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航母什麼時候服役
❶ 我們現在一共有幾艘退役的航母
我國一共購買了3所航空母艦:
1.明斯克號
長274米、寬47.2米、高68米、重4.2萬噸,是世界第五大航母,建成於1978年。它是前蘇聯自行研製和建造的4艘「基輔」級中型航母之一,集航母、巡洋艦功能為一體,有很強的對海攻擊和反潛能力,是前蘇聯與美國軍事抗衡的重要砝碼。它裝備了精良先進的武器系統,除了12架雅克36型垂直升降戰斗機和19架KA25A荷爾蒙型或KA27蝸牛型反潛直升機外,各種導彈、魚雷、火炮、雷達裝置星羅棋布。在船的前甲板上,有12座十幾米長、口徑一人多高的SS-N-12型反艦導彈發射管,以及4座SA-N-3型中程艦對空導彈發射裝置,在它的前方,還有2座12管反潛艇深海導彈發射架,能夠控制方圓幾百海里,在艦側和艦尾,裝備有8座6聯裝23毫米口徑自動速射炮,可在近距離消滅來犯之敵。
然而,1991年底蘇聯一夜之間解體,海軍面臨被瓜分,明斯克號的命運也發生了逆轉,它長年停泊在海參崴海軍基地,連起碼的維修都難以維持,最終所有士兵被遣散,艦上武器被拆除,並從俄羅斯海軍中除名。
1995年,無可奈何的俄羅斯人不得不決定把明斯克號當做廢金屬賣給韓國,1998年韓國受經濟危機影響,無力維護明斯克號,准備把它拆卸後當廢鋼變賣。1998年春,中國某企業集團購買明斯克號,將其改造成世界上第一個以水上航母為載體的主題公園。1998年10月8日,廣州拖船「穗救201」把飽經滄桑的明斯克號拉出韓國麗水港,這艘海上巨無霸的新生便由此開始了。目前停靠在深圳。
http://army.news.tom.com/Archive/2001/9/6-10030.html
2. "基輔號"航母是基輔級航母的第一艘,是前蘇聯太平洋艦隊的旗艦。"基輔號"航母全艦長274"基輔號"航母米,寬32.6米,其面積相當於三個足球場:飛行甲板長195灶,寬53米,全部面積總和比莫斯科紅場面積還要大。
"基輔號"航母運用大量高新技術。武器裝備極其強大,除裝備各種導彈外,還載機34架,既能進行空戰又可擔負反潛、電子戰、偵察等多種任務。"基輔號"航母集航空母艦、巡洋艦於一身,其威脅力相當於一支特混艦隊。"基輔號"航母於1975年服役,1993年退役。 目前停靠在天津。
http://mil.news.sohu.com/20071024/n252835392.shtml
3.瓦格良號航母
前蘇聯在積累了60年代建造"莫斯科"級直升機母艦和70年代建造"基輔"級輕型航母艦的經驗後,正式啟動了開發新一代航母的發展計劃,以擴大其海上防禦范圍。
新研製的航母代號為"1143"級,後來用前蘇聯喬治亞共和國首府之名命名為"第比利斯"級。前蘇聯原計劃建造3艘"第比利斯"級航母,首艦為"第比利斯"號",二號艦為"里加"號,三號艦為"烏里揚諾夫斯克"號。
與前兩代僅能搭載直升機或垂直/短距起降輕型飛機的"准航母" 不同,"第比利斯"級航母具有搭載常規起降固定翼作戰飛機的能力。其設計搭載機為12架蘇-27K重型艦載戰斗機、12架米格-29K輕型艦載戰斗機、12架蘇-25K艦載攻擊機或雅克-38垂直起降戰斗機以及18架卡-27K艦載反潛直升機。按照西方國家海軍標准當屬重型航母。
1983年2月22日,首艦"第比利斯"號在烏克蘭尼古拉耶夫造船廠開始建造。隨後幾年內,二號艦"里加"號和三號艦"烏里揚諾夫斯克"號也相繼在此開工。20世紀80年代末,前蘇聯的經濟形勢急劇惡化,除"第比利斯"號接近完工外,"里加"號和"烏里揚諾夫斯克"號地建造工程都被迫中止。
1991年底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政府只支付了完工的"第比利斯"號的建造費用,將其改名為"庫茲涅佐夫"號並裝備給俄羅斯海軍。已經完工70%的"里加"號被改名為"瓦格良"號,等待俄羅斯政府支付進一步建造費用,只完成船體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則被拆毀後當作廢鐵出售。
由於俄羅斯政府無力負擔繼續建造"瓦格良"號的高昂費用,烏克蘭政府只得拆除"瓦格良"上有價值的部件,將其送入國際廢船交易市場。1998年,"瓦格良"號在被擱置七年後終於迎來了澳門買家。這筆交易立刻為各國媒體爭相報道。成交後,"瓦格良"號於同年11月起航開往澳門。返航途經土耳其博斯普魯斯海峽時,土耳其政府以"瓦格良"號會對海峽航運造成威脅為理由,拒絕其通過。
實際上,土耳其政府是迫於美國政府在背後的不斷施壓才拒絕"瓦格良"號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的。為此,中國政府多次出面交涉,承諾中方將完全負擔"瓦格良"號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的安全保險及可能造成損失的賠償責任,並將從中國大陸派遣牽引船協助拖行"瓦格良",以保證整個航行的安全。 2001年9月,土耳其政府終於同意讓"瓦格良"號通過海峽。2002年3月,抵達大連。目前仍停靠在大連造船廠。
http://bbs.tiexue.net/post_2929378_1.html
❷ 世界上第一艘投入戰斗的航母 是什麼
勤學秀才1910年,美國空軍完成了飛機首次在軍艦上的起飛(該艦是「伯明翰號」巡洋艦),這次奇跡般的飛行,引發了海軍史上破天荒的改革——誕生了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現在世界有9個國家擁有航空母艦。美國有11艘現役航母,其中包括世界上第1艘核動力的航母——「企業」號,9艘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和一艘「小鷹號」常規動力航母;俄羅斯有「庫茲涅佐夫元帥號」 航母;英國3艘無敵輕型航母——「無敵」、「卓越」、「皇家方舟」;法國2艘,其中有1艘是世界上唯一的中型核動力航母「夏爾·戴高樂號」;泰國1艘;義大利1艘(正計劃再造1艘輕型航母);西班牙1艘;印度2艘,分別是「維克蘭特號」和「維拉特號」;巴西有1艘「聖保羅號」,阿根廷1艘,「五月二十」。
航空母艦分為輕型航母和重型航母。重型航母標准排水量超過6萬噸,載機60架以上,飛機重量在20—30噸;中型航母標准排水量在3—6萬噸,載機15—60架,飛機重量在10—20噸;輕型航母的標准排水量1.3—2.5萬噸,載機14—27架,飛機重量在5—12噸;有的航母排水量小於1.3萬噸,但也算輕型航母。還可以根據艦載機來分,輕型航母可搭載20架飛機(不包括直升飛機),中型航母可搭載20到60架,重型航母超過60架。
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能造出最大排水量達50萬噸的輪船,但是能造出排水量達10萬噸的航母只有1家。航母不像普通的輪船,它所需要的動力是巨大的,因為它裝的東西很多,還得配有備用動力裝置等。航母須有極其巨大的機庫,用來停放飛機,它的設計也十分復雜,要考慮生活在航母上的許多士兵的生活。所以,航母不是很容易就能造出來的。
