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為什麼稱中國為契丹
1. 為什麼有些國家稱呼中國為契丹呢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在北中國,由一個自稱契丹的民族在那兒建立過一個叫「遼」國家,長達200多年之久,後來女真族把契丹趕到了中亞一帶,契丹族又在那兒建立了新的遼國,史稱「西遼」。有遼一代,與東亞各國交往密切,中亞各民族就漸漸用「契丹」代指北中國,後來慢慢指代整個中國。
2. 古代契丹人現在還在中國嗎,為什麼俄羅斯稱中國為契丹
契丹是一個古老的民族,隨著電視劇《燕雲台》的播放我們開始了解這個歷史上鮮少提及的遼代,要知道在中國歷史上,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只有清朝比契丹存在的年限長,古時候的契丹非常強大,甚至直到今天在俄羅斯、伊朗、土耳其等國扔把「契丹」作為對中國的稱呼。
三、遼東地區
明末清初建立雅克薩城,曾被沙俄佔領,後被清朝收復。如今他們大多數人聚居在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而這個達斡爾族就是契丹族的後裔,在大興安嶺地區生活,晚清溥儀皇後婉容就是達斡爾人。
四、新疆地區
新疆地區也有不少契丹人,清順治年間,達斡爾人分別被編入索倫部落二十九佐領及達斡爾十一佐領。乾隆年間,索倫部被派往新疆伊犁霍爾果斯駐防,達斡爾人攜家人在萬里之遙的新疆定居。
這是一個具有燦爛歷史的民族,只是正統歷史記載太少,多半一筆帶過,讓我們現在對遼代、契丹的了解太少了。
3. 直到今天世界上仍有近十個國家把中國稱作「契丹」 請問是哪幾個國家
俄羅斯、希臘、伊朗、土耳其等至今仍把「khitiy(契丹)」,在俄語、古葡萄牙語、古西班牙語,以及中古英語中,整個中國均被稱為「契丹」。在俄語中,中國的發音是「Китай」。 英語也有用「Cathay」的雅稱來表示中國的情況,如「Cathay Pacific」(國泰航空,「中國太平洋航空」),而葡萄牙語(Catai)和西班牙語(Catay)。
4. 為什麼俄語中稱中國為 Китай(契丹)
因為俄羅斯人最早所說的中國其實是指契丹,契丹在我國北方曾建立遼朝,後來,契丹一部分西遷中亞地區,又建立西遼。契丹一名因而從中亞傳到俄羅斯及東歐一帶,於是「契丹」一名擴大而指整個中國。
中國陸上的邊界主要在西方與北方,古代西方與北方的鄰國對中國的了解,往往最初通過當時活動在中國西北邊境地區的某些民族或部族或他們所組織的國家。俄羅斯民族形成的時間比較晚,俄語中稱中國為Китай,讀音與中國北方的少數民族「契丹」的古音十分相近。
(4)土耳其為什麼稱中國為契丹擴展閱讀:
中國人今天稱自己的國家為中國,它是中國人自己創設的一個名字。確定把它作為我們國家的專名,實際上是在19世紀中葉以後。古代的中國人不用中國這個專名來稱中國,外國人也不這么叫。
至那、脂那、支那
在中國古代的歷史上,和我們發生接觸、文化交流最頻繁、文獻記載保留最多的國家,莫過於印度。我們現在所知道的最早的外國人對中國的稱呼,就是古梵文中的Cīna一詞。整個詞在漢譯佛經中很常見,音譯作「至那」「脂那」或者「支那」。
這些佛經的原文,當然多數是當時或更早時在印度寫成的。大致可以肯定是在公元前4至3世紀。
從梵文的Cīna一詞,便衍生出今天世界上大多數語言中稱呼中國的專名:波斯文的Chīn,阿拉伯文的Sīn,拉丁文的Sinae,英文的China,法文的Chine,德文的China,義大利文的Cina,以及其他等等。日文因為能夠借用漢字,有時就直接使用「支那」這個譯音字。
5. 為什麼直到今天,俄羅斯還稱中國為「契丹」
絲綢之路打開了歐亞國家了解契丹王朝的窗口,那是外國最早知道的中國。因為當時中國(契丹)名震中外,所以當時很多國家的語言里稱中國的發音為契丹。這個地理概念是由蒙古人提出的。在13-14世紀中古時期的蒙古人心目中,將中國北方稱為「Kitad」(契丹),將中國南方稱為「Nanggiyas」(南家子)。
"契丹"是中國北方一個游牧民族,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機建立了大遼國,大遼國鼎盛時期,國土面積廣闊,現中國保定、廊坊以北至西伯利亞,東起庫頁島,西至俄羅斯中部地區都是大遼國的版圖,契丹人控制了中國邊緣部分地區延續兩個多世紀,加上其統治范圍東起日本海,西至阿爾泰山,有效地隔斷了中國南方與中亞和西亞的直接聯系。
6. 外國人為什麼稱呼中國為「契丹」
漢唐時期,中國的軍事力量非常強大,有能力經營西域。唐朝滅亡後,北宋重文抑武,只有半壁江山,根本沒有能力經營西域。北宋不行,契丹卻有這個實力。
