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俄羅斯嘲笑土耳其分別是哪個領導

俄羅斯嘲笑土耳其分別是哪個領導

發布時間: 2022-10-21 07:59:56

Ⅰ 土耳其總統曾經說教訓俄羅斯總統嗎

沒有,此前他和普京的個人關系還是可以的,兩國關系也可以。
首先,你要明白,美國是北約老大。
然後,你要知道,土耳其怎麼敢打毛子的飛機?

Ⅱ 特朗普如何看待土耳其和俄羅斯的聯盟關系呢

特朗普現在是全球最大的國家領導人,他並不在乎土耳其與俄羅斯結成的聯盟關系。特朗普是一個非常自信甚至有些驕傲自大的人,他並不關心哪些國家對美國有威脅。對於特朗普來說,他關心的就是美國需要怎樣達成自己的目標,通過怎樣的方式讓自己更強大。

在世界舞台上,美國一直扮演著一個「挑事」的角色。自從蘇聯因為經濟原因而解體後,全球就只剩下一個「超級大國」了,或許是做老大久了太過寂寞,於是美國開始對小國「施壓」,總是將小國「玩弄於手掌心」。這些年來,美國在中東挑起了太多的戰亂,時不時的就「教唆」當地的武裝分子去推翻當地的政府,最典型的就是利比亞。

Ⅲ 俄羅斯好可憐啊,被土耳其這樣欺負了也不能打人家,被譽為戰斗民族,以強硬而著稱的形象要被毀了

這次俄蘇24被擊落事件中普京大帝表現非常優異,收放有距乾地漂亮!我們不妨來尋尋其行為脈絡:一是搶先佔領道德制高點。
關於搶道德制高點方面,俄羅斯的經驗非常值得我們研究學習。首先,俄羅斯是做,實實在在地打擊IS,讓全世界都看到俄羅斯的打擊成果。特別是當法國巴黎爆發恐襲,整個歐洲都在被難民和恐襲折騰的時候,俄羅斯表明這種堅決打擊人類公敵——IS的態度地同時又順手解了阿薩德的圍,是面對面與西方打輿論戰的基礎。
俄羅斯戰機被土耳其擊落後,普京當時正在訪問約旦,於是在會見約旦國王時就明確表明,土耳其這是保護恐怖分子,是背後放冷箭,已經超出了反恐范疇。這一系列表態,既是明確態度,也是放出底線。
接下來,針對土耳其方面公開說法的一系列漏洞,俄在隔空喊話時逼著土耳其說出是故意擊落戰機,並讓國際社會都知道土耳其的這種行為是在保護恐怖份子。在這方面,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所說的「俄羅斯根本沒有打IS,而是在轟炸土耳其的親戚土庫曼人」徹底暴露了土耳其的利益尾巴。試想,俄羅斯打擊IS的效果是全世界有目共睹的,這方面美國都不都不承認,土耳其說這種話顯然就會給世界一個袒護IS和說謊的印象。
更為重要的是,俄羅斯方面又逼著土耳其說出擊落的具體細節。鑒於現實,土耳其最終公布的細節是俄羅斯戰機一共越境兩次並且只越境17秒。17秒和原來所說的5分鍾警告10次明顯沖突。如果說俄羅斯戰機還沒到土耳其領空,土耳其有什麼資格警告?如果侵入只有17秒,這哪裡有警示溝通的時間?正常人都能聯想到,這是事先准備好,看到俄戰機越境就擊落或追著屁股擊落。土耳其為了強辯,不得不說侵入即有權擊落。但是,俄羅斯接著拿出來資料,僅2014年一年土耳其戰機就侵入希臘領空2200多次,而且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當時還說臨時侵入不應該被指責。你土耳其的飛機一年侵入人家領空兩千多次都是正當的,怎麼他國飛機才進入17秒就要擊落?這不是扯嗎?
正是基於這些輿論現實,包括歐盟、德國、法國、美國和北約雖然都說土耳其有權力的這么做,但也只能說做過分了,不應該這么做。美國第一時間撇清,北約更是不給土耳其背書。之所以能達到這些效果,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俄羅斯輿論戰打得好,土耳其完敗!
英國《每日郵報》的讀者評論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支持俄羅斯,他們認為俄羅斯是在幫歐洲打擊恐怖組織,而土耳其則是在支持恐怖分子。甚至有很多人讓土耳其滾出北約。事實上,就此一件事,歐盟基本上已經對土耳其關上了大門,土耳其這是把老歐洲給得罪的差不多了。想想看,土耳其在給歐洲輸送難民,輸送恐怖分子,俄羅斯這邊打IS土耳其還袒護,這種印象在西歐國家民眾中一旦奠定,那麼土耳其將面臨何種處境?
二、搶外交先機,在輿論上將美逼到死角。
俄羅斯在外交上也非常老練。對待代表整個歐洲的法國,那是張開懷抱歡迎合作,在拉法國的時候還說要和法國、美國建立反IS的同盟,並且在第一時間表明俄羅斯不會與土耳其因此開戰。有了這些話,歐盟國家的心就放在肚子里了,俄羅斯這里就是向歐盟表明,俄羅斯不會因此事遷怒於整個歐洲,俄羅斯依然希望和歐洲發展友好關系。有了這樣的態度,歐洲就不會對俄羅斯產生反感,反而會有幾分同情,畢竟現在西歐國家都在經受IS和難民之苦。
第一天俄羅斯如此態度,但第二天針對美國就玩了變臉,直接問土耳其,這事美國知道嗎?奧巴馬總統知道嗎?是白宮默許的嗎?這些發問土耳其沒有回答,但這是俄羅斯的一種外交招數。美國第一時間就撇清這一事件與美國無關,那麼俄羅斯就進一步逼迫土耳其,這事美國是不是知道。如果對方說知道,那俄羅斯就會直接質問美國。土耳其不敢說,那麼俄羅斯這么質問了,白宮是不敢亂說話的,因為搞不好白宮會因此引火上身,在輿論上成為眾矢之的。白宮志在領導反IS的聯盟,是絕不能陷入輿論漩渦的。
俄羅斯有了這些,其實在外交上就占據了主動。外交上有了主動,那麼接下來干「實事」也就有了空間。
三、卸掉西方緊張的心理包袱,摸清美國、北約的戰略底線。
在俄羅斯戰機被擊落後,無論是土耳其、俄羅斯、美國、歐盟、北約全都是非常緊張的,這是麻桿打狼兩頭怕,因為一旦俄羅斯因此對土耳其開戰,整個北約就會被扯進去,那這就成了世界大戰。所以,事件發生後,土耳其擔心「挨打」忙著「找媽」,美、法、德、英、歐盟、北約趕緊呼籲冷靜,不要升級。俄羅斯反應很激烈但也的確很冷靜,第一時間放話不會因此爆發戰爭,不會升級事件,這樣先卸掉北約國家的心理包袱,不讓事件升級到北約與俄羅斯的對抗。
事實上,這里的相關各方,除了土耳其想讓這事升級到北約對俄羅斯層面,其它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想。所以,當俄羅斯給了這個「定心丸」後,很快北約以及北約的主要國家就表態了。相關表態大家應該已經看到,整體就是一個調子:土耳其有自衛權,但這件事做過頭了,這事還是俄羅斯和土耳其自己溝通解決吧。
摸清了西方主要國家地底線也就解放了俄羅斯地手腳。
四、展開報復。
俄羅斯人是一個睚眥必報的民族,在北約表態後,用外交手段分化了美歐的觀點,同時就展開了對土耳其的布局與報復。俄羅斯先是在敘利亞北部部署了有強大防控能力的巡洋艦,這樣就可以保護俄羅斯戰機在敘利亞北部執行任務。與此同時,俄羅斯還要部署S400防空導彈,並且用殲擊機給轟炸IS的戰機護航。有了這些部署,這實際上是給土耳其人設了一個禁飛區,只要土耳其再越雷池一步,那麼俄羅斯就可能如法炮製擊落土耳其的戰機。有最新的S400防空導彈、俄羅斯巡洋艦上裝的S300海基版的防空導彈,再加上戰機護航,土耳其如果再敢亂來,俄羅斯一定會下手。
在進行了系列部署後,俄羅斯對土耳其保護的敘利亞反對派進行了地毯式的轟炸。俄羅斯對對手最大的打擊不是去和土耳其開戰,而是狠狠地打擊敘利亞反對派。過去,俄羅斯可能還顧及土耳其的情緒下手不那麼狠,現在撕破臉了,還顧及什麼?所以就有了事發後連續的地毯式轟炸。如果僅止於此,那還是彪悍的毛子嗎?睚眥必報的俄羅斯是不會那麼做的。所以,我們看到,在輿論戰、外交戰初步告一段落,俄羅斯在第三天就轟炸了土耳其所謂的「人道援助」的車隊,炸死7人,炸傷10人。俄羅斯這次事件中死了兩人,這一下土耳其就死7個傷10個。
對這次炸車隊事件,土耳其大喊大叫,但北約沉默了,俄羅斯也不證實,土耳其又能怎樣?更為重要的是,俄羅斯的報復也站得住腳,既然俄羅斯戰機侵入土耳其17秒都不可以,你們的車隊豈能進入敘利亞境內?來了自然就炸掉。
事實上,現實的情況已經意味著俄羅斯用軍事手段截斷了土耳其和敘利亞反對派以及IS的經濟聯系,土耳其人再想通過運輸石油賺錢沒戲了。敘利亞反對派土庫曼旅也將為殺死俄羅斯飛行員付出代價,沒有支援再加上地毯式轟炸,恐怕死得比IS還快。估計未來一段時間俄羅斯人會把更多轟炸IS的精力轉入轟炸敘利亞反對派。
如果報復僅止於此,那還是不但彪悍還有些陰的毛子嗎?睚眥必報的俄羅斯是不會那麼做的。據11月26日的俄羅斯最新消息,敘利亞副總理兼外長領隊的訪問團已經抵達莫斯科。非同尋常的是,敘利亞庫爾德人領袖將首次在莫斯科與敘利亞高級代表會晤。幾個意思?占豪在前面已經分析,這很可能意味著,普京要推動敘利亞政府給敘利亞庫爾德人高度自治,未來一旦談妥條件,俄羅斯人軍事武裝敘利亞庫爾德人,然後敘利亞庫爾德人與庫爾德工人黨結成聯盟,在敘利亞土地上和土耳其庫爾德地區的土地上形成一個軍事區域,接下來庫爾德人在俄羅斯的支持下向北打擊土耳其,這會是土耳其的噩夢。對敘利亞來說,這事可以借俄羅斯的力量,通過庫爾德人將土耳其的土地分裂出來,然後以庫爾德自治區的方式加入敘利亞。這些現在雖然還是距離遙遠的相反,但普京的這一切,都是在未雨綢繆。未來,這些未雨綢繆很可能會真的要土耳其半條命。
五、劃下紅線。
在做這些報復的同時,普京在11月26日向土耳其下最後通牒:如果再擊落俄羅斯戰機,必報復!這話普京說出來可能不覺得有什麼,但聽眾聽起來卻覺得有些幽默,因為在普京看來,上述的一系列「報復」都不算「報復」,只是上點眼葯。
其實,俄羅斯的這些做法,一邊進行打擦邊球式的報復,一邊又給土耳其劃下紅線,讓你不得不佩服俄羅斯人打擦邊球真的是其它國家無法媲美的。當然,埃爾多安也放了狠話,說只要再侵入土耳其領空還要擊落。這話說出來,以土耳其這位總統的犯二勁頭,也不排除會這么做,但到底是誰擊落誰,那可要看誰下手快了。
普京的這5招是一環扣一環,是在排除系統性風險後玩的與土耳其的貓鼠游戲。小國與大國為敵,吃苦的日子還在後面······以普京的性格,後面一定還有後手,我們且看下一步怎麼做。
現階段,考慮到土耳其擊落俄羅斯戰機打破了一些平衡,顯然談判桌上一時半會是難有大的進展了,大家是要在戰場上拼出實力,然後再在談判桌上分勝負。所以,未來一段時間,中東完全有可能再發生大的事件,對此我們拭目以待。