世界上第一艘專門按航母要求設計的是英國的「競技神號」,但世界最早投入使用的卻是日本的「鳳翔號」,它在1922年起在「競技神號」之前下水的。現在航母的原型是英國的「百眼巨人號」,它有「島式上層建築」和通直甲板,這被後來各國發展航母時都不約而同地採用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雖然有航空母艦的影子,但它並不是很具有影響力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航母才成為海軍各種艦艇中的大哥大。1941年底,日本以「赤城號」航母為旗艦的日本聯合機動部隊對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所在港口——珍珠港進行了偷襲。這次偷襲使美國太平洋艦隊主力戰艦非沉即傷,但美軍的「大黃蜂」、「約克城」和「企業號」三艘航母卻逃過此劫,美軍只能以這三艘航母為主力的劣勢兵力對抗日本聯合艦隊。這次偷襲使美國政府認識到航母的重要性,美國政府決定建造大量的航母。1940年6月,在羅斯福總統的大力支持下,美國國會批准了美國海軍史上著名的「兩洋海軍法案」,並決定撥款建造11艘新型航母,新型航母當時定為埃塞克斯級,兩周後,美國國會和政府立即作出了加速建造埃塞克斯級的決定,並將原來的11艘改為32艘。在這些航母被建造的過程中,「約克城號」與日本聯合艦隊的「翔鶴號」和「瑞鶴號」於1942年5月8日,在珊瑚海進行了世界上首次航母大戰,「約克城號」中了3枚炸彈,2枚魚雷,雙方航母都受了傷,回基地修理了。此時,美軍高效率的搶修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經過3天不間斷的修理,5月30日,「約克城號」再次駛離珍珠港,與「企業號」、「大黃蜂號」一起執行成為太平洋戰爭轉折點的中途島海戰的任務。1943年,埃塞克斯級正式投入戰斗,與「企業號」「薩拉托加號」以及獨立級9艘輕型航母開始向日本軍隊進行反擊。很快埃塞克斯級便以其優秀的性能和強大的作戰能力占據了對日作戰的上風。1944年美軍14艘航母與日軍幾乎所有的9艘航母在馬里亞納海大戰,由於美軍埃塞克斯級強大得難以撼動的防空能力,使日軍艦載航空兵遭到毀滅性打擊,並擊沉日軍1艘航母,擊傷多艘。埃塞克斯級的多項戰果中最令人難忘的還是擊沉日艦「大和號」,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戰略艦,「大和號」不僅是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旗艦,更是日本海軍的象徵。1945年4月沖繩島戰役開始,埃塞克斯級上的386架各型戰機對「大和號」進行了進攻,「大和號」中數十枚炸彈和魚雷,很快沉沒。「大和號」的沉沒徹底宣告戰略艦時代的終結,而埃塞克斯級在戰略艦謝幕退場過程中則充當了「終結者」的角色。
二戰爆發後,美國海軍面臨兩洋作戰的難題。一方面,由於北美大陸至英國的海上航線受到德國U型潛艇的嚴重威脅,迫切需要大量的護航艦艇;另一方面,在太平洋上日本海軍表現出咄咄逼人的態勢,其護航航母力量已經明顯超過美國。由於建造標準的艦隊型航空母艦,從設計到完成、投入使用需要很長時間,為解燃眉之急,建造和改裝護航航母、輕型航母便成為當時勢在必行的應急措施。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便誕生了,它是在博格級護航航母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排水量僅達1萬噸左右,但數量達50艘之多。1944年10月,美日雙方在萊特島進行大戰。日本孤注一擲,幾乎投入了全部作戰力量,包括6艘航母,7艘戰略艦,19艘巡洋艦,33艘驅逐艦和600餘架飛機。由於美軍強大的第三艦隊已被日本的4艘航母引開了,只有第七艦隊的6艘卡薩布蘭卡級護航航母和少數的驅逐艦與其作戰,但由於美軍的120餘架飛機英勇反擊,日本被迫撤退,並受到重創。
在地中海地區,英國皇家海軍與德、意海軍展開激烈的海戰。「皇家方舟號」這艘航母在北愛爾蘭附近海域擊沉了二戰中第1艘德軍潛艇——U39。它參加過獵殺標准排水量達49136噸的德軍戰略艦——「俾斯麥號」。1941年11月13號,「皇家方舟」在經過直布羅陀海峽時被德軍U81潛艇打中4枚魚雷,14小時後沉沒。它是第二任「皇家方舟號」航母,英國共有4艘航母用過「皇家方舟」這一榮譽艦名。1588年,英國海軍擊敗了當時不可一世的西班牙「無敵艦隊」,從而奪取並確立海上霸主地位,當時英國海軍旗艦就叫「皇家方舟」,現在的「皇家方舟」是無敵級三號艦。
二戰後,英國國和衰弱,無力繼續裝備大型航母,決定建造一型以防空導彈進行對空防禦、搭載反潛直升機進行反潛作戰、並能擔負編隊通信、指揮任務的新型反潛指揮戰艦。由於「鷂」式垂直,短距起降飛機的研製成功。使反潛巡洋艦的設計思路開始向「輕型航空母艦」演變。1982年4月2日,英阿馬島戰爭爆發,以「無敵號」和「競技神號」為核心的航母特混編隊遠征馬島大敗阿軍。由於無敵級功不可沒(「無敵號」的勝利沒有讓撒切爾買澳大利亞海軍)。正在無敵級的影響下,西班牙於1999年10月8日開工建造「阿斯圖亞斯親王號」輕型航母;1981年3月,義大利動工興建了「朱塞佩·加里波第號」;泰國也從西班牙訂購了「差克里·納呂貝特號」輕型航母,成為東南亞第一個擁有航母的國家。
歐洲的另一個海軍強國——法國,擁有除美國以外的唯一有核動力航母的國家。法國的中型核動力航母——「夏爾·戴高樂號」是以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創建者……夏爾·戴高樂將軍名字命名的。這艘航母從計劃到正式服役共花了20年時間,差一點就打算不造了,直到2001年5月才正式服役,它的服役標志著法國海軍已超過老牌海上對手——英國皇家海軍。
在冷戰時期,蘇美爭霸,蘇聯製造了古巴導彈危機,但最終失敗了。蘇聯的遠洋海軍注重近海防禦,作戰能力極差,因為當時蘇聯的領導人赫魯曉夫只看重導彈,認為航母是「浮動的海上停屍房」、「導彈的活靶子」,在這種思想指導下,蘇聯海軍成了最下等的軍隊,更別說造航母了。古巴導彈危機使蘇聯領導人深刻認識到航母的重要性,在黑海尼古拉造船廠(蘇聯唯一的航母製造廠),又建造了蘇聯的直升機航母莫斯科級,不久,蘇聯人決定建造一種強大的航母——基輔級。基輔級十分特別,普通航母都是以艦載機作為攻擊力量和防禦力量,自我防禦能力很差,但基輔級航母上導彈林立,比巡洋艦有過之而無不及。基輔級的建造是由於美國建造了「喬治·華盛頓」級攻擊性核潛艇,它可裝備射程達2200千米的「北極星」彈道導彈,嚴重威脅了蘇聯的安全。所以蘇聯建造了以反潛為主的基輔級「戰術航母巡洋艦」(翻譯中有政治因素),基輔級共造4艘,分別為:基輔、新羅西斯克、戈爾什科夫、明斯克。它們的反潛能力都超過了以反潛能力強大而著名的日本「八八艦隊」。但由於冷戰後期,蘇聯國力衰落,基輔級賣的賣,不用的不用,當無敵級問世後,蘇聯仿照英國12斜翹板建造了「庫茲涅佐夫元帥號」,最多可搭60架飛機,它的自我防禦能力也很強。
航母從第一艘到現在已有80多年歷史了,有達300多艘航母,航母正為一個國家海軍是否強大的標志。中國的航母在哪裡?我們試目以待。
❸ 世界歷史上第一條航母是哪個國家,什麼時候造的,叫什麼名字。
