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土耳其為什麼要去伊拉克
① 如何評價土耳其軍隊借演習的名義入侵伊拉克
說明國家利益高於一切。下面我們分三個角度談談土耳其坦克開入伊拉克的影響。從土耳其的角度看:最近被11.24擊落俄戰機事件搞得焦頭爛額。北約盟友已經逐漸表露出不願摻和這事的意願,西方輿論也開始批評土耳其過激的做法。假如進入領空就被擊落,那土耳其自己的飛機真不知道要被希臘擊落多少回。而且北約也覺得現在還真沒必要跟俄羅斯撕破臉。另一方面俄羅斯不停公布IS從土敘邊境運油的證據,即使這些證據不能證明與土耳其政府高層有關,他的基層邊防系統也逃脫不了干係。以至於埃爾多安開始耍賴,聲稱是俄羅斯買了IS的石油。(如何看待土耳其總統稱俄參與is非法運油,並將公布證據? - 黃兔子的回答)因此對土耳其政府來說很有必要轉移視線,大國惹不起,我惹小國,反正伊拉克北部也不是什葉派中央政府控制,知不知會沒有實際意義,伊拉克政府說是入侵也只能口頭抗議,它鞭長莫及啊。上面只是土耳其坦克開入伊拉克的現實原因,還有一個根本原因,就是切斷已有雛形的「庫爾德斯坦」。(庫爾德人為啥在每個國家都很苦逼的樣子?不能獨立建國嗎? - 黃兔子的回答)對土耳其來說庫爾德才是心腹大患,什麼IS,俄羅斯都是浮雲,有且只有庫爾德斯坦才是埃爾多安心頭的噩夢。最近一段時期以來,庫爾德人已經成為國際舞台的香餑餑,美國人看重他們,大肆培養,援助,國際社會同情他們,不少西方誌願者進入科巴尼幫助抵抗IS,俄羅斯在11.24戰機被擊落之後也開始向庫爾德人空投武器。(土耳其坦克以演習名義開進伊拉克 伊稱等同入侵土耳其阿納多盧通訊社還報道稱,俄羅斯空軍還於5日早晨為靠近土耳其的庫爾德武裝空投了約5噸武器,庫爾德媒體BasNews也報道了這 一消息。)所有這些讓土耳其決策層如坐針氈,視而不見置若罔聞是不可能的,只好咬緊牙關,霸王硬上弓,狠下一條心,豁出老臉去,派軍隊進入伊拉克,把這種趨勢在萌芽里掐死,震懾國內的庫爾德工人黨,讓他們不要以為有機可乘。土耳其這么做還有一個重大好處就是提升自己未來在中東和平進程的話語權,他有軍隊在摩蘇爾就會與美國,伊拉克,俄羅斯討價還價,當然這些都是土耳其一廂情願,具體形勢如何演變還很難說。從美國的角度看:土耳其這么做其一,可以讓他對自己更忠心,因為這樣做形同侵犯主權國家,歐洲人的態度不好說,土耳其唯一能仰仗的就是山姆大叔。其二,可以制約俄羅斯在中東勢力的擴張,自從9.30俄羅斯進入敘利亞打擊IS以來,奧巴馬政府一直沒有提出有顯著針對性的措施,讓美國的地區影響力下降。土耳其陸軍坦克的參與可以有效彌補北約勢力在伊拉克北部的欠缺。趁俄羅斯尚未拓展到伊拉克,先下手為強。其三,可以打壓所謂的「什葉派之弧」,利用土耳其這把尖刀深深抵在伊拉克政府的心間上,讓他不敢輕舉妄動。在同伊朗,敘利亞,俄羅斯的合作中保持冷靜。美國人從而可以居中調停,繼續控制伊拉克政府。從伊拉克政府的角度看:阿巴迪兩手一攤說,我看什麼呀,我!那地方我也沒控制,被IS佔領區和庫爾德武裝盤踞,我除了耍耍嘴炮,我什麼也幹不了啊!
② 小朋友問我為啥土耳其的年輕人在馬路上走來走去搖旗吶喊想去伊拉克打擊恐怖主義,怎麼回答比較妥當
你的鄰居家突然來了一個壞人,這個人殺人放火無惡不作,而且無人敢管,為了自身安全是不是應該動一動手段告訴他們老實一點兒呢?
