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塞爾維亞什麼時候脫離土耳其

塞爾維亞什麼時候脫離土耳其

發布時間: 2022-09-11 18:24:41

❶ 科索沃宣布獨立,誰能講一下這其中的原委

其實主要就是阿族跟塞族之間的民族沖突。
以下是一些資料。
科索沃的歷史悠久,據克羅埃西亞歷史學家亞歷山大斯迪帕切維奇考證,最早生活在科索沃地區的是40多個伊科里.特拉切好戰的游牧部落,他們就是阿爾巴尼亞人的祖先,在公元前4—5世紀就在科索沃居住.公元6世紀末至7世紀初,大批斯拉夫移民越過多瑙河到達巴爾干並定居下來。他們修建城堡、教堂,開墾荒地,把從事放牧的伊利里人趕向丘陵、山地。公元9世紀,南斯拉夫人中的塞爾維亞族建立了自己的國家。到公元14世紀,在艾蒂安杜尚大公的統治下,塞爾維亞王國進入鼎盛時期,其勢力范圍一度擴大到馬其頓和希臘,而科索沃則是王國的中心。當時的地緣政治學認為,統治科索沃就統治了巴爾干,可見科索沃地理位置的重要性。1389年6月28日,土耳其蘇丹穆拉特率領奧斯曼大軍,在科索沃的梅爾勒平原同塞爾維亞王子拉薩爾率領的基督教聯盟軍隊進行決戰,結果,穆拉特與拉薩爾雙雙戰死,科索沃從此被土耳其人佔領,整個巴爾乾地區逐漸被奧斯曼化。 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奧斯曼軍隊攻佔,1456年雅典陷落,1459年貝爾格萊德落人土耳其手中,塞爾維亞王國正式滅亡。

土耳其的佔領導致巴爾乾地區一分為二,南方是奧斯曼帝國統治下的塞爾維亞人、保加利亞人、馬其頓人、阿爾巴尼亞人和一部分波斯尼亞人,北方是奧匈帝國統治下的斯洛維尼亞人、克羅埃西亞人、斯拉渥尼亞人和伏伊伏丁那人。當時奧地利的維也納是歐洲文化的中心,而土耳其的亞洲專制主義則是愚昧、腐敗、混亂和暴戾的同義詞。許多塞爾維亞人不堪忍受奧斯曼帝國的奴役,紛紛逃往北方和西方,特別是克羅埃西亞和伏伊伏丁那,而信仰伊斯蘭教的阿爾巴尼亞人則移居科索沃,填補了塞爾維亞人留下的空缺。在科索沃,土耳其奧斯曼帝國統治者實施一種改變當地居民宗教信仰的政策,以維護統治者的利益。在此之前,當地塞爾維亞人信仰東正教,阿爾巴尼亞人則販依天主教。奧斯曼帝國雖然沒有採取強制性措施來改變當地居民的信仰,這些教徒沒有規定非信伊斯蘭教不可,他們允許東正教、天主教的存在,但教徒必須向當地政府繳納人頭稅,而這種稅款相當高,幾乎使一般東正教、天主教教徒無力承擔得起。而如果有誰皈依伊斯蘭教,成為穆斯林,就可以免交此項稅款。故而許多阿爾巴尼亞人接受了伊斯蘭教。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塞爾維亞人紛紛遷徙到基督教占統治地位的地區,這種長途跋涉在17世紀達到高潮。歷史資料表明,從17世紀中葉到18世紀初,約有三、四萬塞爾維亞人移居到哈布斯堡帝國的匈牙利地區或亞得里亞海的克羅埃西亞地區。土耳其統治者將流亡者留下來的土地與房屋分給了改變了宗教信仰的阿爾巴尼亞人,並把居住在相鄰地區的阿爾巴尼亞人遷入科索沃。到18世紀,科索沃已成為阿爾巴尼亞人佔多數的地區。據土耳其1910年人口普查,當時科索沃省的阿爾巴尼亞人已佔當地人口的60%以上,其餘為塞爾維亞人、土耳其人和保加利亞人。

從18世紀末起,南斯拉夫各民族的獨立運動風起雲涌。

塞爾維亞經過兩次起義,於1815年成立了公國,1852年黑山公國建立。1876一1878年塞土戰爭後,阿爾巴尼亞的民族復興運動不斷高漲。日益沒落的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由於擔心塞爾維亞的強大而開始支持阿爾巴尼亞人了。在1880—1889年間,有6萬科索沃塞爾維亞人移居北方。1912年,巴爾干國家聯盟向土耳其宣戰,推翻了土耳其的統治,處於奧斯曼帝國奴役下達5個世紀之久的科索沃重新並入塞爾維亞,而它的大部分居民已經是阿爾巴尼亞人了。為了恢復多種族的平衡,1918年建立的南斯拉夫王國沒收了土耳其大地主的庄園,將土地優先分給有戰功的塞爾維亞士兵,大批在庄園種地的阿爾巴尼亞人和土耳其人一起移居土耳其,這樣,定居在這里的阿爾巴尼亞族人急劇減少。到1929年,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人約50萬,占科索沃總入口的39%左右。

