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時土耳其為什麼屠殺亞美尼亞
1. 奧斯曼土耳其為什麼要屠殺亞美尼亞民族
當時土俄正在爭奪高加索地區。
亞美尼亞人和俄國信仰相近,
土耳其人遷怒於亞美尼亞人
2. 亞美尼亞人的大屠殺
20世紀鮮為人知的大屠殺亞美尼亞人被肉體消滅
在1915年春到1916年秋這一年多的時間內,生活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土地上的200萬亞美尼亞人中,有100萬到150萬人遭到屠殺。
屠殺先從文化精英開刀。19世紀中期,曾經盛極一時的奧斯曼土耳其氣數將盡,希臘、塞爾維亞、羅馬尼亞等巴爾干國家先後獨立。奧斯曼土耳其把國家分裂歸咎於亞美尼亞等民族與外部勢力勾結,決定「攘外必先安內」。一戰時任土耳其內政部長的塔拉特·帕夏說:「要一勞永逸地解決亞美尼亞問題,就必須從肉體上消滅亞美尼亞這個種族。」
到了20世紀初,一場有組織有計劃的屠殺終於拉開序幕:首先被消滅的是文化精英。1915年4月24日(這一天被定為大屠殺紀念日),650多名亞美尼亞知識分子和顯要人物被逮捕,然後被處決。接著軍隊中的亞美尼亞裔軍人被甄別、隔離、處決。與此同時,當時的獨裁政府對土耳其東部諸省進行了掃盪。截至1915年5月,這一地區亞美尼亞男性人口已經消滅殆盡。
行動隨即進入第二階段:5月底,土耳其中央下令將全部亞美尼亞族裔「押運」到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的沙漠地帶。流亡者中那些有姿色的婦女或低齡兒童被掠為奴隸,其餘的在歷經劫掠、姦淫、屠戮之後,抵達敘利亞時已不足原先數目的20%。而在那裡等待他們的依然是無止境的飢餓、疾病和勞碌。「種族屠殺」概念出現兩個月後,同樣的命運也落在土耳其西部省份的亞美尼亞人頭上,他們的遭遇與東部的亞美尼亞人一模一樣:精英人物先被斬殺,殘餘人口又被強擄。而且,在押運過程中,悶罐車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被大規模使用。沙漠中,土耳其政府沿幼發拉底河建立了25個集中營,70萬人被不斷地從一個集中營轉運到另一個集中營。直到1916年4月,這些集中營最終被一個個「清掃」干凈,最後的倖存者也被北方的野蠻人斬草除根。
西方社會對此並非一無所知。鑒於當時亞美尼亞人的悲慘狀況,美國總統威爾遜向國會請求獲准以人道主義援助的形式進行干預。
1913年亨利·摩根索(Henry Morgenthau Sr.)被任命為駐奧斯曼帝國大使。摩根索在他任內盡全力緩解土耳其當局行動所造成的惡果。他給威爾遜發了一封題為「亞美尼亞局勢」(Armenian situation)的電報,講述了亞美尼亞人所面臨的巨大苦難。關於種族滅絕的深入情況,摩根索在他所著的《摩根索大使的故事》(Ambassador Morgenthau's Story)一書中作了詳細闡述。這本書被他題獻給威爾遜。摩根索還建立了美國近東救援委員會(American Committee for Relief in the Near East)以協調對亞美尼亞的人道援助。1918年,一戰結束,一些大屠殺的責任人受到了土耳其本國法庭的審判,有幾個小嘍啰被絞死。1922年,大屠殺的元兇塔拉特·帕夏在柏林被大屠殺倖存者所羅門·特利里揚刺殺。
另有部分亞美尼亞人散居在美國(約50萬)、伊朗(20萬)、法國(20萬)、黎巴嫩(18萬)、土耳其(15萬)、敘利亞(15萬)等數十個國家。他們多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迫移居國外的。
3. 歷史上土耳其的庫爾德人為什麼屠殺亞美尼亞人
因為庫爾德人在當時是奧斯曼帝國的雇傭兵或是劫匪,他們為了劫奪亞美尼亞難民的財物自然就會殺死亞美尼亞人啦。
4. 誰知道關於「亞美利亞大屠殺」的資料
亞美尼亞大屠殺
1915年4月24日傍晚,在奧斯曼帝國的首都伊斯坦布爾,數百名亞美尼亞社會領導人被政 府圍捕並殺害,這一事件是對亞美尼亞種族實施大規模屠殺的前兆。接下來發生的慘劇,是20世紀第一起滅絕種族的大屠殺。據亞美尼亞方面的史料記載,1915年至1923年期間,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對亞美尼亞人實施了慘無人道的種族滅絕政策,導致150萬亞美尼亞人死亡。
19世紀中期,曾經盛極一時的奧斯曼帝國氣數將盡。奧斯曼帝國把國家分裂歸咎於亞美尼亞等民族與外部勢力勾結,決定「攘外必先安內」。一戰時任土耳其內政部長的塔拉特·帕夏說:「要一勞永逸地解決亞美尼亞問題,就必須從肉體上消滅亞美尼亞這個種族。」 1914年,奧斯曼帝國主動與德國結盟,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的一員。戰爭期間,德國向土耳其提供了軍事援助。土耳其人在戰爭中要與基督教國家俄國交戰,由於擔心國內信奉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會揭竿而起,站在敵人一邊,青年土耳其黨領導人制定了一項滅絕人性的屠殺亞美尼亞人的殘暴計劃。
