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為什麼會發生軍事行動
❶ 土耳其為何屢次發起軍事行動,土耳其發起軍事行動原因是什麼
一個國家發起軍事行動,必須要有足夠的利益驅動,能夠為自己帶來好處。土耳其之所以三番兩次的在這一區域動武,主要是擔心當地的庫爾德武裝勢力做大,進而嚴重影響其自身安全。
現在中國是一片歌舞昇平,但世界的許多地方都處於硝煙彌漫的戰火之中。只要有戰爭就有流血犧牲,更有無數的普通百姓會失去家園,成為難民。和他們相比,我們算是幸福的了,所以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幸福生活。
❷ 土耳其將向敘利亞北部發起軍事行動,目的是什麼
目的是消滅部庫爾德工人黨。敘利亞的北部一直都是非常的不安定的,此次的武裝行動也是敘利亞的政府在沒有任何的措施之下,並且是土耳其發起的武裝行動。雖然俄羅斯對於敘利亞的援助但是對於敘利亞來說在北部的部庫爾德工人黨根本管不了。
事實上對於中東地區來說,敘利亞的局勢都是中東地區的局勢是否穩定的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在俄羅斯政府的援助之下,敘利亞也開始逐漸和反對派的武裝斗爭中娶得了勝利。
❸ 之前土耳其發動了推翻總統埃爾多安的軍事政變,目的是什麼呢
這是因為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上台以後,使得土耳其逐漸的走向了伊斯蘭化。並且土耳其總統也奉行反以色列的政策方針。但是由於土耳其和以色列都是美國的盟友,一旦如此的話,將會使得美國在中東地區的利益受到嚴重的損害。所以也導致了土耳其和美國之間的關系也越來越緊張。這次軍事政變其實也有著一些美國方面的支持。
所以土耳其軍方才會發動這次政變,但是由於這次政變並沒有取得成功,也使得土耳其總統繼續掌握了非常大的權力,並且由於這次軍事政變的原因,也使得土耳其政府對於土耳其軍隊內部進行了大力的改革。
❹ 土耳其在敘境內採取大規模軍事行動意欲為何
土耳其總理耶爾德勒姆21日宣布,土耳其軍隊當天上午已越過敘利亞邊境,在敘北部阿夫林地區展開軍事行動,打擊敘利亞庫爾德武裝「人民保護部隊」,有意在該地區建立縱深30公里的安全區,阻隔敘利亞庫爾德武裝與本國庫爾德分裂勢力之間的串聯。
分析人士認為,土耳其在敘境內採取此次大規模軍事行動,有「敲山震虎」的意味,既打擊敘北庫爾德武裝,遏制分裂勢力,又反制庫爾德武裝背後的支持者美國。
在去年6月發生卡達斷交風波之後,埃爾多安親自出馬在海灣阿拉伯國家之間進行斡旋,以爭取阿拉伯民眾對土耳其的好感。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之後,土耳其召集伊斯蘭合作組織成員國在伊斯坦布爾舉行特別首腦會議反制美國決定,增強土耳其在中東事務中的影響力。
❺ 土耳其不宣而戰空襲敘利亞,土耳其主動開戰的原因是什麼
因為土耳其無法接受庫爾德獨立建國,其次也因為巴沙爾以及俄羅斯都對庫爾德人有所偏見,而土耳其夾雜在其中也就會跟著俄羅斯來反擊這位曾經的盟友。
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也是美國的戰略合作夥伴,其境人的軍事基地都可以提供給美軍使用。然而,當土耳其的總理埃爾多安看穿了美國支持政變要其下台,並且無視土耳其將庫爾德武裝定性為恐怖組織而裝備並且訓練之後,土耳其擔心這些庫爾德人坐大,讓土耳其更加難處理。因此,土耳其迅速將視俄羅斯為敵人改為盟友,既然是盟友,而且這個盟友是敘利亞現政權為的最大支持者,所以土耳其也跟著俄羅斯跑。
❻ 土耳其為什麼發生軍事政變
主要是世俗社會和伊斯蘭主義之間的爭斗。
1960年至2016年間,土耳其軍隊發動了5次軍事政變,平均每十年一次。1960年4月27日,土耳其武裝部隊總參謀長傑馬勒·古爾塞勒將軍發動政變,推翻時任曼德列斯政權,並出任臨時總統、總理兼國防部長。1961年10月大選後,軍人政權還政於民。1971年3月12日,因不滿土耳其各種激進組織出現,土耳其軍方向蘇奈總統和國民議會提交了一份備忘錄,要求建立「一個強大的可信賴的政府」。當天,1965年開始執政的德米雷爾正義黨政府被迫辭職,史稱「備忘錄政變」。1980年4月,土耳其選舉期間,由於左右勢力勢均力敵,選舉曠日持久,經濟形勢每況愈下。同年9月12日,土耳其武裝部隊總參謀長科南·埃夫倫發動武裝政變,宣布解散議會和內閣,成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接管國家權力。埃夫倫將軍自任國家元首,建立軍政府。後來的1997年6月18日,在軍方的強大壓力下,宗教色彩濃厚的總理埃爾巴坎辭去職務。2016年7月16日,土耳其爆發了第六次軍事政變。
