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怎麼失去帝位的

土耳其怎麼失去帝位的

發布時間: 2022-09-20 08:38:12

① 土耳其從什麼時候開始沒有皇帝

土耳其不叫皇帝叫蘇丹,土耳其從拜占庭 東羅馬時期就是政教合一,二十世紀初被廢除。

② 世界歷史之君士坦丁堡是如何陷落的

在世界的歷史上,在奧斯曼帝國的殘食下,拜占庭帝國只剩下一個城市,那就是首都君士坦丁堡。

1453年,野心勃勃的奧斯曼土耳其蘇丹率領20萬大軍和數百艘戰船圍攻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位於歐洲大陸的東南端,北臨金角灣,南靠馬爾馬拉海,東面與亞洲的小亞細亞半島隔海相望,西面與陸地相連,地勢十分的險要。
大敵當前,君士坦丁堡的軍民更是盡一切力量加固首都的防禦工事,除了在西面築了兩條堅固的城牆外,還在城牆上每隔100米修建一個碉堡,牆下挖了很深的護城河。在城北金角灣的入口處,他們用粗大的鐵索封住了海面,使任何的船隻都無法的進入,在城東、城南臨海的地方,他們也修築了高大的城牆。
4月6日,土耳其蘇丹拒絕了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的求和,下令攻城。隨著一陣陣震耳欲聾的巨響,一顆顆重達500公斤的巨石從土耳其人的大炮中發出,重重地砸在君士坦丁堡的城牆上,高大堅固的城牆頓時出現一個個大坑。
「沖啊!」數萬土耳其士兵肩扛粗大的木頭,滾動著木桶,向護城河沖去,企圖填平護城河,為大軍攻城鋪平道路。
「射擊!快射擊!」城牆上的拜占庭軍官不住的大聲催促士兵攻擊。
拜占庭士兵趴在城牆上,躲在堡壘里,用火炮、投石機、標槍、弓箭等向城下密密麻麻的不斷涌過來的土耳其人瘋狂的射擊。
看到這一幕,土耳其蘇丹知道從正面強攻是不行了,必須另想辦法。於是下令挖地道,准備潛入城中,打拜占庭一個措手不及,不料,地道還沒有挖到城中,就被拜占庭人發覺了,拜占庭人用炸葯破壞了地道。
此後4艘拉丁船和1艘希臘船企圖沖過土耳其人的封鎖線,支援拜占庭,土耳其蘇丹下令海軍將他們擊沉,土耳其人派出140多艘戰艦前去攔截,結果反被擊沉了很多艘,而敵軍的5艘船卻順利進入君士坦丁堡。城中的軍民見來了援兵和給養,士氣大振。
土耳其蘇丹把海軍的司令叫來,臭罵了一頓,並宣布把他撤職。海軍司令一聽,頓時慌了神,急忙說「尊敬的蘇丹,千萬別撤我的職,給我一個贖罪的機會,我知道怎麼攻克君士坦丁堡!」
「怎麼攻克?」蘇丹問。
「用海軍從金角灣進去!」「胡說八道!金角灣有鐵索,怎麼進?」蘇丹非常的生氣。
「有辦法,金角灣北邊是由熱那亞商人守衛的加拉太鎮,與君士坦丁堡隔海相望。熱那亞商人都是些見錢眼開的財迷,只要我們給他們大量的賄賂,就可以從加拉太鎮進入金角灣。」
「好,就照你的主意辦,先不撤你的職。」
土耳其人和熱那亞人經過秘密的協商,達成了協議,熱那亞人同意土耳其人從加拉太鎮經過。
一天晚上,土耳其人的80艘戰船來到加拉太鎮。他們在岸上用木板鋪設了一條道路,上面塗滿了牛油羊油,以減少摩擦。經過一夜的努力,這些戰船終於從陸路通過了加拉太鎮,進入金角灣。
第二天早晨,守衛君士坦丁堡北牆的士兵發現了土耳其人的戰艦,大吃一驚。在蘇丹的親自指揮下,土耳其士兵在炮火的掩護下,一次接一次地沖鋒。君士坦丁堡內所有教堂的鍾聲都敲響了,拜占庭的皇帝親自登上城頭,激勵士兵拚死作戰。
可就在這時,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
一群士兵從城牆上的小門出擊,返回後忘記將門鎖緊!土耳其人發現了拜占庭人這一致命的疏忽,他們立即結集重兵,猛攻這個小門,終於攻近了這座城。
土耳其人進程後,並沒有毀滅這座城市,搶掠過後,他們把奧斯曼帝國的首都遷到這里,改名伊斯坦布爾。

③ 領土廣袤的奧斯曼土耳其怎麼衰落的,是怎麼一步步被肢解的

輝煌的奧斯曼帝國在19-20世紀走到了歷史的盡頭。當奧斯曼帝國加入同盟國,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意味著它作為砧板上的肉的命運以無法改變。

5、海峽被其他國家管理。黑海海岸基雷松之東、艾爾新疆、木施以西、比特利斯及凡湖以南歸亞美尼亞;包括達達尼爾海峽及博斯普魯斯海峽兩旁的「海峽地區」成為非軍事區,但協約國擁有對該地區的軍事行動權。美、英、法、意、日、俄六國組成「海峽管理委員會」,負責區內航運、燈塔管理及領航等事宜;原屬奧斯曼之阿拉伯及伊拉克地區領土割予英、法兩國,成立新的保護地。其中卡拉塔施及馬爾丁以南歸敘利亞,摩蘇爾以南歸伊拉克。

④ 歷史帝來說說,奧斯曼土耳其是怎麼衰落的

1、軍事采邑制的瓦解。
土地原先是有軍功的人獲得。後期演變成無條件世襲終身獲取土地。直接後果是兵源枯竭,戰鬥力急劇下降。
2、掠奪式的收入。
經濟收入仍然是封建式的壓榨農民,掠奪工商業成果,以至於工商業起步艱難,農民被束縛於土地之上。
3、統治階級腐敗。
宮廷內部權力斗爭激烈,並且拋棄了祖先的節儉作風,變得奢華浪費腐敗。
4、抵制外來文化。
奧斯曼帝國信奉伊斯蘭教,其自我優越性抵制一切基督教傳過來的文化。導致近代科學始終無法傳入奧斯曼帝國。
5、外來勢力煽動。
俄羅斯、奧地利都給巴爾乾地區的民族灌輸獨立意識,煽動其內部獨立。

