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什麼時候被大水沖走了
❶ 20世紀最大洪水是哪一次
1913年3月末,洪水淹沒了美國伊利諾伊、印第安納,特別是俄亥俄州的大片土地。代頓、哈密爾頓、皮奎、齊良亞、曾斯維多等城市的生命和財產損失嚴重。暴雨使賽歐托、馬德、邁阿密、穆斯金格姆等河水泛濫。500人在大水中喪生,數百人失蹤,損失達4700萬美元。
1913年3月末,暴雨使河水上漲,沖決河堤,沖刷幾十年曾免受水災襲擊的城鎮。3月5日,代頓的邁阿密河決堤,接著67條河堤崩決。
幾分鍾後,代頓就被淹沒在7至12英尺深水中,許多建築物倒塌。該城的災難數小時不為外界所知,因為與外界聯系的最後一條電話單線在大水的壓力下斷了。幾條河流都泛濫了,並在該城附近匯合。12.5萬居民迅速跑上屋頂或樹上。
早在前一天下的大雨,就有大約6英寸的雨量,足以沖決已經不牢的河堤。一位記者寫道:「俄亥俄州的6英寸的降雨量就是5億7千5百萬立方英尺的水,相當於一個80英里長、25英里寬、10英里深的湖。俄亥俄州3天所下的雨水就等於180億噸的水。」
洪水使代頓地區的居民猝不及防,許多人被沖到街上。洪水沖斷電話線路前,兩名話務員急急忙忙地向附近萊巴嫩城發話,通報代頓的災情。
特洛伊和塔格摩爾兩城,完全被水淹沒。3月25日,俄亥俄河堤全線崩決。賽歐托河經普茲茅斯流入俄亥俄河,在俄亥俄中央分水線段上漲,河水沖入普茲茅斯以及哥倫布、瑟克爾維爾等城。印第安納州的沃巴升河和懷特河也相繼泛濫、造成生命財產重大損失。
市內的一些古老建築物,如阿凱大廈、科諾佛大廈、庫赫恩大廈、卡拉漢銀行、聯合出版公司大樓,經受了洪水的襲擊。大約7000居民在這些地方避難。國家貨幣注冊工廠被臨時改為醫院和救災中心。
《芝加哥報》的年僅18歲的新聞記者柏恩·赫奇特,是第一個到達代頓報導災情的記者。他發往《芝加哥報》的第一封電報描述了12名電報報務員堅守崗位30小時的情況。「他們也是洪水中的英雄。他們經手發出成千上萬封電報,日夜堅守崗位。一些人由於過度疲勞而倒在地上。」這些報務員當然不知道,他們的家裡人是否安全。這位新聞記者在另一篇文章中講述了他采訪時的經歷。「我在小船上呆了一天,在代頓的洪水裡劃來劃去,會見船員和收集災情的素材。到了晚上我倒下睡著了。營救人員發現了,把我送到了國家貨幣注冊大樓,紅十字會在這里成立指揮中心。我睡醒來時,發現自己穿上了睡衣,脖子上還掛著簽子。我大吵大嚷,可護士不讓我『出院』,直到我對大夫說清楚我是新聞記者,還要寫一篇報導發在報紙第一版上時,他們才讓我出去。」
當代頓的洪水開始消退時,慷慨大方的公民拿出自己的衣服提供給難民,難民可以免費領到食物的情景比比皆是。
俄亥俄州大部分地區與代頓受到洪水的襲擊大致相同。一列火車駛過俄亥俄州,乘客們在高高的路基上目睹了洪水淹沒托萊多附近的情景。災民們涉過湍急的大水,來到火車旁,請求司機把他們帶到托萊多。他們滿臉淚水,哭訴著財產的損失。寒風習習,當他們爬上火車時,有人已經凍僵了,托萊多的低窪地也被洪水淹沒了。
新開辟的紐約——芝加哥特別快車不斷處在被奔騰的大水沖出軌道的危險中。司機可看見鐵軌的許多地段被水淹沒。他不得不好幾次停車下來查看軌道是否穩固,然後才繼續行駛,有許多次,火車一過,鐵軌便被大水沖開了。一名乘客在俄亥俄州的利馬附近,看到「成百上千的人走在鐵軌上,水漫過膝蓋,隨身攜帶家中最貴重的財物。婦女哭嚎。許多家庭坐在小船上,船承載過重,看起來隨時有可能傾翻似的。」特別快車經過印第安納州的韋恩堡站,乘客看到「水已漲到二樓,許多房子被淹。車上架起臨時月台讓乘客下去,但許多人不願下去。」
俄亥俄州的特拉華大學生表現了無數英雄主義的行為。一個不知姓名的大學生,不知疲倦似地游到急流中,營救了30人。一個婦女和她的三個孩子吊在公路橋上,一船學生頂著湍急的大水前去營救。這家人一個接一個跳進學生的船上。
在俄亥俄州的普羅斯佩克,一位牧師向一個農民借了一隻小船,在一名從馬里恩來的新聞記者的協助下,劃動小船營救了十多個婦女和兒童,因船太小,一次只能載兩個,到了下午,這個農民站在山脊上,要他們歸還小船。
「你瘋啦?」記者說,「我們正用它救人呢!」
「我在對岸有事,」農民簡短地說。經牧師再三懇求,農民才應允了。記者和牧師把農民劃過岸後,又劃了回來繼續搶救災民。可是一股急流涌來,使小船急驟旋轉,翻沉了,兩個人都被淹死了。
在洪水期間,有些人失去了理智。馬丁·埃爾斯和他的妻子在代頓一家旅館里避難。從二層樓的窗子,夫妻倆看到洪水吞沒許多人和牲畜,可怕的場面一個接一個。馬丁的妻子想到家中的四個孩子可能已被淹死,而傷心哭泣起來。丈夫極力安慰她,可這個歇斯底里的婦女突然跳進水裡,便被大水沖走淹死了。這是早上8時50分發生的,當時代頓上游的別墅斯頓水庫的大壩決口。用馬丁的話說:「大水像一張床單一樣向東游去,經過這個城市,人們跑上屋頂,像蒼蠅一樣被抹掉。我的四個小孩在家裡,住在北大街。我們看到自己的房子被淹了。我的妻子受不了,便跳……」
這是本世紀第三次最為嚴重的洪水。俄亥俄河1000多英里的盆地被淹,大約500人喪生。僅俄亥俄州就有17.5萬人無家可歸,整個地區損失達4700萬美元。
災情發生後,紅十字會和全國公民為災區提供了大量的物資、衣服和資金,以援助受災居民。
全球每年發生的水旱災害等各種各樣的災害極大地破壞著人類幾千年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造成了人類生命財產的巨大損失。在各種災害中,洪澇災害就其危害性來說,可列為四大自然災害之首。
