健全的
地下街開發利用體系。 日本地下街按照大小來看,最小地下空間也有3000平方米,商店不少於50個,最大的有10000平方米,商店在100以上。據統計,日本已在26個城市中建造地下街146處,日進出地下街的人數達到1200萬人,占國民總數的1/9。日本的地下城在世界上是興建數量居於前列的國家之一。1981年,日本全國地下共通空間總長156.6公里,目前已達到526公里,日本近年來在新建地區如橫濱的港灣21世紀地區及舊城區的更新改造如名古屋大曾根地區、札幌的城市中心區都規劃並實施了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
日本比較重視地下空間的環境設計,無論是商業街,還是步行道在空氣質量、照明乃至建築小品的設計上均達到了地面空間的環境質量。在地下高速道路、停車場、排洪與蓄水的地下河川、地下熱電站、蓄水的融雪槽和防災設施等市政設施方面,日本充分發揮了地下空間的作用。
美國紐約:地鐵每日接待510萬人
美國城市高度集中,城市矛盾十分尖銳。美國政府對此專門進行了地下空間的開發。美國紐約市地鐵在世界上運營線路最長,達443公里,車站數量最多有504個,每天接待510萬人次,每年接近20億人次。
紐約中心商業區有4/5的上班族都採用公共交通。這是因為紐約地鐵突出了經濟方便和高效率等特點。紐約市大部分地鐵站比較樸素,站內一般只鋪水泥地面,很少有建築以外的裝飾,論地鐵的便利,北京和上海遠趕不上紐約。
市中心的曼哈頓地區,常住人口10萬人,但白天進入該地區人口近300萬人,多數是乘地鐵到達的。四通八達不受氣候影響的地下步行道系統,很好的解決了人、車分流的問題,縮短了地鐵與公共汽車的換乘距離,同時把地鐵車站與大型公共活動中心從地下道連接起來。
典型的洛克菲勒中心地下步行道系統,在10個街區范圍內,將主要的大型公共建築在地下連接起來。南方城市達拉斯,建設了一個有步行道29條的不受夏季高溫影響的地下步行道系統,將市內主要公共建築和活動中心在地下連接起來,休斯敦市地下步行道系統也有相當規模,全長4.5千米,連接了350座大型建築物。
除此之外,美國地下建築單體設計在學校、圖書館、辦公、實驗中心、工業建築中也成效顯著。一方面較好地利用地下特性滿足了功能要求,同時又合理解決了新老建築結合的問題,並為地面創造了開敞空間。如美國明尼阿波利斯市南部商業中心的地下公共圖書館、哈佛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密執安大學、伊利諾伊大學等處的地下、半地下圖書館,較好地解決了與原館的聯系和保存了校園的原有面貌。
另外,舊金山市中心葉巴布固那地區的莫斯康尼地下會議展覽中心的地面上,保留了城市僅存的開敞空間,建設了一座公園。美國紐約市的大型供水系統,完全布置在地下岩層中,石方量130萬立方米,混凝土54萬立方米。除一條長22公里,直徑7.5米的輸水隧道外,還有幾組控制和分配用的大型地下洞室,每一級都是一項空間布置上復雜的大型岩石工程。
加拿大:發達的地下步行系統
加拿大的多倫多和蒙特利爾市,也有很發達的地下步行道系統,其中蒙特利爾的地下城(RÉSO)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城系統。以其龐大的規模,方便的交通,綜合的服務設施和優美的環境享有盛名,保證了那裡在漫長的嚴冬氣候下各種商業、文化及其它事務交流活動的進行。
