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為什麼叫南美洲
1. 土耳其屬於哪個洲
土耳其是亞洲國家。
土耳其共和國,簡稱土耳其,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臨愛琴海,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伊朗接壤。土耳其地理位置和地緣政治戰略意義極為重要,是連接歐亞的十字路口。
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也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創始會員國和二十國集團的成員。擁有雄厚的工業基礎,為世界新興經濟體之一,亦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
(1)土耳其為什麼叫南美洲擴展閱讀
一、土耳其地形地貌
土耳其地形復雜,從沿海平原到山區草場,從雪松林到綿延的大草原。這里是世界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
阿勒山(又譯作亞拉臘山或亞拉拉特山)高達5,165米,山頂終年積雪覆蓋,景色最為壯觀,吸引了眾多遊客。此外,這還是一個河流湖泊眾多的國度,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均發源於此。
二、土耳其資源
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花崗石、大理石、硼礦、鉻、釷和煤等,總值超過2萬億美元。其中,花崗石和大理石儲量佔世界40%,品種數量均居世界第一。三氧化二硼儲量7000萬噸,價值3560億美元;釷儲量佔全球總儲量的22%;鉻礦儲量1億噸,居世界前列。
此外,黃金、白銀、煤儲量分別為516噸、1100噸和155億噸。石油、天然氣資源匱乏,需大量進口。水資源短缺,人均擁水量只有1430立方米。
2. 為什麼在土耳其的亞洲部分,被稱為小亞西亞呢
土耳其,面積78萬平方公里,這個數字比我國的青海省略大,但在今天的世界各國中並不算小。
從此,小亞細亞由基督教世界變成了伊斯蘭世界,至今不變。從此,小亞細亞在文化上逐漸脫離了歐洲。塞爾柱帝國衰落之後四分五裂,在小亞細亞的是羅姆蘇丹國,羅姆蘇丹國有36個侯國,其中之一便是奧斯曼。當羅姆蘇丹國被蒙古人滅掉之後,奧斯曼一世在公元1299年建立了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持續了600多年,至一戰後,公元1922年解體。奧斯曼帝國的繼承者便是今天的土耳其,塞爾柱帝國~羅姆蘇丹國~奧斯曼帝國~土耳其,這便是土耳其歷史的變遷。當土耳其在追溯其的歷史時,其更願意講述其祖上突厥人的輝煌,而公元11世紀之前的小亞細亞歷史,與今日的土耳其幾乎毫不相干。
3. 俄羅斯到底屬於亞洲還是歐洲巴拿馬是屬於北美還是南美土耳其是屬於亞洲還是歐洲
從國際法上來說和習慣上來說都是歐洲國家,雖然俄羅斯四分之三的領土在亞洲,但是它的首都莫斯科卻是在歐洲,另外它四分之三的人口和它的主要城市,經濟中心,工業中心均在歐洲從俄的民族組成上來說以斯拉夫人為主,除俄有少些在亞洲外其餘斯拉夫國家都在歐洲,另外,歐洲在幾乎所有方面都在世界領先,所以意識上俄羅斯人也都認為自己是歐洲人。巴拿馬城位於巴拿馬運河兩岸,但市政府位於西岸,屬於北美洲 土耳其在地理上屬於亞洲,在體育、經濟等方面,土耳其本著自己國家的發展,向歐洲靠攏而已
4. 南美洲的資料
南美洲地圖南美洲位於西半球的南部,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峽與南極洲相望。一般以巴拿馬運河為界同北美洲相分,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巴西、玻利維亞、智利、巴拉圭、烏拉圭、阿根廷、法屬蓋亞那等13個國家和地區。
面積: 約1797萬平方千米
人口: 32 500萬
簡介
南美洲是南亞美利加洲的簡稱,位於西半球南部,東面是大西洋,西為太平洋。陸地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北美洲相分,南面隔海與南極洲相望。總面積1797萬平方公里(含附近島嶼),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南美洲海岸線長28700公里。海岸較為平直,少島嶼和海灣。 南美洲大陸的地形可分為三個南北方向的縱列帶:西部為狹長的安第斯山,東部為波狀起伏的高原,中部為廣闊平坦的平原低地。安第斯山脈長9000公里,是世界最長的山脈,阿空加瓜山海參拔6960米,是南美洲最高峰;東部為巴西高原、蓋亞那高原和巴塔哥尼亞高原,其中巴西高原面積50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高原;中部為奧里諾科平原、亞馬遜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是世界最大的沖積平原。 南美洲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和熱帶高原氣候,溫暖濕潤。 南美洲的自然資源豐富。石油、鐵、銅等儲量皆居世界前列。森林面積佔到世界森林總面積的23%,草原面積佔世界草原總面積的14%,漁業資源和水力資源也十分豐富。 南美 解放者「西蒙·玻利瓦爾」
洲是拉丁美洲的一部分。南美地區原為印第安人的居住地。印第安人創造了燦爛的古代文明,在南美洲大地上建立過不少王國。15世紀後,它們先後淪為西班牙等國的殖民地。殖民統治時期,原有的土著居民遭到侵入,人口逐漸減少,而歐洲白人移入數量又逐年增多。部分印第安人與白人混血。另外,為了適應種植業的需要,彌補印第安人勞動力的不足,從非洲販入不少黑奴。久而久之,南美洲形成了以白人和印歐混血種人為主的大陸。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和壓迫是殘酷的。殖民地的白人和混血種人是這種統治首當其沖的受害者。在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的影響下,18世紀末,19世紀初,在南美洲大地上掀起了以白人和印歐混血種人為主體的風起雲涌的獨立解放運動。一時間,出現了西蒙·玻利瓦爾、聖馬丁、奧希金斯等一批獨立戰爭的英雄。經過多年的較量,西班牙殖民者以失敗而告終,南美各國在19世紀20年代紛紛獨立。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南美洲的經濟得到較快發展。其中巴西和阿根延發展最快。
編輯本段范圍
南美洲東至布朗庫角(西經34°46',南緯7°09'),南至弗羅厄德角(西經71°18',南緯53°54'),西至帕里尼亞斯角(西經81°20',南緯4°41'),北至加伊納斯角(西經71°40',北緯12°28')。面積約1797萬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 從地理區域上劃分為:南美北部諸國,包括蓋亞那、蘇利南、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一個地區為法屬蓋亞那、。安第斯山地中段諸國,包括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南美南部諸國,包括智利、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一個地區為福克蘭群島(又名「馬爾維納斯群島」,阿根廷、英國爭議)。南美東部國家巴西,面積約佔大陸總面積的一半。
地形
南美洲大陸地形可分為三個南北向縱列帶:西部為狹長的安第斯山,東部為波狀 南美洲
