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清真寺又稱什麼
㈠ 土耳其最著名的清真寺是~還有土耳其著名的旋轉舞的起源~
藍色清真寺是回教世界最優秀的建築師錫南(Sinan)的得意弟子Mehmet Aga的作品,也是伊斯坦布爾最重要的建築之一。建於1609年。清真寺內牆壁全部用藍、白兩色的依茲尼克磁磚裝飾。巨大的原頂周圍有六根尖塔,藍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建造藍色清真寺沒有使用一根釘子,而且歷經數次地震卻未倒坍。260個小窗、2萬多塊藍色磁磚、地毯和阿拉伯書法藝術是該寺的重要看點。
藍色清真寺(Blue Mosque)其實是通稱,得名於伊茲尼藍磁磚的光彩,它真正的名稱應該是素檀何密清真寺(Sultanahmet Camii),可以說是伊斯坦布爾舊市街的中心。
藍色清真寺建於17世紀,大圓頂直徑達27.5公尺,另外還有4個較小的圓頂30個小圓頂,大圓小圓煞是好看;而清真寺不可或缺的尖塔,藍色清真寺當然也有,高43公尺,而且硬是比一般的清真寺多了一根;據說只有回教聖城麥加的清真寺才能蓋六根尖塔,藍色清真寺在興建時,建築師聽到素檀何密一世「黃金的」的命令,沒想到「黃金的」和「六根的」音很近,結果藍色清真寺就逾矩有了六根尖塔。
㈡ 皇家清真寺也稱為什麼
皇家清真寺也稱「伊馬姆霍梅尼清真寺」,坐落在伊斯法罕廣場的南側,是一座雄偉壯觀的穹隆形波斯風格建築。它的拱頂和宣禮塔上裝飾著土耳其藍瓷磚,鑲嵌出精美的阿拉伯圖案和各種幾何圖形。由於藍瓷磚的裝飾,這座清真寺也被稱作「藍色清真寺」,其清新的藍色與以黃色為基調的城市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清真寺大門和兩旁的宣禮塔朝向正北,清真寺的正殿和另外兩座宣禮塔朝向西南麥加聖地,大門與正殿恰好形成了一個45°角。更奇妙的是,在正殿中心的一塊方磚上對准穹頂拍手或講話,會聽到七聲迴音,所以正殿又叫「七音殿」。正殿西面的牆壁下有一塊三角形的淺綠色大理石,每到正午時,倒影就會消失,起著計時的作用。廣場東側是聖·路得富拉清真寺,表面用天藍色、深紅色和淺檸檬黃色的瓷瓦裝飾,十分精美華麗。
㈢ 皇家清真寺有哪些別稱
皇家清真寺也稱「伊馬姆霍梅尼清真寺」,坐落在伊斯法罕廣場的南側,是一座雄偉壯觀的穹隆形波斯風格建築。它的拱頂和宣禮塔上裝飾著土耳其藍瓷磚,鑲嵌出精美的阿拉伯圖案和各種幾何圖形。由於藍瓷磚的裝飾,這座清真寺也被稱作「藍色清真寺」,其清新的藍色與以黃色為基調的城市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清真寺大門和兩旁的宣禮塔朝向正北,清真寺的正殿和另外兩座宣禮塔朝向西南麥加聖地,大門與正殿恰好形成了一個45·角。更奇妙的是,在正殿中心的一塊方磚上對准穹頂拍手或講話,會聽到七聲迴音,所以正殿又叫「七音殿」。正殿西面的牆壁下有一塊三角形的淺綠色大理石,每到正午時,倒影就會消失,起著計時的作用。廣場東側是聖·路得富拉清真寺,表面用天藍色、深紅色和淺檸檬黃色的瓷瓦裝飾,十分精美華麗。
阿里·加普宮在廣場西側,建於公元16世紀,是阿巴斯大帝和後妃們的居住地。二樓的游廊是閱兵和觀看馬球的地方。站在六樓,可以俯看全城風光。阿里·加普宮的大門被稱為「巨門」,後人十分巧妙地將宮殿大門改造成一座獨立的禮儀宮,作為王宮的入口。禮儀宮是一個十分神聖的地方,國王經過這里也必須步行。
