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通過什麼線路支持亞塞拜然
A. 請問:俄羅斯與土耳其、伊朗的歷史糾葛和現實政治狀況
土耳其、伊朗與俄羅斯有著密切的歷史文化聯系,在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獨立後,土耳其、伊朗也非常重視與這些獨聯體國家發展關系,力圖成為對該地區各個國家有影響力的政治經濟夥伴。
一、歷史聯系與合作的基礎
地處西亞的土耳其、伊朗在地理上與中亞和外高加索地區毗鄰,歷史聯系非常緊密。中亞五國和亞塞拜然的居民大都信奉伊斯蘭教,語言文字、風俗習慣、歷史傳統與鄰近的土耳其、伊朗非常接近。喬治亞、亞美尼亞與土耳其、伊朗也有很多接觸和歷史恩怨。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土庫曼、亞塞拜然等民族同屬突厥民族,語言屬突厥語系,與土耳其近似。塔吉克民族語言則屬波斯語系,與伊朗有著密切的歷史淵源。歷史上土耳其和伊朗為爭奪外高加索地區曾經多次進行過戰爭。中亞、外高加索地區與土耳其、伊朗在歷史上經常被同樣的強國所征服,頻繁接觸,文化上相互影響,直至近代才由於歐洲列強的瓜分被分割開來。
公元10世紀,中亞古老的民族是東伊朗的各個部落,他們實際上是今天塔吉克人的祖先。公元前6至前4世紀塔吉克和土庫曼曾由伊朗阿契米尼德王朝所統治。數百年後,中亞的操突厥語民族人數逐漸增加,並與中亞原來的居民不斷接近、融合。11世紀下半葉統治河中地區的卡拉汗尼王朝同塞爾柱突厥人發生過戰爭。16世紀以後烏茲別克人在中亞地區上升為佔有一定優勢的民族,進入波斯北部,與波斯人等周邊民族間既有戰爭,又有交流。18世紀30年代,波斯曾短暫征服中亞地區。
外高加索的亞美尼亞和喬治亞民族由一些古老的土著居民融合而成,曾受到過希臘馬其頓人、羅馬人的侵擾和影響,與土耳其、伊朗等地的早期國家聯系緊密。亞塞拜然民族形成較晚,大約是在11-13世紀,長期接近南方的伊斯蘭世界。到16世紀,外高加索地區成為奧斯曼土耳其與波斯(伊朗)爭奪的對象。兩個國家戰事頻繁,最後形成了土耳其佔領西喬治亞的一部分和亞美尼亞、波斯佔領亞塞拜然的格局。1722年彼得大帝的「波斯進軍」使沙皇俄國也成為一個「競爭者」。由於同時遭到土耳其的進攻,波斯被迫與俄國訂立了城下之盟。隨後,三方圍繞外高加索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一個世紀,1828年和1829年,俄羅斯與波斯、土耳其分別簽訂條約,奪得了外高加索。[1] 南亞塞拜然仍屬伊朗,西亞美尼亞則有一部分為土耳其所有。被土耳其政府視為「異教徒」的亞美尼亞人在近代史上曾幾度受到大規模迫害。[2]
沙俄吞並中亞和外高加索地區後,中亞和外高加索土著居民依舊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保持了過去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傳統。就人種、風俗來說,多數中亞和外高加索民族更接近波斯人和土耳其人。本世紀80年代後期,隨著蘇聯逐步打開國門和各共和國自主權的增加,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同鄰近土耳其、伊朗很快實現了高層接觸和經貿往來。而當時蘇聯領導人對土耳其現代化模式的「興趣」也推動一些共和國的領導人把土耳其視為足以信賴的「樣板」。1991年,土耳其總統厄扎爾和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曾進行過互訪,簽署了多項雙邊合作協議,明確哈土兩國將在各個領域建立長期互利合作關系。獨立後,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重新尋找自己的文化淵源,開始了一種「本土化」的回歸。在「非俄羅斯化」的過程中,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很容易、也很自然會與土耳其、伊朗等國接近。地理上的便利,文化上的相近,語言、風俗習慣上的相似,加上經濟上的互相需要,使雙方的合作關系發展較快。
90年代初,對土耳其模式的「充分肯定」使土耳其成為中亞國家和亞塞拜然最受歡迎的「朋友」,甚至一些中亞國家和亞塞拜然聘請土耳其專家作總統的顧問。1991~1993年,一些中亞國家決定改用拉丁字母,與土耳其在文化、教育、幹部培養等方面的聯系空前地增加了。對於年輕的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來說,獨立初期難以找到一種把國家凝聚起來的力量,難以找到可供依賴的發達的、有著歷史延續性的國家傳統。在這種情況下形成了政治上的「真空」,添充進來的有各種各樣的思潮,其中佔有優勢的自然是當地居民最容易接受的伊斯蘭思想和突厥主義思想。伊朗和土耳其則被視為這二者的代表。
