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的墓地張什麼樣樣子
㈠ 摩索拉斯陵墓位於什麼地方
摩索拉斯,加里亞王國國王。加里亞王國位於小亞細亞西南部,都城是哈里卡納蘇斯。摩索拉斯於公元前353年死去,其妻接過政權,為了紀念他,就按照丈夫生前擬就的陵墓圖樣,修建摩索拉斯陵墓。陵墓總體似神殿,上部為金字塔形,頂上有大理石雕塑,由建築師彼提阿斯設計建成。由於這座陵墓被西方傳誦為古代陵墓的奇跡,故現在西語中的「陵墓」一詞,也以Mausoleum為詞源了。
然而歷史對人們的嘲弄始終沒有停止。摩拉索斯不僅生前未能親眼目睹耗盡24年心血建造的長眠之所,而且死後也未能如願地安葬在那座高大雄偉的陵墓里。據說摩拉索斯王死後,深愛他的王後將他的骨頭碾磨成粉末,溶解在葡萄酒里供自己飲用。此舉對身體有何妙用不得而知,但國王和王後之間純潔動人的愛情故事無疑因此傳說而失色不少。英國考古學家查爾斯?牛頓從1856年起便在摩拉索斯陵墓內進行發掘工作,但時至今日,人們仍不清楚摩索拉斯的石棺究竟是在神像室里,還是放在建築物下面地基內部的墓穴中。或許他真的沒有被安葬在裡面。也有人指出,摩拉索斯陵墓是一座家族的墳墓。這些人猜想,這里可能並不只是一位國王的墓葬,而是為了紀念和緬懷整個埃卡多米尼迪王朝修建的陵墓。新近發現的雕塑又為這個新的推測增添了佐證。這些塑像大體有三種規格:與真人相仿的自然型、2米左右的英雄型和3米左右的巨型。摩索拉斯和阿爾特米西婭二世(已受損)的雕像屬於最後一種;另外10座巨型塑像的殘片也被辨認出來了。
1966~1977年,一支由土耳其和丹麥聯合組成的考古隊首次發掘出了陵墓的地下墓室,發現它是由一個位於中央的房間和前面兩個門廳構成的。這個墓室並沒有和建築物中心連接在一起,而是位於地基的西北角,入口被一塊幾噸重的巨石封閉。後來根據進一步調查研究,終於證實了這座陵墓原來是建在直到公元前6世紀還在使用的一片墓地里。這似乎又為上述猜測提供了證據。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另一個問題是,為何將一座陵墓建在生氣盎然的地中海城市的中心?對此,有人從古希臘人的價值觀角度來解釋。在古希臘的文化氛圍里,這種墳墓並沒有不體面與陰森之嫌。在希臘人看來,死者的世界黑暗而寂靜,出沒著可怖的幽靈,人死後就會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解脫之法只有一個:盡可能地為自己贏得死後的榮譽,這樣亡靈就會依然存在於活著的人的意識之中;這樣才能超越死亡,賦予生命永恆的意義。
幸許摩索拉斯王就是這樣做的,他也的確因此而名垂青史了。然而,他的軀體所依賴之物卻在公元15世紀前的一次大地震中受損。但人禍甚於天災,陵墓最終徹底毀於人類之手。1402年,汪達爾人聖?喬萬尼率領的騎兵征服了哈利卡納蘇斯,征服者對於這座異教徒的藝術之殿非但毫無仰慕之情,反而深惡痛絕。1494年,為了加固要塞,統治者們毫不留情地把陵墓當成了採石場,甚至連很小的碎片都被送進了石灰碾磨廠,用於大規模建造他們的堡壘聖?彼得堡。摩索拉斯的陵墓就這樣漸漸被毀掉了。所幸有少量浮雕倖免於難,其中包括那件由大理石雕成的亞馬孫族女戰士的浮雕,現今仍保存在英國博物館內供人們觀瞻。
呼嘯而過的歷史之風會留住永恆嗎?面對摩索拉斯陵墓的殘磚碎瓦,不知人們會作何感想;面對褒貶不一的說辭,不知人們會如何評斷;面對各種似是而非的斷言,不知人們能否期待著謎底的解開。其實,人人心中都有一桿秤。
㈡ 摩索拉斯陵墓是奇跡嗎
摩索拉斯陵墓位於哈利卡那蘇斯,在土耳其的西南方,底部建築為長方形,金字塔高7米,最頂部的馬車雕像高6米,建築物被墩座牆圍住,旁邊以石像作裝飾。頂部的雕像是四匹馬拉著一架古代戰車。此陵墓著名之處除了它的建築外,還有那些雕塑。摩索拉斯陵墓的雕塑由四名著名的雕刻家製造,屬於世界七大奇觀之一。
