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佩斯被土耳其佔領多少
Ⅰ 匈牙利中部的政權是如何落入土耳其代理人手中
1540-1547年戰爭是土耳其聯合法國進行的。土軍趁奧地利大部兵力被牽制在義大利北部和法國東部邊境之際,對匈牙利西部發動了進攻,於1541年和1543年先後佔領布達和埃斯特格。1544年奧地利與法國媾和,奧軍得以抽出兵力阻止土軍的前進。根據1547年亞得利亞那堡和約,奧地利把匈牙利中部地區割讓給了土耳其,匈牙利中部的政權落入土耳其代理人手中。
Ⅱ 匈牙利首都的簡介。
布達佩斯 Budapest
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大約有211萬人口,城市面積有525平方公里。多瑙河將城市一分為二,河西岸稱為布達(BUDA),東岸稱為佩斯(PEST)。熱鬧繁華的佩斯是行政商業和文化中心,國會大廈及政府機構大都集中在這里。多瑙河在首都市區有28公里長度,河身平均寬度300-400米,平均深度在3-4米之間,最深處為約10米。布達的皇宮,漁人堡,與對面佩斯的議會大廈遙相輝映,形成了一幅布達與佩斯最美麗的畫面,迷人的夜景使你難以忘懷。布達佩斯人稱東歐的巴黎和多瑙河上的明珠,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珍貴的世界遺產之一,曾經被法國人評為世界上最安靜的首都。
地理概述
[編輯本段]
匈牙利首都、重要港口、歐洲著名古城布達佩斯,位於國境中北部,坐落在多瑙河中游兩岸,西岸是布達,東岸是佩斯,早先是遙遙相對的兩座城市,後經幾個世紀的擴建,兩城逐漸接近,於1873年合為一座城市,稱為布達佩斯。布達佩斯多瑙河兩岸和布達堡區 城市建於公元9世紀,處於歐亞大陸交通線的十字路口,位於匈牙利平原和喀爾巴阡山的交匯點之間。整座城市位於多瑙河沿岸,布達建築在多岩石的南岸,佩斯建築在北岸的平原上。歷史上布達佩斯主要起政治和貿易功能,現為國家首都。布達佩斯人口283萬,全市面積520多平方公里。城市公共交通發達,公共汽車穿街走巷,電車行駛在寬闊的馬路中央,街道下面是密如蛛網的地鐵線路,微型汽車數量更多。
歷史
[編輯本段]
公元前18世紀,阿勒頗是一個重要王國的首都。公元前16世紀時,大約在公元前1595年,它被來自安那托利亞來的希蒂斯佔領,作為他們襲擊巴比倫尼亞後勝利果實的一部分。 羅馬人在多瑙河的主要通道上,在小切爾提克城附近建立了帕諾尼亞(Panonia)的首府(羅馬帝國的邊疆省)(Aquincum)。 公元9世紀,匈牙利人逐漸定居下來,他們的第一個定居點建在靠近古代遺址附近也就是今日布達佩斯所在地。1241年,這個居民點被蒙古人摧毀,1247年,國王貝洛四世重建該城於布達的高地上。14世紀,該城在國傢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5世紀,在歐洲享有美譽。國王馬蒂亞斯統治時期是它的黃金年代。除了義大利,它是歐洲文藝復興最重要的中心之一。 1526年,布達和佩斯遭到土耳其人的蹂躪,他們的統治一直持續到1686年。18世紀,隨著城市回歸哈布斯堡王朝,布達經歷了另一個全盛時期,在這個時期,大量的巴洛克風格和新古典風格的建築建造起來。1872年,城市的兩個部分布達和佩斯正式合並成布達佩斯。
文化
[編輯本段]
連接起布達與佩斯的是九座氣勢雄偉、風格迥異的大橋。其中最著名最古老最壯美的是鏈子橋,它成為布達佩斯的標志性建築。它始建於文藝復興時期,也就是在那個時期,它開始變成了一座充滿活力的,且和諧地融合了古羅馬與奧斯曼的風格的建築。二十世紀初,布達佩斯正式奠定了中東歐經濟文化中心的地位。直至今日它仍是這個地區的文化紐帶與核心。詩人裴多菲和大音樂家李斯特都曾留下了足跡。
城市結構
[編輯本段]