③ 去伊拉克是什麼梗
伊拉克之前和美國打仗,推翻了薩達姆政府,不過現在也不太平,有is時不時搞破壞,去這種動盪不安的地方你想一想對方啥意思呀。
敘利亞暑假工,該梗是在今年的暑假,很多男生就開玩笑說自己要去敘利亞打暑假工,以此來博得異性的高度關注。
④ 土耳其為了主權擊落俄羅斯戰機,然後又把部隊開進伊拉克,侵犯他國主權。他這種邏輯思維的政治手段,請問
不是矛盾,這個雙重標准,相同的事我可以做別人就是不可以做,其實俄羅斯並沒有侵犯土耳其主權,俄羅斯飛機沒有進入土耳其,是俄羅斯打擊Isis時候侵犯了土耳其利益,Isis和土耳其有經濟往來,因此土耳其是借機會向俄羅斯發難,誰知道普大帝惹不起啊。進軍伊拉克,是伊拉克現在有跟著俄羅斯合作打擊Isis的意向,土耳其是為了阻止伊拉克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結果又沒有想到伊拉克變得很強硬,讓土耳其又失去大面子
⑤ 為什麼大家都想去土耳其
"我想帶你去到浪漫的土耳其然後一起去到東京和巴黎」最近這首歌刷新了熱門。那到底土耳其到底有什麼魅力吸引著大家呢。我想應該是因為土耳其的人文環境與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賜予了它所有地方都不能比擬的浪漫吧。
土耳其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臨愛琴海,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伊朗接壤,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歷史文化古跡甚多,其中土耳其擁有世界七大奇跡中的兩個:阿爾忒彌斯神廟和毛瑟陸斯陵墓。卡帕多奇亞石林的仙女峰和石駱駝,古老文明在土耳其展現的淋漓盡致。
當然旅遊最重要的是心情,土耳其可以滿足你的需求土耳其也是購物的天堂。在土耳其購物是一件特別開心的事情,絨毛皮和毛皮是非常重要的產品,用來生產各種各樣的服裝、包包還有各類裝飾品。而且價格優惠,物美價廉,
還有具有名族特色的絲巾,大披肩,彩蛋等琳琅滿目的商品。當地的特色美食也讓人流連忘返,濃郁的咖啡☕,各
色料理,以及當地的葡萄酒,還有最最重要的烤全羊等美食。烤全羊是土耳其人招待貴賓的特色菜。烤全羊就是把
一隻嫩羊羔去掉頭腳和羊皮,掏空內臟,然後在空肚子里塞滿大米飯在火上烤。米飯裡面放了許多葡萄乾、杏仁、
松子等。烤熟的羊羔味道非常鮮美、羊肉又香又嫩。羊肚中的米飯就像中國的八寶飯,不過是鹹味的。
哇,這么美的地方怪不得人人都嚮往著去到那兒旅行呢。
⑥ 土耳其到底為什麼入侵了伊拉克有五大原因
直白的說就是純粹的流氓行為!
為了自身的利益,掠奪他人的資源!而且別人挨打不能還手,連防備也不行。
美國人仗這自己財大氣粗,稱霸與世界,他自己的主觀意識給世界各國都劃了一個圈,如果誰反對他,誰就要受到制裁。
美國人標榜的美式民主、自由、和平其實的是真實的謊言。
他有能力在一個沙漠地區扶持一個親美小國家,讓其成為變態的軍事強國,甚至默認他擁有了核武器,也能花上千億美圓推翻一個反美國家的政權,在世界各地部署百萬大軍,卻對非洲及其他落後國家人民的苦難視而不見,即使有也是象徵性的吝嗇表示。
為什麼?!!因為非洲那裡沒有美國人想要的利益。美國人從來不做虧本的買賣,它的強大崛起源自於一戰、二戰時的投機行為。
為什麼要打伊拉克、伊朗,因為美國人要搶他們的利益,而人家不給。事情就是這么簡單。