1915年初,奧斯曼土耳其政 府開始逐步清除國家軍隊里的亞美尼亞人,發配他們去當築路工或苦力,直到勞累而死,甚至被槍殺。一些亞美尼亞人還被迫在臨死前自掘墳墓。 1915年4月24日傍晚,政 府開始實施下一步計劃:殺害居住在伊斯坦布爾的亞美尼亞政治、文化精英。因為這些人很可能是反種族滅絕運動的組織者。 截至1915年5月,這一地區亞美尼亞男性人口已經被消滅殆盡。
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政 府下令將所有亞美尼亞人驅逐出境。事實上,「驅逐」只是一個相對好聽的借口。在這次事件中,成千上萬名婦女、兒童和老人被迫離開家園,徒步跋涉數百英里。一路上,很多人由於疾病和飢渴橫屍荒野,其他人則被軍隊組織的「屠宰營」殘忍殺害。年輕的亞美尼亞婦女被賣到土耳其人家裡做奴役,更多的亞美尼亞人在這場暴行中被弔死、槍殺,甚至燒死。無數嬰兒被活活摔死,年齡大一些的兒童則被毒死,連教堂也被夷為平地。少數逃過一劫的亞美尼亞人來到了敘利亞北部,被送進骯臟的難民營,隨後又被發配到沙漠,乾渴而死。
1915年5月底,土耳其中央下令將全部亞美尼亞族裔「押運」到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的沙漠地帶。流亡者中的婦女或低齡兒童被掠為奴隸,其餘的在歷經劫掠、屠戮之後,抵達敘利亞時已不足原先數目的20%。而在那裡等待他們的依然是無止境的飢餓、疾病和勞碌。兩個月後,同樣的命運也落在土耳其西部省份的亞美尼亞人頭上,他們的遭遇與東部的亞美尼亞人一模一樣:精英人物先被斬殺,殘餘人口又被強擄。而且,在押運過程中,悶罐車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被大規模使用。沙漠中,土耳其政 府沿幼發拉底河建立了25個集中營,70萬人被不斷地從一個集中營轉運到另一個集中營。直到1916年4月,這些集中營最終被一個個「清掃」干凈,最後的倖存者也被斬草除根。
1915到1918年間,大約有100萬亞美尼亞人被殺害,這是土耳其當局籌劃的種族滅絕政策的一部分。在1919年的巴黎和會上,與會各國代表強烈譴責了屠殺亞美尼亞人的罪行,迫於國際壓力,土耳其法院依據其國內法缺席審判了屠殺事件的肇事者,包括前內閣部長和政黨領袖,並將肇事者判處死刑或無期徒刑。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土耳其又掀起了新一輪的民族主義運動,結果,倖存下來的亞美尼亞人又有一大批慘遭殺害。截止到1923年,又有數十萬亞美尼亞人被殺戮。 希特勒曾說過:「現在還有誰會談起亞美尼亞人的滅絕?」
種族大屠殺之後,倖存下來的幾萬名亞美尼亞人來到世界各地定居,他們的後代今天依然生活得很好。1922年,大屠殺的元兇塔拉特·帕夏在柏林被大屠殺倖存者亞美尼亞人所羅門·特利里揚刺殺。1948年12月9日,聯合國大會經過多年努力通過了《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以下簡稱《防滅公約》)。公約第一條明確規定:「締約國確認滅絕種族行為,不論發生於平時或戰時,均系國際法上的一種罪行,承允防止並懲治之。」
亞美尼亞位於外高加索南部,與土耳其東部接壤,在歷史上曾被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統治。據亞美尼亞方面的史料記載,1915至1923年期間,奧斯曼帝國對亞美尼亞人實施了慘無人道的種族滅絕政策,導致150萬人死亡。
亞美尼亞人提出「大屠殺」的根據是由兩位著名的歷史學家撰寫的人稱「藍皮書」的一份報告,題目是「奧斯曼帝國時期亞美尼亞人受到的遭遇1915-1916年」。「藍皮書」有150處引用了「大屠殺」證人的表述,稱奧斯曼帝國對亞美尼亞人的鎮壓始於1877年的俄羅斯-奧斯曼戰爭之後。報告中有如下的描述:大屠殺之前,亞美尼亞男子和他們的家庭往往會接到被驅逐的命令,命令通知他們被驅逐的目的地和時間。如果有人不到規定地點的話,奧斯曼政府的安全部隊就會搜查他的家,然後把他投入監獄,最後在不通知他們家屬的情況下就把這名「犯人」轉移到摩蘇爾或者巴格達的一家監獄。被關押的這些亞美尼亞人的結局通常是幾百個人一組地被用鏈條綁在一起,然後帶到空曠地帶執行大屠殺……
奧斯曼士兵在搜查亞美尼亞村莊時,還會告訴亞美尼亞婦女,如果她們和穆斯林男子結婚、改信伊斯蘭教的話,就可以免遭被驅逐的命運。盡管如此,還是有數萬名亞美尼亞婦女被迫踏上了遷徙之路,成千名亞美尼亞婦女在途中因飢餓、缺水和傳染病而喪生。
作為「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的證據之一,當時奧斯曼帝國內政部長帕夏給迪亞巴克爾省長發的一份電報經常被引用。電報說,得知最近一段時間來,你省不加區分地對亞美尼亞和其他所有基督教徒實施大屠殺計劃。情報表明,在馬爾丁已經有700名亞美尼亞人和其他基督教徒在夜間被帶出城外後,像羊一樣遭到割喉殺害,估計目前已經有2000人死於這場屠殺。如果不迅速加以阻止,恐怕會擴大到其他地方。因此我命令:馬上停止這種可能對公眾輿論產生壞影響、並可能威脅到所有基督教徒生命的行為!
