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和土耳其哪個國家好
❶ 奧斯曼土耳其和奧匈帝國哪個更厲害
當然是奧匈帝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土耳其是有共同點的,首先都是多民族國家,奧斯曼土耳其就不說了他所在的巴爾乾地區可是被稱為歐洲火葯桶的地方,民族眾多,矛盾尖銳。而奧匈帝國,人們提起他常常不把他看做統一的國家,而是一個二元的君主國家,名義上奧地利和匈牙利合並,實際上各國君主還是保持這對自己土地的管理權,而且民族同樣眾多。但是不同的是,奧匈帝國和德國相鄰,奧匈帝國中,奧地利甚至在普奧戰爭前一直是傳統的德意志邦國。和德國有密切關系。德國又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成為領頭羊,而且奧匈帝國在現實上也是一個帝國主義列強。舉個例子,八國聯軍侵華就有他,但是沒有奧斯曼土耳其。奧斯曼土耳其崛起很長時間了。他甚至成為帝國主義列強在巴爾乾地區的待宰羔羊,落後的社會制度和生產力,如何能與躋身於列強行列的奧匈帝國相比?不過奧匈帝國內部也矛盾重重。不過若是論強弱,奧匈帝國遠遠強於奧斯曼土耳其。
❷ 請問 二戰 南斯拉夫 希臘 匈牙利 羅馬尼亞 西班牙 瑞典 土耳其 捷克斯洛伐克 都沒有 日本 強嗎
.美國,美國是二戰時期經濟實力最強的國家,工業世界第一,年產量飛機達10萬架,和坦克4萬輛,軍隊數量最高峰達1200萬
軍隊數量:9分,
士兵質量:8分,
武器裝備:8分,
指揮水平:8分,
綜合國力:10分,
總體實力:10分。
2.納粹德國,德國是二戰時期科技最發達的國家,工業世界第三,經濟第三,(第一名和第二是美國和蘇聯,但是德國人均高於蘇聯),雖然德國的產量比美蘇少,但是質量高於美蘇,軍隊人數最高峰達1700萬,(其中1200萬德軍,500萬是撲從國軍),質量遠遠高於其他國家,如,在荷蘭戰役中,有一個德軍60人對戰荷軍1200人的戰役,兵力1:20,荷軍為防禦,德軍為進攻,最終德軍勝利,傷亡為德軍死亡6人,荷軍死亡60人,死亡比列為1:10,受傷不祥,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荷軍是遠高於德軍,10個荷軍生命換取1個德軍生命,代價也太高了吧,而且荷軍是躲在戰壕,而德軍在沖鋒,雖然德軍傷亡不是1:20,但是德軍不怕死,剩餘的荷軍不是逃跑,就是被浮。
軍隊數量:9分,
士兵質量:10分,
武器裝備:10分,
指揮水平:10分,(如北非戰役隆美爾5萬德軍,義大利30萬對戰60萬英軍20萬法軍,把英軍打得丟盔棄甲)
綜合國力:8分,
總體實力:10分,
3.蘇聯,蘇聯是二戰時期軍事實力第二強國,經濟第二,工業第二,軍隊人數高峰時達1500萬,另有1000萬非正規軍,如武裝平民,在蘇德戰場,550德軍對戰2500萬蘇軍,有時不武裝的蘇聯平民也偷襲德軍,斯大林格勒300萬蘇軍對戰100萬德軍,由此可見蘇軍兵力如此巨多
軍隊人數:10分,
士兵質量:7分,
武器裝備:7分,
指揮水平:8分,
綜合國力:9分,
總體實力:9分,
4.英國,英國是二戰時期第一大殖民帝國,第二大海軍強國,第四大經濟總量,在北非戰役最中打敗德軍,(由於德軍人數極少,英軍50萬對戰德軍,10萬對戰意軍,自由法國15萬對戰德軍,5萬對戰意軍)殲滅德軍4萬多,在大西洋海戰,英軍也取得重大戰果
軍隊人數:6分,
士兵質量:8分,
武器裝備:8分,
指揮水平:8分,
綜合國力:7分,
總體實力:7分,
5.法國,法國是二戰時期世界第四大海軍強國,雖然在短短一個月被德國打敗,但並不代表實力差,第一是因為對手太強,士兵質量及指揮能力與德國差太多,如果對手是蘇聯,法國是不會輸的
軍隊人數:7分,
士兵質量:8分,
武器裝備:8分,
指揮水平:7分,
綜合國力:6.9分,
總體實力:6.9分,
6.義大利,義大利是二戰時期世界第5大海軍強國,第6大經濟體,
軍隊人數:6分,
士兵質量:7分,(但是精神層面低)
武器裝備:7.9分,
