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土耳其人穿什麼
㈠ 古代的人們是怎樣夢想飛翔的
>■墜地而亡的先行者們
<br>公元前9世紀,古英國的布拉德國王自造的一副飛翼,並試圖從倫敦阿波羅宮出發,當他飛越出城時,墜地駕崩了。這可能是有關人類模仿鳥類飛行的最早記錄之一。1503年,義大利的丹蒂也用自製雙翼飛行,雖然倖免一死,但也落下終生殘疾。1507年,英國的達米安從蘇格蘭的斯特林城堡縱身躍起,想要飛往法國,結果在城堡下摔斷了大腿。達米安並不服輸,他把失敗歸罪於使用了雞的羽毛。
公元前500-400年中國人就開始製作木鳥並試驗原始飛行器
<br>中國古人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製作木鳥,以此寄託人類渴望在空中飛行的夢想。從古人的許多著作中,會發現製作能飛木鳥的眾多記載。古書中稱木鳥為木鳶、鵲、鵠等名。《韓非子·外儲說》記載著:墨子經三年製成的木鳶,飛行了一天就壞了;他的學生安慰他說,老師技術高超,木鳶雖然壞了,但畢竟飛成功了。在《墨子·魯問》中也有公輸班用竹木製成了能飛三天的飛鵲的記述。墨子是魯國的哲學家和科學家,公輸班就是傳說中的能工巧匠魯班。有關他們製作木鳥的歷史,大約發生在公元前500至400年期間。除他們二人外,還有如張衡、韓志和、高駢等木鳥製造家。其中漢朝張衡知名度最高,因他既是天文學家,又是渾天儀和候風地動儀的發明者。《太平御覽·文土傳》中就有張衡製造木鳥的記載。所存史料確鑿表明在公元前400年,中國人就已經使用竹木在嘗試製作能飛的原始器械了。這一點,得到世界科學界的一致認同。
更為離奇的風箏傳聞見於《白石礁真稿》:公元559年,北齊文宣帝時,大殺「元」姓宗族,彭城王元勰的孫子元韶被囚地牢。元韶堂弟為元韶製作風箏,他們二人從金風樓乘風箏雙雙飛逃。這些傳奇故事反映了中國古人的關於飛行的奇思妙想。今天看來仍然很有趣味。
>■傳說戴達羅斯發明「人翅」飛出克里特島
<br>東西方民族文化背景不同,但在對飛行的渴望上,卻有驚人的相似之處。
<br>
<br>傳說雅典的戴達羅斯擅長雕刻,他的雕像栩栩如生;但他更熱衷工程技術,特別對建築格外偏愛。塔羅斯是戴達羅斯的外甥,但他因嫉妒殺害了向他學藝的塔羅斯。戴達羅斯被判流放到阿提克,不久又逃亡到克里特島。戴達羅斯被克里特的米諾斯國王尊為上賓,要他為人身牛頭怪建造一所無法外逃的宮殿。戴達羅斯以他的天才,建造了一座曲折迂迥、眼花繚亂的迷宮。後來,戴達羅斯用鳥羽按長短排列,用蜂蠟粘合,做成一對人造鳥翼。當試飛成功後,他為兒子伊卡洛斯做了一對小的羽翼,並向兒子傳授飛行技法。在起飛前,他告誡兒子:「飛得太低,海水會濕透羽翼;飛得太高,太陽會燒著羽毛。你要記住,永遠只能在太陽與大海中間飛行。」戴達羅斯父子用羽翼飛升而起,飛出克里特,越過薩摩斯。伊卡洛斯嘗到了飛行的甜頭,開始越出父親帶領的航線,振翅飛向高空。強裂的陽光融化了蜂蠟,分解的羽翼脫離了雙肩。伊卡洛斯企圖揮臂飛行,但無濟於事,洶涌的大海很快吞沒了他的身軀。戴達羅斯飛行的故事反映了古人對飛行的探索和嚮往。
<br>
<br>■1250年羅傑·培根記述撲翼機的設想,15世紀達·芬奇作出具體設計,但一直未獲成功