1913年3月25日美國的特大水災的主要原因是暴雨成災而致使河水泛濫,它給災區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物質和精神損失。但在這場慘案中,最可貴的是俄亥俄州的人民在面對災難時所表現出的感人行為。在災難造成的死亡面前,各人的態度不盡相同,有視死如歸的英雄豪傑,有為營救別人而犧牲自己的仁人士志,也有貪生怕死的懦夫和踏著別人的身軀尋求活路的偽君子。所有這一切與這些天災人禍一樣,都將為人銘記在心。
❷ 一萬年前發生了什麼大洪水淹沒獅身人面像!誘發持續千年的寒潮
一萬多年前,因為一件突發事件,全球的氣溫出現驟降,北極冰川向南部移動,導致了一段1300年左右的冰河期,這一時期也被稱為新仙女木期。
而在這之前,全球的氣溫正在逐步升溫。那麼這段時間為什麼叫做新仙女木期呢?科學家們對於格陵蘭冰川,曾經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在當時原本應該生長在歐洲北部寒帶地區的,一種植物的花粉,在這一段時期開始大面積出現,並且在低緯度的地區,都能找到。這種植物是仙女木屬的,也就是說當時的氣溫十分寒冷,而這種植物又大肆南侵,像是爆發一樣,所以科學家們就給這段時間取名為新仙女木期了。
在這個時期,北美格陵蘭地區的氣溫,驟降了20攝氏度左右,這也造成了北美大多數的巨型動物群滅絕,也導致了當時瑪雅人的克洛維斯文化迅速滅亡。在歐洲,英國南部地區的溫度也降低了八攝氏度以上。
最開始人們以為這新仙女木期,這種奇特的現象,只是發生在北美和歐洲地區,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大家在世界上的其它地方,也發現了在這個時期,存在溫度降低的證據,比如說中國南海的生物硅沉積物,還有青藏高原,冰川當中的氧18同位素,都忠實地記錄下了,在那個時期出現了氣候異常變冷的現象。而這表明,其實這是一段波及世界范圍的大冰期。
那麼13000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一、科學推測,彗星撞地球說
關於13000年前發生的事情眾說紛紜,但是科學界傾向認為,當時有一顆直徑超過四公里的彗星,或者是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撞擊形成的碎片又隨之撞擊了北美、南美、歐洲和西亞地區,從而引發了大洪水,以及氣候的急劇變化。之後又導致了長達千年的大冰期。而這一事件也被稱為是,新仙女木事件。
1694年,著名天文學家愛德蒙哈雷,就是那一位計算出哈雷彗星的公轉軌道的哈雷。他曾經預言說,哈雷彗星每隔75年到76年,就會再次回歸地球。對於這次大冰期,他也認為說,這應該是一顆,我們人類還沒有了解的彗星,造成了一次 歷史 性大洪水。
而另外一位天文學家、法國人拉普拉斯也比較認同,他在1796年發表了巨作,宇宙系統論。書中就提到說,許多人和動物在遍及世界的大洪水,以及強烈的地震中死去,所有物種、所有人類的遺跡都被毀滅,而這正是一次彗星撞擊能夠造成的東西。
後來有更多的科學家提出了類似的假說。2007年在阿卡普爾科,舉行的美國地球物理聯盟會議上,理查德費爾斯通和韋斯特,還有其它大約20位科學家,第一次一起正式提出了彗星撞地球假說。
後來這個專家小組,還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相關論文。幾年之後,支持這個假說的更多證據也出現了。2013年有一份科研報告指出,格陵蘭島的冰心大約是在12900年前形成的。在冰心當中檢測到鉑的濃度存在異常,大概是正常狀態的上百倍。
科學家們認為這種異常,應該也是由隕石撞擊所形成的。根據推測,這塊隕石應該是一顆,直徑大約為800米的大型鐵質礦石。2017年,科研人員又在大路上的其他11個地點檢測到了鉑濃度異常的現象,而這些地點的 歷史 時期,同樣可以追溯到新仙女木期。
截至2019年為止,科研人員在全球28個地點,都檢測到了相同時期的鉑濃度異常,並且分布非常廣泛。這說明如果當年真的是有彗星撞地球的情況,那麼當時引發的災難可能是全球性的。不過呢,這些都是來自科學界的推理。
二、獅身人面像年齡之謎
而關於這場史前大洪水和氣候異常的現象,在考古界、地質界也一直是大家熱議的話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跟埃及獅身人面像有關的話題了。那麼這要怎麼聯系起來呢?
位於卡夫拉金字塔附近的獅身人面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像之一,但是關於它的建造者是誰,以及這座巨大雕像的建造時間,直到現在還是未解之謎。在目前所有被發現的古埃及銘文當中都找。不知道有關這座雕像的文字,什麼是誰建造的,怎麼樣建成的,干什麼用的等等等等,一概沒有。
就連他的名字斯芬克斯,也是由2000年前的古希臘人給起的。這是因為這座雕像與古希臘傳說中的斯芬克斯一樣,擁有獅子的身體。雖然大家都認為這座雕像,必然是立在卡夫拉金字塔旁邊,那自然就是,應該是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建立的。然而1857年,開羅博物館的創立者馬里埃特,他忽然發現了一座紀念碑,這紀念碑大概是埃及第26王朝,也就是公元前500年左右建立的。
然而這碑文講述的卻是一個新的故事,碑文說這是法老卡夫拉發現了這座獅身人面像,它被埋在了黃沙裡面,所以說,獅身人面像其實應該是比卡夫拉金字塔更為古老的,可是究竟有多久遠呢?