㈣ 伊斯坦布爾
伊斯坦布爾
地跨歐亞兩洲的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最大的城市、最大的港口、工商業中心和主要的旅遊勝地。伊斯坦布爾省省會。全市面積 254平方公里,人口 548萬,98%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公元前658年始建於巴爾干半島東端、博斯普魯斯海峽南口西岸,位於金角灣與馬爾馬拉海之間地岬上,稱拜占庭。公元330年改建為羅馬帝國首都,名君士坦丁堡,別稱新羅馬。1453年土耳其人作為奧斯曼帝國首都後,始稱伊斯坦布爾,但西方國家仍習稱君士坦丁堡。1923年土耳其遷都安卡拉,伊斯坦布爾成為正式名稱。現市區已包括海峽中、南段兩岸以及與之相連的馬爾馬拉海北岸地段,包括海峽東岸的於斯屈達爾,成為地跨歐、亞兩洲的大城市。1973年築成跨越海峽的博斯普魯斯公路橋。有紡織、食品、陶瓷、玻璃、機械、汽車製造、船帕修造等工業。也是重要漁港。有蘇里曼尼耶清真寺等名勝古跡。
伊斯坦布爾之所以聞名於世,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在亞洲大陸最西端的黑海與地中海之間,有一條至關重要的「黃金水道」,它把亞洲和歐洲大陸分割開來,其中間部分是馬爾馬拉海峽,南端叫達達尼爾海峽,北端叫博斯普魯斯(伊斯坦布爾)海峽,總稱黑海海峽。此「黃金水道」是黑海通向外界的咽喉要地,伊斯坦布爾就坐落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南端。從這里出發向北從海上直達黑海沿岸各國;向南接著地中海,從海上可通歐、亞、非三個大陸;站在伊斯坦布爾的高處向西望去,歐洲大陸近在咫尺;向東雖有帕米爾高原阻隔,但200O年間絲綢之路上商賈不斷往來。這種優越的地理位置,不僅使其成為洲際交通樞紐,而且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歷史悠久的古國名都伊斯坦布爾建於公元前668年,舊址是古希臘的城邦國--拜占庭,後來經過戰爭和重建,成為東羅馬帝國的首都,於公元330年改名君士坦丁堡,別稱新羅馬;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人取得該城以後,才開始叫伊斯坦布爾。從那時起一直是土耳其帝國的首都。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遷都安卡拉,但伊斯坦布爾仍然是土耳其經濟、文化的重心所在。
伊斯坦布爾不僅地理上橫跨兩洲,而且還兼收並蓄歐、亞、非三洲各民族思想、文化、藝術之精粹,從而成為東西方思想文化的一個重要交匯點,隨之遺留下許多源遠流長的名勝古跡。伊斯坦布爾現有40多座博物館、20多座教堂、450多座清真寺。這些美麗的建築本身及其收藏的大量文物,都是東西方交匯點的生動見證。在古代東方博物館展有蘇美爾人的頭像、巴比倫人的瓦器、亞述人的浮雕等,這些都是兩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和小亞細亞地區各民族史前時期的文物。在考古博物館有大量古希臘、古羅馬時代的文物,其中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的巨大石棺,是公元前4世紀希臘藝術的傑作。在考拉教堂,有大量關於聖母、基督和使徒的壁畫,是拜占庭藝術的代表作。在蘇萊曼尼耶清真寺,雕梁畫棟、鏤金刻銀,有許多奧斯曼時期的藝術珍品。在市內西岸舊城區里,歷代各帝國時期遺留下的石砌古堡、城垣、塔樓、渡槽隨處可見。