美國一個製造麻煩的國家。每一屆總統任期內都要發動一場侵略戰爭快要寫進美國憲法了。
⑦ 土耳其為什麼與伊拉克開戰
這在中東是個比較常見的問題,有些國家比較混亂,國家政權比較分裂,除了政府擁有一些外,國內一些勢力強大的黨派不聽從於政府的領導。自己經常動用自己的武裝力量去從事於周邊國家的破壞活動。
你說的土耳其炮轟伊拉克北部,其實土耳其是為了打擊在伊境內的反土政府的庫爾德工人黨武裝。該武裝老是在周邊找土兒其的事。土耳其軍隊一到,他們又跑到自己的國境內。對方做為政府軍,是不能進去別國領土的。不然就意為著雙方國家的開戰。
這就是中東特殊的原因。
比如上次的以色列軍隊直接進入黎巴嫩,其實和黎巴嫩政府沒太大的關系,只是打擊在黎境內的珍珠黨的武裝。這個黨同樣是以雙方的國境線為依託不斷騷擾以色列。
⑧ 土耳其軍事行動的最終目標,是不是要打到伊拉克邊境
達到伊拉克邊境有什麼用?土耳其的目的是最終消滅敘利亞境內的庫爾德人,預防敘利亞庫爾德人建國和向土耳其滲透,否則會加劇土耳其境內的庫爾德人的獨立傾向。敘利亞的庫爾德人是周邊庫爾德人當中最厲害的一支武裝了。
⑨ 伊朗土耳其戰爭的目的是什麼
伊朗—土耳其戰爭指奧斯曼帝國與伊朗薩非王朝進行的掠奪性戰爭。戰爭目的是為了爭奪阿拉伯的伊拉克、庫爾德斯坦、外高加索的所有權以及歐亞兩洲間最重要的戰略和貿易交通線的控制權。
這場戰爭自1514年起,斷斷續續進行到1746年,是打著伊斯蘭教的兩大流派——什葉派與遜尼派捍衛者之間的斗爭的幌子進行的。
得到遜尼派封建貴族上層人物支持的土耳其佔領者,遭到了15世紀末產生的以薩非王朝為首的伊朗國家的反抗,薩非王朝宣布希葉派為國教。土耳其蘇丹謝里姆一世殘酷地鎮壓了1513年安納托利亞的什葉派教徒起義,殺死什葉派教徒4萬人。從此,開始了對什葉派的伊朗的戰爭。
伊土戰爭的第一個時期奧斯曼帝國不僅擁有封建民軍,還擁有常備軍——土耳其近衛兵和強大的炮兵。
伊朗軍隊由騎兵弓箭手近衛軍、負責保護本部族領導機構並時常攜帶家小驅趕牲畜遠出的游牧民族的騎兵民軍和少量的地方封建主的民軍組成。庫爾奇伊和民軍戰士的武器是馬刀和長矛。在恰爾德蘭平原雙方首次大戰,土耳其蘇丹謝里姆一世的軍隊在軍事上各方面都占優勢,打敗了沙赫伊思邁爾一世的薩非王朝軍隊並佔領其首都大不里士城。
但是,由於給養不足,加之近衛兵內部發生騷亂,謝里姆一世被迫放棄了亞塞拜然。其他地區的軍事行動仍在繼續。在科奇希薩爾附近的交戰中,伊恩邁爾一世的軍隊再次大敗。土耳其炮兵在這次交戰中又一次起了決定性作用。
至1516年前夕,謝里姆一世已佔領了西亞美尼亞、庫爾德斯坦和包括摩蘇爾在內的北美索不達米亞。1516~1517年,土耳其在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埃及、希賈茲建立了自己的統治,1519年又統治了阿爾及利亞的一部分。
1533年,蘇丹蘇里曼一世與奧地利簽訂了和約。土耳其在其北陲安全得到保障之後,於同年重新對伊朗採取軍事行動。
1536年,土耳其侵佔了喬治亞西南部的一部分,該地區成為伊土兩國爭奪外高加索和美索不達米亞統治地位的主要戰場。由於伊朗軍隊也有了炮兵,所以戰爭進行到1555年時,雙方已不分勝負。1555年5月29日,伊土兩國在阿馬西亞城締結和約。
按照和約規定,伊朗保有所佔領的外高加索的一些領土。奧斯曼帝國把阿拉伯的伊拉克劃入自己的版圖。喬治亞和亞美尼亞則由兩國瓜分。伊朗得到了薩姆茨赫—薩阿塔巴戈公國的一部分、卡爾特里和卡赫齊亞。土耳其獲得了阿布哈茲、古里亞、伊美列丁以及拉濟人的領土。兩國承認卡爾斯城地區為中立區,全城已遭洗劫,城堡被夷為廢墟。伊土戰爭的第一個時期,就這樣以1555年雙方締結和約而結束。