<br>人類在嘗試飛行的初期,一直是很直觀地模仿鳥類,用各種鳥羽或其他人造物,製成翅膀,「安裝」在人的身上。在經歷了許多失敗之後,人類逐漸認識到單純的利用羽翅是不能飛行的。於是開始尋找一種機械的方式。撲翼機就是這個階段的產物。最早的撲翼機也許就是英國的修道士羅傑·培根在1250年發表的《工藝和自然的奧秘》一文中所記述的:「供飛行用的機器,上坐一人,靠驅動器械使人造翅膀上下撲打空氣,盡可能地模仿鳥的動作飛行。」15世紀初,義大利的達·芬奇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斯的文藝、科學巨擘。他對飛行抱有熱忱,他也是研究撲翼機的著名人物。他的具體設想為,人俯卧在撲翼機中部,腳蹬後頂板,手扳前部裝有鳥羽的橫杵,就像劃槳一樣扇動空氣,推動飛行。這個方案是達·芬奇研究了鳥翅,利用物理和解剖知識而設想出來的。撲翼機和帶翼飛人相比是種進步,然而在本質上仍是仿鳥的人力飛行。這種影響一直延伸至飛機發明前夕。
<br>
<br>自達·芬奇之後,有個土耳其人穿了一件寬大的帶框架的斗篷,利用撲翼原理飛行,不料框架經受不住空氣阻力而折斷,這位土耳其人不幸遇難。1678年,法國有個叫貝尼埃的鎖匠也制了一架撲翼機。他在肩上擔兩根桿子,桿端各裝一對鉸接的長方翼片。桿端向上擺動,翼片收攏,向下擺動,翼片展開。通過多次實驗,貝尼埃始終未能成功。1742年,62歲的巴凱維爾用四個翼形機構綁縛在自己四肢上,從巴黎旅館屋頂上奮身一躍,企圖飛越塞納河。但他飛了一半便墜河撞在船上,摔斷了腿。
<br>
<br>■1731年俄國梁贊的一位平民發現熱氣球的飛行原理,此後許多熱氣球出現在歐洲上空
<br>俄國梁贊有個人,名叫克拉庫特諾,他的職業只是普通的書記官。屋頂炊煙上升的景象使他禁不住想入非非,他反復設想能不能利用飛煙上天。1731年,他被自己的想法所激動,於是做了一隻肥大的口袋,自己坐在口袋下的套環里。當口袋盛滿熱煙後,果真慢慢升起。當升空大約十幾米的時候,一陣風把他吹向鍾樓,他抓住了鍾樓的繩索才沒有遇難。這大約是最早的氣球飛行實驗者。
<br>
<br>氣球是一種沒有推進裝置,完全靠風力飄飛的航空器。它由氣囊和吊籃組成。氣囊是使用橡膠布、塑料薄膜或尼龍布等材料製成,裡面充滿輕於空氣的氣體。吊籃位於氣囊之下,內裝各種儀表、設備及氧氣裝置等。氣球又可分為熱氣球、氫氣球和氦氣球。熱氣球利用位於氣囊下方開口處的加熱器對空氣加熱,使氣囊內的空氣密度減小,從而產生靜浮力。氫氣和氦氣密度小,比空氣輕,因此氫氣球和氦氣球,氣囊下方都是封閉的,不需要進行加熱。氫氣易燃,氦氣比較安全。飛機使氣球飛行受到冷落,但它仍是人類的航空器之一。
<br>
<br>■1783年8月第一隻氫氣球在法國升空,同年11月熱氣球第一次載人升空並航行9000米
<br>1783年11月21日,法國人羅齊埃和達爾朗德在巴黎米也特堡,乘坐蒙特哥菲新制的熱氣球試飛。這個氣球高20多米,直徑約15米。它上升到1000米高度,在巴黎上空飄行25分鍾,最後平安降落在距起飛地約9000米之處。這是人類第一次成功的升空航行。
<br>
<br>1783年8月26日,第一隻氫氣球升上了天空。這是法國物理學家查爾斯製作的。它的直徑為4米,是用絲綢和橡膠製成的。1783年12月1日,查爾斯乘坐一個直徑8.6米的氫氣球,從巴黎起飛,在2小時內飛行了45千米,實現了氫氣球首次載人飛行。
<br>