在獅身人面像的身上,有一些很明顯的波形凹紋,地質學家們一直認為,這種痕跡應該是由風沙侵蝕而造成的,但同時也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雕像身上有著痕跡,而雕像的臉上卻不存在這些凹紋。
在1950年代又有埃及學家提出了一個說法,他認為這些凹紋,應該是被洪水侵蝕過的痕跡。當時洪水只是咽到了雕像的身體部位,而臉上沒有被淹,也就沒有被腐蝕。這個說法後來又得到了另一位地質學家的認可。
1990年代,美國波士頓大學的地質學家羅伯特修齊推演了一下,這場大洪水出現的時間,應該就是在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的末期,差不多也就是我們剛剛介紹過的,新仙女木期時代。到了2008年,烏克蘭又有兩位地質學家,一位叫馬尼切夫,另一位叫帕霍敏柯支持修齊這個觀點,並深入論證了,有關獅身人面像上凹紋的來源。
他們從地質學的角度出發,詳細論證了自己的觀點,比如說凹紋是由波浪能量造成的,而不是風沙侵蝕形成的,他們認為那些凹紋跟黑海海岸,懸崖上的波浪形凹紋非常一致,而在附近被風沙侵蝕的岩石形態,就與獅身人面像上的痕跡,有著明顯的不同。所以,這兩位科學家認為,獅身人面像曾經是長期泡在水下,這個說法是成立的。
這種波形紋的地貌確實讓人覺得神秘,而且不僅僅是在埃及。在遙遠的北美洲,有位地質學家哈倫布雷茨,也在海拔高度1500米左右的哥倫比亞高原上,發現了這種波形紋地貌。他認為這些可能是由一場毀滅性的大洪水所造成的,但是因為無法解釋水源,也不知道這洪水能達到什麼程度,才能淹沒了1500米的高原。
所以說,當時的學術界並不認可他的說法。不過呢,布雷茨沒有氣餒,他前後花了30年的時間,發表了30篇論文,他終於在和30多位質疑者的辯論中舌戰群儒,取得了勝利。在後來1974年,衛星圖像的出現,讓大家比較全面地看到了地球的地貌,而這也給大洪水說,得到了最後的確認。
五年之後,67歲的布雷茨接受了美國地質學會授予的彭羅斯獎章,這是美國地質學會的最高榮譽。再給他的頒獎詞中說道,雖然大洪水說長期存在爭議,但是一張距離頭頂900公里的地球衛星拍攝的照片,已經為這個史前災難的范圍,和性質提供了明確的證據。不管怎麼樣,如果一萬多年前獅身人面像真的曾經被水淹沒過。那麼就帶來了另外一個更加重要的問題了,因為在大家的印象當中,那個時代人類還是處於石器時代,人類使用的是石器工具,裹著兩片獸皮,到處的追逐野獸,又怎麼可能有工具有能力,建出獅身人面像這樣巨大的雕像呢?要知道它可是長70多米,寬19米,是有六七層樓那麼高的龐然大物。
三、哥貝克力石陣
有人說了,只要你認可史前文明的存在,這一切就不是沒有可能的啦。咱們現在這個高 科技 的現代文明,也就是200來年的時間就已經發展成這樣了,那要是按照目前大家所說的,在漫長的46億年的地球 歷史 當中,怎麼就發展不出來,幾個像樣的高度文明呢?說到這兒啊,咱們再來看看來自另外一個史前文明的遺跡,土耳其的哥貝克力石陣。
這個石陣是位於土耳其東部,烏爾法市郊大約十公里的位置。1994年一位庫爾德族牧羊人,發現了石鎮。1995年,德國的考古學家,克萊斯史密特主持了一次挖掘行動,他們鑒定認為,這處石陣至少是有12000年的 歷史 ,是人類至今在地球上,發現的最早的文明遺跡之一。
此外,施密特的考古隊至今還挖掘出了45塊,類似矩形或者是T字型的巨石,他們距離五到十英尺,圍成了一個圓圈。在這些石頭上,雕刻的主要是狩獵時代的野豬、鴨子、長舌小龍蝦和獅子。在其中的一塊巨石上,還刻著一組神秘的圖像,包括一隻禿鷹、一隻狼,一個蠍子、一條蛇,而自從發掘出來,一直沒有學者能夠破解這組圖的含義,直到最近謎底才被揭開。
2021年6月28號,英國愛丁堡大學考古專家,馬丁斯維特曼團隊的研究成果,他們認為哥貝克力石陣其實是一種古代的觀星台,這個時刻上的不同生物所代表的,其實是不同的 星座 ,其中有人馬座、天秤座、天蠍座、蛇夫座、豺狼座、雙魚座、雙子座和處女座。因為有歲差,不同的時代, 星座 出現在天空中的位置也有所不同,而這些 星座 在石頭上的相對位置,可以對應到公元前10950年的星空,也就是大約1萬3000年前,石刻上的其他符號,包括一個無頭人,以及天空出現了疑似沖擊波一樣的東西,似乎是在描述一件災難性的事件。
斯維特曼博士認為,這描述的應該是彗星撞地球的現象。他說,這場宇宙的巨大災難,已經被紀念在了哥貝克力石陣的巨大石柱上。好,那問題又來了,13000年前,喜好夜觀天象,又可以清楚地劃分 星座 的土耳其人,他們究竟有著怎樣發達的文明呢?他們又是怎樣躲過這場災難的呢?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和大家講到這兒,大家有沒有覺得,其實對於浩瀚的宇宙來說,我們人類的文明就像是地球上的一顆小小草,一歲一枯榮呢?冬去春來新生的小草,或許不知道在這片土地上曾經有過怎樣的輝煌,然而 歷史 卻永遠不會因為被人的忘記不復存在。您對古老文明有什麼看法,不妨在評論區留言。