13世紀,城市中已經形成了能夠較好適應布達高地的街道網,面積大約為1.5公里×0.5公里。穿越空間的四條街道逐漸變得狹窄,在接近城堡和山頂的過程中最終匯合在一起。城市廣場位於這些街道的交匯點。眾多的短小街道,連接著一個街區到另一個街區,穿越四條長街,彼此間通常呈直角。多瑙河沿岸被一系列的建築連接起來,形成建築和自然景色的和諧融洽。布達佩斯最重要的標志是新哥特風格的議會大廈(1884-1904),它位於多瑙河北岸,值得一題的是這一地區環繞著布達城堡,在南岸可以俯視城堡。城堡地區沿著長長的台地伸展,在其中有中世紀的城牆、眾多的哥特式建築(教堂、宮殿、排屋),堂皇的巴洛克建築。城堡自身在構思上是哥特式的,在其鼎盛時期又增加了文藝復興風格的建築。在19世紀,瑪麗亞-特蕾莎皇後重新修建了城堡,建築風格轉向巴洛克式。在帕諾尼亞,隨後在達奇,阿昆庫姆城堡在羅馬建築形式上傳播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馬扎兒人建立的國家中,布達城堡為哥特藝術的傳播發揮了巨大作用。布達城堡建築及其周圍的古老地區說明,這一地區的歷史被分割成兩個重要的階段,這恰恰與土耳其人的佔領有關。
布達佩斯是匈牙利最大的工業城市和交通樞紐。工業以機器製造業(包括運輸車輛、發電機、造船、農業機械等)為主,還有冶金、電氣設備、精密儀器、化學、紡織、皮革和皮毛、食品等工業。工業主要分布於多瑙河沿岸地區和柴佩爾島上,有全國最大的冶金聯合企業和柴佩爾汽車工廠。交通便利,地處連接 8個國家的多瑙河水路交通要沖和橫貫歐洲大陸的公路、鐵路樞紐,還辟有多條航空線路,連接國內外大城市。市內交通發達,公路遍布。多瑙河上有多座公路橋和鐵路橋,河下有地鐵,為聯系布達和佩斯的紐帶。聯系遠郊有電力火車線。
布達佩斯是全國最大的文化中心。除在經濟上佔有重要地位外,優美的自然環境和城市風光 、歷史古跡、博物館、著名的溫泉浴場,對外交通便利和友好氣氛等因素,都有助於提高該城的國際地位。作為文化、科學和藝術中心,擁有匈牙利科學院及其所屬地質、氣象、地球物理、化學、動物、生理等研究所;並有多所高等院校、國家劇院、300 多家影劇院,以及博物館、音樂廳、美術館和能容納10萬觀眾的體育場等。還有古城堡、布達王宮、瑪休斯大教堂、圓形露天劇場等古建築及著名的英雄廣場。布達山最高點通纜車,從山頂可俯瞰全市風光。市內溫泉林立,自羅馬時代即享有盛譽。
佩斯為政府機關、商業網點和新住宅集中分布區。布達原為故都,多名勝古跡。莫爾吉特島為游覽區。
著名景點
[編輯本段]
馬提亞教堂:馬提亞教堂在14世紀的重建中已具有了現在的雛形,此後,該教堂一直處於不斷修建中.在結束了土耳其人的佔領之後,他曾一度被修建成巴拉克風格.然而,19世紀晚期福里傑斯(Frigyes)按照中世紀哥特式風格又重新設計了他.二戰後,被嚴重毀壞的教堂在長達20年的修整工作後,又恢復了他本來的面之所以起名為漁人堡,是因為這里曾經是中世紀城堡的一段圍牆,這面牆是某漁民協會用來防衛用的。
漁人堡(Fishmen's Bastion):漁人堡看起來似乎很古舊,實際上它是近代設計家福里傑斯(Frigyes Schulek)的傑作,於20世紀初完成。從這里可以縱覽多瑙河及佩斯全城。
聖.史迪分國王雕像(King St. Stephen』s statue):聖.史迪分國王是匈牙利第一個天主教國王(公元1000年加冕),同時也可以說是匈牙利國的建立者。
鏈子橋(Chain Bridge):鏈子橋於1839年開始興建,1849年完成,二次大戰期間德軍為了鞏固他們在城堡山上的堡壘,因此將橋梁全部炸毀,歷經戰後的重建,鏈子橋在完工後的一百年即1949年重新通行。鏈子橋是第一座真正連接佩斯與布達兩城的永久性建築。正如塔橋是倫敦的標志一樣,鏈子橋多少年來一直是布達佩斯的象徵。
英雄廣場(Heroes' Spuare):英雄廣場的中央是一尊高達36米的巨型紀念碑,名曰:千年紀念碑。是1896年為了紀念(Árpad)率領凱旋的匈牙利民族進駐喀爾巴阡盆地1000年而建。在紀念碑的頂端加百利(七大天使之一,上帝傳送好消息給人類的使者)一手高舉羅馬教皇的十字架,一手持匈牙利的王冠展翅賜福匈牙利。碑座平台上是阿爾帕德及他率領的6個主要部落的首領。碑後方,是兩個半圓形廊柱,陳列著歷代的明君聖主,或戰功顯赫的將軍們。