多數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因考慮本身的內外部因素,與伊朗關系一般,如擔心影響與美國的關系,政治取向上也很不一致。盡管在交通方面伊朗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但伊朗對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的影響不是很大,因為它既不能提供中亞國家所需的資金,也不能提供新工藝。伊朗不可能在中亞和外高加索市場上有引人注目的一席之地,只能希望在該地區同外部世界,准確地說,是同歐洲和東南亞國家的交通運輸方面起到特殊的「橋梁」作用。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同樣也想起到這樣一個聯繫世界上兩個經濟增長中心的作用,成為亞歐大陸橋上的重要樞紐。伊朗由於處於中亞與波斯灣、地中海之間,其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對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來說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鄰國多數中亞國家領導人對土耳其、伊朗抱有好感並寄予了較大的期望,想藉助於這個有著血緣、語言、宗教聯系在一起的「穆斯林兄弟」,使自己早日成為國際大家庭中的一員,同時在經濟上、特別是交通運輸方面解決本國面臨的現實困難。外高加索國家在發展對外聯系時,伊朗、土耳其作為南邊的兩個鄰居也不容忽視。而土耳其、伊朗等國也希望與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建立密切的關系,打算藉助於這些獨聯體國家的經濟、科技潛力為自己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擴大國際活動空間,為在國際事務和國家爭端中處於有利位置奠定更加良好的基礎。土耳其、伊朗1992年把中亞五國和亞塞拜然拉進「中西亞經濟合作組織」。多數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把同土耳其、伊朗發展合作關系作為外交的一項「重要任務」。
二、土耳其和伊朗對中亞國家的政策
由於地理上和文化上佔有一定的優勢,土耳其、伊朗絲毫不隱瞞向中亞和外高加索輸出自己的物質和精神產品的戰略意圖,藉此來擴大自己的國際影響,增強自己的經濟實力。甚至土耳其和伊朗國內有的政治勢力夢想恢復再現「突厥帝國」和「泛伊斯蘭國家」的輝煌,試圖在中亞和外高加索地區找到市場。
(一)土耳其對中亞五國的政策
土耳其是同中亞五國關系非常密切的「南方」穆斯林國家。土耳其在發展經濟和推行社會政策方面有成功之處,其世俗模式對中亞國家有吸引力。[3] 其經驗也受到中亞各國的重視。中亞國家希望土耳其成為聯系西方大國的「橋梁」,土耳其也很注意在中亞施加影響,關心中亞的能源開發和政策取向。土耳其是第一個承認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等中亞國家獨立的國家,非常重視發展與這些國家的全面合作關系。[4]
土耳其對中亞的政策包括:
積極與中亞國家的高層接觸,通過簽署文件和經常性的磋商確立友好合作關系。如1992-1997年,土耳其總統3次訪問哈薩克,與哈薩克簽訂了包括《友好合作條約》在內的共56項文件,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和人文等各個領域。其中1995年6月,土耳其總統德米雷爾訪問哈薩剋期間,簽訂兩國進一步發展和深化合作宣言和48項合作協議、備忘錄和會談紀要。土耳其與其他中亞國家也簽訂了友好合作條約等許多項協議,還多次邀請中亞國家的領導人到本國訪問。1992年10月,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土庫曼等國的總統應邀出席土耳其舉行國慶活動。每年都有中亞國家的領導人訪問土耳其。蘇萊曼·德米雷爾當選為土耳其總統後,非常重視保持和發展同中亞國家的關系,僅在1996-1997年他就對中亞地區進行了5次訪問。
