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德法為什麼反對土耳其入歐

德法為什麼反對土耳其入歐

發布時間: 2022-10-18 04:57:36

㈠ 從十八世紀後期開始,法,德兩國有何歷史積怨

柏林會議後五年的時間里,德國首相俾斯麥建立了一個包括俄國、奧匈、義大利、羅馬尼亞等國的復雜的同盟體系,歐洲的國際政治一時為俾斯麥同盟所左右,柏林成為歐洲外交舞台的中心。1885年爆發的保加利亞危機卻使俾斯麥同盟瀕臨破滅的邊緣,本文擬就危機期間歐洲各大國間展開的激烈外交角逐,探究19世紀晚期歐洲大國外交和國際環境的某些特點。
(一)
普法戰爭後,統一而強大的德國在歐洲崛起,完成了對歐洲國際政治環境革命性的改造,同時卻造就了困擾世界達一個世紀之久的德國問題:德國的天然優勢和其他歐洲國家不接受這一優勢的矛盾。1戰敗不僅使法國失去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剝奪了它在歐洲大陸的主導地位,更大大惡化了它的地緣政治環境。這樣法國對德國來說就成為一個無法和解的國家。法國單憑自身的力量難以對付德國,無論是為了自保,還是准備復仇,法國都需要同任何與德國敵對的國家結盟。這就使得涉及德國的危機均會加劇,而很難局部化,因此也就限定了德國外交的基本走向。在俾斯麥看來,孤立法國、維護歐洲現狀與保障德國安全是一回事。俾斯麥面臨的國際環境極其復雜:為了孤立法國就必須保持俄國、奧匈和德國三個君主大國的保守聯合,為此他還需要對俄奧關系發展施加影響,俄奧關系過於密切以致於撇開德國,或者為爭奪巴爾干發生沖突都會損害德國在歐洲的外交地位。在把俄德友誼視為德國外交基石的同時,他還不能得罪在近東、中亞與俄國尖銳對立的英國。1875年-1878年的近東危機,反映了俾斯麥政策相對於歷史環境的局限性:俄奧矛盾的激化,使俾斯麥難以長期迴避在俄奧間作出選擇的問題。俾斯麥通過1879年的德奧同盟暫時找到了出路。同盟的真正歸宿是1881年6月結成的俄奧德三皇同盟,這就使德國得以繼續保持對俄奧關系的牽制及在兩者之間的調停地位。

1885年9月,土屬東魯米利亞省發生革命,並宣布與保加利亞公國合並。素來以保加利亞保護者自居的沙皇亞歷山大三世不能容忍經由不聽命於他的亞歷山大大公之手實現兩地的統一,從而鞏固大公在保加利亞國內的地位。俄國試圖通過大國協調迫使保加利亞取消合並,但保加利亞統一的既成事實,已不可逆轉。俄國的保加利亞政策面臨空前失敗,巴爾干醞釀著新的危機。

1886年1月,狂熱的沙文主義者布朗熱就任法國陸軍部長,在法國掀起了一場要求向德國復仇的狂潮,德法關系驟然緊張。

兩場危機同時發生,俾斯麥同盟面臨嚴峻考驗。與此同時,被俾斯麥視為德國外交根基的三皇同盟即將期滿,而且續約無望。國際局勢有完全失控的可能,俾斯麥做夢都害怕的東西夾擊之勢眼看就要成為現實。德國如果在俄奧巴爾干競爭中採取支持奧匈的政策,就要承受俄德關系破裂,並因此向法國提供潛在盟友的後果。而在當時環境下又完全排除了放棄奧匈的可能性。

保存奧匈帝國的獨立與大國地位,是俾斯麥歐洲秩序的重要環節。奧匈一旦在外部壓力下解體,不僅會危及歐洲均勢,使德國外交失去迴旋餘地,也將打破德意志帝國內部微妙的政治平衡。21885-1887年的保加利亞危機,重新打開了東方問題,造成了俄奧對抗的前景。俄土戰爭俄軍浴血奮戰,二十萬將士喪命疆場,收獲的卻是難以下咽的苦果。1886年9月,亞力山大大公在俄國壓力下被迫遜位。11月,沙皇特使考爾巴斯未能迫使保加利亞攝政當局推舉出俄國中意的大公候選人,鎩羽而歸,俄保斷交,俄國在保加利亞的影響喪失殆盡,沙皇的「尊嚴」被踐踏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巴爾干形成了俄軍即將入侵,並引發大國沖突的危殆局面。