Ⅳ 歷史上,土耳其與俄羅斯有什麼恩怨糾葛

1、過去的241年裡,土耳其與俄羅斯之間先後爆發了12次戰爭,平均19年一次,這在世界歷史上來說,可以認為是標準的「世仇」。

2、「二戰」結束後,俄羅斯與土耳其之間的關系逐漸平穩向好,但是直到2015年11月24日,俄羅斯一架蘇-24戰機在土耳其與敘利亞邊境墜毀。事後,雙方確認了這一消息,並先後表示,該架戰機系被土耳其F-16軍機擊落。這一行為將俄羅斯與土耳其之間的關系推到了冰點。

作為回應,俄羅斯2016年1月對土耳其實施包括禁止從土進口農產品在內的一系列經濟制裁。

2016年6月,埃爾多安向普京就擊落俄戰機事件道歉,兩國關系開始解凍,俄方逐步取消對土製裁。

(4)俄羅斯嘲笑土耳其分別是哪個領導擴展閱讀:

這兩個國家的恩怨則還要早得多,可以追溯到十三世紀,1453年奧斯曼土耳其攻佔了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並宣稱自己是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

而同一時期,俄羅斯帝國的沙皇伊凡三世迎娶了拜占庭帝國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侄女索菲婭·帕列奧羅格公主,因此沙俄繼承了拜占庭帝國的雙頭鷹標記,直到今天雙頭鷹圖案還是俄羅斯的國徽。

同時奧斯曼土耳其在幾百年的征服和統治中對東歐巴爾干各民族(主要是斯拉夫民族)以及東正教信徒的殘酷壓迫,加上沙俄本身對於擴張領土的強烈願望,這些都是兩國日後幾百年戰爭不斷的因素。

Ⅳ 俄羅斯與土耳其這對老冤家,有怎麼的恩怨糾葛

俄羅斯和土耳其是鄰國離的近沖突也就多了

Ⅵ 如何看待土耳其和俄羅斯的關系

俄羅斯土耳其關系將再度緊張?俄炸死土軍3人土耳其表態驚人

2月7日,俄羅斯、土耳其和伊朗在敘利亞劃定了反對派的控制范圍,兩天後,俄土就在敘利亞發生了誤炸事件,3名土耳其士兵死亡,11名士兵受傷。不過相比較2015年土耳其擊落俄戰機事件,這次雙方處理得異常低調。

俄羅斯土耳其關系將再度緊張?俄炸死土軍3人土耳其表態驚人

從目前公開的情況看,土耳其沒有對此次俄軍的誤炸作出激烈反應。據報道,土耳其軍方一名高層人士表示,土方積極看待俄官員就9日的誤炸事件採取的建設性立場。

Ⅶ 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

添加義項 這是一個多義詞,請在下列義項中選擇瀏覽
1.沙皇彼得一世 2.長篇小說

1.沙皇彼得一世 編輯本義項
彼得大帝

網路名片

彼得大帝
彼得大帝,是後世對沙皇彼得一世的尊稱。彼得一世(1672─1725),原名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羅曼諾夫,是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羅曼諾夫之子,俄國羅曼諾夫王朝第四代沙皇(1682─1725)。俄國沙皇(1682年—1725年)、俄羅斯帝國皇帝(1721年—1725年),著名統帥,1682年即位,1689年掌握實權。作為羅曼諾夫朝僅有的兩位「大帝」之一,彼得大帝一般被認為是俄國最傑出的沙皇。他制定的西方化政策是使俄國變成一個強國的主要因素。
中文名: 彼得·阿列克謝耶維奇·羅曼諾夫
外文名: Пётр Алексеевич Романовы
別名: 彼得大帝
國籍: 俄羅斯
民族: 俄羅斯
信仰: 東正教