擴大經濟貿易合作,鼓勵本國企業對中亞進行投資。土耳其與中亞國家簽署了經濟貿易合作協定、鼓勵和相互保護投資協議、避免雙重課稅協議、銀行間相互理解備忘錄等合作文件。至1995年6月,土耳其向哈薩克投資的大型項目即達34個,1998年在哈的2200家外國公司中來自土耳其的有319家;1992-1996年土耳其向土庫曼的投資達到15億美元,合資項目超過60個。1997年土耳其政府專門成立了一個協調委員會來監督、協調對中亞的投資和政策。土耳其在中亞的主要投資方向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建築工程承包,土耳其公司往往能夠在眾多對手中一舉中標,優勢在於與這些中亞國家政府有著良好的關系,加之其價格和施工質量都具有競爭力;二是輕工業和食品工業中的加工生產領域;還有是旅館業和旅遊等;三是藉助於投資土耳其的國際資本進入中亞地區,土耳其公司作為世界上的大跨國公司在中亞的中介與合作夥伴,如同西門子公司聯合取得在哈薩克建設電站權,與可口可樂公司聯合在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建立工廠。
希望在解決中亞原料和資源的開發和運輸方面發揮作用。1992年7月,土耳其電力和自然資源部與哈薩克動力和燃料資源部簽署了在勘探開採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礦藏以及建設動力項目等方面進行合作的備忘錄。
1994年6月,土哈兩國簽署石油合作協議。根據該協議,土耳其在36年中可得到21.6億桶石油和2089億立方米天然氣,總價值達490億美元。1995年土耳其和哈薩克成立了工作小組對運輸哈石油及土石油公司參與哈石油工業等問題進行研究,提出方案。哈方認為經過土耳其的這條運油線路所經地區政局較穩定,因此是很有前途的運油線路。土耳其對土庫曼與伊朗合作的「跨世紀管道工程」持積極態度,土耳其總統德米雷爾在1994年10月親自前往土庫曼,參加該工程的動工典禮。1995年1月,土庫曼總統尼亞佐夫訪問土耳其以後,十分贊賞土耳其對中亞在改善交通運輸狀況的支持。土耳其計劃鋪設一條經裏海海底的輸油管道,以把石油從哈薩克的油田輸送到土耳其在地中海的港口。1998年10月底,中亞國家的領導人聯袂參加土耳其建國75周年慶祝活動。在安卡拉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烏茲別克總統卡里莫夫與土耳其、亞塞拜然、喬治亞領導人就鋪設巴庫第比利斯傑伊漢石油管道問題簽署一項聯合聲明。
在國際事務中加強合作,力圖在中亞的穩定與發展方面發揮作用。土耳其對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提出的亞信會議和烏茲別克領導人提出中亞安全與合作論壇達倡議都表示支持。與中亞國家簽署反對恐怖活動、非法擴散武器和麻醉品的協議,幫助中亞國家培訓軍人。土耳其首倡「突厥語國家首腦會晤」機制,與中亞的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和亞塞拜然等國的領導人定期舉行最高級磋商。
重視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合作。土耳其向中亞國家在科技、文化領域投入很多,如通過衛星無償為中亞國家播放土耳其的電視節目。土耳其每年接納大批來自中亞國家的留學生,出資在中亞建立國際大學。
(二)伊朗對中亞國家的政策。
由於擁有地緣和文化上的便利,伊朗進入中亞比較早,土庫曼因為與伊朗有長達1700公里的共同邊界,而且政治經濟中心都靠近伊朗,因此,土庫曼領導人認為,伊朗是土庫曼實施新經濟計劃的「最有利的夥伴」,土庫曼「在各個方面同伊朗擴大和加深緊密的合作,這對整個地區都是有益的」[5] 。但由於伊朗的經濟實力有限,尤其是無法滿足中亞國家對資金和技術的需求,因此伊朗與中亞國家在經濟聯系方面進展緩慢,在中亞各國的對外貿易額中只佔有1%左右的比例,甚至遠遠落在鄰國土耳其的後面。伊朗於是改變策略,充分發揮其地緣優勢,把重點放在幫助解決中亞國家的交通困難方面。在1997年哈塔米當選總統後,伊朗對中亞地區的跨國合作表現得更為積極。[6]
伊朗對中亞五國的政策表現為:
通過成為幫助中亞國家走向世界市場的「紐帶」來確立自己的影響。中亞五國同西方國家、亞太國家的貿易額逐年增長,伊朗積極促進亞歐陸路運輸走廊的建設。中亞國家都屬內陸國家,缺乏海洋通道,伊朗可以為中亞國家提供便捷的通道,使中亞國家走向波斯灣。1994年8月24日,土庫曼總統尼亞佐夫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與伊朗領導人簽訂一項「跨世紀工程」協議,商定修築一條經伊朗到土耳其,長約4000公里的輸氣管道,投資額達70億美元。1996年5月,從伊朗的馬什哈德經薩拉赫斯到土庫曼的捷詹的鐵路通車,這使中亞國家有了一條到達出海口的最近的鐵路,也使從中國連雲港到波斯灣的「大陸橋」全線貫通。1996年哈薩克經伊朗運輸的石油產品達到200萬噸。1997年12月,伊朗總統哈塔米和土庫曼總統尼亞佐夫同時出席了分別在伊朗和土庫曼舉行的長度為140公里的土伊天然氣管道克爾佩澤-庫爾特庫姆的開通儀式。這是第一條中亞國家獨立後修築的天然氣管道,投資近2億美元。伊朗在交通方面的努力受到中亞國家的歡迎。