1941年,南斯拉夫被軸心國瓜分,科索沃被墨索里尼拼湊的「大阿爾巴尼亞」並吞,有近10萬塞爾維亞人被迫逃離家園。由於阿爾巴尼亞人和塞爾維亞人根深蒂固的民族矛盾,以致於在法西斯入侵科索沃的時期,佔領者並未遭到阿爾巴尼
亞人的反抗,相反當地居民對於加入統一的大阿爾巴尼亞感到格外興奮。

當時並肩抗擊法西斯的南斯拉夫、阿爾巴尼亞兩國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對科索沃的歸屬各執己見。1943年底1944年初,在阿爾巴尼亞舉行的科索沃人民解放委員會會議上,決定將科索沃並入阿爾巴尼亞,但該決定隨即被南共中央反對。1944年 l1月,南人民解放軍解放了科索沃。1945年2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之際,阿爾巴尼亞族起義者在科索沃成立了軍政府。3月16日,軍政府頒布法令禁止原科索沃的塞爾維亞人和黑山人返回科索沃,稱他們是大塞爾維亞專制政權的擁護者。4萬名南斯拉夫軍人同1萬名阿族軍人展開了激烈的戰斗,結果是塞爾維亞重新控制了科索沃,成千上萬名阿族穆斯林被流放到土耳其。

1945年7月,科索沃人民議會決定將科索沃並入塞爾維亞共和國。這樣,戰後科索沃又回到了當時由鐵托領導的南斯拉夫的版圖。不過,雖然阿爾巴尼亞族在南斯拉夫是第五大民族,但阿族聚居的科索沃並沒有像塞爾維亞、黑山等一樣獲得自治共和國的地位,1946年南斯拉夫憲法將科索沃規定為科索沃——梅托希亞自治省,隸屬塞爾維亞共和國。塞爾維亞人對阿爾巴尼亞人中的親法西斯分子進行了清洗,但這又激起了阿爾巴尼亞人的反抗,使民族矛盾進一步激化。

正因為上述如此長期復雜的歷史變遷,使得塞爾維亞族人與阿爾巴亞族人都認為自己是科索沃地區的主人,沒能成為南斯拉夫第七自治共和國更使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人認為自己在南斯拉夫受到了不平等、不公正的待遇,曾多次舉行要求獨立的遊行示威活動。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成立後,強調「獨立、平等和南斯拉夫各族人民的自決權」,在塞爾維亞共和國內建立了一個科索沃——梅托希亞自治省。在60年代,大約有7-30萬阿爾巴尼亞人逃到科索沃來。隨著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各共和國的民族主義傾向逐漸抬頭,發達地區要求取消國家控制,而塞爾維亞則堅持中央集權和聯邦掌握投資基金。由於歷史的原因,科索沃是南斯拉夫最貧窮的地區,1953年科索沃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為南平均水平的53%,文盲占總人口的40.4%,而前哈布斯堡統治的發達地區的文盲率只有 19.1%。占科索沃人口大多數的阿爾巴尼亞族人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大大落後於塞爾維亞人,但出生率卻大大高於塞族人,人口過多又反過來加劇了貧困狀況。到1957年科索沃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降到了全國平均水平的42%。1966年,科索沃的人口增長率為3.79%,阿爾巴尼亞族的人數增加到 100萬,而南斯拉夫全國的人口增長率僅為1%。1968年,科索沃的學生舉行大規模的示威活動,首次要求自治,並喊出了成立科索沃共和國的要求。南斯拉夫總統鐵托同意讓科索沃實行某種程度的自治。到1971年,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人佔了總人口的73.7%,阿族人的民族自決要求日益強烈。 1974年南斯拉夫的新憲法賦予科索沃廣泛的自治權,它享有同南斯拉夫其他共和國差不多的權利,阿族人有了用自己母語教學的學校,這些學校培養了大量的阿族知識分子。由於科索沃地區經濟文化的落後,許多塞爾維亞族人紛紛離開科索沃到其它地區尋找好的出路,而留在科索沃的阿族知識分子因無法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而心懷不滿,成為爭取民族獨立運動的核心。