俄國一旦進軍保加利亞,勢必控制羅馬尼亞。屆時匈牙利將處於俄屬波蘭、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的三麵包圍之中。奧匈的多瑙河生命線也有被切斷的可能。保持在巴爾乾的勢力和影響,既是奧匈大國地位的象徵,也是帝國生存之所系。11月13日,奧匈外相卡爾諾基在匈牙利議會發表演說:俄國無權佔領保加利亞並單獨決定其命運,否則兵戎相見。俄國輿論大嘩,普遍認為俄奧協調已失去意義,俄軍方和泛斯拉夫派考慮對奧匈實施軍事打擊。

俾斯麥同盟最直接的目的是約束俄奧,防止兩國沖突。他此時的基本策略是對兩國實施雙向抑制,敦促兩國在三皇同盟框架內解決分歧。針對奧匈在英國慫恿下可能採取的強硬政策,他一再發出警告,保加利亞是俄國的勢力范圍,德奧同盟只具有防禦性質,要幫忙找英國去。3對於俄國,他再三表示,德國願意支持俄國的保加利亞政策,但奧匈的大國地位不容犧牲,出路在於俄奧就劃分巴爾干勢力范圍達成妥協。4俾斯麥扮演「誠實的掮客」,雖然暫時迴避了在俄奧間作出選擇的問題,卻暗含著同時疏遠兩國的危險。奧匈不由要問:「德奧同盟究竟還有什麼價值?」「德國有兩個盟
友,奧匈只有半個。」5如果說德奧同盟在1879年的締結加劇了俄國的孤立感,迫使它回到與德奧結盟的軌道上來的話,那麼在此時,它只能加深俄國的敵意。1886年11月,沙皇在接見新任法國駐俄大使拉布萊時表示:俄國希望法國強大,兩國需要並肩攜手,共度難關。6這番表示,一方面是考爾巴斯使命失敗,沙皇挫折感加深的結果,也是對卡爾諾基國會演說的回應。要想按俄國的意願解決保加利亞問題,就得排除奧國的阻撓。奧匈的實力並不構成威脅,關鍵是德奧同盟。如果俄國要發動對奧匈的戰爭,或使俄國的戰爭威脅產生效果,必須預先阻止德國的介入。唯一的希望在法國。有跡象表明,俄國軍方和泛斯拉夫派,通過著名報人、保守的民族主義者卡托科夫從10月末起已對沙皇的決策傾向施加了重大影響。為了牽制德國,沙皇有可能急劇改變其歐洲政策,法俄結盟的前景已隱約可現。

俾斯麥同盟體系面臨崩潰的危險。布郎熱運動為俾斯麥擺脫困境提供了良機。

(二)
第三共和國成立後,法國政局一直動盪不寧。80年代上半期,費理內閣當政期間,法德關系還有過一段「殖民協約」的好時光。但是阿爾薩斯、洛林問題始終是兩國關系中難以彌合的創口。1885年費理「殖民內閣」倒台,標志著法國復仇主義勢力的抬頭。以著名詩人戴魯萊德為首的民族主義團體愛國者聯盟到1886年7月成員已逾十萬,成為法國政治和社會生活中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布郎熱進入夏爾.費雷西內閣任陸軍部長後,一時成為法國復興、收復失地、對德復仇的象徵。1886年秋季起法德關系趨於惡化。

俾斯麥並不懼怕法國的實力,哪怕是一個復仇主義的法國。它的目光始終注視著東方。問題的復雜性在於兩場危機幾乎同時發生。一旦德國捲入奧俄巴爾干沖突,很難指望法國會袖手旁觀。那時德國就必須正視兩線作戰的冷酷現實了。

1886年夏,戴魯萊德訪問俄國,鼓吹法俄結盟。6月,卡托科夫在《莫斯科新聞》上撰文,批評外相吉爾斯的歐洲政策,呼籲從根本上改變俄國的外交路線。他指出俄國將抽象的君主團結原則置於自身的國家利益之上,是犯了歷史性錯誤。俄國必須擺脫束縛,在外交上恢復行動自由。7時稱『卡托科夫的攻擊『。

在當時的情況下,法俄政體懸殊,戰略利益和戰略重點存在嚴重分歧,兩國並沒有立即結盟的可能。法國不會以犧牲自身在近東地區的長遠利益,來支持俄國當下的巴爾干政策。俄國更不可能幫助法國收復阿爾薩斯和洛林,而冒破壞現狀並與德國交惡的風險。但是如果壓力和受挫感過強,法俄為了擺脫困境,就有可能形成利益的契合點。誰也不能保證兩國最終不會走到一起。1887年1月,俄國特使舒瓦洛夫為彌合分歧,修補俄德關系訪德後,來自俄國方面的沉默進一步證實了俾斯麥對俄國可能改變政策的猜疑。俾斯麥調整策略,決心利用德國現有的外交資源和法國的事態發展,為重新組織德國的外交陣容尋求契機。

