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為什麼有獨立戰爭

土耳其為什麼有獨立戰爭

發布時間: 2022-09-12 20:21:23

㈠ 土耳其獨立戰爭的背景

(1918年10月-1919年5月)
1918年10月14日,土耳其的大維奇爾艾錫代表土耳其處理有關停火談判的磋商。10月30日,《穆德洛斯停戰協定》被簽訂,協約國開始實施之前已經秘密協議的瓜分土耳其。
1918年10月13日,在土耳其的軍官領導人,如阿塔土克、恰克馬克等人返回伊斯坦堡之前,協約軍已開始佔領伊斯坦丁堡。高級長官司令卡索普被委派為協約國在伊斯坦堡的軍事顧問。11月18日,在卡索普上任後不久,鐵菲克取代了艾錫成為大維奇爾。卡索普的首項工作是在1919年1月29-30日逮捕了聯合進步委員會約三十位前成員。他們被帶到比卻拉加保路古的軍事拘留所里,阿塔土克並不在其中。雖然阿土塔克曾經因批評聯合進步委員會而聞名,但那些被關押的人當中也有阿土塔克的朋友。由於奧斯曼的首都已被英軍控制,蘇丹政府無力拒絕協約國的要求。土耳其政府需要一些受尊敬的軍官統領其軍隊。阿塔土克的武裝部隊聲稱是政治中立,不被視為威脅。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會召開。「協約國聯合託管土耳其指令」在會議中被確認,使協約國在1915至1917年間訂立的秘密協議得以進行。那些協議包括希臘要實現偉大理想而要建立一個新的希臘王國,這得到了英國首相喬治的肯定。義大利慾就《聖尚-德莫列訥協定》而控制安那托利亞南部。法國期待掌管哈塔伊、黎巴嫩及敘利亞,並希望行使《賽克斯-皮科協定》,接管安那托利亞東南部分地區。法國簽訂的《法國-亞美尼亞協定》承認亞美尼亞在地中海區域的主權,以換取亞美尼亞籍法國軍團的創立。
1918年12月21日,亞美尼亞籍法國軍團援護法國官員在阿達納登陸。此時,英國已經取得對阿拉伯、巴勒斯坦、約旦及伊拉克的控制。英軍開始向黑海地區進發,企圖奪取海峽的控制權。他們希望將勢力從黑海連結到地中海,以擴張他們對高加索地區的野心。英國還想將勢力伸向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英國政府接著廢除了西南高加索共和國。1919年4月12日,英國軍方逮捕了30名卡爾斯國會的議員及政府官員,當中的十一人成為著名的馬爾他流亡者。1919年5月,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入侵卡爾斯。1919年5月15日,希臘軍隊佔領伊茲密爾。數日後,義大利軍隊在安塔利亞登陸。
土耳其政府被協約國控制以後,反抗亦隨之而起。許多土耳其官員秘密組織了前哨社,以應對協約國對奧斯曼的野心。這些前哨社的目的是透過直接和間接的形式挫敗協助國的領土要求。許多土耳其官員秘密行事,促使剛萌芽的獨立運動傳遍整個安那托利亞。一些協約國獲得的軍需品被秘密從伊斯坦堡轉移到安那托利亞中部,奧斯曼官員熱切希望抵抗對土耳其領土的瓜分。阿里·福阿德·哲別索伊將軍將他的部隊由敘利亞轉移到安卡拉,並開始組織動員反抗勢力,包括以澤克茲·伊澤姆為首的高加索移民。

㈡ 希臘和土耳其為什麼會有戰爭

1967年希臘軍政府通過軍事政變上台,遭到全歐洲譴責,但美國卻支持希臘軍政府的「反共努力」。
1974年春,塞普勒斯情報部門發現希族准軍事組織---塞普勒斯全國戰士組織正策劃推翻馬卡里奧斯總統,他們還得到希臘軍政府的暗中支持。1974年7月2日,馬卡里奧斯總統寫信給希臘總統費宗·吉斯吉斯將軍,抱怨希臘試圖在塞普勒斯策動軍事政變。然而,希臘軍政府的答復卻是加快政變步伐。
7月15日,塞普勒斯國民警衛隊在希族軍官指揮下突然炮轟總統府,馬卡里奧斯總統護送一隊參觀總統府的學生離開後,自己乘計程車逃到塞普勒斯南部的帕福斯,那裡有英國空軍基地。隨後,他乘上一架英國飛機前往紐約,向聯合國控訴希臘軍政府的暴行。與此同時,政變軍人扶植贊同希塞兩國合並的尼科斯·桑普森就任臨時總統。
塞普勒斯政變使土耳其獲得了「口實」,迅速制定了「阿提拉1號」作戰計劃。7月20日拂曉,大批土耳其部隊突然在塞普勒斯北部港口城市凱里尼亞以西8公里處登陸,土耳其宣稱此舉是為了「保護」塞普勒斯土族人的安全。土耳其入侵部隊包括「恰克馬克」特別攻擊旅、第6兩棲步兵團、第50步兵團和第39師坦克營,裝備有12輛M47坦克、20輛M113裝甲車和12門105毫米口徑榴彈炮。
為了趕走入侵的土耳其軍隊,塞普勒斯國民警衛隊先派出第251步兵營的2個連和第23坦克營的1個排(5輛T-34坦克)前去攔截。塞軍起初打掉土軍2個無後坐力炮陣地,但土軍的M113裝甲車和步兵密切協同,擊毀2輛塞軍T-34坦克,使塞軍的努力付諸東流。