<br>氫氣球升空性能優越,但因高空缺氧事故頻繁。1862年,2名英國人在8800米高度喪生,2名法國人也在同樣高度上遇難。氣球飛行是人類實現航空夢想的開始,給人們帶來新的希望。
<br>
㈡ 櫻花樹下醉胡姬 什麼意思
本的櫻花,受到緯度和品種的影響,其實並不限於春季開放,在特殊的情況下,還有攝影師拍攝到雪中櫻花盛開的景色。但是,絕大部分櫻花的開放,都集中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大約兩個星期之內,這個時節,在日本叫做「花見」季節。有一種說法是這應該叫做「櫻花節」,其實日本並無如此節日名稱,因為日本人只要一提「花見」,那「花」就只能是櫻花,絕不會被誤會為杜鵑或者桃花李花,由此可見櫻花在日本不同一般的地位。在這個季節里,日本的新聞每天要公布各地櫻花開放的情況,天氣預報隨時通報風、雨對本地櫻花影響的程度范圍。至於走在路上,不時被派發小廣告的塞給你一份去某個櫻花名所的旅遊指南,更屬於見怪不怪的事情了。此時整個日本櫻花盛開,各公司紛紛放假,以便職工可以攜家賞花。各觀光地的櫻花樹下,不時可以看到留連的賞花人群。大多樹觀花者會在樹下鋪設席子,留連於紛紛飛落的櫻花瓣中,更有人攜酒在樹下暢飲以至醉卧。即便是晚上,來樹下觀賞「夜櫻」的遊客也絡繹不絕。這段時間因此被稱為「黃金周」,當然,交通部門的緊張也不亞於中國的春運了。從觀賞角度,東京的上野動物園,大阪的造幣局和大阪城公園,都是觀櫻花的極好地方,而我個人更加欣賞的是京都的円山到嵐山一線。
京都,日本的故都,是日本古代達官貴人聚居的地方,因此觀賞櫻花的傳統勝地眾多,比如平安神宮,八坂神社,都有大量的櫻樹。円山,地處京都近郊,自古便有「櫻花名所」的美稱。其獨特之處是在此處有一株古老的「枝垂櫻」,此樹植於平安京時代,樹圍4米,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一樹花開,可覆數畝之地,被稱為「櫻王」。從円山經過哲學小道可以前往嵐山。哲學小道兩側櫻花直拂人面,一陣風過花瓣飄滿路面,與王者風范的「枝垂櫻」又是別樣風情。嵐山則櫻花滿山,就不是可以很容易找到詞語來形容它的美麗了。
而且,嵐山的櫻花樹下,真的有和服的女孩子在殷勤奉茶,所說「櫻花樹下醉胡姬」倒也不全是傳說。
日本的同事平時循規蹈矩,若喝得多了便會胡鬧,據說他們古代有一派葉隱武士,還常常在喝多了以後脫光衣服滿街跳舞。這種景象想像一下也不堪。然而,櫻花樹下喝醉的卻不會讓人覺得討厭,反而增加一份不醉不歸的風雅。
醉酒的人,不也是風景中的一個點綴?「舉國若狂觀櫻花」么。
這一點上中日兩國國人的想法倒是相通的。
還有一份點綴便是在櫻花樹下著和服,如同穿花蝴蝶般的奉茶下女們。記得第一次遇到這樣穿著和服勸茶的女孩子,就是在嵐山,周恩來總理詩碑的旁邊。花瓣飄落的櫻花樹下,翩然一盞紅傘,下面立著幾個青春正盛的古裝女孩子殷勤地捧著黑漆托盤和精緻的茶盞,便是我這樣的外國人,也忍不住花上一百文錢,討一杯櫻茶來喝。
櫻花燦爛,正當青春花季的女孩子,還有夢回唐朝的美麗的和服,加上石板路上的一抹青苔,紅塵間的一切煩惱,一時都已忘卻。
在古代的日本,櫻下奉茶的,多是經過專門訓練的藝伎之流,穿著舉止有很多講究。當然達官貴人對她們的賞賜也極為豐厚。今天奉茶的女孩子則多半是在校的大學生,一半是利用觀櫻花的好季節掙一點兒上學的零用錢,一半,大概也是有意無意的借著櫻花的美麗在眾人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的青春吧。