並非所有人都知道,「Mausoleum」這個現指存放著名人物遺體的規模宏大的紀念性建築物的詞,來源於古代卡里亞的哈利卡那蘇斯城(古希臘城市,位於現在土耳其西南部的博德羅姆),是為存放摩索拉斯的遺體而建造的陵墓。正由於摩索拉斯陵墓是許多壯麗陵墓建築的典範,是地府建築的精靈,它也就成為了西方語言大型陵墓的統稱。在博德羅姆的青山秀水之間,古代曾經建立過一個加里亞王國。公元前377-公元前353年,國王摩索拉斯統治了加里亞王國並把都城遷到哈利卡那蘇斯。在摩索拉斯和其妻子阿提彌西亞統治期間,加里亞王國已經成為愛琴海東岸一個富庶的王國。摩索拉斯為國家積累了很多財富,他還訓練了一支強大的海軍隊伍,稱雄於愛琴海。摩索拉斯去世後,阿提彌西亞繼承王位,她是一位機智而又勇敢的女王,曾多次率軍擊退了敵人的入侵,還以巨大的魄力根據丈夫擬就的陵墓圖樣修築了被譽為世界文明奇跡的摩索拉斯陵墓。摩索拉斯陵墓位於哈利卡那蘇斯,從發掘的遺址來看,陵墓規模龐大。它是一座神廟規模的建築物,坐西朝東,呈長方形,聳立在高大而又近乎方形的台基上。台基用雕飾華麗的白色大理石砌成,約25米長,24米寬,20米高,內有停棺室。台基上四面豎著36根11.25米高的愛奧尼亞式的珍奇華麗的廊柱,用來支撐上面的沉重屋頂。屋頂上是一個由象徵著摩索拉斯的執政年限的24級台階構成的小型金字塔頂。塔頂端有一台座,台座上載著一輛作急馳狀的駟馬戰車,摩索拉斯和阿提彌西亞的大理石立像就豎在戰車上。這座高約4米的乘車塑像是典型的希臘作品,也是世界藝術史上著名的早期寫實肖像雕刻作品之一。這樣,從底座到立像,整個陵墓層層增高,顯得氣勢雄偉,有人形容它「好像懸在空中一樣」。摩索拉斯陵墓完好無損地矗立了16個世紀。
摩索拉斯陵墓
㈢ 摩索拉斯陵墓
1.Maussollos:摩索拉斯,加里亞王國國王。加里亞王國位於小亞細亞西南部,都城是哈里卡納蘇斯。摩索拉斯於公元前353年死去,其妻接過政權,為了紀念他,就按照丈夫生前擬就的陵墓圖樣,修建摩索拉斯陵墓。陵墓總體似神殿,上部為金字塔形,頂上有大理石雕塑,由建築師彼提阿斯設計建成。由於這座陵墓被西方傳誦為古代陵墓的奇跡,故現在西語中的「陵墓」一詞,也以Mausoleum為詞源了。 然而歷史對人們的嘲弄始終沒有停止。摩拉索斯不僅生前未能親眼目睹耗盡24年心血建造的長眠之所,而且死後也未能如願地安葬在那座高大雄偉的陵墓里。據說摩拉索斯王死後,深愛他的王後將他的骨頭碾磨成粉末,溶解在葡萄酒里供自己飲用。此舉對身體有何妙用不得而知,但國王和王後之間純潔動人的愛情故事無疑因此傳說而失色不少。英國考古學家查爾斯·牛頓從1856年起便在摩拉索斯陵墓內進行發掘工作,但時至今日,人們仍不清楚摩索拉斯的石棺究竟是在神像室里,還是放在建築物下面地基內部的墓穴中。或許他真的沒有被安葬在裡面。 也有人指出,摩拉索斯陵墓是一座家族的墳墓。這些人猜想,這里可能並不只是一位國王的墓葬,而是為了紀念和緬懷整個埃卡多米尼迪王朝修建的陵墓。新近發現的雕塑又為這個新的推測增添了佐證。這些塑像大體有三種規格:與真人相仿的自然型、2米左右的英雄型和3米左右的巨型。摩索拉斯和阿爾特米西婭二世(已受損)的雕像屬於最後一種;另外10座巨型塑像的殘片也被辨認出來了。1966~1977年,一支由土耳其和丹麥聯合組成的考古隊首次發掘出了陵墓的地下墓室,發現它是由一個位於中央的房間和前面兩個門廳構成的。這個墓室並沒有和建築物中心連接在一起,而是位於地基的西北角,入口被一塊幾噸重的巨石封閉。後來根據進一步調查研究,終於證實了這座陵墓原來是建在直到公元前6世紀還在使用的一片墓地里。這似乎又為上述猜測提供了證據。