目錄

簡介
彼得政績
彼得大帝改革
改革背景
改革評價
彼得大帝統治時期年表
妻子兒女
其他
展開
編輯本段
簡介

彼得於1672年6月9日生於莫斯科。1725年2月8日去世。他是沙皇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和他的第二個妻子維塔利婭·納利什基娜的獨生子。彼得不到4歲父親就去世了。因為米哈伊洛維奇的第一妻子還為他生了13個孩子,所以就王位的繼承人問題展開了一場漫長的殊死斗爭。有一次他為了保全性命不得不逃亡。姐姐索菲婭·阿列克謝耶夫娜做了幾年攝政王,直到1689年退位。彼得地位才真正穩固。 彼得一世彼得儀表非凡,高大魁梧205cm,也是世界最高的皇帝。精力充沛,瀟灑歡快。但是他時常發脾氣,飲酒過度時就大發雷霆。彼得除了政治和軍事才能外,還對射擊、印刷、航海、造船等做過研究。他是一位傑出的帝王,與中國的康熙帝同時。【康熙生於1654年 卒年:1722年,比彼得大18歲】
彼得結過兩次婚。他17歲時與歐多克亞結婚,他倆只在一起生活了一周的時間。他26歲時把她送進了一所修道院。1712年他與她離婚並同另一位女子結婚。他第二個妻子葉卡捷琳娜是一位出身寒微的立陶宛女子(在大北方戰爭中被俄國俘虜才到了俄國)。彼得與他的原配夫人有一個兒子叫阿歷克謝,終日不學無術,但是父子倆的關系也相當惡化,他曾出逃外國。1718年阿歷克謝因反對彼得和通敵被捕入獄,遭受嚴刑拷打,終於死在獄中。彼得大帝精力充沛,熱心俄羅斯國家的福祉,也為俄羅斯的發展付出一生。於1725年初在聖彼得堡死去,終年52歲(康熙69歲)。他的繼位人是他的第二任妻子葉卡捷琳娜一世。
編輯本段
彼得政績

1689年的沙俄政權是一個落後的國家,落後於清朝政權,主要方面比英法德落後很多。到處盛行著農奴制──實際上農奴的數目在增加,而其合法權力在減少。俄國錯過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大好時機。神職人員愚昧無知;文學暗淡無光,數學和自然科學無人問津。同西歐相比,俄國幾乎還在中世紀時期。在西歐,此時牛頓的《自然哲學原理》剛剛問世,文學和哲學事業繁榮昌盛。 彼得大帝青銅騎士像1697至1698年間,彼得到西歐作了一次長途旅行,一次為他隨後的統治定下了基調的旅行。他以一個下士彼得·米哈伊洛夫的身份,率領了一個大約由250人組成的「龐大的使團」。由於彼得使用了一個假名(魯尤特爾·米海伊洛夫),因而他看到了許多否則就無法看到的事物。在這次旅行期間,他為荷蘭的荷蘭東印度公司當了一個時期的船長,還在英國造船廠工作過,在普魯士學過射擊。他走訪工廠、學校、博物館、軍火庫,甚至還參加了英國議會舉行的一屆會議。總之,他盡了最大的努力學習西方的文化、科學、工業及行政管理方法。
1698年當幾位大臣來問候遠途歸來,引進國外新式武器和戰略技術,還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海軍。在經濟方面,彼得大力鼓勵工商業的發展,允許企業主買進整村的農奴到工廠做工,批准外國人在俄國開辦工廠。為了鼓勵西方工藝和技術的引進,他把許多西方技術人員帶入俄國,還派遣許多年輕的俄國人到東歐去學習。
在政治上,改革的目的是建立完整的中央集權統治,加強工作效率。剝奪貴族領主杜馬會議的職能,代之以參政院,下設11個委員會(實際上相當於西方國家的「部」)負責具體工作;罷黜大教長,代之以宗教院,使教會成為國家政權的一部分;劃分行政區域,將全國分為50個省。彼得還頒布了一個「職能表」,將文武官員分成14個不同的等級,所有的官員不管門第出身,都要從最低一級做起,靠功績晉升。
在社會問題上,彼得也主張實行西方化。他頒布法令,規定人人都不得蓄鬍子(雖然他後來對此項法令做了修改),要求宮廷人員必須穿西裝,鼓勵吸煙和喝咖啡。雖然他制訂的政策有許多在當時遭到了強烈的反對,但是這些政策帶來了長期的影響:俄國這個由貴族階級統治的國家最終在很多方面都實行了西方的風俗和文化。
可想而知,彼得認為俄國東正教會是一股落後的、反動的勢力。彼得成 彼得大帝夏宮功地對正教會實行了部分改組,並在很大的程度上獲得了對它的控制。彼得在俄國創辦非宗教學校,鼓勵發展科學。他還引進了儒略歷,並使俄文字母現代化。在他的統治期間,俄國創辦了第一家報紙。
俄國現代化和西方化開展了大規模的改革。彼得在位期間鼓勵工商業發展。他統治下,城鎮規模擴大了,資產階級在數量上增長了。
除了所有這些內務改革外,彼得還對外交政策實行改革,這對未來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他的領導下,俄國在南部與土耳其交戰,在北部與瑞典交戰。與土耳其初戰告捷,於1696年攻克了亞速港,從而在某方面來說給俄國開辟了通往黑海之路。但是在他的統治晚期,土耳其在戰斗中佔了上風,1711年他被迫把亞速港交還給土耳其。
同瑞典作戰的整個局勢幾乎與同土耳其作戰的情形正相反;俄國人初戰失利,但贏得了最終的勝利。1700年,俄國與丹麥和薩克森結盟同瑞典展開了一場戰爭,當時瑞典是一個主要的軍事強國(波蘭後來也對瑞典宣戰)。1700年俄軍在納爾瓦戰役中失敗。這次戰役之後,瑞典國王就把注意力轉向其他敵人。與此同時,彼得重建俄國軍隊。瑞典和俄國再次交戰,1707年瑞典軍隊在波爾塔瓦徹底失敗。
俄國通過戰爭吞並的領土大體上包括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芬蘭附近的一片重要領土。雖然征服的領土並不很大但卻很重要,因為它給俄國提供了波羅的海上的一個出口,因而提供了一個「瞭望歐洲的窗口」。彼得在涅瓦河兩岸,即在征服瑞典所獲的土地的一部分上,建立了一座新城市──聖彼得堡(後來的列寧格勒)。1721年他把首都從莫斯科遷到聖彼得堡。從此,聖彼得堡就成了俄國與西歐交往的主要地點。
彼得[1]推行的許多國內政策和多次展開的對外戰爭當然要付出很大的代價,不可避免地要強行增收賦稅。高稅收和改革本身激怒了許多俄國人,出現了幾起叛亂事件,但是都被彼得無情地 彼得大帝畫像鎮壓下去了。雖然彼得在自己的鼎盛時期就有許多敵手,但是今天西方和共產黨的史學家們都一致認為彼得是俄國沙皇中最偉大的沙皇。
把彼得列入本冊是因為他在俄國西方化和現代化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人們也許不禁要問:許多其他國家的統治者都推行過類似的政策,為什麼要讓彼得入冊而摒棄了其他大多數的統治者呢?
在20世紀的今天,大多數國家元首確實弄清了他們的國家特別是在科技方面走西方之路的重要性。但是在1700年歐洲以外的大多數人對實現西方化的好處還認識不清。彼得的意義就在於他能夠先於時代200年認識到使西方化和現代化的重要性。由於在18世紀和19世紀西歐取得了非常迅速的發展,俄國則無法同西歐並駕齊驅。
歐洲東部疆域上的另一重要的國家土耳其與俄國形成了特別鮮明的對照。土耳其和俄國都是半歐洲國家。就彼得未登基以前的兩個世紀當中,土耳其在軍事、經濟和文化上都比俄國先進。就此而論,土耳其在整個歷史的大部分時期比俄國先進。但是在1700年前後,沒有哪位土耳其君主認識到迅速西方化的重要性並把國家朝著那個方向推進。因此俄國自從彼得時期以來取得了迅猛的進展,而土耳其卻只是以緩慢的步子向前。直到進入20世紀,凱末爾才領導土耳其朝著迅速實現現代化的目標邁進。當時俄國對中亞的控制已相當穩固,俄國在工業和教育上都比土耳其先進。
彼得大帝並不單單是一個順乎潮流的君主,而是一位站在時代前列的人。完全有理由認為是他的先見之明使歷史發生了變化,改變了方向,沿著一條否則就無法遵循的道路發展。基於這些理由,我覺得彼得在本書中應有一席之地。
在決定彼得的名次時,把他和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加以對比,從中受到了一定的啟示。不明白康熙為什麼不也改革開放政策,引進先進知識。這一點不如彼得大帝。伊麗莎白的知名度,特別是在西方要比彼得大得多。伊麗莎白主要是象徵著其臣民的一致願望,而彼得則把俄國帶入了一個從未見過的全新方向。事實上,要不是英國在這期間的大多數世紀中在世界上發揮的作用遠遠大於俄國的話,彼得和伊麗莎白在名次上的差距甚至還會大些。
綜上所述,彼得在當今世界舞台上的影響依然要大於康熙帝和路易十四。
彼得一世雕像,貨幣(10張)
彼得一世大帝畫像(9張)
編輯本段
彼得大帝改革

