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為什麼定都伊斯坦布爾

土耳其為什麼定都伊斯坦布爾

發布時間: 2022-09-21 23:34:40

① 土耳其古代什麼帝國

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英文:Ottoman-Empire;1299年-1923年),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國,因創立者為奧斯曼一世而得名。統治者為起源於中亞突厥游牧部落的奧斯曼人,穆罕默德二世時定都伊斯坦布爾。
奧斯曼人原為一個突厥小部族,初居中亞,遷至小亞細亞,後來日漸興盛。奧斯曼帝國自1453年消滅拜占廷帝國後,定都君士坦丁堡,改名為伊斯坦布爾,且以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自居。故奧斯曼帝國的君主蘇丹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及伊斯蘭文化,因而東西文明在其得以統合。16世紀蘇萊曼大帝在位之時,奧斯曼帝國日趨鼎盛。其領土在17世紀更達最高峰。在巴巴羅薩的帶領下,其海軍更掌控地中海。奧斯曼帝國是15到19世紀唯一能挑戰歐洲國家的伊斯蘭勢力,但是1699年《卡洛維茨條約》的簽訂標志著帝國擴張的停滯,到19世紀初,帝國趨於沒落。最終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敗於協約國之手,奧斯曼帝國因而分裂。1922年,凱末爾擊退歐洲勢力。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奧斯曼帝國滅亡。
奧斯曼帝國極盛時疆域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巴爾干半島、中東及北非之大部分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及今之奧地利和斯洛維尼亞,南及今蘇丹與葉門。

② 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的首都嗎

土耳其的首都在安卡拉,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的前首都。
土耳其首都原為伊斯坦布爾,本世紀初,阿塔圖爾克·凱末爾領導土耳其人民進行反抗外國侵略和推翻蘇丹封建帝制的資產階級革命。由於地理位置適中,交通方便,安卡拉逐漸成了斗爭的中心,同時也出於安全的考慮,革命勝利後於1923年10月13日正式定為共和國首都,定都安卡拉,伊斯坦布爾結束了作為王朝首都1600多年的歷史。

【安卡拉】:
位於小亞細亞半島上安納托利亞高原的西北部,土耳其的首都和僅次於伊斯坦布爾的第二大城市,也是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貿易的中心,為僅次於伊斯坦布爾的全國第二大工業中心,有東西行的鐵路干線通全國主要城市和港口,另有公路多條通向各方。
【伊斯坦布爾】:
伊斯坦布爾除了是土耳其最大城市和前首都之外,還一直是土耳其經濟生活的中心,因為它地處國際陸上和海上貿易路線的交界位置。伊斯坦布爾也是土耳其最大的工業中心。

參考網路:http://ke..com/view/6785.htm

③ 土耳其共和國是什麼時候把首都挪到伊斯坦布爾的

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位於安納托利亞高原中部,海拔978米,人口約369萬,是土耳其的第二大城市。公元前13世紀,赫梯人在安卡拉建立了城堡,當時被稱為「安庫瓦」或者變音「安基拉」,之後幾經演變就成了「安卡拉」。該地區先後被弗利吉亞人、高盧人、羅馬人和拜占庭人佔領。1345年,蘇丹奧爾汗·加齊攻克安卡拉,將其並入奧斯曼帝國版圖。
土耳其首都原為伊斯坦布爾,本世紀初,阿塔圖爾克·凱末爾領導土耳其人民進行反抗外國侵略和推翻蘇丹封建帝制的資產階級革命。由於地理位置適中,交通方便,安卡拉逐漸成了斗爭的中心,同時也出於安全的考慮,革命勝利後於1923年10月13日正式定為共和國首都。
安卡拉市區分新、舊城兩部分。老城以古城堡為中心,街道狹窄,建築破舊,至今仍保留著奧斯曼時代的風貌;新城環繞在老城東、西、南三面,尤以南面的城區最為整齊,大國民議會和政府主要部門都集中在該地區。
安卡拉以政治中心和商業城市聞名。工業不很發達,有一些工廠生產軍火、機械、電子、紡織、水泥、和食品等。農業發達,是土耳其的主要小麥產區之一。此外還產土豆、蠶豆、甜菜等。水果以西瓜、甜瓜、蘋果、梨著名。牲畜主要以飼養牛、羊為主,安卡拉山羊及其皮毛馳名世界。安卡拉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沖,鐵路和空中航線通向全國各地,是連接土東西兩部分的樞紐。

