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為什麼反對新運河
① 分析尼加拉瓜人反對運河開鑿的理由有哪些
1、由於征地問題,這項工程激怒了當地農民。他們在去年9月份舉行過示威
2、開鑿運河將不可避免地造成大面積毀林、並危及沿海珊瑚礁等海洋系統,或將引發一場「生態災難」。另外,運河一旦開工,海水倒灌,會造成尼加拉瓜湖水的全面變質(原湖水為淡水),使原有的生態系統(包括湖內及周邊)完全改變,其結果是好是壞還不能完全確定,這個問題一直令環保主義者十分擔憂。
② 希臘准備將領海設為12海里,土耳其表示反對,為何俄羅斯也反對
領海是一個國家主權很重要的一部分,希臘把自己領海設置更長,就意味著其他國家的領海權遭到了侵害,這個是俄羅斯和土耳其不能夠容忍的,如果按這個劃分,愛琴海幾乎成了希臘的內海,土耳其海峽的戰略價值將大打折扣。
希臘不顧領國最重要的是土耳其方面的反對和不滿,將希臘領海基線從原來的6海里拓展到12海里,從希臘的疆域來看,他的領土范圍包括了伯羅奔尼撒半島,其中還有我們前文提到的愛情海海上的近3000島嶼,這已經影響到土耳其的領海問題,土耳其表示強烈的不滿。
③ 召回大使、抵制貨物……法國和土耳其因為啥導致矛盾升級
這與兩個的對外政策有很大的關系。矛盾的升級,從來都不是一次性的,而是無數個小矛盾的累計。法國和土耳其,一個抵制貨物,一個召回大使,有點撕破臉皮的感覺。
01、導火線導致這次法國、土耳其兩國矛盾生氣的導火線是法國一個歷史老師在學校外被人斬首致死。這個老師,曾開過一個關於非常有爭議性的課程。
總的來說,這兩個國家的矛盾肯定不會少,但也不會正面起太大的沖突,畢竟現在整體的局勢還是很緊張的。加上疫情,也是不可能打戰等,有接觸性的沖突的。
④ 瓦良格號回國之路曲折艱險,當時為什麼不走蘇伊士運河
瓦良格不走蘇伊士運河是因為埃及的刁難,並且還有土耳其在博斯普魯斯海峽刁難瓦良格號。除此之外,許多大國例如美國日本等以及俄羅斯都不想讓瓦良格號順利回國。因為把瓦良格號上面運載的是搜航空母艦,他們不想讓這艘航空母艦順利到達中國。
雖然瓦良格號遲到了兩年才來到我國,但是這對我國仍有重大意義。當年受盡阻撓的瓦良格號變成了我國海軍遼寧號航空母艦。並且在這之後的五年,中國第一艘自己建造的航空母艦也下水成功了,無論是誰,都無法阻擋我國的發展步伐。
⑤ 蘇伊士運河被埃及掌控,為何埃及旁邊的國家不開一條運河收取關費
首先蘇伊士運河牽扯的關系太復雜了。現在是比較穩定的情況。如果真的有國家開辟了新的運河那麼必然是會破壞這種局面。並且新的運河會引來禍災的,這玩意東西可不是你想一個人吃下就是能吃下的。沒點實力,誰敢碰。還有就是開辟新的運河無疑花費的財力物力是居高的。而且真的開辟了新的運河,那麼擁有蘇伊士運河的埃及肯定是不會放過那個國家的。它威脅到了一些人的根本利益。
而且並不是每個國家都適合開辟運河。他需要根據你的具體地理情況來決定的。
⑥ 蘇伊士運河的戰爭
蘇伊士運河是溝通歐、亞、非三洲的交通咽喉要道,具有重要的戰略價值和經濟價值。運河是埃及人民血汗和生命築成的,但卻為英、法的運河公司把持。蘇伊士運河公司每年攫取巨額利潤,成為埃及的「國中之國」。
1952年埃及七月革命勝利後,埃及人民掀起反對英軍佔領運河區,要求收回運河主權的斗爭。1954年10月,英國被迫同意於1956年6月13日前將佔領軍撤出運河區。埃及為發展民族經濟和抵禦以色列的侵略,在向西方尋求軍事援助遭到刁難與拒絕後,於1955年9月與蘇聯、民主德國、波蘭簽訂貿易協定,購買蘇聯等國的武器裝備。這引起英、法、美西方國家的強烈不滿。
為迫使埃及政府放棄獨立自主的政策,1956年7月,英、美發表聲明,撤回1952年允諾的就埃及建造阿斯旺高壩工程提供的7000萬美元援助。接著,世界銀行也停止貸款 2億美元給埃及的計劃,埃及不屈服於西方壓力,同年7月26日納賽爾頒布「關於國際蘇伊士運河公司國有化的命令」,以便用運河航運的收入作為建造阿斯旺高壩的款項。英、法擔心運河關閉,海灣與西