⑤ 土耳其是怎麼倒向俄羅斯的

現在的國際形勢有點類似於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休戰期。俄羅斯類似於一戰後的德國,是冷戰的戰敗國,在現行的美國主導下的國際秩序中備受排擠和打壓,因此急切地希望推翻這個國際體系。
而土耳其則類似於一戰後的義大利。原本是西方陣營遏制德國/俄羅斯的橋頭堡,但是逐漸的,土耳其/義大利發現自己想要的從西方那裡得不到。一戰後義大利想要把地中海變成自己的內湖並擴張更多的領土,而顯然不符合西方的地緣政治利益。今天的土耳其則希望成為中東的地區大國、伊斯蘭世界的領頭羊並遏制國內庫爾德少數民族的分離主義傾向,而這些也同樣不符合美國和北約`歐盟的戰略利益。
逐漸的,土耳其發現自己想要的西方並不能給他。相反,自己的國家戰略經常與西方盟國發生沖突。因此自然是誰能夠使自己的國家利益最大化就做誰的盟友。因此現在的土俄如同戰歇期的意德一樣開始走近。不過現在的土耳其比當年的「窮光蛋帝國主義」呆梨的綜合國力要強了不止一星半點,不用普大帝太過費心。

⑥ 1國慘變40國,土耳其帝國究竟是如何慘被肢解的

土耳其帝國,作為15到19世紀唯一一個能夠挑戰歐洲國家的伊斯蘭勢力國家,為何在建國後期,慘遭分裂,從一個大國被分裂成四十個國家。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他們曾經所擁有的輝煌,終會讓後人為之驕傲。

⑦ 歷史上帝跨亞歐非的大帝國都有誰分別是什麼時候開始成為地跨三洲的

歷史上地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帝國一共有六個,簡單介紹一下這些大帝國的各階段歷史。

第一個帝國:波斯
波斯是伊朗在歐洲的舊稱譯音。歷史上在這一西南亞地區曾建立過多個的帝國。

波斯和伊朗
自從前600年開始,希臘人把這一地區叫做「波斯」。這個名稱來自於波斯的一個地區帕斯(Pars)。直到1935年,歐洲人一直使用波斯來稱呼這個地區和位於這一地區的國家。而波斯人則從薩珊王朝 開始稱呼自己的國家為「伊朗」,意為「雅利安人的家園」。
1935年,波斯國王禮薩·沙·巴列維宣布國際上該國應被稱作「伊朗」。但波斯一詞在這之後還有人使用。
在中文裡,「波斯」被用於描述1935年之前的事,或該民族從古就有的事物,如波斯語和波斯地毯。現代政治、經濟等事物則用「伊朗」一詞。

波斯諸帝國
在波斯,歷史上有多個帝國先後建立、興盛、和衰亡。
阿契美尼德王朝 (前648年-前330年)
居魯士二世大帝阿契美尼德帝國,又稱波斯「第一帝國」。公元前549年居魯士二世統一波斯,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居魯士二世擊敗了當時統治波斯的米底人(Median),使波斯成為一個強盛的帝國。前539年,居魯士佔領巴比倫。
到了大流士一世,帝國疆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向東大流士進軍印度河流域,在西線對希臘的進攻則由於馬拉松戰役(前490年)的失敗而功敗垂成。其子薛西斯一世後來再度對希臘用兵遭受失敗。
阿契美尼德帝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之一。
希臘時期(前330年-前170年)
前334年馬其頓人亞歷山大大帝的希臘大軍擊敗大流士三世,波斯成為馬其頓帝國的一部分。亞歷山大的帝國很快就分崩離析。亞歷山大手下大將塞琉西一世自立塞琉西王朝,以敘利亞為中心,統治波斯地區。
這一時期波斯成為東西方的交流的一個樞紐:絲綢之路由此連接中國,佛教從印度傳來,瑣羅亞斯德教則西去影響了猶太教。
塞琉西王朝的後期在前238年東部的安息(帕提亞)和大夏(巴克特里亞)獨立之後,東部被貴霜王朝所擾,西面又面臨羅馬帝國的擴張,最終被羅馬帝國和安息瓜分。
安息帝國(前170年-226年)
安息帝國位於今天的伊朗的東北部,與羅馬帝國隔幼發拉底河為界,首都泰西封位於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達附近。兩個帝國之間連年戰爭。同時安息帝國與東鄰貴霜王朝也是戰事頻傳。帝國國力衰竭,各地軍閥割據。
薩珊王朝(226年-650年)
亞茲德的瑣羅亞斯德教神廟226年阿爾達希爾一世經過兩年的戰爭,推翻安息帝國,建立薩珊王朝,首都泰西封。薩珊王朝因阿達希爾的祖父而命名。波斯自阿契美尼德帝國之後第一次統一,被認為是第二個波斯帝國。薩珊帝國多次與羅馬帝國開戰,曾俘虜過一個羅馬的皇帝。
薩珊帝國是一個高度中央集權的帝國,以瑣羅亞斯德教為國教,全體人民分為教士、軍人、文人、和平民四等。基督教中天主教被迫害,景教則得以發展。
由於對東羅馬帝國的連年征戰,薩珊帝國對臣民橫征暴斂,同時加強對宗教的控制,造成暴亂迭起,在629年和642年,兩任皇帝遇刺,帝國終於崩潰。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和波斯間的友好往來較頻繁,《魏書》記載,波斯使臣來中國交聘達數十次之多,給北魏皇帝帶來的各種禮品,有珍物、訓象等。1970年,在甘肅張掖大佛寺出土了六枚波斯薩珊王朝銀幣。帝國崩潰後,薩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兒子俾路支逃到了中國。

伊斯蘭教時期(650年-1290年)
786年-809年哈倫·拉希德統治時期的阿拔斯王朝諸行省混亂的薩珊帝國迅速被新興的伊斯蘭教指引下的阿拉伯帝國擊潰。波斯成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阿拉伯語成了通行的語言,伊斯蘭教迅速取代了瑣羅亞斯德教,各地大量興建清真寺。
750年阿拔斯王朝統治阿拉伯帝國,而波斯人則在政府中取得了支配地位。在這期間波斯的文化得到巨大的發展。
9世紀後,阿拔斯王朝因內部叛亂不治而國勢日衰,割據局面形成。1037年從東北方來的塞爾柱人佔領波斯,1205年花剌子模征服波斯。

蒙古人的統治(1219年-1500年)
1219年成吉思汗率大軍滅花剌子模,之後他的孫子旭烈兀征服波斯和阿拉伯,建立伊兒汗國。1295年伊兒汗國大汗入伊斯蘭教。1370年到1405年,波斯成為帖木爾帝國的一部分。帖木爾死後波斯陷入混亂和割據。
伊兒汗國時期,是中國和波斯文化交流得到空前發展的時期。不少精通中國天文、歷法、醫葯的學者隨旭烈兀來到波斯進行交流。
1405年到1433年,中國明朝的穆斯林太監鄭和組織船隊下西洋,多次到達波斯。鄭和在斯里蘭卡立的石碑用中文、泰米爾語、波斯語三種文字寫成。阿拉伯語和波斯語在明朝穆斯林的經堂教育中廣被使用。