聯合國、歐洲議會、比利時、法國、希臘和俄羅斯均承認「亞美尼亞大屠殺」事件,稱這宗屠殺為「違反人性的罪行」。
聯合國於1978年將事件定性為「種族滅絕」。
歐洲議會20年來也一直在提「亞美尼亞大屠殺問題」。在去年10月6日公布的「土耳其進展報告」中談到了這一問題,希望土耳其政府就此問題與亞美尼亞達成協議,這為在土耳其加入歐盟的談判中提出這項要求埋下伏筆。
去年12月15日,就在決定正式啟動與土耳其的入盟談判前兩天,歐洲議會通過了一個譴責土耳其實施大屠殺的報告。英國、法國等國家紛紛要求土耳其政府承認對亞美尼亞人犯下的「大屠殺」史實。
其中,法國巴黎市議會一致通過一項決議,決定在巴黎市豎立一尊高6米的青銅雕像,紀念1915年「亞美尼亞大屠殺」的死難者。這項決議是在法國國民議會通過一項關於「法國公開承認奧斯曼帝國在1915年屠殺了生活在帝國境內的150萬亞美尼亞人」的決議後作出的。
國內看法 兩派觀點不一
塞利姆是土耳其海峽大學的老師,近15年來一直在研究奧斯曼帝國檔案。他表示,當時亞美尼亞人有組織的武裝反抗是事實,也沒有人否認他們和俄羅斯人的合作。但另一方面,不管法律上怎麼定義,「有計劃的滅絕」是存在的。研究發現,那些亞美尼亞人被從這片土地上趕走,並踏上沒有希望的旅途。作為一名歷史學家,塞利姆認為還歷史以本來面目是一個道德責任。
對於政府提出的由土耳其、亞美尼亞兩國歷史學家來共同調查研究的說法,塞利姆和其他一些學者認為這其實是浪費時間。因為檔案館不是實驗室,兩國歷史學家本來就是有傾向性的,讓一方來說服另一方似乎是不太可能的。相反,雙方受到的傷害可能更深。
塞利姆同時建議開放與亞美尼亞之間的邊界,邊界打開了,兩國關系自然而然地就會正常化。
另有一派認為奧斯曼帝國歷史上不存在種族屠殺一說,其代表人物是土耳其歷史學會會長尤素夫教授。
尤素夫表示,亞美尼亞人和奧斯曼帝國之間的不和與沖突早在1881年就開始了,期間受到了英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家的干涉。翻開這個時期的檔案就可以發現,在阿納托利亞東部的亞美尼亞人在俄羅斯人的支持下,對穆斯林村莊發動了襲擊,其後又開始了大規模的起義。
面對這種情況,奧期曼帝國決定把亞美尼亞人驅逐到其他地方。尤素夫教授稱,開始時,新教徒、天主教徒、寡婦和兒童不在被驅逐之列。南部阿達納市的2.5萬名亞美尼亞人只有1.7萬人被驅逐,這個例子很好地說明了歷史上並不存在「亞美尼亞大屠殺」。至於遷徙過程中的死亡現象,尤素夫把它歸咎於疾病,稱有20萬人死於疾病。
主動出擊 強硬策略進行「全球斗爭」
1923年推翻奧斯曼帝國後成立的土耳其共和國,一直堅決否認「大屠殺」一詞,指稱當時處於種族動亂時期,雙方互有傷亡。土耳其方面還表示奧斯曼帝國也留有官方文獻,證明在1916—1917年間,土耳其人也遭到亞美尼亞人屠殺,死亡人數在50萬人左右,因此拒絕向亞美尼亞政府及人民道歉。
當來自美國、歐盟等方面的壓力加大時,土耳其決定主動出擊,採取強硬的新策略。
土耳其大國民議會4月13日發表聲明認為,一些外國議會懷著政治目的對有關奧斯曼帝國亞美尼亞族人有爭議的歷史問題作出決定(通過「亞美尼亞大屠殺」法案),是對一個事實尚未弄清的歷史問題作出決定,這是不公正的。
土耳其議會在即將遞交給英國議會的信中,要求英國議會宣布「藍皮書」只是一個宣傳材料,不能作為歷史資料。這封信將在土耳其大國民議會所有550名議員簽名後遞交給英國議會。
土耳其總參謀部也宣布,將向公眾公開所擁有的近1000個文件。這些文件有奧斯曼語、土耳其語和英語3種語言,主要包括1914―1918年期間奧斯曼帝國政府部門之間的一些文書往來。
另外,土耳其副總理兼外長居爾也在4月13日舉行的議會會議上發表講話稱,土耳其將採取新策略進行「全球斗爭」,還歷史以真相。「歷史不會原諒那些在『亞美尼亞大屠殺』問題上毫無根據地譴責土耳其的人。」
而就在土耳其大國民議會舉行會議的當天,亞美尼亞外長奧斯卡尼揚發表講話指出,在「種族滅絕日」90周年之際,土耳其本應該更加慎重的,但它卻採取了反擊態度。他說,土耳其不僅想單獨篡改歷史,還想把它灌輸給其他國家。
與兩國政府針鋒相對的態度所不同,土耳其和亞美尼亞兩國人民卻希望盡早解決問題,發展兩國關系。據一項民意調查顯示,50.9%的土耳其人和62.7%的亞美尼亞人都希望兩國開放邊境。
新華網蘇黎世10月10日電(記者 劉國遠)亞美尼亞外長納爾班江和土耳其外長達烏特奧盧10日在蘇黎世簽署了關於兩國結束長期敵對狀態並實現雙邊關系正常化的協定。
雙方簽署的協定為兩國建立外交關系和開放封閉多年的共同邊界確定了時間表。按照協定,兩國還將建立一個共同委員會來調查和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的「亞美尼亞大屠殺」事件。不過,協定還須經過雙方議會的批准才能生效。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法國外長庫什內、歐盟負責安全和外交政策的高級代表索拉納等專程前來參加這次被認為是「歷史性的」簽字儀式。