1917年,英國按照航空母艦標准全新設計建造了競技神號航空母艦,第一次使用了在飛行甲板右舷的島狀上層建築。第一艘服役的從一開始就作為航空母艦設計的船隻是日本的鳳翔號航空母艦,它1922年12月開始服役。全通式飛行甲板、上層建築島式結構的航空母艦,成為各國航空母艦的樣版。
本世紀出現的最主要的海上兵器當首推航空母艦。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戰斗艦艇,作為各國海軍的中堅力量和海上實力的重要象徵,航空母艦以其強大的制海、制空能力、續航能力和輝煌的戰績而著稱於世。然而,航母的問世卻經歷了一番不尋常的曲折和坎坷,留下了令人驚嘆的故事。
1909年,法國著名發明家克雷曼·阿德第一次向世界描述了飛機與軍艦結合這個迷人的夢想。他在當年出版的《軍事飛行》一書中,前無古人地提出了航母的基本概念和建造航母的初步設想。並第一次使用了"航空母艦"這一概念。
然而,當時法國軍方正以極大的熱情研製水上飛機,似乎沒有多少心思去關心這種"異想天開"的航母。阿德的創意卻在英倫三島得到了熱烈的反響,並為英國人實現航母之夢帶來了希望之光。
1912年,英國海軍對一艘老巡洋艦"競技神"號進行了大規模改裝。工程技術人員拆除了軍艦上的一些火炮和設備,在艦首鋪設了一個平台用於停放水上飛機;另外在艦上加裝了一個大吊桿,用來搬運飛機。這樣,"競技神"號就成了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然而,它卻並不是阿德所勾畫的那種航空母艦,也不是現代意義上航母的雛型,因為艦上所載的飛機並不能夠在艦上直接起降,所有飛機都需要從水上起飛和在水上降落,然後再從水中提升到軍艦上。
1914年,3架索普威斯807式水上偵探機在英國"皇家方舟"號戰列巡洋艦起飛獲得成功。很快,英國海軍即將此艦改裝成為水上飛機搭載艦。次年底,這艘水上飛機母艦作為英國海軍的第一艘正式的水上飛機母艦加入現役。後來,它改名為"柏伽索斯"號,也就是有些史料上所說的世界上第一艘航空母艦。但實際上,"柏伽索斯"號只能稱之為可以在艦上起飛飛機的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因為飛機仍然不能在艦上降落。
水上飛機母艦問世後不久就在海戰中初露鋒芒。1914年12月25日,以"恩加丹"號、"女皇"號和"里維埃拉"號三艘水上飛機母艦及巡洋艦和驅逐艦組成的一支英國特混艦隊,受命前去襲擊庫克斯港的德國飛艇基地,因濃霧彌漫,飛行員沒有找到目標,遂改襲停泊在港內的艦隊。然而,由於水上飛機所攜帶的炸彈威力太小,最終也未能對艦隊造成損害,只好無功而返。這次襲擊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但它卻向世人展示了用以母艦為主的特混編隊從空中攻擊敵艦的全新戰法和光明前景。正如負責制定這次作戰計劃的塞西爾·萊斯克蘭奇海軍少校後來所指出的那樣:"12月25日發生的事件是海軍作戰原則發生變化的明顯證據。可以想像,如果我們的飛機攜帶的是魚雷而不是小型炸彈,那麼德國的軍艦就有可能被擊沉。"
時隔不久,水上飛機母艦在達達尼爾海戰中開始大顯身手。1915年8月12日,英國海軍飛行員埃蒙斯駕駛一架從水上飛機母艦上起飛的肖特184式水上飛機,成功地用一枚367公斤重的魚雷擊沉了一艘5000噸級的土耳其運輸艦。這是水上飛機誕生後所取得的第一次重大戰果。
1916年,英國的航母設計師總結水上飛機參戰以來的經驗教訓,重新提出了研製可在軍艦上起降飛機的航母的問題,並建議把陸基飛機直接用到航母上去。
此後,英國的設計師們開始對航母的結構進行新的重大修改,並由此導致了世界上第一艘全通甲板的航母--"百眼巨人"號的誕生。 "百眼巨人"號原名"卡吉士"號,是英國造船商為義大利造的一艘客輪,開工不久即被英國海軍買下,准備改建成航母。改建工作始於1917年,次年9月方告完成。在改建過程中,遇到的最大難題就是"不定常渦流"的問題。正當英國的造船專家們一籌莫展之時,一名海軍軍官卻想出了一個奇妙的辦法。這個辦法就是:把艦橋、桅桿和煙囪統統合並到上層建築中去,然後把整個建築的位置從飛機甲板的中間線移到右舷上去,這樣,起飛甲板和降落甲板就能連為一體,而"不定常渦流"的影響也將不復存在。這位海軍軍官把自己的高招稱之為"島"式設計。
"百眼巨人"號的艦載機採用了一種原來在陸基起降的"杜鵑"式魚雷攻擊機,它有折疊式的機翼能攜帶450公斤重的457毫米魚雷,具有很強的進攻能力。由於這種飛機建造的速度太慢,以致於第一批准備上艦的飛機,未能趕上第一次世界大戰。
今天的航母霸主美國也一直在做不懈的努力,美國飛行員尤金-伊利於1910年11月14日駕機從「伯明翰」號輕巡洋艦起飛,2個月後又在「賓夕法尼亞」號重巡洋艦上實現了降落。1922年3月美國人將運煤船「木星」號改建成「蘭利」號航空母艦。
而世界真正意義上的航空母艦,卻被日本海軍捷足先登,日本於1922年12月建成了「鳳翔」號,由於它不是改裝的,因此它被認為是世界上專門設計建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艦。這一時期,可以說是航空母艦的初創階段。
❹ 」瓦良格」號航母,現在的情況如何他現在屬於哪個國家能參戰嗎請詳細點。
1982年5月7日,經過反復醞釀和討論,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和部長會議做出了按照1143.5設計方案建造第三代航母的決定。繼第一艘航母「定單 105」(1143.5設計方案的工廠編號,「定單105」就是現在的「庫茲涅佐夫號」)於當年9月開工後,1983年蘇聯軍方決定建造第二艘航母「定單 106」,同樣由當時烏克蘭聯盟共和國的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廠承建。按照當初的設計,兩艘同級航空母艦的滿載排水量為67000噸,全長310米,比美國 「尼米茲號」航空母艦僅短22米。艦艏飛行甲板高度距離水面有七層樓高,艦艉飛行甲板寬度75米。航母最多可容納大約60架戰機,飛行甲板前部有12具 SS-N-19反艦導彈發射器。其主要使命是確保蘇聯彈道導彈核潛艇的安全和戰斗效能的發揮,消滅敵方海上和基地的海軍兵力。1985年12月4日,「定單106」在造船台安家落戶。到了1988年,「定單106」船體建造成功,並於當年11月25日下水。1990年7月, 「定單106」被命名為「瓦良格」(Varyag)號,以紀念在1904-1905年日俄戰爭中沉沒的「瓦良格」號巡洋艦。截至1991年11月,「瓦良格」的建造率已達68%。
蘇聯解體後,在分家時出於「因地制宜的考慮」,「瓦良格」號由今天的烏克蘭共和國獲得(在最初的幾年之內名義上仍歸屬俄黑海艦隊)。但由於烏克蘭經濟狀況不佳,無力繼續建造,工程就此停工,半途而廢。所以這艘航母僅具外表,形同一艘海上浮台,被長時間遺棄在尼古拉耶夫市的海岸邊。期間,俄羅斯也曾與烏克蘭方面商談「瓦良格」號航母的贖買問題,但談判均以失敗而告終。
1998年,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通過競標,以2000萬美元的代價買下「瓦良格」,聲稱要將其改造成一個大型海上綜合旅遊設施。