彼得一世(1682~1725年在位)時期,俄國的國號首次定為「俄羅斯帝國」。這 彼得一世位身高2米多的皇帝是俄羅斯歷史上思想最開放、最富有改革精神的帝王。在軍事和對外方面,他贏得了為期20年的「北方戰爭」,從瑞典手中奪得了芬蘭灣和里加灣沿海一帶以及波羅的海出海口。在南方,他奪取了亞速堡和巴庫,控制了亞速海和裏海的門戶。在國內,他對政治、經濟、軍事、教育和文化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正如俄羅斯哲學家別爾嘉耶夫所說:「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以前的進程為其作了准備,同時,它又是帶強制性的上層革命……彼得大帝的改革對人民是如此巨大的痛苦,但沒有彼得的強制性改革,俄羅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歷史中的使命,也不能在世界歷史上獲得自己的發言權。」
彼得一世身體力行,開始了俄羅斯的「歐化」,不僅在科學技術和教育領域,而且在服服飾和社會風尚等許多方面也學習西歐。他剪掉貴族的大鬍子,剪掉客人的長衣袖,把莫斯科公國時代的長袍改為歐洲式的短裝,舉辦「大舞會」,提倡文明交際。
1712年,彼得大帝從莫斯科遷都聖彼得堡,使之成為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
編輯本段
改革背景

雖然說烏克蘭已經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但是,歷史上的烏克蘭,卻在俄羅斯文化 彼得大帝中有著重要的地位。時至今日,彼得大帝的行宮依然完好坐落在美麗的第聶伯河之畔。而烏克蘭人的文明教養和風度之優雅,這一切也和彼得大帝當年的改革有著深切的關系。
正是那個為恩格斯所贊嘆「真正的偉人」的彼得大帝,從1698年開始在自己的國家發起了聲勢浩大而又嚴厲無比的改革運動,這場徹底改變國家命運的大改革波及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和宗教等各個方面。他建立了正規的陸軍和海軍,使得落後的俄羅斯躍而成為 歐洲的軍事強國;他使得落後的農業俄國完成了工業化的大躍進。在彼得大帝的時代,俄國出現了第一張報紙,開辦了第一批軍事學校和技術學校,有了第一個博物館和第一個公共圖書館,有了第一批的公眾劇院和第一批公園,彼得大帝還下達了設立科學院的第一道詔令.....從而,也使得俄羅斯「從愚昧無知的深淵登上了世界光榮的舞台」。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彼得大帝的改革,卻首先是從生活方式和行為習俗開始的。為了改革,他先出國留學考察一年多,回來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剪鬍子,下令全國城鄉的男人都不許留鬍子。本來,鬍子在俄羅斯人的觀念里是「上帝賜與的裝飾品」,又寬又密的鬍子和肥肥胖胖的身子一樣,是儀表威嚴、品德端莊的象徵。但是現在不行!現在,它已經成為了與世界文化交往的障礙,是在丟人。後來因為阻力太大,彼得大帝也作了些讓步,一時想不通的也不會砍頭,但是得出錢購買留須權。這個錢可不少,一個富商每年要繳100盧布。就是繳了錢,事情還沒有完,還要把政府發的,上面刻著「錢收訖」的小銅牌掛在脖子上,以備隨時查驗。在彼得大帝的行政命令加經濟杠桿加名譽手段面前,你想,不就為了那麼幾根毛嗎,留得累不累啊?
彼得大帝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革除傳統的寬袖長袍。他認為這種服裝華而無當,有礙工作,必須禁止。他在宴會上自己動手,把客人的大袖袍剪個乾乾靜靜,一邊剪還一邊說;「大袖子太礙事,到處惹禍;不是把玻璃杯子拂下來,就是弄湯弄水,撒人一身。剪下來這一段,你還還可以拿去做一雙靴子。」現在我們看來,這都不該是皇上乾的活。他下令規定:「莫斯科及各城市居民所著衣服,......其外衣之長以銜接吊襪帶為度,內衣則應短於外衣。」人總得穿衣服,於是,新的服裝很快就出來了。
彼得大帝在國外出訪時,曾見過勃蘭登選帝侯的夫人和岳母。兩位女士認為他「優點甚多,天資極高」,但也覺得其「趣味頗不風雅,殊堪惋惜」。尤其是看到他在進餐時不會用餐巾,更是產生了不講衛生的感覺。這種損害了的自尊心的補救,在彼得大帝的改革中也明顯體現了出來。他專門出版了一本生活教科書《青春寶典》,其中從品德的培養一直到青年人應該如何做客、工作和居家的行為方式,諸此等等都有明確的規定。甚至還具體到用餐時一定要使用餐巾,不能「發出吧噠吧噠的響聲」。
此外,彼得大帝在改革中,關於人們如何進行交際,如何開展娛樂,也都有著非常明明白白的說法。
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彼得大帝是在搞精神文明的建設,他的一些做法在我們看來可能很小很怪甚至很可笑,然而彼得大帝卻讓人們明白他不是在開玩笑,為此而送命的人,據說佔了當時國家人口的三分之一。「他用野蠻制服了俄羅斯的野蠻」(馬克思語)。這也可以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一些在我們一些中國人看來諸如隨地吐痰、衣冠不整、大聲喧嘩等等的「小事情」,在別人那裡,卻可能引發非常強烈的情緒反應。因為早在彼得大帝那個年代,他們已經為如此的改革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編輯本段
改革評價

這場改革並未觸及根本卻也並非原來預料中那般一帆風順,據資料記載: 彼得大帝雕像1改革首先遭到了舊貴族、守舊僧侶和其他頑固勢力的非議與責難;彼得深知不鏟除這股頑固勢力,改革無法順利進行下去。1697年,彼得正在西歐考察,得知國內有人企圖乘機陰謀政變。他立即回國,當機立斷把幕後支持、煽動叛亂的同父異母姐姐索菲亞拘禁起來,關進新聖母修道院,並處決了大批參與叛亂的「射擊軍」。 可是,問題尚未徹底解決,最使彼得頭痛的是以皇太子阿列克塞為中心的一夥舊貴族、「射擊軍」殘余分子結成的所謂「太子幫」,他們暗中還得到皇後的支持,繼續破壞改革。彼得大帝掌握了大量的「太子幫」陰謀活動的證據,這位46歲、身體健壯、精力充沛、雄心勃勃的沙皇,決定以嚴厲的手段對付他的不肖之子和「太子幫」一夥,下令逮捕皇太子及其同謀犯,押送到新首都彼得堡進行審訊。彼得大帝要求法庭根據「法律和正義」的准則,嚴懲「太子幫」,即使是他兒子也不寬恕。法庭最後判處:皇太子阿列克塞死刑,核心人物基金處以磔刑,其餘按罪行分別判處死刑、監禁等。彼得大帝與包庇皇太子的皇後離婚。鏟除了「太子幫」,改革順利地進行下去。俄國具備了一支20萬人的陸軍和擁有48艘戰船的海軍,向波羅的海方面擴張;並且興辦工業、引進西方技術、開設新式學校、創立科學院,促進了俄國的文化、科學、工業和經濟的發展,鞏固了貴族地主和商人的國家。這一次成功的改革推動了社會進步,增強了俄國實力,鞏固了專制統治,為對外侵略擴張准備了條件。
在《紅色風暴的起源:彼得大帝和他的帝國》一書中作者寫道:彼得大帝是俄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聲名赫赫的人物,他在自己任期內銳意改革和進取,使俄國由歐洲的窮鄉僻壤變成了世界強國。彼得大帝的為政之道,他的個人性格、他的方方面面都為俄國歷史留下了深深的印跡。彼得大帝為俄羅斯紅色風暴的起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彼得大帝是一個神,他繼往開來,鑒古托今,勵精圖治、霸業大成。他以自己的卓越奮斗和不懈精神造就了別人難以企及的偉業和神話。彼得大帝是一個人,他頂天立地,豪氣蓋世,敢做敢為,敢愛敢恨。他以自己獨特的人格魅力和桀傲性格創造出傳世佳話。 彼得大帝不僅造就了一個時代,而且成就了一個歐亞大帝國。彼得大帝在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和文化等各個方面為後來者做出了深邃的明囑和暗喻。
「 彼得大帝並不單單是一個順乎潮流的君主,而是一位站在時代前列的人。完全有理由認為是他的先見之明使歷史發生了變化,改變了方向。」在記載歷史英雄的名冊上,像彼得大帝這樣具有政治家的長遠預見性眼光,又有敢作敢為的勇氣和百折不撓的大無畏革命精神的君主,的確應該好好記上濃重的一筆。
編輯本段
彼得大帝統治時期年表