廣泛開展經濟合作。僅1992年一年中,伊朗在土庫曼的合作項目就達30多個。兩國簽訂了友好合作條約、旅遊和經貿合作協定等多項合作文件。雙方還在開放邊界、簡化通行手續、建立邊防貨站,開設阿什哈巴德-德黑蘭空中航線,建立共同的汽車聯運公司,建立信貸機構等諸多方面採取措施,以圖進一步密切兩國關系。1992年10月,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訪問伊朗,兩國簽訂《哈伊相互理解和合作宣言》,建立了經濟、交通、文化、科學合作混合委員會,簽署在石油采運、能源開發和銀行合作的備忘錄。1993年10月,伊朗總統拉夫桑賈尼訪問哈薩克,簽署《哈伊相互關系與合作備忘錄》等9項文件。1992年11月,烏茲別克總統卡里莫夫訪問伊朗,簽訂關於烏伊兩國關系基礎的聯合宣言、兩國中央銀行間合作協議、在經濟、工業、科技領域合作備忘錄、政府間貿易合作協議、貨物運輸合作備忘錄、郵電通訊協議、政府間航空運輸協議等。1993年10月,伊朗總統拉夫桑賈尼回訪烏茲別克,與卡里莫夫總統簽署關於建立烏伊兩國經貿、工業、科技領域合作混合委員會議定書、貨運、汽車運輸、道路建設、開辟兩國首都間航空線路、解體、石油、天然氣、農業、金融等領域的合作協議。
1997年5月,伊朗總統拉夫桑賈尼訪問塔吉克,雙方簽署了塔伊合作聲明和6個備忘錄,備忘錄涉及兩國外交、經濟、交通和工業部門之間的合作問題。1998年12月,塔吉克總統拉赫莫諾夫對伊朗進行正式訪問,簽署兩國在國防、能源和運輸等領域合作的共16項協議。
在中亞地區安全、特別是調解沖突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伊朗在調節塔吉克沖突中十分活躍,在伊朗首都德黑蘭1997年5月舉行了塔吉克對立兩派之間的和平談判。伊朗還曾表示要在土庫曼的軍隊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與中亞國家密切在宗教、文化方面的交往。伊朗與中亞國家簽訂電視廣播、文化交流等合作協議。伊朗幫助土庫曼在各地修造清真寺並派遣神職人員,大量資助土庫曼的宗教、文化活動。但中亞國家領導人比較謹慎,表示與伊朗的關系不是建立在宗教因素的基礎上。[7]
(三)土耳其、伊朗發展與中亞五國關系中的困難
盡管佔有一些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但土耳其、伊朗在中亞遠未達到預期的目標。這與其他外部勢力的競爭和中亞國家的戒心有關。首先,土耳其和伊朗經濟實力有限,在國際競爭中處於下風。如伊朗和土耳其經過幾年的努力,在中亞五國的外貿夥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但很難有大的突破。1994年中亞地區向俄羅斯的出口供貨超過土耳其30倍,超過伊朗上百倍。進口也差不多是這樣的比例。土耳其、伊朗同中亞國家的貿易水平低,方式落後,非常不穩定。如1996年土庫曼同土耳其的雙邊貿易額達到近2億美元,成為土庫曼的第三大貿易夥伴,但1997年兩國的進出口額急劇下降,僅為7000萬美元。伊朗70年代末80年代初伊斯蘭革命以後,完全「脫離」西方,國內私人資本發育緩慢,生產狀況不佳,很少能給中亞國家的市場提供所需要的商品。而且對於中亞國家急需引進的先進工藝和設備,伊朗不具有優勢。
其次,土耳其和伊朗在國際上分別屬於不同的集團,前者追隨美國和西歐大國,後者與俄羅斯有特殊的關系,兩國都無力成為在國際上發揮重要影響的國家,只能在作為聯系國或者中介國。在經濟和政治上土耳其和伊朗能夠給中亞五國的援助都是相當有限的,俄羅斯與土耳其之間存在著矛盾,伊朗受到美國的排斥,也使中亞國家在發展同土耳其、伊朗關系時,要考慮俄羅斯對土耳其以及美國對伊朗的態度。 中亞國家都遠離石油、天然氣、棉花等自己「拳頭」產品的銷售市場,而且到出海口都要跨越相鄰的國家,交通問題亟待解決。土耳其和伊朗可以在這方面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卻與其他大國的利益難以相容,如土耳其與俄羅斯是宿敵,伊朗同美國對抗了近20年。修管道和鐵路都需要聯合一些國家,投入數十億乃至於上百億美元的資金,伊朗和土耳其的國力都有限,獨木難支,想處於優先的地位都很困難。