薩非王朝(1500年-1722年)
阿拔斯大帝薩非王朝(又譯薩法維王朝)是一個突厥人建立的帝國,其建國的英主伊斯邁爾一世統一波斯,並把疆土擴展到今天的亞塞拜然、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一部分,以什葉派的「十二伊瑪姆」教義為國教。薩非王朝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戰爭不斷。1588年阿拔斯大帝繼位,遷都伊斯法罕,與土耳其講和,趕走烏茲別克人,從葡萄牙人手中奪得波斯灣中的小島巴林,使波斯成為伊斯蘭世界的最重要的文化中心。

歐洲人的「大博弈」(1722年-1914年)
1722年俄國的彼得大帝聯合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入侵波斯,之後波斯國內又爆發了遜尼派教徒為抵抗被迫強制信奉什葉派的暴動,薩非王朝滅亡。
1779年至1925年,波斯在卡扎爾王朝的統治下,被北面的俄國和東面以印度為基地的英國所蠶食,其領土中分出了英國勢力的巴林、阿富汗的一部分,和俄國勢力的亞塞拜然、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塔吉克、烏茲別克。俄、英在此的戰略競爭被稱為「大博弈」。

第一次世界大戰及之後(1914年-1935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參戰的俄國、土耳其、英國(經阿富汗)和德國(經土耳其)均向波斯派出軍隊以控制波斯的油田。戰後波斯北部被英國駐軍控制。1925年禮薩·沙·巴列維推翻卡扎爾王朝建立巴列維王朝,而直到冷戰期間,英國及蘇聯還一直對波斯保持影響力。
1935年,禮薩·沙·巴列維將波斯在國際上更名為伊朗。

第2個帝國:亞歷山大帝國(馬其頓帝國)
馬其頓帝國是歷史上第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其疆域東自阿富汗及印度的西北部,西抵義大利,北從中亞細亞、裏海和黑海起,南達印度洋和非洲北部。

起源
馬其頓地處希臘東北邊睡,其民族淵源尚無定論,可能是伊利里亞人(Illyrians))、色雷斯人(Thrance)和希臘的多利亞人的混血後裔。由於偏僻落後,被繁榮的希臘稱為野蠻人。約在公元前6世紀下半葉.馬其頓完成了統一,實行君主制。

崛起
馬其頓在希波戰爭初期依附於波斯,但又背著波斯人給希臘人暗送情報。公元前5世紀末,國都從西北山區的埃格(Aigai)遷往東南沿海的佩拉(Pella)。到公元前4世紀,攝政王腓力二世(Philip II)(公元前359—前336年)在廢黜幼主,自立為王,推行了一系列改革。腓力二世借鑒希臘的先進經驗,並採取的馬其頓特色的舉措,強化王權、削弱貴族會議和公民大會的權力,推行幣制改革,採用金銀復本位制。最重要的是他的軍事改革,建立了一支忠於國王的常備軍,創建了強有力的馬其頓方陣。後來他又侵佔了色雷斯的金礦,每年又有一穩定的收入以擴充軍事。馬其頓軍隊的戰鬥力超過了希臘其他城邦的軍隊。腓力為了准備進軍東方各國,還建立了一支強大的艦隊。
腓力二世在國勢強大後,趁著希臘處於城邦混戰之際南下侵略希臘。公元前338年,以雅典、底比斯為首的反馬其頓盟軍與馬其頓軍決戰於中希臘的克羅尼亞,盟軍慘敗。第二年,腓力在科林斯召集各邦開會,宣布希臘各城邦成立聯盟,幾乎全希臘都承認了馬其頓的霸權,並決定進攻波斯。公元前336年,腓力在他女兒的婚宴上遇刺身亡。王位由腓力20歲的兒子亞歷山大(即亞歷山大大帝)繼承。

征服
亞歷山大帝國地圖腓力二世被害後,希臘各邦再度出現丁反馬其頓起義。年僅20歲的亞歷山大繼位以後,在不到半年的時間之內迅速鎮壓了叛亂。
前334年春,亞歷山大渡過了赫勒斯滂海峽進攻波斯帝國,亞歷山大的軍隊與波斯王大流士三世的軍隊在小亞細亞的格拉尼庫斯河(Granicus)畔首次展開會戰,希臘軍大勝,不到半年即佔領小亞細亞。公元前333年,亞歷山大率軍在敘利亞的伊蘇斯平原(Issus)平原大敗大流土三世親率的10萬多波斯軍,俘虜了大流士的母親、妻子和兩個女兒。大流士三世向東潰逃。
公元前333年亞歷山大征服了敘利亞、腓尼基各城市。次年又征服了埃及,在埃及建築了一座新城叫做亞歷山大里亞。
亞歷山大於公元前331年春季又離開埃及,繼續東征。渡過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十月間在阿貝拉又與大流土三世軍隊發生戰爭。報傳說波斯軍隊約有四十萬人之多,有馬步隊、象兵,但皆被亞歷山大擊敗,大流士三世又東逃。亞歷山大繼續前進攻克了巴比倫城。他從巴比倫又東行,進入波斯本土,佔領波斯的蘇薩與波斯波利斯兩個都城,獲得大量金銀及珠寶後放火焚毀波斯波利斯城,殺戮其居民,以報復公元前480年波斯王薛西斯一世縱火焚毀雅典城的仇恨。以後三年間亞歷山大又鎮壓了波斯東北部零星反抗。波斯王大流士三世亦被其部下所殺,波斯滅亡。
公元前327年又進兵印度。他統帥大軍從裏海南岸東進,經過帕提亞,征服阿富汗,進入印度,戰敗印度反抗者,平定旁遮普,擬沿著印度河繼續南下。但其部下兵士在外轉戰連年,甩歸心切,又因印度多雨、天氣酷熱,士兵飽受痛著,幾至公開嘩變,亞歷山大乃把印度征服部分分為三省並留駐兵而還。
公元前324年初,亞歷山大將巴比倫作為新都,建立了一個龐大的帝國-馬其頓帝國(也稱為亞歷山大帝國)。
公元前323年6月,亞歷山大突然患惡性瘧疾,發病10天後就離世,僅33歲。

分裂
亞歷山大死後,希臘各國及波斯各地,都乘機反抗。亞歷山大部將又互相廝殺,爭奪土地,帝國就立即陷入混亂狀態,最後分裂為三個比較鞏固的國家。他的部將托勒密佔領埃及及敘利亞南部,建立了托勒密王朝;塞琉古佔領了小亞細亞、美索不達米亞及敘利亞北部,建立了塞琉古王朝,凱山得占據馬其頓和希臘建立了馬其頓王國。這三個國家是後期希臘時代最強大的國家。這些後期希臘國家存在約有三百年,羅馬於公元前146年滅亡迦太基後,又向東發展,這些國家都先後被羅馬征服。