1682 年彼得一世和伊凡五世宣布聯合執政。
1692 年俄國派使節去北京;「小丑弄臣酗酒的宗教會議」成立。 「彼得一世貨幣改革300周年」紀念幣1695 年首度嘗試占據亞速。
1696年伊凡五世去世;第二次嘗試占據亞速,並告成功。
1697 年查理十二世登上瑞典王位。
1697-1698 年大使團到西歐。
1698 年鎮壓宮廷衛隊叛亂。
1700 年與奧斯曼帝國和談;與瑞典爆發戰爭:俄國在納爾瓦戰敗;隱修院受隱
修院衙門管轄。
1701 年成立數學與航海學校。
1703 年建立聖彼得堡。
1705 年成立格盧克大學預備學校。
1707 年瑞典國王查理十二世入侵俄國。
1708-1710 年俄國分成8個省。
1709 年俄國在波爾塔瓦獲勝。
1711 年俄土交戰;俄國在普魯特戰敗;成立參政院。
1712 年工程學院成立。
1713 年與奧斯曼帝國和談;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結束。
1713-1714 年俄國占據芬蘭。
1714 年俄國海軍在漢科角戰勝。
1715 年成立海軍學院。
1716 年軍事法規;成立采礦學校。
1716-1717 年切爾卡斯基到希瓦遠征。
1717 年彼得二度訪問西歐;俄國自梅克倫堡一什未林撤兵;阿姆斯特丹條約(
俄國、普魯士、法國)。
1718 年成立委員會;引進人頭稅;彼得的兒子阿歷克謝去世。
1719 年俄國第二次派使節去北京;地方政府改革(省、行政區、縣)。
1720 年規定行政程序的「總則」公布。
1721 年與瑞典簽訂尼斯塔德條約;成立教會會議;彼得宣布為「皇帝」和「大帝」;整個行政體系受參政院管制;引進參政院里總監的職位。
1722 年引進官階表;與波斯交戰。
1723 年俄羅斯占據波斯的巴庫和拉什特。
1724 年成立科學院。
1725 年彼得大帝逝世。
編輯本段
妻子兒女

歐多西婭.費奧多羅夫娜.洛普金娜皇後(1669年8月9日~1731年9月7日),1689年結婚,1698年離婚並被放逐到修道院,1727年被親孫子彼得二世召回莫斯科
阿列克謝(1690年2月28日~1718年7月7日),其子後為彼得二世
亞歷山大(1691年10月13日~1692年5月14日)
保羅(1693年生、卒)
瑪爾法.薩穆伊洛夫娜.斯卡夫隆斯卡婭皇後(1684年4月15日~1727年 葉卡捷琳娜一世5月17日),1707年秘密結婚,1712年2月19日正式結婚,彼得一世駕崩後登基為葉卡捷琳娜一世
帕維爾(1704~1707)
彼得(1705~1707)
葉卡捷琳娜(1707年2月7日~1708)
安娜(1708年1月27日~1728年5月15日),嫁霍爾斯坦-戈托普公爵卡爾.弗里德里希,生彼得三世
葉麗薩維塔(1709年12月29日~1762年1月5日),1741年12月6日登基,1742年嫁拉祖莫夫斯基伯爵,無子女
瑪麗亞(1713年3月20日~1715年5月27日)
瑪格麗塔(1714年9月19日~1715年6月7日)
彼得(1715年11月15日~1719年4月19日)
帕維爾(1717年1月13日~14日)
娜塔莉婭(1718年8月31日~1725年3月15日)
流產的女兒(1720)
彼得(1723年10月7日生、卒)
編輯本段
其他

彼得大帝喜歡親率部隊作戰,第一場戰役獲勝時,他曾親率部隊接受凱旋 彼得大帝雕像2,像個士官長。他經常以自己的最高軍銜——海軍中將而非沙皇自居。
為拓展海權,迎戰強敵瑞典,親自監工設計今天的聖彼得堡。
彼得大帝曾喬裝成普通人到荷蘭學習造船的技巧。
彼得大帝也有不為人知的殘暴一面,喜歡看死囚處決。他原本很期待自己的大兒子繼承皇位,跟他一樣是一個驍勇善戰的君主,但他的兒子卻只想當個平凡人,後在奧國留學時,想要逃離俄國勢力,被抓回,身邊的人都處死,最後兒子也被處死,監斬人正是彼得大帝自己。
編輯本段
個人影響

彼得大帝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他繼位後積極興辦工場,發展貿易,發展文化、教育和科研事業,同時改革軍事,建立正規的陸海軍,加強封建專制的中央集權制。繼而發動了戰爭,奪得波羅的海出海口。可以說,近代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發展史無不源於彼得大帝時代。
彼得大帝的健康狀況本來相當好,但他那超出常人的活動,夜以繼日的工作,過度的貪杯,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晚年的彼得,心力交瘁,變得不愛與人來往而且容易動怒。他常常一個人幾個小時凝然不動地呆坐,也許是在考慮自己為之奮斗終生的事業該交給誰吧。
1724年3月,彼得大帝為皇後葉卡捷琳娜在莫斯科舉行了隆重而庄嚴的女皇加 彼得大帝雕像3冕儀式。此後,他回到聖彼得堡,忍住病痛,強打精神,起草和審定各種敕令和指示。就在他逝世的前3個星期還擬定了任命維圖斯·白令為堪察加考察隊隊長的命令。這支考察隊在他病逝後啟程並最終發現了亞洲與美洲的界線。
在彼得逝世前幾天,病痛折磨得他不停地叫喊,老遠都能聽見。後來他連喊的力氣都沒有了,只能重重地呻吟。1月27日早上,彼得忍住劇痛,虔誠地祈禱說:「我希望上帝寬恕我的諸多罪孽,因為我是在力圖為我的人民做好事。」此後他便沉沉地昏睡過去,並於次日早晨6時去世。葉卡捷琳娜在這天正式宣布即女皇位,並下旨將彼得的遺體停放40天,自己每天為他哭靈兩次,以示哀悼。當時的宮廷侍從都感到奇怪:女皇從哪裡來的這么多眼淚?
3月8日,女皇在聖彼得堡保羅大教堂為彼得舉行了葬禮。下葬時,費奧凡·普羅科波維奇發表了那篇著名的悼詞:「啊,俄羅斯人啊!這是怎麼啦?我們遭逢到什麼?我們眼下看到的是什麼?我們眼下乾的是什麼?我們正在殯葬彼得大帝!」費奧凡·普羅科波維奇用簡練的語言對彼得的政績作了總結。他說:「他離開了我們,但我們已不再是乞丐和貧兒,我們有了無盡的力量和光榮。他把我們俄國改造成了什麼樣子,它便永遠是什麼樣子;他為善良的人們把俄國變成了可愛的國家,它便永遠是可愛的國家;他使敵人對俄國膽戰心驚,敵人便永遠對它膽戰心驚;他在全世界贏得了光榮,光榮便永放光輝。他留給我們的是精神、民政和軍事方面的變革。」
彼得大帝將國家發展重心西移,鄰近歐洲各國,便於接受歐洲的開化文明,並建立起聖彼得堡的領導勢力,結束俄國由莫斯科政權統治以來的黑暗時期,帶領俄國進入文明新時代。
在他的領導下,俄國在南部與土耳其交戰,在北部與瑞典交戰。與土耳其初戰告捷,於1696年攻克了亞速港,從而在某方面來說給俄國開辟了通往黑海之路。

Ⅷ 請問:俄羅斯與土耳其、伊朗的歷史糾葛和現實政治狀況

土耳其、伊朗與俄羅斯有著密切的歷史文化聯系,在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獨立後,土耳其、伊朗也非常重視與這些獨聯體國家發展關系,力圖成為對該地區各個國家有影響力的政治經濟夥伴。