④ 伊斯坦布爾為何被稱為世界之都在土耳其海峽,見證帝國千年興衰

1936年,土耳其國父凱末爾推動《蒙特勒海峽公約》(《關於(黑海)海峽制度的公約》)的制定,讓土耳其掌握了土耳其海峽控制權,允許土耳其將海峽再度軍事化,同時對沒有和土耳其交戰的國家保證商業貨輪無限通行海峽的權利。這項公約,持續約束著土耳其海峽這條全世界最重要的海道。

博斯普魯斯海峽(伊斯坦布爾海峽)及達達尼爾海峽是隔開歐亞兩地、地中海與黑海的兩座狹窄海峽,中間有馬爾馬拉海相連。

幾個世紀以來,土耳其海峽這幾處地方,在全球一直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尤其是在君士坦丁堡這座大城市建於博斯普魯斯之後。君士坦丁堡現在叫作伊斯坦布爾。

特洛伊戰爭據說發生在公元前13世紀中期,是兩部古典希臘文學中最偉大作品荷馬史詩《奧德賽》及《伊里亞德》的部分主題。戰爭的焦點是特洛伊城,可能坐落在亞洲端的達達尼爾一帶。如此看來,特洛伊戰爭算得上是土耳其海峽發生的諸多戰爭之首。

公元前7世紀,希臘殖民者在博斯普魯斯建立2處聚落,位於歐洲這一邊叫拜占庭,位於亞洲那一邊叫迦克敦。公元前5世紀希臘與波斯對戰中,控制拜占庭對希臘人來說極其重要,拜占庭也因此成為重要的貿易城市。

落入羅馬統治後,公元324年,君士坦丁大帝選擇拜占庭作為新的帝國首都及王室所在地。新的帝都在330年時以新羅馬之名君士坦丁堡正式啟用,不過人們比較熟悉的名稱是伊斯坦堡。

隨著羅馬帝國權力中心東移,西側帝國領土被入侵的部族攻佔,君士坦丁堡逐漸壯大,規模、富裕程度及重要性都遠遠超過了羅馬。君士坦丁堡成為拜占庭帝國的首都,拜占庭帝國是羅馬帝國東側行省的延續,6世紀初達到巔峰時期,也曾統治義大利多數地區、北非和西班牙南部。

君士坦丁堡東面有博斯普魯斯海峽作為屏障,西面容易遭遇來自陸地的侵略,直到5世紀初期才逐步建立起堅固的防禦工事。盡管如此,君士坦丁堡仍舊面臨外國勢力的不斷侵擾。625年時,多瑙河以北的游牧族群阿瓦爾人(中國古代游牧民族柔然人的後裔)從西邊陸地進軍,波斯帝國(伊朗)自海路入侵,兩邊聯合夾擊,均被君士坦丁堡擊退。677年和717-718年,阿拉伯帝國兩次嘗試進攻,也被君士坦丁堡以希臘火(燒夷彈的先驅)擊退。

941年,發源自現在俄羅斯、烏克蘭及白俄羅斯一帶的羅斯人從黑海入侵時,同樣也遭君士坦丁堡以希臘火驅離。最後,1204年一支天主教十字軍軍隊攻佔君士坦丁堡,導致拜占庭帝國的分裂。

到了此時,塞爾柱帝國已佔據拜占庭帝國在中東和安納托利亞(小亞細亞半島)地區的大半領土,拜占庭帝國在這樣的壓力下勢力早已萎縮。1261年,拜占庭諸王重新攻下君士坦丁堡,不過勢力已經世風日下,命運逐漸被另一個新勢力掌控,這個新帝國就是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人是伊斯蘭土耳其民族,名字來源於其王朝創始者、統治安納托利亞一個小王國的奧斯曼一世。統一整個安納托利亞地區後,奧斯曼人勢力擴張越過土耳其海峽,打算從希臘和巴爾乾地區獲得領土。

盡管他們從1390年到1402年封鎖君士坦丁堡,又在1411年和1422年兩次圍城,卻一直無法攻破。

穆罕默德二世(1432-1481)在位時,奧斯曼人帶著16萬大軍4次來襲,君士坦丁堡僅能召集7000人趕鴨子上架。穆罕默德切斷君士坦丁堡的援軍和後勤補給,再用火葯武器炸毀城牆,讓奧斯曼士兵得以順利進城。拜占庭最後一位帝王君士坦丁十一世(1405-1453)在交戰中殞命。

