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索菲亞大教堂在哪個國家
『壹』 君士坦丁堡聖索菲亞大教堂建於什麼時候
聖索菲亞大教堂(SantaSophia)建於公元532年至537年。這是查士丁尼皇帝在6世紀為他的首都而建的東正教中心教堂。聖索菲亞大教堂是「一個傳奇也是一個象徵」(西里爾·曼戈語)。這座教堂的設計沒有先例,它是將當時各種建築技術融合在一起的集合體。它有縱向的軸線,中庭兩側有排柱。東西長77.0米,南北長71.7米,構成一個方形的平面,上面有一個高55米的中心圓頂,因此被稱之為一種圓頂的巴西利卡。它完全可以與羅馬萬神廟和倫敦的聖保羅大教堂相媲美。這個巨大的圓頂穩定地擱在四個拱形門上,圓頂的兩側有兩個直徑相等的半圓頂,這兩個半圓頂又各有3個附屬圓頂來做支撐。這座大教堂被認為是拜占庭建築藝術的傑出代表。當15世紀拜占庭陷落以後,土耳其人只在教堂外的四個角上添了四條尖頂圓柱,就很自然地改造為清真寺了。
在落成典禮上,保羅說道:「這圓頂好像是從天國上用金鏈子吊下來的。」查士丁尼皇帝則稱贊道:「噢!所羅門主,吾終於勝過汝。」當時的拜占庭歷史學家普洛科皮烏斯(Procopius)說道:「它們以令人難以置信的技巧在半空中彼此上下飄動,最後在這些部件上面矗起的工程表現出無比的和諧。」「人們覺得自己好像來到了一個可愛的百花盛開的草地,可以欣賞紫色的花,綠色的花;有些是艷紅的,有些閃著白光,大自然像畫家一樣把其餘的染成斑駁的色彩。一個人到這里來祈禱的時候,立即會相信,並非人力,並非藝術,而是只有上帝的恩澤才能使教堂成為這樣,他的心飛向上帝,飄飄盪盪,覺得離上帝不遠……」宗教哲學家費爾巴哈指出:「……在當時祭神的祈禱室里,光線不是通過純潔無瑕的、清澈透明的媒介物,而是通過塗上各種色彩的窗戶射入的。……彷彿自然的光芒與祈禱的光芒不相容,彷彿精神只有在把自然界遮蔽起來的黑暗中才能被祈禱的燭光所激發。」愛爾蘭現代詩人葉芝在《駛向拜占庭》一詩中,表明了他對於拜占庭的嚮往:
可是沒有教唱的學校,而只有
研究紀念物上記載的它的輝煌,
因此我遠渡重洋而來到
拜占庭神聖的城堡。
查士丁尼皇帝
『貳』 土耳其索菲亞大教堂是什麼時候建的
公元532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下令建造第三所教堂。在拜占庭雄厚的國力支持之下,由物理學家米利都的伊西多爾及數學家特拉勒斯的安提莫斯設計的這所教堂在公元537年便完成了其建造。剛竣工時的聖索菲亞大教堂是正教會牧首巴西利卡形制的大教堂,在1519年被塞維利亞主教座堂取代之前聖索菲亞大教堂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
『叄』 地圖狂來,聖索菲亞大教堂究竟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哪個市區
土耳其,伊斯坦布爾
『肆』 聖索菲亞大教堂到底屬於基督教還是伊斯蘭教
說到教堂都是基督教的,伊斯蘭的是清真寺。
『伍』 索菲亞教堂的來歷
該教堂是由俄國建築師克亞西科夫主持設計。主穹頂、鍾樓有俄羅斯傳統的「帳篷頂」、「洋蔥頭」的造型。索菲亞教堂以它恢宏氣勢屹立於哈爾濱,曾經是哈爾濱的標志性建築。
如今它作為建築藝術博物館,已成為哈爾濱一處獨特的景觀,成為市民和國內外遊人欣賞建築藝術和休閑娛樂的場所。
1911年,在木牆外砌了一層磚牆,成為磚木結構式教堂。1923年9月27日,聖索非亞教堂舉行了第二次重建奠基典禮。1932年11月25日落成,成為遠東地區最大的東正教教堂,以其精美的建築藝術和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享譽中外。
哈爾濱解放後,蘇聯政府將索菲亞教堂產權移交給哈爾濱市政府。1960年教堂關閉後,曾作為哈一百的倉庫、話劇院的練功房等。文革期間,教堂遭到嚴重破壞,建築主體破損,教堂內壁畫、樂鍾、十字架丟失。