起伏的高原,中部為廣闊平坦的平原低地。南美洲海拔300米以下的平原約佔全洲面積的60%,海拔300米至海拔3000米之間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約佔全洲面積的33%,海拔3 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約佔全洲面積的7%。全洲平均海拔600米。安第斯山脈由幾條平行山嶺組成,山體最寬處達400千米,全長約9 000千米,大部分海拔3 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也是世界最高大的山系之一。安第斯山脈有不少高峰海拔6 000米以上,其中阿空加瓜山海拔6 960米,是南美洲最高峰。南美洲東部有寬廣的巴西高原、蓋亞那高原。南部則有巴塔哥尼亞高原。南美洲平原自北而南有奧里諾科平原、亞馬孫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其中亞馬孫平原面積約56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沖積平原,地形坦盪,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地質
南美洲是世界上火山較多、地震頻繁且多強烈地震的一個洲。科迪勒拉山系是太平洋東岸火山帶的主要組成部分,安第斯山脈北段有16座活火山,南段有30多座活火山。尤耶亞科火山海拔6723米,是世界上較高的活火山。地震以太平洋沿岸地區最為頻繁。海岸線大陸海岸線長約28 700千米,比較平直,多為與山脈走向一致的侵蝕海岸。缺少大半島和大海灣。島嶼也不多,主要分布在大陸南部沿海地區。
氣候
南美洲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氣候特點是溫暖濕潤,以熱帶為主,大陸性不顯著。全洲除山地外,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均在0℃以上,佔大陸主要部分的熱帶地區,平均氣溫超過20℃。冬季遠比北美洲暖和。而南美洲西部則有呈帶狀分布的熱帶沙漠氣候和地中海氣候,安第斯山脈則為高山氣候,在南美洲東南部則有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 大部分地區夏季最熱月平均氣溫介於26.8℃之間,遠不及非洲和澳大利亞大陸的熱帶地區炎熱。南美洲各地氣溫的年較差較小,不像亞洲、北美洲那樣變化劇烈。全洲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70%以上,為各洲中沙漠面積較小的一洲。 由於安第斯山脈影響西側是溫帶海洋性氣候,東側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水文
南美洲水系以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為分水嶺,東西分屬於大西洋水系和太平洋水系。太平洋水系源短流急,且多獨流入海。大西洋水系的河流大多源遠流長、支流眾多、水量豐富、流域面積廣。其中,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最長、流域面積最廣、流量最大的河流之一,其支流超過1 000千米的有20 南美洲
多條。南美洲水系內流區域很小,內流河主要分布在南美西中部的荒漠高原和阿根廷的西北部。南美洲除最南部外,河流終年不凍。南美洲多瀑布,安赫爾瀑布落差達979米,為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南美洲湖泊不多,安第斯山區的荒漠高原地區多構造湖,如的的喀喀湖、波波湖等;南部巴塔哥尼亞高原區多冰川湖;內流區多內陸鹽沼。南美洲西北部的馬拉開波湖是最大的湖泊。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尚未很好勘探,已知現代化工業中所需要的20多種最重要的礦物原料大部分都有,且儲量豐富。委內瑞拉石油儲量、巴西的鐵礦儲量居世界前列;天然氣主要分布在委內瑞拉和阿根廷;煤主要分布在哥倫比亞和巴西;鋁土礦主要分布在蘇利南;銅礦的金屬儲量在1億噸以上,居各洲首位,智利銅的儲量居世界第二位,秘魯居第四位;鉍、銻、銀、硝石、鈹和硫磺儲量均居各洲前列;錫、錳、汞、鉑、鋰、鈾、釩、鋯、釷、金剛石等礦物也很豐富。 森林資源:森林面積約92 000萬公頃,佔全洲總面積的50%以上,約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23%,盛產紅木、檀香木、鐵樹、木棉樹、巴西木、香膏木、花梨木等貴重林木。草原面積約44 000萬公頃,約佔全洲總面積的25%,佔世界草原總面積的14%多。 水力資源:水力蘊藏量估計為46 700萬千瓦,約佔世界水力蘊藏量的16.9%;已開 發的水力資源為560萬千瓦,約佔世界水力資源總開發量的3.6%。 漁業資源:智利北部沿海和巴西東南部沿海盛產金槍魚,秘魯沿海盛產魚,智利沿海盛產沙丁魚,鱈和鯨。此外,巴西、阿根廷沿海還盛產鱸、鯔、鯷、鯖、鱈等魚類。秘魯沿海、巴西沿海為南美洲兩大漁場。
編輯本段歷史
印第安人是南美洲的開拓者。安第斯山脈中段高原地帶是南美洲古文明發祥地。早在公元10世紀前後,居住在這一帶的印第安人部族──印加人,建立了以秘魯南部庫斯科為中心的印加帝國。到15世紀鼎盛時期,其疆域北起厄瓜多北部,南達智利的塔爾卡,人口約900~1200萬。當時農業已相當發達,栽培玉米、豆類、馬鈴薯、木薯、昆諾阿等作物,馴養駱馬和羊駝,在水利灌溉工程、交通驛道、建築、手工業等方面也達到較高水平。光輝的印加文化是人類物質和精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哥倫比亞、智利南部和巴拉圭是印加帝國以外人口較集中的地區。 南美洲
16世紀初,葡萄牙、西班牙殖民者開始入侵。葡萄牙侵佔了巴西,西班牙統治了除巴西以外的南美廣大地區。16世紀末,英國、法國和荷蘭殖民者經過激烈爭奪,分割了蓋亞那地區和近海一些島嶼。從此,全洲進入了長達 300年的殖民統治時期。西班牙先後在南美洲建立了秘魯(包括秘魯和智利)、新格拉納達(包括哥倫比亞、厄瓜多和委內瑞拉)和拉普拉塔(包括阿根廷、玻利維亞、巴拉圭和烏拉圭)3個總督轄區,葡萄牙在巴西建立了總督區。殖民者用暴力推行各種奴役制度,強迫印第安人在種植園或礦場作無償勞動,大肆掠奪南美洲的土地和金銀財富。印第安人的家園被破壞,古文明遭摧毀,人口銳減。為補充勞動力的不足,殖民者又從非洲販入大量黑奴。宗主國實行重商主義政策,強迫殖民地人民專門生產一、二種能在國際市場牟取暴利的農礦產品,形成單一產品制,導致社會經濟畸形發展。西班牙、葡萄牙等國的社會制度、風俗習慣、宗教信仰以及文化傳統,隨移民大批湧入,傳播到南美各地,西、葡語也逐漸取代印第安語,成為普遍使用的正式語言。 南美洲人民為爭取自由和解放,進行了長期英勇的斗爭。到18世紀後半期,宗主國所竭立維護的殖民制度日益成為社會發展的最大障礙,這個主要矛盾的發展,推動著南美洲人民走上獨立戰爭的道路。1810年,武裝起義烈火燃遍整個南美洲。經過十多年浴血奮戰,終於推翻了西、葡殖民統治。到1826年,相繼建立起10個民族獨立國家,只有蓋亞那等少數地區尚處於英、法、荷殖民統治之下。 南美洲
獨立後,土生白人地主階級掌握了多數國家的政權,實行獨裁統治,維護大庄園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剝削,經濟發展緩慢。英、美等國乘虛而入,將各國變成他們的原料供應地,傾銷商品和輸出資本的場所。特別是19世紀末崛起的美國,憑借其經濟實力和有利的地理位置,排擠其他國家的勢力,成為南美洲的霸主。南美各國人民進行了反帝、反霸、反殖,維護國家主權的長期斗爭。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斗爭日益深入和廣泛。南美國家帶頭發起反對超級大國海洋霸權的斗爭,掀起了以收回民族資源為主要內容的國有化浪潮,積極推行地區經濟一體化,爭取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在發展民族經濟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1966年和1975年,前英屬蓋亞那和荷屬蓋亞那先後擺脫殖民統治取得獨立。現在,南美洲除法屬蓋亞那和英國、阿根廷的爭議地馬爾維納斯群島(福克蘭群島)外,共有12個獨立國家。它們均屬發展中國家。
編輯本段居民
