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文化屬性是什麼

土耳其文化屬性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0-30 15:02:48

❶ 土耳其是屬於亞洲的還是歐洲的

屬於亞洲。

西亞也叫西南亞,指亞洲西部。包括伊朗、土耳其、塞普勒斯、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約旦、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巴林、喬治亞、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

土耳其人主要是歐洲人種-地中海血統,1299年奧斯曼一世建立奧斯曼帝國。1453年5月29日,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滅拜占庭帝國,16世紀~17世紀,尤其是蘇萊曼一世統治時達到鼎盛時期,統治區域地跨歐洲、亞洲和非洲。

土耳其地跨亞、歐兩大洲,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均實行歐洲模式,是歐盟的候選國。憲法規定土耳其為民主、政教分離和實行法制的國家。土耳其外交重心在西方,在與美國保持傳統戰略夥伴關系的同時加強與歐洲國家的關系。


(1)土耳其文化屬性是什麼擴展閱讀

土耳其旅遊景點

1、藍色清真寺

藍色清真寺位於伊斯坦布爾市中心,本名叫做蘇丹艾哈邁德清真寺,是伊斯坦布爾的地標建築,世界十大奇景之一。牆壁使用了土耳其瓷器名鎮燒制的藍彩釉貼瓷,以白色為底,刻有豐富的花紋圖案,使得整個清真寺內都充滿了藍色。

藍色清真寺是伊斯坦布爾最大的圓頂建築,30多座圓頂層層升高,向直徑達41米的中央圓頂聚攏,浩大而優雅。建造藍色清真寺未使用一根鐵釘,建築結構嚴謹,歷經數次大地震安然無恙。

2、聖索菲亞大教堂

聖索非亞大教堂位於伊斯坦布爾市中心,與藍色清真寺隔街相望,建於公元532年-公元537年,早期是拜占庭帝國的主教堂,後被土耳其人佔領後改建成為清真寺,現為博物館。這是一座土耳其著名的歷史建築,也是土耳其的象徵之一。

教堂外部是典型的清真寺圓頂和尖塔,在教堂前有一個凈洗亭,旁邊立著幾根頂部雕刻花紋的石柱。作為世界上十大令人嚮往的教堂之一,聖索非亞教堂充分體現出了卓越的建築藝術,從而也成為了後來伊斯蘭清真寺的設計模板。

3、博斯普魯斯海峽

博斯普魯斯海峽位於小亞細亞半島和巴爾干半島之間,又稱伊斯坦布爾海峽,它北連黑海,南通馬爾馬拉海和地中海,把土耳其分隔成亞洲和歐洲兩部分。在這里航行,可以縱覽兩岸的清真寺、皇宮,還可以穿越大橋,遠眺城市風光,近看海天一色。

❷ 請簡述一下歐洲各國在文化,宗教,政治體制等方面的共同點。

歐洲各國在文化方面的共同點大致如左:語言:印歐語系;文字:拉丁文及其衍生文字:文化來源:古希臘---古羅馬文化的------猶太文化,三者的相遇和碰撞,產生近代、現代歐洲文化。
宗教方面的共同點:盡管教派不同,但是在信仰方面幾乎絕大多數是基督宗教的信徒。基督宗教包括天主教(羅馬公教)、東方正教(希臘教派)、新教(十六世紀從天主教里分離出來的革新教派)。三者的基本教義都是信仰三位一體的上帝,上帝的兒子由聖母瑪利亞誕生,拯救世界。遭門徒出賣後被羅馬統治者處死。三日後復活升天,將來降世,實行最後審判。
歐洲的政治體制大概分為兩種:君主立憲制和民主國和制。二者都屬於資產階級民主政體。