最能說明伊斯坦布爾是東西方文化藝術交匯點的名勝古跡是阿亞索菲亞博物館、蘇丹阿赫梅特清真寺和托普卡珀博物館。
阿亞索菲亞博物館是羅馬帝國時期的基督教堂。它是一個氣勢宏偉的長方形石頭建築,上面巨大的穹頂,直徑31米,離地面55米。底部四周有40個大玻璃窗,4座雄偉的拱門,是典型的拜占庭建築。1453年,拜占庭帝國滅亡後,信奉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人在教堂外修建了4座宣禮塔,將這座千年歷史的大教堂改為清真寺。1935年,土耳其共和國建立後,將它改為博物館。
蘇丹阿赫梅特清真寺建成於1616年,與一般清真寺不同的是它有6個宣禮塔。由於它的四周牆壁鑲嵌著兩萬多塊藍色花瓷磚,使得大廳里光線顯得格外柔和、靜謐,故又稱「藍色清真寺」。據傳燒制這些瓷磚的工匠是從波斯招來的,所以它展示了奧斯曼建築藝術和東方建築藝術的淵源關系。
托普卡珀博物館建於1478年。這里除了收藏著土耳其歷史上許多珍貴文物和文獻以外,還收藏著1.7萬多件中國古瓷器,上至唐宋,下至明清,據說僅次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和德累斯頓藝術博物館,為世界第三位。
伊斯坦布爾市分成三個區:位於歐洲的舊城區和貝依奧盧商業區,以及位於亞洲的於斯屈達爾區。1973年建成博斯普魯斯海峽大橋,橋長1560米,一橋飛渡歐亞,天塹成通途。該市是土耳其最大的港口城市,轉運全國57%的進口和11%的出口貨物,生產全國1/3的工業品。伊斯坦布爾不僅海上運輸發達,鐵路運輸也相當發達,這里是歐洲「東方鐵路」的終點,又是「巴格林鐵路」的起點。商業繁榮有其悠久的歷史,位於西岸歐洲的貝依奧盧區有個商場建於1461年,佔地3萬平方米,內有16條街巷,3000多家店鋪,出售著各式各樣的商品。
風光秀麗、古跡繁多、交通便利、商業發達,使伊斯坦布爾成為一座世界著名的旅遊城市,也是歐亞兩大洲共有的一顆明珠。 *) =*">
㈤ 清真寺怎麼樣可以說說嗎
清真寺,也稱禮拜寺,是伊斯蘭教信徒禮拜的地方,詞根為「拜倒」的意思,因為穆斯林禮拜時需要拜倒叩拜。
清真寺是伊斯蘭教建築群體的型制之一,是穆斯林舉行禮拜、穆斯林舉行宗教功課、舉辦宗教教育和宣教等活動的中心場所。亦稱禮拜寺,系阿拉伯語「麥斯吉德」意譯。
《古蘭經》雲:「一切清真寺,都是真主的,故你們應當祈禱真主,不要祈禱任何物」。中國唐宋時期稱為「堂」、「禮堂」、「祀堂」、「禮拜堂」,元代以後稱「寺」、「回回堂」「禮拜寺」,明代把伊斯蘭教稱為「清真教」。
(5)土耳其清真寺又稱什麼擴展閱讀:
清真寺與穆斯林一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其職能表現在以下各方面:
1、宗教活動中心:每日「五時拜」,每周的聚禮,每年兩次「會禮」,都到清真寺舉行。宗教節日,如先知誕辰,都在清真寺慶祝。嬰兒初生時命名和亡人的殯禮也要到寺內請阿訇主持舉行。