一、歷史聯系與合作的基礎

地處西亞的土耳其、伊朗在地理上與中亞和外高加索地區毗鄰,歷史聯系非常緊密。中亞五國和亞塞拜然的居民大都信奉伊斯蘭教,語言文字、風俗習慣、歷史傳統與鄰近的土耳其、伊朗非常接近。喬治亞、亞美尼亞與土耳其、伊朗也有很多接觸和歷史恩怨。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土庫曼、亞塞拜然等民族同屬突厥民族,語言屬突厥語系,與土耳其近似。塔吉克民族語言則屬波斯語系,與伊朗有著密切的歷史淵源。歷史上土耳其和伊朗為爭奪外高加索地區曾經多次進行過戰爭。中亞、外高加索地區與土耳其、伊朗在歷史上經常被同樣的強國所征服,頻繁接觸,文化上相互影響,直至近代才由於歐洲列強的瓜分被分割開來。
公元10世紀,中亞古老的民族是東伊朗的各個部落,他們實際上是今天塔吉克人的祖先。公元前6至前4世紀塔吉克和土庫曼曾由伊朗阿契米尼德王朝所統治。數百年後,中亞的操突厥語民族人數逐漸增加,並與中亞原來的居民不斷接近、融合。11世紀下半葉統治河中地區的卡拉汗尼王朝同塞爾柱突厥人發生過戰爭。16世紀以後烏茲別克人在中亞地區上升為佔有一定優勢的民族,進入波斯北部,與波斯人等周邊民族間既有戰爭,又有交流。18世紀30年代,波斯曾短暫征服中亞地區。
外高加索的亞美尼亞和喬治亞民族由一些古老的土著居民融合而成,曾受到過希臘馬其頓人、羅馬人的侵擾和影響,與土耳其、伊朗等地的早期國家聯系緊密。亞塞拜然民族形成較晚,大約是在11-13世紀,長期接近南方的伊斯蘭世界。到16世紀,外高加索地區成為奧斯曼土耳其與波斯(伊朗)爭奪的對象。兩個國家戰事頻繁,最後形成了土耳其佔領西喬治亞的一部分和亞美尼亞、波斯佔領亞塞拜然的格局。1722年彼得大帝的「波斯進軍」使沙皇俄國也成為一個「競爭者」。由於同時遭到土耳其的進攻,波斯被迫與俄國訂立了城下之盟。隨後,三方圍繞外高加索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一個世紀,1828年和1829年,俄羅斯與波斯、土耳其分別簽訂條約,奪得了外高加索。[1] 南亞塞拜然仍屬伊朗,西亞美尼亞則有一部分為土耳其所有。被土耳其政府視為「異教徒」的亞美尼亞人在近代史上曾幾度受到大規模迫害。[2]
沙俄吞並中亞和外高加索地區後,中亞和外高加索土著居民依舊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保持了過去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傳統。就人種、風俗來說,多數中亞和外高加索民族更接近波斯人和土耳其人。本世紀80年代後期,隨著蘇聯逐步打開國門和各共和國自主權的增加,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同鄰近土耳其、伊朗很快實現了高層接觸和經貿往來。而當時蘇聯領導人對土耳其現代化模式的「興趣」也推動一些共和國的領導人把土耳其視為足以信賴的「樣板」。1991年,土耳其總統厄扎爾和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曾進行過互訪,簽署了多項雙邊合作協議,明確哈土兩國將在各個領域建立長期互利合作關系。獨立後,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重新尋找自己的文化淵源,開始了一種「本土化」的回歸。在「非俄羅斯化」的過程中,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很容易、也很自然會與土耳其、伊朗等國接近。地理上的便利,文化上的相近,語言、風俗習慣上的相似,加上經濟上的互相需要,使雙方的合作關系發展較快。
90年代初,對土耳其模式的「充分肯定」使土耳其成為中亞國家和亞塞拜然最受歡迎的「朋友」,甚至一些中亞國家和亞塞拜然聘請土耳其專家作總統的顧問。1991~1993年,一些中亞國家決定改用拉丁字母,與土耳其在文化、教育、幹部培養等方面的聯系空前地增加了。對於年輕的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來說,獨立初期難以找到一種把國家凝聚起來的力量,難以找到可供依賴的發達的、有著歷史延續性的國家傳統。在這種情況下形成了政治上的「真空」,添充進來的有各種各樣的思潮,其中佔有優勢的自然是當地居民最容易接受的伊斯蘭思想和突厥主義思想。伊朗和土耳其則被視為這二者的代表。
多數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因考慮本身的內外部因素,與伊朗關系一般,如擔心影響與美國的關系,政治取向上也很不一致。盡管在交通方面伊朗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但伊朗對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的影響不是很大,因為它既不能提供中亞國家所需的資金,也不能提供新工藝。伊朗不可能在中亞和外高加索市場上有引人注目的一席之地,只能希望在該地區同外部世界,准確地說,是同歐洲和東南亞國家的交通運輸方面起到特殊的「橋梁」作用。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同樣也想起到這樣一個聯繫世界上兩個經濟增長中心的作用,成為亞歐大陸橋上的重要樞紐。伊朗由於處於中亞與波斯灣、地中海之間,其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對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來說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鄰國多數中亞國家領導人對土耳其、伊朗抱有好感並寄予了較大的期望,想藉助於這個有著血緣、語言、宗教聯系在一起的「穆斯林兄弟」,使自己早日成為國際大家庭中的一員,同時在經濟上、特別是交通運輸方面解決本國面臨的現實困難。外高加索國家在發展對外聯系時,伊朗、土耳其作為南邊的兩個鄰居也不容忽視。而土耳其、伊朗等國也希望與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建立密切的關系,打算藉助於這些獨聯體國家的經濟、科技潛力為自己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擴大國際活動空間,為在國際事務和國家爭端中處於有利位置奠定更加良好的基礎。土耳其、伊朗1992年把中亞五國和亞塞拜然拉進「中西亞經濟合作組織」。多數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把同土耳其、伊朗發展合作關系作為外交的一項「重要任務」。