指揮水平:5分,
綜合國力:6分,
總體實力:6分,
7.日本,日本是二戰時期軍隊精神最高不怕死,世界第三大海軍強國,
軍隊人數:8分,
士兵質量:6分,
武器裝備:5分,
指揮水平:6分,
綜合國力:5分,
總體實力:5分,
8.波蘭,波蘭在二戰時期陸軍較強,軍隊人數為150萬以上,
軍隊人數:5分,
士兵質量:6.5分,
武器裝備:6分,
指揮水平:5分,
綜合國力:5分,
總體實力:4.8分,
9.土耳其,土耳其在二戰時期是中立國,但國力較強,武器裝備比日本好一點,
10.西班牙,西班牙也是中立國,但是綜合國力也偏強,
11.中國,中國是抗擊日本法西斯的主要國家,也是二戰傷亡最多,付出代價最高的國家,
軍隊人數:7分,
士兵質量:5分,(共產黨所領導的軍隊為6分)
武器裝備:5分,(國軍6.5分,共軍4分)
指揮水平:6.5分,
綜合國力:5分,
總體實力:5分但
❸ 奧斯曼土耳其、奧匈、奧地利這三國的區別和聯系
奧斯曼帝國
(鄂圖曼土耳其語:Osmanl? ?mparatorlu?u或Devlet-i Aliye-i Osmaniye)亦稱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也譯作奧托曼帝國或鄂圖曼帝國,是1299年到1922年在目前土耳其、部分中東、部分北非的突厥族國家。由塞爾柱土耳其人(Seljuq Turks)創造。創始人是奧斯曼一世。
奧匈帝國
是1867年至1918年間的一個中歐的「二元君主國」(Dual-Monarchic Union)、「共主邦聯國家」。在這段時間里,匈牙利王國與奧地利帝國組成聯盟,這個聯盟的全稱是「帝國議會所代表的王國和領地以及匈牙利聖史蒂芬的王冠領地」(德語:Die im Reichsrat vertretenen Königreiche und Länder und die Länder der heiligen ungarischen Stephanskrone)。在這情況下,匈牙利國王與奧地利國王均是同一個人。匈牙利對內享有一定程度地於立法、行政、司法、稅收、海關等享有自治權;對外事務方面(外交和國防)則與奧地利一樣,統一由帝國中央政府處理。
該國的國家格言是:Indivisibiliter ac Inseparabiliter(拉丁語,不離不棄)
奧匈帝國是匈牙利貴族與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在爭取維持原來的奧地利帝國時所達成的一個折衷解決方法。它的首府設在維也納,是當時僅次於俄羅斯帝國的歐洲第二大國,人口僅次於俄羅斯帝國及德意志帝國,居於第三位。它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內政主要由組成它的十一個主要民族之間的商議所決定。當時歐洲各地民族獨立思想不斷發展,雖然奧匈帝國在其成立期間不斷有民族起義和其它糾紛,但在它所存的約50年間整個國家的經濟不斷發展,國家實現了現代化,許多開明的改革得以施行。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解體。
奧地利
公元前400年,克爾特人在此建立了諾里孔王國。公元前15年被羅馬人佔領。中世紀早期哥特人、巴伐利亞人、阿勒曼尼人入境居住,使這一地區日耳曼化和基督教化。公元996年,史書中第一次提及「奧地利」。12世紀中葉在巴本貝格王族統治時期形成公國,成為獨立國家。1278年開始了哈布斯堡王朝長達640年的統治。18世紀初,哈布斯堡王朝領土空前擴大。1815年維也納會議後成立了以奧為首的德意志邦聯,1866年在普奧戰爭中失敗,邦聯解散。1867年與匈牙利簽約,成立奧匈帝國。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帝國解體,成立共和國。1938年3月被希特勒德國吞並。二戰後被蘇、美、英、法四國佔領。1945年4月成立第二共和國。1955年5月,四個佔領國同奧簽訂《重建獨立和民主的奧地利國家條約》,宣布尊重奧的主權和獨立。10月佔領軍撤出,奧地利重新獲得獨立。10月26日,奧國民議會通過永久中立法,宣布不參加任何軍事同盟,不允許在其領土上設立外國軍事基地。自1965年起,10月26日被定為奧國慶日。