❸ 諾亞大洪水是不是真的
不是真的,是傳說~
❹ 什麼是「諾亞方舟」消失之謎
《聖經》中的《創世紀》有一段傳說:自從人類的始祖亞當和夏娃違反天規,被逐出伊甸樂園後,他們來到地面,一代又一代,人布滿大地,但罪惡也充斥人間。上帝憤怒了:「我要將所造之人和獸、飛鳥和昆蟲都從地上除滅,因為我造他們後悔了。」那時,唯有一個叫諾亞的人,心地善良正直,特別受恩寵於上帝,所以上帝告訴他:「在這塊土地上,惡行太多了,我決心毀掉所有的人。不過只有你和善,我決定救助你和你的妻子以及你的孩子和他們的妻子。我要使洪水泛濫地上,毀滅天下。你要用木頭造一隻大船,完成之後,要把你的家族,還要把所有的動物分成雌雄7對,都放到方舟上去,一切准備妥善,我就讓雨不停地下40個晝夜,毀掉地上所有的生物。」
諾亞照上帝的吩咐用木頭造成了方舟。方舟長360米,寬23米,高13.6米,分為三層,有15萬噸級那麼巨大。方舟完全落成,諾亞一家、所有的動物分雌雄7組都轉移到方舟上,不久,烏雲密布、電閃雷鳴,災難開始了。大淵的泉源裂開了,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一連降了40晝夜的暴雨,上帝完成了他可怕的懲罰。罪惡消滅了,生命也毀滅了。大地茫茫一片,唯方舟在洪濤中不停地飄泊。據《聖經》記載,150天後,水勢漸退,諾亞方舟停擱在亞拉臘山巔(今土耳其東部)。又過了40天,諾亞放出鴿子,鴿子叼回一枝橄欖葉,表明洪水已退。至今我們還把鴿子含橄欖葉的形象作為和平的象徵。於是諾亞帶著一切活物走出方舟,回到地面,重建家園。上帝告誡說:「你們要生育繁殖,遍布大地,切不可作惡,凡流人血的,他的血也必被人所流……」
諾亞方舟的故事,是距今6000年左右的傳說,不僅在《舊約全書》里有清楚記載,被稱為世界最古老的圖書館——古代亞述首都尼尼威的文庫中發掘出來的泥板文書上,也有著類似的洪水故事的記載。今天,知道諾亞方舟的故事的人——基督徒、猶太教徒和伊斯蘭教徒——達15億以上。除了基督教徒外,誰會相信這種離奇的神話?本來,故事應該到此結束了,但是1916年,俄國飛行員拉特米飛越亞拉臘山時,發現山頭有一團青藍色的東西,好奇心促使他飛回細看,他驚訝地看到了一艘房子般大的船,一側還有門,其中一扇已毀壞。這個奇遇很快就報告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當時他命令組織一支探險隊,由於十月革命爆發,這項計劃告吹。其實,拉特米並不是第一位發現諾亞方舟的人。早在17世紀,荷蘭人托依斯就寫過一本《我找到諾亞方舟》的書,並附有方舟的插圖。1800年,美國人胡威和於遜,1892年耶露撒冷代主教和當地土耳其牧人,都說他們看到了「方舟」。
亞拉臘山位於土耳其東端,靠近伊朗國境的地方,是座海拔5065米的死火山,山頂自古就被冰川覆蓋著。傳說山頂留有諾亞方舟,不過,住在這個地方的阿爾明尼亞人,把這座山尊崇為神聖的山,相信人若登上山頂會被上帝懲罰。長期以來,誰也沒有爬過它。但這個謎最終還是得到了證明。1792年,一個叫弗利德里希·帕羅德的愛沙尼亞登山家,初次在亞拉臘山登頂成功。隨後,在1850年,蓋爾奇科上校率領的土耳其測量隊也登上了頂峰。1876年,英國貴族詹姆斯·伯拉伊斯在聖山高約4500米的岩石地帶,撿到了木片,並發表了他找到方舟殘跡的消息。
二次大戰後,一位土耳其飛行員拍了一張「方舟」照片。從此,「方舟」不再是人們口頭的傳聞,而是有了照片的實物。更令人吃驚的是:照片放大處理後,測出船身為150米長,50米寬,和傳說中的方舟似近。1949年,美國的阿侖·史密斯博士組織了亞拉臘山遠征隊,以探尋諾亞方舟為目標,可是未能達到目的。1952年,法國的瓊·多·利克極地探險家又組織了探查隊,並成功地登上了亞拉臘山頂,然而關於諾亞方舟,則什麼也沒有發現。可是,當時的一個叫瓊·費爾南·納瓦拉的隊員卻思忖:「一定在亞拉臘山的什麼地方,殘留有諾亞方舟,我要用雙眼清楚證實它。」他下定決心,在1953年7月,他帶了11歲的小兒子拉法埃爾,試圖第三次登上亞拉臘山峰頂。正是兩人死心蹋地的念頭,終於發現了諾亞方舟殘片,他們從冰川中挖出了它的一部分,帶回了一塊木板。這塊古木板後來寄送到西班牙、法國、埃及等國家的研究所,進行了科學的研究。其結果證明,這是一塊經過特殊防腐塗料處理過的木板。經碳14測定它至少有4484年的歷史,正是所傳「方舟」建造的年代。人們驚呆了,又有照片,又有實物,費爾南堅信自己發現的就是「諾亞方舟」。後來,他根據這些探查結果,寫了一本書名叫《我發現了諾亞方舟》,於1956年出版。他還在全世界到處舉行報告會,引起了強烈反響。