1999年7月,澳門公司僱用一艘拖船,拖著「瓦良格」號開始了漫長的航程。啟航前,買方要求在艦艉的明顯位置標明即將落戶的新港名稱。因此,在 「瓦良格」的名字旁邊,出現了英文「KINGSTOWN」字樣(金斯敦,聖文森及格瑞那丁首都)。當該船駛抵土耳其北部黑海水域,通過土耳其控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時,「在第三國的提醒下」,土耳其政府加以攔阻,強行命令「瓦良格」號退回黑海。隨後在8月,「瓦良格」號又試圖通過海峽,又遭到土政府的攔阻。「瓦良格」號被阻擋在黑海中,漂盪了很長時間後,又返回原海港……
土耳其方面以「船體過大、影響博斯普魯斯海峽其它船隻正常航行」為理由,拒絕「瓦良格」通過。於是,中國與土耳其開始了長達一年半之久的談判……(具體內幕就不說了)
2001年9月,土耳其政府終於同意讓「瓦良格」號通過海峽。11月1日,土耳其天氣晴朗,博斯普魯斯海峽風平浪靜。土有關當局從凌晨起暫時關閉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的海峽,以便讓中國澳門創律公司購買的「瓦良格」號航空母艦船體通過。上午8時,晨霧散盡,這艘沒有動力的龐然大物,在11艘拖船拖行和 12艘救難、消防船的前呼後擁、護航拖帶下,進入曲折狹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瓦良格號」以4節航速緩緩前進,到下午2時30分,終於安全駛過海峽最後一個危險的灣角,順利通過了這一狹窄的水道,進入寬廣的馬爾馬拉海。船隊繼續在夜晚時間通過,2日早晨進入狹長但曲折較少的達達尼爾海峽,當天下午進入愛琴海。
貫穿土耳其第一大城伊斯坦布爾的博斯普魯斯海峽,與相連的馬爾馬拉海和達達尼爾海峽,通稱土耳其海峽,是烏克蘭和俄羅斯等黑海國家船艦出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平均每年通航船隻達5萬艘。博斯普魯斯海峽全長34公里,最窄處僅700多米,並有14處曲折死角,水流洶涌,時有海難發生。建在海峽之上的博斯普魯斯大橋,橫跨歐亞兩洲,聞名全球,是前往伊斯坦布爾的遊客必到之地。
中國租用了世界上最大馬力的拖船——希臘籍的「尼柯萊.契克(Nikolay Chiker)」號,該拖船船長99米,屬雅典一家海洋救難公司所有,最大航速19.5節,具有24000匹馬力,大於土耳其海洋署稍早要求的16000 匹馬力。據主管海峽事務的土耳其海洋署專家表示,當無航行動力的「瓦良格」號通行海峽,遭遇強大風力和水流或大角度的海峽彎角時,需要大馬力的拖船在後 「剎車」,避免沖撞兩岸。
11月3日,由6艘拖船拖曳的「瓦良格」號航母在愛琴海斯基羅斯島附近的國際海域遭遇前所未有的風暴,它與拖船連接的拖纜相繼被刮斷。這個龐然大物就像一匹脫韁的野馬,在海上失去了控制,橫沖直撞。「瓦良格」號脫離拖船之後漂向埃維亞島,距該島岸邊只有80公里。不過,希臘商業海運部表示,這艘航母並無沉沒或擱淺的危險。救援人員竭盡全力拯救,花費很長時間,基本控制了船隻。一架希臘救援直升機在航母甲板上著陸,把船上的七名船員,包括三名俄羅斯船員、三名烏克蘭船員和一名菲律賓船員送到雅典以西的一個軍用機場。經體檢,醫生證明他們情況良好。11月7日,3艘拖船和1艘希臘船隻用拖纜固定住「瓦良格」 號,最終將其控制住。
這艘航空母艦船體從風暴中脫險後,經地中海,穿直布羅陀海峽(蘇伊士運河不允許其通過),出大西洋,經加那利群島的拉斯帕爾馬斯,2001年12月 11日繞過非洲好望角進入印度洋,經莫三比克的馬普托,2002年2月5日通過馬六甲海峽。2002年2月11日晚抵達新加坡外海,2月12日進入南中國海,2月20日進入中國領海。
2002年3月3日,歷盡艱險的「瓦良格」號航母終於抵達大連,勝利結束了航程15200海里、耗時4個月的艱難遠航。
銹跡斑駁的「瓦良格」號航母孤獨地停泊在大連港51區碼頭。
2005年4月26日早上,「瓦良格」在大批拖輪的護航下,被緩緩地拖進了大連造船廠的干船塢,整個過程約3個小時。大連港輪駁公司的六艘大馬力拖輪全部出動,大連港航道全部封鎖,大連造船廠也加強了保衛措施。
2005年8月初,瓦良格以標準的PLA海軍灰的新鮮塗裝出現。
❺ 印度改裝中的航母和中國遼寧號,都是俄羅斯的。
印度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是前蘇聯「基輔」級的第4艘艦,原名「巴庫」號。1978年底在烏克蘭尼古拉耶夫造船廠動工,1982年3月下水,1987年12月服役。由於應航母與先前的基輔級姊妹艦相比之下有許多改良,包括更先進的平面陣列雷達、電子戰設備和更佳的指揮設施,有時被視為單獨的一個艦級。另外,也被作為雅克-141戰斗機的測試平台。由於俄羅斯軍費縮減、人員裁減,沒服役多久,便退出了現役。1994年的戈爾什科夫號發生一次鍋爐爆炸的事件,該艦因此停泊港內維修港整整一年,原於1995年維修完成後恢復服役,但經費嚴重不足,一度處於停滯,該計劃隨即又被取消,最終於1996年被預定出售。
瓦良格:1985年動工修建。最初命名為「里加」;
1990年更名為「瓦良格」。[1]「瓦良格」號和庫茲涅佐夫元帥號航空母艦同屬於同級的[2]第三代航空母艦。
該艦最初由蘇聯時期尼古拉耶夫船廠(又稱黑海造船廠)設計建造,隨著20世紀90年代前蘇聯解體,建造工作也停止了。
1993年,烏克蘭和俄羅斯簽訂黑海艦隊分割協議,「瓦良格」號劃歸烏克蘭。
1995年,完成68%建造工程的「瓦良格」號退出俄海軍編制。
1998年,黑海造船廠將瓦良格號出售給澳門創律旅遊娛樂公司,售價為2000萬美元(加上罰息、打官司等總共花費一億美元)。
2000年,創律公司展開了引渡作業。然而,「瓦良格」號在從黑海駛向中國途中,在土耳其被攔截。理由是,土耳其擔心,該航母通過其領海博斯普魯斯海峽時會碰撞伊斯坦布爾大橋。
[3]2001年11月,終於將「瓦良格」號從博斯普魯斯海峽帶出。但隨後又受阻於蘇伊士運河,因為埃及當局禁止不具備動力的船隻通過蘇伊士運河。因此,「瓦良格」號只能繞著非洲大陸而行。最終用了3個月時間,經好望角、馬六甲海峽等行駛1.5萬海里(約2.82萬公里),於2002年3月抵達大連港。期間所花費的引渡費和通關費分別為500萬美元和50萬美元。
2011年,「瓦良格」號改裝接近尾聲,大量設備完成棲裝。至2012年9月12日,瓦良格完成了10次海試。
2012年3月8日,全國人大代表、海軍副司令員徐洪猛表示,「瓦良格」號將有計劃在今年服役。舷號:16
戈爾什科夫:基輔」級航母全長273米,水線長249.5米,寬47.2米,水線寬32.7米,吃水10米,標准排水量36000噸,滿載排水量43500噸,(「巴庫」號分別為38000噸和45500噸),動力裝置為4台蒸汽輪機,總功率200000馬力,續航力為13500海里/18節。全艦編制1600人。
瓦良格:
主尺寸:艦長306米(全長)、281米(水線)、艦寬73米、吃水10米
飛行甲板:長304米、寬72米
機庫:長152米、寬26米、高7米
排水量:53000噸(標准) 67000噸(滿載)
動 力:4台蒸汽輪機 4軸 200000馬力
航 速:29~31節
續航力:>7000海里/18節
艦 員:1960+626(航空人員)
❻ 退役戰艦飛機坦克
大部分進了煉鋼爐,還比較可以能用的暫時封存,少量的送博物館。
美國的飛機許多進了飛機墳場,戰艦進國防後備役艦隊我國也有類似的儲備機構.