保加利亞危機發生後,英德間展開了激烈的外交角逐。兩國都不願率先出面干預而結怨俄國,同時又都需要避免在未來歐洲的外交競技場上陷於孤立。若能造成對方與俄國的相互
制衡之勢,本國外交將獲得空前的主動權。英國首相索爾茲伯里對俾斯麥的意圖深感疑慮,擔心英俄一旦為巴爾干問題發生對抗、沖突,而深陷於巴爾幹事務,俾斯麥將趁機擊破法國。英國的策略是催促奧匈充當巴爾乾的反俄先鋒,以使對奧匈承擔同盟義務的德國無路可遁。俾斯麥則大肆渲染德法邊境的緊張局勢,製造戰爭迫在眉睫的輿論,恫嚇法國政府,擴軍備戰不要過分,與德國為敵不會有好結果。同時藉此向英奧和俄國表明德國必須全力應付法德危機,無暇東顧,巴爾干危機只能靠那些在該地區有切身利益的國家自己去解決。8,1882年締結的德奧意三國同盟,1887年5月即將期滿,締約方對同盟的興趣都不大。但隨著法德危機和保加利亞危機同時發生,義大利在俾斯麥心目中的重要性明顯上升。俾斯麥利用1887年2月同盟續約的機會,以支持義大利北非擴張政策為代價,加強了三國同盟內部的團結,阻止了敵對國家對義大利的拉攏,同時為奧匈對付俄國爭取到了安全穩固的後方。更意味深長的是,這就為以義大利為橋梁,建立同義大利在殖民地問題上有共同利益,並保持密切合作的英國與三國同盟國家的聯系創造了條件。當時,英法間由於1882年英國單方面佔領埃及後形成的埃及問題,存在尖銳矛盾。布郎熱運動的沙文主義鼓噪也同樣針對英國。英國若能在埃及問題上爭取到三國同盟國家的支持,將大大加強其與法國談判時的地位。如果能促使英國在巴爾干採取一項堅定的維護現狀的政策,並在近東地區調動起足以遏製法俄的力量,奧匈的安全就有了保障,德國也就能夠避免直接捲入近東事務而與俄國發生沖撞。為了向英國施壓,俾斯麥表示:德國在大陸上看住法國,英意就獲得了行動自由,英意在北非聯合遏製法國,並與奧匈合作在近東共同對付俄國,歐洲的均勢及和平就可能保住。但是如果英國不參加歐洲政治,勢必陷於孤立,而德國也就沒有理由要去反對法國在北非和俄國在近東的擴張原望。9在俾斯麥的策動下,1887年2月,英意互換照會,3月奧匈也以照會形式加入,三國訂立了《第一次地中海協定》,承諾共同維護地中海現狀。地中海聯合結成後,法國政府進一步認識到與俄國結盟政策的非現實性和危險性。法國的結盟願望越迫切,俄國的要價也就越高,一旦不能滿足俄國的要求,反而會招致無謂的怨恨。更有甚者,還會誘發德國發動「預防性」戰爭。10如果法國支持俄國的保加利亞政策,就需要承受與所有歐洲國家對抗的後果。11法國政府必須主動緩和法德關系,以免跌入俾斯麥設下的外交陷阱。5月,法國政府解除了布郎熱的職務,法德危機趨於緩解。

(三)
德國地處中歐,一面臨海,三面被圍。積極有效的東方政策是德國外交的基石。如果德俄長期對立,德國外交就是一盤死棋。反之,德國就可以在東西方之間操縱自如,進退有餘。在俾斯麥眼裡,孤立法國與聯合俄國,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保加利亞危機發生後, 俾斯麥一方面鼓動俄國在巴爾干推行前進政策,一方面以此來動員抵制俄國擴張的地中海聯合。同時向深感孤立的俄國證明德國友誼的可貴。12
俄國外相吉爾斯認為,無論是保障俄國黑海地區的安全還是解決保加利亞問題,俄國都需要保留俄德奧三皇同盟,至少要維持與德國的友好合作。在目前,法俄結盟對俄國不利,法國也不可能同俄國結盟。俄國如果失去了德國,將意味著徹底孤立。13至於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態度,正如德國駐聖彼得堡大使施魏尼茨當時指出的那樣:「沙皇從外交政策的需要考慮,必須保持與德國的聯合,從順應民意和國內穩定考慮,他又必須在公開場合表現出對德國的憎惡。」14卡托科夫3月發表的社論深深刺痛了沙皇,置沙皇於非常尷尬的境地,文章披露了三皇同盟這個秘密,並予以猛烈抨擊。這就迫使沙皇要麼放棄與德國的聯合,要麼公開表態支持三皇同盟,而這正是沙皇要竭力避免的結局。沙皇在震怒之餘對卡托科夫提出懲戒。卡托科夫影響的縮減,反襯出吉爾斯地位的鞏固。鑒於沙皇斷然拒絕續訂與奧匈的條約,5月,俄德在柏林重開談判,准備以俄德雙邊協定取代原先的三皇同盟。在討論中立條款時,俾斯麥試圖通過全面支持俄國的近東政策誘使俄國同意,在俄奧沖突的情況下,德國有條件的中立。為此俾斯麥向俄國談判代表宣讀了1879年德奧同盟條約文本,以期表明德國無意承擔與德奧同盟條約內容相悖的義務。1887年6月18日,俄德在對中立條款涉及法奧遭締約方進攻時情形均作了保留的條件下,簽訂新約,即《再保險條約》。在俾斯麥看來,條約雖然未能確保在俄德沖突的情況下俄國無條件的中立,鑒於法德兩國對於1871年以來現狀的不同態度,法國需要的同盟,必須是進攻性的,《再保險條約》至少排除了這種可能。而法國若不能在事先爭取到俄國的支持,也就不可能獨自挑戰德國。現狀、和平、德國的安全都有了保障。