但有人提出了質疑:即使發生特大洪水,地球水位也不會升到5000米的高度,方舟何以能在亞拉臘山巔?難道是地殼變動?美國人c.j卡佐和s.d斯各特認為:
就算發生過諾亞時期的大洪水,即5000年前被幾英里深的大水蹂躪過,那麼,今天地球表面會成什麼樣子呢?就連最高的山也會顯出流水侵蝕的痕跡。但實際上並非如此。此外,1.2萬年前冰封的地區,總該有被水改變過的跡象,可它們依然如故。不管海拔多少,那些外露的冰川斷層仍保持原始狀態。
從科學觀點來看,歷史上有人見過諾亞方舟的說法是無說服力的。如果方舟在5000年前終於擱置在亞拉臘山的山頂附近,那它很可能早就被冰川運動轉移到了較低的高地。方舟至少在某種程度上已支離破碎,木頭撒遍了亞拉臘山的較低山坡。就我們所知,從來也沒人找到過這樣大宗的木頭,更不用說方舟的殘骸了。
人們所提供的「方舟」照片,顯然都是模糊不清的,並且需要豐富的想像力,以便從點綴山峰及其附近斜坡上的許多形狀相似的天然輪廓中辨認出這巨形方舟。說到納瓦拉找到的「方舟」木頭,從3個不同實驗室得出的若干齡期值表明其齡期介於1250~1700年,年代太近,因而不符合「方舟說」。
可以設想出5000年前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發生的一場大洪水,諾亞家族預見到當地的江河有泛濫之徵兆。於是他們造了一隻船,貯藏了足夠的物資,出於自然的沖動,給牲畜留出了艙位。那場洪水使生命財產損失巨大。數天之後,那隻船擱淺在某一高地或丘陵上。隨著時間的消逝,這件大事的傳說就作為家喻戶曉的諾亞方舟故事而留傳了下來。卡佐和斯各特的看法有一定的科學性。
最令人震動的消息還是近年的事。美國學者戴維在亞拉臘山以南的烏茲恩吉利附近的穆薩山頂上發現了一艘大船,這個村莊與史書上所說的尼塞村位於同一地點。該船船頭呈洋蔥狀,船身長164米,長度基本上和《聖經》上記載的諾亞方舟相符。1989年9月15日,兩名美國人乘直升飛機飛越亞拉臘山西南麓上空時,發現了諾亞方舟,並拍攝了照片。駕駛員查克·阿倫說,在亞拉臘山的一處通常由冰川覆蓋的、海拔4400米的地方,發現了一隻方舟形物體,而那處地方的冰川因該地區高溫天氣而消退了。阿倫說:「我百分之百地確信,這是方舟。」他和同伴計劃1990年6月攀登這個地段,屆時將派出一個由包括地質學家和考古學家,共20人組成的考察隊。目前,至少有3個美國小隊在搜尋這艘諾亞方舟,重點放在亞拉臘山的西南麓。然而,土耳其地質學家們說,那隻是一塊經過數千年風化侵蝕而形成的頑石而已。不管怎樣,答案總有一天會出現的,那時就可以解釋《聖經》故事的真相,人類的探險如真的發現了諾亞方舟,才稱得上是20世紀的發現,是奇跡中的奇跡。
❺ 拜託哪位高人告訴我有關古埃及的洪水神話故事
沒有。
如果你注意的話,就會發現只有農耕文明才有史前洪水的傳說。而所有的農耕文明中,除了埃及之外,沒有誰家年年發洪水(埃及年年有洪水,他們大概習慣了。而且尼羅河洪水在埃及是創世神:努。古埃及神話中——紙草翻譯過來的,不是希臘人幻想中的埃及神話——眾神保羅死亡和太陽都是水神努孕育的)。按照發掘出來的古文明遺址來看,基本上發一次洪水村子就被沖沒一次。對於那個時候的人類來說,如何對抗(躲避)洪水無疑是非常值得傳承下去的事情。所謂的史前大洪水,就是這么來的。
❻ 史前全球性的大洪水發生在距今多少年以前
大洪水倒不一定在傳說的堯舜時期(4000-5000年前),應該更早,這次洪水可能加速了人類的進化。這場洪水可能發生在至今20-30萬年左右,第四紀冰川的一次消融期造成了全球性的海平面上漲,沿海適宜人類(早期的農牧業可能已經出現)居住的平原低地被淹沒,人類分成了兩支,一支向高山遷徙重新回歸狩獵採集,一支習慣了臨水而居,捕食魚類、海獸、介殼類,攝入蛋白質促進了人腦的進化,出現了光滑的皮膚和體下脂肪,使人類再次和祖先南方古猿以及其他靈長類劃清了界線。後來,人類重返陸地,此時的人類擁有了更大的腦容量,在生存競爭中淘汰了他們的山林遠親。
諾亞方舟是古希伯來人的舊約上記載的故事。應該是來源於閃米特族(希伯來人是其一支)的上古傳說,可能和大禹治水的傳說一樣古老。
當然這只是猜測,因為從文明史上看,沒有文字記載,無從考證。從古人類學方面看,水族猿人沒有化石來佐證,無法證實。所以,學術上只能是推斷。
❼ 維也納之圍的1683年維也納之圍
奧斯曼帝國軍隊於1683年7月14日開始圍困維也納,軍隊大約有13萬8千人,對外號稱三十萬 。不過大部分並沒有參與戰斗,而且當中只有50,000名具作戰經驗的士兵,其餘是用作支援的兵員。