根據土耳其政變軍方發表的聲明,他們此次政變是為了恢復民主與自由。當然這只是對外宣傳的說辭,或者說表面原因。究其根本,土軍方發動政變恐怕還是要歸根到世俗力量與伊斯蘭之間的交鋒上來。
現代土耳其脫胎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奧斯曼土耳其時期,伊斯蘭教被奉為國教,其採取政教合一的政體,民眾接受的是伊斯蘭化的教育。伊斯蘭教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土耳其有著深厚的伊斯蘭文化傳統。
一戰後,凱末爾領導的革命獲得了勝利,土耳其共和國誕生。革命勝利後凱末爾採取了一系列世俗化的措施。取消了政教合一制度,實行政教分離;以資產階級世俗法律代替伊斯蘭教法,撤銷伊斯蘭法庭;撤銷伊斯蘭長老委員會,設立宗教事務委員會,由政府管理宗教活動;改革伊斯蘭化的教育制度,改以西式教育等。凱末爾的世俗化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因此,土耳其也成為伊斯蘭世界中,世俗化最徹底的一個國家。
凱末爾的世俗化改革勢必要觸及伊斯蘭勢力的利益,伊斯蘭勢力一直沒有放棄重拾影響。伊斯蘭勢力與世俗化力量一直都在交鋒,但總體而言,世俗力量一直占據優勢。作為世俗化力量象徵的土耳其軍隊一直都是世俗化成果的堅定捍衛者。1960年、1971年和1997年,土耳其軍方曾多次發動政變,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打擊伊斯蘭主義的抬頭。
1961年,土耳其通過了《土耳其軍隊內部服務法》,其後1982年又修改了憲法。兩者都賦予了土耳其軍隊在國家危難之際極大的許可權。
土耳其軍方此次政變,很大程度上就是不滿埃爾多安的伊斯蘭主義傾向。埃爾多安在還未當任國家領導人時,就曾表露出強烈的伊斯蘭主義傾向。1998年,他還因朗誦鼓吹原教旨主義的禁詩被判處四個月的監禁。2003年上台執政後,他採取了一些不利於世俗化的措施,導致土耳其國內日益伊斯蘭化。埃爾多安上台後,大肆建造清真寺,從2002年至今大約建造了17000座。在教育改革方面,他採取了偏向於宗教學校的政策,10年間,宗教學校的學生翻了10倍。
除此以外,埃爾多安失敗的周邊外交政策也有可能是此次政變的原因之一。2002年,埃爾多安上台後,積極推動「零問題」外交。土耳其通過這一政策改善了同周邊國家之間的關系,地區影響力得到了提升,與此同時也為經濟發展創造了一個有力的周邊環境。土耳其經濟在此期間高速發展,躋身為「新鑽國家」,是全球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隨著實力的增強,土耳其燃起了重做大國的雄心壯志。不斷插手周邊事務,導致與周邊國家交惡。土耳其的「零問題」外交也變成「零朋友」外交。此外,在打擊伊斯蘭國方面先是放任不管,後又惹火燒身,導致土耳其國內安全惡化。一系列政策的失誤,引發了民眾的不滿。
最後,埃爾多安加速集權進程也可能是原因之一。埃爾多安於2003年11月受命組閣,正式執掌政權。作為一個強勢的政治人物,此後的土耳其政壇打上了深刻的埃爾多安個人色彩。顯然,埃爾多安也是一個迷戀權力的人。2007年埃爾多安獲得連任。當年,土耳其通過全民公決修改了憲法,將議會選舉總統制改為直選。此事也被看作是埃爾多安在為自己的政治前途作安排。2014年,埃爾多安在卸任總理後,成功當選土耳其第一任直選總統。土耳其實行的議會制,總統本是虛位的,沒有實權。但是埃爾多安,不甘於做一個沒有實權的總統,他試圖想推動土耳其成為一個總統制國家,但是這涉及到修改憲法。從目前正發黨在議會所佔席位來看,通過議會修憲顯然是不可能的,埃爾多安也只能另謀他法。
❼ 土耳其政變,為什麼突然發生,又突然失敗
說道土耳其這次政變,就不得不提一下土耳其這個國家的近代史。眾所周知,近代中國號稱「東亞病夫」,是個列強就能欺負兩把。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還有一個「西亞病夫」,那就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這個曾經的地跨三洲的大帝國,到了近代比大清國還要腐敗愚昧落後。在列強的瓜分下,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帝國只剩下了幾十萬平方公里。就這些國土還因為其在一戰中的失敗被分割。
這時候,出現一個牛人,他就是凱末爾,作為一戰時期的國家英雄,一手策劃了一場改變國家命運的政變,號稱凱末爾革命。廢除了蘇丹,變帝國為共和國。不盡擋住了協約國的侵略,保住了國家主權,還開始可這個國家最深刻的變革——世俗化。在之前的帝國時期,土耳其是一個伊斯蘭教國家,蘇丹就是哈里發,是伊斯蘭世界的領袖。而凱末爾改革,廢除了哈里發,實現了政教分離,完全像西方靠攏,用他的話說,世界上除了西方文明就沒有別的文明了。同時他還進行了一系列的資產階級改革,使得土耳其成為了世界上世俗化最成功的國家。