第3個帝國:羅馬帝國

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476年)是一個古代羅馬的國家,其正式名稱是元老院與羅馬人民,在當時占據了整個地中海。通常把羅馬帝國分為前期帝國時期(前27年—192年)和後期帝國時期(193年—476年),也有人又從後期帝國中分出3世紀危機時期(193年—284年)。羅馬本來使用拉丁語,但隨著領土擴張至希臘、中東一帶,希臘語變成了主要語言。就連當時成書的新約聖經也是用希臘語寫成。由於語言上的分歧,羅馬帝國在五世紀分裂成為東、西兩個帝國。羅馬帝國自建立以來,一直對外擴張,是一個具有侵略性的古代超級大國。

羅馬帝國的建立
後三頭同盟瓦解後,屋大維、安東尼分掌羅馬的東西部,雙方矛盾日趨激烈。前31年9月,屋大維與安東尼和埃及女王克利奧帕特拉七世在希臘的亞克興會戰。在戰爭最激烈的時候,埃及女王認為安東尼獲勝無望,將自己的軍隊撤回埃及,安東尼也一起到了埃及。屋大維隨後入侵埃及,埃及女王和安東尼自殺,埃及也被羅馬佔領。
前27年,屋大維一面表示卸除一切大權,恢復共和制;一面又裝作迫於元老院和公民的請求,接受與共和制度完全違背的絕對權力,成為元首(Imperator,或可譯作「凱旋大將軍」)、元帥、最高的代行執政官、終身執政官、終身保民官、大祭司長、第一元老等,並獲得了「奧古斯都」和「祖國之父」的稱號。屋大維的這場精彩的演出宣布了羅馬帝國的建立。

前期帝國時期
自屋大維在前27年建立元首制,羅馬帝國進入前期帝國時期。屋大維在位期間,對外征戰,將帝國版圖擴大到了多瑙河以南。屋大維的統治為隨後的百餘年帶來了很長一段時期的穩定局面,稱之為羅馬和平時期。
14年奧古斯都逝世,養子提比略繼位,開創了朱里亞·克勞狄王朝。到克勞狄一世(41年—54年在位)時,對外發動戰爭,攻佔了不列顛南部、日耳曼尼亞、敘利亞和非洲北部地區。到尼祿繼位(54年—68年在位),由於他統治殘暴,引起人民反抗,並導致了猶太戰爭。經過一些行省總督爭奪皇位的內戰,韋斯巴薌最後在69年建立了弗拉維王朝。
弗拉維王朝經過提圖斯和圖密善兩位皇帝的統治,涅爾瓦於96年繼位,開創了安托尼烏斯王朝,這一時期也被稱為五賢帝時代。這五位皇帝謙虛,愛戴臣民,這段時期也是自奧古斯都之後羅馬帝國最強盛的時期。羅馬帝國的基礎設施,如:法律、道路交通、度量衡、貨幣制度都在這個年代得到統一,並通行全國。有文人將這個年代稱贊為「人類最幸福的年代」。
五賢帝時代權力交替方法非常平安。各個皇帝選擇其承繼人,然後收養他為義子,如此避免了權力交替前後的政治動亂。由於這些皇帝沒有血緣關系,五賢帝時代不能算為一個朝代。以下為五賢帝時代的五位皇帝。
96年—98年 涅爾瓦(Nerva)
98年—117年 圖拉真(Trajan):在位時開拓疆土,在他死時帝國版圖達到最大極限。東到美索不達米亞,南至北非撒哈拉沙漠,西起不列顛,北至喀爾巴阡山脈和黑海北岸,地中海成為了帝國的內海。
117年—138年 勇帝哈德良(Hadrian)健全了帝國的官僚機構。
138年—161年 安托尼烏斯·披烏斯(Antoninus Pius):此時羅馬帝國達到極盛。
161年—180年 哲學家皇帝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Marcus Aurelius):此時帕提亞帝國屢犯邊疆,北方蠻族也乘虛而入。帝國的實力開始出現頹勢。
180年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被殺,由親生兒子康茂德(Commos)繼位。192年康茂德被殺,安托尼烏斯王朝告終。

後期帝國時期
193年—284年間,隨著叛亂事件增加,軍隊的力量不斷增強,從而威脅到皇帝的施政。50年內有26位軍人篡位,歷史將這些篡位者稱為「軍人皇帝」,也稱為三十僭主。這一時期也被稱為3世紀危機時期。塞維魯王朝(193年—235年)滅亡後,政局混亂,在西方形成了包括高盧、西班牙和不列顛在內的高盧帝國(259年—273年),在東方產生了地處敘利亞和美索不達米亞之間的帕爾米拉帝國(262年—272年)。奴隸和隸農起義遍及義大利和行省。
公元284年,戴克里先(284年—305年在位)取得了帝國政權,最終把這個混亂局面收拾過來。他把皇帝的權力、以及整個帝國一分為四,分別由兩位正帝(奧古斯都 Augustus)及兩位副帝(凱撒 Caesar)共同治理,使羅馬帝國得到暫時的安定,稱之為多米那特製(也叫四帝共治制Tetrarchy)。當時除了他以外,他把另一個正帝的位置給了馬克西米安,讓他統治帝國的西部,而自己則成為東部的正帝。其中最高的統治者是戴克里先。這也被認為是羅馬帝國分裂的淵源。另一方面,雖然他一人的成功,但對基督教的迫害失敗,使他死後再次引來混亂。
306年他的兒子君士坦丁一世做皇帝,重新統一帝國,廢除四帝共治制。雖然同樣強力執行專制,但卻選擇和基督教勢力妥協,並於西元313年公布米蘭敕令,將基督教定為國教;與此同時,將國都遷往東部拜占庭,並改國都名為君士坦丁堡(今土耳其伊斯坦布爾)。337年,君士坦丁一世死後,爭奪帝位的斗爭重新開始。他的三個兒子和兩個侄子分治帝國。
狄奧多西一世(379年—395年在位)當政時一度恢復統一,但他死後,帝國分裂為兩部分:西羅馬帝國(首都羅馬)和東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
西羅馬帝國接連不斷發生人民起義和外族入侵。高盧的巴高達運動,北非的阿哥尼斯特運動動搖了帝國的政權。378年西哥特人大敗羅馬軍隊,410年攻佔羅馬城,418年在高盧西南部建立西哥特王國。汪達爾人於439年在北非建立汪達爾-阿蘭王國。匈奴人452年侵入義大利,在高盧東南部,457年出現了勃艮第王國。476年9月,日耳曼人僱傭軍長官奧多亞克廢黜最後一個西羅馬帝國皇帝羅慕洛·奧古斯都,西羅馬帝國滅亡。
東哥德族的領袖狄奧多里克(Theodoric)率領東哥德族人打敗奧多亞克,自立為義大利統治者。於是,西羅馬帝國的中心地帶——義大利半島——成了東哥德王國的土地。
東羅馬帝國於1453年為奧斯曼帝國所滅。