美國是當今世界首屈一指的軍事大國,其戰爭實力鋒芒強勁、霸氣逼人,戰爭潛力更是基礎雄厚、深不可測。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國陸、海、空三軍均建有獨立龐大的戰略儲備體系,這些武器裝備在統計軍力時往往被有意忽略,只要戰爭爆發,立即可以投入使用。對於美軍的空置武器裝備而言,「刀槍入庫」並不意味著浪費,「解甲歸田」也不意味著廢棄,而且在更多的時候,它們依舊是「從容」「力量」和「美元」的代名詞。
飛機「僵屍」折價富可敵國
伴隨著海空軍地位的提升,美國海軍原來裝備的F-14「雄貓」艦載多用途戰斗機已經被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斗機替代。美國空軍現役的F-15、F-16戰斗機也將逐漸被新的F-22和F-35戰斗機取而代之。這些依舊「光鮮」的昔日「空中霸主」終將何去何從。
答案最終鎖定在位於美國亞利桑那州圖森市附近的「航空航天維護與再生中心」上。由於美軍退役飛機大都會被運往該中心進行處理,因此又有「飛機墳場」之稱。美軍退役飛機運抵這里後,維護中心將為飛機進行全面「體檢」,檢測結果將一一記錄在案。在該中心,飛機上的火炮、彈射裝置等比較重要和容易發生危險的部件會被拆除保存。飛機內的燃料將被抽盡,飛機的發動機入口、尾噴管等都會被封上。機身還要被噴上保護膜,以防止機體以及飛機上的電子部件遭到惡劣環境腐蝕以及動物的破壞。
美軍如此煞費苦心地保護這些退役飛機,當然不僅僅是為了回收廢銅爛鐵,而是將其作為裝備戰略儲備的重要內容加以維護和封存的。
在這里,所有飛機將被分為4類進行處理:第一類是保持良好狀態,隨時可以起飛執行任務的飛機;第二類是經過短時間維護可重新使用的飛機;第三類是零部件可被回收使用的飛機;第四類才是即將進行銷毀的飛機。也就是說,走進飛機「墳場」的「僵屍」中有相當一部分仍然保持著良好的狀態,如果需要,在短時間內就可以重新啟用。
而且,美軍的很多退役飛機都是在這里經過改裝處理後,重新又被推向國際軍火市場。美國2006年同意出售給巴基斯坦的F-16戰機以及台灣此前購買的P-3C反潛機和E-2T預警機,均出於這個「飛機墳場」。
據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該中心保存飛機4200餘架,總價值超過270億美元,這些業已封存的飛機及其配套裝備已經足以同一個中等國家的空軍匹敵。
「影子艦隊」彰顯實力雄厚
除了在世界各地頻頻亮相,大出風頭的美軍航母編隊外,美國海軍其實還擁有著一支實力不容小覷的「影子艦隊」。這支艦隊在鼎盛時期曾經擁有2277艘各式艦船,然而提起它的名字外界卻並不熟悉。它就是美軍的「國防後備役艦隊」。
這支「影子艦隊」的艦船平時隱藏在美國各地的港口,其中,加利福尼亞州貝尼西港、弗吉尼亞州的尤斯迪斯堡和得克薩斯州的博蒙特是艦隊的3個主要基地。該艦隊的主要任務是在戰時或者國家遭遇緊急情況時為美軍提供支援。
「影子艦隊」自1925年成立以來,戰功赫赫。二戰期間。英國商船屢屢遭到德國潛艇在大西洋上的襲擊,損失慘重。英首相丘吉爾向美國總統羅斯福緊急求援。迫於當時美國國內的壓力,羅斯福無法為英國直接提供軍援,於是便把目光瞄上了「影子艦隊」封存的美國舊軍艦。
此後,美英簽署《驅逐艦換基地協議》,美國從「影子艦隊」中抽調了50艘驅逐艦為英國商船護航。這些舊艦成了英國的「救命稻草」,緩解了英國驅逐艦緊缺的問題,同時也為美國換取了位於加勒比海幾個重要島嶼上的海、陸、空軍基地使用權。在朝鮮戰爭期間,「影子艦隊」啟用了540多艘艦船為美軍提供支援,在越南戰爭時又啟用了172艘。
目前,出於對保障能力的需求,商船和軍事輔助性船隻已成為美軍「影子艦隊」的主要組成部分,但是「影子艦隊」中仍編列有大量海軍退役艦船。
根據美軍統計數字,截至2005年年底,「影子艦隊」中共有艦船577艘,包括航空母艦3艘、兩棲坦克登陸艦8艘、驅逐艦54艘,其中包括目前仍被認為具有較強戰力的「斯普魯恩斯」級反潛驅逐艦。台灣購買的「基德」級驅逐艦也來自「影子艦隊」。由此可見,美軍這支「影子艦隊」的實力確實非同一般。
下面單講航母。
再發余熱——航母博物館
對於退役航母來說,或許改裝成航母博物館是它們發揮余熱的一種不錯的主意。畢竟對這些龐然大物來說,服役時風光無限,退役後也算是永垂青史了。
在擁有航母最多的美國,退役航母改裝成航母博物館早已不是什麼稀奇事了。目前美國共有五艘航母博物館。它們分別是停泊在紐約的「無畏」號、南加利福尼亞朴來曾特山的「約克頓」號、得克薩斯的「萊剋星頓」號、加利福尼亞州阿萊美達的「大黃蜂」號和聖迭戈的「中途島」號。
在這五艘航母博物館中,名氣最大的應該算是「中途島」號了,它是目前美國最大的航母和海軍航空博物館。「中途島」號航母是在1945年3月「二戰」期間下水服役的,此後不到六個月,日本就宣布無條件投降。戰艦得名於1942年發生在中途島的那場著名戰役,在那場戰役中,美國軍隊在太平洋中部擊敗了日本艦隊,成了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中途島」號曾三次赴越南參戰,並參加了1991年海灣戰爭。這艘戰艦見證了許多次世界第一,當年在「中途島」號航母的甲板上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次噴氣式飛機的艦上起降。它還經歷了世界上第一次海軍導彈戰,當時美軍從「中途島」號上發射了從德國人那裡繳獲的V-2火箭。1992年,美海軍宣布「中途島」號退役,它是美國海軍歷史上服役時間最長的戰艦,大約20萬美軍官兵,包括水兵和航空兵,曾在艦上服役。為了實現把「中途島」航母建成博物館的夢想,支持者們可沒少下功夫,他們共籌集了800萬美金,並花了整整二十年時間克服種種限制,才使這艘巨艦掃除塵封,得以重見天日。
停泊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阿拉梅達在「大黃蜂」號航母則是五個航母博物館中最不走運的航母博物館了。曾經在二戰期間和1969年「阿波羅號」登月行動中發揮過重要作用的「大黃蜂」號,在改造成博物館運營6年之後,卻因入不敷出而險些遭到斷電停業。據博物館館長斯科特·阿爾馬尼介紹,六年來,博物館每年的收入大約只有200萬美元,而運營成本卻高達250萬美元。當地的電力公司要求「大黃蜂」航母博物館在規定的時限內還清其所欠的9300萬美元債務,否則就要拉閘停止供電。「大黃蜂」號航母曾經在二戰太平洋戰爭和越南戰爭中服役,並在1969年舉世矚目的「阿波羅號」登月行動中被用來尋找返回地球的宇航員。由於「大黃蜂」號既在戰爭中發揮過重要作用,同時也為人類探索太空行動作出過貢獻,因此被認為是寶貴的歷史遺產。而由「大黃蜂」號改造而成的博物館則被譽為是「活的紀念碑」。該博物館面向不同年齡段的遊客,定期舉辦各種紀念和娛樂活動,並開設專門針對青少年的愛國教育項目。不過,面對斷電的尷尬,「大黃蜂」航母博物館也是無可奈何。看來靠名氣來吃飯也不是權宜之計,要想「大黃蜂」航母博物館繼續發展下去,管理者不轉變觀念,改變經營策略是不行了。
魂歸大海——試驗靶艦
對於退役航母來說,作為試驗靶艦炸沉,是它的另一種歸宿。雖然「死法」很悲壯,但也不失為一種好主意。而且它們沉入海底後形成了軍艦魚礁,反倒成了海底魚類的樂園,也算是為海洋生態環境做了一點貢獻。