㈢ 既然土耳其是一戰戰敗國,為什麼希臘不趁機索要拜占庭

一戰後,希臘在協約國的支持下對土耳其發動了戰爭。希臘軍隊差一點就把安卡拉都攻下來了。最後在卡薩利亞戰役中,希軍戰敗。最後希臘軍隊被趕出了小亞細亞。而原來居住在小亞細亞地中海沿岸希臘人社區的希臘人也遭到了土耳其人的瘋狂報復,最後沒有死於土耳其人種族清洗的希臘人全部逃離了小亞細亞半島。
這次戰爭使得土耳其逃脫了被徹底瓜分的命運,所以在土耳其也被稱為土耳其獨立戰爭。
電影《占水師》歷史背景的就是希土戰爭時期。

㈣ 俄國土耳其歷史上有什麼恩怨,為什麼發生那麼多次戰爭呢

如果問起,這世界上哪個國家的人最恨俄羅斯,拋開蘇聯解體後獨立的波羅的海三國和烏克蘭,那就非土耳其莫屬了。從十七世紀到二十世紀,三百多年間,兩國之間的大型戰爭,多達12次。

即使是今天,兩國在敘利亞戰場的暗中較量,也是持續不斷。

那麼,俄土兩國間究竟有什麼歷史恩怨,為什麼會造成今天這種水火不容的局面呢?


(葉卡捷琳娜二世女沙皇)

真正讓土耳其痛不欲生的,是沙俄歷史上的葉卡捷琳娜二世女沙皇。第五次俄土戰爭爆發後,俄軍名將魯緬采夫和蘇沃洛夫大敗土軍,攻入克里木汗國和巴爾干,愛琴海的俄海軍也大獲全勝。

土耳其不得不休戰求和,俄國獲得了第聶伯河和南布格河之間地區和刻赤海峽,成功打通了夢寐以求的黑海出海口。

但是葉卡捷琳娜並不滿足。1783年,克里木半島、塔曼島和庫班地區也被俄國強行佔有。至此,俄國得到包括黑海重要港口在內的大片海岸線,成為黑海沿岸國家。國勢日衰的土耳其,只能間接承認了俄羅斯的吞並。

俄國在黑海區域的擴張,和英國的龐大殖民利益存在著尖銳的矛盾。英國希望利用土耳其,控制兩個海峽,遏制俄國與其爭霸。

第十次俄土戰爭時,俄軍一直挺進到離君士坦丁堡只有12公里的地方,差點實現彼得大帝的夙願。這次戰爭,不僅土耳其在整個巴爾乾地區的領土被肢解獨立,卡爾斯、阿爾達漢等也落入了俄國手中。

和俄國打了數百年的土耳其,慢慢淪落到牆倒眾人推的境地。1911年發生意土戰爭,1912年發生巴爾干聯盟戰爭。土耳其在巴爾干半島上的廣博領地,僅剩下伊斯坦布爾所在的一小塊東色雷斯。

十月革命後的蘇聯,和土耳其的凱末爾運動一拍即合。兩個世仇國家出現了少有的親密。但二戰後兩國關系再次走入冰點。在冷戰時期,土耳其一直是美國為首的北約,對抗蘇俄的最前沿陣地。

直到今天,俄羅斯還念念不忘君士坦丁堡和南方出海口的夢想,讓土耳其如芒在背。這對十世之仇的冤家,圍繞各自的政治利益,在敘利亞局勢中,暗地裡仍然摩擦不斷。

㈤ 希臘和土耳其為什麼會有戰爭

希臘和土耳其是直接接壤的,土耳其的歐洲部分與希臘東北部相連。 希臘與土耳其積怨已久。歷史上希臘長期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統治,奧斯曼土耳其滅亡拜占庭帝國之後,吞並了東南歐的大片領土,包括希臘、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等等,近代隨著土耳其的衰落,東南歐各民族掀起了民族獨立運動,包括希臘在內的各國紛紛獨立,這期間當然經歷了戰爭,最後土耳其在歐洲的領土只剩下了伊斯坦布爾周邊地區。 在後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希臘與土耳其又分屬兩個陣營,隨著同盟國的戰敗,奧斯曼帝國瓦解,土耳其面臨協約國列強的宰割,在亞洲和非洲的大片領土丟失,希臘則在協約國的支持下直接出兵入侵土耳其,後來土耳其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並與協約國簽訂了合約。但土耳其與希臘之間的爭端,包括塞普勒斯問題,一直持續到了今天。