通過《再保險條約》與先前的《德奧同盟條約》兩相呼應,俾斯麥又重新確立了對德奧的雙向抑制。俾斯麥藉此向俄奧表明,德國將始終與被進攻方站在一起,共同對抗侵略。誰破壞歐洲和平,誰就是德國的敵人。但是,俾斯麥還必須正視另一個危險,俄國如果挑動奧匈率先發動進攻,德國將怎樣應付?15圍繞《再保險條約》簽訂問題俄國內部的爭斗,沙皇立場的動搖,條約簽訂後俄國在保加利亞問題上對德國無休止的索求,使得俾斯麥對條約的價值大打折扣。他對沙皇和德俄友誼的信心,從此不可挽回地動搖了。16,1887年7月,在違背沙皇意願的情況下科堡的斐迪南被推選為保加利亞大公,俄國訴諸武力的可能增強。俄國報界充斥了對德國的謾罵。8月,戴魯萊德借出席卡托科夫葬禮之機,再次訪問俄國。俾斯麥對時局深感憂慮。俄國既已靠不住,德國必須另謀出路,以防萬一。17,5月,法俄共同迫使蘇丹放棄了英國特使沃爾夫與土耳其達成的,有關英國從埃及撤軍的方案。法俄合作之勢,引起了了英德的共同警覺。索爾茲伯里擔心,如果奧匈因得不到援助而被迫同俄國妥協,就可能回到三皇同盟時期對英國極為不利的孤立被動局面。18俾斯麥趁勢將《德奧同盟條約》文本送交倫敦,並在11月22日致信索爾茲伯里。信中表示:「如果奧匈帝國之獨立受到俄國侵略的威脅,或者英意遭到法國入侵的危險,德國始終有責任採取進入戰線的政策。」19在英國確認了德國對奧匈支援的程度後,1887年12月12日,和16日,英、奧、意三國互換照會,達成《第二次地中海協定》,基本上排除了俄國佔領保加利亞,或挾持蘇丹,控制土耳其海峽的可能。俄國如果向奧匈挑釁,將遭到英奧意圍攻。在這一背景之下,俄國開始退卻。1888年1月俄國在德國的支持下要求土耳其政府宣布斐迪南當選為非法,遭到英奧意的聯合抵制。4月土耳其滿足了俄國的要求。俄國挽回了一部分面子,此後保加利亞問題也就不了了之。