亞美尼亞自1991年獨立以來一直沒有和土耳其建立正常外交關系。雙方主要在所謂的「亞美尼亞大屠殺」事件上存在分歧。「亞美尼亞大屠殺」是指1915年至1917年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統治時期150萬亞美尼亞人死亡的事件。土耳其歷屆政府均否認這是大屠殺事件。另外,在亞美尼亞同亞塞拜然的領土爭端中,土耳其一直站在亞塞拜然一邊。土耳其還於1993年關閉了與亞美尼亞的邊界,以示對亞塞拜然的支持。
在瑞士調解下,亞土兩國於8月31日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兩國將開始為建立外交關系而進行政治磋商。
同題報道: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段秀傑):土耳其外長達烏特奧盧和亞美尼亞外長納爾班江10日晚在瑞士經濟中心蘇黎世簽署有關實現雙邊關系正常化的和平協議,這意味著兩國間將結束持續近一個世紀的敵對關系。
當晚簽署的和平協議包括兩個協議,根據第一個協議兩國將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實現關系正常化,並在協議經本國議會批准生效後兩個月內開放共同邊境;根據第二個協議兩國將成立由歷史學家組成的國際委員會,共同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發生的所謂「亞美尼亞大屠殺」事件。
協議簽字儀式由瑞士外交部長卡爾米-雷伊(女)主持,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女)、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法國外長庫什內以及歐盟負責外交和安全事務高級代表索拉納均出席了儀式。
由於在所謂「亞美尼亞大屠殺」問題上存在分歧,土亞兩國一直沒有建立正常外交關系。2008年7月以來,兩國就改善關系問題在瑞士舉行多輪秘密談判。今年下半年,這一談判取得突破,兩國最終決定於本月10日在瑞士簽署和平協議。
5. 一戰時,古老的民族差點被土耳其殺滅族,百年後他們如何成功復仇
一戰時,古老的民族差點被土耳其殺滅族,百年後它們通過打擊土耳其的支持國亞塞拜然來達到報仇目的,它們本身的實力和土耳其的差距較大,不能夠直接和土耳其開戰,只能夠打擊土耳其的小弟,不過這確實也狠狠的打了土耳其的臉。這個民族就是亞美尼亞,它位於土耳其和俄羅斯帝國的邊境之地,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它一直成為兩國相爭的一個關鍵點。
其實國與國之間,就是講的實力,如果實力弱小,也只能夠被動挨打,唯有不斷發展壯大自己才是硬道理。
6. 亞美尼亞大屠殺的研究
希伯來大學學者耶胡達·鮑爾(YehudaBauer)認為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最能夠與猶太人大屠殺相提並論」。不過他也指出兩者有幾點明顯分別,尤其在動機方面。
鮑爾也指出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應被理解為是1896年開始,經歷1908~1909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及直至1923年的種族滅絕,而非於1915年才開始。
BatYe'or認為「亞美尼亞人的種族滅絕是一場聖戰」。指聖戰及所謂的「齊米心態」(dhimmitude)是導致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的「原則和價值觀」的一部分。不過當時目睹亞美尼亞人受迫害的Fà'izel—Ghusein有不同看法,認為亞美尼亞人的苦難是統一與進步委員會所為,起自民族主義狂熱及妒忌亞美尼亞人,與伊斯蘭教信仰無關。阿諾爾德·湯因比及其它一些資料來源報告說許多亞美尼亞人通過與土耳其人結婚或改信伊斯蘭教而倖免一死。El—Ghusein指出許多改信者仍被殺害,擔心西方人會認為「亞美尼亞人的滅絕」是「伊斯蘭教歷史上一個抹不掉的污點」。曾經有伊斯蘭教領袖呼籲放過那些改信伊斯蘭教的亞美尼亞人,El—Ghusein引述一位政府官員在殺死改信者前回應說「政治的事沒有宗教」。 土耳其共和國的正式立場是亞美尼亞人在「遷移」或「驅逐」過程中的死亡不應被視為「種族滅絕」,理由分別有:那些殺人事件不是由政府蓄意策劃的;亞美尼亞人作為一個文化上的群體,可能會同情俄國而構成威脅,殺死他們是合理的;亞美尼亞人只是挨餓;或指有「亞美尼亞匪幫」作惡之類等。有些人用語義或「不適用於那個時代」作為理由去否定這次屠殺是「種族滅絕」(英文的genocide(種族滅絕)一字直到1943年才誕生)。