㈥ 土耳其獨立戰爭的和平時期

倫敦會議是第一次各方參與的和談,以失敗告終。三國協約承諾會與土耳其革命者達成協議,和平時期就在這時開始。與三國協約的和談開始前,土耳其人透過與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簽訂亞歷山德羅波爾條約解決東部的邊境紛爭,但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成立讓高加索地區的局勢產生變化,需要進一步的磋商。結果,卡爾斯條約的簽訂取代了1921年的莫斯科條約。該條約是土耳其及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雙方在卡爾斯簽訂,條約在1922年9月11日於葉里溫被正式認可。 1922年10月3日,位於馬爾馬拉海的旅遊勝地穆丹雅舉行停戰協定的和談。土耳其西部的軍事司令伊斯麥特·伊諾努代表土耳其出席。這次會談與《穆德洛斯停戰協定》大不相同,英國和希臘在這一次處於被動一方,希臘則代表協約國進行會談。
英國依然希望大國民議會作出讓步。在初次講話里,安卡拉政府要求兌現全國契約的舉動讓英國吃了一驚。在會議舉行期間,伊斯坦布爾的英軍嚴防土耳其人的襲擊。在土耳其人越過海峽之前,希臘軍隊已撤出色雷斯東部。伊斯麥特向英國所作的唯一讓步是承諾土耳其不會進犯達達尼爾海峽,讓英軍可以保有一個安全的港口。會談較預期的遠為冗長。最終英國同意安卡拉政府的提議。
穆丹雅停戰協定於1922年10月11日被簽署。根據協定,希臘須撤到里查河以西,清空色雷斯東部。著名美國作家歐內斯特·海明威當時正在色雷斯,他掩護希臘希臘人民撤出色雷斯東部。他寫了幾篇有關色雷斯及伊茲密爾的故事,記載在《在我們的時代里》里。穆丹雅停戰協定在1922年10月15日正式實施。協約國軍隊可在色雷斯東部駐扎一個月,以維持治安,安卡拉則承認英國控制伊斯坦布爾及海峽地區,直到簽訂最終的條約。
瑞菲特·貝爾被指派前往接收色雷斯東部,他是首位抵達君士坦丁堡的安卡拉代表。英國不允許他的一百名憲兵隨同,這沖突在翌日得到和解。 安卡拉政府拒絕承認鄂圖曼政府簽訂的色佛爾條約。1922年11月,協約國及土耳其安卡拉政府在瑞士洛桑舉行會議,商討以另一個條約來取締《色佛爾條約》。大國民議會以伊斯麥特·伊諾努等人為代表。
會議長達十一周,土耳其同意開放達達尼爾海峽。法國代表卻因未能達到目的而拒絕談判,土耳其亦因此而拒絕簽署。
1923年2月,洛桑會議一度因土耳其人抗議而被迫中斷。4月重新開始會談,7月24日,會議最終達成共識,簽訂《洛桑條約》。
條約承認土耳其共和國接替奧斯曼帝國成為主權國家。 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國宣布成立,首都是安卡拉。阿塔土克獲選為首任總統,組成新政府,他委任費夫齊·恰克馬克、卡辛·奧扎拉普及伊斯麥特·伊諾努出任重要職位,協助他進行改革。

㈦ 20世紀初土耳其發生的大事

1900左右?
從1914開始的
1914年8月奧斯曼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加入同盟國作戰,1918年戰敗。根據《色佛爾條約》,土耳其喪失了大片領土。土崩瓦解。1919年穆斯塔法·凱末爾發動土耳其獨立戰爭,奪回了在戰敗後失去的東色雷斯和小亞細亞半島,同時廢除蘇丹,奧斯曼帝國正式滅亡。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國正式成立。凱末爾成為土耳其第一任總統,其後由他領導的共和人民黨長期實行一黨制,直至1950年由保守的民主黨取代其執政地位。1952年土耳其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60年及1980年土耳其軍方兩度發動軍事政變,推翻民選的政府。2002年,中間偏右的溫和伊斯蘭政黨正義與發展黨在大選中獲勝,埃爾多安成為新任總理。