蒙特利爾地下城目前擁有總共32公里長的地下隧道,地下城的總施覆蓋面積已達到12平方公里。與其連接的設施包括地鐵,大大小小的購物中心,公寓,旅館,銀行,體育館,辦公大廈,大學,博物館,七個地鐵站和兩個市內輕軌列車站和長途汽車站。地下城一共有120個地上出入口,於這些100多個出入口連接著的包括蒙特利爾市中心80%的辦公面積和35%的商業面積。在冬天大概每天有50萬人使用地下城的各種設施。因為地下城,蒙特利爾有時被人們稱作為雙層城市(Double-Decker City)和城市二合一(Two Cities in One)。
多倫多地下步行道系統在上世紀70年代已有4個街區寬,9個街區長,在地下連接了20座停車庫、很多旅館、電影院、購物中心和1000家左右各類商店,此外,還連接著市政廳、聯邦火車站、證券交易所、5個地鐵車站和30座高層建築的地下室。這個系統中布置了幾處花園和噴泉,共有100多個地面出入口。
加拿大政府的地下步行體系說明,在大城市的中心區建設地下步行道系統,可以改善交通、節省用地、改善環境、保證了惡劣氣候下城市的繁榮,同時也為城市防災提供了條件,其經驗是要有完善的規劃、設計要先進,其中重要的問題是安全和防災,系統越大,問題越突出。通道應有足夠數量的出入口和足夠的寬度,避免轉折過多,應設明顯的導向標志。
北歐:深埋90米物盡其用
北歐地質條件良好,是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先進地區。負擔瑞典南部地區供水的大型系統全部在地下,埋深30-90米,隧道長80公里,靠重力自流。
芬蘭赫爾辛基的大型供水系統,隧道長120公里,過濾等處理設施全在地下。挪威的大型地下供水系統,其水源也實現地下化,在岩層中建造大型貯水庫,既節省土地又減少水的蒸發損失。
瑞典的大型地下排水系統,不倫在數量上還是處理率上,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瑞典排水系統的污水處理廠全在地下,僅斯德哥爾摩市就有大型排水隧道200公里。擁有大型污水處理廠6座,處理率為100%。
在其它一些中小城市,也都有地下污水處理廠,不但保護了城市水源,還使波羅的海免遭污染。瑞典是首先試驗用管道清運垃圾的國家,在上世紀60年代初就開始研製空氣吹送系統。1983年在一個有1700戶居民的小區內建造一套空氣吹送的管道清運垃圾系統,預計可以使用60年。由於與回收和處理系統配套建設,4年就可回收投資。
與此同時,瑞典斯德哥爾摩地區有120公里長的地下大型供熱隧道,很多地區實現集中供熱,並正在試驗地下貯熱庫,為利用工業余熱和太陽能節約能源創造有利條件。瑞典斯德哥爾摩市地下有共同溝30公里長,建在岩石中,直徑8米,戰時可作為民防工程。
芬蘭的地下空間利用除了眾多的市政設施外,就是發達的文化體育娛樂設施。臨近赫爾辛基市購物中心的地下游泳館,其面積為10210平方米,完成年限1993年。1987年完成了精神病醫院地下的游泳館和健身中心。1993年完成的吉華斯柯拉運動中心,面積8000平米服務14000居民,內設體育館,草皮和沙質球賽館、體育舞蹈廳、摔角柔道廳、藝術體操廳和射擊館。
為了保持庫尼南小鎮的低密度建築和綠化的風貌,1988年建成為8000居民服務的7000平方米的球賽館也建於地下,內設標準的手球廳、網球廳,並有觀眾看台以及淋浴間、換衣間、存衣間、辦公室。
里特列梯藝術中心每年吸引20萬參觀者,內設3000平方米的展覽館,2000平方米的畫廊,以及有1000個座位的高質量音響效果的音樂廳。
北歐地下空間的利用與民防工程的結合是其一大特點。巴黎的地下建設了83座地下車庫,可容納43000多輛車,弗約大街建設有歐洲最大的地下車庫,地下4層,可停放3000輛車。大量建設停車場是城市正常運轉的重要條件,停車場建於地下可節約大量土地。