穆罕默德將君士坦丁堡重新命名為伊斯坦布爾(伊斯坦堡),成為奧斯曼帝國的首都。新政權的象徵,首先是將聖索菲亞大教堂轉變成為一座清真寺。其後200年,奧斯曼帝國領土進一步四處擴張,勢力遠至歐洲、北非和中東地區。

到了19世紀,奧斯曼帝國國力衰退,規模及影響力大幅削弱,敵人與帝國各省的分離運動,迫使帝國勢力更加捉急。1908年,一群改革派官員青年土耳其黨人在一次行動中奪得奧斯曼帝國控制權,強迫蘇丹建立議會制君主立憲制。青年土耳其黨人無法阻擋意土戰爭(1911-1912)或第一次巴爾干戰爭(1912-1913)帶來的失敗,使奧斯曼帝國更多的領土被瓜分。

1832年希臘從奧斯曼人手上獲得完全獨立的地位,為了抵抗希臘的海軍勢力,並鞏固奧斯曼帝國在土耳其海峽一帶的地位,奧斯曼向英國購買2艘現代戰艦。特別是2艘戰艦的部分價款是由奧斯曼帝國各地人民認購,卻從未成為奧斯曼艦隊的一份子。

1914年8月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數日,2艘戰艦被英國政府徵用,導致奧斯曼帝國人民群起激憤,迫使奧斯曼向德國靠攏。8月2日,德國與奧斯曼簽署協議,德軍提供軍事協助,換取他們在奧斯曼境內行動的權利。8月10日,2艘德國戰艦抵達達達尼爾海峽,獲准穿越土耳其海峽,之後加入奧斯曼海軍行列。

10月29日,奧斯曼帝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2艘德艦在黑海攻擊俄國港口。俄國、英國及法國因此在次月向奧斯曼宣戰。奧斯曼從德國獲得了極大的援助,包括金援、物資補給和軍事能力。德籍工程師在達達尼爾海峽布署新炮台、強力探照燈、攔截潛水艇的海底捕網,以及協調防禦用的無線電報系統。達達尼爾海峽和博斯普魯斯海峽周圍地區軍力增強,布下了更多地雷。

1915年2-3月,一批英法艦隊攻擊土耳其海峽,打算打通前往黑海的路權,這樣能更容易補給俄國。同盟國這次的行動失敗了,因為他們遇到了奧斯曼的大炮和地雷。隨著海軍作戰一塌糊塗,同盟國在達達尼爾海峽發動兩棲登陸,集結一批7.5萬名兵力的跨國部隊,士兵分別來自英國、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印度和法國以及非洲的法屬殖民地。

第一次登陸發生在4月25日,同盟國在加里波利半島(位於達達尼爾海峽歐洲一側)築起2座灘頭堡。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將這一天作為紀念日,緬懷兩國軍人的犧牲奉獻。崎嶇的地形給來者帶來艱苦的壕溝戰。到了年末,同盟國開始從加里波利撤退,奇跡的是在撤軍中無人傷亡,最後一批同盟國軍人在1916年1月9日離開。這次行動總共有14.25萬名士兵喪生,其中半數以上是土耳其人。

奧斯曼軍隊持續在巴爾干、高加索和中東地區奮戰,同時繼續種族清理運動,將面對國家暴力的亞美尼亞人、希臘人和敘利亞人殺害並驅逐出境。奧斯曼終於在1918年10月30日簽署停戰協定,同意同盟國軍隊通過土耳其海峽。11月13日,42艘同盟國軍艦駛進達達尼爾海峽來到伊斯坦布爾,隨後將其佔領。

1920年,奧斯曼帝國簽署《色佛爾條約》,讓非土耳其人居住的領土得以獨立。同盟國軍隊留在伊斯坦布爾,土耳其海峽由一國際委員會管轄,奧斯曼帝國唯有得到國際聯盟首肯才能加入委員會。軍官凱末爾(1881-1938)率領武裝起義作為回應,拒絕《色佛爾條約》的條款。

這場土耳其獨立戰爭導致奧斯曼帝國覆滅,並在1923年宣布土耳其共和國成立。依據《洛桑條約》,土耳其共和國的疆界受到同盟各國承認。《洛桑條約》宣告土耳其海峽為國際地域,由土耳其人擔任主席的委員會掌管。土耳其海峽也是非軍事區,除了伊斯坦布爾有一小型軍隊駐防。