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另一個問題是,為何將一座陵墓建在生氣盎然的地中海城市的中心?對此,有人從古希臘人的價值觀角度來解釋。在古希臘的文化氛圍里,這種墳墓並沒有不體面與陰森之嫌。在希臘人看來,死者的世界黑暗而寂靜,出沒著可怖的幽靈,人死後就會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解脫之法只有一個:盡可能地為自己贏得死後的榮譽,這樣亡靈就會依然存在於活著的人的意識之中;這樣才能超越死亡,賦予生命永恆的意義。
幸許摩索拉斯王就是這樣做的,他也的確因此而名垂青史了。然而,他的軀體所依賴之物卻在公元15世紀前的一次大地震中受損。但人禍甚於天災,陵墓最終徹底毀於人類之手。1402年,汪達爾人聖·喬萬尼率領的騎兵征服了哈利卡納蘇斯,征服者對於這座異教徒的藝術之殿非但毫無仰慕之情,反而深惡痛絕。1494年,為了加固要塞,統治者們毫不留情地把陵墓當成了採石場,甚至連很小的碎片都被送進了石灰碾磨廠,用於大規模建造他們的堡壘聖·彼得堡。摩索拉斯的陵墓就這樣漸漸被毀掉了。所幸有少量浮雕倖免於難,其中包括那件由大理石雕成的亞馬孫族女戰士的浮雕,現今仍保存在英國博物館內供人們觀瞻。
呼嘯而過的歷史之風會留住永恆嗎?面對摩索拉斯陵墓的殘磚碎瓦,不知人們會作何感想;面對褒貶不一的說辭,不知人們會如何評斷;面對各種似是而非的斷言,不知人們能否期待著謎底的解開。其實,人人心中都有一桿秤。
㈣ 摩索拉斯陵墓的陵墓發掘
1966一1977年,一支由土耳其和丹麥聯合組成的考古隊首次發掘出了陵墓的地下墓室,並發現它是由一個位於中央的房間和前面兩個門廳構成的。這個墓室並沒有和建築物中心連接在一起,而是位於地基的西北角,入口被一塊幾噸重的巨石封閉。同樣是由於這支土耳其一丹麥考古隊的調查,才證實了這座陵墓原來是建在直到公元前6世紀還在使用的一片墓地里。
㈤ 莫索林陵墓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嗎
哈利卡納索斯的莫索林是加里亞的統治者莫索羅斯的巨大陵墓。這位國王在位於公元前377—前353年,當時加里亞是波斯的附屬國,莫索羅斯又是波斯王國在當地的斯圖拉普(即總督)。莫索林是古代了不起的建築,其建築面積之廣、雕刻裝飾之華美無與倫比,不久便被譽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到羅馬時代,莫索林成了大型陵墓的統稱,這個稱呼沿用至今。莫索羅斯乃馬萊薩的哈克托那斯之子。在他統治期間,將首都遷到了濱海城市哈利卡納索斯,並娶其妹阿特米茜婭為後。古代學者一般認為是阿特米茜婭為其兄(夫)建造了莫索林,因此推算建築時間為兩人卒年之間隔期(公元前353—前351年)。但很明顯,如此浩大的工程是不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完成的,最有可能的是在莫索羅斯生前就開始動工,大概是在定都哈利卡納索斯後不久即公元前370—前365年之間,而完工於公元前350年左右,阿特米茜婭剛剛去世之後。
古代的哈利卡納索斯位於現今土耳其西南部的波德蘭,它的港口現仍被15世紀馬爾他騎士聖約翰所建造的一座龐大的十字軍城堡所覆蓋。莫索林遺址就在其附近的一塊平地上。地勢比港口略高,目前被圈在一個清真寺內。
近年來莫索林遺址已經被全面地發掘整理,但它的原貌還不是十分清楚,這個陵墓的主要建築結構已經不存在了,所剩的殘存物就是:一個在岩石上鑿出的方形墓坑,供莫索羅斯靈柩下葬用的石台階,重新得以復原的墓室輪廓及四處散落的破碎柱鼓和建築石。
莫索林遺址實在沒有給後人留下什麼東西。要試圖再現它的本來面目,必須綜合考證許多來自其他方面的材料,盡管其中有些東西雜亂無章,存在著爭議。這些材料主要包括三類:首先,是古代學者特別是老普林尼的撰述;其次,霍斯庇泰勒斯爵士在波德蘭修築聖彼得城堡時從莫索林遺跡上拆除下來的一些雕刻品和建築石料。再次,就是對莫索林遺址的兩次主要發掘。第一次是在1856年至1858年間由查理斯·牛頓爵士領導的,發現了許多雕刻品及建築材料碎片,目前都保存在倫敦的大英博物館里。另一次就是在1966年至1977年間,由阿胡斯大學教授克里斯汀·傑普生領導的丹麥人進行的一次挖掘,它對遺址進行了現代化的整理和保存。要復原這個著名的古代建築,將會遇到許多關鍵性的問題。為此我們將逐一考證以上所講的諸種材料。