人口:401,000,000。人口分布不平衡,西北部和東部沿海一帶人口稠密,廣大的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區之一,每平方千米不到一人。人口分布的另一特點是人口 南美洲
高度集中在少數大城市。 民族:南美洲民族成分比較復雜,有印第安人、白人、黑人及各種不同的混血型,以印歐混血型最多。白人最多,其次是印歐混血型和印第安人,黑人最少。 語言:印第安人用印第安語,巴西的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法屬蓋亞那官方語言為法語,蓋亞那官方語言為英語,蘇利南官方語言為荷蘭語,其它國家均以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 宗教:居民絕大多數信天主教,少數信基督教。
編輯本段氣候水系
氣候
南美洲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氣候特點是溫暖濕潤,以熱帶為主,大陸性不顯著。全洲除山地外,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均在0℃以上,佔大陸主要部分的熱帶地區,平均氣溫超過20℃。冬季遠比北美洲暖和。 大部分地區夏季最熱月平均氣溫介於26?8℃之間,遠不及非洲和澳大利亞大陸的熱帶地區 伊瓜蘇瀑布
炎熱。南美洲各地氣溫的年較差較小,不象亞洲、北美洲那樣變化劇烈。全洲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70%以上,為各洲中沙漠面積較小的一洲。 由於安第斯山脈影響西側是溫帶海洋性氣候,東側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水系
南美洲水系以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為分水嶺,東西分屬於大西洋水系和太平洋水系。太平洋水系源短流急,且多獨流入海。大西洋水系的河流大多源遠流長、支流眾多、水量豐富、流域面積廣。其中,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最長、流域面積最廣、流量最大的河流之一,其支流超過1 000千米的有20多條。南美洲水系內流區域很小,內流河主要分布在南美西中部的荒漠高原和阿根廷的西北部。南美洲除最南部外,河流終年不凍。南美洲多瀑布,安赫爾瀑布落差達979米,為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南美洲湖泊不多,安第斯山區的荒漠高原地區多構造湖,如的的喀喀湖、波波湖等;南部巴塔哥尼亞高原區多冰川湖;內流區多內陸鹽沼。南美洲西北部的馬拉開波湖是最大的湖泊。
編輯本段天然災害
南美洲主要受到三大災害的侵襲,分別是地震,火山爆發和厄爾尼諾現象,造成人類傷亡,財物損失等事件,對一個國家的影響不容小覷。 地震及火山爆發 南美洲的造山運動是由南美洲板塊和那茲卡海板塊相互擠壓而成,形成安地斯山脈,屬新褶曲山脈,其上又分布許多活火山。近一百五十年來發生四次重大地震,第一次為1868年發生在厄瓜多及哥倫比亞的大地震,死傷人數約7.000萬人;第二次發生在瓦爾帕萊索(智利),地震強度為芮氏規模8.6 ,死傷人數20000人,發生在1906年年,第三次發生在奇廉(智利),地震強度為芮氏規模7.8 ,死傷30000人,發生在1939年,第四次發生在欽博特(秘魯),地震強度為芮氏規模7.7 ,死傷6.6萬人,發生在1970年的年。主要火山仍存有數座。 亞馬遜河
南美洲最高的阿空加瓜山,位在阿根廷,海拔6960公尺,為死火山。另有尤耶亞科火山,位在智利,阿根廷邊境,海拔6723公尺,為死火山。印加瓦西峰,位在智利,阿根廷邊境,海拔6709公尺。青坡拉索山,位在厄瓜多,海拔6310公尺,屬休火山。 哥多伯西峰,位於厄瓜多境內,海拔5896公尺,屬活火山;魯伊斯火山,位在哥倫比亞境內,海拔5399公尺,為活火山;桑蓋火山,位在厄瓜多,海拔5230公尺,屬活火山;通古拉瓦火山,在厄瓜多境內,海拔5016公尺,屬休火山;皮欽查山,在厄瓜多,海拔4794公尺,屬活火山。 1997年12月厄爾尼諾現象觀測到的海面溫度分布圖,可以看出東太平洋赤道附近的海水溫度比平常上升了五度以上。 厄爾尼諾現象 厄爾尼諾現象發生時,因信風減弱,而極強風將熱帶暖流擠向南美沿岸, 厄爾尼諾現象
?水溫升高,南美西岸涌升流減弱甚至消失,鯷魚向南覓食,魚群減少,於漁場中覓食的海鳥減少,作為磷肥重要原料的鳥糞層亦減少,對當地居民造成經濟損失。南美洲西岸由乾燥轉為潮濕,秘魯及智利皆曾因此出現罕見的大洪水,造成許多人傷亡,財物損失難以估計。環境改變後,許多蚊蟲,老鼠等病媒增加,散布登革熱,鼠疫,瘧疾等傳染病。
編輯本段經濟
概況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南美洲經濟發展很快,經濟結構發生顯著變化。但各國經濟水平和 經濟實力相距甚遠。巴西、阿根廷已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國民經濟體系,兩國國內生產總值約佔全洲2/3。委內瑞拉、哥倫比亞、智利、秘魯經濟也較發達。
工礦業
工業以采礦業和製造業最為重要。采礦業是南美各國的基礎部門,大部分礦產供出口,委內瑞拉、阿根廷、厄瓜多、秘魯等國的石油;巴西、委內瑞拉、智利的鐵;玻利維亞的錫、銻;智利、秘魯的銅;蓋亞那、蘇利南的鋁土;秘魯的鉛、鋅、銀、鉍;智利的硝石、鉬;巴西的鈮的產量或出口量在世界占據重要地位。輕工業為南美多數國家製造業的主體,肉類加工、製糖、飲料、皮革、紡織、服裝等部門較發達。鋼鐵、汽車、化工、橡膠、電器、機械等重工業集中在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智利、秘魯、哥倫比亞等國家。
農業
農業在南美各國經濟中具有重要意義。種植業中經濟作物占據絕對優勢。南美 南美洲
洲是可可、向日葵、菠蘿、馬鈴薯、木薯、巴西橡膠樹、煙草、金雞納樹、玉米、番茄、巴拉圭茶、辣椒等栽培植物的原產地。甘蔗、香蕉、咖啡分別佔世界總產量的20?5%,其中巴西的咖啡和香蕉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可可、柑橘均佔世界總產量的25%左右,其中巴西的可可產量居世界第三位;劍麻產量居各洲第二位,主要產在巴西;巴西木薯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南美洲向世界提供所需咖啡、香蕉、蔗糖的絕大部分及大量的棉花、可可、劍麻等。東南部阿根廷等國則大量出口肉類和糧食。牛、羊的總頭數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沿海盛產鯷魚、沙丁魚、鰻魚、鱸魚、金槍魚等,秘魯和智利為世界著名漁業國。南美洲大部分國家中多數人從事農業生產,但糧食生產仍不足自給,大多數國家需進口糧食。
編輯本段交通
交通運輸以鐵路、公路為主。阿根廷和巴西交通較發達。蓋亞那、蘇利南、委內瑞拉、烏拉圭、智利等國擁有較稠密的公路網。南美洲公路總長約2 000 000千米,鐵路總長約85 000千米,內河通航里程約100 000千米。
編輯本段南美:整形旅遊成產業
如今去南美旅遊的人們也許不只是為了領略神秘的原始森林和狂熱的桑巴舞,他們還能在那裡完成「美麗變身」。將旅遊和整形結合起來的整形手術旅遊,正吸引著越來越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顧客。
價廉物美
阿根廷等南美國家不僅貨幣匯率較低,還聚集了一批整形界權威醫師。每年都有成千上萬來自歐洲、美國和加拿大的顧客預約整形。 阿根廷2002年遭遇經濟危機,導致貨幣貶值。相對低廉的物價吸引來了一批國外遊客。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颳起一陣隆胸風,精明的商家開始整合旅遊產業和美容產業,形成了整形、旅遊、食宿一條龍服務。 而對於發達國家的顧客來說,手術費用也比在國內接受同等手術便宜。例如,在美國做一個除皺手術需要約1.5萬美元,而在阿根廷只需5000美元,隆胸和吸脂的套餐服務也只需3700美元。 專程從加拿大到阿根廷做整形手術的埃弗里特·康登今年66歲。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更年輕,他通過布宜諾斯艾利斯醫療旅遊公司的網站預約了除皺、提拉眼部等項目。 「這是我多年的心願,但這種整形手術在加拿大價格高昂,」康登說,他已在加拿大做過隆鼻手術,但價格不菲,他希望有價廉物美的選擇。