伊土戰爭的第二個時期,始於1578年,時斷時續地持續了約半個世紀。土耳其利用薩非王朝國內封建內訌的機會,再次進攻伊朗。
這期間,土耳其依靠的是他的附庸——擁有強大軍隊的克里木諸可汗。1578年,土軍違反1555年和約,修復了卡爾斯城堡,繼而進入外高加索境內,佔領了薩姆茨赫—薩阿塔巴戈公國的一部分。1578年8月10日,伊朗沙赫的軍隊在奇爾德爾附近被擊潰,土軍侵入東喬治亞和東亞美尼亞,後又侵入北亞塞拜然並在這里佔領了希爾凡。
自1579年起,土軍和克里木汗的10萬軍隊共同奪取了整個亞塞拜然和伊朗西部。沙赫阿拔斯一世在位期間,伊朗恢復了昔日的強盛,不僅奪回了被土耳其侵佔的西部領土,而且還吞並了一些新的領土。
然而,由於對烏茲別克封建主進行戰爭和鎮壓反封建的起義,阿拔斯一世不得不於1590年3月21日同奧斯曼帝國簽訂了對伊朗非常不利的伊斯坦布爾和約。按照這項和約,幾乎整個外高加索和路里斯坦、庫爾德斯坦的頗大部分都劃歸奧斯曼帝國統治。
16世紀與17世紀之交,阿拔斯一世進行了軍事改革。
最初,他建立了一支常備部隊,其中包括一個1.2萬人的火槍兵軍團和一個1萬人的騎兵軍團;還建立了火炮工廠和由炮手組成的炮兵部隊。火槍兵和炮手只從波斯人中招募。至改革完成時,伊朗軍隊的兵力達12萬人,計有常備軍4.4萬人、封建民軍7.5萬人,封建民軍中有3萬克濟爾巴希人和由土庫曼人、庫爾德人、盧爾人及其他游牧部落和定居的伊朗封建主組成的4.5萬民軍。阿拔斯一世的軍隊很快增至30萬人。伊朗為准備與強大的奧斯曼帝國進行戰爭,還與土耳其的敵對國——俄國和歐洲諸國建立了政治與外交關系。
1602年,阿拔斯一世對土耳其開戰。
整整一個世紀以來,伊朗國第一次成為進攻的一方,而軍事組織未作根本改變的奧斯曼帝國卻成為防禦的一方。1603~1604年,在蘇菲安附近的數次交戰中,伊軍打敗了土軍,攻佔並洗劫了大不里士、納希契凡及其他城市。遵照阿拔斯一世的命令,有30餘萬亞美尼亞人從被征服的亞美尼亞被趕往伊朗內地。
在1602~1612年的伊土戰爭中,伊朗獲得全勝。1613年11月20日,交戰雙方在伊斯坦布爾簽訂了使伊朗保有全部戰果的和約。
由於對1613年伊斯坦布爾和約的條款不滿,土耳其於1616年開始對伊朗採取報復行動。
在1616~1618年薩非王朝與奧斯曼帝國的新戰爭中,土耳其又遭失敗,於1618年在謝拉布簽訂和約,條約基本上重申了伊斯坦布爾和約的各項條款。在最後兩次戰爭中,伊朗大大擴張了自己的領土范圍,接著就開始了進一步的征服。
1623~1639年的伊土戰爭起因於沙赫阿拔斯一世的軍隊入侵阿拉伯的伊拉克。阿拔斯一世利用伊拉克人反對蘇丹穆斯塔法一世統治的起義之機,攻佔了巴格達市,隨後佔領了整個阿拉伯的伊拉克。
阿拔斯一世於17世紀的前25年裡,對東喬治亞的幾次遠征,破壞性特別大。外高加索人民對其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在喬治亞,薩阿卡則領導的廣泛的反伊朗起義,動搖和削弱了伊朗在外高加索的統治。
與此同時,土耳其在歐洲的戰事中遭數次挫折後,在蘇丹穆拉德四世在位期間,便重新致力於征服東方。
1625年,土耳其佔領了阿哈耳齊赫,奪取了薩姆茨赫—薩阿塔巴戈公國,將其變為土耳其的一個省。穆拉德四世還進犯了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
