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獨立運動與土耳其獨立運動有什麼異同
相同點:都屬於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由資產階級領導的獨立運動。
不同點:方法不同,印度的是非暴力不合作,土耳其的是武裝斗爭。結果不同:印度失敗了,土耳其取得成功。
⑵ 土耳其獨立戰爭的介紹
土耳其獨立戰爭是由土耳其革命開展抵抗瓜分奧斯曼帝國的一場政治及軍事對抗,緊接著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之後。土耳其大國民議會的成立讓阿塔土克能成功動用議會,土耳其國民運動至此達致頂峰。對希臘的軍事行動,以及土亞戰爭及法土戰爭結束後,土耳其革命者迫使協約國放棄《色佛爾條約》,於1923年7月訂立《洛桑條約》,土耳其共和國正式在1923年10月於安那托利亞及色雷斯東部成立。土耳其的獨立運動最終導致奧斯曼米利特製度的終結,讓阿塔土克改革創造了現代、世俗的國度。

⑶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印度和土耳其爆發了民族獨立運動.它們共同的特徵是1進行反種族歧視斗爭
b 答案是對的
⑷ 為什麼土耳其掀起大規模民族解放運動
1910年10月30日後,英法意等國軍隊進駐土耳其,希臘軍隊在1919年5月佔領伊茲密爾,土耳其面臨被列強瓜分的危險。在民族存亡的關頭,土耳其人民掀起了大規模的民族解放斗爭。
⑸ 土耳其獨立戰爭的背景
(1918年10月-1919年5月)
1918年10月14日,土耳其的大維奇爾艾錫代表土耳其處理有關停火談判的磋商。10月30日,《穆德洛斯停戰協定》被簽訂,協約國開始實施之前已經秘密協議的瓜分土耳其。
1918年10月13日,在土耳其的軍官領導人,如阿塔土克、恰克馬克等人返回伊斯坦堡之前,協約軍已開始佔領伊斯坦丁堡。高級長官司令卡索普被委派為協約國在伊斯坦堡的軍事顧問。11月18日,在卡索普上任後不久,鐵菲克取代了艾錫成為大維奇爾。卡索普的首項工作是在1919年1月29-30日逮捕了聯合進步委員會約三十位前成員。他們被帶到比卻拉加保路古的軍事拘留所里,阿塔土克並不在其中。雖然阿土塔克曾經因批評聯合進步委員會而聞名,但那些被關押的人當中也有阿土塔克的朋友。由於奧斯曼的首都已被英軍控制,蘇丹政府無力拒絕協約國的要求。土耳其政府需要一些受尊敬的軍官統領其軍隊。阿塔土克的武裝部隊聲稱是政治中立,不被視為威脅。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會召開。「協約國聯合託管土耳其指令」在會議中被確認,使協約國在1915至1917年間訂立的秘密協議得以進行。那些協議包括希臘要實現偉大理想而要建立一個新的希臘王國,這得到了英國首相喬治的肯定。義大利慾就《聖尚-德莫列訥協定》而控制安那托利亞南部。法國期待掌管哈塔伊、黎巴嫩及敘利亞,並希望行使《賽克斯-皮科協定》,接管安那托利亞東南部分地區。法國簽訂的《法國-亞美尼亞協定》承認亞美尼亞在地中海區域的主權,以換取亞美尼亞籍法國軍團的創立。
1918年12月21日,亞美尼亞籍法國軍團援護法國官員在阿達納登陸。此時,英國已經取得對阿拉伯、巴勒斯坦、約旦及伊拉克的控制。英軍開始向黑海地區進發,企圖奪取海峽的控制權。他們希望將勢力從黑海連結到地中海,以擴張他們對高加索地區的野心。英國還想將勢力伸向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英國政府接著廢除了西南高加索共和國。1919年4月12日,英國軍方逮捕了30名卡爾斯國會的議員及政府官員,當中的十一人成為著名的馬爾他流亡者。1919年5月,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入侵卡爾斯。1919年5月15日,希臘軍隊佔領伊茲密爾。數日後,義大利軍隊在安塔利亞登陸。
土耳其政府被協約國控制以後,反抗亦隨之而起。許多土耳其官員秘密組織了前哨社,以應對協約國對奧斯曼的野心。這些前哨社的目的是透過直接和間接的形式挫敗協助國的領土要求。許多土耳其官員秘密行事,促使剛萌芽的獨立運動傳遍整個安那托利亞。一些協約國獲得的軍需品被秘密從伊斯坦堡轉移到安那托利亞中部,奧斯曼官員熱切希望抵抗對土耳其領土的瓜分。阿里·福阿德·哲別索伊將軍將他的部隊由敘利亞轉移到安卡拉,並開始組織動員反抗勢力,包括以澤克茲·伊澤姆為首的高加索移民。

⑹ 19世紀被稱為「西亞病夫」的土耳其是如何實現自強的
16世紀末,奧斯曼帝國疆域遼闊、實力強大。但隨著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的不斷加深,帝國逐漸走向衰落,而此時的歐洲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1908年青年土耳其黨人發動革命,內戰不斷。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土耳其加入德奧同盟集團作戰,戰敗後,成為了協約國集團瓜分的對象。