1980年5月,鐵托逝世,南斯拉夫失去了具有個人權威的領袖,各共和國的分離傾向不斷加強。1981年3月至4月,由阿爾巴尼亞交流教授在普里什蒂納大學培養出來的阿族大學生舉行遊行示威,要求建立獨立的科索沃共和國,示威群眾首先同警察發生沖突,許多學生被捕,塞爾維亞當局派軍隊對科索沃臨時實行軍事管制。這樣導致科索沃的塞族同阿族之間的矛盾日趨尖銳,常常醞釀成流血沖突。塞爾維亞人認為,科索沃是塞爾維亞的聖地,是塞族文明的搖籃,出於歷史的原因和民族的感情,塞爾維亞不能放棄科索沃。而從種族的角度來看,科索沃已越來越阿爾巴尼亞化了。到1991年,科索沃的塞爾維亞人只佔總人口的11%,而1961年時塞爾維亞人的比例尚佔27.4%。1987年米洛舍維奇訪問科索沃時,呼籲當地塞族居民不要因為生活困難而離開這塊土地。

占人口少數的塞族人日益感到孤立和受排斥,阿族人則努力爭取政治上的支配地位,民族矛盾不斷加劇。

1988年,6000多名居住在科索沃的塞爾維亞人和黑山人指責阿族人對他們進行騷擾,並舉行大規模的抗議活動,要求廢除憲法,取消科索沃的自治地位。80年代末的南斯拉夫由於民族矛盾和經濟危機而走向四分五裂,塞爾維亞共產黨領導人米洛舍維奇利用民族主義情結來爭取群眾,提高自己的威望。塞爾維亞無力阻止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馬其頓、波黑從南斯拉夫聯邦分離出去,但它決心不借一切代價阻止科索沃的獨立。之所以如此,從民族感情上說:「科索沃作為歷史上第一個塞爾維亞王國的誕生地,誰放棄了它,誰就會在塞爾維亞人心目中成為千古罪人」。米洛舍維奇正是利用了塞爾維亞人的這種民族感情,支持科索沃的塞爾維亞人,提出了「大塞爾維亞」的口號。1989年2月27日,米洛舍維奇不顧阿族人的示威和抗議活動,宣布實行緊急狀態,派軍隊平息阿族礦工的罷工和學生示威,修改了1974年的憲法,取消了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阿族人的學校被取消,阿族人的組織機構,包括新聞機構都被取締。阿族人同警方發生了暴力沖突和槍戰,20多人死亡,許多人被捕。1990年1月,塞爾維亞警察用催淚彈、警棍和高壓水龍頭鎮壓阿族示威者。面臨著塞族的「大塞爾維亞主義」,阿族人在南斯拉夫聯邦內部建立科索沃共和國的希望破滅了,塞、阿兩族之間的對抗情緒越來越激烈,騷亂越來越嚴重。南斯拉夫向科索沃派駐軍隊、警察、坦克和飛機,並在科索沃實行宵禁。但此舉並未消滅阿族的民族主義情緒,塞、阿之間的沖突日益升級,矛盾日益惡化了。

由此可見,科索沃問題是歷史形成的一個難題,它既經歷了上下兩干多年的曲折演變,又遭受過列強的蓄意擺布,至今在許多爭端上仍難辨是非。關於科索沃的歸屬問題,塞爾維亞族和阿族各有各的說法。塞視科索沃為塞爾維亞民族的發祥地和文化搖籃,因為塞在12世紀就在這里建立了自己最強盛的國家,而阿族人只是在奧斯曼帝國入侵和塞軍敗退北方後才大量遷入的。阿族人則堅持認為,公元前4—5世紀在科索沃居住的原始部落伊利里亞人是阿族人的祖先,因此,科索沃自古以來就是阿族的領土。這樣,科索沃的阿爾巴尼亞族要求真正的自治獨立,而塞爾維亞人又不會輕意舍棄他們十分珍愛的「故土」。科索沃這顆巴爾乾的「定時炸彈」時刻存在著爆炸危險

❷ 塞爾維亞是從奧匈帝國分出來的嗎

不是,塞爾維亞是從奧斯曼土耳其統治的巴爾乾地區獨立出來的

❸ 塞爾維亞和黑山的歷史

公元6-7世紀,部分斯拉夫人越過喀爾巴阡山移居巴爾干半島。9世紀起,開始形成塞爾維亞、杜克里亞(後稱澤塔,即現在的黑山共和國地區)等國家。14世紀,塞爾維亞曾是巴爾干強盛的國家之一。15世紀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征服塞爾維亞,吞並馬其頓、波斯尼亞-黑塞哥羅維那以及黑山部分領土,統治達500年。1878年,柏林會議承認塞爾維亞和黑山獨立。1882年和1910年,塞爾維亞和黑山相繼成為王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被擊敗。1918年12月1日,南部斯拉夫一些民族聯合成立「塞爾維亞-克羅地區-斯洛維尼亞王國」,1929年改稱南斯拉夫王國,塞爾維亞和黑山成為其中一部分。1941年被德、意法西斯佔領。1945年5月15日全國解放,同年11月29日,塞爾維亞和黑山與其他南部斯拉夫民族聯合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63年4月改憲法,易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991年6月25日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兩個共和國脫離南斯拉夫聯邦宣布獨立。1991年10月15日,波黑宣布為主權國。1991年11月20日,馬其頓宣布獨立。1992年2月12日,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共和國領導人舉行最高級會議,決定組成新的國家。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憲法正式通過,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共和國聯合正式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Yugoslavia) 。
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議會兩院通過《塞爾維亞和黑山憲法憲章》,改國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 (Serbia and Montenegro,簡稱「塞黑」)。塞黑成為建立在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個平等成員基礎上的國家共同體。塞爾維亞共和國還包括伏伊伏丁那自治省和科索沃自治省。