二、土耳其和伊朗對中亞國家的政策

由於地理上和文化上佔有一定的優勢,土耳其、伊朗絲毫不隱瞞向中亞和外高加索輸出自己的物質和精神產品的戰略意圖,藉此來擴大自己的國際影響,增強自己的經濟實力。甚至土耳其和伊朗國內有的政治勢力夢想恢復再現「突厥帝國」和「泛伊斯蘭國家」的輝煌,試圖在中亞和外高加索地區找到市場。
(一)土耳其對中亞五國的政策
土耳其是同中亞五國關系非常密切的「南方」穆斯林國家。土耳其在發展經濟和推行社會政策方面有成功之處,其世俗模式對中亞國家有吸引力。[3] 其經驗也受到中亞各國的重視。中亞國家希望土耳其成為聯系西方大國的「橋梁」,土耳其也很注意在中亞施加影響,關心中亞的能源開發和政策取向。土耳其是第一個承認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等中亞國家獨立的國家,非常重視發展與這些國家的全面合作關系。[4]
土耳其對中亞的政策包括:
積極與中亞國家的高層接觸,通過簽署文件和經常性的磋商確立友好合作關系。如1992-1997年,土耳其總統3次訪問哈薩克,與哈薩克簽訂了包括《友好合作條約》在內的共56項文件,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和人文等各個領域。其中1995年6月,土耳其總統德米雷爾訪問哈薩剋期間,簽訂兩國進一步發展和深化合作宣言和48項合作協議、備忘錄和會談紀要。土耳其與其他中亞國家也簽訂了友好合作條約等許多項協議,還多次邀請中亞國家的領導人到本國訪問。1992年10月,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土庫曼等國的總統應邀出席土耳其舉行國慶活動。每年都有中亞國家的領導人訪問土耳其。蘇萊曼·德米雷爾當選為土耳其總統後,非常重視保持和發展同中亞國家的關系,僅在1996-1997年他就對中亞地區進行了5次訪問。
擴大經濟貿易合作,鼓勵本國企業對中亞進行投資。土耳其與中亞國家簽署了經濟貿易合作協定、鼓勵和相互保護投資協議、避免雙重課稅協議、銀行間相互理解備忘錄等合作文件。至1995年6月,土耳其向哈薩克投資的大型項目即達34個,1998年在哈的2200家外國公司中來自土耳其的有319家;1992-1996年土耳其向土庫曼的投資達到15億美元,合資項目超過60個。1997年土耳其政府專門成立了一個協調委員會來監督、協調對中亞的投資和政策。土耳其在中亞的主要投資方向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建築工程承包,土耳其公司往往能夠在眾多對手中一舉中標,優勢在於與這些中亞國家政府有著良好的關系,加之其價格和施工質量都具有競爭力;二是輕工業和食品工業中的加工生產領域;還有是旅館業和旅遊等;三是藉助於投資土耳其的國際資本進入中亞地區,土耳其公司作為世界上的大跨國公司在中亞的中介與合作夥伴,如同西門子公司聯合取得在哈薩克建設電站權,與可口可樂公司聯合在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建立工廠。
希望在解決中亞原料和資源的開發和運輸方面發揮作用。1992年7月,土耳其電力和自然資源部與哈薩克動力和燃料資源部簽署了在勘探開採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礦藏以及建設動力項目等方面進行合作的備忘錄。
1994年6月,土哈兩國簽署石油合作協議。根據該協議,土耳其在36年中可得到21.6億桶石油和2089億立方米天然氣,總價值達490億美元。1995年土耳其和哈薩克成立了工作小組對運輸哈石油及土石油公司參與哈石油工業等問題進行研究,提出方案。哈方認為經過土耳其的這條運油線路所經地區政局較穩定,因此是很有前途的運油線路。土耳其對土庫曼與伊朗合作的「跨世紀管道工程」持積極態度,土耳其總統德米雷爾在1994年10月親自前往土庫曼,參加該工程的動工典禮。1995年1月,土庫曼總統尼亞佐夫訪問土耳其以後,十分贊賞土耳其對中亞在改善交通運輸狀況的支持。土耳其計劃鋪設一條經裏海海底的輸油管道,以把石油從哈薩克的油田輸送到土耳其在地中海的港口。1998年10月底,中亞國家的領導人聯袂參加土耳其建國75周年慶祝活動。在安卡拉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烏茲別克總統卡里莫夫與土耳其、亞塞拜然、喬治亞領導人就鋪設巴庫第比利斯傑伊漢石油管道問題簽署一項聯合聲明。
在國際事務中加強合作,力圖在中亞的穩定與發展方面發揮作用。土耳其對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提出的亞信會議和烏茲別克領導人提出中亞安全與合作論壇達倡議都表示支持。與中亞國家簽署反對恐怖活動、非法擴散武器和麻醉品的協議,幫助中亞國家培訓軍人。土耳其首倡「突厥語國家首腦會晤」機制,與中亞的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和亞塞拜然等國的領導人定期舉行最高級磋商。
重視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合作。土耳其向中亞國家在科技、文化領域投入很多,如通過衛星無償為中亞國家播放土耳其的電視節目。土耳其每年接納大批來自中亞國家的留學生,出資在中亞建立國際大學。
(二)伊朗對中亞國家的政策。
由於擁有地緣和文化上的便利,伊朗進入中亞比較早,土庫曼因為與伊朗有長達1700公里的共同邊界,而且政治經濟中心都靠近伊朗,因此,土庫曼領導人認為,伊朗是土庫曼實施新經濟計劃的「最有利的夥伴」,土庫曼「在各個方面同伊朗擴大和加深緊密的合作,這對整個地區都是有益的」[5] 。但由於伊朗的經濟實力有限,尤其是無法滿足中亞國家對資金和技術的需求,因此伊朗與中亞國家在經濟聯系方面進展緩慢,在中亞各國的對外貿易額中只佔有1%左右的比例,甚至遠遠落在鄰國土耳其的後面。伊朗於是改變策略,充分發揮其地緣優勢,把重點放在幫助解決中亞國家的交通困難方面。在1997年哈塔米當選總統後,伊朗對中亞地區的跨國合作表現得更為積極。[6]
伊朗對中亞五國的政策表現為:
通過成為幫助中亞國家走向世界市場的「紐帶」來確立自己的影響。中亞五國同西方國家、亞太國家的貿易額逐年增長,伊朗積極促進亞歐陸路運輸走廊的建設。中亞國家都屬內陸國家,缺乏海洋通道,伊朗可以為中亞國家提供便捷的通道,使中亞國家走向波斯灣。1994年8月24日,土庫曼總統尼亞佐夫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與伊朗領導人簽訂一項「跨世紀工程」協議,商定修築一條經伊朗到土耳其,長約4000公里的輸氣管道,投資額達70億美元。1996年5月,從伊朗的馬什哈德經薩拉赫斯到土庫曼的捷詹的鐵路通車,這使中亞國家有了一條到達出海口的最近的鐵路,也使從中國連雲港到波斯灣的「大陸橋」全線貫通。1996年哈薩克經伊朗運輸的石油產品達到200萬噸。1997年12月,伊朗總統哈塔米和土庫曼總統尼亞佐夫同時出席了分別在伊朗和土庫曼舉行的長度為140公里的土伊天然氣管道克爾佩澤-庫爾特庫姆的開通儀式。這是第一條中亞國家獨立後修築的天然氣管道,投資近2億美元。伊朗在交通方面的努力受到中亞國家的歡迎。
廣泛開展經濟合作。僅1992年一年中,伊朗在土庫曼的合作項目就達30多個。兩國簽訂了友好合作條約、旅遊和經貿合作協定等多項合作文件。雙方還在開放邊界、簡化通行手續、建立邊防貨站,開設阿什哈巴德-德黑蘭空中航線,建立共同的汽車聯運公司,建立信貸機構等諸多方面採取措施,以圖進一步密切兩國關系。1992年10月,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訪問伊朗,兩國簽訂《哈伊相互理解和合作宣言》,建立了經濟、交通、文化、科學合作混合委員會,簽署在石油采運、能源開發和銀行合作的備忘錄。1993年10月,伊朗總統拉夫桑賈尼訪問哈薩克,簽署《哈伊相互關系與合作備忘錄》等9項文件。1992年11月,烏茲別克總統卡里莫夫訪問伊朗,簽訂關於烏伊兩國關系基礎的聯合宣言、兩國中央銀行間合作協議、在經濟、工業、科技領域合作備忘錄、政府間貿易合作協議、貨物運輸合作備忘錄、郵電通訊協議、政府間航空運輸協議等。1993年10月,伊朗總統拉夫桑賈尼回訪烏茲別克,與卡里莫夫總統簽署關於建立烏伊兩國經貿、工業、科技領域合作混合委員會議定書、貨運、汽車運輸、道路建設、開辟兩國首都間航空線路、解體、石油、天然氣、農業、金融等領域的合作協議。
1997年5月,伊朗總統拉夫桑賈尼訪問塔吉克,雙方簽署了塔伊合作聲明和6個備忘錄,備忘錄涉及兩國外交、經濟、交通和工業部門之間的合作問題。1998年12月,塔吉克總統拉赫莫諾夫對伊朗進行正式訪問,簽署兩國在國防、能源和運輸等領域合作的共16項協議。
在中亞地區安全、特別是調解沖突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伊朗在調節塔吉克沖突中十分活躍,在伊朗首都德黑蘭1997年5月舉行了塔吉克對立兩派之間的和平談判。伊朗還曾表示要在土庫曼的軍隊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與中亞國家密切在宗教、文化方面的交往。伊朗與中亞國家簽訂電視廣播、文化交流等合作協議。伊朗幫助土庫曼在各地修造清真寺並派遣神職人員,大量資助土庫曼的宗教、文化活動。但中亞國家領導人比較謹慎,表示與伊朗的關系不是建立在宗教因素的基礎上。[7]
(三)土耳其、伊朗發展與中亞五國關系中的困難
盡管佔有一些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但土耳其、伊朗在中亞遠未達到預期的目標。這與其他外部勢力的競爭和中亞國家的戒心有關。首先,土耳其和伊朗經濟實力有限,在國際競爭中處於下風。如伊朗和土耳其經過幾年的努力,在中亞五國的外貿夥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但很難有大的突破。1994年中亞地區向俄羅斯的出口供貨超過土耳其30倍,超過伊朗上百倍。進口也差不多是這樣的比例。土耳其、伊朗同中亞國家的貿易水平低,方式落後,非常不穩定。如1996年土庫曼同土耳其的雙邊貿易額達到近2億美元,成為土庫曼的第三大貿易夥伴,但1997年兩國的進出口額急劇下降,僅為7000萬美元。伊朗70年代末80年代初伊斯蘭革命以後,完全「脫離」西方,國內私人資本發育緩慢,生產狀況不佳,很少能給中亞國家的市場提供所需要的商品。而且對於中亞國家急需引進的先進工藝和設備,伊朗不具有優勢。
其次,土耳其和伊朗在國際上分別屬於不同的集團,前者追隨美國和西歐大國,後者與俄羅斯有特殊的關系,兩國都無力成為在國際上發揮重要影響的國家,只能在作為聯系國或者中介國。在經濟和政治上土耳其和伊朗能夠給中亞五國的援助都是相當有限的,俄羅斯與土耳其之間存在著矛盾,伊朗受到美國的排斥,也使中亞國家在發展同土耳其、伊朗關系時,要考慮俄羅斯對土耳其以及美國對伊朗的態度。 中亞國家都遠離石油、天然氣、棉花等自己「拳頭」產品的銷售市場,而且到出海口都要跨越相鄰的國家,交通問題亟待解決。土耳其和伊朗可以在這方面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卻與其他大國的利益難以相容,如土耳其與俄羅斯是宿敵,伊朗同美國對抗了近20年。修管道和鐵路都需要聯合一些國家,投入數十億乃至於上百億美元的資金,伊朗和土耳其的國力都有限,獨木難支,想處於優先的地位都很困難。
再次,中亞國家與土耳其、伊朗在發展「夥伴」關系方面理解不同。土耳其、伊朗在政治合作上熱情很高,而中亞國家在經濟上對土、伊的期望很大,雙方發展關系時不容易「合拍」。在中亞,按居民的情況劃分烏茲別克和塔吉克被認為是應屬「穆斯林國家」的行列,伊斯蘭教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而在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土庫曼伊斯蘭教有自己的特點,它們與伊朗的伊斯蘭教都有較大的差別。即便是在烏茲別克和塔吉克,當局對「泛伊斯蘭」主義也持堅決抵制的態度,如烏茲別克領導人對伊斯蘭極端勢力十分戒備,中亞國家的憲法幾乎無一例外地接受了西方的原則,而不是伊斯蘭的原則。另外,中亞國家對伊斯蘭教介入政治和「泛突厥」思想持反對態度,也限制了伊朗、土耳其同這些國家發展關系。
中亞國家與土耳其、伊朗的關系在經過一個「蜜月」階段後趨於冷靜。1991~1992年,土耳其就開始為這些國家提供貸款,土耳其和伊朗商品的湧入也緩解了中亞市場的貧乏。中亞國家出現的與土耳其、伊朗發展雙邊關系的熱潮到90年代中期開始迅速降溫,主要原因是受經濟實力的限制和其他國家的競爭。中亞國家開始學會在國際交往中優先考慮自身的利益和需要,轉而採取一種現實的態度,從而把同土耳其、伊朗的關系放到一個適當的位置。