❹ 匈牙利國家發達嗎
匈牙利是發達國家。
匈牙利(匈牙利語:Magyarország)是一個位於歐洲中部的內陸國家,東鄰羅馬尼亞、烏克蘭,南接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西靠奧地利,北連斯洛伐克,邊界線全長2246公里。
匈牙利位於多瑙河沖積平原,依山傍水,西部是阿爾卑斯山脈,東北部是喀爾巴阡山。多瑙河,從斯洛伐克南部流入匈牙利,把匈牙利截成東、西兩部分。匈牙利屬大陸性氣候,涼爽濕潤,全年平均氣溫為10.8℃,夏季平均氣溫21.7℃,冬季平均氣溫-1.2℃,年平均降水量約為630毫米。
(4)匈牙利和土耳其哪個國家好擴展閱讀:
匈牙利國家概況:
國名:匈牙利(發達國家)。
面積:93030平方公里。
人口:主要民族為匈牙利(馬扎爾)族,約佔90%。少數民族有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斯洛維尼亞、德意志等族。官方語言為匈牙利語。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66.2%)和基督教(17.9%)。
首都:布達佩斯(Budapest)。
重要節日:3月15日:1848年革命和自由斗爭紀念日;8月20日:匈牙利國慶節;10月23日:1956年革命和自由斗爭紀念日暨1989年共和國成立日。
簡況:中歐內陸國。東鄰羅馬尼亞、烏克蘭,南接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西靠奧地利,北連斯洛伐克,邊界線全長2246公里。屬大陸性氣候,涼爽濕潤,2013年降雨量約為588毫米。
公元896年,馬扎爾游牧部落從烏拉爾山西麓和伏爾加河灣一帶移居多瑙河盆地。1000年,聖·伊什特萬建立封建國家,成為匈第一位國王。1526年土耳其入侵,匈封建國家解體。1541年匈一分為三,分別由土耳其蘇丹、哈布斯堡王朝和埃爾代伊大公統治。
1699年起全境由哈布斯堡王朝統治。1848年爆發革命自由斗爭。1849年4月建立匈牙利共和國。1867年成立奧匈二元帝國。1919年3月建立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
1949年8月20日宣布成立匈牙利人民共和國並頒布憲法。1956年10月爆發匈牙利事件。1989年10月23日國名改為匈牙利共和國。2012年1月,匈通過新憲法,更國名為匈牙利。
❺ 奧斯曼帝國、土耳其、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奧匈帝國、匈牙利、奧地利分別有什麼區別
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土耳其
奧匈帝國=
匈牙利+奧地利
❻ 土耳其地理位置究竟好在哪裡為何它能被稱為全球地理位置最好的國家之一
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好在它橫跨歐洲和亞洲。加上自己國家的地理優勢,再加上鄰居們的優勢自然就成為了了地理位置最好的國家之一。
我們先來看看土耳其的地理位置,土耳其是在亞洲和歐洲的邊界上,它橫跨亞洲和歐洲。在這一點土耳其就已經占據了很大的優勢,這個位置不論對於亞洲還是歐洲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土耳其作為中間人可以沾亞洲和歐洲的好處,兩邊通吃。
旁邊的敘利亞、伊拉克、亞塞拜然、伊朗等,這些國家的軍事力量都非常強的,他們都是非常富有的,土耳其作為中間人,好處也是不斷的,它能夠很輕松的從任何一個國家裡得到自己想要東西。
自己能夠鏈接歐洲和亞洲,國家發展又是最快速的那一個,周圍環境優美,又有那麼好的鄰居,怎麼能不好呢?