整形旅遊產業
路透社10月31日援引美國、巴西和墨西哥的一份聯合統計數據報道,從手術數量來看,阿根廷稱得上世界十大手術國之一。阿根廷一家保險公司計劃推出的一種保險項目中甚至承諾,顧客每隔一兩年可以選做一種手術,手術費可通過保險支付。 巴西和哥倫比亞等其他南美國家也吸引越來越多的醫療旅遊者。哥倫比亞一年之內甚至新增40家診所,以滿足眾多外國顧客的需要。 哥倫比亞商業聯盟負責人格拉迪斯·巴羅納說:「人們能在卡利(哥倫比亞城市)找到最權威的專家、整形領域最先進的技術和最有競爭力的價格。我們每年接待10萬這樣的顧客。」 Plenitas整形中心的羅伯托·岡維安斯基告訴記者:「自2003年開業來,我們已接待了1500名顧客,整形手術旅遊每年可帶來400萬美元收入。」 世界美學整形外科協會秘書長雷納托·薩爾茨說,整形手術旅行已在世界各地興起,從土耳其到泰國,整形手術旅遊正在涌現。 鑒於整形手術存在風險,薩爾茨建議顧客在手術前做好咨詢,核實醫生從業資格,不能只聽信旅行中介的介紹。
愛美文化
整形事故調查人員奧哈拉說:「來南美做整形手術的人越來越多,這個誘人的市場讓許多根本沒有整形手術從業經驗的人混跡其中。」 「滿意顧客的數量是衡量手術質量的標准,」岡維安斯基說,「不能拿顧客的健康開玩笑。正是由於我們周到的服務,顧客對我們稱贊有加,並不斷向朋友介紹,我們才一天天壯大。」 盡管南美整形手術旅遊正在迅速發展,但大部分消費者仍來自當地,因為整形在南美是一種文化,幾乎植根於每個女性心中。
編輯本段世界之最
秘魯釩的儲量是世界最多的; 智利銅的儲量是世界最多的; 智利硝石的儲量是世界最多的; 南美洲
哥倫比亞綠寶石的儲量是世界最多的; 哥倫比亞的希帕基臘鹽岩礦山是世界最大的; 巴西的伊泰普大壩是世界第二大壩。 厄瓜多比爾卡班巴村是世界第一長壽村。 巴西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高原。 亞馬孫平原是世界最大的沖積平原。 水量和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亞馬孫河 世界最長的山脈-安第斯山脈
編輯本段主要國家
巴西
巴西位於南美洲東部,東臨大西洋。面積85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186,957,906(2008年6月2日)。巴西是南美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國家 ,面積位居世界第五位。 巴西
巴西主要由北部的亞馬孫平原和南部的巴西高原組成。巴西領土的1/3在亞馬孫平原上。這里地勢低平,大部分海拔在150米以下,氣候濕熱,雨林分布廣泛,是巴西生物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平原以南的巴西高原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起伏平緩,海拔600-900米。這里礦藏豐富,錳和鐵儲量居世界前列。並有鉻、鎳、鈮等多種礦藏,還是高級石英水晶的唯一產地和世界上工業用鑽石的重要產區之一。高原上分布著熱帶草原,東南部和東北部已成為巴西最重要的農業區。 巴西水力資源極為豐富,已建立了許多水電站。西南邊境上與巴拉圭兩國合建的伊普泰水電站,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水電站,僅次於中國三峽電站。 巴西是南美洲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超過傳統的農業和礦業產業部門。鋼鐵、汽車、飛機造船等工業都居南美洲首位。東南沿海地區集中了全國3/4的工業,是巴西工業的核心。 巴西農業相當發達,咖啡、蔗糖、可可、大豆的生產居世界重要地位。其中咖啡的產量和出口量都佔世界首位,以東南部為主要產地。巴西可墾地還很多,農業生產潛力很大。 巴西的主要城市多在東南沿海地區。聖保羅有人口1100多萬,為全國最大的城市和工業中心,集中了全國工業產值的一半左右,有大型鋼鐵和煉油廠等多種工業,是全國經濟中心和交通樞紐,也是南美洲第一大城市。 首都巴西利亞,位於內陸,是新建的城市。
智利
智利位於南美洲安第斯山脈西麓的太平洋沿岸。南北長4200多公里,東西寬僅90-400公里,是世界上領土最狹長的國家。 智利全境多山,東有局峻連綿的安第斯山脈,西有較低的海岸山脈,兩條山脈之間,是狹長的陷落帶,為智利全國的精華所在。海岸山脈與陷落帶的南段沒入海中,形成許多半島、島嶼和海灣,是南美洲海岸最曲折的一段。智利多火山、地震,是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的一部分。 智利南北,氣候差別很大。北部處於副熱帶高壓的控制下,幾乎終年無雨,氣候乾旱,加以冷洋流的影響,形成阿塔卡馬沙漠;中部,南緯30°-40°間,是冬雨夏乾的地中海式氣候,為全國工農業生產和城市集中的地區,首都聖地亞哥就在這里;南部位於西風帶內,降水很多,氣溫較低,有茂密的溫帶森林。 智利的銅和硝石兩種礦產品久已聞名於世。銅的儲量和產量都居世界前列,出口量僅次於尚比亞。銅的開采、冶煉和出口,占智利國民總收入的1/4。智利硝石的產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第一位。北部沙漠是世界上最大出產天然硝石的地方,硝石是製造肥料和炸葯的原料。
阿根廷
阿根廷位於南美洲的東南部。全國可分為三個地區:(1)西北部是安第斯山地和高原區,氣候干寒,居民多從事畜牧業生產。(2)東北部是拉普拉塔平原,由拉普拉塔水系沖積而成。它的北半部是格蘭查科草原的一部分,這里地處亞熱帶,冬溫夏熱,降水集中夏季,降水量自東向西遞減,並且土地肥沃,為全國最大的棉花產區。拉普拉塔平原的南部是潘帕斯草原,地處溫帶,冬溫夏暖,有肥沃的黑土,是全國主要的農業區。(3)南緯40°以南的南部,為巴塔哥尼亞高原。雖然位於西風帶范圍內,但受安第斯山脈的阻擋,太平洋上的濕潤西風難以進入,降水稀少,成為溫涼、乾燥的荒漠。 阿根廷是世界上有名的農牧業國家。全國近半數的土地為牧場,耕地的1/3種飼料,飼養著上億頭牲畜。 阿根廷盛產小麥、玉米、亞麻籽等農產品。牛肉、羊毛和小麥是主要的出口商品。 近些年來,阿根廷除肉類加工、紡織等傳統工業外,新建了鋼鐵、煉油、機械製造等工業部門。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和港口。
哥倫比亞
是世界第二大咖啡生產國,年產量約佔全球的12%,雖然遠低於第一名巴西的30到 哥倫比亞
35%,卻大部分都是高品質的高山水洗豆。 哥倫比亞中部被南北縱向的三條山脈分割成數塊谷地,其中中央和東邊的山脈正是咖啡的主要產區。此地咖啡用集散的市場來命名,在中央山脈的有美得林(Medellin)、阿曼尼亞 (Armenia)和馬尼札雷斯(Manizales),而在東邊山脈較有名的有波哥大(Bogota,首都)和布卡拉艋 (Bucaramanga)。
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的咖啡產量不高,大部分供應國內消費。雖然委內瑞拉咖啡主要產自西部接近哥倫比亞的地區,但是它的酸味非常弱,一點也不像哥倫比亞豆,反而比較像加勒比豆般甜而深沉。
秘魯
水洗的秘魯豆,以中部的嬋茶瑪悠(Chanchamayo)與南部的庫斯科(Cuzco)最著名,另外北部也有一些不錯的有機咖啡。秘魯豆有柔和到銳利的酸味,單薄到中等的質感,滋味與香氣頗佳,是很好的綜合品成份。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詞條圖片(15張)
5. 七大洲名稱的來歷,簡答,
歐洲