歐之間的石油運輸線被切斷,對埃及進行威脅制裁。
首先凍結埃及在英、法的存款及運河公司的基金。1956年8月2日,英、法、美三國政府發表聯合公報,主張蘇伊士運河「國際化」,並提出召開24國參加的倫敦會議,遭埃及拒絕。隨後,美國、澳大利亞、衣索比亞、伊朗和瑞典組成的「五國委員會」對埃及施加壓力。英、法還煽動幾百名外籍職員離職,但埃及領航員成功保證了航運暢通。9月,英、法、美再次召開倫敦會議,決定將蘇伊士運河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討論。 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軍隊10個旅分四路入侵西奈半島,向運河逼進,埃及軍隊進行頑強反擊。10月30日,英、法要求以埃雙方軍隊在12小時內從運河區撤出,否則將派兵干涉,遭到拒絕。同年10月31日,英、法軍隊對埃及進行武裝干涉。11月5日,英、法海軍陸戰隊在塞得港附近登陸,但在當地軍民的英勇抵抗下,侵略軍受阻。埃及宣布與英、法斷交,埃軍主力撤出西奈,集中保衛運河區。
世界各國人民支持埃及反抗侵略的正義斗爭,一些阿拉伯國家與英、法斷交,對英、法實行石油禁運。同年11月1日,美國在聯大緊急大會上提出立即停戰的提案。2日,聯大以壓倒多數票通過這個提案。5日,蘇聯建議與美國共同出兵「制止」 侵略,並向英、法發出最後通牒,聲稱「決心使用武力」恢復和平。英、法政府內外交困,終於在6日宣布停火。12月3日,英、法宣布從埃及撤軍,22日全部撤走。1957年3月8日,以色列從西奈半島撤出,埃及取得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斗爭的勝利。
鏈接
蘇伊士運河
著名的國際通航運河。位於埃及境內,處於埃及西奈半島西側,橫跨蘇伊士地峽,處於地中海側的塞德港和紅海蘇伊士灣側的蘇伊士兩座城市之間。蘇伊士運河全長170多公里,河面平均寬度為135米,平均深度為13米。蘇伊士運河從 1859年開鑿到1869年竣工。
它是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之一。與繞道非洲好望角相比,從歐洲大西洋沿岸各國到印度洋縮短5500-8000千米;從地中海各國到印度洋縮短8000-10000千米。
從1882年起,英國在運河地區建立了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駐扎了將近10萬軍隊。二次大戰後,埃及堅決要求收回蘇伊士運河的主權,並為此進行了不懈的斗爭。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將蘇伊士運河公司收歸國有。
1976年1月,埃及政府開始著手進行運河的擴建工程。第一階段工程1980年完成,運河的航行水域由1800平方米擴大到3600米(即運河橫切面適於航行的部分);通航船隻吃水深度由12.47米增加到17.9米,可通行15萬噸滿載的貨輪。第二階段工程於1983年完成,航行水域擴大到5000平方米,通航船隻的吃水深度增至21.98米,將能使載重量25萬噸的貨輪通過。
蘇伊士運河開鑿始於埃及法老三世約公元前1874年。
蘇伊士運河被廢棄以至泥沙淤塞然後,分別於公元前1310年、公元前610年、公元前510年、公元前285 年、公元前117年、公元後640年、1859年重新開鑿了若干次:
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位於埃及境內,是連通歐亞非三大洲的主要國際海運航道,連接紅海與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與印度洋聯結起來,大大縮短了東西方航程。與繞道非洲好望角相比,從歐洲大西洋沿岸各國到印度洋縮短5500-8009千米;從地中海各國到印度洋縮短8000-10000千米;對黑海沿岸來說,則縮短了12000千米,它是一條在國際航運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國際海運航道,每年承擔著全世界14%的海運貿易。