土耳其在一次大戰的傷亡數字常被用來淡化亞美尼亞人的死亡數字。
土耳其政府的資料又稱有歷史可證明的「土耳其人的寬容」使得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根本不可能發生。一份軍方文件用11世紀的歷史去反駁這次種族大屠殺:「是塞爾柱土耳其人於1071年對亞美尼亞人的統治使他們脫離拜占庭帝國的迫害,並容許他們過正常生活。」
2005年,土耳其總理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邀請土耳其、亞美尼亞及國際上的歷史學者成立一個委員會,利用兩國及其它國家的檔案去重新評估「1915年的事件」。亞美尼亞總統羅伯特·科恰良拒絕了埃爾多安的提議。
此外,時任土耳其外長的阿卜杜拉·居爾邀請美國及其它國家委派學者為該個委員會作出貢獻,「調查這次慘劇及打開通道讓土耳其人與亞美尼亞人走到一起」。
土耳其政府仍在抗議其它國家正式承認這次屠殺是種族滅絕,及質疑根本不存在種族滅絕。
爭議
土耳其刑法典第301條禁止「侮辱土耳其」,有檢控官用這條法例去迫使國內一些知識分子不再提起奧斯曼帝國末年亞美尼亞人遭受的暴行。被告人通常會遭受隨之而來的仇恨宣傳及人身安全威脅,2007年被謀殺的亞美尼亞裔土耳其知識分子赫蘭特·丁克就是一個例子。 作為回應土耳其一直否認有亞美尼亞人種族滅絕事件,海外亞美尼亞人有不少活躍分子努力爭取各國政府正式承認該次種族滅絕。超過20個國家及美國42個州已有決議承認「亞美尼亞人種族滅絕」是真實的歷史事件。
2011年12月,法國國民議會通過將「否認亞美尼亞人種族滅絕」列為刑事罪行的法案,違反的人可被判監禁和罰款。2012年1月,法案在法國參議院亦獲得通過,不過法國憲法委員會在2月以法案會侵害言論自由而判定它違反憲法。 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通過決議,將一戰期間奧斯曼帝國大批殺害亞美尼亞人認定為「種族屠殺」,該舉措引起土耳其的強烈抗議,也使得一直以來存在爭議的「亞美尼亞大屠殺」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13世紀初期,原來居住在中亞的突厥人開始向西遷移,進入小亞細亞地區。16世紀時,其後裔奧斯曼土耳其人建立了地跨歐亞非三洲的龐大的伊斯蘭教封建軍事帝國—奧斯曼帝國。亞美尼亞人居住在位於亞洲的南高加索和安納托利亞高原東北部的亞美尼亞高原。15世紀時,亞美尼亞人被奧斯曼帝國所征服,但經過幾個世紀,亞美尼亞人仍保留著其文化和宗教上的獨立性。17~18世紀,隨著征戰了數個世紀的伊斯蘭教封建軍事帝國奧斯曼帝國的日益衰落和瓦解,亞美尼亞人要求建立獨立的民族國家的呼聲日益高漲。幾乎在與此同時,興起於歐洲東部邊陲的基督教東部教會國家沙皇俄國一直想把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西亞美尼亞納入其版圖,由此大力支持亞美尼亞建國。19世紀後期,亞美尼亞地區自治問題一度成為國際熱點。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奧斯曼帝國加入以德國和奧匈帝國為首的同盟國,向協約國宣戰,但戰局並不順利,而且國內政治、民族問題因為戰爭失利而激化,達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奧斯曼帝國把這歸咎於亞美尼亞等民族與外部勢力勾結,決定「攘外必先安內」。一戰時任奧斯曼帝國內政部長的塔拉特·帕夏說:「要一勞永逸地解決亞美尼亞問題,就必須從肉體上消滅亞美尼亞這個種族。」
奧斯曼帝國首先將目標對准了亞美尼亞的文化精英。1915年4月24日,650多名亞美尼亞知識分子和顯要人物被逮捕,然後被處決。接著軍隊中的亞美尼亞裔軍人被甄別、隔離、處決。與此同時,奧斯曼帝國對土耳其東部諸省進行了掃盪。截至1915年5月,該地區的亞美尼亞男性已經被消滅殆盡。行動隨即進入第二階段:同年5月底,奧斯曼帝國下令將全部亞美尼亞族裔「押運」到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的沙漠地帶。流亡者中那些有姿色的婦女或低齡兒童被掠為奴隸,其餘的在歷經劫掠、姦淫、屠戮之後,抵達敘利亞時已不足原先數目的20%。而在那裡等待他們的依然是無止境的飢餓、疾病和勞碌。同樣的命運也落在土耳其西部省份的亞美尼亞人頭上:精英人物先被斬殺,剩餘人口又被強擄。而且,在押運過程中,悶罐車在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被大規模使用。沙漠中,土耳其政府沿幼發拉底河建立了25個集中營,70萬人被不斷地從一個集中營轉運到另一個集中營。直到1916年4月,這些集中營最終被一個個「清掃」干凈。