再次,中亞國家與土耳其、伊朗在發展「夥伴」關系方面理解不同。土耳其、伊朗在政治合作上熱情很高,而中亞國家在經濟上對土、伊的期望很大,雙方發展關系時不容易「合拍」。在中亞,按居民的情況劃分烏茲別克和塔吉克被認為是應屬「穆斯林國家」的行列,伊斯蘭教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而在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土庫曼伊斯蘭教有自己的特點,它們與伊朗的伊斯蘭教都有較大的差別。即便是在烏茲別克和塔吉克,當局對「泛伊斯蘭」主義也持堅決抵制的態度,如烏茲別克領導人對伊斯蘭極端勢力十分戒備,中亞國家的憲法幾乎無一例外地接受了西方的原則,而不是伊斯蘭的原則。另外,中亞國家對伊斯蘭教介入政治和「泛突厥」思想持反對態度,也限制了伊朗、土耳其同這些國家發展關系。
中亞國家與土耳其、伊朗的關系在經過一個「蜜月」階段後趨於冷靜。1991~1992年,土耳其就開始為這些國家提供貸款,土耳其和伊朗商品的湧入也緩解了中亞市場的貧乏。中亞國家出現的與土耳其、伊朗發展雙邊關系的熱潮到90年代中期開始迅速降溫,主要原因是受經濟實力的限制和其他國家的競爭。中亞國家開始學會在國際交往中優先考慮自身的利益和需要,轉而採取一種現實的態度,從而把同土耳其、伊朗的關系放到一個適當的位置。
三、土耳其、伊朗對外高加索國家的政策
土耳其和伊朗是外高加索國家的鄰居,與該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聯系。土耳其與亞塞拜然同屬突厥民族,文化上彼此親近,又與美國等西方大國有著軍事政治同盟關系;伊朗則可以利用宗教、地理及跨界民族方面的優勢,背後又聯著整個伊斯蘭世界,可以為外高加索地區的穆斯林架起一座「信仰」橋梁。獨立後,伊朗、土耳其成為外高加索三國重要的貿易夥伴。如土耳其在喬治亞對外貿易中占第一位,超過了俄羅斯。由於自己的經濟實力有限,土、伊兩國無法對外高加索國家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加之土耳其與亞美尼亞、伊朗與亞塞拜然歷史上有「宿仇」,因此與外高加索國家在經濟聯系方面障礙重重,進展緩慢。
土耳其積極發展同亞塞拜然的政治、經濟、軍事關系;對亞美尼亞則採取了敵視的政策。1993年初土耳其參與對亞美尼亞的封鎖,決定對亞美尼亞的所有飛機關閉其領空,並停止從陸路向亞運送人道主義援助物資。
在亞塞拜然人民陣線垮台後,土耳其失去了在外高加索的陣地。俄羅斯強有力的行動也使土耳其被迫退卻,但土耳其並不想放棄能夠爭取到的利益。1994年土耳其開始強調與俄聯合調解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沖突,盡可能不與俄羅斯在外高加索正面對抗。同時,土耳其也批評俄羅斯的「擴張主義」,運用經濟手段改善同包括亞美尼亞在內的所有外高加索國家的關系,土耳其和亞美尼亞兩國關系雖然難以實現正常化,但民間貿易往來有所增加。土耳其在美國的支持下爭取敷設一條經本國港口運出亞塞拜然石油的管道。這條管道計劃途經喬治亞通往土耳其,有繞開俄羅斯的政治目的,同時也使外高加索各國都能在經濟上受益。
土耳其對喬治亞也十分友好。2000年1月,土耳其總統德米雷爾訪問喬治亞,在與喬治亞總統謝瓦爾德納澤會談時,雙方一致表示,維護高加索地區的安全是喬治亞和土耳其兩國對外政策的優先任務。兩國領導人討論了有關地區形勢問題,以及兩國在政治、經濟、能源領域的合作的問題,並簽署了聯合聲明、兩國政府間開展技術合作協議備忘錄等4項文件。在會見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德米雷爾提出了有關國家締結旨在加強高加索地區穩定與和平的「高加索公約」的倡議,謝瓦爾德納澤對德米雷爾的倡議表示贊賞,並稱其「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伊朗由於同阿、亞兩國都接壤,曾力圖在調解納-卡沖突中發揮重要作用。1992年5月伊朗總統在德黑蘭與阿亞兩國領導人簽署和平解決沖突的聲明。伊朗既可以幫助亞塞拜然解決石油出口的「新交通線」問題,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亞美尼亞對能源的需求,伊朗境內又有亞塞拜然少數民族。因而,格、阿、亞等外高加索國家雖然都避免與伊朗發展密切的關系(主要因為伊朗同美國尖銳對立,而這些新獨立國家又極其需要美國等西方大國的經濟、政治支持),但也需要伊朗的幫助。
B. 土耳其F16擊落亞美尼亞戰機,土耳其參戰的目的到底是啥
01、目的一:土耳其想從中謀取更大的利益。土耳其地理位置非常好,無論是俄羅斯還是美國來說,他們都不願意錯過這個戰略要地 ,土耳其一直都知道美國是在利用他。正好這次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打仗對土耳其來說就是機會,可以謀取更多的政治資本,以後有更多的底氣對抗美國和俄羅斯。