神聖羅馬帝國
嚴格地說,神聖羅馬帝國和羅馬帝國沒有合法的直接關系,相反地,它是作為羅馬帝國侵略者之一 出現在歷史舞台上的。但是西元962年,羅馬教廷承認了神聖羅馬帝國是西羅馬帝國的合法繼承者,後來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帝國也承認了它的這一地位。直到1806年神聖羅馬帝國被拿破崙一世推翻,宣告解體。

第4個帝國: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

拜占庭帝國(Byzantine Empire)或東羅馬帝國(Eastern Roman Empire)是在西羅馬帝國崩潰後依然存在的羅馬帝國東半部。拜占庭帝國通常被認為開始自公元395年直至1453年。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內它一般被人簡單地稱為「羅馬帝國」。盡管拜占庭的文化和語言大多數是希臘的,但拜占庭人將自己視為羅馬人,對東羅馬的羅馬人來說,這並不自相矛盾。他們的語言是希臘語,他們的文化在許多世紀中是希臘文化,但到7世紀為止他們的官方語言是拉丁語。他們周圍的國家(東方的波斯帝國和阿拉伯帝國,西方的歐洲國家,北方的俄羅斯)都將他們稱為羅馬人。假如有人將他們稱為「希臘人」,那麼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侮辱,因為「希臘人」表示「原始人」。一直到17世紀這個帝國不被稱為拜占庭帝國。從17世紀開始,西方的歷史學家為了區分(實際上相當不同的)古代的羅馬帝國與中世紀的羅馬帝國引入了拜占庭帝國這個稱法。這個稱呼來源於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古希臘的殖民地拜占庭城。

創建
3世紀後期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引入了四頭制的制度來更有效地管理龐大的羅馬帝國。他將整個帝國分為兩部分,在義大利和希臘各設立一個皇帝,輔佐他們的各設一個副皇帝。這個分裂一直維持到4世紀。君士坦丁大帝於324年重新將自己立為整個帝國的唯一皇帝。君士坦丁決定建立一個新的首都,他選擇了拜占庭(今天的伊斯坦布爾)。330年這個首都建成了,君士坦丁稱之為新羅馬(Nova Roma)。但一般人稱之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意為君士坦丁之城)。這個新的首都成為他的管理機構的中心。君士坦丁也是第一位信仰基督教的皇帝。雖然在君士坦丁的統治時期這個帝國還不是拜占庭帝國,但基督教是拜占庭帝國的一個特性,是它與相信多神教的羅馬帝國的分界線。
另一個分界線是378年的亞得里安堡戰役。這場敗仗,以及皇帝瓦林斯之死可以被看成是古代帝國和中世紀帝國分家的時間。瓦林斯的繼承人狄奧多西一世(有時也被稱為大帝)將整個帝國再次分開。395年他將這兩部分分別交給他的兩個兒子阿卡狄奧斯和諾里。阿卡狄奧斯成為東部的統治者,諾里成為西部的統治者,他的首都是米蘭。從這個時候開始東部的這個帝國一般被稱為東羅馬帝國,或拜占庭帝國。

文化
東羅馬帝國的主宰文化是希臘文化。希臘語不但是日常用語,而且是教會、文學和商業的共同語言。對於當時的羅馬人來說,今天對「西部的拉丁帝國」和「東部的希臘帝國」的區分,以及今天所強調的東部的帝國並不是「真正」的羅馬帝國,並不重要。羅馬帝國是一個多語言的帝國,東羅馬並不例外。在這個國家裡有希臘人、弗拉赫人、亞美尼亞人、猶太人、埃及人、敘利亞人、依利里亞人和斯拉夫人,他們都有自己的語言。但希臘文化從帝國的都市如君士坦丁堡、安條克、以弗所、塞薩洛尼基和亞歷山大傳向全國。雖然當時還不很明顯,但東羅馬帝國在其學者如約翰·桂索斯通的印象下發展了他們自己風格的基督教。

早期歷史
東羅馬帝國基本上避免了西羅馬帝國3世紀和4世紀所遭遇的困難。這里有許多原因。首先這里的城市文化已經相當成熟了,其次民族大遷徙時的入侵主要吸引是羅馬的財富。5世紀中西羅馬帝國多次被征服,東羅馬帝國頂多交納貢獻就可以免除遭難了。狄奧多西斯二世加強了君士坦丁堡的城牆,使得這座城市成為被「野蠻人」攻不破的城市。476年當西羅馬帝國滅亡時東羅馬帝國的利奧一世與哥特人談判,他結束了哥特人對東部帝國的威脅,但他也不再打算重新征服西部帝國了。
6世紀時東羅馬的主要敵人是它的傳統的老敵人:波斯人、斯拉夫人和保加爾人。神學的爭論,比如對基督一性說的爭論也是帝國的重要話題。但東部帝國並沒有忘記它在西部的根。在查士丁尼一世和他的傑出的將軍貝利薩留的領導下東帝國甚至奪回了它部分在西部喪失的省份:義大利的大部地區、北非和西班牙。查士丁尼重編了古羅馬的法規,制定了《民法大全》。值得注意的是這部法典是用拉丁語寫的,而當時拉丁語已被認為是一種古老的語言了,甚至許多寫這部法典的人都不太會說這種語言。530年代,在查士丁尼的統治下,聖索非亞大教堂(其原名Hagia Sophia是神聖的真理的意思)開始動工。這座教堂將成為拜占庭宗教生活和東正教的中心。
查士丁尼給他的繼承人留下了一個空空的國庫,而他的繼承人也無法對付在所有的邊境上突然出現的新敵人:倫巴底人佔領了義大利北部,斯拉夫人佔領了巴爾干半島的大部分地區,波斯人入侵和佔領了東部的省份。赫拉克留後來重新奪回了這些東部省份,但當時剛剛在伊斯蘭教下統一起來的阿拉伯人的突然出現是赫拉克留無法意料到的。阿拉伯人佔領了幾乎所有的南部省份。7世紀中敘利亞、埃及徹底淪為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