穿和服的日本女孩子,是很容易讓人心動的。和服用材或緞或錦,紅,藍,或粉色作底,紅就紅得夕陽殘照,藍就藍得碧海如洗,粉就粉得柔情似水。綴以牛乳洗過一般清麗的花、雲、霞、水……青春正盛的女孩子著了和服在櫻花樹下一立,不須言語便是一首詩。
個人感覺各個民族都有自己適合的衣著,比如歐洲人穿西裝就紳士氣十足,土耳其人穿長袍大袖飄飄,假如讓他們換過來就難免讓人想起孫悟空倒掄九齒釘耙。日本的女孩子長相和身材多屬平平,但穿上和服就氣質為之一改,東方的典雅,東方的婀娜,東方的神韻,都在那一低首的溫柔中呼之欲出。日本傳統的女性多勤勞溫柔而善解人意,世界上對於日本女子的評價比日本男人高得多,那倒不是我一個人的看法。曾有人開玩笑說日本民族如果只有女子,大概就既不會有戰爭,又能給世界帶來更多的美麗呢。
不過要說櫻花樹下的茶,卻不免讓人失望,和日本飯館里盤子的精巧永遠比菜的分量讓人滿意一樣,櫻花美女之下,茶卻只能算是差強人意。
櫻茶是櫻籽泡成的茶,味道並不出奇。櫻本身並不是什麼經濟作物,它沒有桃杏那樣美味的果實,和能結榆錢兒的榆樹都不能比。面對這種不足,日本人努力地想讓它更加完美,所以硬是弄出了櫻籽泡的茶,櫻樹葉子包的「櫻餅」,這都是「花見」中常見的。其實茶還是茶,餅還是餅,和櫻依然是關系不大,僅僅借櫻花的美名多了幾分聯想而已。這一點大概日本人心中總有幾分遺憾的感覺吧。
好在,到櫻花樹下無論喝茶還是喝酒,喝的都是那種感情和氣氛,茶和酒的水平,反而在其次了。
出處: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hapter_90067_60821.html
㈢ 土耳其傳統服裝
土耳其傳統服裝:
土耳其女性的傳統服飾多由花色繁雜的棉質與絲質布料製成,基本款式沒有太大變化,各地區之間的差異也較小,最普遍、最具代表性的是一種寬大松垮的無襠褲莎伐。
在土耳其許多地區,常見的女性服裝還有高領長袖的夾克配以長可及膝的外套,夾克的下擺分為三片,前面兩片,後面一片。為了便於跳舞或工作,有時將後面的一片折進腰帶里,或將前面的兩片折至背部,固定在臀部。
在北部某些地區,人們還會將前面兩片交錯成圍裙的樣子。夾克大多是用有著垂直線條且色彩豐富的布料製成,它與款式寬松色調平淡的沙伐形成了鮮明對比。
(3)古代土耳其人穿什麼擴展閱讀
土耳其男子的紅色筒帽一般都附有頭巾,有些地區的男子只帶頭巾,頭巾分為單色或多色,佩藏時常常環繞在頭部。黑海沿岸的某些地區,男子喜歡戴「巴士里克」,它由條長長的黑 色圍巾繞在頭上,但在頭部兩側會露出像耳朵一樣的兩端。
土耳其男人大多穿著黑色或褐色的葉梅尼鞋子,在黑海沿岸更常見的是軟皮靴再配一.條寬腰帶。很多人更喜歡在寬腰帶上繫上另一條很寬的皮帶,便於插置各式武器。
㈣ 土耳其風俗
常有人形容土耳其是個萬花筒:地理人種有東有西,文化建設有新有舊,隨便撿一塊石頭就是五百年,古跡處處,但它又是如此年輕,矛盾交鋒著,滲透出異樣的美麗。
清真寺高聳入雲的尖塔及五次的祈禱是許多遊客對土耳其的第一印象。除此之外,大城市及沿海的土耳其人生活習慣和歐洲並無多大差別。