歐洲的全稱是「歐羅巴洲」,意譯則為「西方日落之地」。關於其名的由來,有一些傳說。在希臘神話中,德米特(Demeter)是專管農事活動的女神,她保佑人間五穀豐登、人畜兩旺 。在有關這位女神的畫像中,人們總是把她畫成坐在公牛背上。這位女神的另一個名字叫歐羅巴,人們出於對女神的敬意,就把歐羅巴作為大洲的名字。此外,還有一個廣泛流傳的傳 說:「萬神之王」宙斯看中了腓尼基國王的漂亮女兒歐羅巴,想娶她作為妻子,但又怕她不 同意。一天,歐羅巴在一群姑娘的陪伴下在大海邊遊玩。宙斯認為機會難得,連忙變成一匹 雄健、溫順的公牛,混入腓尼基國王的牛群中。變成公牛的宙斯來到歐羅巴的身邊蹲下來, 脈脈含情地望著她。歐羅巴看到這匹可愛的公牛伏在自己身邊,便身不由主地跨上牛背。宙 斯一看歐羅巴中計,馬上起立前行,躲開了人群,然後騰空而起,接著又跳入海中破浪前進 ,帶歐羅巴來到遠方的一塊陸地共同生活。這塊陸地以後也就以這位美麗的公主的名字命名 ,叫做歐羅巴了。
亞洲
在世界七大洲中亞洲面積最大、人口最多,它的名字也最為古老。亞洲是「亞細亞洲」的簡稱,意思是「東方日出之地」。相傳亞細亞的名字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公元前2000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東岸(今敘利亞一帶)興起,建立起強大的腓尼基王國。他們具有精湛的航海技術,活躍於整個地中海,甚至能穿越直布羅陀海峽駛入茫茫的大洋中。他們發展了自己的文化,創造了腓尼基字母,為世界許多民族的文字發展做出了貢獻。頻繁的海上活動 ,要求腓尼基人必須確定方位。所以,他們把地中海以東的陸地一律稱之為「Asu」,英語「Asia」是由腓尼基語「Asu」演化而來,音譯為「亞細亞洲」。 到了公元4世紀初,人們便把烏拉爾山脈等作為兩洲的界限,分界線以東南的地區稱為亞細亞洲,簡稱亞洲;以西北的地區則稱為歐羅巴洲,簡稱歐洲。
美洲
北美洲和南美洲合稱美洲,美洲是「亞美利加洲」的簡稱。 美洲的得名,普遍的說法是為紀念義大利佛羅倫薩的一位名叫亞美利哥·維斯普奇的著名航海家。盡管哥倫布早在1492年就已發現了美洲,然而他卻始終認為這塊大陸是亞洲的一部分 。7年之後的1499年,亞美利哥隨同葡萄牙人奧赫達率領的船從海上駛往印度,他們沿著哥倫布所走過的航路向前航行,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到達美洲大陸。亞美利哥經過對南美洲東北部沿岸詳細考察,確信這塊大陸是世界上另一個大洲,並編制了最新地圖。1507年,他的《海上旅行故事集》一書問世,引起了全世界的轟動。在這本書中,引人入勝的敘述了發現新大陸的經過,並對大陸進行了繪聲繪色的描述和渲染。亞美利哥向世界宣布了新大陸的概念,一下子沖垮了中世紀西方地理學的絕對權威普多列米制定的地球結構體系。於是,法國幾個學者便修改和補充了普多利米的名著《宇宙學》,並以亞美利哥的名字為新大陸命名,以紀念他對人類認識世界所作的傑出貢獻。新《宇宙學》一書出版後,根據書中的材料,在地圖上也加上了新大陸——亞美利哥洲。後來,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稱詞尾形式,「亞美利哥」 又改成「亞美利加」。起初,這一名字僅指南美洲,到1541年麥卡托的地圖上,北美洲也算美洲的一部分了。
[拉丁美洲名稱的由來:拉丁美洲是美國以南,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地區的通稱。從15世紀末,這個地區的絕大部分國家先後淪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大批移民蜂擁而入。19世紀以後,這些國家才陸續獲得獨立。由於殖民統治長達300年之久,因此它們深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社會制度、風俗習慣、 宗教信仰和文化傳統的影響,而且當地的印第安語逐漸被屬於拉丁語系的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所取代,這兩種語言成為該地區許多國家的國語,所以人們便把這個地區稱為「拉丁美洲」。](註:美洲約有三種分類方法:①北美洲-南美洲②北美地區-拉丁美洲③北美地區-中美洲-南美洲)
非洲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簡稱。 對於阿非利加一詞的由來。流傳著不少有趣的傳說,一種傳說是,古時葉門有位名叫Africus的酋長,於公元前2000年侵入北非,在那裡建立了一座名叫Afrikyah的城市,後來人們便 把這大片地方叫做阿非利加。另一種傳說是,「阿非利加」是居住在北非的柏柏爾人崇信的一位女神的名字。這位女神是位守護神,據說早在公元前1世紀,柏柏爾人曾在一座廟里發現了這位女神的塑像,她是個身披象皮的年輕女子。此後,人們便以女神的名字「阿非利加」作為非洲大陸的名稱。還有一種傳說,侵入迦太基地區(今突尼西亞)的羅馬征服者西皮翁的別名叫「西皮翁·阿非利干」,為了紀念這位征服者,羅馬統治者就把這片地區叫做「阿非利干」。以後,羅馬人又不斷擴張,建立了新阿非利加省。當時,這個名稱只限於非洲大陸的北部地區。到了公元2世紀,羅馬帝國的疆域擴大到從直布羅陀海峽到埃及的整個東北部的廣大地區,人們把居住在這里的羅馬人或是本地人統統叫做阿非利干(Africain),意即阿非利加人,這片地方也被叫做阿非利加。之後,該名稱又泛指非洲大陸。
大洋洲[1]
大洋洲,意即「大洋中的陸地」。一般指太平洋的多數島嶼,狹義上指澳大利亞、紐西蘭、太平洋東部的波利尼西亞群島、中部的密克羅尼西亞群島和西部的美拉尼西亞群島。 過去 ,大洋洲也曾被稱為「澳大利亞洲」,簡稱澳洲,因為澳大利亞的面積佔了大洋洲陸地面積的85% 。而大洋洲的名稱最早出現於1812年前後,由丹麥地理學家馬爾特布龍命名。
南極洲
南極洲,因該大陸處在地球的最南端南極點的周圍,由此而得名。其英文名為Antarctica,源出希臘文anti(相反)加上Arctic(北極),意為北極的對面,即南極。 南極洲在1738~1739年由法國人布維發現,他航海時發現了南極大陸附近的一個島(今布維島)。英國人庫克曾於1772~1775年到達過南極大陸周圍許多島嶼。但是,一般認為南極大陸是19世紀被發現的。據說,美國人於1820年首次看見南極大陸。
共7張
七大洲地圖
按照面積巧記:「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
(即: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各洲人口土地面積概況
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8個國家和地區。人口41.643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非洲:面積約3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個國家和地區。人口10.325億,佔世界總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二位。北美洲:面積約2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人口5.287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8.1%,居世界第四位。南美洲:面積約18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個國家和地區。人口3.02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5.6%,居世界第五位。南極洲: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總面積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極洲僅有一些來自其它大陸的科學考察人員和捕鯨隊,無定居居民。
共5張
七大洲
歐洲:面積約1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僅大於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人口7.4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0.4%,居世界第三位。大洋洲:面積約9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一個洲。共有24個國家和地區。人口2900萬,約佔世界總人口的0.5%,是除南極洲外,人口最少的大洲。