希臘化時代
拜占庭帝國雖然失去了許多土地,但這也給它帶來了一些好處:它不再那麼混雜了。赫拉克留將全國希臘化了,希臘語被定為官方語言。他不用古羅馬的皇帝頭銜Augustus,而使用Basileus(國王)。在宗教上拜占庭帝國與西歐的區別已經不可忽視了。不過拜占庭帝國國內也有不小的區別,在其南方的省份里一般更多地使用一性派的基督教,而不是東正教。這些省份失落後,在剩餘的省份中東正教更加強大了。赫拉克留將全國分為幾個軍區來對付外來的侵擾。除首都外其他地方的城市化不斷縮小。君士坦丁堡卻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了。阿拉伯人試圖佔領君士坦丁堡的計劃失敗了。拜占庭當時的海軍勢力非常強大,而且他們擁有一種神秘的火器:希臘火。阿拉伯人初始的進攻被擊退後,東帝國開始得到恢復。
8世紀最大的問題是對聖像破壞運動的爭論。利奧三世下令禁止聖像,這個命令受到很大的反對,整個國家到處都發生暴亂。在艾琳女皇的領導下在787年的第二次尼西亞公會議上決定聖像可以被尊養但不可以被崇拜。艾琳還有與法蘭克國王查理大帝結婚來實現統一東西帝國的計劃,但這些計劃未能成功。9世紀初聖像破壞運動重現,843年再次被制止。這些爭論使得當時與其已經開始離心離德的天主教和神聖羅馬帝國(對拜占庭帝國來說這個名字相當荒謬)未能重新統一起來。

黃金時代
保加利亞屠夫巴齊爾二世
在馬其頓王朝皇帝的統治下拜占庭帝國在9、10和11世紀初達到了它的頂峰。在這段被稱為「黃金時期」的幾個世紀里,拜占庭帝國抵抗了羅馬教廷撤消佛迪奧斯為教主的要求,獲得亞得里亞海的制海權,佔領了義大利的一部分和保加利亞的大部分。1014年巴西爾二世(保加利亞屠夫)打敗了保加利亞人,並於1018年徹底滅亡了第一保加利亞王國。同時拜占庭帝國還獲得了一個新的同盟者(不過有時也是敵人):在基輔的俄羅斯國為拜占庭提供了一支重要的僱傭軍。
但如其前身的羅馬帝國,拜占庭很快又陷入困境。主要原因是當時許多佔有土地的貴族打亂了軍區的制度。假如拜占庭帝國只需要對付它的舊敵神聖羅馬帝國和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的話它可能還可以支持下去,但新的敵人根本不怕它的名譽:諾曼人征服了義大利,而突厥進入了小亞細亞。突厥當時最大的敵人是埃及,而小亞細亞則是拜占庭帝國士兵的主要來源地。1071年在曼齊刻爾特會戰中羅梅納斯四世被突厥蘇丹阿爾普·阿爾斯蘭戰敗,拜占庭帝國從此失去了小亞細亞省。1054年東正教與天主教徹底決裂,雙方互相革除對方的教籍。

帝國末日
拜占庭帝國的最後幾個世紀以篡權者亞歷克修斯一世開始,他引入封建封侯的制度,重新建立起一支軍隊,對突厥進行了有力的抵抗。他向西方求救抵抗突厥,這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征的起源。十字軍收復了尼西亞,但很快救兵成了仇兵。雖然亞歷克修斯的孫子曼紐爾一世是十字軍的朋友,但雙方都不能忘記他們互相革除了對方的教籍,拜占庭對源源不斷經過其領土的羅馬天主教十字軍的意圖很持懷疑。11世紀和12世紀來自神聖羅馬帝國的德意志人和來自西西里島和義大利的諾曼人不斷攻擊帝國。亞歷克修斯給予貿易專權的義大利城市國家尤其成為反西情緒的對象。他們成為「法蘭克人」和「拉丁人」的代表。尤其威尼斯人特別受反感,盡管威尼斯的船隻是帝國艦隊的骨幹。與此同時,突厥依然是一個威脅,1176年他們擊敗了曼紐爾。
在第三次十字軍東征中,腓特烈一世企圖征服拜占庭帝國,但給帝國帶來最大摧殘的卻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這次東征的目的是佔領埃及,但威尼斯人獲得了領導權。在他們的慫恿下十字軍1204年攻克君士坦丁堡,他們建立了一個短期的封建王國(拉丁帝國),而拜占庭的力量卻徹底被削弱了。
拜占庭帝國這時已經三分五裂了:尼西亞帝國、伊庇魯斯和特拉比松同立。前者由帕里奧洛加斯王朝統治。1261年他們收復君士坦丁堡,戰敗了伊庇魯斯,恢復了帝國。但他們的主要注意力集中在歐洲,而把他們在亞洲的敵人忘了。這時他們倖存

⑧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後來被誰所滅

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土耳其語︰�1�7�1�2�1�8�1�2 �1�7�1�9�1�8�1�4�1�1 �1�7�1�3�1�9�1�9�1�0�1�4�1�1),為土耳其人所創立之國。始王奧斯曼一世,初居中亞,並奉伊斯蘭教為國教,後遷至小亞細亞,日漸興盛。極盛時勢力達歐亞非三大洲,領有南歐、中東及北非之大部,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南及蘇丹。自滅亡東羅馬帝國後,定都君士坦丁堡,且以羅馬帝國繼承人自居。故其帝視自己為天下之主,繼承了羅馬帝國及伊斯蘭文明,東西文明在其手中因而得以統合。

其國位處東西文明交匯處,並掌握東西文明之陸上交流達六世紀之久。在其存在其間,不止一次實行伊斯蘭化及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之界限日趨模糊。其對西方文明影響舉足輕重,其建築師米瑪·希南名留至今。於十六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日趨頂盛,在十七世紀,其領土更達最高峰。而在海雷丁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

其為惟一的伊斯蘭勢力能於十五至十九世紀期間,挑戰日趨強盛之歐洲霸權。然而,終不敵之,於十九世紀初趨於沒落,並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里敗於協約國之手,因而四分五裂。國民陷於水深火熱之中,今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因而領導國民起義,擊退西方勢力,據小亞細亞立國,廢哈里發,更國號為土耳其,奧斯曼帝國至此滅亡。

⑨ 從古至今土耳其都幹了哪些惡事,現在的土耳其怎麼樣了

土耳其國家的前身就是奧斯曼帝國,這個帝國前期是非常強大的,而且也是一個好戰的國家,在早期的通過侵略其他國家將自己的領土擴張了許多,其中沙特,伊朗,希臘等地方都是他曾經的領土,而且有01的時候禁止我國的遼寧艦通過其海峽,還要我們交10億的保證金,現在的土耳其也算是世界的軍事強國,但是早就沒有昔日那麼輝煌了。

現在學術界認為,土耳其是公元七世紀時,被大唐滅亡的西突厥烏古斯布塞爾柱人,在吃了敗仗後,被迫遷徙到西亞地區,和當地波斯人及其他民族結合。

⑩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之前,土耳其由誰控制

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

拜占庭帝國(Byzantine Empire)或東羅馬帝國(Eastern Roman Empire)是在西羅馬帝國崩潰後依然存在的羅馬帝國東半部。拜占庭帝國通常被認為開始自公元395年直至1453年(實際始於八世紀)。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內它一般被人簡單地稱為「羅馬帝國」。