一般的土耳其公司8點半上班,下午5點半下班,公司機關及銀行午休1小時,私營企業不午休,百貨公司8、9點關門,許多小商號星期天不開,但大商號則照常營業。
土耳其是個好客的民族,在大城市問個路,好心帶你去是有的,在鄉村問個路留你喝杯茶甚至吃個飯也是常事。
傳統的駱駝斗
在土耳其駱駝格鬥每年要舉行兩次,都是在雄駱發情的季節,格鬥前,除了用餅喂駱駝外,還要用兌上酒精的水給它們喝。還不能讓它接近異性,使其在斗前完全處於瘋狂壯態。格鬥開始前將一隻雌駝帶入場內,將要參加格鬥的雄駝都想擺脫束縛沖向雌駝。然而雌駝卻又被帶出場外。使雄駝越發暴怒。在此情況下,兩頭雄駝相遇,分外眼紅,於是互相拚命踢撞,直到一頭雄駝把另一頭雄駝踩在腳下,不能起來為止。每逢駱駝格鬥季節,境內熱鬧非凡。
土耳其婚俗
土耳其人有些觀念和我們十分接近,如重視家庭、尊敬長者,重男輕女,重視女子貞節。近年來隨著農村人口大量移入城市及個人主義風潮的影響,傳統觀念也逐漸改變中。離婚率低,墮胎在回教也是禁忌,所以鄉下女人有5、6個小孩是常事,都市女人則兩個恰好,一個不嫌少。在民俗風情這個欄目,我們為大家收集了土耳其文化、藝術以及婚俗等內容,相信你會因此對它有個大概的了解。
土耳其是穆斯林國家,伊斯蘭教允許一夫多妻制。凱末爾革命後,法律禁止一夫多妻制。現在是一夫多妻與一夫一妻並存。對正式的、非宗教的結婚儀式不重視,而由教長主持的穆斯林儀式的婚禮則相當隆重。
農村和小城鎮買賣婚姻仍然存在。搶來的婚姻屢見不鮮,往往是男青年把自己的意中人搶走藏起來。被搶的姑娘會被人們看作不潔的女人。等到姑娘的父親成為外公時,兩家的關系也就和解了。在土耳其,還有一種「勞役婚姻」,即家境貧困的男青年由於拿不起結婚聘金,常去當「入贅女婿」,在未來的岳父家服二、三年勞役後,再行結婚。
土耳其還存在著一種兩家互相交換新娘的婚俗。男青年家有已到結婚年齡的妹妹,他所看中的姑娘又有兄弟,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實行換婚,在土耳其農村也流行弟弟娶兄長遺孀為妻的婚俗。因為寡婦再嫁是得不到聘金的,而且也避免寡婦外嫁帶走家中的土地、牲畜和財產。在土耳其,有些地方婚禮要持續好幾天,另一些地方,結婚儀式又非常簡單文雅。前者主要是在農村一些地方。
㈤ 關於土耳其人的風俗
土耳其人信仰自由,但98%以上的人都信仰伊斯蘭教,國家有專門的宗教事務局掌管宗教事務。開齋節是伊斯蘭世界也是土耳其最盛大的節日,經過1個月的把齋,開齋節時到處喜氣洋洋,一派節日氣氛,人們走親訪友,互贈禮品,品嘗香甜的巧克力和各種甜點。
土耳其從城市到鄉村,到處都是清真寺,每天5次從宣禮塔傳出贊頌安拉的聲音。清真寺是可以定時參觀的,女士進清真寺一定要包頭巾、穿裙子。
男孩子長到7歲左右要舉行割禮,割禮之後的小男孩身穿白袍,頭戴王冠,手握權杖,神氣活現地躺在床上,親朋好友都要來送紅包,還有一個陪伴男孩進行割禮的人,將和這個男孩一生關系密切,相當於男孩父親的地位。
土耳其比較保守的婦女穿袍子戴頭巾,而城市開放的婦女則更喜歡穿緊身衣,以顯露她們迷人的體形。婦女大多出門工作,結婚後隨夫姓。雖然大多數公共場合都不分男女,但按摩、理發必須男女分開。
土耳其的婚禮要宴請親朋好友,賓客給新娘的禮物一般是金手鐲,新娘兩個手臂上戴滿金手鐲,日後即可衣食無憂。土耳其實行土葬,不允許火葬,死者必須由同性洗凈,頭朝麥加方向,否則不能升入天國。