但這只是一個表象而已,大家看到的更多是土耳其的世俗化精英群體,但是在其國內還有大量的穆斯林民眾。保不齊什麼時候選舉上台的政府,就是反世俗化的,這時候軍隊就會走出來「撥亂反正」,因此土耳其國內才會政變不斷,幾乎每十年政變一次。因為軍隊自認為繼承了國父的遺志,雖然政變是對國家正常民主的極大破壞。
這次政變也是如此。現任總統埃爾多安,穆斯林兄弟會出身,上台之後,通過成功的經濟政策獲得民心之後,開始了近乎獨裁的統治。隨著中東牛人薩達姆、卡扎菲等人的覆滅,埃爾多安一心要成為伊斯蘭世界的領袖。不但摸了北極熊的屁股,打下了老毛子的飛機。還在國內大肆推行伊斯蘭教法,開倒車。這下軍隊不滿意了,於是就有了這一次的軍事政變。不過,很可惜,埃爾多安執政多年,其勢力早就已經滲透進軍隊內部。這次政變的軍隊只佔一小部分,很快就被終於埃爾多安的軍隊鎮壓了,所以才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失敗了。
政變雖然結束,但土耳其國內社會階層的對立,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世俗主義與宗教主義的沖突,隨著世界經濟環境的惡化、中東地區極端勢力的發展、地緣政治各方勢力的博弈,有著愈演愈烈的趨勢。強人埃爾多安,能否帶著國家走出這一關,看來還是未知數。
❽ 土耳其為什麼發生軍事政變
對於中東各國的軍人來說,能否成功的捍衛世俗化,乃是意味著他們是作為掌握國家命運的主人,還是淪為匍匐在神棍腳下供他們驅使的走狗的命運攸關之事。只要看一看日本的武士是如何懼怕回到公卿們掌權的時代就明白世俗化對於軍人們的意義了。只不過大部分國家的軍人不像土耳其人那樣幸運,擁有一把可以合法斬斷宗教化勢力觸角的尚方寶劍。
❾ 土耳其為何要對敘利亞庫爾德人發動軍事進攻
土耳其要打擊庫爾德武裝,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庫爾德武裝中有一些分支已經滲透到土耳其,而而且被土耳其認定為頭號打擊目標,為了保持國內的安全穩定,土耳其只能想辦法對庫爾德武裝進行軍事進攻,徹底地解決這些對土耳其有威脅的組織。
同時土耳其也想利用軍事行動在敘利亞北部推進建立「安全區」,讓仍身居土耳其的部分敘利亞難民返回自己的國家。自2011年敘利亞戰爭爆發以來,有300多萬的敘利亞難民逃往鄰國土耳其,而土耳其東部庫爾德人區原本就是發展不利、社會不太穩定的地區。加之過去這兩年土耳其金融和經濟的大幅波動,大量敘利亞難民的存在也是土耳其政府不得不面對的一個難題。
❿ 為什麼土耳其會政變
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研究員儲殷認為,這次政變可以說是土耳其軍方作為世俗勢力的代表所作的反抗。宗教勢力在土耳其有著廣泛的民眾基礎,而這與土耳其建國後奉行的世俗化方針構成了長期矛盾。土耳其軍方歷史上頻繁發動政變,實際上就是不停地進行「政治重啟」,以釋放世俗勢力與宗教勢力之間矛盾所帶來的壓力。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董漫遠認為,這次軍事政變反映出包括軍隊在內的土耳其世俗力量對埃爾多安掌控的正義與發展黨的不滿。發動政變的軍人認定,正義與發展黨正在引導國家偏離世俗化方向,這也是歷史上土軍方多次政變的主要原因之一。
董漫遠指出,土耳其歷史上幾次政變的共同特點是,軍隊總參謀長以及海陸空和憲兵四個軍種的司令達成一致,有預謀有計劃,行動力很強。但此次政變有所不同:一是領導人並非高層將領,二是參與人數有限,三是沒有得到陸軍的支持,明顯具有「賭博」性質,因此很快遭遇失敗。可以預料,埃爾多安下一步必將加強對軍隊的管控和整肅,反對力量將因此受到重創。
董漫遠認為,這次行動難以成功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方面,在正義與發展黨的領導下,土耳其近年的社會、文化生活雖然宗教色彩較濃,但並沒有徹底偏離世俗道路,土耳其仍是政教分離的國家;另一方面,埃爾多安政府在執政中並沒有犯下大錯。
儲殷也認為,這次政變失敗幾乎是必然的。首先,反對埃爾多安的一批土軍方高層將領幾年前基本已被肅清,政變軍人沒有強有力的領導,群龍無首;其次,土政治環境發生了根本改變,土軍方過去幾次政變獲得成功是因為當時的政府力量較弱,而現在執政的正義與發展黨力量強大,有較強的民意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