❹ 薩拉熱窩事件

1914年 6月28日,這一天是星期天,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陽光明媚,奧地利皇儲弗蘭茨•斐迪南大公攜妻索菲亞來這里作特別訪問。他此行的目的是想使妻子得到她在維也納得不到的皇室榮譽。然而他卻忘記了,這塊土地是奧地利 6年前才吞並的,對他充滿了仇恨,刺殺他的陰謀正在醞釀著。當槍彈打穿斐迪南的脖頸和他妻子腹部的時候,隨著兩股鮮血的噴出,一場把全世界都捲入的戰爭開始了。普林西波成為永載史冊的人物,歷史的進程往往充滿了偶然因素。
開槍打死斐迪南皇太子的是一位名叫加費格里•普林西波的塞爾維亞青年,當時他只有19歲,還是個中學生。普林西波其實並不機警,完全是一系列偶然因素使他成為刺殺斐迪南的塞爾維亞民族英雄。
20世紀,擺脫了土耳其人統治的塞爾維亞在巴爾乾地區日趨強大起來,已成為南部斯拉夫人反對外國統治、爭取民族統一的核心。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兩地的斯拉夫人,強烈要求擺脫奧匈帝國的統治,與塞爾維亞合並,建立統一的南斯拉夫國家。以塞爾維亞為中心的南斯拉夫民族統一運動的發展,使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者極為不安。因此,奧匈加緊進行以摧毀塞爾維亞為目標的戰爭准備,而主持制定侵略塞爾維亞戰爭計劃的正是斐迪南和奧匈帝國總參謀長馮•赫特岑多夫。當時,在塞爾維亞國內已出現反奧宣傳活動和愛國團體。1908年成立了「國防會」,1911年成立了「黑手會」(又稱「不統一毋寧死」)。這兩個組織受到歐洲以巴古寧、克魯泡特金為代表的無政府主義思潮的影響。「國防會」主張進行游擊戰來阻止奧匈帝國吞並塞爾維亞,並招募和訓練志願軍。「黑手會」主張採取恐怖行動,它的奮斗目標是「實現民族的思想,統一所有塞爾維亞民族」。黑手會的活動方式是,單線聯系,秘密活動,絕對服從,勇於犧牲。領導這個組織的是塞爾維亞參謀本部情報主任德拉古丁•提米特利耶維奇上校。20世紀初,巴爾乾地區多次發生暗殺事件,許多青年愛國者都以獻身精神去進行這些恐怖活動。
1914年5月,德國參謀長小毛奇同奧匈帝國總參謀長赫特岑多夫會談,討論對塞爾維亞的戰爭計劃。 6月12日,斐迪南到其科諾皮施特的城堡中同德皇威廉二世舉行會談,為發動戰爭預先確定行動方針,他們都認為,俄國國內困難較大,無法插手巴爾干戰爭。德皇建議奧匈利用這一有利形勢進攻塞爾維亞。威廉二世還明確向斐迪南保證,假如俄國插手奧塞沖突,德國將援助奧匈。在德國的大力支持下,奧匈決定在鄰近塞爾維亞邊境的波斯尼亞薩拉熱窩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時間選定在 6月28日,這一天是塞爾維亞被土耳其征服的紀念日(1386年 6月28日)。這次演習以塞爾維亞為假想敵,出動了兩個兵團,斐迪南夫婦決定親自前往薩拉窩巡視。
奧匈的這一挑釁行動,大大激怒了塞爾維亞愛國者,「黑手會」和波斯尼亞當地的秘密民族主義團體「青年波斯尼亞」擬定了行刺斐迪南的計劃。
塞爾維亞政府事前已發覺了刺殺斐迪南的行動,並反對這一行動,擔心這一事件可能導致可怕的後果,因為塞爾維亞難以抵擋奧匈的進攻,而俄國此時尚未完成陸軍的改編計劃,不可能給塞爾維亞有力的援助。塞爾維亞政府試圖阻攔「黑手會」的人出境,但與「黑手會」有聯系的邊防軍使他們順利地越境進入波斯尼亞。塞爾維亞政府又通過本國駐奧匈公使提醒奧匈政府注意,如果斐迪南前往波斯尼亞,將會有生命危險。但是奧匈政府對這一警告置若罔聞。