巴黎的地下空間利用為保護歷史文化景觀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巴黎市中心的盧浮宮是世界著名的宮殿,在無擴建用地,原有的古典建築必須保持,無法實現擴建要求的情況下,設計者利用宮殿建築包圍的拿破倫廣場下的地下空間容納了全部擴建內容,為了解決採光和出入口布置,在廣場正中和兩側設置了三個大小不等的錐形玻璃天窗,成功地對古典建築進行了現代化改造。
俄羅斯:地鐵四通八達
俄羅斯也是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先進國家,其特點是地鐵系統相當發達,莫斯科地鐵系統是世界上客運量最高的城市,每年達26億人次,以其建築上和運營上的高質量而聞名於世,特別是其車站建築風格,每站都有其特色,各轉乘站的建築布置相當巧妙,在多達四條線路相匯處,乘客可以最少的時間達到換乘的目的。此外俄羅斯的地下共同溝也相當發達,莫斯科地下有130公里的共同地下交互空間,除煤氣管外,各種管、線均有。
從世界各地的地下空間發展來看,各個國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以人為本,高效地利用空間,將能源、物流、運輸以及排污集中在地下進行處理。為城市的地上空間預留了一片新鮮的天地。而從國外的地下空間發展來看,我國的地下城發展還遠遠達不到標准,或許我再過幾十年,在上海北京這樣的一線城市,完整高效的地下城才不再是一個概念,而是每個人生活中息息相關的實體。
北京地下城
北京地下城, 屬於北京市對外重點參觀單位。北京地下城的前身是人防工事,始建於一九六九年。它可容納該地區的全部人口,分為三個防禦工事小區,並通往市區的四面八方,形成了初具規模的人民防空地道網。
1980年,利用人防工事的一部分空間,地下城開辦了前門工藝美術服務部,經營文房四寶,琺琅玉器、珠寶首飾、名人字畫,旅遊葯材和其它各種工藝品,同時開設了中醫咨詢、圖章刻印等服務項目。
廣東惠州地下城
惠州西湖湖底13米處將利用莞惠城際軌道西湖站建設打造成集飲食、購物和休閑娛樂於一體的地下城市綜合體。項目將在2013年建成投入使用。
惠州市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副局長施為學介紹,目前已全面動工的莞惠城際軌道,將惠州西湖站設在惠州市政府舊址荔浦風清附近,軌道將在距離西湖底13米的地下穿過,這完全避免了城際輕軌建成後對惠州西湖景觀造成破壞。
H. 在卡帕多西亞地區,目前已經發現了多少座地下城
大型的有兩座,小的不計其數。
卡帕多西亞真正引起世界轟動的,是人們偶然發現,在山岩下還隱藏著一批足可容納1.5萬人居住的遠古地下城市。其中最為著名的一座坐落在今天的代林庫尤村附近。
1963年,卡帕多西亞高原上的代林庫尤村爆出一條大新聞:一個農民掘地時,在他家院子底下偶然碰到一個洞口。剛開始,這個農民望著這個深不可測的像井一樣的入口,說什麼也不敢下去。後來,在村民的幫助下,他沿著梯子進了這個洞口,竟發現了一處巨大的地下城。
從後來的有關人員挖掘來看,這座地下城規模宏大,共有1200間石頭小房子,可居住1.5萬人。它上下共分8層,其迂迴曲折的走廊又低又窄,人在裡面需彎腰行走,走在這樣的走廊和石頭房子里,好像進入了螞蟻窩。通往地下城的通道隱藏在村子各處的房屋下面。這些古城從地面往下層層疊疊、深達數十米,縱橫交錯。這個地下城無所不包,房間、居室、禮拜堂、釀酒坊、牲畜圈、倉庫等設施可謂應有盡有。城市邊緣還有一些隧道,通向別的地下城,現在已勘測到的最長隧道達9000米。每個地下城的規模大小不等,有的僅能居住幾十人,有的可容納上萬人。