蘇伊士運河全長約190千米,河面平均寬度為135米,平均深度為13米。蘇伊士運河從1859年開鑿到1869年竣工。運河開通後,英法兩國就壟斷蘇伊士運河公司96%的股份,每年獲得巨額利潤。
埃及政府同意兩艘伊朗軍艦——「哈爾克」號補給支援艦和「阿勒萬德」號巡邏護衛艦進入蘇伊士運河並駛往地中海,從而再次引發了世人對這條地處中東,聯系歐亞非三大洲的黃金水道的關注。對伊朗而言,這也是自1979年伊斯蘭革命以來其船隻首次穿越蘇伊士運河。
蘇伊士運河位於埃及境內,處於埃及西奈半島西側。它北起塞得港南至蘇伊士城,全長190多千米。該運河處於歐亞非三大洲接壤地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另外,蘇伊士運河是一條海平面水道,是連通歐亞非三大洲的主要國際海運航道。
蘇伊士運河連通了紅海與地中海,使大西洋、地中海與印度洋連接起來,大大縮短了東西方之間的航程。與繞道非洲好望角相比,從歐洲大西洋沿岸各國到印度洋縮短了5000-8000千米;從地中海各國到印度洋縮短了8000-10000千米;對黑海沿岸國家來說,則縮短了12000千米。
蘇伊士運河是一條在國際航運中具有戰略意義的海運航道,中東地區出口到西歐的石油,70%經由蘇伊士運河運送,每年經蘇伊士運河運輸的貨物佔世界海運貿易總量的14%。在全世界所有的通海運河中,若論過往船隻數量及貨運量,蘇伊士運河均名列前茅。
埃及是第一個開鑿連通地中海和紅海的人工運河的國家。早在4000多年前,古埃及法老索斯特立斯就曾在尼羅河支流上開鑿過一條運河,後人稱之為「法老運河」。這條古老運河潛在的經濟和戰略利益,令各國垂涎,並因此刀兵不斷。這條古運河先後被羅馬人和阿拉伯人侵佔。公元8世紀,埃及出於軍事上的考慮,填塞了這條運河。
1798年,拿破崙佔領埃及後,為開辟一條直接奪取印度和遠東財富的通道,親自帶領工程師去尋找古運河的遺跡,准備重新開通它。但是,由於測量出現錯誤,拿破崙認為紅海的水位要比地中海高出10米,開鑿運河是不可能的事。不久後,拿破崙因急於回國,開鑿運河的事就此作罷。
19世紀,英法兩國都把擴張的目標集中在富饒的東方。法國企圖連通地中海與紅海,直抵東方,打破英國對好望角航道的控制。英國為維護其在東方,特別是在印度的利益,則反對開鑿運河,主張沿開羅、蘇伊士、敘利亞、幼發拉底河至波斯灣修築一條鐵路,以加強東西方之間的聯系。
1851年,英國獲得埃及的許可,開始修築鐵路。法國也不甘落後,通過欺騙取得埃及的信任,於1854年與埃及簽訂關於修建和使用蘇伊士運河的租讓合同,並於1857年成立了「萬國蘇伊士海運運河公司」。
1859年春,蘇伊士運河正式破土動工,動用了幾十萬埃及民工。在霍亂猖獗的蘇伊士地區開鑿運河,十多萬人失去了寶貴的生命。經過10年的艱苦施工,1869年11月,蘇伊士運河正式通航。
蘇伊士運河極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使英國統治者垂涎三尺。1874年11月,埃及政府因開鑿運河耗費1200萬英鎊而債台高築,發生了嚴重的財政危機,所以不得不決定出賣它所掌握的蘇伊士運河公司44%的股票。英國看到機會來了,便竭力阻止埃及將股票賣給法國。隨後,英國政府採用各種手段得到了蘇伊士運河公司的股票。最終,蘇伊士運河成為英法兩國的私有財產。
接著,英國憑借強大的軍事實力,於1882年武裝佔領埃及,完全控制了蘇伊士運河,並在運河地區建立起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駐扎了近10萬軍隊。