土耳其人非常好客,見面要親臉頰,而且不停地問好。土耳其人對中國人也十分熱情友好。如果到土人家做客,進屋之前必須脫鞋,土人家裡一定鋪滿地毯,再窮的人家裡都是一塵不染。在公共場合千萬不能用手指別人、揩鼻涕、剪指甲等,這些都是很不禮貌的行為。
土耳其的手工地毯在歐洲很有名氣,土耳其的食品以烤肉、甜點聞名,土耳其菜被譽為世界第三大菜系。土耳其知名的還有:土耳其浴、肚皮舞。
土耳其人生活節奏很慢,在餐館吃一頓飯,至少要兩三個鍾頭,但他們開起車來卻像騎馬一樣橫沖直撞。土人喜歡飲茶和咖啡,和一般的茶和咖啡不同,土耳其的茶和咖啡要煮很長時間。雖然他們不喝中國的綠茶或花茶,但如果送他們一小桶中國茶葉,他們也會非常高興的。
㈥ 奧斯曼土耳其是一個有著非常輝煌歷史的國家,奧斯曼帝國有哪些風俗呢
奧斯曼土耳其是一個有著非常輝煌歷史的國家,若要說起這個國家有什麼風俗,有什麼特色,那麼真的是太多了,足夠寫成一本書了。不過今天還是要給大家介紹一些的,著重介紹一些當地非常有意思的一些風度和歷史。話不多說,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另外,對奧斯曼帝國比較感興趣的讀者可以去閱讀一本名叫《奧斯曼帝國閑史》的書籍,這本書對奧斯曼帝國的風俗和歷史講解的非常詳細和生動。
㈦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宗教信仰是什麼
我大學是土耳其語專業畢業,並在土耳其留過學. 對土耳其各方面算是比較了解,希望能幫到你!我的MSN:[email protected]
土耳其人絕大部分是突厥人,另有一部分人是庫爾德人.土耳其人口大約7000萬,有99%以上是信奉伊斯蘭教.但是由於土耳其從1923年開始文字改革以及涉及政治\法律\經濟\文化各個方面的西化和民主開放改革到現在土耳其的穆斯林不同於其他阿拉伯國家的穆斯林那麼極端那麼保守.在土耳其東部大部分城市的人口相對很開放,與西歐人的生活習慣類似,打扮也很開放.只有在東部落後地區的人才比較封閉,一般還保留蒙頭巾,穿黑袍的宗教規定.這部分人主要以庫爾德人積聚區為住.另外,在土耳其內部的伊斯蘭教也分兩個派別,遜尼和什葉,在上實際80年代以前,這兩個教派在土耳其國內存在著嚴重的沖突和矛盾.80年代後隨宗教意識的開化和社會主要矛盾的轉移而得到改善.
㈧ 求古代土耳其的那段歷史!詳細點最好!
西亞古代奴隸制國家。由赫梯古王國發展、擴張而形成。都城為哈圖沙什城。
赫梯帝國創立者圖達里亞斯二世曾進攻並毀滅哈爾帕城,似表明赫梯開始復興。約公元前1380年,蘇皮盧利烏馬斯一世嗣位。在完善都城哈圖沙什的防禦之後,發動對米坦尼的戰爭,收復伊蘇瓦城,並與基諸瓦德納、巴比倫(以聯姻方式)等城邦結盟。繼而,赫梯軍隊利用米坦尼反攻伊蘇瓦之機,攻佔其都城瓦蘇卡尼,滅米坦尼王國,敘利亞北部的大部分城邦也臣服於赫梯。約公元前1370年,敘利亞中部部分地區歸於赫梯版圖。此後,蘇皮盧利烏馬斯一世再度南下,攻陷卡赫美士城,完成對敘利亞的征服。蘇皮盧利烏馬斯一世幼子穆爾西利斯二世即位後,東征西討,在位28年,建立起一個名副其實的帝國。其繼承者穆瓦塔利斯統治時期,埃及第19王朝塞提一世重新進入巴勒斯坦,並推進到奧倫特河畔卡迭石境內,與赫梯相對峙。拉美西斯二世即位後,發生著名的卡迭石戰役(約公元前 1300年前後),赫梯獲勝,穆爾西利斯二世進至大馬士革,在敘利亞的統治得以維持。