地下城的通風設施設計也很完美,在地下城中心有通氣孔與地面相連,通風道在地下城密如蛛網,其兩壁人工開鑿的鑿痕清晰可見。據勘測,從地面通風口算起,最深的地下通風井竟達86米。
地下通道每一層的入口都用一塊巨大的石門堵住,以防外面的入侵者進入,裡面的住戶則可以通過地道在各層之間自由出入而不被人發覺。這種防範敵人的石門為圓盤形,直徑約1.5米。石門的石質非常堅硬,並非當地所產的凝灰石。在地下城內,人工開鑿的石梯抬頭可見,每層之間都以石梯相連。地下城的古代居民很注意相互傳遞信息,牆上鑿有通話孔。這里甚至還有學校,教室中間的講台及兩排課桌都是以原石鑿成。
地下城易守難攻,當初的建造者巧妙地利用地形,窄而復雜的通道只容一人進或出,垂直開口的通氣孔和循環系統可以讓最底層跟最上層的空氣一樣清新,而利用杠桿原理推動的兩噸重大圓石門,更是地下城最堅固的屏障。
兩年之後,同樣規模的另一個地下迷宮在凱梅克里附近被發掘,有一條長10公里的地道連接著這兩個地下城鎮。更令人驚異的是,在以後的10年中,有關人員在這里發現的地下城已達36座,而且,目前發現的所有地下城相互之間都能通過地道連接在一起。現在人們已繪制出這些地下城的俯視圖,僅僅在代林庫尤的地下城,就有52口通風井和無數條小型通道。
更令人驚訝的是,格雷梅公園內還有許多山中、地下的教堂和房屋因地震引起的洞口坍塌尚未被挖掘。因此,有人估計,地下城的數量可能遠不止這36座,其總數可能達到100座之多。
面對著如此龐大恢弘的地下城市群,人們不禁要問:它們是誰建造的呢?
有人認為,這些石窟就是基督徒建造的。因為基督教初創時,在中東地區備受打壓和追殺,於是安納托利亞高原就成了基督教傳道和喘氣的窗口,卡帕多西亞更是基督徒重整隊伍的關鍵地區。
也有人認為,土耳其從公元前起就是不同民族和文化的熔爐,在歷史上曾先後被赫梯、高盧、希臘、馬其頓、羅馬、帕提亞和蒙古人入侵並統治。而這些地下古城的年代遠比基督教建築要早得多,在歷史上也沒有任何文字記載。
據有關報道,近年來,考古學家已經在地下城最底下的一層中,發現了閃米特時代的器物。閃米特族是一支古老的神權民族,大約在公元前1800年~公元前1000年曾在這里生活過,其都城哈圖沙離代林庫尤大約有300公里。人們據此判斷,這些地下城市早在赫梯人以前的時代就已經存在了。有人甚至認為它的建造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因為人們早已在卡帕多西亞西南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用來製造石斧、石刀的黑曜石石場,而卡帕多西亞不遠處就有9000年前的人類古城遺址。也就是說,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這些地下城建造於3000年前。
於是又有人提出質疑:這么宏大的工程,絕非一年半載就可完工,經現代工程師們預算,僅僅鑿通城市與城市之間一條9000米長的隧道,就要1000人連續工作10年以上。至於整個工程,不僅需要極大的勞動量和大量的工具,而且還需要精密的整體性規劃設計和嚴密的組織工作。如果說,新石器時代的人們僅憑原始的石刀、石斧、草繩等簡陋工具,要完成勘測、規劃、設計、挖掘、運輸、後勤等等,更何況他們的工程好多是在地下和石頭打交道,實在令人難以置信。
另一個令人深思的疑問是:這么龐大的城市為什麼要建造在地下?
如果說是出於安全的考慮,既然城市的建造者們能夠建造出容納1.5萬人居住的龐大城市,那麼把它們建在地面上同樣可以起防禦的作用,而工程難度要遠遠小於建在地下。如果說是為了隱蔽,那麼他們在躲避什麼呢?