❸ 土耳其為什麼要脫亞入歐

土耳其民族和文明發祥於東方,今天也只有3%的國土跟歐洲擦上邊,地理上被歸於西亞,但土耳其認定自己是歐洲國家,在亞洲地區的會場、賽場你看不到土耳其人的身影。在亞洲,如此自上而下的「脫亞入歐」運動,土耳其是繼日本之後的第二家。
脫亞入歐是土耳其的既定國策。土耳其實行西方政體,奉行親西方的政策,1952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北約東南歐盟軍司令部和戰術空軍司令部所在地。
歐盟的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1958年成立,土耳其第二年就開始申請加入,40餘年矢志不渝。2002年底歐盟首腦會議前夕,一向疑心歐盟想自己單乾的美國,為拉攏土耳其配合自己對伊拉克開戰,由總統布希親自出馬說項,堅決支持土耳其加入歐盟;歐盟的兩大盟主法國和德國領導人希拉克和施羅德也都做出歡迎的姿態,但會議最後的結果是決定接受十國入盟,名單中沒有土耳其。歐盟為安撫土耳其的情緒,同意給出土耳其堅持要求的「時間表」,2004年底再次審議土耳其的入盟條件,如達標即可開始入盟談判。這個時間表給了雙方一個台階。
歐盟認為土耳其的人權、民主等政治標准,以及在對待少數民族和塞普勒斯等問題上的政策還不夠入盟條件。這只是問題的一個方面,其實歐盟是怕受土耳其眾多貧困人口的拖累,更對土耳其的***色彩保持警惕。法國和德國卸任的領導人說得更直白一些,法國前總統吉斯卡爾·德斯坦說,土耳其不是歐洲國家,土耳其入盟等於歐盟的終結。聯邦德國前總理施密特更認為土耳其的***文化與歐洲的***文化很難融合。
歐盟追求經濟和政治的雙一體化。土耳其在歐盟成員國中比德國、法國和英國都要大的國土和軍隊以及僅次於德國的、仍在快速增長的人口數,土耳其所處的被稱做火葯桶的地理位置和周邊環境以及負債累累的疲軟的經濟,更重要的是土耳其的***文化傳統和宗教屬性,對歐盟共同的外交安全和經濟政策,對歐盟內部將投票權與成員國人口數聯系起來的某些決策機制,對歐盟建設和平、繁榮和再現歐洲輝煌的歐洲合眾國的總目標,都構成重大挑戰。
看到後申請的前華沙條約組織國家紛紛入盟,冷戰時西方陣營的堡壘國家土耳其難掩失落,屢遭挫折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土耳其反西方的民族主義情緒,可以預見,土耳其將更加頑強地維護自己的利益,不會甘當西方俯首帖耳的小夥伴。另一方面,融入西方是土耳其長期奮斗的目標,是土耳其現代化的必由之路,不會簡單地突然中止。為加入歐盟,土耳其已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廢除死刑、緩和對庫爾德少數民族的政策

❹ 土爾其算歐洲國家還是算亞洲國家

你好,從自然地理的角度看,土耳其地跨歐亞兩洲,位於地中海和黑海之間。全國總面積78.06萬平方公里中的97%位於亞洲的小亞細亞半島,餘下的3%位於歐洲巴爾干半島東南部。從文化地理的角度來看,土耳其與歐洲文明的淵源可追溯到建都於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的拜占庭帝國(即東羅馬帝國,公元395年—1453年)。土耳其眾多文化遺跡都留下了歐洲文明的深刻印記。伊斯坦布爾因此被列入歐洲文化名城。但其後的奧斯曼帝國也建都於此,伊斯蘭文明在土耳其佔了主導地位。土耳其雖處於兩種文明交匯之處,但佔主流的是伊斯蘭文明,99%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因此,從自然、文化地理的角度來看,土耳其是一個亞洲國家。然而,在現代國際政治中,土耳其更多地被看成是一個歐洲國家。自土耳其建國以來,國父凱末爾與其繼任者始終堅持「歐洲國家定位觀」,在對外政策中自視為「文明歐洲」的一員,堅定不移地實現政教分離和國家現代化政策。「脫亞入歐」始終是土耳其政治的主流。二戰後,它先後加入了北約、經合組織以及歐洲委員會等西方政治、軍事、經濟組織。土耳其1949年加入歐洲委員會,1963年成為歐共體聯系國,1987年正式提出加入歐共體申請。40多年來,它鍥而不舍地要求加入歐盟。1999年歐盟赫爾辛基峰會上,歐盟曾稱土耳其「是一個負有歐洲使命的國家」,這是對其歐洲屬性的承認。

❺ 土耳其是屬於亞洲還是歐洲

土耳其是亞洲

土耳其是橫跨歐亞兩大洲的國家,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北臨黑海,西臨愛琴海。地理位置上屬於亞洲國家,因為土耳其超過95%的領土位於亞洲,首都安卡拉同樣地處亞洲。土耳其雖然劃分在亞洲,但是足球賽都是參加歐洲的

(5)土耳其文化屬性是什麼擴展閱讀

土耳其地跨亞、歐兩大洲,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均實行歐洲模式,是歐盟的候選國。憲法規定土耳其為民主、政教分離和實行法制的國家。土耳其外交重心在西方,在與美國保持傳統戰略夥伴關系的同時加強與歐洲國家的關系。