(四)
《再保險條約》和《地中海協定》造成了英奧意與法俄在近東和地中海地的相互牽制之勢,同時又阻遏了法俄結合,保證了德國在歐洲大陸的主導地位。然而俾斯麥的體系卻包含著極大復雜性和矛盾性,其促成的對德國有利的均衡局面本質上是脆弱的。20因而他的外交歸根結底仍 只是一種拖延問題的權宜之計。作為現實政治的大師,俾斯麥將外交藝術發揮到了極至。現實政治促成了德國的統一和鞏固,俾斯麥對現實政治的迷戀,卻最終使統一後的德國自食其果。盡管隨著德國的統一,俾斯麥由現狀的破壞者轉變成了現狀的維護者,但形勢已今非昔比。在民族主義浪潮的沖擊下,他鼓吹的君主團結原則已失去了維系力。對強權赤裸裸的追求已成為各國維護自身安全與利益的基本手段,國際關系增添了新的不穩定因素。21「卡托科夫的攻擊」就是對俾斯麥富有諷刺意味的回敬。在俾斯麥的時代,歐洲大國關系日趨僵化緊張。德國的統一,使中歐失去了歷史上的緩沖作用,它不再能為大國間爭奪霸權的斗爭,提供警戒和補償的空間,以至於徹底改變了歐洲強權結構。22均勢外交所賴以運作的大國關系的鬆散性正在消失,標志便是1879年德奧同盟的締結。事實上,德國已很難做出其他選擇。俾斯麥的同盟,正是對這一變化的本能反映,它反過來也鞏固強化了這一趨勢。大國關系緊張,是俾斯麥同盟成立的緣由,也是它得以維持的必要條件。俾斯麥的外交風格,集中體現了自負與焦慮結合的心態。為了阻止敵對力量的聯合,確立德國在歐洲大陸不可動搖的領導地位,保持大國關系適度的緊張是必要的。盟國間如果關系緊張,他就鼓勵合作,一旦它們和睦相處,他就撤回支持,並製造摩擦。然而,俾斯麥的策略也許會為德國爭得盟國,卻也往往使德國失去了朋友。23當時的德國,從本質上說是屬於現狀的國家,對於正在崛起中的德國,不誠信的惡名,可能比好戰更危險。歐洲國家對德國政策的信心、信任是保持德國外交地位的前提。而俾斯麥的謀略往往產生相反的效果。隨著歐洲局勢逐步緊張,一個充滿敵意、猜疑和不安全感的國際環境已初現端倪。與大國關系開始僵化緊張同步的是德國政策逐漸喪失平衡和彈性。1886年 10月,俾斯麥在給兒子的信中就已暗示:俄奧一旦開戰,不論誰是進攻方,德國都別無選擇,只能站在奧匈一邊投入戰斗。24俾斯麥在台上時,尚可憑借自己高招的外交技巧和崇高威望,抵消其政策的消極後果,在他之後,便後繼無人了。1890年俾斯麥去職,德國新當局放棄《再保險條約》,四年後法俄結盟,俾斯麥的歐洲秩序也隨之崩解。

㈡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沒有攻擊土耳其

熟悉二戰的朋友們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德國的戰力可謂是十分強大,依靠強大的空軍作為後勤支援,配合以“閃電戰”的思想,在地面機械化部隊的牽引下,得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攻陷了大半個歐洲,將戰車一直開到了英國附近,有包括法國和波蘭在內的歐洲大國被德國征服,此時的德國戰力可謂是十分強大。而土耳其位於亞洲西部的小亞細亞半島和巴爾干半島的色雷斯東部地區,地跨歐亞兩大洲,扼守土耳其海峽(黑海海峽),其戰略位置極為重要,歷來是各國戰爭時期的紛爭之地。而在整個歐洲都陷入一團戰火的狀況下,身為歐洲邊境的土耳其卻一直保持著中立的態度,而德國也貌似沒有對土耳其動手的行為,這不禁讓人產生了疑問。因為拿下土耳其德國軍隊既可以直接進軍中東,直取印度,又可以完成對蘇聯的戰略包圍,那麼為何一直到二戰結束都始終未見德國對土耳其動手呢。

最後也是德國自身的的原因,我們知道在一戰之後德國的軍工體系被肢解,但是其之後默默的悄然建設軍隊力量,這其中效果最為顯著的就是空軍,其次是陸軍,但是海軍卻一直是德國的弱項,由於海軍艦艇建設動靜太大,德國一直無法有效將其隱蔽,因此德國海軍水面艦艇的力量在歐洲來說是戰力比較弱的。而德國想要攻擊土耳其就必須要經過地中海,雖然英國戰力有損,但是海軍是其強項,而地中海也一直處在英國的保護之中,因此德國並沒有足夠的力量在海上去與英國抗衡,這也是不攻打土耳其的一個主觀原因的所在。

㈢ 讓土耳其加入歐盟,為何如此舉步維艱

原因1:經濟方面的原因:

要說土耳其之前經濟發展也不錯,長期以來土耳其可以說是全球增速最快的經濟體之一,一度被認為是最接近發達國家水平的發展中國家,所以在這一時期呢,土耳其就提出想入歐因為人家有這樣的底子與實力,歐盟這個經濟共同體當時也看好土耳其的發展潛力,雙方也表示了談判的誠意,雖然有分歧但是希望還是比較大的。

其次敘利亞戰爭之後,一些敘利亞難民通過土耳其大量逃往歐洲,加重了歐洲難民危機,歐盟的一些國家為了解決自已的難民危機,不就不求助於土耳其承諾給補助讓土耳其就地安置這些大量的難民,土耳其也從中看到了賺錢的機會,經常就用難民去威脅歐盟要求補助,雖然屢屢得手但讓雙方的關系更為緊張,據我估計土耳其方面這么做也可能是對入歐已沒報什麼希望了,趁著機會想著大撈一筆。