因此可以看到土耳其支持亞塞拜然上,無論是給的錢給人給武器上,那是相當大方,相當給力。
他們想知道俄羅斯什麼情況下會出手幫助亞美尼亞,這就是兩個大國之間博弈,看看誰先沉不住氣,誰就吃虧了。
04、最後。無論土耳其是真心按照美國指令行事也好,還是其他方面也好,總之土耳其參戰唯一目的就是為了謀取更多的利益。
C. 戰火重燃,亞塞拜然關閉所有國際航班,為什麼只留下土耳其
除了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這兩個政黨,唯一真正牽涉其中的高加索地區是土耳其,被稱為“國家狀態赫斯基” ,它關閉了所有國際航班,只保留了與土耳其的航班,這再次反映了亞塞拜然和土耳其之間的特殊關系。近代,俄國越過高加索山脈,佔領了南高加索地區,即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蘇聯成立後,由三國組成的南高加索聯邦加入了蘇聯,蘇聯解體後又分裂為三個國家。
事實上,土耳其和亞塞拜然的關系一直很好,而亞美尼亞幾代以來都是它的敵人。亞美尼亞雖小,但有著數千年的歷史,但在奧斯曼帝國的崛起之後,亞美尼亞被奧斯曼帝國和波斯瓜分,後來在蘇聯的支持下被東亞美尼亞收復,但是諸如亞美尼亞人神聖的亞拉臘山等地仍然被土耳其人佔領,更甜蜜的是,從亞美尼亞首都可以直接看到聖山。直到今天,奧斯曼土耳其人所製造的“亞美尼亞種族大屠殺”仍然沒有最終的結論,這已經成為亞美尼亞和土耳其之間從未改善的關系的症結所在。
相比之下,亞塞拜然與土耳其沒有邊界,但是它與土耳其的關系友好到了血緣關系的地步,亞塞拜然族認為自己是土耳其後裔,這兩者都確實是突厥人的分支,亞塞拜然語被認為是土耳其方言。上世紀90年代末,蘇聯解體,南高加索地區出現真空,強大的蘇聯失去控制,當地緊張局勢開始失控。當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都獨立後,納戈爾諾-卡拉巴赫的所有權成為一個重要問題,雙方繼續為此爭斗。
隨著沖突升級,雙方都在尋求幫助。亞美尼亞完全站在俄羅斯一邊,而亞塞拜然,由於其伊斯蘭和突厥民族的特性,得到了伊朗和土耳其的強大支持。這場戰爭最終被平息,但亞塞拜然,這個完全定義為伊斯蘭民族的土耳其人民群體,加入了波羅的海國家抵抗俄羅斯,並向美國和土耳其靠攏。目前,隨著戰火重燃,大多數國家不希望雙方交戰,或對此無所作為,但土耳其不僅密切關注,而且還直接向亞塞拜然派遣部隊,
亞塞拜然的支持通過實際行動得到體現,亞塞拜然方面也作出了回應,出於實際需要,關閉了所有國際航班,同時只保留往返土耳其的航班。耳其也許不是一個大國,但它長期以來一直雄心勃勃,希望讓奧斯曼恢復昔日的輝煌,多年來,它一直在中東掙扎,無論是在伊拉克,敘利亞還是地中海東部,土耳其無處不在,它希望擴大自己的地區影響力,並獲得更大的國際聲音。
亞塞拜然雖小,卻以其能源財富而聞名,歐洲大部分的天然氣和原油都來自這里,中亞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出口到歐洲,亞塞拜然也經過這里,亞塞拜然也是一個高度世俗化的伊斯蘭國家,這個國家與土耳其,以及亞美尼亞這個共同的敵人,有著極大的相似之處,他們自然而然地合得來。
D. 土耳其「吞並」亞塞拜然,為什麼還要向伊朗索要領土
埃爾多安有點飄啊,亞塞拜然已經被埃爾多安視為土耳其的勢力范圍了。近日,土耳其外交部長恰武什奧盧公布重磅消息,土耳其和亞塞拜然一體化工程邁出了實質性一步,土耳其視亞塞拜然為兄弟國家,兩國達成協議,土耳其和亞塞拜然兩國居民只需要使用本國身份證,就可以在兩國自由旅行,暢行無阻。
這是什麼意思?很明顯,這就是土耳其在撬牆角,在薅羊毛。現在來看,土耳其不僅僅要從俄羅斯手中把亞塞拜然「奪走」,而且要替亞塞拜然出頭,向伊朗索要亞塞拜然省(在伊朗西北部),埃爾多安認為,伊朗侵吞了亞塞拜然部分領土,理應歸還。近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前往亞塞拜然參加慶祝納卡戰爭勝利大會。
對此,伊朗絕對不會答應,哈梅內伊就是亞塞拜然人,對於亞塞拜然省的分裂主義分子一向警惕,現在土耳其鬧這么一處,伊朗會加緊步伐,防範土耳其動手。不得不說,埃爾多安確實強勢,四處出擊。現在的節奏是,撬俄羅斯牆角,通過一體化步驟「合並」亞塞拜然,向伊朗索要領土。以後的歷史不知道如何評價埃爾多安,埃爾多安以凱末爾自比,要恢復奧斯曼帝國的榮光,不過,一不小心就會弄巧成拙,由英雄變成小丑角色。關注本號,了解更多。
E. 土耳其軍隊怎麼樣才能進入亞塞拜然
可以通過空中或者繞過伊朗
F. 土耳其幫哪個國家
為什麼土耳其如此「力挺」亞塞拜然呢?