❼ 韓國、土耳其、匈牙利的足球實力比較
土耳其最強,星月彎刀,土耳其足球血性很強,02年世界盃和08年歐洲杯都打進4強,而且08年歐洲杯連續逆轉歐洲勁旅,擊敗捷克,克羅埃西亞,最後僅僅惜敗德國,實力毋庸置疑。土耳其球員技術出眾,整體配合能力,速度,身體都不錯,在歐洲能占據一席之地的球隊都不是弱旅。現在的德國,克羅埃西亞都是世界排名前十的球隊,當初能和他們打的難解難分,可見土耳其實力絕對在歐洲屬於二流中較強的。
韓國水平次於土耳其一點,大概在歐洲的話就是普通二流水準,小組出線都困難那種。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希臘,愛爾蘭之流。除了體力好,速度,身體不錯以外,整體的配合和小技術不如歐洲強隊,也不如土耳其。類似於降一個檔次的德國。02年世界盃直接對話中韓國也不敵土耳其。
匈牙利屬於沒落貴族,實力已經屬於歐洲三流,不能比土耳其和韓國了
❽ 土耳其和匈牙利哪國發達
經濟:匈牙利經濟
1989年以來,匈牙利經歷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其目標是盡快地與歐洲經濟溶為一體。隨著政治局勢的穩定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匈牙利於1996年加入了經濟合作發展組織,199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2002年歐盟宣布將於2004年接納匈牙利、波蘭、捷克等申請加入的國家為其正式成員。匈現正按照歐盟的法律框架加緊完善其國內法律體系。
九十年代中期,匈大刀闊斧地推行了一套經濟改革計劃,即在市場經濟的基礎上實施私有化和經濟自由化的政策,大力吸引外國投資。改革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匈失業率逐年下降,通貨膨脹大幅度降低,外國投資不斷湧入,匈很快地走上了以出口帶動經濟快速增長的道路,近2000家國營企業在私有化過程中被出售,私營經濟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由1989年的20%增至2000年的80%以上。
1997—2000年,匈經濟平均增長率超過了4%。2001年,盡管其國內生產總值的增幅放慢,但仍然是中東歐地區增長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且高於歐盟的平均增長水平。
在過去較長一段時期,匈牙利通貨膨脹率一直高居不下,嚴重製約著經濟增長。為此,匈中央銀行採取了嚴格的貨幣政策,確保物價的穩定,控制通貨膨脹的攀升。2001年,匈中央銀行放棄了執行多年的匯率小幅貶值機制,將其上下波動幅度各增加15%,並將原來實行的福林與美元掛鉤改為與歐元掛鉤。通過各方面的努力,2002年匈通貨膨脹率由上年的6.8%降到了5.3%,經濟增長率為3.3%,經濟增長主要得益於旅遊和建築業的持續增長以及政府採取的增加工資、擴大消費需求的財政刺激政策。2002年,經常賬戶赤字計劃保持在國內生產總值的4.5%以下。匈貨幣福林目前已實現了自由兌換。
2002年穆迪投資服務公司將匈牙利政府外幣債券的信用評級由BBB3提高到A1。匈在中東歐地區競爭力的排名僅次於斯洛維尼亞居第二位。
【工業】
匈牙利工業政策是以促進投資為宗旨,以支持企業的研發和創新以及建立起一個廣泛的產品供銷網路為目標,提高工業競爭力以便為加入歐盟做好准備。匈工業主要行業有機械製造、醫葯、信息技術和食品加工等。
匈2000年工業生產增長率為18.3%,而2001年降至4.1%,2002年更降至2.6%.匈工業生產增長主要來自於信息技術、電訊和家電等部門的發展。
【基礎設施】
匈牙利的交通基礎設施在政府的支持下進行了大規模重建,高速公路公里數不斷增加。鐵路仍屬國營,由於其運輸成本低且安全可靠而被廣泛地運用於工業運輸。匈牙利國際機場位於布達佩斯市郊,該機場擁有兩個現代化的航空集散站。