困守維也納的是以施塔海姆貝格伯爵為首的不足二萬的守城部隊,維也納守軍武器不足,裝備較差。神聖聯盟有七萬餘人的援軍抵達,對抗鄂圖曼軍隊。聯軍由以下的軍隊組成: 揚·索別斯基的3萬名波蘭軍隊(立陶宛人未有參與戰斗)洛林的查理五世率領的18,500名奧地利軍隊瓦爾德克的佐治·腓特烈親王率領的19,000名法蘭克尼亞、士瓦本和巴伐利亞軍隊約翰·喬治三世率領的9,000名薩克森軍隊。而波蘭立陶宛聯邦國王揚·索別斯基是這支聯軍的主帥。 17世紀上半葉,極盛而衰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再次發動對歐洲的進犯,1683年春天,奧斯曼土耳其進軍奧地利,准備佔領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維也納。在匈牙利軍隊的默許下,土耳其軍隊進展順利。奧地利匆忙派出皇家軍隊企圖阻擋奧斯曼土耳其軍隊的進犯,結果屢戰屢敗,無力扼制敵人的強悍攻勢。7月上旬,土耳其軍逼近維也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攜宮廷眷屬和達官顯貴一起倉皇逃離首都。
7月14日,土耳其軍隊合圍維也納城。此時,困守維也納的是以施塔海姆貝格伯爵為首的不足13000人的守城部隊,此外城中還有5000餘市民、學生組成的民兵。被圍在城中的還有6萬維也納民眾。維也納三面有城牆,雖說備有大炮,但效果如何卻未經過檢驗。最有一面有護城河天然屏障,過橋在土耳其軍隊來之前已經拆毀。帝國軍隊(如果還能這么稱呼的話)由利奧波德的姐夫,洛林的查理公爵率領,駐扎在多瑙河上游。維也納守軍武器不足,裝備較差。而土耳其軍雖遠道而來,但馬壯兵強,糧足草豐,共有13.5萬人之多。
土耳其人以為被利奧波德一世放棄的維也納一定會被輕易地佔領。所以,土耳其人並未馬上攻城,而是先扎營駐塞,休息整頓了10天。7月25日土耳其軍隊開始攻城,但很快被維也納軍民擊退。此後,土耳其軍隊又屢次攻城,均未得手,戰事呈膠著狀態。但守城軍民的食品供應出現了困難。8月下旬城內給養逐漸供不應求,很快就斷絕了。9月份開始後,飢餓開始威脅著城裡的軍民最後城內的飲用水也開始發生困難。與此同時,土耳其軍隊的進攻日益兇猛。此次進軍土耳其軍隊沒有攜帶攻城重炮,野戰用的輕便火炮對城牆的作用不大,所以土軍的主要策略為挖掘地道,通過地雷爆破城牆。地道即將完成前夜被維也納城內麵包師無意中發現,守軍立刻採取破壞行動,將土軍地道摧毀。雙方又進入僵持階段。 此時教皇英諾森十一世試圖勸告法國的路易十四援助利奧波德抵抗土耳其人,但沒有成功。於是以重金向波蘭求助。雖然索別斯基當年早些時候同皇帝簽訂過同盟條約,但他仍不願發兵,直到英諾森告知以洛林的查理為首的一支包括薩克森和巴伐利亞選侯,以及30個德意志諸侯組成的聯軍已經開到戰場以後,他才同意出戰。
9月12日早晨,索別斯基指揮聯軍打響了維也納解圍戰。索別斯基將聯軍布成弧線形陣線,由奧地利皇家陸軍中將洛林公爵和薩克森選帝侯約翰·喬治率領各自軍隊組成左翼,索別斯基親率波蘭軍隊組成右翼,其餘聯軍組成中軍。
而土耳其方面,為避免一系列麻煩問題,同時打擊帝國軍士氣,土軍主將穆斯塔法下令將部隊中攜帶的30000餘名俘虜就地處決。同時組織部隊排列陣形待命,他以十萬兵力在基督教聯軍的前方展開,試圖圍殲對手。
決戰當日,索別斯基首先命令聯軍左翼的帝國諸侯軍發起進攻,土耳其軍隊馬上應戰。為了防止陣地被聯軍突破而被包圍,土耳其人將大部分兵力調至左翼與聯軍展開血戰。中午時分,索別斯基看到土耳其軍隊右翼兵力不斷減弱,就不失時機地下令聯軍中軍和右翼全部投入戰斗,向土耳其軍隊展開猛烈的沖擊。激戰15小時之久,直到多瑙河小島上的土耳其炮群被打啞,聯軍在索別斯基的率領下,連破土耳其軍隊幾道防線,土耳其大軍漸漸不支。
戰至日落時分,圍城的土耳其軍敗局已定,土耳其軍隊統帥卡拉·穆斯塔法為避免被聯軍包圍聚殲,不得不下令全軍後退。索別斯基再次抓住戰機,命令聯軍全線出擊,趁勢窮追猛打,土耳其軍隊很快潰不成軍。在維也納解圍戰中聯軍給土耳其軍隊以毀滅性打擊,土耳其首相的紅色帳篷被炸毀,但他本人逃走了。土軍被擊斃2萬餘人,被俘2000餘人,繳獲大炮300餘門,聯軍大獲全勝,一舉成功。9月13日,索別斯基在土耳其統帥遺棄的營帳中給王妃寫信報告戰果:「所有的大炮,所有的營帳,數不清的財富都落到我的手裡,土耳其人遺屍遍野,狼狽潰逃。丟棄下的駱駝、驢子、綿羊和其他牲口正等待我們的士兵去收拾……」
相傳咖啡就是這才戰役之後由柯奇斯基在戰利品中收獲而在歐洲傳播開的。由於一個麵包師發現地道而拯救了城市,維也納人大量烤制新月形麵包來紀念他,因為形狀關系,這種麵包後來被稱為「牛角麵包」。 大維齊爾卡拉·穆斯塔法被蘇丹在貝爾格萊德處決。這場戰役是中歐的多個王國與奧斯曼帝國持續300年的爭斗以來的一次轉折點。戰役之後的16年,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逐漸從奧斯曼帝國中奪回匈牙利南部和特蘭西瓦尼亞,當中並消滅了大量奧斯曼軍隊。