盡管拜占庭的文化和語言大多數是希臘的,但拜占庭人將自己視為羅馬人,對東羅馬的羅馬人來說,這並不自相矛盾。他們的語言是希臘語,他們的文化在許多世紀中是希臘文化,但到7世紀為止他們的官方語言是拉丁語。他們周圍的國家(東方的波斯帝國和阿拉伯帝國,西方的歐洲國家,北方的俄羅斯)都將他們稱為羅馬人。假如有人將他們稱為「希臘人」,那麼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侮辱,因為「希臘人」表示「原始人」。一直到17世紀這個帝國不被稱為拜占庭帝國。從17世紀開始,西方的歷史學家為了區分(實際上相當不同的)古代的羅馬帝國與中世紀的羅馬帝國引入了拜占庭帝國這個稱法。這個稱呼來源於其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前身:古希臘的殖民地拜占庭城。

拜占庭的起源

拜占庭之名原起於一座靠海的古希臘移民城市,公元 330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此建城,作為羅馬帝國的陪都,並改名為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位於連接黑海到愛琴海之間的戰略水道博斯普魯斯海峽,扼制海陸商業要道,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公元395年龐大的羅馬帝國飽受各路蠻族侵擾,為便於管轄而將帝國一分為二,東部帝國即以君士坦丁堡為首府,因此東羅馬帝國又稱為拜占庭帝國。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在經歷了包括匈奴和諸多日耳曼部落的反復侵襲之後終於咽下了最後一口氣,拜占庭遂成為唯一的羅馬人帝國——實際上他們一直以純正羅馬血統自居。

戰爭和衰弱

公元527年,拜占庭迎來了第一位強勢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其隨即任命名將貝利薩留為元帥,向夙敵波斯帝國宣戰。公元528年波斯軍大將扎基西斯率3萬大軍,於次年在尼亞比斯以壓倒性兵力逼退貝利薩留,隔年雙方軍隊在兩河流域的德拉城再次會戰,貝利薩留的軍隊少到可憐……但波斯軍隊犯了愚蠢的錯誤,他們背城列陣而且要命的是背的不是自己的城,於是多於對手數倍且裝備精良的波斯軍理所當然(或者匪夷所思)地慘敗……隨後波斯軍一敗再敗,但還是於531年卡爾基斯阻擋了貝利薩留的前進步伐,兩國終於532年簽下停戰協議。隨後雄心勃勃的查士丁尼再跟達爾旺人開戰,貝利薩留出征非洲,可憐的拜占庭遠征軍步騎兵總數連馬都算上才2萬還多個零頭!更要命的是其中還包括了大半粗魯且毫無組織紀律性可言的蠻族雇傭兵。搭船出海取道伯羅奔尼撒、途經西西里一路磕磕碰碰,直到9月初才踏上非洲大地的貝利薩留不僅不知對手的實力到底是1萬還是100萬甚至連個詳細點的地圖都無,幸好當地願意當向導賺小費的人還算不少,貝利薩留終於在9月中旬在迦太基撞上達爾旺人的大軍。人說強龍難壓地頭蛇,但貝利薩留卻敢於在地頭蛇門口大玩迷蹤步,一番錯綜復雜的迂迴使達爾旺人的軍隊失去了有利地形並分散做幾部失去了銜接,慘遭和當年的波斯軍同樣的命運。外強中乾的達爾旺人此後再也沒組織起任何一次較像樣的反擊,終於534年3月投降,達爾旺王國滅亡。查士丁尼的非洲戰役使拜占庭帝國控制了非洲廣大的畜牧基地。

強勢的君主顯然並不熱衷於和平,查士丁尼很快又和波斯重開戰端,接著哥特也成了他的眼中釘!接下去連續數十年戰事不斷,原羅馬帝國的版圖現已大多並入拜占庭,連年的征戰使拜占庭帝國的版圖空前擴大,查士丁尼大有恢復羅馬雄風的架勢。但征服的地盤瘋狂擴張之餘,拜占庭軍隊數量顯然還遠沒龐大到足於控制如此之多的土地,因此那些名義上已被征服的區域實際上仍十分危險,而帝國的勝利實際是以廣大被征服土地的衰弱來換取帝國的中心區域的繁華。不過必須承認的是查士丁尼大帝是相當成功的,他使拜占庭帝國進入了全面的法制時代,並且一改以往軍隊以步兵陣推進為主的戰術,建成了無與倫比的裝甲騎兵團,這是拜占庭在對外擴張戰爭中的主要支柱。查士丁尼是非凡的君主,上帝賞賜給羅馬人的明珠——至少對於羅馬人來說確實是這樣。

到了571年,查士丁尼二世上台,和波斯那種剪不斷理還亂的領土紛爭又再次爆發了,波斯軍攻破德拉城,拜占庭賠款求和。接著是雙方戰戰和和反復糾葛,和波斯重復這種徒然的拉鋸戰顯然是一種兩敗俱傷的消耗……但雙方接下去的幾任統治者顯然並沒意識到這點,仍熱衷於這種游戲。數十年戰亂導致的結果是兩個龐大的帝國軍力日益衰弱,到最後居然有許多邊境城市根本就沒有駐軍!那麼中東的阿拉伯人便乘機崛起了,他們不斷蠶食帝國邊境的土地。公元七世紀,阿拉伯人以聖戰為名開始了對波斯和拜占庭的全面戰爭,強大的騎兵部隊橫掃龐大帝國的土地,早在長期互斗中大傷了元氣的波斯和拜占庭根本無力抵抗,埃及、巴勒斯坦等地紛紛落入阿拉伯人之手,波斯帝國也終於在公元七世紀中葉被完全吞沒,拜占庭和波斯的世紀之戰終於可以永遠結束了,但接下去它將單獨面對阿拉伯。

拜占庭繁華依舊,因為它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區域可以基本不受戰爭的影響,優勢的地理位置使拜占庭成為當時幾乎是最為富饒的國家。但現在阿拉伯人使情況發生了變化,君士坦丁堡的大量名貴珍寶使阿拉伯人覬覦不已,於是他們便幾乎是長年累月地試圖侵襲這富饒的城市,步步進逼。公元673年左右,阿拉伯終於對君士坦丁堡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多達十餘萬眾的阿拉伯軍隊從海陸兩面對君士坦丁堡展開圍攻,但君士坦丁堡高大的城牆卻將他們阻隔在一個進退不得的狹小區域,拜占庭海軍隨即趕來,用一種類似火焰噴射器的神秘武器將阿拉伯人的海軍完全摧毀。於是失去了海上增援的阿拉伯軍隊被迫退卻,拜占庭軍乘勝追擊,阿拉伯軍遂兵敗如山倒。此戰阿拉伯軍損失慘重,十萬兵力與上千戰艦化為烏有。