今年4月19日,失去動力的「美國」號航母被拖離費城舊軍港,在接下來的時間里,美國海軍在航母里安裝了多處高爆炸葯,按照海軍海洋系統司令部事先的精心策劃對其實施「實彈攻擊」。在連續25天的狂轟濫炸之後,船體於當地時間5月14日上午11時30分開始大量進水,然後「優雅」地沉入大西洋,試驗現場的美海軍官兵集體目睹「下沉」過程並行禮致敬。航母上安裝的數百套感測器和攝像機拍下和記錄了整個過程的所有試驗數據,這些數據將成為美國建造21世紀新一代航母的提供抗攻擊能力的重要參考依據。不過,美國海軍在試驗之前沒有向外界透露風聲,試驗期間也斷然拒絕了一切媒體的采訪。據報道,爆破實驗是從水下和海上分別進行,並在遠處通過航母上的監控裝置進行觀察,所獲得資料將提供給各軍用造船企業,為正在研製中的下一代航母提供珍貴數據。目前,美國研究人員在測算艦艇穩定性時使用的仍然是二戰期間獲取的數據。另外,部分試驗屬軍事機密,前「美國」號船員和新聞媒體都不允許觀看。發言人解釋說,以前從沒有這么大的戰艦沉沒,人們對巨型航母如何免於戰爭損害知之甚少,海軍因此不希望透露太多如何擊沉航母的信息。
「美國」號是「小鷹」級常規航母的第三艘。從正式加入美國海軍到1996年退役,總計有70000名海軍官兵在「美國」號航母上服過役。它參加過很多的重大沖突,包括越南戰爭、「沙漠風暴」行動和波斯尼亞的「持續自由」行動,先後獲得過5次「戰斗之星獎」,3次「海軍集體嘉獎」,3次「部隊優異獎」和7次「遠征獎」。因此,退役老兵對這艘戰艦有著相當深的感情,當他們得知「美國」號沉沒的消息後都非常傷心。
隨著「美國」號航母徐徐入水,世界上第一艘作為演習靶艦的航母,就這樣為自己的生命劃上了圓滿的句號。它是全世界戰爭與和平時期葬身洋底最大的軍艦,在最後的歲月里,能夠「馬革裹屍」,為研製新一代航母提供抗攻擊能力的相關數據,「美國」號航母真應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一句話,「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當然,「美國」退役航母號並不是惟一參與試驗的航母。在此之前,美國的「復仇」號航母,在未完工時,即在1946~1948年間參加一系列爆炸試驗,也獲得了寶貴的試驗數據。不過,「復仇」號卻沒有像「美國」號一樣「魂歸大海」,或許是由於當時的武器裝備還沒有達到現在水平的緣故吧。最後,傷痕累累的「復仇」號被賣給鋼廠進行拆卸分解。
「無限復活」——二手交易
縱觀近10年-15年來的世界海軍武器裝備市場,退役艦艇一家獨霸的現象值得特別關注,大部分交易項目都是圍繞各海軍強國退役艦艇展開的,交易數量和金額都占絕對統治地位,而退役航母交易則是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對於一個擁有製造航母能力的發達國家來說,如何處理退役航母一直是個很頭疼的問題。而對於一個沒有航母製造能力,又迫切想擁有航母的發展中國家來說,也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不過如果把這兩個問題放在一起看的話,那問題就容易解決了。於是,世界上便催生了一種新的市場——二手航母交易市場。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退役航母來源國是英國、法國、美國、俄羅斯等國,而最主要的買家則是印度、巴西、泰國和澳大利亞等國。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之一的印度,對於二手航母似乎情有獨鍾。1957年,剛獨立不久的印度看中英國建造的6艘尊嚴級輕型航母的第5艘、2萬噸級的「赫克利斯」號 編號R11 ,購進後將其更名為「維克蘭特」號,1997年1月31日退役,現存印度海事歷史博物館。「維克蘭特」號的成功交易使印度成為二戰後亞洲地區第一個擁有航空母艦的國家。在上世紀70年代初的第三次印巴戰爭中,「維克蘭特」號航母成功執行了對巴基斯坦的海上封鎖任務,顯示了航母在海戰中奪取制空權的巨大作用,因此激發了印度擴大其航母艦隊的決心。1986年5月,印度再次以5000萬英鎊的價格購買了英國退役輕型航母「競技神」號,將其改名為「維蘭特」號,在英國經過深度改裝後於次年5月正式加入印度海軍,成為駐孟買的西部艦隊旗艦。2004年1月20日,印度國防部長費爾南德斯與來訪的俄羅斯國防部長伊萬諾夫在新德里簽訂了印度購買俄軍「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退役航空母艦以及28架「米格-29K」艦載戰斗機等總值15億美元軍購合同。該艦計劃於2008年加入印度海軍。當然,這可能是印度海軍最後一次購買二手航母了,因為今年4月11日,印度國防部長普拉納布·穆克傑宣布,一艘名為「藍天衛士」的3.75萬噸級的航母製造工程正式啟動。整個航母建造預計耗資7.46億美元,耗時8年,這是印度迄今為止最雄心勃勃的軍事計劃,也是首次由第三世界國家自建航母,它的建成將標志著世界二手航母交易市場將失去一位「執著的買主」。
另外一個發展中國家巴西,也是二手航母交易市場上的常客。它先是於1960年購買了一艘名為「米納斯吉拉斯」的退役輕型航母。這艘英國製造的航母1945年開始服役,它的排水量為1.99萬噸,可載20架飛機和1300名乘員,主要用於反潛作戰。2000年,巴西又斥資1200萬美元購買一艘1963年開始服役的法國退役航母「福熙」號,並重新命名為「聖保羅」號。「福熙」號是一艘常規動力航母,排水量3.28萬噸,艦身長265米,可載40架飛機和2200名乘員。「福熙」號曾參加了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由於「福熙」號的加入,使巴西海軍一躍成為南美地區海上制空能力最強的海軍。
變廢為寶——航母公園
把航母改造成軍事主題的航母公園,這種變廢為寶的大膽創意,恐怕只有中國人能想出了。不過隨著今年2月28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宣布「明斯克」航母世界實業有限公司正式破產,使我國首家軍事主題航母公園在運行了5年後變成了歷史。
自上世紀末,中國從國外進口了「明斯克」、「墨爾本」和「瓦良戈」號三艘退役航母,其中以「明斯克」號航母最引人注目。蘇聯解體後,財力上捉襟見肘的俄羅斯海軍不得不忍痛宣布號稱「世界第五大航母」的「明斯克」號航母退役。1995年,在拆除艦上關鍵部件後,把「明斯克」號航母當作廢金屬賣給韓國人,而韓國又將「明斯克」號轉手賣給了中國。
2000年9月27日,經過精心改造的「明斯克航母世界」正式營業,開業不到一年就成為珠江三角洲最受歡迎的景點之一。新鮮的點子、大膽的路子、曲折的運輸過程、引人遐想的航母觀光宣傳,都為「明斯克」航母軍事主題公園的先聲奪人、開門大吉做足了文章。5年多來,「明斯克」景點累計接待遊客達500萬人次,總收入近5億元,納稅近2000萬元。航母世界迅速和世界之窗、地王大廈等一起成為深圳標志性景點。