布達佩斯(Budapest, the Banks of the Danube and the Buda)1987年根據文化遺產評選標准 C (ii) (iv) 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這個地區保留有諸如阿昆庫姆羅馬城和哥特式布達城堡等遺跡,這些遺跡採用的是受到了好幾個時期影響的建築風格,是世界上城市景觀中的傑出典範之一,而且顯示了匈牙利都城在歷史上各偉大時期的風貌。
Ⅲ 匈牙利歷史
牙利概覽
匈牙利是一個位於歐洲中部的內陸國家。與它接壤的國家包括奧地利,斯洛伐克,烏克蘭,羅馬尼亞,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匈牙利社會制度發生變革,經濟嚴重衰退。國內生產總值、工業生產和農業生產分別下降23%,30%和40%。
由於匈牙利政權過渡平穩,政局相對穩定,經濟法規逐步完善,已基本與歐盟法律體系接軌,為市場經濟運行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尤其是大力推行私有化和積極引進外資,有力地推動了匈牙利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目前匈牙利私有化已基本結束,私有經濟成分在GDP中的比重已佔85%,原有的2000家國有企業只剩下不足300家,且仍在進行私有化。
據匈牙利經濟部統計,截至2002年底,匈牙利引進外資已達267億歐元。全國已建3萬多家外資企業,其產值占匈牙利GDP的近50%,出口額占匈出口總額的80%。
匈牙利經濟從1994年起開始走出谷底,並緩慢增長,1997年後步入穩定增長階段,一直保持中等發展速度。1997年?2001年GDP分別增長4.4%,5.1%,4.5%,5.2%和3.8%,經濟總量和居民生活水平已基本恢復到1989年劇變前的水平。
2002年,受世界經濟下滑的影響,匈牙利經濟增勢減緩, GDP增長3.3%,高於歐盟平均增長水平。
通貨膨脹率:1998年為14.3%,1999年為10%,2000年為9.8%,2001年為9.2%,2002年為5.3%。
失業率:1998年為9.1%,1999年為7%,2000年為6.3%,2001年為5.7%,2002年為5.9%。
居民收入增加:最低工資為50000福林(約合200歐元),居民實際收入增長13.6%,月平均工資12.25萬福林(約合510歐元)。
匈牙利經濟穩步發展,國際收支狀況改善,投資和融資信譽度提高,被歐盟和經合組織(OECD)稱為中東歐地區的「優秀生」,是首批入盟候選國之一
匈牙利概況
國名:匈牙利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Hungary)
獨立日:11月16日(1918年)
國慶日: 8月20日(1949年)
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自上而下由紅、白、綠三個平行相等的橫長方形相連而成。紅色象徵愛國者的熱血,還象徵國家的獨立和主權;白色象徵和平,代表人民追求自由和光明的美好願望;綠色象徵著匈牙利的繁榮昌盛,象徵人民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
國徽:為盾徽。盾面垂直分為兩部分:左邊為平行、紅白相間的寬條;右邊下方是綠色的山峰,峰頂上有一頂王冠,王冠上面是白色雙十字圖案,這是主教標志。盾徽上面是一個聖斯提芬大王冠,王冠之上有一傾斜的十字架,傳說十字架是王冠被竊時讓小偷壓斜的。
國家政要:總統 馬德爾·費倫茨 (Madl Ferenc ) ,2000年6月當選,同年8月宣誓就職。總理 邁傑希·彼得(Megyessy Peter) ,2002年4月任職。
自然地理:面積為93030平方公里。是位於歐洲中部的內陸國家,東鄰羅馬尼亞,南接塞爾維亞和黑山(南斯拉夫),西與奧地利接壤,北與捷克、斯洛伐克、烏克蘭為鄰。