1、文化上的共通性
這兩個國家有著文化上的共通性。土耳其語和亞塞拜然語非常相似,兩種語言都屬於突厥語族,因此亞塞拜然人和土耳其人可以直接交流,互相理解。另外,土耳其和亞塞拜然兩個國家都是穆斯林占絕大多數人口的國家。亞美尼亞大部分人則信仰基督教。
土耳其和亞美尼亞的關系則十分糟糕。
自從1991年亞美尼亞獨立以來,土耳其和亞美尼亞一直沒有建立外交關系。1993年,為了在納卡沖突中聲援亞塞拜然,土耳其關閉了和亞美尼亞的邊境。亞美尼亞認為,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對亞美尼亞人實施「種族滅絕」,屠殺了150萬亞美尼亞人。對此,土耳其政府堅決予以否認。
2、緊密的能源聯系
土耳其亞塞拜然之間有著非常緊密的經濟聯系,特別是在能源方面。
土耳其的油氣資源極度匱乏,因此非常依賴外國能源,而亞塞拜然在裏海有豐富的油氣資源,亞塞拜然是土耳其最重要的能源供應國之一。
亞塞拜然沙阿德尼茲氣田。 亞塞拜然能源部 圖
據土耳其媒體報道,去年,土耳其消耗了452億立方米的天然氣,而這當中99.8%的天然氣是從國外進口的。進口天然氣中21%來自亞塞拜然。去年亞塞拜然是土耳其天然氣第二大來源國,僅次於俄羅斯。而今年上半年,亞塞拜然一躍成為土耳其天然氣第一大來源國,超過了俄羅斯。
去年,土耳其消耗了大約4500萬噸的石油,其中九成來自進口。雖然亞塞拜然並不是土耳其最大石油的進口國,但是也豐富了土耳其石油的來源。
不少分析人士都表示土耳其正在減少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加深與亞塞拜然的能源合作。
亞塞拜然向土耳其出口油氣資源,就不得不提到兩條管道,一個是南高加索天然氣管道,也叫巴庫-第比利斯-埃爾祖魯姆管道。這條管道起點為亞塞拜然首都巴庫,途經喬治亞首都第比利斯,終點為土耳其的埃爾祖魯姆,大量的天然氣就是通過這條管道運送到土耳其。此後,這條管道擴建延長,將來自亞塞拜然沙阿德尼茲氣田(Shah Deniz gas field)的天然氣途經土耳其運送到歐洲。
另一個是巴庫-第比利斯-傑伊漢石油管道,這條管道的有一半的路線幾乎與運送天然氣的南高加索管道平行,也是從巴庫出發,途經第比利斯,只是這條管道在抵達埃爾祖魯姆之後,繼續向南延伸至土耳其南部港口城市傑伊漢。這條管線的石油來自亞塞拜然位於裏海的ACG油田。
土耳其和亞塞拜然之間還有一條鐵路,名叫巴庫-第比利斯-卡爾斯鐵路,全長約850公里,起點為巴庫,途經第比利斯,終點為土耳其東北部城市卡爾斯,這條鐵路不僅僅加強了亞塞拜然、土耳其和喬治亞的商貿往來,而且起到連接歐洲和亞洲的作用,部分中歐班列也經行這一段鐵路。土耳其交通和基礎設施部部長今年5月稱,迄今為止,這條鐵路已經幫助土耳其出口24萬噸貨物,以及進口28萬噸貨物(含途徑土耳其運往歐洲的貨物)。
這兩條管道和一條鐵路線,對土耳其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一旦遭到破壞,便會觸及土耳其的重要利益。其實兩個多月前,就發生過這樣的事。
今年7月,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也發生了一次沖突,不是納卡地區,而是在兩國北部跨界的塔烏茲區。這一地區是兩條管道和一條鐵路的必經之地。因此這一地區的沖突勢必會觸動土耳其的敏感神經。7月沖突發生後不久,土耳其和亞塞拜然兩國就開始在亞塞拜然舉行了持續多天的地面和空中軍事演習。
G. 停火再次被破壞,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實現和平的阻力在哪裡呢
其實,明眼人都知道,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簽署的有阿塞拜壃和亞美尼亞,以及俄羅斯三國的停火協議,遭到破壞的背後——是土耳其在作祟。因為,土耳其希望能夠通過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的戰爭,將俄羅斯拉入其中,並逐步實現拖垮俄羅斯經濟的目的。
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簽訂的停火協議,字跡還未乾,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的炮火又再次響起,這是在打臉俄羅斯,是土耳其在打臉俄羅斯,沒有土耳其簽訂和承認的停火協議,就不是真正的停火協議,也不可能得到真正執行,土耳其對高加索的擴張是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和平的最大阻力。