❽ 大洪水... 地球上哪來這么多水
「諾亞方舟」是出自聖經《創世紀》中的一個引人入勝的傳說。由於偷吃禁果,亞當夏娃被逐出伊甸園。此後,該隱誅弟,揭開了人類互相殘殺的序幕。人世間充滿著強暴、仇恨和嫉妒,只有諾亞是個義人。上帝看到人類的種種罪惡,憤怒萬分,決定用洪水毀滅這個已經敗壞的世界, 只給諾亞留下有限的生靈。
上帝要求諾亞用歌斐木建造方舟,並把舟的規格和造法傳授給諾亞。此後,諾亞一邊趕造方舟,一邊勸告世人悔改其行為。諾亞在獨立無援的情況下,花了整整120年時間終於造成了一隻龐大的方舟,並聽從上帝的話,把全家八口搬了進去,各種飛禽走獸也一對對趕來,有條不紊地進入方舟。7天後,洪水自天而降,一連下了40個晝夜,人群和動植物全部陷入沒頂之災。除諾亞一家人以外,亞當和夏娃的其他後代都被洪水吞沒了,連世界上最高的山峰都低於水面7米。
上帝顧念諾亞和方舟中的飛禽走獸,便下令止雨興風,風吹著水,水勢漸漸消退。諾亞方舟停靠在亞拉臘山邊。又過了幾十天,諾亞打開方舟的窗戶,放出一隻烏鴉去探聽消息,但烏鴉一去不回。諾亞又把一隻鴿子放出去,要它去看看地上的水退了沒有。由於遍地是水,鴿子找不到落腳之處,又飛回方舟。七天之後,諾亞又把鴿子放出去,黃昏時分,鴿子飛回來了,嘴裡銜著橄欖葉,很明顯是從樹上啄下來的。諾亞由此判斷,地上的水已經消退。後世的人們就用鴿子和橄 欖枝來象徵和平。
曾經在1985年發現泰坦尼克號沉船、去年發現以色列神秘失蹤潛艇的美國「海底神探」波拉德今天又有驚人宣布,上周他們的深海潛水器在黑海離岸20公里95米深海中的一條古河谷中發現了50平方米的古建築遺址,木樑、樹枝牆和石斧、石鑿等石器散落其間,其年代在7500年前。考古學家認為,這兒曾是人口眾多的古城,它們被大洪水淹沒,這可能為《聖經》中提到的大洪水和諾亞方舟故事提供佐證,因而把此次發現稱為「海底龐培古城出土」,很可能將改寫中東甚至世界古文明史。
他們此前曾在黑海170米深的海底發現了7000多年前的淡水貝類化石,這表明古時黑海曾經是淡水湖。一些學者認為,約1萬年前,歐洲冰川融化,地中海水上漲淹沒了中東,古人類和動植物遭滅頂之災。
大洪水7500年前沖垮海岸,淹沒了黑海,湖中淡水生物全部死亡。
《聖經》稱,諾亞為躲避洪水建造櫃形大方舟。其地點在今天土耳其的阿拉拉特山,一些考古家曾稱找到方舟遺跡,但尚無確鑿考古證明。
波拉德正在擴大海底探索,待確定遺址范圍後,再打撈古跡。
❾ 勒班陀海戰經過是怎樣的,誰戰敗了
1571年10月7日早上,神聖同盟海軍總司令唐胡安向艦隊全員作出激勵,並展開了作戰。開戰後,配置在神聖同盟軍左翼及中央的加萊賽戰船率先炮擊土耳其軍的排槳船,並成功擊沉擊傷其中幾艘,先發制人的神聖同盟軍成功打亂土耳其艦隊的部署。然而,土耳其左翼艦隊指揮官卻調開南翼艦隊,以防側翼受到包圍。另一方面,兩軍在北部戰線亦開展了激烈的戰斗,同盟軍左翼艦隊與土耳軍右翼艦隊在沿岸一帶開始進行戰斗。熟悉地形的土耳其軍成功迂迴到同盟軍的後方,並以弓箭射殺對方的司令,沒有指揮官協調的同盟軍左翼頓時潰敗。可是,同盟軍左翼艦隊的指揮權不久就由他人繼承,新指揮官重整艦隊陣勢,保留了艦隊的力量。此外,土耳其右翼艦隊司令也被同盟軍槍殺,土耳其軍北翼開始出現混亂,各艦開始潰逃。然而,在南方戰線中,同盟軍右翼艦隊卻和土耳其軍左翼艦隊隔海對峙,互相進行包圍及突破,形成膠著狀態。
同日下午,兩軍的中央部隊出現激烈的戰斗,土耳其軍旗艦與同盟軍的旗艦接舷。唐胡安在此時命士兵用火繩槍射擊土耳其軍士兵,不少土耳其軍士兵被射殺。土耳其軍總司令阿里·巴夏亦被射殺,土耳其軍開始出現大混亂。在土耳其軍艦中負責搖槳的基督徒紛紛向唐胡安投降,使得同盟軍戰力增加不少。另一面,南方戰線中,土耳其左翼艦隊孤軍面對同盟軍三支艦隊的包圍,心知不妙的土耳其左翼艦隊司令官於是開始撤退。直至下午四時後,土耳其軍總司令阿里.巴夏的首級被掛在同盟軍旗艦的桅桿上,戰事才告結束。
❿ 諾亞洪水歷史上確有其實嗎
挪亞方舟的遺址
大洪水和挪亞方舟的神話,千百年來一直流傳不息。去年10月,由香港人袁文輝帶領的首支華人探險隊,在土耳其亞拉臘山的冰山上,發現許多民族歷史書籍中記載的挪亞方舟遺址,也證實方舟內部結構確實是木製的!
千百年來,世界許多地方一直流傳著大洪水和挪亞方舟的神話,因為有了那艘大船,人類和動物才能逃脫上帝憤怒的懲罰。
無數探險家不惜冒著生命危險,想探尋有關挪亞方舟的一切:它到底有多大?用什麼材料建造?在哪裡停泊等?
去年10月,由香港人袁文輝帶領的首支華人探險隊,在土耳其亞拉臘山(Mt.Ararat)的冰山上,發現許多民族歷史書籍中記載的挪亞方舟遺址,也證實方舟內部結構確實是木製的!