6月28日清晨,「青年波斯尼亞」組織便在奧皇太子所要經過的大街上布置了7名刺客。上午10時左右,斐迪南夫婦在城郊檢閱軍事演習之後,乘坐敞篷汽車傲然自得地進入薩拉熱窩城。一長列皇室汽車緩緩駛過人群擁擠的街道,只有稀疏的憲兵和警察布置在道路的兩旁警戒。斐迪南坐在第二輛車上,索菲亞坐在他的右邊。波斯尼亞軍政府長官奧斯卡•波蒂奧雷克將軍坐在左邊的位上,司機旁邊是侍從官哈拉希伯爵。
當車隊經過市中心米利亞茨卡河上的楚穆爾亞橋,駛進阿佩爾碼頭時,埋伏在這里的第一個暗殺者沒能動手,因為一個警察走過來站在他面前。相距不遠的另一個暗殺者察布里諾維奇突然從人群中沖出來,向斐迪南夫婦乘坐的車擲出一枚炸彈,但被車篷彈到地上,在第三輛車前爆炸,碎片擊傷了波蒂奧克雷將軍的副手和索菲來的女侍。斐迪南故作鎮靜地走下車,察看了現場,對被警衛捉住的察布里諾維奇瞄了一眼,然後登車揮手說:「先生們,這個人發瘋了,我們還是按原計劃進行吧。」車隊迅速駛進市政廳,斐迪南夫婦參加了市政廳舉行的歡迎儀式,然後略作休息,驅車前往醫院看望受傷的隨從。
斐迪南太大意了。死神在等著他。
本來是去醫院,但司機偏偏轉錯了方向,正好撞上了在街口拐角處守候的普林西波。刺殺的機會來了。普林西波拔出手槍,剛要舉槍射擊,離他不遠處的一個警察發現了,箭步沖上來欲抓住他的手臂。真是太巧了。就在這一瞬間,剛好趕到這里的一位名叫米哈伊洛•普薩拉的「青年波斯尼亞」成員,揮手猶如一道閃電,朝警察頸部猛擊一拳,警察冷不防一個趔趄。這時,普林西波的槍聲響了,奧皇儲夫婦一命嗚呼。頓時,四下里一片混亂,米哈伊洛趁機飛快地逃離了現場,而普林西波當場被捕,日後死在獄中。列強角逐歷史的進程又有其必然因素。
斐迪南遇刺僅僅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而戰爭的准備早已在進行中。
19世紀末,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爭奪歐洲霸權和分割殖民地的斗爭中,已結成了兩個互相敵對的軍事侵略集團,即德、奧、意三國同盟和法俄同盟。進入20世紀,迅速強大起來的德國要求重新劃分世界的叫囂嚴重威脅著英法等老牌殖民國家。德國修築巴格達鐵路的計劃直接觸犯了英國在西亞、北非和印度的利益。德國在非洲的侵略計劃和在南美的傾銷政策也同英國發生尖銳的矛盾。德國積極加強海軍,力圖和英國爭奪海上霸權。英德在殖民地、商業和軍備等方面的斗爭使兩國的關系日益緊張。德國的強大,使歐洲的「均勢」被打破,英國不得不放棄傳統的「光榮孤立」政策,調整對外關系。1902年1月,英國與日本簽訂同盟條約,假日本之手,削弱自己在亞洲的競爭對手沙俄。同時,英國也在歐洲大陸尋找與它的宿敵法國接近。
德法之間的矛盾也促使法國向英國靠攏。法國企圖從德國手裡收復阿爾薩斯和洛林,為此積極准備「復仇」戰爭。德法兩國為爭奪北非摩洛哥,也有著尖銳的矛盾。推動法國與英國接近的另一個原因是它的盟國俄國在日俄戰爭中大大削弱,如果德法發生戰爭,法國不可能指望俄國的有力支援。在這些情況下,英法兩國於1904年4月8日簽訂協約,法國承認英國在埃及的特權,英國承認法國在摩洛哥的特權。兩國也調整了在紐芬蘭海岸、甘比亞和尼日、暹羅、馬達加斯加和新赫布里底斯群島的矛盾。英法協約的簽訂是准備世界大戰的重要步驟。
英法協約簽訂後,英俄兩國也逐漸接近。德奧勢力在巴爾干半島的擴張危害著俄國的利益,沙俄一直把巴爾乾和土耳其看成是自己的勢力范圍,而德國也想控制這一地區。1903年,德國同土耳其簽訂條約,取得了巴格達鐵路的建築權。一旦鐵路修成,德國將控制黑海海峽的通道,俄國出入黑海將受到德國的限制。日俄戰爭後,俄國的經濟日益依賴英法兩國,英俄兩國的矛盾也因俄國國力的削弱和英德矛盾的加劇而暫時緩和下來。1907年8月,英俄兩國簽訂協定,標志著英、法、俄「三國協約」最終形成。