由於蘇伊士運河直接影響世界各國的利益,西方國家對英國的野心一致表示反對。1888年西方數國締結《君士坦丁堡公約》,規定必須保證蘇伊士運河的安全和自由通航。而英國卻直到1904年才正式加入這個公約,但仍繼續在運河區駐扎大量軍隊。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德國指使土耳其軍隊進攻埃及以奪取運河,但沒有成功。1922年,英國承認埃及獨立後,仍保留著在運河區的駐兵權。
上世紀30年代,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英國借口保衛埃及的「安全」和「穩定」,於1936年迫使埃及簽訂為期20年的《英埃同盟條約》,規定英軍繼續駐扎運河區,亞歷山大港仍為英國軍港等。二戰期間,英國再次在運河區建立了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埃及政府堅決要求收回蘇伊士運河的主權,並為此進行了不懈的斗爭。
1956年7月26日,埃及領導人納賽爾為維護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宣布將運河公司收歸國有。同年10月,英國和法國聯手以色列對埃及發起軍事進攻,企圖用武力重新奪回蘇伊士運河,推翻納賽爾政權。
以色列率先侵略埃及西奈半島,並迅速向運河區挺進。英法兩國空軍於兩天後對埃及發起空襲,然後空投傘兵,並調集海軍陸戰隊登陸塞得港,展開佔領運河的地面攻擊。
在埃及軍民的英勇抗擊下,英法以三國的武裝進攻最終失敗。英法軍隊不得不於當年12月全部撤出埃及,以色列隨後也被迫撤軍。這就是第二次中東戰爭,也稱「蘇伊士運河戰爭」。
每年約有1.8萬艘來自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船隻通過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早已成為埃及經濟的生命線。當然,蘇伊士運河開通至今也被關閉了5次。其中,在1967年的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侵略埃及並佔領埃及西奈半島,蘇伊士運河被迫停航8年之久,直到1975年6月5日才重新開放。
100多年前,馬克思就稱蘇伊士運河為「東方偉大的航道」。蘇伊士運河建成後,大大縮短了從亞洲各港口到歐洲的航程,連通了紅海與地中海,使大西洋經地中海與印度洋和太平洋連接起來,是一條具有重要經濟意義和戰略意義的國際航運水道。
踏上蘇伊士運河的堤岸,看著那滔滔流水,我的腦海中閃現這樣一個問題:河床中流淌的到底是什麼?一時間,歷史的鏡頭和現實的場景競相交疊,浮現出這樣一個答案:既有昔日悲憤的血汗,也有今天喜悅的淚水。
蘇伊士運河位於埃及東北部,北起地中海邊的塞得港,南止紅海旁的陶菲克港,全長190多千米。運河通過地中海和紅海連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緊扼歐、亞、非三大洲交通要沖。這樣的運河,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具有重大的經濟意義和戰略價值。
埃及東北部是非洲和亞洲的接壤地帶。早在四千多年前,埃及人就認識到在那裡修建運河的必要性。據歷史學家考證,公元前1874年,埃及法老蘇努塞爾特三世曾主持開鑿運河,通過尼羅河及其支流把地中海與紅海連接起來。這條「法老運河」開工儀式的畫面,至今仍保留在盧克索的卡爾納克神廟正面的牆壁上。這是埃及開鑿的第一條人工運河,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條人工運河。可是,運河四周都是廣袤的沙漠,狂風卷黃沙,這條運河不久就被阻塞。後來的埃及法老,還有入侵的波斯人、希臘人、羅馬人、土耳其人、阿拉伯人都曾設法疏通,但沒有成功,到公元8世紀竟完全毀棄。