據亞美尼亞方面的史料記載,1915至1922年期間,奧斯曼帝國實施的慘無人道的種族滅絕政策,導致150萬亞美尼亞人死亡。但後來的土耳其共和國一直對大屠殺言論加以否定。他們認為當時亞美尼亞人發動獨立起義,在沖突中,雙方都有傷亡。而後來對亞美尼亞人的遷移並不是針對全體亞美尼亞族,最初新教徒、天主教徒、寡婦和兒童就不在被驅逐之列。當然,在遷移過程中,由於管理、衛生等方面的缺失,使得大量亞美尼亞人死亡,但是絕對不能稱之為「有計劃的大屠殺」。土耳其政府建議由土耳其和亞美尼亞的歷史學家組成專家組,對這段史實進行研究,以形成共同認識。
另一方面,亞美尼亞和其他多數西方國家都認為這是一起可以和猶太人大屠殺相提並論的由一國政府蓄意進行的種族滅絕行為,一些土耳其學者也持相同觀點。目前共有阿根廷、法國、黎巴嫩、荷蘭、瑞典等22個國家承認這是一場種族屠殺。聯合國於1978年將事件定性為「種族滅絕」。這其中雖有對於「大屠殺」的歷史認定問題,但在西歐廣泛居住的有著重要政治經濟力量的亞美尼亞後裔的推動、宣傳也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自1923年以來,土耳其歷屆政府均矢口否認此次屠殺事件。雖然他們承認有幾萬名亞美尼亞人死亡(死亡數字官方說法不一),但聲稱那是由於被大規模放逐到敘利亞(當時奧斯曼的屬國)時的飢餓和疾病所致,放逐亞美尼亞人是因為他們在土耳其東部與入侵的俄羅斯人合作。在土耳其國內,人們對這個問題也看法不一,眾說紛紜,這一歷史問題業已演變成國家敏感的政治問題。
不管土耳其承認與否,這次大屠殺事件已經帶來了嚴重的後果。首先,這一事件影響了土耳其加入歐盟的進程。義大利總理普羅迪在一次與土耳其前總理埃爾多安的會晤時指出,「亞美尼亞大屠殺事件」很嚴重,雖然「通往歐盟的大門繼續向土耳其敞開」,但土耳其必須履行歐盟提出的保障言論自由等要求。同時,這一事件使得中東的亞美尼亞問題更加復雜化。
亞美尼亞總統科恰良在2005年4月24日發表講話說:「1915年是亞美尼亞人的命運分界線,它從根本上改變了亞美尼亞人民的發展路線。」亞美尼亞在1991年通過全民公決脫離蘇聯正式獨立,領土只佔亞美尼亞高原的11.5%,人口也只有亞美尼亞民族總人口的一半,這在亞美尼亞人看來都是那次大屠殺種下的惡果,因此人們的民族情緒十分強烈。無論境內的還是境外的亞美尼亞人一直希望通過各種途徑擴大本民族的版圖,壯大本民族國家的力量,這便勢必觸動中東原有的政治格局,在這一地區引發新的國際磨擦。 土耳其外長達烏特奧盧和亞美尼亞外長納爾班江2009年10月10日晚在瑞士經濟中心蘇黎世簽署有關實現雙邊關系正常化的和平協議,這意味著兩國間將結束持續近一個世紀的敵對關系。
當晚簽署的和平協議包括兩個協議,根據第一個協議兩國將正式建立外交關系,實現關系正常化,並在協議經本國議會批准生效後兩個月內開放共同邊境;根據第二個協議兩國將成立由歷史學家組成的國際委員會,共同研究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發生的所謂「亞美尼亞大屠殺」事件。
協議簽字儀式由瑞士外交部長卡爾米·雷伊主持,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法國外長庫什內以及歐盟負責外交和安全事務高級代表索拉納均出席了儀式。 2011年12月22日,法國國民議會通過一項對否認亞美尼亞大屠殺行為加以懲罰的草案。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當天宣布對法國採取制裁措施。埃爾多安當天在安卡拉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強烈譴責法國國民議會的上述表決。他說,土耳其決定取消與法國的所有經濟、政治、軍事會議,取消原允許法國軍用飛機在土耳其境內著落,取消原允許法國軍戰艦在土耳其境內靠岸。
土耳其決定立即召回其駐法國大使布爾丘奧盧,於23日上午乘飛機返回安卡拉。法國國民議會當天通過法案,對否認獲得法律承認的亞美尼亞大屠殺行為的人處以一年監禁和4.5萬歐元的罰款。
7. 亞馬尼亞人主要分布於哪些國家歷史上為什麼會被土耳其人屠殺
樓主說的應該是亞美尼亞人吧!