㈧ 土耳其獨立戰爭的初始組織

安那托利亞的南部邊綠地區實際上已被英國的戰艦及希臘、義大利的軍隊控制,土耳其國民運動的本部遂移到地勢崎嶇的安那托利亞中部。
面對民族主義者的反對,君主政府讓一些鄂圖曼的主要官員,如阿塔土克,出任色佛爾條約介定「土耳其擁有絕對主權」地區的重要職位,那些地區不受協約國管制。土耳其政府做出這個決定的原因仍存有爭論。有一個觀點認為,這是土耳其政府傾向支持國民運動的行為,另一觀點認為君主政府仍想控制伊斯坦堡。另一個較為顯著的觀點認為,君主政府把這些官員趕出伊斯坦堡,讓那些部隊在首都的影響力降到最低。君主被引述指,在沒有有系統的軍隊之下,協約國軍隊是不可能被打敗的。當時的國民運動有兩支軍隊,一支是在安卡拉受阿里·福阿德·哲別索伊統領,另一支駐扎在埃爾祖魯姆,由卡茲姆·卡拉貝克爾統領。
通過暗中操縱及朋友和支持者的協肋,阿塔土克成為安那托利亞所有軍隊的監察長,他的工作是要監督鄂圖曼武裝部隊的解散程序。阿塔土克及他的職員在1919年5月16日晚上乘坐一艘汽船SS班德爾馬離開伊斯坦堡,前往薩姆松 。5月19日,阿塔土克抵達薩姆松,在明蒂卡皇宮酒店住宿。阿塔土克讓薩姆松的民眾意識到希臘及義大利軍隊的登陸,他舉行佷多的會議,而電報系統亦讓阿塔土克很快與安那托利亞的各個部隊取得聯系,並連絡多個民族主義團體,他利用電報就英軍援助希臘盜匪及英軍的領土干預向外國大使及軍事部門提出抗議。在薩姆松逗留了一周後,阿塔土克前往85公里外的哈夫札。
阿塔土克在他的自傳里寫到,他需要全國的支持。他在加里波利之戰後的英雄身分給予他一些優勢。然而,這仍未足夠鼓動每一個人。1919年6月21日,他與勞夫·奧爾貝、阿里·福阿德·哲別索伊及瑞菲特·貝爾會晤,發表阿馬西亞公告。 1919年6月23日,卡索普得悉阿塔土克在安那托利亞那些低調行動的意味,於是向外交部報告。他的報告卻不被外交部負責東方事務的佐治·傑臣所重視。薩姆松的英軍首領靴斯亦曾多次向卡索普警示,但靴斯的軍隊卻被一個啹喀軍旅接替。英軍的調動使當地的人民相信阿塔土克的主張是正確的。國防協會在特拉布松建立後,一個相對平行的組織亦在薩姆松建立,這些組織宣稱黑海地區並不安全。佔領伊茲密爾所發生的事情再次重演。英軍在亞歷山大勒塔登陸,卡索普因違反他所簽署的停火協議而引退,於1919年8月5日調任其他職位。
鄂圖曼軍事大臣菲利特命令瑞菲特·貝爾及阿塔土克紓緩黑海地區穆斯林之間的緊張局勢。菲利帕夏向他們保證,英軍不會對他們採取軍事行動。阿塔土克向密友說道:「菲利帕夏不了解這里的實際情況,為了帝國的利益,他應當辭職。」
7月2日,阿塔土克收到蘇丹的電報,蘇丹要求他停止一切在安那托利亞的行動,返回首都。阿塔土克當時在埃爾祖魯姆,他不想返回伊斯坦布爾,他擔心外國勢力會算計他,他覺得最好的辦法是請兩個月的假期。
代表大會在錫瓦斯會議被確立。 1919年10月6日,阿里·黎渣帕夏派遣海軍大臣胡盧斯·薩利赫帕夏與國民運動商討。胡盧斯·薩利赫帕夏並沒有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胡盧斯·薩利赫帕夏與阿塔土克在阿馬西亞會晤。阿塔土克將奧斯曼帝國議會的代表性問題提上議程,他希望阿里·黎渣帕夏能夠與代表大會簽訂一份協議。阿里·黎渣帕夏在咨詢了英國的意見後拒絕作出任何形式的承諾。
1919年12月,奧斯曼帝國議會的選舉首次進行,這是建立代議政制的一次嘗試,主張中央政府的合理性,以回應安那托利亞的新興國民運動。同時,一些奧斯曼帝國的希臘人在邊疆籌組希臘國民義勇軍,他們自行活動。奧斯曼帝國議會內的希臘議員多次阻撓會議進程,許多希臘人民也杯葛了該次的國會選舉。
新的選舉制度組成了新的奧斯曼帝國議會,但阿里·黎渣帕夏對於國會能為他帶來合法性的想法過於輕率。國會一直被伊斯坦布爾的英軍籠罩。任何國會的決定也要得到阿里·黎渣帕夏及英國官員簽署。新政府的權力受到限制。議員們不用多久也會知道在這種情況下,國會不會有任何的完整性。阿里·黎渣帕夏及他的政府變成了三國協約的發聲機器。被通過的法令都要得到英國的認同和特別指示。 1920年1月12日,鄂圖曼眾議院最後一次會議在首都舉行,首先由蘇丹發表講話,接著阿塔土克的一通電報表明合法的土耳其政府是位於安卡拉的代表大會。
在奧斯曼帝國議會內一股稱為費拉瓦坦的勢力承認埃爾祖魯姆會議及錫瓦斯會議所作出的決定。英國政府意識到一些他們不想看到的事開始活躍起來。鄂圖曼政府未能遏止民族主義。1920年1月28日,一些代表秘密舉行會議,建議選舉阿塔土克為大會主席,但他們知道在事情發生之前,英國政府可讓大會停止運作,因此推延有關的建議,會上還認同錫瓦斯會議的聲明。
1920年1月28日,奧斯曼帝國議會制訂全國契約,並於1920年2月12日公開該契約。全國契約包含了六個原則,包括自決、保障君士坦丁堡的安全、開放海峽、廢止投降條約。在全國契約的影響下,各種民族主義被團結起來,這與協約國的意願構成抵觸。 國民運動說服了奧斯曼帝國議會宣布全國契約,激使英國政府要採取行動控制局面。英國政府決定要有組織地控制土耳其,英國政府計劃鏟除由伊斯坦布爾以至整個安那托利亞的每一個組織,而阿塔土克的國民運動更是英國政府的眼中釘。英國外交部被知會要著手解決,外交部計劃利用阿拉伯起義時所運用的手法,不過,這一次所動用的資源要轉送到一些軍閥,如阿默特·安札武爾的手中。這一決定可以在色佛爾條約上站穩陣腳。安那托利亞會被基督教政府西化,英國政府宣稱這是保護基督教徒的唯一辦法。色佛爾條約將安那托利亞大部分劃歸基督教政府控制,以分化蘇丹政府的權力,讓基督教徒(希臘、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制衡穆斯林。
阿塔土克對此已早有準備,他提醒所有民族主義團體,首都可能會發布一些誤導性的消息,他又說,只有組織抗議才能迫使英方停止行動。他說「如今,土耳其民族要為保衛國家地位而奮斗,國家的存在及獨立就是國家的未來」。阿塔土克對阿拉伯起義及當中英方的干涉有相當深入的認識,他處處比英國外交部棋先一著,使他在眾多革命者當中具有較高的地位和影響力。
1920年3月18日,奧斯曼帝國議會向協約國提出抗議。在抗議文件里提到,國會對有五位議員被拘捕表示不能接受,但英國已採取行動,鄂圖曼的政制被廢止,留下蘇丹作為帝國的統治者,而蘇丹也要倚賴協約國的力量維系著奧斯曼帝國,成為協約國的傀儡。