❺ 普林西波的行為說明了什麼

塞爾維亞民族英雄.
1914年6月28日是塞爾維亞人民紀念1389年淪為土耳其屬地的國恥紀念日,奧軍在波斯尼亞進行以塞爾維亞為假想敵的軍事演習,奧皇儲弗蘭茨·斐迪南夫婦親往檢閱。斐迪南夫婦參加了市政廳舉行的歡迎儀式,然後略作休息,驅車前往醫院看望受傷的隨從。而塞爾維亞秘密愛國軍人組織黑手黨沿街伏擊。本來是去醫院,但司機偏偏轉錯了方向,正好撞上了在街口拐角處守候的加費格里•普林西波(當時他只有19歲,還是個中學生)。刺殺的機會來了。普林西波拔出手槍,剛要舉槍射擊,離他不遠處的一個警察發現了,箭步沖上來欲抓住他的手臂。真是太巧了。就在這一瞬間,剛好趕到這里的一位名叫米哈伊洛•普薩拉的「青年波斯尼亞」成員,揮手猶如一道閃電,朝警察頸部猛擊一拳,警察冷不防一個趔趄。這時,普林西波的槍聲響了,奧皇儲夫婦一命嗚呼。頓時,四下里一片混亂,米哈伊洛趁機飛快地逃離了現場,而普林西波當場被捕,後因未到判死刑年齡而被判監禁,1918年死於結核病。
普林西波其實並不機警,完全是一系列偶然因素使他成為刺殺斐迪南的塞爾維亞民族英雄,永載史冊。
影響最大的刺殺:引爆世界大戰的一槍

19世紀以來,老牌封建帝國土耳其在衰落的同時,在整個歐洲民族主義浪潮影響下巴爾乾地區民族主義也日益高漲。但一來巴爾乾地區的民族國家已經消失了數百年,各民族和疆界的劃分十分模糊,另一方面巴爾干周圍的大國環伺,把巴爾干看成是可以肆意宰割的五花肉。這使得這個地區的形勢十分復雜,自19世紀中葉以來,就成為歐洲歷次矛盾沖突的焦點地區,有「歐洲的火葯庫」之稱。
對巴爾乾地區反抗土耳其的民族解放運動,各大國反應不一。俄羅斯以「全世界斯拉夫兄弟的保護者」自居,一向煽動和支持這個地區的民族運動。奧地利則由於自身統治下也有許多斯拉夫民族,害怕革命會燃燒到自己轄區內,而主張保持現狀。英法等國則根據自身利益及具體形勢的變化相機而動。到了20世紀初巴爾干各民族脫離土耳其已成定局,奧匈帝國也一該以往的保守態度,轉而積極向這個地區伸手了。
1912年和1913年,在巴爾干各國因領土劃分問題引起的兩次小規模戰爭中,塞爾維亞接連獲勝。塞爾維亞國內的民族分子大為振奮,堅定了他們的奮斗目標:建立一個以塞爾維亞為主導的包括南部斯拉夫各民族在內的國家,而要實現這個目標的頭號敵人就是奧匈帝國。
早在1908年,奧匈帝國正式宣布吞並波黑地區(實際上已佔領多時),此舉引起了塞爾維亞的嚴重抗議,奧匈帝國也向塞爾維亞邊境集結軍隊,局勢緊張,史稱「波斯尼亞危機」後來在列強干預下,塞爾維亞被迫讓步。但塞爾維亞國內的仇奧情緒卻在不斷擴張,不少人認為奧匈帝國下一步將要吞並塞爾維亞,用「妖魔化的奧匈」來形容此時塞爾維亞人眼中的奧國再確切不過了。
就在這種背景下,奧匈帝國老皇帝約瑟夫的侄子——王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卻選擇了在塞爾維亞國恥日這一天出巡波斯尼亞,此舉被許多塞爾維亞人認為是對塞爾維亞肆無忌憚的侮辱,而且在波斯尼亞舉行的軍事演習就是以塞爾維亞作為假想敵的。1914年6月28日,在觀看完軍事演習之後,斐迪南偕同妻子,坐著敞蓬車,在總督和市長的陪同下前往市政廳。當車隊行到鬧市中心時,埋伏在路旁的波斯尼亞青年查卜林諾維奇沖上前去,向斐迪南的汽車投擲一枚炸彈,但沒有命中,只是傷了一名隨從軍官。斐迪南故作鎮靜,命令車隊繼續前進。在參加完市政廳的儀式後乘車返回,行駛到一個街道的拐彎處時,車速突然慢了下來隱藏在路旁的塞爾維亞青年普林西波,疾步上前,用手槍對准斐迪南夫婦連發兩槍。彈無虛發,兩槍打死了兩個人。
行刺者普林西波是「青年波斯尼亞」組織的成員,這是一起經過精心策劃和籌備的刺殺事件。行刺後普林西波自知難逃此劫,自殺身亡。
斐迪南夫婦和普林西波是不共戴天的仇敵,但他們也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極端民族主義思想的犧牲品。