1986年,教堂被哈爾濱市政府列為市級一類保護建築。1996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列為第四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7年6月2日,哈爾濱市政府對教堂進行保護性修復,並對周邊環境進行綜合整治,歷時80餘天,後命名為哈爾濱市建築藝術館。藝術館以對外宣傳、弘揚哈爾濱獨特的建築文化為主,教堂巍峨壯美,具有濃郁的異國情調,成為哈爾濱市一道獨具特色的風景線。
索菲亞教堂內部作為哈爾濱市建築藝術館,主要展示哈爾濱市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建築藝術,舉辦了《哈爾濱保護建築展》等大型展覽。
展廳內舉辦的是《哈爾濱老照片展》,共分「城市童年」、「舊時風貌」、「社會掠影」三個部分,以城市發展歷程為主線索,系統地展示1946年哈爾濱解放以前城市發展沿革、街道建築景觀、風俗民情及相關的背景內容。
展覽以圖片為主,總計近400張老照片,是從搜集到的1500餘幅歷史珍貴照片中精選而出的,其中清朝及民國時期照片200餘幅,介紹了哈爾濱城市早期從小漁村嬗變發展成城市雛形的過程。
(5)土耳其索菲亞大教堂在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索菲亞教堂坐落在東北名城哈爾濱,始建於1907年3月,原為沙俄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修建中東鐵路的隨軍教堂,全木結構,佔地面積為721平方米,通高53.35米,平面呈拉丁十字布局,是典型的拜占庭風格建築。
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哈爾濱市道里區。是建築類人文風景旅遊區。建成於1907年3月。景區總佔地面積5萬平方米,由索菲亞教堂展館、城市建設規劃展示館、建築藝術廣場、中心休閑廣場、地下多功能廳五個部分構成,是哈爾濱市新興的旅遊景區。
標志性建築是索菲亞教堂,原是沙俄修建中東鐵路的隨軍教堂,建築風格上整體屬拜占庭風格,主穹頂、鍾樓又有俄羅斯傳統的「帳篷頂」、「洋蔥頭」造型。
景區內建有現代化專業展館,近千幅美的圖片展示著文化名城哈爾濱的歷史、現狀與未來。比例為1:600、面積近400平方米的大型城市規劃沙盤,運用了聲、光、電及升降等高科技手段,描繪了未來哈爾濱的宏偉藍圖。
『陸』 世界七大奇跡分別在哪些國家
埃及:胡夫金字塔
伊拉克:巴比倫空中花園
土耳其:阿爾忒彌斯神廟
希臘:奧林匹亞宙斯巨像
土耳其:摩索拉斯陵墓
希臘:羅德島太陽神巨像
埃及:亞歷山大燈塔
(6)土耳其索菲亞大教堂在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世界七大奇跡(Seven wonders of the world)即古代世界七大建築奇跡,是指古代西方人眼中的已知世界上的七處宏偉的人造景觀。最早提出世界七大奇跡的說法的是公元前3世紀的旅行家安提帕特,還有一種說法是由公元前2世紀的拜占庭科學家斐羅提出的。
前2世紀,古希臘經過四次馬其頓戰爭後,被羅馬共和征服,羅馬文化被深厚的古希臘文化影響。相傳於前224年,力學先驅拜占廷人斐羅,寫下《世界七大奇跡》,所列的偉大建築便成為現存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跡」,現已失傳。
直至公元七至八世紀,中古英格蘭諾森布里亞王國歷史學家畢德(又稱畢德尊者(Venerable Bede)或聖畢德(Saint Bede)),在其著作中有一份論文名為《關於世界七大奇跡(拉丁語:de Septem Mundi Miraculis)》,記述斐羅所列的世界七大奇跡,為現存最早的完整記載。
網路--世界七大奇跡
『柒』 聖索菲亞大教堂,為啥被稱為世界上唯一的「混血教堂」
聖索菲亞大教堂由於曾經之前是東正教,後來又融入了伊斯蘭教,因此被稱為世界上唯一的“混血教堂”。其實從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外觀,我們都會覺得這里絕對是典型的東正教,但是讓我們意外的是,這里竟然曾經被改造為清真寺,因此對於很多遊客來說,進入聖索菲亞大教堂真的是傻傻不清楚,不知道這里實際是什麼教會。