人口:1004.4萬(1999年底)。主要民族是馬扎爾族(即匈牙利族),少數民族有斯洛伐克、羅馬尼亞、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斯洛維尼亞、德意志和吉普賽等族。官方語言為匈牙利語。主要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15歲以上公民有98.9%的人具有基本教育水平。
首都:布達佩斯(Budapest)
簡史:匈牙利國家的形成起源於東方游牧民族——馬扎爾游牧部落,公元9世紀時他們從烏拉爾山西麓和伏爾加河灣一帶向西遷徙,公元896年在多瑙河盆地定居下來。公元1000年,聖·伊斯特萬國王加冕,正式建立封建國家。15世紀下半葉馬嘉什國王統治時期是匈牙利歷史上較為輝煌的時期。1526年土耳其入侵,封建國家解體。1699年開始全境由哈布斯堡王朝統治。1848年爆發了科蘇特領導的自由革命斗爭。1849年4月匈國會通過獨立宣言,建立匈牙利共和國,但不久被奧地利和沙俄軍隊所扼殺
Ⅳ 布達佩斯的詳細情況
布達佩斯
Budapest
匈牙利首都,全國最大城市和經濟、文化中心。多瑙河中游名城,位於外多瑙山地 、大平原和北部山地的匯合處,面積529平方千米,人口202萬。
古代原為布達、老布達和佩斯 3 鎮。公元前,克爾特人即在布達設城。佩斯始建於公元3世紀。896年,馬扎爾人移入,布達與佩斯逐漸結合。12世紀蒙古人入侵後,布達成為首都,佩斯則成為東西貿易中心。1541~1686年被土耳其佔領,兩鎮一度衰落。18世紀又趨繁榮,18世紀末,布達成為中央政府駐地。1873年,布達、老布達和佩斯合並為一個城市,遂稱布達佩斯。奧匈帝國解體後,定為匈牙利首都。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於1919年以此為中心曾建立短暫的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受嚴重破壞,戰後重建,發展迅速,工業區發展尤快,成為東歐主要大城市之一。人口增長亦較迅速,約佔全國城市人口的一半。
布達佩斯風光
布達佩斯是匈牙利最大的工業城市和交通樞紐。工業以機器製造業(包括運輸車輛、發電機、造船、農業機械等)為主,還有冶金、電氣設備、精密儀器、化學、紡織、皮革和皮毛、食品等工業。工業主要分布於多瑙河沿岸地區和柴佩爾島上,有全國最大的冶金聯合企業和柴佩爾汽車工廠。交通便利,地處連接 8個國家的多瑙河水路交通要沖和橫貫歐洲大陸的公路、鐵路樞紐,還辟有多條航空線路,連接國內外大城市。市內交通發達,公路遍布。多瑙河上有多座公路橋和鐵路橋,河下有地鐵,為聯系布達和佩斯的紐帶。聯系遠郊有電力火車線。
布達佩斯是全國最大的文化中心。除在經濟上佔有重要地位外,優美的自然環境和城市風光 、歷史古跡、博物館、著名的溫泉浴場,對外交通便利和友好氣氛等因素,都有助於提高該城的國際地位。作為文化、科學和藝術中心,擁有匈牙利科學院及其所屬地質、氣象、地球物理、化學、動物、生理等研究所;並有多所高等院校、國家劇院、300 多家影劇院,以及博物館、音樂廳、美術館和能容納10萬觀眾的體育場等。還有古城堡、布達王宮、瑪休斯大教堂、圓形露天劇場等古建築及著名的英雄廣場。布達山最高點通纜車,從山頂可俯瞰全市風光。市內溫泉林立,自羅馬時代即享有盛譽。
佩斯為政府機關、商業網點和新住宅集中分布區。布達原為故都,多名勝古跡。莫爾吉特島為游覽區。
Ⅳ 奧土戰爭是怎樣進行的
16至18世紀,奧地利和奧斯曼土耳其為爭奪東南歐和中歐霸權而進行的歷次戰爭。1529年,奧斯曼土耳其向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管轄的匈牙利中部發起進攻,1529年9月佔領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接著入侵奧地利,不久開始圍攻維也納。在圍攻維也納的過程中,土軍屢屢戰敗,不能攻克,這時候疾病開始流行,後勤供給也很不足,土軍不得不撤退。1530年,奧地利和土耳其進行了和談,結果也以失敗而告終,沒有達成任何協議。