穆瓦塔利斯幼子烏里特蘇布及其叔父哈圖西利斯三世在位期間(約公元前1289 ~前1260),亞述勢力不斷增強,赫梯與埃及開始接近。約公元前1283年,哈圖西利斯三世與拉美西斯二世締結和約,埃及承認赫梯對敘利亞的控制,雙方的關系得到穩定。哈圖西利斯三世統治期間,赫梯帝國相對安定和繁榮。他修建哈圖沙什都城,整理復制國家檔案,改革法律。其繼承者圖達里亞斯四世擴大改革范圍,並對宗教制度作某些改進。哈圖西利斯三世之後,赫梯衰落的跡象也日益明顯,奴隸逃亡現象日趨嚴重,被征服地區居民的反抗也愈演愈烈。阿爾努萬達三世再度遠征叛變的阿扎瓦城邦。公元前13世紀末,海上民族從博斯普魯斯海峽入侵,導致帝國的崩潰。但西里西亞和敘利亞北部仍殘存一些使用魯維語象形文字的赫梯人小城邦。公元前8世紀始被亞述所滅。
【歷史】
赫梯王國位於小亞細亞半島,講赫梯語的哈梯人和公元前2000年代遷來的講涅西特語的涅西特人共同創造了赫梯國家。赫梯王國公元前2000年代興起於小亞細亞這一古老的文明地區。小亞細亞是近東文明與愛琴文明聯系的橋梁和紐帶。亞述人曾經於公元前3000年代末至公元前2000年代初在小亞細亞建立了若干商業殖民地,其中最著名的是卡尼什商業公社。亞述人還把楔形文字帶到了小亞細亞。
形成於公元前19世紀中葉的赫梯國家當初只是若干小國。人們知道的最早的統治者是庫薩爾的皮哈納及其子阿尼塔。在皮哈納時期,庫薩爾毀滅了涅西特人的哈圖什城,其子阿尼塔兩次戰勝了皮烏斯提統治的哈梯人的國家,並征服了普魯斯漢達。阿尼塔時期,已不復存在亞述商業殖民地。
赫梯國家記載自己的歷史從庫薩爾的另一位統治者拉巴爾納時開始。拉巴爾納征服了小亞東部的地區,使赫梯國家的版圖從地中海擴大到黑海。拉巴爾納二世(哈圖西里一世)使北部敘利亞的阿拉拉赫臣服於自己,還戰勝了該地區的烏爾蘇和哈蘇這兩大城市。此時「赫梯」作為一個國家的名字開始用於表示整個赫梯人的國家。
拉巴爾納二世死後,赫梯發生了所謂「王子們的奴隸的起義」。即被庫薩爾征服的地區人民的起義。王親貴族們在哈圖什爾一世的繼承者穆爾西里一世的聯合下,鎮壓了這次起義,並遷都哈圖什。他野心勃勃地把征服的矛頭指向了兩河流域南部,於公元前1595奪取並毀壞了巴比倫城。哈圖什爾和穆爾西里兩人的征服活動使赫梯國家成了當時近東地區的一個大國。
穆爾西里一世死於宮廷陰謀,赫梯王國陷入王位爭奪的內戰之中。赫梯國王鐵列平於公元前16世紀後期進行了改革,解決了赫梯王國的王位繼承問題。改革前的赫梯國王的權力受到彭庫斯會議(公民會議)和圖里亞斯會議(貴族會議)的制約。這兩種會議有權決定王位繼承,還管理司法等事務。王位繼承問題常常造成政治上的動亂。
鐵列平確定了王位繼承的原則,即首先應由長子繼承王位,長子如果不在,由次子繼承,依此類推;如果沒有王子繼承,就讓長女選擇丈夫做國王。王室內部互相爭斗殺戮的問題也得到解決,國王不得任意殺戮其兄弟姊妹,王室內部糾紛由彭庫斯會議做出裁決,國王親屬犯了罪,只由其本人負責,不得牽連其家屬,也不得沒收其財產。
公元前15世紀末至前13世紀中葉是赫梯歷史上的新王國時期,正值赫梯王國最強盛的時期。這一時期編制了《赫梯法典》。在國王蘇庇努里烏馬什統治時期,赫梯摧毀了由胡里特人建立的米坦尼王國的實力,攻佔了米坦尼王國的首都瓦努坎尼,扶持了傀儡國王。他自己的兒子也成為其他一些小國的國王。