由於聖索菲亞大教堂曾經安放過不同宗教的文化,因此被稱為“混血教堂”。
『捌』 世界十大最美建築,中國布達拉宮入選,其它入選的是哪九個
中國的布達拉宮是世界屋脊建築的一顆明珠,它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的建築智慧,當之無愧的被稱為世界十大最美建築之一。除此之外,還有以下九個世界級建築成功入選。你們都知道有哪些,下面就由我來為大家一一介紹吧。
西班牙的古漢根博物館。這座博物與其他博物館不同的就是它是以連鎖的方式經營的,總部館位於美國紐約。
這些世界十大最美建築可以說是世界級的國寶,大家有機會可以去這些美麗的建築去逛一逛看一看,一定會有一些不一樣的收獲。
『玖』 聖索菲亞大教堂是誰修建的
奧古斯都廣場的北面與賽車競技場相對的是高大庄嚴的大教堂,它就是由特拉勒斯的安特米烏斯和米耶的伊西多爾在532年到537年主持修建而成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基督教採用羅馬長方刑堂結構修建教堂,世俗建築物用來團結民眾,而教會在教堂則用來匯聚信徒。但教會想在教堂增建穹頂,它代表在教徒頭頂上的天國。君士坦丁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被認為是最完美、最庄嚴的有穹頂的長方形大教堂。
皇帝不過是個人罷菲亞教堂的一幅鑲嵌畫,利奧六世跪在基督面前,接受「神聖智慧」的授權。聖索菲亞教堂主大廳內景聖索非亞大教堂剖面圖君士坦丁堡索菲亞教堂外景(6世紀遺址,現為土耳其伊斯坦爾博物館)。聖索菲亞教堂剖面圖大教堂在長方形平面上修建了高達60米的半球狀屋頂,用1米的厚度頂住粗柱、牆垛、拱扶垛、拱頂等,保持平衡。當信徒離開奧古斯都廣場進入聖索菲亞大教堂,穿過柱廊來到中庭時,眾多的建築物簡直讓人目不暇接,當跨過門廊進入殿堂時,總會不由自主地朝裝飾著耶穌聖像的穹頂望去,只要朝光束照耀下的天頂看上一眼,就會沉浸在被神聖威嚴的氣派壓服和靈魂升華的情感中。出於對這種象徵的敏感,君士坦丁堡人每個周六和周日都自覺來到教堂,接受神靈的洗禮。
這個鋼印被用在麵包上蓋印從奧古斯都廣場到金門是君士坦丁堡的通道之一,延伸著一條有紀念性意義的街道——梅澤大道。兩邊都是柱廊,柱廊盡頭開設有商店。這條街道分別由圓形和長方形的廣場交替組成——君士坦丁廣場、提奧茲多廣場、公牛廣場、阿卡狄烏斯廣場等等。其他東西走向的重要街道都是以同樣的方式出現。
與之相反,次要街道卻很狹窄,曲曲彎彎,根據羅馬分區的傳統,從北到南的街道傾斜,有時甚至是一段階梯。相對通行方便的交通主要幹道,這兒的交通狀況也一直是讓君士坦丁堡人感到頭痛的一大問題。大廈、民房和商店交相混雜
君士坦丁堡的貴族擁有雄偉壯觀的大廈,這些大廈大都與外界隔絕,面向內部園子或面向兩旁有柱廊、由走廊連接而成的庭院。樓層延伸到街道上並設有露台,窗戶通常採用凸肚窗。在大廈內,大廳可以豪華隆重地迎接數量眾多的客人,住宿房間大小十分適宜。與民房不同的是,大廈配有多種舒適設備,包括舒適的沐浴設施。
與之不同的是民房矮小、陰暗,不舒服,經常坐落在手工作坊占據了底層的房屋樓上。對於人口眾多的君士坦丁堡來說,盡管有可通到色雷斯的引水渠網供水的大型蓄水池,水的供應仍存在著一些問題,所以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經常可以看到運水者的蹤跡,君士坦丁堡一角運水者就成為大家司空見慣的人。人口眾多給城市帶來了各方面的壓力,如下水道不能完全解決廢物排出問題,為此專修的街道也根本是無濟於事。此外,在人口增長時期,圍繞著都城大量民宅在空地上迅速落成。因此,君士坦丁堡成了一座貧困郊區和富裕城市中心城區並存的城市。
聖索菲亞教堂主大廳內景
『拾』 聖索菲亞教堂是那個國家
【聖索菲亞教堂】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
我國也有【聖索菲亞教堂】,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