2、宜教中心:自從先知穆罕默德在麥地那清真寺第一次「聚禮」時發表宣教演說後,清真寺就成為宜教的場所。此後在每周「聚禮」日和每年兩次「會禮」中,通過「呼圖白」(講演)方式宣教成為定製。
3、宗教教育中心:在伍麥葉王朝時期,各地清真寺開始附設學校,教讀《古蘭經》。阿拔斯王朝時期,許多著名清真寺同時也是著名的同名大學所在地,如埃及的愛資哈爾大學,摩洛哥非斯的卡拉維因大學,突尼西亞的栽突那大學等。
㈥ 土耳其有哪些值得去的旅遊景點
1,藍色清真寺。藍色清真寺可以稱之為伊斯坦布爾的地標式建築,修建於奧斯曼帝國時期,氣勢恢宏、造型奢華獨特。之所以稱其為藍色清真寺是因為清真寺內部的牆體貼滿了一種藍彩釉瓷磚。其實,它真正的名稱應該是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這里也是伊斯坦布爾舊市街的中心。
2,聖索菲亞大教堂。聖索菲亞大教堂坐落在藍色清真寺對面。這是一座土耳其著名的歷史建築,始建於公元325年。而後經過戰亂損壞和一系列的重建擴建形成了今天的聖索非亞大教堂的面貌。它代表了拜占庭文化的典範,大教堂內的馬賽克壁畫可以讓你了解當時的歷史,領略拜占庭藝術之美。
3,伊斯坦布爾地下水宮殿。教堂地下水宮是位於聖索菲亞大教堂旁的一處地下建築。它最早用來為當時旁邊的皇宮和建築物儲水,後來還曾作為軍事彈葯庫使用。如今的這里可以稱得上是伊斯坦布爾最浪漫、最神秘的景點之一。336根巨大石柱構建的巨大宮殿,每根柱子上都雕刻著精美的圖案;此外那悠長曠遠的滴水聲加之那些詭異的傳說,彷彿帶您步入了另一個莫測的世界。
4,博斯普魯斯海峽。博斯普魯斯海峽是歐洲與亞洲之界。它長約30公里,最寬處寬約3700米,最窄處寬約700米。北連黑海,南通馬爾馬拉海,海峽中央有一股由黑海流向馬爾馬拉海的急流,水面底下又有一股逆流把含鹽的海水從馬爾馬拉海帶到黑海。因魚群季節性地通過海峽往返黑海,故漁業頗盛。海峽兩岸樹木蔥郁,村莊、游覽勝地、華麗的住所和別墅星羅棋布。
㈦ 土耳其旅遊有什麼攻略
(一)國家概況
土耳其(土耳其共和國)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臨愛琴海,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伊朗接壤。主要語言是土耳其語和英語。
土耳其沿海地區屬於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內陸高原比較乾旱,向熱帶草原和沙漠型氣候過渡。溫差較大。內陸高原1月平均氣溫在0攝氏度以下,全年平均氣溫為 16至22攝氏度。土耳其旅遊最佳時間 春季(4月-5月)和秋季(9月-10月)是去土耳其旅遊的最佳時節。在此期間,無論是在伊斯坦布爾,還是去愛琴海和地中海看風景,氣候都不冷不熱恰到好處,中部地區更是涼爽宜人。土耳其每年3月最後一周到10月最後一周是夏令時,比北京時間晚5小時;其他時間比北京時間晚6小時。
坐落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畔的藍色清真寺是伊斯坦布爾的地標之一,它巨大的圓形穹頂醒目而壯觀。藍色清真寺又稱作蘇丹阿赫邁特清真寺,由奧斯曼土耳其蘇丹阿赫邁特下令建造,因清真寺內部運用了藍色瓷磚裝飾而得名藍色清真寺。
㈧ 被稱為藍色清真寺的是聖索菲亞大教堂嗎
中文名稱:素檀何密清真寺或藍色清真寺
英文名稱:Sultanahmet Camii或Blue Mosque
