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為什麼打徐俄聯軍
㈠ 俄敘聯軍給庫爾德武裝提供支持之後,就坐山觀虎鬥,俄敘聯軍有何目的
對於敘利亞來說,庫爾德雖說是屬於敘利亞,但是也是敵對的武裝力量,土耳其作為外來入侵的國家,也是敵對力量,如果能讓這兩個軍事力量相互消耗,降低他倆的實力,這對敘利亞政府來說是非常友好的。所以他們把武器提給庫爾德武裝後,就想要保存實力,讓這兩個武裝力量互相消耗,簡單的說就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畢竟,土耳其已經進入了敘利亞領地范圍,而且對敘利亞人民也造成了的災難,而且敘利亞政府也不想看到土耳其真正的佔領自己的國家,但很多原因包括,即使敘利亞政府參戰,也無法阻止土耳其的進攻,目前,敘利亞只能依靠俄羅斯的援助以及國際上的聲討,其制裁土耳其了,目前沒有什麼很好的辦法來制裁土耳其。
㈡ 1787年,土耳其為什麼出動軍隊對俄開戰
1787年,土耳其要求俄國歸還克里米亞,承認喬治亞為土耳其的屬地,並對出入海峽的俄商船進行檢查。俄國拒絕土耳其的要求,土耳其遂出動軍隊對俄開戰。
㈢ 俄敘聯軍進攻伊德利卜叛軍,土耳其為什麼要找俄羅斯談判
土耳其以和俄談判方式阻止俄敘聯軍收復伊德利卜。
俄羅斯對土耳其的寬容不會影響俄美全球博弈的總體情況,但一旦俄羅斯取代美國在中東的霸權地位,俄羅斯必然會回到土耳其的擴張。在土耳其成為俄羅斯最大的問題之前,俄羅斯必須依賴土耳其。但是,現在不是俄羅斯完全停止土耳其崛起的時候。為了對抗美國,俄羅斯認識到土耳其對伊德利卜的利益,俄羅斯繼續安撫土耳其對敘利亞領土的不安擴張野心。
㈣ 土耳其為何打敘利亞
過去十幾年裡,土耳其向伊拉克庫爾德武裝發動越境打擊行動的例子不勝枚舉。這次又是什麼原因讓埃爾多安將戰爭圖紙上的紅圈從伊拉克西移到敘利亞?
輿論普遍認為,美國上周宣布將在敘利亞庫爾德地區組建「邊境安全部隊」,是此次出兵的導火索。按照美軍計劃,它將以庫爾德武裝「人民保護部隊」為主力,組建一支規模3萬人的邊境部隊。有分析稱,土耳其國內的庫爾德問題已足夠讓其頭疼;周邊國家庫爾德人的風吹草動,則讓土耳其陷入更深的不安。如今,美方又要組建部隊,名為反恐,實則「劃地而治」,加強自己在中東的控制權。
「此次地面打擊沿襲土耳其的一貫立場,」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李偉建指出,「庫爾德問題關乎土耳其的核心利益和底線問題。埃爾多安擺出『不惜拚命』的架勢,就是向美國發出信號——不能接受邊境部隊的存在。」
「土耳其藉此機會向美國攤牌,」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所長孫德剛指出,「它希望將庫爾德武裝從阿夫林地區趕走,扶持『敘利亞自由軍』取而代之,使阿夫林成為阻止庫爾德武裝對土耳其構成威脅的緩沖區和安全帶。」
有更深層的政治目標
土耳其舉著打擊恐怖分子的旗號出兵,也有評論稱,土耳其的用意不止「自保」這么簡單,這從行動目標的選擇可見一斑。
專家認為,阿夫林地區靠近地中海,即將成為敘利亞各派爭奪的焦點。首先,對於敘利亞庫爾德人來說,一旦打通這個地區,它的力量便可以延伸到地中海。整個庫爾德地區目前都處於其他國家包圍中,沒有出海口,阿夫林將給他們帶來一條指向海洋的通道。其次,對於敘利亞政府而言,這里是其北上控制戰略要點的十字路口。再者,對於土耳其來說,該地區可成為其推行「南下戰略」的支點。
孫德剛指出,由此可見,軍事進展只是土耳其的部分目標。更深層的政治目標在於,它希望以「敘利亞自由軍」成為自己的代理人,在敘利亞北部擴大軍事存在,建立自己的勢力范圍。
可能打一場有限戰爭
埃爾多安說,這將是一次快速行動。土耳其總理耶爾德勒姆也表示,「橄欖枝行動」將以速戰速決的方式推進,目的是在阿夫林建立一個縱深30公里的安全區。
戰事真能如埃爾多安預想的那麼順利?