俄土的博弈和沖突在敘利亞之後,又在高加索地區引燃了,俄羅斯對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沖突一直隱忍,俄羅斯對土耳其的擴張一再退讓,俄羅斯是在擔心美國軍事力量,美國軍事力量如果伺機進入高加索,那俄羅斯家門口必然會大亂,俄羅斯戰略安全的危機也就到了。
H. 為什麼,土耳其派遣數百名敘利亞武裝分子參加阿亞戰爭
土耳其的國家戰略就是成為“四海之地”,即成為裏海、黑海、地中海、波斯灣中間地區的能源產區石油管線進入歐洲的樞紐,這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國家一個是亞塞拜然,一個就是卡達。
亞塞拜然佔有最大份額的裏海原油份額,且地形深入裏海中心,沒有亞塞拜然同意,裏海石油儲藏就不可能開采出來。同時,亞塞拜然與土耳其一樣都是突厥系國家,土耳其在亞塞拜然建立軍事基地,就是為了保住亞塞拜然在裏海開發中的核心地位。
納卡沖突爆發以後,土耳其除了親自上陣外,還同時派遣敘利亞土系反對派武裝從阿芙琳前往納卡地區,據路透社報道,這些派往亞塞拜然的敘利亞激進分子月薪為1,500至2,000美元,武裝分子表示,土耳其派他們前往亞塞拜然的任務是保護石油設施。
現在美國支持的帕希尼揚政府參與納卡爭端,不僅直接損害亞塞拜然國家安全,也直接損害土耳其能源利益,故而土耳其反應最大。正是由於保住納卡就等於保住了亞塞拜然,所以土空軍不惜親自出動F16戰機擊落亞美尼亞戰機原因就在這里,這些都與土耳其“四海之地”戰略有關。
I. 哪國支持亞塞拜然
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的矛盾不可化解。亞美尼亞西鄰居是土耳其,土耳其不斷蠶食領土,將亞美尼亞的「民族起源地」也蠶食完畢。在俄羅斯的支持下,亞美尼亞向東遷移,逐漸占據了納瓦地區。從法律上講,納卡地區應該歸屬亞塞拜然,但是亞美尼亞人是納卡地區的主體民族,亞美尼亞也事實上控制了納卡地區。
對於亞塞拜然而言,必須使用武力將納卡地區收回。事實上,亞塞拜然經濟富庶,相對來說軍事強盛,最為關鍵的是,背後有土耳其的大力支持。因此,這場戰爭是蓄謀已久的,是不會輕易罷休的。據亞塞拜然單方面報道,亞美尼亞武裝部隊陣亡550多人,22輛裝甲車被摧毀、15套防空導彈體系被定點清除、18架無人機被擊落。
事實上,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是旗鼓相當的對手,亞塞拜然盛產石油,經濟實力雄厚,總體上是發動攻擊者。亞美尼亞是一個農業國,但是納卡地區,亞美尼亞人占據多數。不過,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之間的戰爭沒有這么單純,俄羅斯軍事專家阿列克謝·萊昂科夫指出,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之間的戰爭錯綜復雜。
亞塞拜然背後不僅僅有土耳其,英國和美國也干涉其中,土耳其僅僅是排頭兵,只要戰爭持續,英國和美國也會迅速跟進,干涉局勢。萊昂科夫聲稱,英國之所以如此關心亞塞拜然,並不是關心亞塞拜然的領土主權,也不是關心亞美尼亞是不是遵守了國際法,而是英國和美國試圖進行某種有目的聯合行動。
也就是說,俄羅斯專家認為,亞塞拜然背後有土耳其、英國和美國三大國家支持,三大國家的目標也不僅僅是亞美尼亞,而是中亞地區和外高加索地區,其最終目的可能是讓北約的包圍圈形成一個閉環,閉環之內就是俄羅斯。因此,俄羅斯在這個問題上不能沉默,俄羅斯必須支持亞美尼亞,必須支持正義的一方。
本號張文平侃軍事分析,不得不說,俄羅斯專家萊昂科夫分析很有見地,雖然亞塞拜然曾經是前蘇聯加盟國,但是亞塞拜然和俄羅斯漸行漸遠。因為亞塞拜然盛產石油,經濟比較發達。在經濟領域,亞塞拜然和西方國家往來密切。俄羅斯專家認為,亞塞拜然的經濟已經依賴於外國信貸了。
現在的問題是,如果真的是土耳其、英國和美國三大國支持亞塞拜然,其目的不僅僅是亞美尼亞,也是俄羅斯的話,俄羅斯如何對待?俄羅斯專家認為,莫斯科必須站在亞美尼亞一邊。如果亞美尼亞受到攻擊,俄羅斯必須保護它。
近日,亞塞拜然公布視頻,土耳其援助TB-2無人機已經到位,預警機出動,實施電子壓制,無人機出擊,將亞美尼亞的俄式防空導彈系統,精準摧毀。僅僅一個土耳其戰鬥力就如此強大,俄羅斯大軍出動,能夠保證打贏戰爭嗎?關注本號,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