最後還有一個因素是土耳其與本身已在歐盟的一些國家有利益紛爭,例如與希臘有地中海近海資源之爭,讓兩國關系陡然緊張如果不是西方國家從中斡旋,依埃爾多安的爆脾氣,說不定雙方早已爆發戰爭了,所以像希臘這樣的國家肯定在歐盟內部是極力反對讓土耳其加入歐盟的,在以上所介紹的多方因素之下,讓土耳其能成功加入歐盟的夢想越來越困難。

㈣ 土耳其為什麼沒加入歐盟,歐盟目前有哪些國家

對於歐盟來說,接納一個在地理上屬於亞洲、在宗教上信奉伊斯蘭教的大國是不同尋常的舉動,而啟動與土耳其的入盟談判可以說是歐盟擴大政治影響的重要步驟。然而,土耳其入盟問題牽涉到多方面的復雜因素,歐盟內部一直存在強烈的反對聲音,因此,土耳其要進入歐盟的大門,仍需費一番周折。
土耳其在行政、司法、人權、保護少數民族權益方面的種種做法總不合歐盟的口味,因此總被歐盟認定為「不符合入盟的政治標准」。從經濟角度看,土耳其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為歐盟國家平均水平的25%,而且農業人口比例較大,歐盟委員會官員曾不無顧慮地說,土入盟後將使歐盟的農業年度預算增加113億歐元。歐盟內部的另一個顧慮就是土耳其入盟後將成為很有影響力的成員國。土耳其目前有7000萬人口,入盟後不但將成為人口僅次於德國的成員國,同時也將在歐洲議會中擁有大量席位。土耳其不是歐盟的成員國。土耳其是歐盟候選國。

截止2014年歐盟共有28個成員國(按字母排序):

㈤ 土耳其加入歐盟了嗎

土耳其長期以來,一直都希望能夠加入到歐盟裡面。但是,土耳其的一系列的努力,都沒有得到回報。歐盟國家對於土耳其加入歐盟,紛紛投反對票,他們認為不適合接受土耳其加入到歐盟裡面來,因為,在歐盟國家中有許多人認為,土耳其的加入不利於歐盟的發展。
實際上,土耳其和歐洲有著許多的不同,雖然說土耳其是亞洲和歐洲的橋梁。但是,在歐洲人的眼裡,土耳其首先在宗教上面是伊斯蘭教,這個是以基督教和天主教為主的歐盟來說,是不願意接收的。也就是說,土耳其和歐盟的關系,存在在宗教上面,就有很大的不融合。所以,在宗教問題上面,歐盟是很難以接受土耳其的。

㈥ 土耳其為什麼要脫亞入歐

土耳其民族和文明發祥於東方,今天也只有3%的國土跟歐洲擦上邊,地理上被歸於西亞,但土耳其認定自己是歐洲國家,在亞洲地區的會場、賽場你看不到土耳其人的身影。在亞洲,如此自上而下的「脫亞入歐」運動,土耳其是繼日本之後的第二家。
脫亞入歐是土耳其的既定國策。土耳其實行西方政體,奉行親西方的政策,1952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北約東南歐盟軍司令部和戰術空軍司令部所在地。
歐盟的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1958年成立,土耳其第二年就開始申請加入,40餘年矢志不渝。2002年底歐盟首腦會議前夕,一向疑心歐盟想自己單乾的美國,為拉攏土耳其配合自己對伊拉克開戰,由總統布希親自出馬說項,堅決支持土耳其加入歐盟;歐盟的兩大盟主法國和德國領導人希拉克和施羅德也都做出歡迎的姿態,但會議最後的結果是決定接受十國入盟,名單中沒有土耳其。歐盟為安撫土耳其的情緒,同意給出土耳其堅持要求的「時間表」,2004年底再次審議土耳其的入盟條件,如達標即可開始入盟談判。這個時間表給了雙方一個台階。
歐盟認為土耳其的人權、民主等政治標准,以及在對待少數民族和塞普勒斯等問題上的政策還不夠入盟條件。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其實歐盟是怕受土耳其眾多貧困人口的拖累,更對土耳其的***色彩保持警惕。法國和德國卸任的領導人說得更直白一些,法國前總統吉斯卡爾·德斯坦說,土耳其不是歐洲國家,土耳其入盟等於歐盟的終結。聯邦德國前總理施密特更認為土耳其的***文化與歐洲的***文化很難融合。
歐盟追求經濟和政治的雙一體化。土耳其在歐盟成員國中比德國、法國和英國都要大的國土和軍隊以及僅次於德國的、仍在快速增長的人口數,土耳其所處的被稱做火葯桶的地理位置和周邊環境以及負債累累的疲軟的經濟,更重要的是土耳其的***文化傳統和宗教屬性,對歐盟共同的外交安全和經濟政策,對歐盟內部將投票權與成員國人口數聯系起來的某些決策機制,對歐盟建設和平、繁榮和再現歐洲輝煌的歐洲合眾國的總目標,都構成重大挑戰。
看到後申請的前華沙條約組織國家紛紛入盟,冷戰時西方陣營的堡壘國家土耳其難掩失落,屢遭挫折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土耳其反西方的民族主義情緒,可以預見,土耳其將更加頑強地維護自己的利益,不會甘當西方俯首帖耳的小夥伴。另一方面,融入西方是土耳其長期奮斗的目標,是土耳其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不會簡單地突然中止。為加入歐盟,土耳其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廢除死刑、緩和對庫爾德少數民族的政策