孫德剛認為,土耳其接下來可能將打一場「有限戰爭」。原因有幾點:首先,它的目標很明確,趕走庫爾德人,建立緩沖地帶。第二,土耳其已與俄羅斯達成默契。「俄羅斯沒有義務、也沒有能力幫巴沙爾政府解放全境,美土在庫爾德控制區爆發有限的緊張關系,一定程度上符合其利益。」第三,盡管美土齟齬不斷,但美國出言謹慎,似乎不希望事態擴大。美國防長馬蒂斯表示,土耳其在襲擊敘利亞境內目標前,已提前通知美國。美國國務卿蒂勒森也已分別與土耳其和俄羅斯外長通了電話。
「對土耳其來說,打消美國的念頭,阻遏這種勢頭,不讓庫爾德武裝進一步變強,就是勝利。」李偉建指出,土耳其並非要用武力解決庫爾德問題,這不可能實現,也與目前日內瓦談判和籌劃索契會談的氣氛相矛盾。可以說,它表現出來的決心似乎也起到了作用。美方態度已有所回縮,聲稱要「讓敘利亞領土完整」,「不是成立單獨部隊」。「畢竟,對於一個正常國家來說,各派都不希望出現兩支武裝力量並存的局面。」
盡管此次土耳其是想用槍炮向美國表達立場,但美國的初衷並非針對土耳其。孫德剛指出,美國趁亂扶持以「人民保護部隊」為代表的庫爾德武裝,矛頭指向的是俄羅斯。目前,俄支持的巴沙爾政府已控制敘利亞三分之二土地,在此情況下,美國急需一個抓手、一名代理人,幫助其擴大軍事存在、與俄形成南北對峙之勢。從美國選擇庫爾德力量充當代理人開始,美土關系便註定要為美國的中東戰略作出犧牲。
㈤ 土耳其為什麼敢打俄羅斯飛機
首先你要知道美國是北約的老大。、土耳其是美國的小弟。
美俄因素。巴黎事件以後,俄羅斯的正面形象變得清晰起來,歐洲似乎與俄羅斯有了一致的利益點,俄羅斯的戰略空間正在恢復,這是正在打壓俄羅斯的美國所不能容忍的。美國必須讓歐洲知道俄羅斯仍然是敵人。所以必須讓北約與俄羅斯產生巨大矛盾,矛盾點在哪?土耳其!
敘利亞政權的因素,美國更不能容忍的是is馬上被剿滅,因為is可以加速巴沙爾政權下台,這才符合美國利益。
美國只管利益,他才不管你是不是恐怖主義呢,本拉動、薩達姆包括早期的is都被美國扶植過,雙手沾滿數千人鮮血的熱筆亞,都能跑到美國開記者會。
土耳其因素,土俄是數百年的世仇,這一點可以被美國利用。俄羅斯剿滅土耳其邊境上的is之後,那裡將被土耳其的敵對勢力,庫爾德人佔領,這不符合土耳其利益,所以他們不希望那裡的is被消滅,還有報道說,土耳其與is之間有石油利益。
土耳其也只顧自己利益,更不管你是不是恐怖主義,熱筆亞現在就在土耳其!
俄羅斯不會入侵土耳其,因為俄羅斯的經濟經不起長期戰爭,如果不是山窮水盡,誰都不會動用戰略武器。但俄羅斯對土耳其的報復將會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政治和經濟上的報復,土耳其將獨自承擔來自俄羅斯的報復措施,美國不會管他的。
已經開始報復了,俄國熊的作風一貫是潑辣彪悍的
襲擊土耳其車隊,
剿滅當地反政府武裝(不是is)殺了個全軍覆沒。
在國內狂虐土耳其人,
對土耳其經濟制裁。
禁止土耳其人入境
終端軍事聯系。
派殲擊機到敘利亞。
在敘利亞部署s400.火力覆蓋土耳其四分之一的國土面積。
俄國熊真特么狠!