建造年代:1609年
建造者:Mehmet Aga
高度:43公尺
地理位置:伊斯坦布爾舊市街的中心
概述
[編輯本段]
藍色清真寺是回教世界最優秀的建築師錫南(Sinan)的得意弟子Mehmet Aga的作品,也是伊斯坦布爾最重要的建築之一。建於1609年。清真寺內牆壁全部用藍、白兩色的依茲尼克磁磚裝飾。巨大的原定周圍有六根尖塔,藍色清真寺是世界十大奇景之一。建造藍色清真寺沒有使用一根釘子,而且歷經數次地震卻未倒坍。260個小窗、2萬多塊藍色磁磚、地毯和阿拉伯書法藝術是該寺的重要看點。
藍色清真寺(Blue Mosque)其實是通稱,得名於伊茲尼藍磁磚的光彩,它真正的名稱應該是素檀何密清真寺(Sultanahmet Camii),可以說是伊斯坦布爾舊市街的中心。
藍色清真寺建於17世紀,大圓頂直徑達27.5公尺,另外還有4個較小的圓頂30個小圓頂,大圓小圓煞是好看;而清真寺不可或缺的尖塔,藍色清真寺當然也有,高43公尺,而且硬是比一般的清真寺多了一根;據說只有回教聖城麥加的清真寺才能蓋六根尖塔,藍色清真寺在興建時,建築師聽到素檀何密一世「黃金的」的命令,沒想到「黃金的」和「六根的」音很近,結果藍色清真寺就逾矩有了六根尖塔。
美的觀察點
[編輯本段]
藍色清真寺的美有四個觀察點,第一是光線。穿過260個小窗的光線,溶入昏黃、呈圓型排列的玻璃燈光中,幻光明舞,像是個虛擬的空間。
第二是伊茲尼藍磁磚。整座藍色清真寺裝飾著的2萬片上的伊茲尼藍磁磚。
第三是地毯。寺內鋪滿了的伊索匹亞的朝貢的地毯。
第四是阿拉伯書寫藝術。支撐大圓頂的4根大柱直徑5公尺,槽紋明顯,柱頭的藍底金字阿拉伯文,和掛在柱身的黑底金字阿拉伯文,真得都像藝術花紋。
建築特點
[編輯本段]
從空中往下看,清真寺被包圍在一片蔥蘢的樹木中,6個高高聳立的尖塔分三排對稱地立於長方形寺院的四角和中腰,主殿上是層次分明、大小不一的大圓頂,後院則是大小和形狀都一樣的小圓頂。白色的建築與綠色的樹林構成了一幅十分美麗的圖案。
寺院共有8個入口,分布於寬闊的院子的三個方位,使人們從其中的任一個方位都可以進入。走過門框均由大理石鋪成的三道門,便進到內庭,裡麵粉紅礫石、大理石或斑岩的大石柱之間以拱門相連接,拱頂著30個圓頂。用於洗禮的噴水池占據了內庭的中心,四周是6根大理石石柱。中央圓頂通過角穹靠在4個突出的拱上,角穹則依次倚托在4個直徑1.6米的、巨大的、圓型的、有凹槽的角柱上,4個半圓頂各佔中央圓頂的一方,各個角邊的小圓頂則構成了清真寺的底座。蘇丹的畫廊在左邊角處,旁有阿赫邁特一世的懺悔室。
蘇丹阿赫邁特清真寺又叫藍色清真寺,這是因為該寺的牆壁自其高度的1/3以上都使用了一種土耳其瓷器名鎮伊茲尼克(Ik)燒制的、刻著豐富的花紋和圖案、以白色為底的藍彩釉貼瓷,共有21,043片。這些瓷片的藍色使得整個清真寺內似乎都充滿了藍色,所以人們親切地謂之為藍色清真寺。
藍色清真寺最原始的特徵在於它那透光性能極強的260扇窗戶。隨著時間的推移,後人對原來色彩豐富的窗戶進行了修繕,這么一來,室內的透光性得到了增強,但有人認為卻失去了原來的神秘感。
㈨ 中國清真寺建築的歐式風格的清真寺
歐式風格的清真寺並不多見,但是也有存在,這種形式的清真寺多建於比較特殊的時期。如哈爾濱的韃靼清真寺。