㈦ 為什麼默克爾說土耳其永遠不可能加入歐盟

土耳其加入歐盟損害了歐盟國家的利益。土耳其一直在嘗試著脫亞入歐。但是脫亞入歐的道路受到了很多國家的阻擋。身在亞洲的土耳其一直想加入到歐盟,就連國家足球踢的比賽都是歐洲聯賽而不是亞洲聯賽,可見土耳其的是多麼想加入歐盟。

㈧ 土耳其1952年就加入了北約,但為什麼到現在都不能加入歐盟

土耳其做為北約成員國,之所以到現在依然不是歐盟成員國主要是因為土耳其不管是民族、宗教、歷史、地理又或者是經濟都跟歐洲不是一條路上的,本身兩者都是矛盾重重,所以土耳其沒有加入歐盟是一件在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一、土耳其和歐洲國家民族各異,民族習俗迥然不同。土耳其是突厥人;歐洲人要不是拉丁人;要麼是日耳曼人;連斯拉夫人都受歧視,更別說突厥人了。

四、土耳其和歐盟國家經濟相差太大。土耳其不屬於發達國家,人均GDP為1萬美元出頭,歐盟的標准線應該為2萬美元的人均GDP。土耳其從一戰時期發展到今天,還有歐洲列強的輸血,才這么一點GDP,只能是土耳其人太懶了。中國人均GDP都有7000美元多了。

綜上所述,土耳其迄今為止還不是歐盟成員國,是一件很正常不過的事情。

㈨ 土耳其申請加入歐盟了么如果有,有沒有允許

1995年9月,土耳其向歐盟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提出成為聯系國的申請,並獲得批准。1987年4月,土耳其提出成為歐洲經濟共同體完全成員國的申請。1995年12月31日,歐洲經濟共同體和土耳其海關同盟正式形成,這也是歐共體與第三國建立的第一個具有實質性意義的海關同盟。然而,土耳其的入盟之路並未因此而變得平坦。1996年7月,歐洲理事會都柏林會議要求土耳其在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框架內推動塞普勒斯問題的解決,並且強調土耳其應遵守最高人權標准。1997年12月,歐盟盧森堡峰會拒絕了土耳其的候選國申請,實際上等於拒絕了土耳其的入盟申請。

1999年12月,歐盟赫爾辛基峰會決定承認土耳其的候選國資格,土耳其開始享受候選國的入盟前戰略資助。赫爾辛基峰會由此成為歐盟與土耳其關系的分水嶺。2001年3月,歐盟部長理事會同意了歐盟—土耳其入盟夥伴關系,並制定出短期、中期計劃以保證土耳其符合入盟標准。土耳其政府也採取了大量的適應性措施,在經濟、政治、法律等領域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以滿足歐盟標准。2001年10月3日,土耳其議會通過了包括部分廢除死刑、在公眾生活中允許使用除土耳其語外的其他語言等34條憲法修正案。2002年的塞維利亞峰會上,歐盟重申在土耳其執行歐盟的政治和經濟標準的情況下,將對其適用與其他候選國相同的入盟標准。事實上,從1995年到2003年,土耳其共對憲法進行了六次修改。但在2002年哥本哈根峰會上,歐盟15國同意了包括10個候選國在內的東擴計劃,卻單單拒絕與土確定其入盟談判日期。

2004年12月,歐盟明確了土耳其的入盟條件。2005年10月3日,歐盟各國在土耳其拒絕承認塞普勒斯共和國的問題上作出妥協,並開始與土耳其進行入盟談判。根據歐盟的規定,與候選國之間的入盟談判包括30多項內容,而且要由所有成員國認可。任何一個成員國都可以否決土耳其的入盟資格。此後,雙方就工業和企業、財政管理和統計、跨歐洲網路、消費者和健康、知識產權和公司法等問題進行了談判。針對一些國家主張讓土耳其盡快加入歐盟的建議,克勞斯·澤格博斯說:「我反對給土耳其一條加入歐盟的捷徑。土耳其的入盟談判必須是嚴肅的,但是如果談判的各項要求都能達成,土耳其就會被給予歐盟成員國資格。」