匈牙利電信系統較為完善,其移動通訊業尤為發達。為了符合加入歐盟的要求,匈牙利政府2001年通過了一個電信自由化法案。該法案開放了國內和國際固定電話市場,移動通訊市場亦已放開。目前,匈牙利國家電話公司在國際長途和國內固話市場上仍佔主導地位。匈牙利目前約有50家互聯網服務供應商。
【勞動力】
匈牙利勞動力素質較高,其勞動力人口約為410萬,大都受過高等教育且具有特定的技能和專長。匈牙利受教育人口比例超過了人口總數的98%,大約三分之二的勞動力已經完成了一種專長或多種形式的技術培訓和職業教育,匈牙利許多年輕人掌握英語、德語和法語等外語。
2001年匈牙利失業率為5.4%,大大低於歐盟的平均水平。匈牙利各地區就業狀況存在較大差別,西北地區技術工人短缺,特別是金融和市場營銷人才,而多瑙河的東部失業率則高於全國的平均水平。
匈牙利的工資水平大大低於西歐地區,與中東歐的平均水平相差無幾。匈東部地區的勞動力成本比西部低,但勞動者的技術水平與西部不相上下。
【匈牙利的外國投資】
外國投資是匈牙利外貿出口和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通過私有化進程,匈吸引了大批的外國投資。
在私有化方式上,匈牙利並未採用大部分東歐國家所實行的票券私有化方式,因為票券私有化大大地限制了外國投資者收購匈整個公司的可能性。匈牙利鼓勵外國投資者整體收購國有企業。
自1990年以來,匈共有1500多家國有企業實現了私有化,私有化收入超過100億美元。自1995年6月《私有化法案》及其修正案頒布以來,私有化進程明顯加快,其程序也更加透明。匈牙利私有化和國有控股公司是負責管理和出售國有企業資產的專門機構。
自1990年以來,外國投資者在匈投資創辦了約30000家企業,投資額約為284億美元,約佔中東歐地區吸引外資的三分之一,匈牙利因而成為中東歐地區吸收外資最多的國家之一。匈人均吸引外資2480美元,位居中東歐地區首位。
在匈牙利投資較多的國家還包括法國、義大利、日本和英國等國。投資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中,美國佔29%,德國佔26%,法國佔11%,荷蘭佔10%。
外資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僱用了全國43%的勞動力,其出口額佔全部出口的70%。
外資企業對提高匈牙利的勞動生產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這些企業大多重視產品質量和技術創新,並開始建立起新的產業,如汽車組裝、零部件生產、電子工業元件等。外資企業對於匈牙利電信、醫葯和食品工業的現代化更是起到了關鍵作用。
外國投資的產業結構正發生變化:製造業的比例從2001年的50%下降至2002年的36%,而在房地產、租賃、輔助商業活動(16%)、金融服務業(12%)、電力和天然氣、供暖和供水(9%)等領域投資比例都有顯著的提高.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50家跨國公司中已有45家進駐匈牙利,其中包括:通用電器、通用汽車、奧迪、IBM,Elextronics、菲力普、諾基亞、Ameritech-Deutsche Telekom,Electrolux、西門子公司等。一些跨國公司將其在匈實現的利潤又進行了再投資。
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將注意力集中在高附加值、高品質的產品中。很多公司如通用電器、通用汽車、歐寶、諾基亞、奧迪、西門子、 Flextronics、菲力普、愛立信等企業已經遷往匈牙利。通用電器照明公司決定於2002年2月將位於倫敦的負責歐洲、中東和非洲地區事務的區域性中心遷至匈牙利。
由於匈牙利的地理位置優越,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傾向於在匈牙利建立輔助性服務中心,通用電器公司、Dlageo Pic和電子數據系統公司在過去的兩年中已經在匈牙利建立了輔助中心。
在過去的幾年中,匈政府重點鼓勵發展以下行業:住房、橋梁和高速公路建設、中小企業的發展、旅遊、創新和研發(特別是在信息科技領域)。
【匈牙利的外貿】