蘇伊士運河,緣起於現代歐洲資本主義發展和殖民主義擴張。公元15世紀,葡萄牙人急於前往傳說中「遍地是香料和黃金」的東方。他們發現了繞過南非好望角直達那裡的新航道。但是,這條航道畢竟繞路太多,耗時費力。因此,後來的法國人和英國人都想尋找一條捷徑。1798年,拿破崙進占埃及,指示部屬對可能溝通地中海與紅海的蘇伊士地峽進行測量。1832年,法國外交官兼工程師費迪南?德萊塞普正式提出在這個地峽開鑿運河。1833年至1837年,他在開羅任領事,極力接近並討好埃及統治者,以「打通關節,成就大事」。1854年11月,他如願以償,從新任埃及總督賽義德?帕夏那裡獲得開鑿與經營運河的「特許權」。四年後,他發起成立主要由法國和埃及私人出資的國際蘇伊士運河公司。1859年4月25日,運河的修建在現今的塞得港破土動工。河道的走向沒有選取貫通地峽的最短直線距離,而是利用天然的湖沼窪地,將沿途的曼扎萊湖、提姆薩湖、大苦湖和小苦湖串連在一起。雖然河道出現多處彎曲,但卻大大縮減了施工量。
我參觀過塞得港和伊斯梅利亞城的運河博物館。那裡保存的資料說,為開鑿運河,公司從埃及各地僱傭了大量奴隸勞工。他們掘地全憑雙手掄鎬執鍬,運土則全靠頭頂與肩扛。他們終日勞作,忍受著政治脅迫、炎炎烈日、霍亂病痛「三重摺磨與煎熬」。當時,埃及全國有人口500萬,先後有220萬人參加運河修建。運河原計劃六年完成,但因氣候條件惡劣,勞動工具簡陋,歷時十年才完工。為開鑿這條水道,挖掘土石方7500萬方,有12?5萬埃及人因勞累而死。因此,博物館人員說,蘇伊士運河「是埃及人用雙手摳出來的,用肩膀扛出來的,用屍骨壘砌起來的,用血汗澆灌起來的」。運河的開鑿,使歐亞兩大洲繞過好望角的航程縮短近萬千米,是埃及繼其古老文明之後對人類做出的又一歷史性貢獻。
1869年11月17日,運河正式宣告通航。可是,通航不久,埃及總督伊斯梅爾因財政困難就不得不將埃及擁有的運河股份出售。1875年,英國購買了埃及的運河股份,隨後出兵佔領運河區和整個埃及。這樣,英國同法國一起就取得運河的長期控制權。在埃及土地上主要依靠埃及人民修建的這條運河,竟成為歐洲殖民主義者謀取私利的工具。
從來不甘逆來順受的埃及人民,決心把運河奪回來掌握在自己手裡。為此,他們展開了一場又一場悲壯的斗爭。
1952年7月,阿卜杜勒·納賽爾領導埃及人民推翻法魯克封建王朝,維護民族獨立和收復運河控制權的斗爭空前高漲。1956年6月,駐扎在運河區的8萬英國軍隊被迫撤離。同年7月26日,納賽爾順應民意,在亞歷山大城宣布蘇伊士運河國有化。當晚,那裡有25萬群眾走上街頭表示支持和歡慶。同時,塞得港有幾萬人湧向運河口,將豎立在那裡的德萊塞普的雕像推倒。這樣,由法、英兩國霸佔長達87年之久的蘇伊士運河終於回到埃及人民手裡。當時,許多埃及人從遙遠的南方和西部趕來,站在河岸上歡呼,將一把把熱淚拋灑到滾滾的水流中。
⑦ 瓦良格號入地中海時,為何沒走蘇伊士運河卻繞過非洲
因為繞過整個非洲這條線路的通過性更好,比從蘇伊士運河通過要靠譜的多。其實按照正常情況來說,瓦良格號從蘇伊士運河通過更加的方便快捷,花費的時間和經歷也更少。但是由於當時的外部環境不好,瓦良格號從蘇伊士運河通過的話可能會適得其反,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可能會遠遠超過繞過非洲的這條線路,所以最終瓦良格號沒有從蘇伊士運河通過。
第三個原因就是繞過非洲通行的那條線路非常的順暢,也非常的省心省力。雖然通過蘇伊士運河可以縮短很多的路程,但是花費的金錢和時間都是未知數。而繞過非洲的這條線路出來路程遠點之外基本上沒什麼壞處,不論是通航的海域還是沿岸的國家,都不會給瓦良格號帶去什麼麻煩。所以,對比一下還是選擇走點遠路比較合適,最終瓦良格號也是順利的通過這條線路到達了目的地。
⑧ 蘇伊士運河史的對運河的爭奪