1532年夏,雙方重新開戰。奧地利軍隊在查理五世統率下,在匈牙利中部地區頑強抵抗,土軍的進攻得到了阻止。1533年7月,奧土雙方在伊斯坦布爾簽訂和約。根據條約規定,匈牙利西部和西北部仍歸奧地利管轄;奧地利每年向土耳其蘇丹納貢3萬金幣;匈牙利其餘部分歸土耳其控制,奧軍保證不對當地駐軍進攻。1540年到1547年,土耳其與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聯盟,反對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土軍對匈牙利西部又發起攻勢,於1541年和1543年先後佔領布達和埃斯特格。1544年,奧地利與法國媾和,得以抽出兵力阻止土軍的前進。1547年,奧土雙方簽訂《亞得利亞那堡和約》,哈布斯堡王朝承認土耳其對匈牙利大部地區的統治。
1551年到1562年,奧土雙方為爭奪特蘭西瓦尼亞而展開爭斗。土耳其軍隊獲得局部勝利:1552年,攻佔特梅什瓦爾;1553年,攻佔埃格爾。但是,在雙方簽訂的1562年的和約中,土耳其卻寸土未得,雙方呈膠著狀態。
在1566年到1568年的戰爭中,土耳其仍無建樹。
1592年到1606年的戰爭是由土耳其挑起的,雙方各有勝負。1606年,奧地利和土耳其締結了新的和約,這是奧地利第一次被對方認為平等的締約方,它只需一次付清20萬杜卡特,不再每年向奧斯曼土耳其納貢。
匈牙利西部地區,雙方再次爆發戰爭。於1664年8月,在拉布河畔的聖戈特哈特附近進行了決戰,土軍遭奧軍迎頭痛擊失利。根據1664年雙方締結的和約,土耳其不得不從特蘭西瓦尼亞撤軍,但該地區仍屬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有。
16到17世紀期間,奧斯曼土耳其因為不斷的向外侵略擴張,頻繁的戰爭使奧斯曼土耳其走向衰落。它的強盛時期已經屬於過去,也減弱了對西方的威脅。
在1683年到1699年的戰爭中,土耳其企圖聯合對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不滿的匈牙利封建主的軍隊進行對奧戰爭。1683年7月,土耳其軍隊圍困維也納。奧軍得到波蘭軍隊的支持,9月,土軍被擊潰,損失慘重:死亡2萬餘人,損失火炮300門。維也納戰役的失利,迫使奧斯曼帝國轉入防禦,並逐步撤離中歐。1684年,奧地利、波蘭和威尼斯之間建立反土耳其的「神聖同盟」,1686年,俄國加盟。此後,戰局發生變化。
1686年,奧軍攻佔被土耳其佔領的布達。1687年到1688年,先後佔領匈牙利東部、斯拉沃尼亞、貝爾格萊德等地。1689年,奧斯曼土耳其海軍在多瑙河上的維丁城附近敗北。1697年9月,奧軍在蒂薩河畔澤特一戰獲勝,土軍亡3萬餘人,損失全部火炮和輜重。根據1699年奧地利、波蘭、威尼斯與土耳其簽訂的《卡爾洛維茨和約》,以及次年俄國、土耳其簽訂的《伊斯坦布爾和約》,奧地利獲得了匈牙利、斯拉沃尼亞、特蘭西瓦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大片領土;波蘭獲得第聶伯河西岸烏克蘭南部和波多里亞;威尼斯獲得摩里亞和愛琴海中的土屬各島;俄國獲得亞速要塞。這是對奧斯曼帝國的第一次分割。
1716年,土耳其又向奧地利開戰,但以失敗告終。1716年10月,奧軍攻佔特梅什瓦爾;1717年8月,奧軍又在貝爾格萊德附近擊潰了土耳其軍,土耳其的守軍投降。就這樣根據《波日阿雷瓦茨和約》,土耳其失去了貝爾格萊德以及塞爾維亞的北部。
1735年到1739年期間,土耳其帝國連戰失利,奧軍開始取得部分勝利,佔領了波斯尼亞、塞爾維亞等地。軍事失敗加深了奧斯曼帝國的危機。
1788年到1790年期間,根據1781年奧俄同盟條約,奧軍對土發起進攻,1788年9月,在洛多什城附近被土軍擊潰。但是由於俄軍在俄土戰爭中的獲勝使奧軍得以整頓兵力,重新轉入進攻。1789年10月,奧軍經過三個星期的圍攻,攻佔了貝爾格萊德,接著又攻陷謝苗德利亞、波日阿雷瓦茨等要塞。
但是當時的歐洲形勢,尤其是法國大革命後形勢的變化促使奧地利退出戰爭。1790年之後,奧地利和土耳其在解決雙方沖突時不再訴諸武力,而轉為相互合作。
Ⅵ Hungary指哪個國家