亞洲
定義
亞洲的全名為亞細亞洲(Asia),佔全球陸地面積的三分之一。
地理分區
①東亞:中華人民共和國、蒙古、朝鮮、韓國、日本
②南亞:孟加拉國、不丹、印度、馬爾地夫、尼泊爾、巴基斯坦、斯里蘭卡
③西亞:巴林、科威特、阿曼、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聯酋、葉門、塞普勒斯、伊拉克、以色列、約旦、黎巴嫩、巴勒斯坦、敘利亞、阿富汗、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喬治亞、伊朗、土耳其
④中亞: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
⑤東南亞:汶萊、柬埔寨、東帝汶、印度尼西亞、寮國、馬來西亞、緬甸、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
共4張
七大洲
⑥北亞:西伯利亞地區(即俄羅斯的亞洲部分)
西方的理解
歐美國家通常將小亞細亞、地中海東岸及外高加索等地稱為近東(Near East);將西亞東南部等地稱為中東(Middle East);將東亞、東南亞及北亞等地稱為遠東(Far East)。
大洋洲
定義
大洋洲的范圍有狹義和廣義兩種說法,狹義僅指太平洋三大島群,即波利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美拉尼西亞三大島群。廣義的除三大島群外,還包括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新幾內亞島,共約1萬多個島嶼。陸地總面積約897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一個洲。大洋洲又稱為澳洲。澳洲是澳大利亞洲的簡稱。「澳大利亞」一詞來源於西班牙文,意思是「南方的陸地」。人們在南半球發現這塊大陸時,以為這是一塊一直通到南極洲的陸地,便取名「澳大利亞」。後來才知道,澳大利亞和南極洲之間還隔著遼闊的海洋。
人口
居民:居民約佔世界總人口的0. 5%。除南極洲外,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一個洲。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60%以上,是各洲中城市人口比重最大的一洲。70%以上的居民是歐洲移民的後裔;當地居民約占總人口的20%,主要是美拉尼西亞人、密克羅尼西亞人、巴布亞人、波利尼西亞人;印度人約占總人口的1%;此外還有混血種人、華裔、華僑以及日本人等。絕大部分居民信基督教,少數信天主教,印度人多信印度教。絕大部分居民通用英語,太平洋三大島群上的當地居民,分別用美拉尼西亞語、密克羅尼西亞語和波利尼西亞語。
環境
自然環境:大陸海岸線長約19000千米。島嶼面積約為133萬平方千米,其中新幾內亞島為最大,是世界第二大島。地形分為大陸和島嶼兩部分:澳大利亞大陸西部為高原,海拔200-500米,也有一些海拔1000-1200米的橫斷山脈,大部分為沙漠和半沙漠;大陸中部為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北艾爾湖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6米,為大洋洲的最低點;大陸東部為山地,一般海拔800-1000米,東坡較陡,西坡緩斜。新幾內亞島、紐西蘭的北島和南島是大陸島,島上多高山,平原狹小,山脈多在海拔2000米以上。新幾內亞島最高點查亞峰,海拔5030米,是大洋洲的最高點。澳大利亞東部和北部沿海島嶼是太平洋西岸火山帶的組成部分。大洋洲有活火山60多座(不包括海底火山)。夏威夷島上有幾座獨特而世界聞名的火山,其中冒納羅亞火山海拔4170米,是大洋洲中最高的活火山。多火山的這一地帶也是世界上地震頻繁和多強烈地震的地帶。外流區域約佔大洋洲總面積的48%。墨累河是外流區域中最長和流域面積最大的河流。內流區域(包括無流區)約佔大洋洲總面積的52%,均分布在澳大利亞中部及西部地區,主要的內流河都注入北艾爾湖。大洋洲的瀑布和湖泊均較少,最大的湖泊北艾爾湖,面積約8200平方千米;最深的湖泊是紐西蘭南島西南端的蒂阿瑙湖,深達276米。
大洋洲大部分處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絕大部分地區屬熱帶和亞熱帶,除澳大利亞的內陸地區屬大陸性氣候外,其餘地區屬海洋性氣候。澳大利亞昆士蘭州的克朗克里極端最高氣溫達攝氏53度,為大洋洲最熱的地點。澳大利亞中部和西部沙漠地區氣候乾旱,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是大洋洲降水最少的地區。夏威夷的考愛島東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高達12000多毫米,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區之一。新幾內亞島北部及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波利尼西亞三大島群屬全年多雨的熱帶降水區,迎風坡平均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美拉尼西亞北部、新幾內亞島北部及馬紹爾群島南部年平均降水量可達3000-5000毫米,背風坡僅1000毫米左右;澳大利亞北部和新幾內亞島東南沿海屬暖季降水區,年平均降水量750-2000毫米,暖季降水量約佔全年降水量的50-80%;澳大利亞東南部及紐西蘭屬各月降水較均勻但以冬季稍多的溫帶降水區,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500-1000毫米;澳大利亞南部和西南沿海屬地中海式冬季降水區,冬季降水量約佔全年降水量的40-60%。澳大利亞東部和紐西蘭1-4月受台風影響,波利尼西亞的中部和密克羅尼西亞的加羅林群島附近是台風的源地,在澳大利亞東南部,冬季受極地吹來的「南寒風」的影響,氣溫降低至攝氏10度以下。
資源與經濟
自然資源:除澳大利亞外,主要礦物是鎳、鋁土礦、金、鉻、磷酸鹽、鐵、銀、鉛、鋅、煤、石油、天然氣、鈾、鈦等,鎳儲量約4600萬噸,居各洲首位。各島上的鳥糞也很豐富。大洋洲的森林面積約7600萬公頃,占其總面積的9%。佔世界森林面積的2%。
經濟:經濟以農礦業為主,盛產供出口的椰子、甘蔗、菠蘿、天然橡膠等。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薯類、玉米、稻子等,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的糧食生產,不能自給。畜牧業發達,以養羊為主。綿羊頭數佔世界綿羊總頭數的20%左右,羊毛產量佔世界羊毛總產量的40%左右。工業以采礦、農畜產品加工為主。重工業較發達的有澳大利亞和紐西蘭,新喀里多尼亞鎳產量居世界第二位,斐濟的金和諾魯的磷酸鹽開采較發達。
地理區域
地理區域:分為澳大利亞、紐西蘭、新幾內亞、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
澳大利亞:以動植物的珍異聞名,是藍桉、大葉桉、檸檬桉、檀香、南洋杉、木麻黃、蠟菊等載培植物的原產地。
紐西蘭:是紐西蘭麻及考力代綿羊的原產地。
新幾內亞:面積約81萬多平方千米,其中新幾內亞(亦稱伊里安島或巴布亞島)的面積為78. 5萬平方千米。居民多美拉尼西亞人和巴布亞人。東部居民講美拉尼西亞語和皮欽語,西部居民通用馬來語。約一半居民信基督教。毛克山脈和馬勒山脈橫貫全島,海拔達4000米以上。南部的里古-弗萊平原為該島最大的平原,沿海多沼澤和紅樹林。東南部沿海地區屬熱帶草原氣候,海拔1 000米以上地區屬山地氣候,其餘地區屬熱帶雨林氣候。高山地區終年積雪。北半部年平均降水量在3000毫米以上,南部1000-2000多毫米。1-4月受熱帶颶風影響。礦物以金、石油較重要。主要產椰子、可可、咖啡、天然橡膠等。