❻ 1878年柏林會議的內容是什麼

英、德、奧匈等為重審俄、土簽訂的《聖?斯特芬港和約》於1878年在柏林召開的國際會議。

在1877~1878年俄土戰爭中,俄國打敗土耳其,1878年3月3日俄土簽訂《聖?斯特芬諾和約》,規定:建立一個大保加利亞自治公國,由俄國軍事佔領兩年,其領土北起多瑙河,南至愛琴海、東起黑海、西至奧赫里德湖;將南高加索的阿爾達罕、卡爾斯、巴統、巴亞濟特和羅馬尼亞的南比薩拉比亞割給俄國,兩年內俄軍可借道越境進入保加利亞;禁止土耳其軍艦駐泊多瑙河,土方向俄方賠款3.1億盧布,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和門的內哥羅脫離土耳其獨立,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自治等。

俄國通過《聖?斯特芬諾和約》大大擴張了在巴爾干半島的勢力,甚至伸展到了愛琴海和東地中海,嚴重威脅到英國等國在巴爾乾和近東的利益。奧匈帝國要求召開國際會議「審查」該條約,英國表示支持。羅馬尼亞等國對條約任意宰割其領土也表示強烈不滿。德國也不支持俄國。沙皇政府准備以犧牲巴爾干各族人民利益為代價,暫時向英、奧做一些讓步,以加強自己在未來的國際會議上的談判力量。

1878年6月13日,在柏林召開了審查俄土條約的國際會議,參加會議的有英、俄、德、法、奧匈、意、土等國的代表,由俾斯麥擔任主席,會議歷時一個月,圍繞保加利亞問題展開激烈斗爭。7月13日整訂《柏林條約》。條約規定:保加利亞的領土大大縮小,僅限於多瑙河與巴爾干山脈之間的地方和索菲亞縣,該國實行自治,但須向土耳其蘇丹納貢,俄軍佔領期縮短為9個月;巴爾干山脈以南成立半自治省「東魯美利亞」,仍受土耳其管理,馬其頓和色雷斯仍歸土耳其統治,塞爾維亞、羅馬尼亞、門的內哥羅被正式承認為獨立國家,三國都須承擔土耳其的部分債務,羅馬尼亞要把南比薩拉比亞交給俄國以換取多布羅加;南高加索統割給俄國;巴亞濟特仍歸土耳其;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由奧匈佔領(沒有指明時間);奧匈還得到派兵進駐位於塞爾維亞和門特內哥羅之間的新帕扎爾的權利,土耳其向俄國賠款3億盧布;批准英國與土耳其單獨定約由英國佔領塞普勒斯。

柏林會議是歐洲列強瓜分奧斯曼帝國屬地和劃分勢力范圍的會議。列強拿巴爾幹人民的利益做交易,任意擺布巴爾幹人民的命運。但是會議並沒有解決列強之間的矛盾和平息被壓迫人民的斗爭,反而使矛盾更尖銳復雜了。會後俄德、俄奧關系進一步惡化。

❼ 關於塞爾維亞和波黑的歷史問題

薩拉熱窩事件發生時,塞爾維亞首都是貝爾格萊德。當時波黑是奧匈帝國的中央直轄省,奧匈帝國還試圖吞並塞爾維亞。但是波黑有大量的塞爾維亞族人,他們希望波黑並入塞爾維亞。普林西波是波斯尼亞人,塞爾維亞族。

至於首都問題,應該是早期的塞爾維亞人國家曾定都薩拉熱窩。而後來從土耳其人手中獨立的塞爾維亞公國(1830)不斷變化,塞爾維亞王國(1882)——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1918)——南斯拉夫王國(1929)——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1945)——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1963 )——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1992)——塞爾維亞和黑山(2003)——塞爾維亞共和國(2006),一直是以貝爾格萊德為首都。

另外,波黑和整個前南斯拉夫地區的三個主要民族——塞爾維亞族、克羅埃西亞族、穆斯林族,從種族上說是一個民族,說同一種語言(塞爾維亞語,克羅埃西亞語和波斯尼亞語實際上基本就是一種語言),僅僅因為塞爾維亞信奉東正教,克羅埃西亞信奉天主教,穆斯林族信奉伊斯蘭教,就生生扯成了三個民族。