赫梯在新王國時期在敘利亞同埃及進行了爭霸戰爭。霍連姆赫布、拉美西斯一世、塞提一世、拉美西斯二世這些埃及第19王朝前期的法老們同赫梯進行了激烈的爭奪。交戰雙方在卡迭什戰役中受到慘重損失。在赫梯新王哈圖西里二世執政時,赫梯同埃及的拉美西斯二世在公元前1283年締結了和約。公元前1246年,國王哈圖西里三世採取和親政策,將自己的一個女兒嫁給埃及的拉美西斯法老。後來發現於埃及卡納克廟宇牆上的一幅雕刻,就描繪了當時埃及法老迎娶赫梯公主的情景。
公元前13世紀末,「海上民族」席捲了東部地中海地區,赫梯王國亦被其肢解。公元前8世紀,殘存的赫梯王國被亞述帝國所滅。
赫梯人是一個習慣於征戰的民族,世代征戰讓赫梯人認識到沒有強勁的軍隊是不行的。赫梯歷代國王保持有一支人數多達30萬的軍隊。他們的武器先進,使用短斧、利劍和弓箭。赫梯人在冶鐵方面頗具名氣,是西亞地區最早發明冶鐵術和使用鐵器的國家,赫梯王把鐵視為專利,不許外傳,以至鐵貴如黃金,其價格竟是黃銅的60倍。赫梯的鐵兵器曾使埃及等國為之膽寒。赫梯人打擊敵人最有效的武器是戰車;在戰場上,他們驅趕披著鐵甲的馬拉戰車沖鋒陷陣,所向披靡,使來敵聞風喪膽。
㈨ 土耳其的服裝是咋樣的
土耳其的傳統服裝,男人戴紅色高筒氈帽或呢帽,穿長袍與燈籠褲,婦女則戴黑面紗,穿黑袍與燈籠褲。這種傳統服飾如今在一些農村尚可看到,在城市日常生活中已不多見。
土耳其男子講究蓄須,穿著多為西裝革履,而燈籠褲卻得以保留;婦女平時穿鮮艷上衣和花俏燈籠褲,但不可以穿無袖上衣和西式短褲。到清真寺做禮拜時,婦女必須包頭巾、穿裙子。送給新娘的禮物一般是金手鐲,若新娘兩個手臂上戴滿金手鐲,日後即可衣食無憂。
(9)古代土耳其人穿什麼擴展閱讀:
土耳其民族特色:
土耳其人原過游牧生活,改事農業,兼營畜牧。農產品以棉花、煙草、干鮮果類為大宗。奧斯曼帝國時代,以伊斯蘭教為國教。
建立共和國後,推行世俗化運動。經濟發展迅速,政治趨向民主,教育受到重視,婦女地位得到提高。昔日社會流行的深閨制已不存在,束縛婦女的面罩和黑袍已被廢除。婦女可以參加各項生產勞動和政治活動。土耳其人喜愛文學和詩歌。
土耳其造型藝術:
在十八世紀之前,土耳其繪畫以繪畫為主,通常作為書籍的手工插圖。進入十八世紀後,油畫越來越受歡迎,最初主要是壁畫。從那時起,受歐洲影響,軍校開設了一個繪畫課程。因此,最早的土耳其畫家都來自軍隊,他們尊重伊斯蘭傳統,他們沉重而輕盈。
由Osman Hamdibey創立的藝術學校,在土耳其繪畫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標志著現代土耳其繪畫的開始,人體逐漸成為繪畫的主題。 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隨後出現了許多當代作家,繪畫世界形成了許多學派。在土耳其的各個城市舉辦了藝術展覽,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購買畫作。銀行和公司也投資藝術品。
㈩ 土耳其人一般穿什麼
在土耳其東部大部分城市的人口相對很開放,與西歐人的生活習慣類似,打扮也很開放.只有在東部落後地區的人才比較封閉,一般還保留蒙頭巾,穿黑袍的宗教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