美拉尼西亞:意為「黑人群島」。位於西太平洋,赤道同南回歸線之間。陸地總面積約155000平方千米。居民主要是美拉尼西亞人。當地居民通用美拉尼西亞語,英語為官方語言。主要有俾斯麥群島、索羅門群島、聖克魯斯群島、新赫布里底群島、新喀里多尼亞島、斐濟群島。
密克羅尼西亞:意為「小島群島」。位於中太平洋,絕大部分位於赤道以北。陸地總面積2584平方千米。居民主要是密克羅尼西亞人。主要有馬里亞納群島、加羅林群島、馬紹爾群島、諾魯島、吉爾伯特群島等。群島分列為兩弧,中隔馬里亞納海溝。群島以珊瑚礁為主,有許多大環礁和礁湖,也有火山島。屬熱帶雨林氣候,高溫多雨。加羅林群島附近是台風源地之一。主產香蕉、甘蔗、椰子和磷酸鹽等。
(1)諾魯共和國位於太平洋中西部。面積22平方千米。居民多諾魯人。諾魯為一珊瑚島,屬熱帶雨林氣候。諾魯行政管理中心為亞倫。
(2)吉里巴斯共和國位於諾魯東部,面積684平方千米。產椰干、磷酸鹽、水果、魚翅等。首都塔拉瓦。1980年6月25日同我國建交。
(3)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由600多個島嶼組成,面積722平方千米。首都科洛尼亞。198 9年9月11日同我國建交。
(4)馬紹爾群島共和國面積181平方千米。首都馬朱羅。1990年11月16日與我國建交。
(5)帛琉共和國面積488平方千米。首都科羅爾。
波利尼西亞:意為「多島群島」。位於太平洋中部。陸地總面積約20000平方千米。居民主要是波利尼西亞人,主要有夏威夷群島、中途島、威克島、吐瓦魯群島、湯加群島、社會群島、土布艾群島、土阿莫土群島、馬克薩斯群島、紐埃島、薩摩亞群島、托克勞群島、庫克群島、萊恩群島、菲尼克斯群島、約翰斯頓島、瓦利斯群島、富圖納群島、皮特凱恩群島等。由火山島和珊瑚礁組成。赤道附近各島屬熱帶草原氣候,其它各島屬熱帶雨林氣候。波利尼西亞中部是台風源地之一。礦物有磷酸鹽、鎳、鉻等。沿海產珍珠。盛產並出口椰干,還產可可、甘蔗、天然橡膠等。
(1)湯加王國位於波利尼西亞的西南部。由約170個島嶼組成。面積697平方千米。1970年6月4日宣布獨立。經濟以農業為主,主產並出口椰乾和香蕉。首都努庫阿洛法。
(2)法屬波利尼西亞,位於太平洋中南部,主要包括社會群島、土布艾群島、土阿莫土群島、馬克薩斯群島、甘比爾群島、刀羅蒂里群島(巴斯群島)和拉帕島等。陸地面積4000平方千米。首府帕皮提。
(3)紐埃(新),位於南太平洋中部。陸地面積2 58平方千米。首府阿洛菲。
(4)薩摩亞群島,位於斐濟東北,為南太平洋海、空交通的樞紐。主要由烏波盧島、薩瓦伊島及土土伊拉島等13 個島嶼和珊瑚礁組成,陸地總面積3144平方千米。群島分東、西兩部分,西薩摩亞已經獨立,東薩摩亞仍為美國佔領。東薩摩亞陸地面積197平方千米,產並出口椰干、香蕉、水果、魚罐頭,首府帕果帕果。
(5)托克勞群島(新),又稱尤寧群島,位於薩摩亞群島以北。陸地面積12平方千米,人口2000。主產椰子、可可、香蕉。
(6)吐瓦魯,位於薩摩亞群島西北。陸地總面積為26平方千米,主要為波利尼西亞人,1978年10月1日獨立。居民多從事椰子種植和捕魚。首都富納富提。
(7)庫克群島(新),位於薩摩亞群島東面,分南、北兩部分。陸地總面積240平方千米。盛產並出口柑橘、椰干、蕃茄及珍珠貝,還產香蕉、咖啡、木薯、菠蘿等。首府阿瓦魯阿。
(8)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法),位斐濟和薩摩亞群島間。陸地總面積153 平方千米 。產椰子、薯類、芋頭、香蕉。首府馬塔烏圖。
(9)皮特凱恩群島(英),位於土阿莫土群島東南面。面積5. 2平方千米 。主產水果、魚類,首府亞當斯敦。
非洲
定義
非洲全稱阿非利加洲 Africa,赤道橫穿大陸。面積約3020萬平方公里,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是世界第二大洲。總人口約為十億(2009年)。
非洲現有54個獨立國。西撒哈拉地位未定。留尼汪為法國的「海外省」。聖海倫娜為英國的「直屬殖民地」。
①北非: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
②撒哈拉以南非洲:蘇丹、南蘇丹、衣索比亞、厄利垂亞、索馬里、吉布地、肯亞、坦尚尼亞、烏干達、盧安達、蒲隆地、塞席爾、茅利塔尼亞、塞內加爾、甘比亞、馬里、布吉納法索、幾內亞、幾內亞比索、維德角、獅子山、賴比瑞亞、象牙海岸、迦納、多哥、貝南、尼日、奈及利亞、查德、中非、喀麥隆、赤道幾內亞、加彭、剛果、民主剛果、聖多美和普林西比、尚比亞、安哥拉、辛巴威、馬拉維、莫三比克、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史瓦濟蘭、賴索托、馬達加斯加、葛摩、模里西斯。
非洲被稱為熱帶大陸,大部分地區氣候高溫、少雨、乾燥。少數地區,如地中海沿岸、高原地區等,氣候涼爽,四季如春。
環境與地理資源
非洲海岸線平直(其海岸線不及歐洲的海岸線長),半島及海灣極少。
地勢較為平坦,為高原大陸。衣索比亞高原被稱為「非洲屋脊」,海拔在1000米以上。乞力馬扎羅山是非洲最高峰,海拔5895米,被稱為「赤道雪山」。
非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橫盤整個非洲大陸北部,面積920萬平方公里,占非洲總面積的三分之一。西南部還有納米比亞沙漠和卡拉哈力沙漠。
東非大裂谷是世界最長的裂谷,東支南起希雷河河口,向北越過紅海至死海北部,全長約6400公里。河流多峽谷、急流和瀑布,水力資源豐富,但不利於航行。
主要河流:注入大西洋的有尼羅河、剛果河、尼日河、塞內加爾河、沃爾特河等;注入印度洋的有贊比西河、林波波河、朱巴河等。非洲的湖泊多集中於東非高原,大湖又是大裂谷的一部分:馬拉維湖、坦噶尼喀湖、基伍湖、愛德華湖、區伯特湖、維多利亞湖、圖爾卡納湖等。維多利亞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此外,位於衣索比亞高原上的塔納湖海拔1830米,是非洲海拔最高的湖。查德湖則是內陸盆地的最大湖泊。
非洲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石油、天然氣、鐵、錳、鉻、鈷、鎳、釩、銅、鋁、鋅、錫、鈾和磷酸鹽都有可觀的儲量,黃金和鑽石更是久負盛名。
非洲的植物達40000種以上,有不少是稀有或特有的。非洲的森林面積占總面積的21%,紅木、黑檀木、花梨木、柯巴木、烏木、樟木、栲木、胡桃木、黃漆木、栓枝櫟等貴重木材應有盡有,而且儲量豐富。非洲草原遼闊,占總面積的27%,畜牧潛力巨大。非洲的漁業資源也是十分豐富的。有許多地區已被開辟為動物保衛區。
經濟與文明
非洲經濟還相對落後,是世界經濟發展水平最低的大洲。農業是非洲經濟的支柱,工業基礎薄弱,管理和技術落後。交通運輸也處於落後狀態。
非洲是人類發源地之一,曾有不少輝煌的古代文明。近代開始,非洲國家一個個被歐洲殖民者征服;大多數國家都是1960年之後獨立的。
非洲大部分民族處於部族狀態,部族數量極多,部分相互間矛盾根源很深,時常引起流血沖突爆發戰爭。
歐洲
定義
歐洲是歐羅巴洲(Europe)的簡稱,位於東半球,亞歐大陸的西面。面積1016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洲。人口超過7億,是人口最密集的大洲。
歐洲有44個獨立國家,另有多處屬地。
①歐洲西部:法國、德國、英國、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安道爾 、摩納哥、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列支敦斯登、聖馬利諾、梵蒂岡、斯洛伐克、匈牙利、捷克、奧地利、波蘭、阿爾巴尼亞、波黑、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 、塞爾維亞、黑山、馬其頓、希臘 、羅馬尼亞、保加利亞 、馬爾他、冰島 、丹麥 、芬蘭 、挪威、瑞典
②歐洲東部:白俄羅斯、保加利亞、捷克、匈牙利、波蘭、摩爾多瓦、羅馬尼亞、俄羅斯、斯洛伐克、烏克蘭
地理與環境
歐洲多半島、多島嶼和多海灣,海岸線長達3.8萬平方公里,是世界海岸線最曲折的一個洲。
歐洲地形以平原為主,次為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歐洲平原西起大西洋,東至烏拉爾山脈(Ural Mountains,歐亞分界之一),北臨北冰洋,南至地中海,橫貫歐洲大陸,綿延數千里。