此後阿拉伯被迫止住了擴張的步伐,此時的拜占庭雖控制范圍無法與查士丁尼時代相比,但因著經濟的繁榮和軍事的改革一直保持繁榮昌盛,確實較少的地盤也比較容易治理得好,它在很大的范圍內仍充當著老大的角色。因此我們可以這么說:保衛拜占庭繁榮面貌的正是強勢的經濟,當然也離不了數量不多但精銳善戰的軍隊——似乎拜占庭的軍隊從查士丁尼時代開始就有了以少勝多的傳統。

十字軍入侵事件

時間到了公元十一世紀,阿拉伯仍控制著巴勒斯坦,歐洲羅馬教庭因此向歐洲封建制國家動員發起了旨在奪回聖城耶路撒冷的十字軍東征。

前三次十字軍東征雖沒大進展,卻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阿拉伯人的勢力,但第四次東征卻給拜占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災難。事情的經過也頗有戲劇性:

公元1202年,由羅馬教皇英諾森三世動員起的兩萬十字軍戰士和馬匹裝備在威尼斯會合,為了配合此次的東征行動,威尼斯人幾乎忙碌了一整年,准備了大量的戰船和數量龐大的糧草……這時卻出了狀況!按原先的約定十字軍出征前需向威尼斯人付清裝備費用,但此時十字軍統領所能交付的金錢和約定該支付的數額相差十萬八千里,於是威尼斯船隊便死活不肯開拔。眼看時間耽擱,十字軍將領急得跳腳,於是便要求與威尼斯總督協商。威尼斯總督丹多羅倒是痛快人,但會面時十字軍將軍們見到的卻是個年過八旬的老盲人……這些將軍們簡直不敢相信大名鼎鼎的威尼斯總督會是這么一個角色。總督很爽快地答應先做事後談錢,附加條件則是要十字軍帶他一同起程,並順路幫威尼斯收復幾個港口。有何不可?但十字軍們中計了,丹多羅總督另有謀劃!開拔後十字軍實際上根本無法控制威尼斯船員,因為他們都只聽總督的命令,丹多羅總督很隨意地偏離原定路線,半途還接了個名叫亞歷克斯的流亡拜占庭王子上船。然後事情就更有趣了,這流亡的拜占庭王子居然要十字軍護送他回君士坦丁堡,「我的人民會張開雙臂歡迎我,而你們將得到更多的裝備和支援,然後再去收復聖地!並且我的國家還將替你們償清積欠威尼斯人的款項!」王子頭頭是道,總督連聲附和,十字軍將士們也動了心——早已聽說君士坦丁堡黃金之城的大名,就當是乘機游覽一番異國風情也是相當不錯……而且還有眼前這王子關於裝備和金錢的誘人許諾。於是,這支十字軍完全偏離了預定的路線,龐大的船隊駛向了拜占庭。

拜占庭君士坦丁堡城下,不速之客抵達,那個流亡海外多年的王子得意洋洋地亮出了自己的旗號,張開雙臂等著國人的「擁抱」;城上的群眾也張開了雙臂,可惜不是「擁抱」,而是沖他做鬼臉,放聲嘲弄,用西紅柿丟他!看來他流亡海外也不是沒有理由的……但這下十字軍將士們可惱了,怎麼繞了那麼大彎子,費了那麼大週摺,等來的卻是這般狼狽的「歡迎儀式」?火冒三丈之餘士兵們向城牆上射擊泄憤,拜占庭軍隊一怒之下開炮打船,當場擊傷數艘,船隊被迫撤離岸邊。這下可好了,不僅原先王子所說的裝備和金錢成為空中的幻影,現在甚至連城也進不得,十字軍將士們原先滿懷的希望變成了極大的失望,他們暴跳如雷。在丹多羅總督「義憤填膺」的鼓動下,氣昏了頭的十字軍居然決定強行進入君士坦丁堡!這可是天大的冒險計劃,要知道這座城市曾經歷過比這些十字軍強10倍的敵人圍攻而屹立不倒!攻擊開始,海軍從海邊試圖搶灘,十字軍2000騎兵則登陸市郊取陸路進攻,拜占庭人自是不依,部陣抵抗。事情到了這里完全變了樣,本該在巴勒斯坦聖地和回教徒作戰的十字軍如今卻在錯誤的地點跟錯誤的對手開打了。

拜占庭軍防守嚴密,十字軍死傷眾多,連續數波強攻均毫無進展。丹多羅總督親帥領航旗艦向灘頭發起沖鋒……只見總督在隨從的攙扶下居然冒著箭雨親自踏上灘頭陣地,高舉佩劍,大聲吶喊。眼見此情此景,威尼斯人和十字軍戰士們洶涌的士氣從心中升起,一窩蜂地跟著沖上灘頭,瘋狂地沖擊拜占庭軍的防禦工事,戰況慘烈!歷經數次沖鋒,拜占庭防禦陣地終於失守,於是……就象一個裝滿水的大桶底部被鑿了個洞,再也止不住了!十字軍發瘋般地湧入城市,竟連續擊潰數批前來支援的拜占庭軍!真是諷刺!君士坦丁堡這座數百年來從未被回教徒攻破過的「捍衛上帝尊嚴」的堡壘最終卻被「章顯上帝榮耀之軍」攻破。順便說一句,十字軍東征這點子最早還是拜占庭教皇的主意。

破城後的十字軍真可用混亂二字來形容,目不暇接的珍寶使他們嘆為觀止,嘆為觀止之餘紛紛大肆掠奪,「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兵在外將命有所不聽!」大多是無產階級農民組成的士兵們完全失控,教堂內的黃金雕像成了他們搶劫的首要目標,甚至為爭奪財寶而互毆!他們將精緻華麗堪稱藝術瑰寶的黃金雕像砸碎,為的只是便於攜帶——在他們眼裡這只是黃金而不是工藝品。威尼斯人和其餘品位較高的十字軍將士則瞄準了教堂內的名貴圖畫書籍和工藝品,這些東西輕便易帶且極富收藏價值。

鬧劇持續了數周,拜占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創。十字軍並廢黜了拜占庭皇帝,隨十字軍而來的流亡王子亞歷克斯被捧上了王位……但拜占庭人對他並不買賬,他很快死於非命。大肆劫掠後十字軍終於滿載財寶而歸,奇怪的是丹多羅總督並沒再隨船回到威尼斯,他跟著留下來的部分十字軍繼續在拜占庭的土地上南征北戰。數年後,已九十高齡的他終於將生命交給了上帝,他長眠於君士坦丁堡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墓碑至今仍在。關於威尼斯的丹多羅總督到底跟拜占庭有何深仇大恨歷來眾說紛紜,就讓他隨歷史塵埃飄散而去吧。因著拜占庭的受創,此後威尼斯乘機取代了拜占庭的海上霸主地位,因此對於威尼斯人來說他們的丹多羅總督可謂是功勛卓著。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8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5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0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5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1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6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6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8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