「明斯克航母世界」坐落在深圳市沙頭角海濱,毗鄰聞名遐邇的中英街,是目前中國乃至世界上惟一的一座以航空母艦為主體的軍事主題公園,被授予「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及「廣東軍事科普教育基地」。公園由海上的「明斯克」號航空母艦和陸上的「明斯克」廣場兩部分組成。海上的航空母艦首期向公眾開放近3萬平方米的觀光游覽區域,航母上原有的武器系統、作戰指揮系統、魚雷發射艙、導彈發射系統以及官兵生活區等均整修一新;俄羅斯航天展、「世界航母層、原蘇聯勛章軍服層」展及飛行甲板上米格-23殲擊機、米-24武裝直升機、強-5戰機組成的強大航空兵團等的展示氣勢恢宏、別具一格;可參與的軍事娛樂項目如作戰模擬演示、太空模擬發射、艦炮發射、航母大戰電影等,依託現代高科技,充分運用聲、光、電等手段,新奇刺激,豐富多彩;充滿異國風情的俄羅斯歌舞表演異彩紛呈;飛行甲板上威武雄壯的儀仗隊表演也引人入勝。陸上的明斯克廣場由前廣場、後廣場和航母中心大廈構成,面積達8萬多平方米。進入園區前廣場,肅然整齊的儀仗隊表演迎面而來,哨所分立通道兩側,和平廣場上「鑄劍為犁」的主體雕塑引人深思。後廣場有炮兵陣地、坦克陣地、航空兵、地空導彈基地及戰地劇場等項目,側重於軍事娛樂、兵器展示、表演和海濱休閑,海上的海戰模擬驚心動魄。近2萬平方米的航母中心大廈設計風格獨特,兼具餐飲、購物、辦公、休閑等多種功能。整個廣場把濃郁的南國海濱風情和軍事氛圍有機地結合起來。盡管如此,由於「明斯克」航母公園的管理者——明斯克航母世界實業有限公司資不抵債,再加上管理不善等原因,終於導致了「明斯克」航母公園的破產。
隨著「明斯克」航母公園宣布破產,人們又把目光投向了另一艘原蘇聯未建成的航母「瓦良戈」號。經過改裝的「瓦良戈」號自2001年7月份開放以來,平均每天接待國內外遊客5000餘人,年旅遊門票總收入近2000萬元,成為大連觀光新熱點,它的命運又將如何呢?人們還不得而知。不過,人們知道航母公園為處理退役航母開辟了一條新道路。
砸鍋賣鐵——拆卸分解
航母退役後,如果實在沒有其他的用處,就只能大卸八塊了。一般來說,首先是把航母上的武器裝備先拆卸,然後再對艦體及動力設備等進行拆卸。不過對於航母這種龐然大物,拆卸分解並不是什麼賺錢的生意。由於這些退役航母上往往有大量的有毒物質、石棉和過期燃油,甚至核反應堆等,使拆卸費用一直居高不下。據統計,拆解每艘航母的費用大約在6500萬~7000萬美元之間。如此高昂的拆卸費用,令各國海軍只能是望洋興嘆了,即使財大氣粗的美國海軍也常常會感到捉襟見肘。據報道,美國海軍每年在這方面的投入只有2000萬美元,而在拆解過程也經常會由於各種原因中斷。譬如,「海珊瑚」號前後就經歷的7年才於2003年完成拆解。
於是,各國海軍又選擇了把退役航母賣給其他公司(主要是發展中國家),再由他們進行分解拆卸,這樣也落個「清閑」了。不過,由於裡面涉及到環保、泄密等方面的原因,所以常常會出現糾紛,這也是各國海軍所不願看到的。
綠色和平組織認為,發達國家把廢舊航母出售給發展中國家的做法,實際上是想把有毒有害物質從本國轉移到其他國家,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勞動力把它們銷毀。違反了《巴塞爾公約》(全稱為《控制危險廢料越境轉移及其處置巴塞爾公約》,由104個國家於1989年3月22日在瑞士巴塞爾召開的世界環境保護會議上通過,1992年5月5日起生效,目前共有152個簽字國,但世界上最發達的工業國美國卻沒有參加該條約。)
2003年,法國海軍的前旗艦「克萊蒙梭」號航母,就曾經由於拆卸權合同出現了糾紛而被困在義大利西西裏海岸。當時,這艘排水量為33000噸的航母在服役35年後於1997年退役,被賣給了一家西班牙公司。根據法國國防部與該公司達成的協議,「克萊蒙梭」號由這家公司拖至西班牙北部的一個港口進行拆卸。但是「克萊蒙梭」號航母自離開其地中海的土倫基地後並沒有駛往直布羅陀海峽,而是向土耳其方向駛去。據法國國防部發言人布奧稱:「歐洲已就石棉拆除達成過公約,合同中的一條條款明確規定拆卸將在歐洲進行,而不是在土耳其進行。由於該公司嚴重違反了合同的義務,法國政府星期二取消了這一合同。」法國政府隨即將拆卸權交給了德國的一家公司,在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進行拆卸工作。
泄密也同樣制約著退役航母的拆卸工作。1995年,在時任俄海軍參謀長赫梅利諾夫授意下,太平洋艦隊以1300萬美元的價格將兩艘退役航母當作廢鐵賣給了韓國大宇集團,而這兩艘航母只服役了14年和10年。據俄《新消息報》透露,俄海軍在出售退役的兩艘航母時,太平洋艦隊有關部門並沒有按規定拆除航母上的武器裝備。當太平洋艦隊反間諜部門發現上述問題時,為時已晚,這兩艘航母已被拖到了韓國的港口。就這樣,一些秘密武器裝備可能已經泄露了。
❼ 瓦良格號航母回國歷程是
瓦良格號航母回國歷程是很艱辛的,在1999年7月,「瓦良格」號開始了赴中國的漫長航程。航母准備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時,在美國以及其他北約國家的施壓之下,土耳其以航母船體過大,影響海峽其他船隻正常航行等為由,強行命令「瓦良格」號退回黑海。
在最困難的時刻,祖國為航母赴中國之旅提供了最大的幫助。2001年8月,經過中土兩國的不斷交涉和談判,土耳其終於同意有條件放行「瓦良格」號,其中僅安全條件就有20項,包括先交10億美元的風險保證金,中國官方需提出書面保證,拖船數量必須超出一倍等等。
2001年11月1日,天公作美,博斯普魯斯海峽罕見地風平浪靜,「瓦良格」號在11艘拖船,12艘救難、消防船的前呼後擁之下,終於完成了「突圍」,離開了被困兩年多的海峽。此後,「瓦良格」號還在歸途中經歷了大風暴,與拖船相接的纜繩被掛斷等重大險情,好在最終都化險為夷。
在2002年3月3日,歷盡千難萬險之後,「瓦良格」號終於安全抵達了大連港。
(7)土耳其航母什麼時候服役擴展閱讀:
2005年4月26日早上,「瓦良格」在大批拖輪的護航下,被緩緩地拖進了大連造船廠第一工場2003年建成的30萬噸船塢,整個過程約3個小時。大連港輪駁公司的六艘大馬力拖輪全部出動,大連港航道全部封鎖,大連造船廠也加強了保衛措施。
2005年4月26日,開始由中國海軍繼續建造改進。解放軍的目標是對此艘未完成建造的航空母艦進行更改製造,及將其用於科研、實驗及訓練用途。
2012年9月25日,瓦良格號正式更名遼寧號,交付予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❽ 世界上第一艘航母誕生的時間
航空母艦是現代科學技術的產物。世界第一個從停泊的船隻上起飛的飛行員是美國人尤金·伊利(EugeneEly),他於1910年11月14日駕駛一駕「柯蒂斯」雙翼機從美國海軍伯明翰號輕巡洋艦(USS Birmingham CS-2)上起飛。1911年1月18日,他成功地降落在賓夕法尼亞號裝甲巡洋艦(USS Pennsylvania ACR-4)上長31公尺、寬10公尺的木製改裝滑行台上,成為第一個在一艘停泊的船隻——「賓夕法尼亞」號戰列艦上降落的飛行員。英國海軍上尉格里戈里是第一個從一艘航行的船隻上起飛的飛行員。1912年5月2日他駕駛著一架「肖特」S.27雙翼飛機,從正在以10.5節的航速行駛的「豪伊伯尼亞」號戰列艦上起飛,從而創了飛機從航行中的軍艦上起飛的先例。