匈牙利是世界貿易組織(WTO)的成員,並將在2004年成為歐盟的一員。它同時還是歐洲自由貿易協定(EFTA)、中歐自由貿易地區(CEFTA)的成員。另外,匈還與以色列、土耳其、克羅埃西亞和愛沙尼亞簽定了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為符合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自2001年1月1日起,匈牙利取消了來自於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的產品配額。從歐盟和中歐自由貿易額地區國家進口的工業產品的關稅也同時取消。
匈牙利對外貿易分類
匈牙利的出口增長主要依賴於在匈投資的跨國公司,其出口額中的70%來自於這些企業。
90年代中期,隨著外國投資的大量湧入,匈牙利出口增幅較快,1997年和1998兩年的增長率均達到20%,2002年貿易增長率為12.6%,外貿總額達343億美元,其中進口增長了11.7%,達376億美元。
與過去相比,匈牙利主要貿易夥伴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對歐盟的外貿額占其外貿總額的三分之二,而在1989年前,與前經互會國家的貿易占其外貿的三分之二。2002年匈牙利82%的產品出口到發達國家,其中75.1%銷往歐盟國家,而14%銷往歐盟國家,而14%銷往中歐自由貿易協定國家。在進口方面,匈牙利從發達國家的進口占進口總額的66.8 %,其中56.3%來自於歐盟,16-17%來自於其它地區。
2002年,匈牙利主要貿易夥伴:德國、奧地利、義大利、法國、美國,對匈出口較多的國家分別為德國、義大利、奧地利、俄羅斯、中國、法國、日本和美國。
匈牙利外貿的產業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出口產品中機械產品所佔的比例由1991年21%增至2002年的58%:製成品居於第二位,佔30.8%。燃料和電力維持在原水平(2-3%)。農產品、食品以及原材料在出口中所佔的比例在過去幾年持續下降,約佔9%。2002年,農產品和食品所佔比例接近7%,在進口方面,機械設備的進口佔比最高,為52%,其次是製成品,佔35.5%。
匈牙利進口的主要產品有:石油、天然氣、汽車零部件、計算機設備、汽輪機、測量儀器;出口的產品有:電子產品、機械設備、交通工具(非鐵路)以及化工產品等。土耳其經濟
2002年土耳其國民生產總值在2030億美元,人均國民收入約3000美元。90年代以來,除1994、1999和2001年因經濟危機和大地震的影響呈負增長外,土經濟呈現連續高增長的態勢。土目前位列全球十大新興市場國家之列。經濟中,服務業、工業、農業所佔GDP的比重分別為63.9%、21.8%和14.3%〔1999年〕。服務業中以旅遊、銀行、建築業較發達;工業較落後,產業部門不全,生產工藝及技術水平較低,唯制衣業較發達;農業以麥子、棉花、橄欖、煙葉、茶葉、豆類植物生產為主,機械化水平不高。
貿易:1999年土對外貿易額為672.79億美元,2000年為813.07億美元,其中出口為273.24億美元,進口為539.83億美元,逆差266.58億美元,分別較上年增長20.86%、2.77%和32.66%。從數字看,土對外貿易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但主要是進口增加較多,逆差進一步擴大。
進出口商品:土出口主要產品是工業製成品佔89.4%,主要是成衣、鋼材、機電產品、鍋爐、運輸工具等;農產品佔9%,主要是水果/乾果等,礦產品佔1.4%。
出口前十大國別中,8個是OECD國家,OECD國家占土出口的67.8%,伊斯蘭大會組織成員國佔14.9%,其次是獨聯體國家。按國別依次是德國、美國、英國、義大利、法國、荷蘭、西班牙、比利時、俄羅斯、以色列。中國排名在15位以外。
土出口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出口市場單一,對個別市場依賴較大。作為出口政策之一,土將大力發展服裝、電子及電器產品、汽車及零配件、鋼鐵、食品、信息、陶瓷及其它產業。