㈨ 土耳其內戰簡介

一次大戰爆發後,奧斯曼土耳其加入德奧集團方面作戰。土耳其成為德國的財政和軍事附庸。大戰期間土耳其有60萬士兵戰死或被俘,200萬人受傷,國債高達44,800萬金里拉,經濟陷於崩潰。

1918年10月30日,奧斯曼帝國被迫與協約國代表簽訂《摩得洛司停戰協定》。協約國軍隊佔領首都伊斯坦布爾、海峽地區以及安納托利亞的東南部和西南部以及鐵路沿線的重要城鎮,土耳其面臨被瓜分的危險。1919年5月15日,希臘軍隊在英法支持下佔領伊茲密爾及其鄰近地區。土耳其各地紛紛成立護權協會等民族主義組織。1919年7月23日至8月7日,東部各省護權協會召開埃爾祖魯姆大會,凱末爾被選為大會主席和代表委員會主席;大會決議宣布,停戰協定確認的民族邊界內的領土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反對各種形式的外國佔領和干涉;一旦伊斯坦布爾政府無力捍衛國家獨立,就應成立臨時政府,不接受任何形式的託管和委任統治。同年9月4日至11日舉行的錫瓦斯大會,確認了埃爾祖魯姆大會所通過的民族斗爭綱領,大會成立全國性的安納托利亞和羅梅利亞護權協會,選舉以凱末爾為首的16人代表委員會,民族主義者在議會選舉中獲得多數席位。1920年1月28日,奧斯曼帝國議會代表委員會根據錫瓦斯大會決議精神擬定的、維護土耳其民族獨立和主權的《國民公約》,宣布停戰協定規定的邊界內土耳其人佔大多數的地區「構成一個真正的、在法權上不能以任何借口分割的整體」;反對阻礙土耳其政治、司法、財政發展的種種限制等。3月16日,協約國軍隊在伊斯坦布爾登陸。1920年4月23日,首屆大國民議會在安卡拉召開,成立以凱末爾為首的臨時政府,宣布自3月16日起的議定書一律無效,要求蘇俄政府支援土耳其的民族事業。1920年8月10日,巴黎和會通過剝奪土耳其民族生存權利的《色佛爾和約》。1921年7月,希臘十餘萬干涉軍在英國支持下,進犯安納托利亞。土耳其國民軍取得薩卡里亞戰役的勝利,成為民族獨立戰爭的轉折點,協約國陣營發生分化。1921年10月20日法土簽訂停戰協定,法國正式承認大國民政府,承諾在兩個月內從安納托利亞東南部撤出全部佔領軍。義大利也於同年秋天撤出安納托利亞南部,英國改變公開支持希臘的立場,轉向「中立」。1922年8月26日,土軍向希軍發動總反攻。9月18日,最後一批希臘軍隊撤離安納托利亞。同年10月11日,土希兩國簽訂停戰協定,土耳其收復東色雷斯,伊斯坦布爾地區的行政管理權交還土耳其。1923年7月24日,土耳其和英、法、意、希、日等國簽署《洛桑和約》,取得外交上的重大勝利。1922年11月1日,大國民議會廢除蘇丹制。1923年9月,由護權協會第一集團改組的人民黨成立。