㈥ 俄土戰爭爆發的原因是什麼
俄土戰爭指俄國與土耳其為爭奪黑海及其毗連地區的統治權而進行的戰爭。17世紀至18世紀上半葉所進行的戰爭,旨在結束奧斯曼帝國和克里木汗國對俄國的侵略,合並13世紀被蒙古韃靼人侵佔的黑海北部沿岸地區,奪取黑海出海口。這是俄國經濟發展的需要。
從18世紀下半葉起,俄土戰爭的起因是:關於東方問題的國際矛盾尖銳化;土耳其企圖對烏克蘭和黑海沿岸國進行報復;以及俄國力圖在巴爾干半島和高加索鞏固自己的勢力,為此而依靠受奴役、信奉基督教的各族人民蓬勃發展的反對奧斯曼帝國壓迫的民族解放運動。
1676~1681年的俄土戰爭是在烏克蘭同俄國重新合並後,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入侵烏克蘭而引起的。土耳其反對重新合並。
它在1672~1676年的波土戰爭中佔領了波多利亞,以後又依靠右岸烏克蘭的黑特曼多羅申科,企圖將整個右岸烏克蘭地區置於自己的統治之下。1674年,左岸烏克蘭的黑特曼薩莫伊洛維奇被選為烏克蘭的總黑特曼。多羅申科率部1.2萬人於1676年佔領了黑特曼首都奇吉林,企圖藉助於土軍恢復自己的統治。
為阻止這一企圖,俄國—烏克蘭聯軍在薩莫伊洛維奇和羅莫達諾夫斯基的率領下,於1676年春渡過第聶伯河,包圍了奇吉林,並於8月2日奪取該城,俘虜了多羅申科。在奇吉林遠征期間,俄國—烏克蘭聯軍與土耳其韃靼軍爭奪奇吉林的斗爭始終沒有停止。
1679~1680年,薩莫伊洛維奇和羅莫達諾夫斯基率領的俄國—烏克蘭聯軍依託新築起的伊久姆鹿砦防線,擊退了克里木韃靼人的多次侵襲。土耳其由於未能達到目的,被迫於1681年1月23日簽訂了巴赫奇薩賴和約,承認左岸烏克蘭與俄國的重新合並。俄軍和烏克蘭軍的一致行動,對在戰爭中戰勝土耳其韃靼軍起了重要作用。
1686~1700年的俄土戰爭是俄國反對奧斯曼帝國侵略斗爭的繼續。戰爭是在俄國加入反土「神聖同盟」之後爆發的。
戰爭過程中俄軍進行了克里木遠征和亞速遠征。由於俄瑞戰爭迫近,以及同盟的其他成員國與土耳其締結了和約,俄國政府也同土耳其締結了君士坦丁堡和約。
戰爭的結局是:亞速和到米烏斯河的亞速海沿岸一帶轉歸俄國。戰爭證明俄軍必須進行改革。
1710~1713年的俄土戰爭是在北方戰爭期間進行的,以俄國的失敗告終。俄國被迫放棄亞述,拆毀亞速海沿岸的工事。
1735~1739年的俄土戰爭是1733~1735年俄波戰爭後由於俄土之間的矛盾激化而引起的。
1736年5月31日,米尼赫元帥的第聶伯河集團軍以猛攻奪占彼列科普,爾後又佔領克里木汗國首都巴赫奇薩賴,但後來由於發生了流行疾病和缺乏糧秣及飲水,俄軍被迫撤回烏克蘭。拉西將軍指揮的俄頓河集團軍,在布列達利海軍中將的頓河區艦隊的支援下,於1736年6月30日攻佔亞速。1737年7月頓河集團軍在區艦隊的協同下強渡錫瓦什湖,在薩爾吉爾河交戰中擊潰了克里木汗的軍隊。7月13日,第聶伯河集團軍以猛攻奪取了奧恰科夫。
同年,奧地利參戰,但奧軍屢遭失敗。為了與活動在瓦拉幾亞和波斯尼亞的奧軍協同作戰,俄軍於1739年初向摩爾達維亞展開進攻。從而使戰爭產生了轉折。8月,第聶伯河集團軍在斯塔武恰內戰役中擊潰了土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