同時,他的部隊還佔領了包括摩蘇爾在內的北美索不達米亞。可是他未能佔領巴格達,對該城長達9個月的圍攻毫無成效。
1630年,土軍轉攻外高加索和伊朗西部,毀掉了哈馬丹城,屠殺了全城居民。1639年5月17日,簽訂了卡斯列—席林條約。
按照這項條約,伊土兩國間的疆界沒有變動,但阿拉伯的伊拉克歸屬土耳其。
伊土戰爭的第三個時期開始於18世紀初,土耳其蘇丹艾罕默德三世對伊朗重起戰端。
1723年春,土軍乘薩非王朝國家崩潰之機侵入外高加索,佔領了第比利斯、整個東喬治亞、東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
與此同時,土軍還征服了伊朗西部的路里斯坦省。土耳其人的勝利直接威脅著俄國在高加索的利益。彼得一世遠征波斯和土耳其的軍事勝利迫使伊朗沙赫塔赫馬斯普二世同俄國簽訂了1723年彼得堡條約。
1724年6月23日,俄土君士坦丁堡條約在伊斯坦布爾簽訂。
根據這項條約,1723年俄伊彼得堡條約列舉的裏海沿岸所有地區轉歸俄國,而外高加索的其餘地區和包括克爾曼沙赫、哈馬丹兩市在內的伊朗西部則轉歸土耳其。1724年的君士坦丁堡條約的條款有利於土耳其,這是由於法國對它支持的結果,因為法國害怕俄國勢力加強。土耳其不滿足於已佔領的大片領土,其軍隊又向伊朗東部推進並攻佔了加茲溫。對土耳其侵略者進行抵抗的只有波斯和亞塞拜然的人民群眾。
18世紀30年代初,統帥納迪爾成為伊朗的實際統治者。
1730年,他擊敗了土軍並將其逐出哈馬丹、克爾曼沙赫和南亞塞拜然。
然而,當納迪爾忙於鎮壓阿富汗阿布達爾部族的霍臘散起義時,唯恐納迪爾的聲望增高的塔赫馬斯普二世向土耳其人出征,以期提高個人威望。塔赫馬斯普二世的軍隊在哈馬丹城下遭到失敗。
1732年1月10日,他被迫與土耳其簽訂和約。和約使土耳其侵佔的阿拉斯河以北的外高加索領土合法化。
1732年底,納迪爾推翻了塔赫馬斯普二世,事先與俄國簽訂臘什特條約後,便親自出征土耳其。
按該條約規定,吉蘭省立即歸還伊朗,而庫拉河以北的領土待將土軍從外高加索境內驅逐後歸還。
1735年6月14日,納迪爾的7萬軍隊在卡爾斯城下打敗了蘇丹的8萬大軍。
1736年,納迪爾加冕為伊朗沙赫,著手改組軍隊,以期增加兵員和裝備,尤其是炮兵。在這方面他得到英法兩國軍事專家的幫助。納迪爾—沙赫在鞏固了薩非王朝國家的統一之後,為了從土耳其手中奪回阿拉伯的伊拉克和外高加索,於1743年對土耳其重新開戰。3年戰爭雙方未分勝負而結束。
16至18世紀的伊士戰爭造成了各族人民的大批死亡,交戰的任何一方都未獲勝。戰爭阻礙了伊土兩國生產力的發展,加速了一些由許多民族和部落鬆散地拼湊而成的封建國家的崩潰。
伊土戰爭的非正義性,在被征服的各民族人民中間——特別是在17至18世紀——不斷激起民族解放運動和反封建運動,這些運動都為交戰國的某一方所利用,以建立自己的統治。伊土戰爭對外高加索人民來說是他們自古以來的歷史上苦難最深重的時期。在血腥的伊土戰爭中遭到削弱的伊朗和土耳其,日益淪為在近東和中東建立霸權的英法兩國的殖民地。
在伊朗和土耳其,武裝力量的基本形式是封建民軍,武裝力量的主要兵種是用矛、盾、馬刀、弓箭、短劍和火槍武裝起來的正規騎兵和非正規騎兵。伊朗的正規騎兵和土耳其的正規騎兵是軍隊中靈活機動的部隊。常備步兵與騎兵相比則處於從屬地位。
⑩ 土耳其為什麼派兵到伊拉克
伊拉克北部是庫爾德叛軍一直鬧獨立。土耳其以此為借口,出兵伊拉克,攪亂中東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