1923年10月29日晚8點半,議會通過建立土耳其共和國的決定,凱末爾當選為共和國總統。凱末爾革命取得勝利。

㈩ 土耳其獨立戰爭的軍事沖突

新政府企圖摧毀國民運動,於是通過了一個伊斯蘭教長頒布的教令。該教令提到,真正的教徒不應該參與民族主義活動。政府還私自判處阿塔土克及一些顯著的民族主義者死刑。安卡拉一位叫里法特·伯雷克奇的回教法典權威為國民運辯護,發表一條抵消法令,宣稱首都已被協約國及菲利帕夏控制,而國民運動的目的是要從敵人手中解放蘇丹。 阿塔土克預計,即使他返回首都,協約國也不會放過他,所以他留在安那托利亞。他將代表大會的總部由埃爾祖魯姆轉移到安卡拉,使他能夠盡量接觸到更多到伊斯坦布爾開會的議員。他又開辦名為《國家主權》的報章,講述土耳其及其他地區的民族運動。
阿塔土克宣稱土耳其唯一的合法政府是位於安卡拉的代表大會,所有民事及軍事官員都效忠這個政府。這一說法獲得廣泛支持和認同。鄂圖曼大會在此時已完全由協約國掌控。 阿塔土克向政府官員及部隊司令傳遞信息,要求他們實行大國民議會的代議選舉,大國民議會的集會地點將會在安卡拉。阿塔土克呼籲伊斯蘭世界協助,讓所有人都知道他在為蘇丹奮斗。他又表明他想將哈里發從協約國的控制下解放出來。他計劃要在安卡拉籌組新的政府和國會,並請求蘇丹承認。
在協約國搜捕之前,大量阿塔土克的支持者涌往安卡拉,包括阿塔土克在軍事部門的工作夥伴哈利德·埃迪普、阿德南·阿迪瓦爾、伊斯麥特·伊諾努、還有國會主席賈拉爾德丁·阿里夫、報章《延京》的創辦人尤納斯·那迪·阿巴利奧古。1920年3月31日,埃迪普及阿迪瓦爾在蓋韋會面。這兩名知識份子討論設立新聞機構的必要性,將之命名為阿安多盧。他們在安卡拉與阿塔土克會晤,即時提議宣布在安卡拉設立阿安多盧。阿塔土克想向全世界傳達新聞故事,他強調將民族斗爭傳遍國內外的重要性。賈拉爾德丁·阿里夫出逃首都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他說奧斯曼帝國議會被非法解散,停戰協定並沒有賦予協約國解散奧斯曼帝國議會的權力,而1909年憲法亦將蘇丹解散國會的權力取消,以防止1879年阿卜杜勒·哈米德二世解散國會的事重演。
約有100名奧斯曼帝國議會議員成功逃離協約國的搜捕,參與民族抵抗團體舉行的全國選舉。伊斯麥特·伊諾努成為代表埃迪爾內的議員。1920年3月,土耳其革命者宣布,土耳其民族在安卡拉建立了他們的國會,名為大國民議會,擁有所有政府實權。1920年4月23日,大國民議會召開第一次會議,選舉阿塔土克為首任總統、伊諾努為總理。這個新政權決意抵抗首都政府。 安那托利亞存在著多支軍事力量,包括英軍、阿默特·安札武爾以及蘇丹的軍隊。蘇丹從他的回教軍隊里分出4000人,並運用協約國的資源另外建立一支最初部署在伊茲尼克、2000人的非穆斯林軍隊。蘇丹政府派遣軍隊開往革命者及反革命暴動的地點。
英國不認為那些革命者很難對付,英方於是僅運用非常規力量去對付起義。由於民族主義者遍布整個土耳其,軍隊分成了許多小隊。在伊茲密爾,這里有兩個營的英軍,軍官都住在鄂圖曼的戰船尤烏斯上,這支部隊被用作擊潰阿里·福阿德·哲別索伊及瑞菲特·貝爾旗下的支持者。
1920年4月13日,戰事在迪茲傑爆發。4月18日,戰火蔓延至博盧。4月20日,傑里德也爆發戰事。奧斯曼帝國議會給予回教軍隊半官方的權力,阿默特·安札武爾在起義里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他被授命前往討伐革命者。1920年6月14日,雙方在伊茲密爾附近交火。阿默特·安札武爾部及英軍的數量壓倒起義軍,但有一些回教軍隊在陣前叛投起義軍,這顯示蘇丹得不到部下堅實的支持,餘下的回教軍隊撤到英軍的後方穩住陣腳。
是次軍事沖突帶來了嚴重後果。英軍向起義軍開火,又從空中投下炸彈,迫使起義軍撤退,伊斯坦布爾城內一片恐慌。英軍司令佐治·米恩(George Milne)要求增援,使英方開始實施一系列的行動對付土耳其民族主義者。法國陸軍統帥費迪南·福煦就事件簽署一份調查報告。報告得出了結論,土耳其需要部署27個師的兵力。英軍並沒有27個師可以分配,如此大規模的部署可能會導致災難性的政治後果。第一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公眾不會支持另一場漫長且代價高昂的征戰。 在發表阿馬西亞公告之前,阿塔土克與一位布爾什維克代表謝苗·布瓊尼上校會面。布爾什維克意圖吞並高加索部分地區,包括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曾經是沙俄的一部分。布爾什維克視土耳其為一個緩沖地區及共產主義盟友。阿土塔克回覆說:「這問題要延後討論,直至土耳其獨立。」阿塔土克以此來爭取俄國對國民運動的支持。