三、土耳其、伊朗對外高加索國家的政策

土耳其和伊朗是外高加索國家的鄰居,與該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聯系。土耳其與亞塞拜然同屬突厥民族,文化上彼此親近,又與美國等西方大國有著軍事政治同盟關系;伊朗則可以利用宗教、地理及跨界民族方面的優勢,背後又聯著整個伊斯蘭世界,可以為外高加索地區的穆斯林架起一座「信仰」橋梁。獨立後,伊朗、土耳其成為外高加索三國重要的貿易夥伴。如土耳其在喬治亞對外貿易中占第一位,超過了俄羅斯。由於自己的經濟實力有限,土、伊兩國無法對外高加索國家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加之土耳其與亞美尼亞、伊朗與亞塞拜然歷史上有「宿仇」,因此與外高加索國家在經濟聯系方面障礙重重,進展緩慢。
土耳其積極發展同亞塞拜然的政治、經濟、軍事關系;對亞美尼亞則採取了敵視的政策。1993年初土耳其參與對亞美尼亞的封鎖,決定對亞美尼亞的所有飛機關閉其領空,並停止從陸路向亞運送人道主義援助物資。
在亞塞拜然人民陣線垮台後,土耳其失去了在外高加索的陣地。俄羅斯強有力的行動也使土耳其被迫退卻,但土耳其並不想放棄能夠爭取到的利益。1994年土耳其開始強調與俄聯合調解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沖突,盡可能不與俄羅斯在外高加索正面對抗。同時,土耳其也批評俄羅斯的「擴張主義」,運用經濟手段改善同包括亞美尼亞在內的所有外高加索國家的關系,土耳其和亞美尼亞兩國關系雖然難以實現正常化,但民間貿易往來有所增加。土耳其在美國的支持下爭取敷設一條經本國港口運出亞塞拜然石油的管道。這條管道計劃途經喬治亞通往土耳其,有繞開俄羅斯的政治目的,同時也使外高加索各國都能在經濟上受益。
土耳其對喬治亞也十分友好。2000年1月,土耳其總統德米雷爾訪問喬治亞,在與喬治亞總統謝瓦爾德納澤會談時,雙方一致表示,維護高加索地區的安全是喬治亞和土耳其兩國對外政策的優先任務。兩國領導人討論了有關地區形勢問題,以及兩國在政治、經濟、能源領域的合作的問題,並簽署了聯合聲明、兩國政府間開展技術合作協議備忘錄等4項文件。在會見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德米雷爾提出了有關國家締結旨在加強高加索地區穩定與和平的「高加索公約」的倡議,謝瓦爾德納澤對德米雷爾的倡議表示贊賞,並稱其「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伊朗由於同阿、亞兩國都接壤,曾力圖在調解納-卡沖突中發揮重要作用。1992年5月伊朗總統在德黑蘭與阿亞兩國領導人簽署和平解決沖突的聲明。伊朗既可以幫助亞塞拜然解決石油出口的「新交通線」問題,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亞美尼亞對能源的需求,伊朗境內又有亞塞拜然少數民族。因而,格、阿、亞等外高加索國家雖然都避免與伊朗發展密切的關系(主要因為伊朗同美國尖銳對立,而這些新獨立國家又極其需要美國等西方大國的經濟、政治支持),但也需要伊朗的幫助。

Ⅸ 《平凡的世界》 "就像列賓油畫中查坡羅什人在嘲笑土耳其蘇丹" 什麼意思

《查坡羅什人給土耳其蘇丹寫信》是俄羅斯畫家列賓的一幅油畫。

查坡羅什人是16—18世紀時期的俄國哥薩克人在烏克蘭的組織,他們大多是從地主奴役下逃出來的農奴,有常備軍兩萬多人,勇敢善戰,殺富濟貧,頑強不屈。土耳其蘇丹王曾寫信規勸他們歸順於土耳其帝國,這些哥薩克勇士們決不歸降,於是他們就擬一封信給蘇丹王。

這幅畫所描繪的正是寫回信時的情景,人們用嘲笑挖苦土耳其王的語言,逗得眾人大笑不止 。畫中所有的人都在笑,但是由於畫中人物地位、出身、個性不同,笑的姿態和神情也各不 相同,可以說是一幅人類笑的網路全書。畫家為了創作這幅作品,走訪了查波羅什人生活過的地方,不僅研究他們的史料,還畫了許 多具有民族文化特徵的道具和飾物,藉以展現俄羅斯民族的偉大精神和文明傳統。列賓在畫面前景突出描繪兩個背向觀眾的人物,在他們的背後和腰間配有許多小道具,這種精微的配 物既反映查波羅什人熱愛生活富有生活情趣,也深刻包含一個哲理,即俄羅斯的哥薩克人有 著自己的文化傳統,畫中每個人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特徵,整體地向世人展現一個民族的精 神形象——他們是不可征服的。列賓在談到這幅畫的構思時曾說過:「我們的查波羅什人使我高興的地方就是自由,他們創 造了平等的兄弟友誼來保衛自己的信仰和人格的最高品格。這些小股民族的勇士們具有強大的精神力量,不僅保衛歐洲抵禦東方的掠奪者,而且傾情地哈哈取笑東方掠奪者的高傲。

Ⅹ 俄羅斯和美國,誰對土耳其構成了最大的威脅呢土耳其最擔心誰

俄羅斯參與2014年敘利亞戰爭最初讓土耳其感到不安,因為土耳其想把敘利亞變成自己的領土,不想外部力量介入。隨後,土耳其F-16戰斗機暫時擊落了一架俄羅斯蘇-24戰斗轟炸機,兩名俄羅斯飛行員中有一人死亡。當時,俄羅斯國內有一種對土耳其進行報復的聲音,全世界都在等待一場好戲的上演,但俄羅斯沒有對土耳其進行報復,而是主動面帶微笑地陪著土耳其,並將其爭取過來。

可以說,為了自身利益,美國粗暴地想要顛覆埃爾多安在土耳其的統治,這對埃爾多安來說是非常致命和危險的。那麼埃爾多安對美國的防禦顯然比俄羅斯強得多。畢竟,美國已經遍布全世界,特別是在埃爾多安的主要對手古倫身後。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31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6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8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4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9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5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8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9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2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