韃靼清真寺又名土耳其清真寺,位於哈爾濱市道里區通江街108號(原炮隊街58號)。始建於1901年,1906年竣工2005年1月31日經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哈爾濱市Ⅰ類保護建築。1922年為紀念韃靼人祖先信奉伊斯蘭教1000周年,由居住在中國、日本、朝鮮的韃靼人捐款重建,1937年10月15日落成,設計師是吉達諾夫。其風格即受拜占庭影響,又繼承了阿拉伯傳統文化風采,構成新穎獨特的建築形式。該寺主體建築呈方形,立面對稱布局,磚石結構。建築面積為300平方米,通高約30米。五層的塔樓上帶有綠色的穹頂,紅白相間的牆體,挺拔高聳的宣禮塔以及兩側對襯圓頂,尖券拱形高窗,洋溢著庄嚴肅穆、寧謐厚重的宗教氣氛。正門門廳兩側為小廳,過門廳為一大廳,二樓為一小廳和兩間辦公室及上宣禮塔的樓梯間,地下室為洗浴室與衛生間。該建築的藝術處理上,有兩個主要的特點:一是,它的入口處在門廳的頂部建有一個細而高的,帶有收分和分節,近似於圓錐體的光塔。這種光塔造型奇特,源於阿拉伯。塔下為建築的主要入口,重點突出。二是,正殿之上建有一個不帶鼓座的,有拜占庭遺風的中央大穹頂,形成整座建築的構圖中心,構成垂直軸線。穹頂和光塔一前一後,塔身峭拔、挺立,穹頂雍容奪目,充滿蓬勃的生命力。
㈩ 伊斯坦布爾有什麼好玩的地方,伊斯坦布爾旅遊攻略
伊斯坦布爾不僅地理上橫跨兩洲,而且還兼收並蓄歐、亞、非三洲各民族思想、文化、藝術之精粹,從而成為東西方思想文化的一個重要交匯點,隨之遺留下許多源遠流長的名勝古跡。伊斯坦布爾現有40多座博物館、20多座教堂、450多座清真寺。這些美麗的建築本身及其收藏的大量文物,都是東西方交匯點的生動見證。
在古代東方博物館展有蘇美爾人的頭像、巴比倫人的瓦器、亞述人的浮雕等,這些都是兩河(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和小亞細亞地區各民族史前時期的文物。在考古博物館有大量古希臘、古羅馬時代的文物,其中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的巨大石棺,是公元前4世紀希臘藝術的傑作。在考拉教堂,有大量關於聖母、基督和使徒的壁畫,是拜占庭藝術的代表作。在蘇萊曼清真寺,雕梁畫棟、鏤金刻銀,有許多奧斯曼時期的藝術珍品。在市內西岸舊城區里,歷代各帝國時期遺留下的石砌古堡、城垣、塔樓、渡槽隨處可見。
著名景觀
托普卡珀宮
路」的終點,又是「巴格達鐵路」的起點。 伊斯坦布爾舊城區內有7座小山,因當時羅馬帝國國王曾把這里看成是新羅馬,羅馬有7山,此亦相仿。其中,6山沿黃金角,1山孤峙西南,這些山頂大多平坦,但坡道頗峻,7山分布的名勝古跡達40處左右,第一山有聖索菲亞教堂、聖艾琳教堂、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艾哈邁德三世噴泉、彩磚閣、托普卡珀宮、馬爾馬拉海濱城牆。第二山有努魯奧斯曼清真寺、火焚柱、室內大市場。第三山有拉萊利清真寺、瓦倫斯引水槽。第四山有法提赫清真寺、舊伊瑪萊特清真寺。第五山有居勒清真寺、蒙古聖瑪麗教堂。第六山有卡里耶清真寺、阿德里亞堡門、君士坦西宮。第七山有七塔堡、伊姆拉霍爾清真寺(即斯陶迪翁的聖約翰教堂)。市中心的商業區十分繁華。黃金角南岸古老的室內巴扎,為世界上少有的巨型室內市場。創建於1461年,後又幾經擴建,佔地達3萬平方米。8面開門,內有4000家店鋪、20家客棧和65條街巷,每天車水馬龍,人如潮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