凱末爾成為總統後,直到1938年逝世為止。他通過一系列現代化改革,獲得阿塔圖爾克這個姓氏,意思是「土耳其人之父」。

奧斯曼帝國雖然在19世紀衰退,對具有重要戰略地位的土耳其海峽卻保有控制權。然而,奧斯曼卻在1833年與俄國簽訂《互助條約》,同意只要俄國要求就禁止外國戰艦通過海峽。俄國可能支配從黑海到地中海的路線,這讓其他強權國家感到不安,導致1841年《倫敦海峽公約》的簽訂。

此舉恢復了奧斯曼的勢力,和平時期,所有外國軍隊均不得進入海峽,戰時僅允許奧斯曼的同盟國使用。

⑤ 君士坦丁堡城市名稱的由來及何時改名字為伊斯坦布爾

公元前658年始建在金角灣與馬爾馬拉海之間的地岬上,稱拜占庭。公元330年改建為東羅馬帝國首都,改名為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又譯康斯坦丁堡)。別稱新羅馬。1453年成為奧斯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布爾之名在奧斯曼帝國征服之前至少存在百餘年歷史了,如1403年西班牙國王遣使覲見帖木兒大帝,使臣途徑君士坦丁堡,在回憶錄中提到,希臘人也稱此地為伊斯坦布爾(見《克拉維約東使記》商務印書館漢譯本)。但西方國家認為奧斯曼帝國是此地的侵略者,所以依然堅持稱此地為君士坦丁堡。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初建時為首都(獨立戰爭期間遷都安卡拉),伊斯坦布爾才成為國際上的正式名稱。

⑥ 土耳其為什麼要從伊斯坦布爾遷都安卡拉

1、伊斯坦布爾位於土耳其海峽的兩側,地跨歐亞兩洲,是連接巴爾乾和西亞的咽喉要道,也是連接黑海和地中海的必經之地,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正是這種重要的戰略位置,使得伊斯坦布爾非常容易遭到攻擊。

一戰中,伊斯坦布爾遭到了協約國的猛烈攻擊,英法海軍輕松的就抵達了伊斯坦布爾附近的海面。在強大的現代海軍面前,伊斯坦布爾是非常危險的。一戰後,土耳其帝國土崩瓦解,土耳其丟掉了大部分土地,特別是巴爾乾地區,只剩下了周邊零星的土地。

伊斯坦布爾距離國境線非常近又沒有什麼戰略縱深,已經變得非常不安全。同時,周邊的希臘和保加利亞等國家一直虎視眈眈,特別是希臘,和土耳其一直打到1922年,所以土耳其不得不遷都更安全的內陸。

2、雖然伊斯坦布爾是土耳其最大、條件最好的城市,但安卡拉也不差。安卡拉歷史悠久,經濟發達,交通便利,是僅次於伊斯坦布爾的土耳其第二大城市,而且安卡拉位於土耳其內陸,既能夠輻射全國,加強對國家的控制,又遠離邊境,非常安全,所以土耳其從伊斯坦布爾遷都的時候選擇了安卡拉。

3、伊斯坦布爾是奧斯曼帝國的首都,是奧斯曼帝國的核心,奧斯曼帝國殘余勢力非常強大。一戰後,奧斯曼帝國崩潰,凱末爾廢黜了土耳其蘇丹,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國。

凱末爾為鞏固自己的實力,防止奧斯曼帝國殘余勢力的反撲,所以決定遷都。安卡拉是凱末爾的大本營,凱末爾在當地的統治非常穩固,所以凱末爾把首都遷到了安卡拉。

(6)土耳其為什麼定都伊斯坦布爾擴展閱讀:

土耳其共和國成立以前,安卡拉不過是個小城,而到2009年已發展為約有500萬人口的現代化都市,僅次於經濟中心、古都伊斯坦布爾。

安卡拉市區分新舊兩部分,老城以修建在一座小山丘上的古城堡為中心;新城環繞在老城東、西、南三面,尤以南面的城區最為整齊,這里均是歐式建築,大國民議會和政府主要部門都集中在該區,再往南是使館區和總統府所在地——羌卡亞。