談判開啟後,土耳其以更加積極的姿態大步向前。作為歐洲的主要大國和歐盟的核心,德法兩國的態度對土耳其加入歐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土耳其也一直在爭取德法兩國的支持。然而,德法兩國政府都公開表示,他們不希望土耳其成為歐盟成員,而是希望與之建立「特殊夥伴關系」。「雖然,默克爾和薩科奇為人都很靈活,但他們各自所在的政黨和社會的多數派的變化,必然會影響到他們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但是,他們都不願意在阻礙土耳其加入歐盟的問題上處於風口浪尖。」克勞斯·澤格博斯說。

哥本哈根標准,還是亨廷頓標准?

談到土耳其加入歐盟,就不能不談哥本哈根標准。1993年6月,對於歐盟即將開始的第五次擴大,在歐洲理事會哥本哈根會議上,採取了決定性的步驟。它所定義的成員資格標准,通常被稱為「哥本哈根標准」,即候選國必須獲得:具有穩定的機構來保障民主、法治、人權,保護和尊重少數民族;一個運作良好的市場經濟,以及應對歐盟內部競爭壓力和市場力量,有能力承擔成員包括堅持政治、經濟與貨幣聯盟的目標的義務。1995年12月召開的歐洲理事會馬德里會議上,歐盟對入盟標准做了進一步的規定:候選國必須主動創造條件,進行國家行政結構的調整。同樣重要的是,要將歐洲共同體的立法轉到國家的立法中;更為重要的是,立法要通過適當的行政和司法結構得到有效落實,並強調,這是一個由歐盟成員國所要求的相互信任的前提。「在一般意義上說,每一個歐洲國家或者是與歐洲近鄰的國家,如果能夠達到哥本哈根標准,就應該被嚴格地認為是一個歐盟成員國。」克勞斯·澤格博斯說。

土耳其加入歐盟的決心不可謂不堅決,近年來,採取的各方面調整措施也不可謂不積極。但土耳其越是積極,越是在向「哥本哈根標准」靠近,反對土耳其加入歐盟的聲音似乎開始偏離「哥本哈根標准」。「那些反對土耳其獲得歐盟成員國資格的國家,他們反對的原因是基於其國內政策的考慮,這種做法是非常可悲的。或者他們反對的原因是基於文化的原因,比如,土耳其是一個『伊斯蘭社會』。這似乎不是一個合理的反對的理由,因為文化並不是『根本哈根標准』的一部分。」克勞斯·澤格博斯說。

那麼問題出在哪裡呢?「許多歐洲社會確實存在與本國內的土耳其和阿拉伯人口融合的問題,這個問題有兩個方面。起初,這些國家不能為他們提供足夠的移民空間。現在,來自土耳其和阿拉伯國家的移民中的很大一部分,急於融入這些國家之中。但他們的受教育程度很低,或者乾脆是文盲。基於上述考慮,歐盟國家的很多普通民眾是不願意進行這樣的授權,以免導致更多這樣的人到自己的身邊。」克勞斯·澤格博斯說,這些國家保守的政客就利用了這一點。「政客們真正關注的一點可能是,如果土耳其獲得歐盟成員國資格,他將成為歐盟第二大、甚至是最大的成員國,並將獲得與此相適應的投票權,而這將會極大地改變這些國家在歐盟內部投票權的格局。」

㈩ 默克爾說土耳其不可能加入歐盟,為何土耳其加入歐盟如此之難

土耳其加入歐盟之所以這么困難,原因其實是非常的多,首先土耳其信仰的宗教是屬於伊斯蘭教,這一點和大部分歐盟國都是有沖突的。其次就是土耳其的人口也是非常的多,體量太大了,如果加盟歐盟很容易'撐破「歐盟的。畢竟現在敘利亞正處於一個戰亂時期,本身敘利亞的難民就已經非常多了,這些敘利亞的難民就已經讓歐盟非常的頭疼了,如果再加入一個土耳其,那歐盟真的是非常難辦了。

而且在之前德國的總理也是公開表示土耳其肯定不會成為歐盟的成員,另外德國的總理也是會和很多歐盟國家的領導人共同來協商這個事情。只要這些歐盟國家的領導人能夠達成一致的協議,那未來土耳其加入歐盟幾乎是不可能的。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8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4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5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5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4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7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