匈牙利:中歐的一個國家。聖斯蒂芬時期(997?-1038在位)匈牙利成為獨立王國。1526年被土耳其人佔領,後被奧托帝國和奧地利瓜分,後來1867年至1918年成為奧匈帝國的一部分,直至1918年再次取得獨立。1949年在蘇聯的幫助下建立了共產主義政府,1956年鎮壓了一起反革命暴動。1989年採用了一部新憲法,確保多黨自由選舉制。首都布達佩斯亦是全國最大的城市。人口10,657,000
A country of central Europe. Hungary became an independent kingdom under Saint Stephen (ruled 997?-1038). It passed to the Turks after 1526 and was later divided between the Ottoman Empire and Austria, subsequently becoming part of the al monarchy of Austria-Hungary from 1867 until 1918, when it achieved independence again. A Communist regime was established in 1949 and with the aid of the U.S.S.R. suppressed a counterrevolutionary uprising in 1956. A new constitution, guaranteeing free multiparty elections, was adopted in 1989. Budapest is the capital and the largest city. Population, 10,657,000.
Ⅶ 誰能告訴我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的介紹
布達佩斯 [Budapest]
匈牙利首都,橫跨多瑙河兩岸。1873年由河右岸的布達鎮、老布達鎮與左岸的佩斯鎮兩部分組成,故得此名。新石器時代起便有人類居住,布達在公元2世紀時是羅馬的軍營。到了13世紀,布達和佩斯已有日耳曼居民。15世紀時,馬提亞一世修建了布達,成為匈牙利首都。1541~1686年為土耳其人所佔,後為洛林公爵查理五世奪占。1918年是爭取匈牙利獨立的起義中心。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匈牙利一起由the Communist Party 治。1956年爆發了反對斯大林主義政權的過激行動,但被 suppressed by force of arms of Russian。20世紀80年代末的動盪導致1989年匈牙利共和國的成立。布達佩斯是匈牙利重要的運輸中心,經濟包括重工業和製造業(從電信到電子業)。它也是匈牙利政治、行政和工商業的中心。人口約1,838,753(1999)。
Budapest is the capital city of Hungary and the country's principal political, instrial, commercial and transportation centre. It has more than 1.7 million inhabitants, down from a mid-1980s peak of 2.07 million. Budapest became a single city occupying both banks of the river Danube with the amalgamation in 1873 of right-bank Buda (Ofen in German) and Óbuda (Old Buda or Alt-Ofen) together with Pest on the left (east) bank. It is the sixth largest city in the European Union.