貫穿南北的主要街道是以共和國奠基人凱末爾的尊稱命名的,叫阿塔圖爾克大道。這條大街上的民族廣場、勝利廣場和紅新月廣場上都建有凱末爾的塑像,他或高踞馬背,或昂首挺立,形象逼真。

安卡拉以行政中心和商業城市聞名,工業不很發達,經濟上的重要性遠不如伊斯坦布爾、伊茲密爾、阿達納等城市。這里只有一些中小規模的工廠。

安卡拉地勢起伏不平,氣候屬半大陸性氣候。主要農產品有小麥、大麥、豆類、水果、蔬菜、葡萄等。牲畜主要有綿羊、安哥拉山羊、黃牛。

這里有著名的安卡拉大學、中東技術大學等高等學府。在老城區的一個山坡上,建有一座赫蒂博物館,裡面陳列著許多浮雕、青銅器等。這些屬於公元前六、七世紀的歷史文物,充分顯示出古代赫蒂人的高度文明。安卡拉建有許多清真寺。這些清真寺是伊斯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⑦ 伊斯坦布爾是橫跨歐亞的世界名城,為何土耳其不將其設為自已首都

有幾點原因造成的。第一就是伊斯坦布爾的地理位置不好,如果與周邊國家發生了戰爭,伊斯坦布爾很快就會被攻陷。這個位置非常的尷尬,不管是對北約國家還是北部的俄羅斯,都處於非常不好的位置,打起仗來十分尷尬。第二就是歷史經驗的教訓吧。因此就沒有選擇這個城市。

近代的土耳其在吸取歷史教訓後,並沒有將首都設在伊斯坦布爾,這樣的選擇是非常正確的,現在的伊斯坦布爾,已經成為了一座歷史文化名城,屹立在歐亞大陸上,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吸引著人們前往。

⑧ 伊斯坦布爾的歷史

伊斯坦布爾公元前658年始建於巴爾干半島東端、博斯普魯斯海峽南口西岸,位於金角灣與馬爾馬拉海之間地岬上,稱拜占庭。。在古代希臘時期,拜占庭享有海上霸權。君士坦丁堡(即後來的伊斯坦布爾)正是公元324君士坦丁一世宣布的羅馬帝國的新核心的。大帝對這座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城市寄予了很高的期望。隨著羅馬帝國在395年的分裂,作為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也就成為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在查士丁尼一世國王統治時,其建築成就達到其所能實現的顛峰。君士坦丁堡通過一系列的戰爭保護其貿易路線並擴大其領土。在馬其頓王朝(867-1081)統治下,它的強盛達到頂峰。城市,已經擴展到相當大的面積,到處是建築精品。當時,它被認為是西方世界最偉大的城市成就。在一系列的侵略與失敗後,君士坦丁堡在1261年被奪回。隨著在1453年被土耳其接管,它成為繁榮的奧斯曼帝國(1451—1566)的光榮首都。1923年土耳其遷都安卡拉,伊斯坦布爾成為正式名稱。現市區已包括海峽中、南段兩岸以及與之相連的馬爾馬拉海北岸地段,包括海峽東岸的於斯屈達爾,成為地跨歐、亞兩洲的大城市。1973年築成跨越海峽的博斯普魯斯公路橋。

⑨ 土耳其首都為什麼要從伊斯坦布爾遷到內陸的安卡拉

土耳其首都從伊斯坦布爾遷到安卡拉是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這次戰爭讓土耳其不得不選擇放棄伊斯坦布爾遷都到安卡拉。土耳其首都從伊斯坦布爾遷到安卡拉是被迫的,伊斯坦布爾特殊的位置實在是不利於當時土耳其的形勢發展。另外,土耳其當時這樣做也是為了新國家更好發展。


遷都安卡拉也是為了讓自己的新國家更安定,更好的發展。奧斯曼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戰敗了,但伊斯坦布爾曾經是奧斯曼帝國的首都,當時的伊斯坦布爾殘存著大量的奧斯曼帝國親信。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凱末爾建立了新的土耳其共和國,剛剛建國就在這樣的首都內發展可謂是危險重重,隨時可能受到奧斯曼帝國親信的襲擊,為了讓自己剛剛建立的國度更穩定,也是為了防止奧斯曼帝國殘余勢力反擊,凱末爾自然會選擇把首都遷往作為自己基地的安卡拉。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8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5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0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5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1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6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6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8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