阿爾卑斯山脈(Alps)橫亘南部,是歐洲最大的山脈。東南部有高加索山脈(Caucasus),其主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是歐洲最高峰。
歐洲河流網稠密。主要河流有伏爾加河(世界上最大的內流河)、多瑙河(世界上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烏拉爾河(Ural River,亞歐分界之一)、第聶伯河、頓河、萊茵河、羅納河和泰晤士河等。湖泊眾多,多小湖群。
歐洲大部分地區的氣候濕潤溫,自然資源豐富。
歐洲氣候特徵形成的元素是,.緯度位置:大部分地區位於北緯35度至60度之間,為北溫帶,常年盛行西風,深受大西洋影響。
海陸分布:西臨大西洋,大陸輪廓支離破碎,各地距海較近,使暖濕氣流影響深入內陸。
地形狀況: 中部為平原,北部和南部為山地,阿爾卑斯山呈東西走向,利於來自大西洋的暖濕氣流深入內陸。
洋流影響: 北大西洋暖流經過,在西風的吹拂下,對沿岸地區起到增溫增濕的作用。
美洲
北美-南美
美洲包括國家:
①北美洲:美國、加拿大、墨西哥、瓜地馬拉、貝里斯、薩爾瓦多、宏都拉斯、巴拿馬、巴哈馬、古巴、牙買加、海地、多米尼加、哥斯大黎加、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安地卡及巴布達、多米尼克、聖露西亞、聖文森及格瑞那丁、巴貝多、格瑞那達、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尼加拉瓜
②南美洲: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法屬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巴西、智利、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
以義大利探險家亞馬利哥·維斯普奇的名字而得名。亦稱新大陸。在西半球。位於大西洋與太平洋之間,北瀕北冰洋,南與南極洲隔德雷克海峽相望。由北美和南美兩個大陸及其附近許多島嶼組成。巴拿馬運河一般作為南北美洲的分界線;在政治地理上則把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統稱為拉丁美洲,北美洲僅指加拿大、美國、格陵蘭島、聖皮埃爾和密克隆島、百慕大群島。面積4,200餘萬平方公里。人口6.47億(1983)。歐洲移民後代、印歐混血種人、黑白混血種人佔多數,還有黑人、日本人、華人和原居民印第安人、因紐特(愛斯基摩)人等。大陸從東向西分為三個南北縱列帶:東部是久經侵蝕的山地和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西部為年輕的高峻山地,屬美洲科迪勒拉山系,漢科烏馬山海拔7,010米,是全洲最高點。山脈逼近海岸,沿海平原狹窄
6. 為什麼土耳其叫土耳其 原來真的是有來源的
1、土耳其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Turkey)。「土耳其」一詞由「突厥」演變而來。在韃靼語中,「突厥」是「勇敢」的意思,「土耳其」意即「勇敢人的國家」。
2、土耳其共和國(土耳其語:Türkiye Cumhuriyeti,英語:The Republic of Turkey),簡稱土耳其,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臨愛琴海,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伊朗接壤。土耳其地理位置和地緣政治戰略意義極為重要,是連接歐亞的十字路口。
3、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位於安納托利亞高原中部,海拔978米,人口約369萬,是土耳其的第二大城市。公元前13世紀,赫梯人在安卡拉建立了城堡,當時被稱為「安庫瓦」或者變音「安基拉」,之後幾經演變就成了「安卡拉」。該地區先後被弗利吉亞人、高盧人、羅馬人和拜占庭人佔領。
7. 土耳其到底是哪個洲的國家
橫跨亞歐兩洲
但是由於首都和政治中心在亞洲部分
它絕對是亞洲國家!!!
8. 是不是只有俄羅斯地跨兩大洲 如不是,請說明其他地跨兩大洲的國家。
土耳其是另一個地跨亞、歐兩洲的國家。溝通黑海和地中海的黑海海峽把土耳其的陸上國土分為兩部分,海峽以西的部分屬歐洲的巴爾干半島,大部分土地位於海峽以東的小亞細亞半島上。其歐洲部分的土地面積雖然很小,但對土耳其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土耳其最大的城市伊斯坦布爾主要位於歐洲部分,在許多國際事務和國際活動中,土耳其在參與。土耳其不僅是世界上的跨洲國家,而且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還是世界上唯一的跨洲城市,聯接其歐、亞部分的伊斯坦布爾大橋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跨洲大橋。
哈薩克是世界上最大的跨洲內陸國家。其大部分陸上國土在亞洲,一小部分在歐洲。此外,位於高加索地區的喬治亞和亞塞拜然主要部分也在亞洲,一小部分在歐洲。這三個國家是蘇聯解體後出現的三個地跨亞、歐兩洲的亞洲國家。
有人府為,希臘也是一個地跨亞、歐兩洲的國家。希臘位於歐洲南部大部分地區與亞洲土耳其隔愛琴海相望。希臘有些島嶼靠近亞洲,如希俄斯島、萊斯沃斯島遠離歐洲,靠近亞洲,特別是邁伊斯蒂島,距歐洲陸地有500多千米之遙,而離亞洲只有10千米左右,理應屬於亞洲。
位於非洲東北部的埃及是地跨亞、非兩洲的非洲國家。埃及的國土本是連成一片的,後來因開鑿蘇伊士運河,將西奈半島從埃及本土中分離出來,蘇伊士運河衩規定為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後,西奈半島就屬於亞洲。埃及也就理所當然地成了一個跨洲國家。
有千島之國之稱的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其東部領土位於世界第十大島――伊里安島(也叫新幾內亞島)上,而在地理范疇上劃分,伊里安島是大洋洲的第一大島。因此印度尼西亞是地跨亞洲和大洋洲的國家。
美國國土面積為937萬平方千米,由美國本土、北美洲西北部的阿拉斯加和太平洋上的夏威夷群島三部分組成。夏威夷群島是波利尼西亞群島的一部分,屬於大洋洲的范圍。夏威夷群島離美國本土有6600千米之遙,是跨洲各部分相距最遠的國家。
和蘇伊士運河一樣,開鑿巴拿馬運河的國時,巴拿馬也就成了一個地跨南、北美洲的國家,這條運河把巴拿馬這個小小的國家一分為二,雖然首都巴拿馬城位於運河東岸的南美洲,但因為巴拿馬位於北美洲部分的面積稍大,大多數情況下巴拿馬屬北美洲國家。
9. 土耳其地理位置在亞洲,為什麼習慣上把它稱為歐洲國家
土耳其地理位置在亞洲,但習慣上把它稱為歐洲國家,主要是因為:1.土耳其在地理位置上地跨亞歐兩大洲,地處歐亞大陸結合處,國土面積有96%以上屬於亞洲,但經濟和商業中心卻在歐洲部分;
2. 它是地中海國家,同時黑海海岸線也十分漫長。土耳其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體育等方面廣泛參與歐洲事務等,自己也認定自己是歐洲國家,是歐委會成員國,被歐盟認可有申請加入歐盟資格,是北約成員國土耳其和歐安組織成員國,在體育上參加歐洲各個級別的聯賽。
3. 從地緣政治和歷史看,在相當長歷史時期,土耳其(包括奧斯曼帝國和現代土耳其)奉行面向西方世界的「西向戰略」(這里的「西向」,既是指在制度乃至文化領域效仿西方,也是指在外交上倚重西方或親西方)。土耳其的西向戰略始於奧斯曼帝國後期。奧斯曼帝國在其統治前期,一直對歐洲保持攻勢,令歐洲人談土色變。土耳其的西向戰略實際是一種追隨和搭車戰略。同奧斯曼帝國時期相似,這種政策也在一定程度滿足了土耳其的基本需求,如安全威脅得到緩解,獲得西方一定援助和貿易機會,在西方政治舞台上發揮象徵性作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