還有,這里土地貧瘠、水源匱乏,就連樹木也難於生長,生存條件極為惡劣。在這種人煙稀少的岩石之下,這座1.5萬人居住的城市,需要多少的糧食、水源及必需品,他們是靠什麼去獲取,又靠什麼來維持生存的呢?
還有一種觀點:有些研究者注意到,在遠古時代卡帕多西亞一帶可能發生過某種原因不明的大爆炸。這里古建築的廢墟與亂石,都顯示出劇烈爆炸後的痕跡。在地下城所發掘的古代文獻中,也曾提到過「飛行的敵人」。這樣看來,地下城也許是用來防備「飛行的敵人」的。但是,這些「飛行的敵人」又是誰呢?
I. 遠古時代的地下避難所是什麼
荒涼而神秘的卡帕達奇亞高原位於土耳其南部,高原上布滿了利齒一般的錐狀岩石,看上去十分奇詭。意想不到的是,這些石塔竟是古代基督徒開鑿的石頭房屋。更令人吃驚的是,在這些石屋底下,隱藏著年代更為久遠的地下大城市。這些城市的入口就在石塔的地基之下,四通八達。最為壯觀的德林古尤村地下城共有通風口52個,各種地道1萬多條。該城深入地下達55米,共分8層,最上層面積就有4平方千米。城中布局井井有條,有住房、教堂、酒坊、倉庫、廁所、水井甚至牲口棚等,完全與地面生活無異。這樣的地下城共有36處之多,城與城之間有地道相連,最長的地道長達9000多米。是誰開鑿了這些地下城呢?有人認為是公元前10世紀左右生活在這一帶的閃米特人。但也有人認為早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地下城就已經存在了。根據地下城的隱秘性質來看,應該是為了躲避某種襲擊而建的,但在冷兵器時代,堅固的城堡就足以抵禦敵軍進攻了,有必要在地下建立城市嗎?有人根據發掘出的古代文書推斷,城市的建造者是為了躲避「飛行的敵人」而躲入地下的。這些敵人是誰呢?實在是個撲朔迷離的謎。
不可思議的地下城市確確實實存在著,可誰是建造者呢?它們是什麼時候建成?用途又是什麼?對此,人們有著不同的見解和推測。當然也有人舉出具體的史實加以考證。史實之一是在基督教前期,這一新生宗教的信徒尋求避難並最終選擇了這里。最早的一批大約在公元2世紀或3世紀,以後一直延續到了拜占庭時期,也就是阿拉伯軍隊困逼堅固的君士坦丁堡(即今伊斯坦布爾)的時候。當時的基督教徒確曾在這里避難,然而他們並不是真正的建造者。地下城市在他們來之前就已存在,那麼,地下城市到底是誰在何時修建的呢?
J. 土耳其地下城,最多可以容納多少人同時居住呢
很多朋友以為到卡帕多奇亞看了史詩般廣袤的石柱洞穴森林,乘坐了世界最著名的熱氣球,就以為大功告成圓滿而歸了,實際上在卡帕多起亞還有一個更讓你不可思議的地方,那就是在地球深處還有一座座令人驚嘆的地下城市。在卡帕多奇亞已經有37座地下城對外開放,保守估計最少還有100多個地下城尚未挖掘。這些地下避難所的總規模究竟有多大,也許永遠是個謎,無人知曉。
有些地下城規模相當龐大,比如「代林庫尤地下城」就可以同時容納1萬人,而我們這次參觀的「凱馬克勒地下城」也可以同時容納3000人。當我們沿著狹窄的通道進入地下城,走入地球深處,昏暗的燈光下,看著沿途有打著栓柱的馬廄,帶有祭壇和洗禮池的教堂,開有通風口的牆壁、谷倉和磨房,還有漆黑的廚房和烤爐……,一方面對這個規模龐大的地下城贊嘆不已,另一方面也對低矮狹窄的空間內上萬人一起生活感到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