Ⅷ 匈牙利,的歷史,
匈牙利的歷史:
早期
匈牙利在距今35萬年前就有古人類活動。公元前1世紀,羅馬帝國征服了匈牙利南部地區,歸屬於潘諾亞行省。
羅馬帝國滅亡後,各民族陸續遷移到這里。首先到來的是匈人,在阿提拉的領導下,他們建立了強大的匈帝國。匈牙利這個名字可能來源於此,但也有很多學者認為應該來自屬於突厥的歐諾古爾(Onogul)人。
在匈帝國解體後日耳曼部落統治了這里將近100年,接踵而來的是阿瓦爾人,在他們近200年的統治下,斯拉夫民族開始滲入。摩拉維亞人、保加爾人、波蘭人和克羅埃西亞人都曾經企圖推翻阿瓦爾人,但直到查理曼才成功的將其擊敗。查理曼死後,東法蘭克王國逐步衰落,形勢對斯拉夫人的崛起有利,大摩拉維亞領袖斯瓦托普魯克雄心勃勃地企圖建立一個摩拉維亞王國,但是馬扎爾人的到來結束了這一地區的紛爭。
中世紀時期
匈牙利國家的形成起源於東方游牧民族──馬扎兒人游牧部落,公元9世紀時他們從烏拉山西麓和伏爾加河灣一帶向西遷徙,公元896年在多瑙河盆地定居下來。
公元1000年,匈牙利大公伊什特萬一世在匈牙利推行天主教,並獲天主教教皇加冕成為匈牙利第一位國王。傳統上認為馬扎兒人國家是由阿爾帕德大公建立的,他於9世紀末帶領馬扎爾人來到潘諾尼亞平原。匈牙利王國是國王伊什特萬一世於公元1000年建立。匈牙利早期的歷史同波蘭和波希米亞密切相關,也同時受到教皇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影響。
1241年到1242年蒙古金帳汗國的攻擊下,匈牙利曾經遭到沉重打擊。
1458年到1490年胡尼奧蒂·馬加什統治匈牙利。他進一步加強了匈牙利國力和政府的權威。在他的統治下,匈牙利(特別是北部,歸屬斯洛伐克的一部分地區)成為文藝復興時期歐洲的一個藝術文化中心。
1526年土耳其入侵,封建國家解體,分裂成三個部分。匈牙利文化也影響了周邊國家,例如波蘭立陶宛聯邦。波蘭、波希米亞和匈牙利曾經組成過維謝格拉德集團(1991年波蘭、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四國結成的同盟也沿用這名字)。
共和國時期
1699年開始全境由哈布斯堡王朝統治。
1848年爆發了科蘇特領導的自由革命斗爭。
1849年4月匈國會通過獨立宣言,建立匈牙利共和國,但不久被奧地利和沙俄軍隊所扼殺。
1867年與奧地利組成奧匈帝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解體,1919年3月建立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同年8月被以霍爾西為首的軍隊推翻,恢復了君主立憲的匈牙利王國。
1920年戰敗國匈牙利與協約國簽定特里阿農條約,喪失了72%的領土和64%的人口。
1941年,匈牙利加入德─意─日軸心國集團,1944年德軍佔領匈牙利。
1945年4月,匈牙利在蘇聯紅軍幫助下全境解放。
1946年2月1日宣布廢除君主制,成立匈牙利共和國。
1949年通過憲法,改稱為匈牙利人民共和國。
1949年8月20日宣布成立匈牙利人民共和國。
1956年10月爆發匈牙利十月事件。
1989年10月23日,根據憲法修正案,決定將匈牙利人民共和國改稱匈牙利共和國。
1989年匈牙利政局發生急劇變化,同年2月,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簡稱社工黨)宣布放棄執政黨地位,實行多黨制。此後,匈黨內矛盾不斷公開化,最後導致黨的分裂。
1989年10月,社工黨改名為社會黨,提出要在匈牙利建立「民主社會主義」。
1989年10月23日國會通過憲法修正案,把「匈牙利人民共和國」改為「匈牙利共和國」,決定取消作為集體國家元首的共和國主席團,實行總統制;確立多黨制和議會民主的法治國家;取消馬列主義政黨在國家機構中的領導作用的規定。由社會黨和自民盟聯合執政。
1999年底通過王冠法,並成立以總統為首的王冠委員會。
2012年頒布新憲法,將國名「匈牙利共和國」改為「匈牙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