亞美尼亞共和國主體民族。自稱哈伊,又稱阿爾明尼亞人。另有部分散居在喬治亞、亞塞拜然、美國、伊朗、法國、黎巴嫩、土耳其、敘利亞。
亞美尼亞位於外高加索南部,與土耳其東部接壤,在歷史上曾被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統治。據亞美尼亞方面的史料記載,1915至1923年期間,奧斯曼帝國對亞美尼亞人實施了慘無人道的種族滅絕政策,導致150萬人死亡。
亞美尼亞人提出「大屠殺」的根據是由兩位著名的歷史學家撰寫的人稱「藍皮書」的一份報告,題目是「奧斯曼帝國時期亞美尼亞人受到的遭遇1915-1916年」。「藍皮書」有150處引用了「大屠殺」證人的表述,稱奧斯曼帝國對亞美尼亞人的鎮壓始於1877年的俄羅斯-奧斯曼戰爭之後。報告中有如下的描述:
大屠殺之前,亞美尼亞男子和他們的家庭往往會接到被驅逐的命令,命令通知他們被驅逐的目的地和時間。如果有人不到規定地點的話,奧斯曼政府的安全部隊就會搜查他的家,然後把他投入監獄,最後在不通知他們家屬的情況下就把這名「犯人」轉移到摩蘇爾或者巴格達的一家監獄。被關押的這些亞美尼亞人的結局通常是幾百個人一組地被用鏈條綁在一起,然後帶到空曠地帶執行大屠殺……
奧斯曼士兵在搜查亞美尼亞村莊時,還會告訴亞美尼亞婦女,如果她們和穆斯林男子結婚、改信伊斯蘭教的話,就可以免遭被驅逐的命運。盡管如此,還是有數萬名亞美尼亞婦女被迫踏上了遷徙之路,成千名亞美尼亞婦女在途中因飢餓、缺水和傳染病而喪生。
作為「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的證據之一,當時奧斯曼帝國內政部長帕夏給迪亞巴克爾省長發的一份電報經常被引用。電報說,得知最近一段時間來,你省不加區分地對亞美尼亞和其他所有基督教徒實施大屠殺計劃。情報表明,在馬爾丁已經有700名亞美尼亞人和其他基督教徒在夜間被帶出城外後,像羊一樣遭到割喉殺害,估計目前已經有2000人死於這場屠殺。如果不迅速加以阻止,恐怕會擴大到其他地方。因此我命令:馬上停止這種可能對公眾輿論產生壞影響、並可能威脅到所有基督教徒生命的行為!
聯合國、歐洲議會、比利時、法國、希臘和俄羅斯均承認「亞美尼亞大屠殺」事件,稱這宗屠殺為「違反人性的罪行」。
聯合國於1978年將事件定性為「種族滅絕」。
8. 什麼仇什麼怨細說土耳其與亞美尼亞的血海深仇
如果你問一個土耳其人,這個世界上傷害土耳其最深的是哪個國家?他可能會思考許久,然後給出一份長長的清單。然而,如果你問亞美尼亞人同樣的問題,不到一秒鍾,他就會斬釘截鐵地告訴你答案——土耳其。接下來的一個小時,他會滔滔不絕地向您歷數土耳其的罪惡。
除了猶太人,這個世界上恐怕找不到比亞美尼亞人更悲情的民族。
他們曾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在四千多年前就創造了燦爛的文化,是名副其實的文明古國。
在亞歷山大帝國覆滅之後,亞美尼亞曾控制從裏海到埃及之間的廣大區域,成為西亞地區最強大的勢力。
在羅馬大肆擴張之時,它一度與羅馬與安息兩大強國鼎足而立,成為雙方的重要緩沖國。
然而,自此之後,亞美尼亞民族就徹底淪為一個被統治的民族了。在長達兩千多年的時間里,它先後被羅馬帝國、薩珊波斯、拜占庭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特別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亞美尼亞曾被前者統治了500多年。
在這500年中,堅持自身文化信仰的亞美尼亞民族顛沛流離,歷經屈辱,數次掀起遷徙浪潮,數次遭受血腥屠殺,經歷了人類 歷史 上罕見的苦難。
在十七世紀初,伊朗薩菲王朝與奧斯曼土耳其發生戰爭,為了不讓敵方獲得補給,生活在邊境的亞美尼亞人成為了焦土政策的對象,大量居民被迫遷移,不願遷移的亞美尼亞人則遭到屠殺。
這些亞美尼亞人大多遷移到了伊朗內陸,由於不肯放棄自己的信仰,他們往往被徵收重稅,生活異常凄慘。以遷移到馬贊德蘭的亞美尼亞人為例,3萬人的移民經過50年的繁衍,僅剩下了不到5000人。