早在耶律阿保機時期,就出征西域各國。經過多年的經營,西域各國與遼關系非常友好。
西亞地區的波斯和大食,紛紛派使者前來,與遼國交好。因此,唐朝滅亡後,遼國成了西域的實際統治者。西域、西亞、東歐各國都把契丹作為中國的稱呼。
遼滅亡以後,遼貴族耶律大石,在中亞地區建立了西遼帝國,稱霸一時,最鼎盛時面積達到350多萬平方公里。
西遼是一個漢化程度比較高的國家,在西域各國中最為繁榮。隨著西遼的不斷擴張,漢文化逐漸走向更遠。也就是在這時,斯拉夫人才開始接觸到漢文化,才知道中國,因此,將中國定義為契丹。
7. 為什麼古代西方人說中國叫契丹
由於金帳汗國自13世紀至15世紀長期是歐洲的霸主,而蒙古人稱中國北方為契丹,後該詞泛指中國,歐洲人深感金帳汗國的強大,所以在此期間興起的斯拉夫語族和突厥語族諸民族均以契丹為中原政權的代名詞。現在仍有十幾個國家將中國稱為「契丹」:斯拉夫語國家(俄羅斯、烏克蘭、保加利亞等)稱中國為「kitai」;突厥語國家(中亞各國)稱中國為「Kaitay」、「Kathay」、「Hatay」、「Katay」;西亞國家(伊朗、阿富汗、伊拉克等)稱中國為「Katay」、「Khatay」。
在俄語、古葡萄牙語、古西班牙語,以及中古英語中,整個中國均被稱為「契丹」。在俄語中,中國的發音是「Китай」。英語也有用「Cathay」的雅稱來表示中國的情況,如「Cathay Pacific」(國泰航空,「中國太平洋航空」),而葡萄牙語(Catai)和西班牙語(Catay)亦然。突厥人說契丹時,不論漢人還是契丹,一律使用克塔伊一字。
清代震鈞所著的《天咫偶聞》【卷二•南城】中引述乾隆年間蒙族文人博明的《西斎偶得》:「蒙古呼中國為『契塔特』,西洋呼中國為『吉代』,皆『契丹』之轉音也」。
8. 為什麼稱中國為「契丹
因為契丹一直自稱炎黃子孫,就是整族遷到中亞後用的還是中國傳統國號。
9. 為什麼中國叫契丹
中國叫契丹的原因是:契丹是古中國的代稱。
契丹這個詞的擴張其實和13世紀蒙古西征有關,而蒙古人當時稱中國北方為契丹,之後,由於金帳汗國極為強大,其語言習慣對歐洲,尤其是東歐有深刻影響,這個詞通過蒙古人轉手給歐洲人,結果泛指中國。
在蒙古人統治下的地區以及與這些國家和地區有交往的國度,都已習慣用Kitai(契丹)來稱中國。馬可波羅就用「契丹」稱呼元朝,後來稱呼傳到歐洲。
公元1404年,西班牙公使克拉維約赴撒馬爾罕覲見帖木兒汗在《克拉維約東使記》用契丹來稱呼中國。大部分歐洲人從15世紀開始稱中國為契丹,阿拉伯人則更早,而且有關中國的一切東西,都喜歡用契丹來稱呼。
相關內容
「契丹」一詞的原意是「鑌鐵」,原產於印度的一種鋼材。契丹人用鑌鐵打造的兵器,非常鋒利。
以「鑌鐵」來命名整個民族,突出堅固的形象以及堅韌不拔的精神。這也說明契丹是一個剽悍勇猛的民族,就像鑌鐵一樣堅硬不摧。
早在1400多年前,契丹就已經出現在了《魏書》中。《新唐書》等明確指出:「至元魏,自號曰契丹。」
簡單來說,契丹是我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游牧民族。他們驍勇善戰,能騎善射,是草原上當仁不讓的雄鷹。
北魏時期,開始在遼河流域過著游牧生活;到了唐朝末年,部落迅速發展壯大,部落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了契丹各個部族,建立了契丹帝國,後來改國號為遼。
契丹帝國先後經歷了五胡亂華、唐、五代、北宋、南宋、元等朝代,並在與宋朝對峙的時期達到鼎盛,雄霸中國北部大片疆域,甚至一度「壟斷」了中原地區通往西方的絲綢之路。
10. 國外哪些名族稱呼中國為「契丹」為什麼要稱呼為「契丹」
中國國內有蒙古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和柯爾克孜族。國外有斯拉夫語系的俄羅斯族,希臘,還有中亞各國,如哈薩克,亞塞拜然,塔吉克,喬治亞等國,還有東北歐洲國如拉脫維亞,立脫宛,愛沙尼亞,波蘭、捷克國斯洛伐克國以及中歐東南歐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和匈牙利等曾屬於蘇聯或受到蘇聯影響的國家。有關南斯拉夫語言,其中塞爾維亞語克羅埃西亞語差不多,區別不大,相似的還有波斯尼亞語,黑山語都是塞語的方言。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在北中國,由一個自稱契丹的民族在那兒建立過一個叫「遼」國家,長達200多年之久,後來女真族把契丹趕到了中亞一帶,契丹族又在那兒建立了新的遼國,史稱「西遼」。有遼一代,與東亞各國交往密切,中亞各民族就漸漸用「契丹」代指北中國,後來慢慢指代整個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