阿塔土克首要的目的是要確保能夠得到武器,這些武器主要來自蘇聯、義大利及法國。這些武備,特別是蘇聯那些,使土耳其人能有效武裝軍隊。簽訂卡爾斯條約後,土耳其民族主義者允諾割讓納希切萬及巴統,以換取蘇維埃的支持及資金。1920年8月4日,莫斯科的土耳其代表裡札·奴爾發出一通電報,說60支克虜伯大炮、3萬發炮單、70萬發手榴彈、1萬發地雷、6萬口羅馬利亞刺刀、150萬支鄂圖曼步槍、100萬支俄國步槍、100萬支曼里夏步槍,甚至還有一些先進的馬蒂尼-亨利步槍以及25000口刺刀很快就歸土耳其民族主義者所有。 鄂圖曼政府簽署《色佛爾條約》,條約列明保留政教合一制度,伊斯坦布爾仍歸蘇丹管治。色佛爾條約不被民族主義者所認同,他們認為色佛爾條約並不是要確立邊界,也沒有為人民的利益設想,鄂圖曼政府只是為了短暫的外交利益而簽署。
此外,韋尼澤洛斯為希臘從中得益,其他國家要讓希臘佔領那些地區。三國協約原本不希望那些被希臘佔領的地區把保加利亞及安那托利亞分離,但他們並沒有足夠的實力獲取那些地區。 《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條約》及《巴統條約》界定了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及奧斯曼帝國之間的邊界。不過在《穆德洛斯停戰協定》簽訂後,土耳其東面的邊界已與條約訂立的有所不同。三國協約談論海外亞美尼亞人的訴求及重塑邊界的事情。十四點和平原則可作為亞美尼亞的動機,如果亞美尼亞人能夠證明他們在土耳其東部佔多數的人口,他們就能占據這些地區。亞美尼亞人在邊界的活動經常被用作重塑邊界的論據。伍德羅·威爾遜同意將這些地區轉讓給亞美尼亞,因為這些地區主要由亞美尼亞人控制。這些討論的結果都寫在色佛爾條約上。有一股從東南面來的亞美尼亞人獲得法國的支持,法國-亞美尼亞協定承認亞美尼亞在西利西亞的主權,法國則可建立亞美尼亞籍法國軍團,以聯合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及獲法國支持的那股亞美尼亞人。亞美尼亞可得到更多的資源,以抗衡布爾什維克的擴張。
獨立戰爭其中一場重大的戰役在亞美尼亞及土耳其的邊境上展開,雖然希臘在西面威脅著土耳其人,但土耳其人仍能在這里發動攻勢。卡茲姆·卡拉貝克爾分別在兩份報告上論述土耳其東部的形勢,詳述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的活動。俄國政府向土耳其人傳送一個訊息,俄國與亞美尼亞、俄國與伊朗的邊境已置於俄國的控制下。當時的土耳其較為落後,並沒有本土的軍事工業,俄國的協助至關重要。巴基爾·森米·貝伊被派往與俄國會談,俄方要求土耳其割讓凡城及比特利斯予亞美尼亞,這對土耳其民族主義者來說不可接受,他們還要面對另一些難題,包括對亞美尼亞人侵襲的遲緩反應引起土耳其人不滿、希臘的威脅以及外交聯系需要協調。 外交照會還沒有開始,亞美尼亞為了增加談判籌碼,驅軍到奧爾圖,引致奧爾圖之戰。奧爾圖之戰終止了土耳其人與俄國的會談,不久後鄂圖曼政府簽署色佛爾條約。1920年7月25日,喬治亞佔領阿爾特溫。
卡茲姆·卡拉貝克爾率軍把亞美尼亞軍趕出奧爾圖,並且反攻亞美尼亞,迫使亞美尼亞簽署停火協議。 《亞歷山德羅波爾條約》是土耳其民族主義者簽訂的首條條約,該條約廢除了《色佛爾條約》里有關阿美尼亞在土耳其東部邊境的活動。亞歷山德羅波爾條約內的十項說明亞美尼亞放棄行使色佛爾條約。
與土耳其民族主義者達成和平協議後,亞美尼亞在11月底爆發共產起義。1920年11月28日,艾納特里·海克率領第十一團紅軍越過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進入亞美尼亞,第二次蘇聯-亞美尼亞戰爭僅持續了一個星期,亞美尼亞被打敗以後不再對土耳其民族主義活動構成威脅。有說法指,如果亞美尼亞滿意1919年時的邊界,就可以對布爾什維克的征服作出有效的抵抗。