到了十九世紀,由於對外戰爭的不斷失敗以及國力的衰落,奧斯曼土耳其越發敵視不同信仰的亞美尼亞人,很多亞美尼亞人不得不遷移他國。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保守估計,至少有30萬亞美尼亞人從土耳其的東北部遷移到了沙俄控制下的高加索地區,也就是今天的亞美尼亞。
出於對投敵行為的報復,土耳其更加劇了對亞美尼亞人的屠殺。
在十九世紀末,土耳其對境內的亞美尼亞人展開了多次屠殺。在凡湖西岸的比特里斯,土耳其屠殺了2萬亞美尼亞人。此後的兩年,約有20萬亞美尼亞人遇害。
二十世紀初,土耳其人聯合庫爾德人在奧斯曼土耳其境內的幾乎所有大城市掀起了針對亞美尼亞人的屠殺,僅僅1909年3月31日一天,就有超過3萬亞美尼亞成年男子被殺。
一系列的屠殺事件激起了歐洲列強的干涉,他們通過派遣戰艦的方式迫使土耳其停止了屠殺。
一戰時期,土耳其掀起了屠殺亞美尼亞人的狂潮,他們借口亞美尼亞人通敵,調動軍隊對亞美尼亞人展開了有組織的屠殺,死者據說高達驚人的150萬,另外有數十萬亞美尼亞人逃離了土耳其。
一戰結束後,隨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壽終正寢,亞美尼亞人的悲劇並沒有結束。
由於協約國勝利,亞美尼亞人認為他們受到了列強的保護,紛紛返回家園。但是,新生的土耳其並沒有放過他們,又是一系列的屠殺,超過3萬亞美尼亞人被殺害,剛剛返回故鄉的亞美尼亞人又不得不開始遷移。
1921年,當法國從土耳其撤軍之時,由於懼怕土耳其人的屠殺,法國佔領區內的亞美尼亞人幾乎全員跟隨法軍撤離,臨近土耳其同時又在協約國控制下的敘利亞與黎巴嫩於是成為亞美尼亞人的聚居區,僅在黎巴嫩的亞美尼亞人就多達20萬。
至此,原先作為亞美尼亞人主要聚居區的土耳其基本已經看不到亞美尼亞人的身影了。
如今,亞美尼亞早已獨立,距離當年的大屠殺也已經過去了100年,然而,它與土耳其的仇怨遠未解開。
盡管鐵證如山,盡管國際 社會 譴責不斷,但是,作為地區大國的土耳其至今仍拒絕承認亞美尼亞大屠殺的存在,兩國的真正和解也就遙遙無期了。
歡迎關注,與龍馬君一起,相信思想的力量。
9. 一戰時,土耳其有沒有屠殺過亞美尼亞
是的1915年6月17日 土耳其屠殺大批亞美尼亞人 許多亞美尼亞的家庭逃離土耳其 在一艘法國的巡洋艦上避難
1915年6月17日。「今天清白的人明天就可能犯罪。」土耳其內政部長塔拉特-帕夏批准可隨意「放逐」亞美尼亞人。
土耳其人大多數為穆斯林教徒,信奉基督教的亞美尼亞人只佔人口的少數。如果亞美尼亞人面臨的命運真的僅僅是被放逐的痛苦,他們倒可以謝天謝地。可事實上,亞美尼亞人是被趕到一個隱秘的地點,迅即遭到殺害。
這天,德國駐君士坦丁堡大使向國內發回一份電報,描述了土耳其的策略。
他在電報中寫到:「奧斯曼法庭借這次戰爭之機,將國內敵人--基督教徒置於死地。」軍隊圍捕「叛逆」的亞美尼亞人,把他們趕上大篷車,運到北部沙漠深處的荒野,在那裡將他們槍殺。
亞美尼亞人已經當了幾個世紀的替罪羊。19世紀90年代,30萬亞美尼亞人被屠殺。1914年1月,土耳其軍隊中的成百名亞美尼亞人被指控有間諜行動,被解除武裝,處決。 大屠殺
A、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徹底的被肢解。其佔領領土紛紛獨立。1915年至1918年間,正處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土耳其政府因為害怕其國內的西亞美尼亞人叛亂,而有計劃的對150萬的亞美尼亞人進行了屠殺。現在,土耳其境內已經沒有亞美尼亞人了。確實殺光了。
B、土耳其——納粹德國的先師。人們都知道納粹的暴行,卻不知他們很多東西是從土耳其學來的。其中包括:集體屠殺的種族滅絕、建立集中營、以及用悶罐火車運輸等殘忍手段都是土耳其人的發明和首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