❽ 1386年6月28日在塞爾維亞發生了什麼為什麼塞爾維亞從此把6月28日稱為「國恥日」

不是1386年6月28日,是1914年6月28日。

1914年6月28日
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遇刺
弗蘭茨-斐迪南大公及其夫人

1914年6月28日,歐洲到處感到沖擊波的壓力,因為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暗殺了奧匈帝國的王位繼承人大公弗朗西茨-斐迪南德和他的妻子霍恩伯格公爵夫人。當他們的汽車穿過波斯尼亞薩拉熱窩的大街時,他們雙雙中彈身亡。

查明行刺者是個19歲的波斯尼亞學生,叫加夫里洛-普林西普。他從手槍里射出7粒子彈。一位子彈擊中公爵夫人的胃部;另一粒子彈擊中大公的脖子,幾乎是立即身亡。公爵夫人在送住醫院途中身亡。

警方報道普林西普對行刺毫無懊悔之意。暗殺者告訴一位法官他要替受壓迫的塞爾維亞人報仇。有跡象表明這些暗殺活動是塞爾維亞組織的政治陰謀的一部分。

這天的早些時候,有一次暗殺大公的未遂企圖。他和公爵夫人正驅車前往薩拉熱窩市政廳參加一個招待會,突然一顆炸彈扔到他們的汽車上。一位目擊者說:「由於大公反應迅速和沉著,炸彈沒有達到目的。他從汽車座位上拾起炸彈,扔到大街上。我幾乎不能相信我的眼睛。」

炸彈爆炸時,8人受傷,包括大公的副官。警察逮捕了一個叫加布里諾維克斯的年輕人。他們說他是一個在黑塞哥維亞當排字工人的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據說他也沒有懊悔之意。

在第一次事件後,隊伍繼續前往市政大廳,大公庄那裡氣憤地宣布:「諸位先生,真是令人不能容忍。我們來到薩拉熱窩訪問卻有人向我們投炸彈。」開始,大廳中的群眾不明白大公在談些什麼,後來,當他們得知有一個人試圖用炸彈殺害他時。很多人歡呼起來。

有人告誡弗剛西茨-斐迪南德不要到波斯維亞去,但是他沒有理睬。一位塞爾維亞部長說巴爾干半島對奧匈帝國很有反感。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皇室家族中大公比任何其他人都更傾向於在這緊張地區做些讓步。他曾希望給予斯拉夫人更多的自主權,甚至可能在巴爾干半島創立第三個君主國。

整個歐洲似乎對這些暗殺活動有一種不祥的反應。從羅馬教廷發來的報道說,庇護教皇重病在身,當他聽到這個消息時正在祈禱。他昏厥過去並不得不由他人護送他回房間。威廉二世中斷了在波羅的海的一次賽馬,匆忙回到柏林。弗朗茲-約瑟夫皇帝病倒了,他悅,「可怕,太可怕了,我悲傷極了。」在倫敦,每日新聞寫道:「這次暗殺對歐洲來說像一次雷鳴。」倫敦泰晤士報說它使世界的良心在發抖。

這次暗殺事件點燃了巴爾干半島這個火葯桶,由此引發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❾ 塞黑解體

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 (Serbia and Montenegro) 簡稱塞黑,面積102173平方公里,位於歐洲巴爾干半島的中北部,瀕臨亞得里亞海,與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克羅埃西亞、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馬其頓和阿爾巴尼亞接壤。境內多山地和丘陵,氣候主要為大陸性氣候和地中海式氣候。

塞黑人口為1065萬,主要民族是塞爾維亞族,其他為黑山族、阿爾巴尼亞族、匈牙利族等。主要宗教是東正教。官方語言為塞爾維亞語。共和制政體,國家元首為總統。首都為貝爾格萊德(Belgrade),人口157萬人。

公元6至7世紀,斯拉夫人遷居巴爾干半島。9世紀起,開始形成塞爾維亞、杜克里亞(即現在的黑山共和國地區)等國家。14世紀,塞爾維亞曾是巴爾干強盛的國家之一。15世紀起,受土耳其統治達500年。1882年塞爾維亞成為王國。1910年黑山成為王國。1918年與其他一些南部斯拉夫民族聯合成立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後改稱南斯拉夫王國。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了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後改稱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塞爾維亞和黑山成為兩個共和國。1991年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黑、馬其頓四個共和國相繼脫離聯邦成為獨立主權國家。1992年塞爾維亞和黑山兩共和國聯合成立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2003年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黑山共和國。

❿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是什麼

薩拉熱窩事件是一戰的導火索。

薩拉熱窩事件於1914年6月28日在巴爾干半島的波斯尼亞發生,這一天是塞爾維亞的國恥日(1386年6月28日土耳其征服塞爾維亞。6月28日是塞爾維亞被土耳其征服的紀念日,所以塞爾維亞從此把6月28日稱為「國恥日」),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普林西普(一名隸屬塞爾維亞「黑手社」的波斯尼亞青年學生)槍殺。

這次事件導致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9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3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6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0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6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1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7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7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8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