1921年3月16日,布爾什維克與土耳其民族主義者簽訂一份更詳盡的協議,稱為《卡爾斯條約》,亞美尼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亞塞拜然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及喬治亞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也參與簽署。
從亞美尼亞民主共和國擄獲的武備被運送到西面對抗希臘。
西部的戰爭
戰事起因是因為協約國,特別是英國首相大衛·勞合·喬治向希臘保證,只要希臘站在協約國一方,希臘就能得到奧斯曼帝國的領土,包括色雷斯東部、伊姆羅茲島、特內多斯島以及安那托利亞西部伊茲密爾附近的地區。希臘還想占據昔日拜占庭帝國的首都伊斯坦布爾,達成偉大理想,但協約國不允許。
三國協約決定讓希臘佔領伊茲默爾附近的地區及小亞細亞西部的艾瓦勒克,原因是想要搶先義大利染指土耳其的南海岸,當中包括安塔利亞,三國協約擔憂義大利的擴張,於是讓希臘佔領這些地區作為解決辦法。
1921年5月28日,希臘人在艾瓦勒克登陸,艾瓦勒克在巴爾干戰爭之前是一個通行希臘語的小鎮。主要來自克里特的希臘人進駐艾瓦勒克,趕走這里的土耳其居民。曾經是奧斯曼帝國的中將阿里·錫天卡耶組織土耳其群眾進行抵抗,還有一些土耳其人加入了雷希特、鐵菲克、澤克茲·伊澤姆,這些部隊有很強的決心抵抗希臘,因為他們已經後無退路。雷希特、鐵菲克及澤克茲·伊澤姆是高加索人,他們在故鄉高加索被俄國及亞美尼亞驅趕出來,來到愛琴海海岸附近定居。希臘軍首次與這些人爆發戰斗。阿塔土克命勞夫·奧爾貝協助阿里·錫天卡耶、雷希特、鐵菲克及澤克茲·伊澤姆。勞夫·奧爾貝也是高加索人,他設法聯系這些抵抗團隊,讓他們切斷希臘軍的補給線。
由於義大利早前在安塔利亞登陸,協約國遂決定允許希臘在伊茲密爾登陸。為了應付義大利吞並有大量希臘人的小亞細亞地區,希臘總理韋尼澤洛斯取得協約國的准許,讓希臘軍隊在伊茲密爾登陸,宣稱是要保護人民免受騷動影響。土耳其人認為韋尼澤洛斯想吞並希臘人在土耳其的居住地,但韋尼澤洛斯指出,希臘軍隊在伊茲密爾的目的是保護當地居民:「希臘不是要向伊斯蘭開戰,而是反對過時的鄂圖曼政府,以及它腐敗、可恥及血腥的統治,我們要解放那些主要是希臘人居住的地區。」 希臘軍隊在伊茲密爾登陸,民族主義者向他們開火,結果引來希臘軍的粗暴報復。希臘軍以此為藉口驅軍深入土耳其。阿塔土克不能容忍希臘軍隊占據伊茲密爾。雙方在爭奪伊茲密爾時犯下不少暴行,例如殺害無辜平民,甚至有兒童被害。最終土耳其人將希臘軍隊驅趕出伊茲密爾。
決議當時土耳其東部及南部的邊界已透過條約及協議確定,阿塔土克在和談上具有發言權。民族主義者提出,希臘須無條件撤出色雷斯東部、印布洛斯島及忒涅多斯島,而色雷斯的里查河則作為邊界,重返1914年的狀況。
法國、義大利及英國邀請阿塔土克到威尼斯商討停火。阿塔土克要求在穆丹雅舉行會談。1921年10月3日,停火會談在穆丹雅展開,最終簽署穆丹雅停戰協定。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9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3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6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0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6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1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7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7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8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