袁文輝聯同10名攀山專家和庫爾德族人組隊,費時2年多,在亞拉臘山軍事禁區前後搜索五次,終於在4200公尺的冰山上發現挪亞方舟遺址。
探尋挪亞方舟,對地質學家、考古學家和眾多熱衷於從宗教角度進行「方舟考古」的愛好者來說是一個挑戰。因為要尋找挪亞方舟,除了需要科學和文化方面的知識外,還要冒著攀登亞拉臘山的巨大風險。
亞拉臘山也稱聖山
亞拉臘山位於土耳其東部與伊朗邊境,是當地最高山脈和世界最高雪峰之一,高5165公尺,山頂常年積雪。這座高山的名字在《聖經》和《可蘭經》中都出現過,據說是挪亞方舟的所在,因此也被稱為「聖山」。
在2001年7月27日,我國登山好手邱瑞昭與6名外國登山好手組成的和平登山隊,也曾征服亞拉臘山。
袁文輝接受本報香港越洋訪問時說:「近200年來,西方科學家和探險家積極尋找挪亞方舟,並寫下不少目擊證據,然而往往發現地點不一,又沒有清晰的影像為證,方舟始終是個謎團。」
他說,亞拉臘山經常發生雪崩和山崩,有終年隱匿在煙霧中的大裂縫,以及地震和火山爆發(亞拉臘山是一座活火山,最後一次爆發是在1965年)。
在邊防敏感地帶
由於火山活動產生的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還有雷擊的危險,加上土耳其政府下達的禁令和被庫爾德游擊隊員擒獲的危險(亞拉臘山位於臨近亞美尼亞共和國和伊朗的敏感地帶),使過去人們幾十次探險以失敗告終。
不過,探險家設法繼續尋找,而且在有關衛星照片被公布和傳播之後更加熱了起來。這些在上世紀60年代由美國和蘇聯間諜飛機拍攝的照片和由衛星傳回的圖像,證實了在亞拉臘山上確實存在一種「異物」。
袁文輝說:「使問題更復雜的是,土耳其政府基於邊防安全等問題,一直不給西方探險家和科學家開方便之門,多次拒絕他們的攀山申請。雖然有少數探險家登山,但由於規模與裝備有限,難有收獲。」
掌握方舟確實位置
2003年8月,他連同梁燕城博士和聖地專家李志光牧師,首次踏足亞拉臘山,並得悉當地人流傳山上有個長形木盒,埋藏在冰雪之下。他們經過多次嘗試後,取得當地庫爾德族領袖的信任。
他說:「在踏足亞拉臘山多次後,得到當地庫爾德族領袖的信任,充分掌握了挪亞方舟的確實位置。我們隨即向土耳其軍方申請許可證,並同攀山專家和庫爾德族人組成一支亞洲探險隊出征。如果沒有他們的協助,整個過程無法這么順利。
「聽當地人說,他們的曾祖父曾進入方舟,看過里頭的房間,這信息令人感到非常興奮與期待!」
最擔心雪崩
登山之途艱辛難行。袁文輝說:「當地氣候不好,多數時候得攀爬45度的斜坡,而且一人牽綁著另一人,好像扣環一樣,萬一有一個人跌倒,我們全部就會被拖下山去,一定沒命的!還有,我們最擔心的是雪崩,因為山頂都是雪。由於氣候太冷,大概是攝氏零下10度,拍攝時又發生機器故障,折騰很久後,才順利完成拍攝的工作。
「我們分階段扎營,吃那裡的兔子、山雞等過活。我們看到有女爬山者因高山症而死掉,被抬著下山!這里是活火山,在那裡三個月,我們經歷了大大小小約500次的地震!」
證實方舟木製結構
幾番探索,終於拍攝到挪亞方舟的遺骸外貌,也證實方舟內部結構恰如所描繪的全以木製而成。熔岩包住了木舟,變成石化結構。
他說:「多年來經過無數次的火山爆發,把方舟炸成幾截,我們看到的,只是方舟其中一角。」
他說:「可惜我們不能從方舟僅有的一個窄口進去,因為地上只是薄冰,大概只有一英寸的厚度,下面全是水,走動不小心造成冰裂的話,全部會掉進冰水裡。」
近年來亞拉臘山探險者
現代第一個有據可查的登上亞拉臘山的探險者是德國醫生弗里德里希帕羅特,他在1829年上了那座山,但並未找到挪亞方舟留下的明顯遺跡。
不過,他欣賞到了埃奇米阿津修道院中(它在亞拉臘火山1840年的一次爆發時被毀),東正教神甫們頂禮膜拜的一個十字架,它很像是用《聖經》里記載的那艘船上的木材製成的。到1955年為止的歷次探險中,探險家未能成功尋獲方舟。
隨後,法國工業家弗爾南納瓦拉到亞拉臘山進行第三次探險後,帶回一根橡木樑,他斷言隱約看見了冰川下有一隻船,這根梁便是從船上掉下來的。
最初的一些分析證實這名業余考古學家的敘述:利用碳14(carbon-14)所做的檢驗,證明這件發現物的年代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
不過,一個專家組反駁說,如果它在如此長的時間里都被深埋在海拔4000公尺的冰川之下,那麼釋放的碳14與分析中所顯示的結果會完全不同。有關論戰和分析延續至今。
袁文輝也是香港影音使團總幹事,他帶領的華人攝制隊登亞拉臘山近距離拍攝實況。他說:「這次的探索是基督徒和當地回教徒的合作,充分表現出和諧與包容的精神。」
為了進一步證實挪亞方舟遺骸的真實性,他說:「我們除了把實際情景拍成影片外,也正向全世界公開招募考古學家、地質學家和科學家,安排再度前往探索和考證,希望有興趣的人能一起去探個究竟。」
影音使團實地考察攝制的《挪亞方舟》紀錄片電影自年初推出的短短幾個月內,在港、台、加、美、澳等地引起熱烈回響。影片導演楊永祥曾製作《尋找他鄉的故事》、《影響世界的中國人》等節目,曾獲香港「最高欣賞指數電視節目大獎」六連冠及紐約電視節優異獎。
方舟與洪水滅世典故
根據《聖經》的《創世紀》第6至7章記載,古代人類曾犯大罪,造物者以洪水滅世。神吩咐義人挪亞建造一隻方舟,要他一家八口,連同地上所有動物,一公一母帶進方舟,並要預備足夠的食糧。
挪亞用了120年,以歌斐木,外塗上松香,建成一艘3層高的方舟。雨降40晝夜,所有地上的活物無一生還。方舟在海上飄流150天。洪水退後,方舟便停泊在土耳其亞拉臘山上。上帝與挪亞立虹為記,從此不再以洪水滅世。
按記載,方舟300肘,闊50肘,高30肘,以今日計算單位,約長135公尺,寬22.5公尺,高13.5公尺。這個比例,在風浪中傾斜60度,也不致翻覆。估計其可用平面空間超過10萬平方英尺,比20個籃球場還要大。立體空間151萬8000立方英尺,最少等於569個現代貨運火車的容量。
現今,地球動物及水上生物共90多萬種,據專家統計,放入方舟的陸上動物約有3萬5000種,其中少數是巨型的,如長頸鹿和大象,大部分為小動物,如老鼠、貓等。所有動物進入方舟後,約等於方舟37%的體積,仍有大量空間存放糧食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