到目前為止,在古代學者留下的文字資料中,最重要的就是,老普林尼在他的公元75年前後寫成的《自然史》中對莫索林的一段記載,它對任何復原工作來說都是最基本的依據,因此據圖伯納拉丁版本翻譯如下:談到斯科帕思,我們也不要忘記當時他的競爭對手貝爾雅克思、蒂莫舍烏斯和列奧查爾斯,因為他們共同完成了莫索林的雕刻工作,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正是這些藝術家們的傑作使莫索林成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這個陵墓是加里亞國王莫索羅斯的妻子為亡夫修建的,莫索羅斯死於第107次奧林匹克大會的第二年。陵墓南北各長63英尺,正面稍窄一點,四周長440英尺,高約25腕尺,環繞了36根圓柱,故稱「柱廊」。東邊的雕刻出自斯科帕思之手,北邊的是貝爾雅克思所作,南邊是蒂莫舍烏斯,西邊是列奧查爾斯。在他們的工作未完成之前,女王就離世了,但他們把此項工作看成是他們的榮譽和技藝的體現,因此,就一直堅持下去直到柱廊完工。這時他們開始互相競爭,第5個藝術家也參加進來。柱廊以上部分是個角錐形建築,其底部各點高度相等(意即與水平面平行,譯者),向上收縮24級匯聚到頂部,最高點是個大理石雕成的駟馬車,是庇西斯的作品,包括它整個建築高達140英尺。可以看到,普林尼的記載中包括了許多詳盡的史料和數據,並且好象來源很可靠。但是普氏的著作版本眾多,說法各異,其中一些數字也不能正好吻合。例如,如果周長為440英尺且南北是長邊(這些數據已被發掘出來的基座所證實),那麼每個長邊的長度就一定會大大超過文章中所說的63英尺,除非基座不座落在平地上。盡管存在這些困難,莫索林的面貌還是大體被勾勒出來,並且基本上不會再有大的出入。
在平面圖上莫索林呈長方形,底部邊長分別是120和100英尺,這正好等於普林尼所說的440英尺周長。它140英尺高,主要由3部分構成:一個高大的平台,即底座,在普林尼的記述中簡稱為「下部」,大概有60英尺高。它的上面是由36根圓柱組成的柱廊,每邊安排11根或9根(較長的一邊11根,短的一邊9根,角柱計算兩次)——從發掘中我們看到,這些圓柱都呈現出愛奧尼亞風格。柱廊再以上就是角錐形的頂部,一共有24級,向上縮小為一個小平台,上面矗立著精美的駟馬車塑像。普林尼所提到的25腕尺,顯然只是這個建築的某一部分高度,最有可能指的就是從柱底到柱頂的整個柱廊的高度。如果是這樣,在剩下的總高度中,大概有22英尺屬於角錐頂,20英尺屬於馬車及其底座。
從普林尼的著作中我們還可以知道,正是雕刻裝飾品的豐富多彩和上乘質量使莫索林贏得了建築史上的美譽,但這一點在以後的復原工作卻總是未加以重視。普林尼稱四個著名的希臘雕刻家分別負責建築的一面:斯科帕思在東面,貝爾雅克思在北面,蒂莫舍烏斯在南面,列奧查爾斯在西面。而在頂部除了由庇西斯創作的駟馬車外,沒有提到其他某個人的作品。曾經有過一本描述莫索林的書,作者是維特魯維烏斯和薩特羅斯。通常認為庇西斯乃維特魯維烏斯所說的庇西奧斯。這本書早已失傳,它很可能就是普林尼記述莫索林的資料來源。
在其它有關莫索林的古典文學作品中,維特魯維烏斯的簡單記載均被提及。這些記載寫於公元前30~前25年,約早於普林尼一個世紀,但是語焉不詳,只是在四個雕刻家中增加了一個普拉西泰勒斯的名字,使蒂莫舍烏斯的有無反而難以確定了,這種看法一般認為並不正確。
類似的材料還很多,讓我們暫告一段落,把目光轉向波德蘭城堡。因為這個城堡既是莫索林的被破壞的原因,又是莫索林一些關鍵部分的保護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