18世紀,英法兩國加緊爭奪,目標都集中在富饒的東方。法國企圖溝通地中海與紅海,直抵東方,以打破英國對好望角航道的控制,奪取東西貿易的壟斷權。英國為維護其在東方、特別是在印度的利益,則反對開鑿運河,主張從亞歷山大經開羅、蘇伊士、敘利亞、幼發拉底河至波斯灣修築一條鐵路,以加強東西方的聯系。1851年,英國獲得埃及的許可,開始修築亞歷山大至開羅的鐵路。法國也不甘落後,支持工程師F.萊塞普斯騙取埃及的信任,於1854年簽訂關於修建和使用蘇伊士運河的租讓合同。1856年又簽訂了補充合同。次年成立了「國際蘇伊士海運運河公司」。資金2億法郎,分成40萬股。法國購買207111股,佔52%;埃及認購177602股,佔44%。這樣,當運河於1869年正式通航時,法國便控制了運河公司。1875年,英國趁埃及財政拮據,用不到 400萬英鎊廉價買進埃及持有的全部運河公司的股票。1882年英國佔領埃及後,直接控制了運河。1888年西方列強締結君士坦丁堡公約,規定運河的安全和自由通航必須得到保證。英國直到1904年才正式加入這個公約,但繼續在運河區駐扎大量軍隊。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宣布埃及為「保護國」。德國指示土耳其軍隊進攻埃及以奪取運河,但沒有成功。1922年,英國承認埃及獨立,但仍保留在運河區的駐兵權。30年代,義大利侵略衣索比亞,英國借口保衛埃及的「安全」和「穩定」,於1936年迫使埃及簽訂為期20年的《英埃同盟條約》,規定英軍繼續駐扎運河區,亞歷山大港仍為英國的軍港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在運河區建立了海外最大的軍事基地,供應了28個步兵師、13個裝甲師、65個空軍中隊和海軍部隊的裝備。大戰結束後,美國開始插手中東事務。1951年夥同英國等要求埃及參加「中東司令部」,以使美軍和英軍長期駐扎在運河區。
⑨ 瓦良格號為什麼舍近求遠,沒走蘇伊士運河
瓦良格號航母就是我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的前身,這艘航母是我國從烏克蘭購買的,由於瓦良格號在黑海,按照正常的路線,應該是從黑海穿越土耳其海峽進入地中海,按照主流航線,應該由蘇伊士運河,船運紅海海峽,經過印度洋,再過馬六甲海峽,然後北上到達我國。
但是在瓦良格號進入地中海後,竟然反向穿越直布羅陀海峽,繞過非洲西海岸,到達好望角後再到達馬六甲海峽,最後北上回國。
由於道路太遠,而瓦良格號自身沒有動力,這艘航母經過足足四個月,才從地中海到達我國,那麼,瓦良格號為什麼要費那麼大的波折,而沒有直接從蘇伊士運河走呢?
如果遭遇大風大浪天氣的話,很容易出問題,在愛琴海時,瓦良格號就遭遇強風暴,與拖船的鋼纜斷裂,導致這艘航母在愛琴海中漂泊很長一段時間,經過12個小時的搭救,才重新控制這艘航母。
當時西方國家為了阻止瓦良格號赴我國,千方百計給各國施壓,如果在蘇伊士運河被人使壞,後果將是無法想像的,所以,才沒有走這條運河。
⑩ 蘇伊士運河通航多年,為何不將河道挖寬、挖深一些這背後有何講究
3月23日,一條名為「長賜號」的貨輪擱淺在埃及蘇伊士運河上,將全球幾百艘貨輪堵停在航道上,導致全球掀起了一陣輿論熱潮。
著急趕路的美國人早已在暗中罵罵咧咧地恨死了這「該死的蘇伊士」,畢竟美國人很早以前就曾想過要用520枚核彈在以色列炸出一條新運河,只是無奈考慮到成本太高,而不了了之。
說起來這確實挺諷刺和滑稽,看起來人類早已能夠「飛天遁地」,尤其是各大強國之間,常常亮各種牛x的高科技裝備,一副「天下無敵」的模樣。
結果卻沒有想到,諸船被一條區區的小運河擋住了去路,且這一堵就是數日,最後在經歷了長達175個小時之後,還是在借力於潮汐上漲和大風的自然外力下,給擺正了擱淺的貨輪,多麼可笑的一件事。
04 小結埃及總統納賽爾曾說:「蘇伊士運河是由埃及人的靈魂、頭顱、鮮血和屍骨築成的。」
蘇伊士運河,一條沾滿血淚歷史的人工運河,今天人類能夠享受到的蘇伊士運河帶來的便利,得益於無數為此付出沉重的生命代價的勞工們。
然而,長江滾滾浪淘盡,縱然充滿血淚歷史,千百年來,蘇伊士運河依舊沒能擺脫被爭奪的命運,令人感慨萬千!
真可謂是:一條河道,道盡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