3
經濟領域鼓勵發展民族工業、建立現代農業經營體制。凱末爾還提出了「國家主義」的經濟發展思路,宏觀調控國家的重要經濟領域,為土耳其輕、重工業打下基礎。社會生活方面,破除陳規陋習、提倡現代生活方式。主要是為了擺脫宗教的影響,學習西方生活方式。
文化教育方面,文字改革、建立現代化公共教育體系、頒布教育法令等等,都使得土耳其人民的精神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世俗化改革從各個方面改變人們的生活,滲透人們的思想,使得土耳其的現代化進程大大加快。
三、「凱末爾主義」的指導
在土耳其爭取國家獨立,進行世俗化改革的過程中,凱末爾一派所強調的改革思想成為了土耳其現代化的精神指導。「凱末爾主義」主要有6項原則:共和主義、民族主義、平民主義、國家主義、世俗主義、改革主義。歸根究底,就是要以開放的、堅定的理想信念,敢於打破一切陋俗、敢於為自由和平等抗爭、敢於為國家和人民奮斗。
⑺ 土耳其為什麼沒有淪為殖民地
在土耳其,凱末爾領導的民族獨立運動,打退了列強,土耳其獲得了民族獨立,因此也沒有淪為殖民地。
在小亞細亞這塊地方真正的原著應該是馬其頓人,而土耳其的前身是突厥,所以土耳其也是一個外來政權,在他之前波斯、東羅馬、穆斯林都曾經統治過這片地區,所以我們可以看待土耳其是很多文化元素的結合體,作為奧斯曼帝國來說,他們之所以沒有完全被淪為西方殖民地是因為他們帶有厚重的穆斯林元素,在文化上很難控制,後來又加上一戰的原因,土耳其最終取得獨立。
⑻ 凱末爾革命主要內容
1919—1922年土耳其發生了革命,史稱「凱末爾革命」。這是以它的領導人凱末爾命名的革命。
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1880—1938年)的祖先,原是遷居 凱末爾到奧斯曼帝國歐洲部分薩洛尼卡的猶太人。他早年參加1908—1909年青年土耳其革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指揮保衛海峽戰役,曾擊敗英法聯軍。
凱末爾是集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於一身的人物。在1919—1931年的革命和改革過程中,他綜合了民族民主運動的實踐和理論,系統完成了東方的「世俗改革型」的民族主義——凱末爾主義。1931年土耳其人民共和黨第三次代表大會上通過的新黨綱中,凱末爾主義被概括為六項原則,後來還寫進1937年憲法,從而成為土耳其民族國家的主要政治意識形態。
這六項原則是:
(1)共和主義或民主共和主義,它體現反對君主專制主義,堅持資產階級共和國的國體原則;
(2)民族主義,它體現保衛土耳其的領土完整、民族獨立和國際上應有的地位的原則;
(3)平民主義,它體現公民主權,即國家權力屬於全體公民和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
(4)國家主義,它體現以國營經濟為基礎、同時鼓勵私人工商業和堅持經濟獨立自主的發展民族資本主義的原則;
(5)世俗主義或反對教權主義,它體現反對伊斯蘭封建神權勢力干預國家政權、法律、教育和社會生活的原則;
(6)改革主義,它體現反對滿足現狀、盲目保守和聽天由命的思想,體現堅持不懈進行社會經濟改革的原則。
六項原則首先表現了凱末爾主義的反對帝國主義、堅持民族獨立、建立和鞏固一體化的土耳其民族國家的思想。其次,它表現了反對封建專制主義和封建神權主義、堅持共和制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突出特點。六項原則中,共和主義、平民主義和世俗主義,都屬於民主主義的內容。最後,它堅持發展民族經濟、世俗化和現代化改革,洋溢著改變國家落後面貌的進取精神。
⑼ 土耳其凱末爾革命發生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土耳其是一個日趨衰敗的封建性帝國——奧斯曼帝國。由於它站在同盟國一方參戰,實際上已淪為帝國主義的「保護國」。土耳其於1910年10月30日後,英法意等國軍隊進駐土耳其,希臘軍隊在1919年5月佔領伊茲密爾,土耳其面臨被列強瓜分的危險。
在民族危亡的關頭,土耳其人民掀起了大規模的民族解放斗爭。運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是民族資產階級,核心人物主要由知識分子和軍官組成。其領袖人物阿·凱末爾歷任軍長、集團軍司令,是一位愛國將領。他領導的土耳其資產階級革命,亦稱凱末爾革命。
⑽ 什麼條約的簽訂徹底廢除了喪權辱國的《色佛爾條約》,使土耳其重新取得了領土完整和主權
1922年10月,土耳其和有關國家在瑞士洛桑舉行會議,經過激烈交鋒,1923年7月簽訂了《洛桑條約》。這一條約徹底廢除了喪權辱國的《色佛爾條約》,土耳其重新取得了領土完整和主權。《洛桑條約》的簽訂,也標志著凱末爾領導的土耳其民族獨立運動取得了偉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