進口:近20年間,土進口增長迅猛。由1980年的79億美元到1998年的459億美元,進口額增長了近6倍。進口產品中,資本貨物佔21.5%,中間產品65.3%,消費品12.4%;以大類分,農產品及礦產品佔14.6%,製成品佔85.3%。
進口十大國別依次為德國、義大利、法國、美國、俄聯邦、英國、瑞典、日本、荷蘭、西班牙、比利時、中國、韓國。
由於土資源不甚豐富,製造業也不很發達,能源、資本貨物、日用消費品、電器產品等都需進口,土進口持續增長的情況將長期存在,外貿巨額逆差的狀況也不會有顯著改善。
土耳其位於歐亞交界之處,三面環海,地理位置優越,西可觸及巴爾干半島,東可輻射中東及中亞,北可通過黑海連接烏克蘭及前東歐,南可經地中海與北非相連。在政治和經濟關繫上與歐洲聯系緊密,在1996年報月成為歐洲關稅同盟成員國後,與歐盟的貿易總額已佔其進出口總額的50%以上,同時也為它國產品通過土耳其進入歐洲創造了有利條件;由於它與中亞五國歷史上的特殊關系,在政治經濟關繫上它已成為該地區國家的帶頭人;此外,與俄羅斯的貿易總額也已達到了一百億美元,在某種程度上俄羅斯的經濟狀況的好壞已成了土經濟的晴雨表。
目前土耳其在經濟實力上列世界第十六位,土耳其的目標是進入世界經濟十強,並成為歐亞交匯點的金融、貿易、製造和出口中心。為實現這一目標和盡早與歐洲經濟接軌,近年來土耳其政府一直在大力提倡加快基礎建設,並制定了以能源、交通和電信為發展方向的方針和政策。
在電力方面,計劃到2003年將有七個總裝機容量達九十萬千瓦的電站投入運營;2005年至2010年預計投入運營三十五個水力、火力、電力、風力電站,總裝機容量八百萬千瓦;到2020年還將有總裝機容量達1421.14萬千萬的152個各類電站投入運營。
在交通方面,以鐵路為例,土方決心將其近萬公里的現有線路逐步實現電氣化、信號和通訊自動化。同時,土方還希望利用外資新建五、六條新干線。在改造項目中,目前已開始就投資總額約2.5億美元的安卡拉-伊斯坦布爾五百公里鐵路提速項目進行國際招標,據悉,世界知名大公司已蜂擁而來,角逐該項目。此外,利用日本OECF貸款,投資金額近七億美元的海峽鐵路隧道項目及總金額將達到26億美元的伊斯坦布爾市郊鐵路改造項目也已列入了議事日程。
在電信方面,世界著名公司雲集土耳其就表明該市場的巨大潛力。據有關部門統計,到1999年年底,計算機和通訊產品的年銷售額為25億至30億美元,共出售計算機55萬台,英特網用戶達77萬戶;截止到1999年底行動電話的用戶數量達到了750萬,年平均增長速度為30%-40%,有專家預測,到2005年,土耳其英特網用戶將達到1700萬戶,計算機人均佔有率將達到5%,行動電話用戶數量將達到3000萬,行動電話和有線電話的人均佔有率將達到37%,由此可見,土耳其的電信市場前景廣闊,潛力巨大。
目前,土耳其是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其貿易額在發展中國家中也是比較高的,競爭力1998年排在第33位。其人口的70%是30歲以下的年青人,識字率高達82%,這是21世紀最大的天然資源,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國家。盡管政府實施的政策有時不盡人意,但土仍是一個有巨大潛力和充滿活力的國家。由於經常發生危機,其政府和老百姓在化解危機方面也很有經驗。1996年加入歐洲關稅同盟後,讓外國投資者感到更安全及有更多進入土市場的可能性。1998年,加拿大FRASER學院和美國CATO學院發起的、並與80個國家的有關機構合作對世界120個國家的經濟自由度有關指數進行了評估,結果土耳其排在第60位,其中排名最前的為貨幣使用自由度〔34位〕,經濟結構和市場為50位,資本和金融市場的兌換為60位,最差的是貨幣政策和價格穩定,為115位。
❾ 阿根廷 墨西哥 匈牙利 土耳其那個綜合實力最大
國力的話,阿根廷是10年前的最強,土耳其是現階段的最強,墨西哥是未來20年的希望。匈牙利在歷史上紅過了,現在不溫不火,實力在土耳其,墨西哥之下,阿根廷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