第一艘為飛機同時進行起降作業提供跑道的船隻是英國「暴怒」號巡洋艦,它的改造1918年4月完成。在艦體中部上層建築前半部鋪設70米長的飛行甲板用於飛機起飛。後部加裝了87米長的飛行甲板,安裝簡單的降落攔阻裝置用於飛機降落。第一艘安裝全通飛行甲板的航空母艦是由一艘建造中的客輪「卡吉林」號號改建的英國的百眼巨人號航空母艦,它的改造1918年9月完成。飛行甲板長168米。甲板下是機庫,有多部升降機可將飛機升至甲板上。1918年7月19日七架飛機從暴怒號航空母艦上起飛,攻擊德國停泊在同德恩的飛艇基地,這是第一次從母艦上起飛進行的攻擊。
1917年7月,英國海軍訂購了世界上第一艘「純正血統」的航空母艦,並為其命名為「競技神」號航空母艦(又譯作「赫爾姆斯」號),以紀念航母的鼻祖——世界上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競技神」號。信心滿滿的英國海軍由於發出了世界上第一艘純種航母的訂單,他們完全有理由認為:他們將建成世界上第一艘純種航母。而然皇家海軍忽視了一個正在在日益崛起的對手,航空母艦發展史上的又一個「後起之秀」——日本海軍。日本海軍之所以具較高的發展速度,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善於向先進的海軍強國學習,善於跟蹤海軍建設中的最新浪潮,一旦看準,就會不惜血本的大力建造這一次的海軍航空兵也不例外。他們於1919年開始設計,1920年開始建造本國第一艘純種航空母艦——「鳳翔」號。在此之前,英國海軍訂購的「競技神」號航母於1918年1月開始動工,但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其工期進度明顯放慢,直到1923年7月才最終建成。而然此時日本海軍的「鳳翔」號由於工期進展迅速,卻搶在1922年年底建成並開始服役。這樣,日本海軍雖然後發,但卻先制,搶在英國海軍以前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艘純種航母。
美國第一艘航空母艦是1922年3月22日正式啟用的蘭利號(USS Langley CV-1)。蘭利號航空母艦並不是一開始就以航空母艦為用途所建造的艦艇,其前身是1913年下水的木星號運煤船(USS Jupite1917年,美國按照航空母艦標准全新設計建造了AC-3),美國海軍看上它載運煤炭用的腹艙容量充足,因此將其改裝為航空母艦。在改裝中,「木星」號煤倉上甲板的上層建築及起重機被全部拆除,從艦首至艦尾架設了13個單位桁架,在上面鋪設了長165.3米、寬19.8米的全通式飛行甲板。在甲板中心設置了一台飛機升降機。「蘭利」號的機艙設置在軍艦的尾部,原有的6個煤倉中的4個被改成飛機庫,其餘的被改成航空汽油庫、彈葯庫和升降機械室。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22年各海軍強國簽署的《華盛頓海軍條約》嚴格控制了戰列艦建造,但條約准許各締約國利用2艘戰列艦改建為標准排水量3.3萬噸的航空母艦。而當時,作為東道主的美國正在建造6艘排水量為43200噸的「南達科他」級戰列艦。而美國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潛在對手——日本海軍對這一舉動非常敏感。所以在條約簽署時日本的主要目的就是是美國放棄這6艘戰艦。經過反復的討價還價,美國被迫做出了讓步,暫停這幾艘戰艦的建造,但作為交換的條件,日本也必須放棄其在建的兩艘排水量41000噸的「天城」級戰列艦。由於此次談判,導致了兩國第一代大型攻擊航母的誕生。「赤誠」級和「列剋星敦」級。此時的航母老牌大國——英國由於受到美、日兩國的影響,也開始不甘寂寞,打算建造航空母艦。但英國在「一戰」中大傷元氣,所以最終選擇了兩艘大型巡洋艦「勇敢」號和「光榮」號作為被改裝成航母的軍艦。這時,美國的「列剋星敦」級的2艘航母(CV-2『列剋星敦』號和CV-3『薩拉托加』號),日本的「赤誠」級的兩艘航母(『赤誠』號和『加賀』號),以及英國的「勇敢」號、「光榮」號、「暴怒」號,被並稱為世界7大航母。
1930年英國建造的「皇家方舟」號航空母艦採用了全封閉式機庫、一體化的島式上層建築、強力飛行甲板、液壓式彈射器,被譽為「現代航母的原型」。
❾ 瓦良格航母回國之路詳細經過
1.在烏克蘭建造
1988年11月25日,前蘇聯黑海造船廠為「瓦良格」號航母舉行隆重的下水儀式。蘇聯解體後,「瓦良格」號航母歸於烏克蘭,期間因為經費問題一直處於停工狀態,這時航母上部分武器已經拆除。1997年底,烏克蘭主動以廢船價格向中國推銷「瓦良格」號航母船體。
2.前往中國
1999年6月14日清晨,澳門公司僱用荷蘭國際運輸合約公司的拖船,拖著「瓦良格」號航母開始了漫長的航程。在黑海唯一的出口博斯普魯斯海峽,「瓦良格」號航母被土耳其政府攔阻在黑海中,被迫返回原港。從此中土雙方開始長達一年半的談判。
2001年9月,土耳其允許「瓦良格」號航母通過博斯普魯斯海峽。11月1日,在一艘拖船拖行和12艘救難、消防船的前呼後擁、護航拖帶下,進入曲折狹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
3.在中國續建
2002年3月3日,歷盡艱險的「瓦良格」號航母抵達大連。2005年8月初,「瓦良格」號航母以標準的解放軍海軍灰的新鮮塗裝出現在30萬噸船塢泊船碼頭。在此之前的2003年和2004年,她都是處於續建論證和技術研究階段。
2010年7月26日的狀態,可以看到艦島已刷上海軍灰塗裝,周圍滿布腳手架。此前2007、2008、2009年一直在進行續建工作。
4.海試和服役
「瓦良格」號航母海試衛星圖。從2011年8月10日開始,到2012年8月30日,「瓦良格」號航母順利完成了十次海試。2012年9月25日,「瓦良格」號航母交接入列,命名為「遼寧號」,舷號16,「16」代表著從達成購買協定到重建它,中國整整用了16年才完成這項巨大工程。此時的「遼寧號」終於完成了建造,正式服役。
(9)土耳其航母什麼時候服役擴展閱讀
航母技術特點:
1.艦型結構
遼寧艦飛行甲板以下有十餘層,進入到第三層,感覺像迷宮一樣,到處都是通道、艙室,整個航母內部的通道加起來總長度有數十公里,可想而知航母內部構造是多麼復雜。遼寧艦有3000多個艙室,有1000多人生活在艙室裡面。
2.動力系統
原瓦良格號採用了4台TB-12蒸汽輪機,TB-12的前身是TB-8,而TB-8正好是國產051型驅逐艦的主機,國產型號為453型蒸汽輪機。TB-8的功率是36000馬力,當年051型驅逐艦採用2台TB-8蒸汽輪機,達到了38節的罕見高速,TB-12的功率則為45000馬力。
3.艦載武器
中國購入該艦後,在後期的改造工程中拆除了反艦導彈發射裝置,並且改裝以適合其它用途。艦尾兩側各配置1座1130近防炮,1座18聯裝紅旗-10防空導彈發射裝置,1座24管幹擾彈發射裝置,1座12管反潛火箭發射裝置;在艦首右側配有1座近防炮;左側配有1座18聯裝紅旗-10防空導彈發射裝置。
參考資料:網路-遼寧號航空母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