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也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創始會員國和二十國集團的成員。擁有雄厚的工業基礎,為世界新興經濟體之一,亦是全球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

❻ 土耳其是屬於歐洲還是亞洲

土耳其是個過渡地帶,一部分屬於亞洲 ,一部分屬於歐洲。

❼ 各國的文化特點

【內容提要】歐洲一體化是集經濟一體化、政治一體化、社會規范化、文化均質化於一身的綜合性進程。歐洲文化以其豐富的內涵和深邃的理性構成了一體化廣闊的人文背景和基本要素。歐洲一體化既是同一性的,又是多樣性的,是「歐洲自性」和「民族自性」的結合。自歐洲一體化進程啟動以來,文化因素始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深刻影響了歐洲一體化的發展模式、基本原則、法律體系、機構設置及其表決機制和程序,對正在實施的歐盟東擴的范圍選擇、標准要求也產生了重大影響。隨著歐洲一體化的進一步發展,文化的作用將會越來越突出和明顯。
【關鍵詞】歐洲一體化 歐洲文化 文化影響

戰後歐洲一體化進程是自民族國家產生以來區域合作和區域一體化的最高成就,其發展到目前的程度不僅出乎世界各國的意料,也大大超越了歐洲各國政治家們的想像。歐洲不僅是一個地理概念和地緣政治、經濟概念,也是一個文化概念。歐洲一體化不僅意味著歐洲的經濟一體化和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同時也意味著歐洲文化的「均質化」。歐洲一體化始於經濟領域,外溢於政治、防務和社會領域,但將終結於文化領域。歐洲各國只有在文化上緊密融合在一起,建立一個統一的文化歐洲,歐洲一體化才算最終實現。實際上,自歐洲一體化進程啟動以來,文化因素始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一體化的不斷深化和擴大,文化因素必將對整個進程產生更大的影響,甚至將直接決定一體化未來發展的方向和結局。

一、歐洲文化的內涵及特點

所謂文化,是「一個社會中的價值觀、態度、信念、取向以及人們普遍持有的見解。」①美國人類文化學家克羅伯(A.L.Kroeber)和科拉克洪(Clydkluckholn)認為,文化「存在於各種內隱和外顯的模式中,藉助於符號的運用得以學習和傳播,並構成人類群體的特殊成就……文化的基本要素是傳統思想觀念和價值,其中尤以價值觀最為重要。」他們認為,文化可以分為內隱結構和外顯模式兩部分。文化的內隱結構由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審美方式構成,其核心是價值觀念,它是文化中最一般、也最持久的東西;文化的外顯模式由精神文化、物質文化和制度文化構成,它取決於內隱部分,也是內隱結構的存在和表現方式。②而政治文化則構成了一切偉大文化的核心,古希臘文化的核心不是斷臂的維納斯,而是雅典民主政體。所謂政治文化,「就是一個民族關於政治生活的心理學」,「是一個民族在特定時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態度、信仰和感情。這個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歷史和現在社會、經濟、政治活動進程所形成。……政治文化影響各個擔任政治角色者的行為、他們的政治要求內容和對法律的反應。」 它同樣表現為內隱和外顯兩種形態。本文將主要從政治文化的角度來分析歐洲文化。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歐洲文化經歷了一個從近代到現代、從野蠻到文明的演變過程。建構主義理論家亞歷山大•溫特認為,以歐洲為中心的西方社會經歷了三種不同的文化形態:霍布斯文化、洛克文化和康德文化。霍布斯文化的道德基礎是所謂的「性惡論」和不容「異類」的觀念。他認為,人性是惡的,人人充滿了自私、貪婪和做壞事的慾望,「人對人象豺狼」,社會則處在「所有人反對所有人的戰爭」中。每個國家也都把別國看作「敵人」,在國家利益上都盡可能地「損人利己」,國際關系始終處在混亂、沖突甚至「無限」的戰爭中,「戰爭成了一種制度」。「殺戮和被殺是霍布斯文化下國家間關系的特徵。」 在普遍仇視的狀態中,「異類」是沒有生存和自由的權利的,對「異教」的「十字軍東征」正是這種文化的具體體現。在歐洲內部,這種文化還導致了「權力集中」和「建立帝國」。洛克文化的道德基礎是「生存和容許生存」,即「我活也讓別人活」。它把國際關系確定為一種競爭對手關系,從而使國際社會擺脫了戰爭的無限性和「國家的高死亡率」。自我剋制、「競爭與合作構成了洛克文化國際關系的特徵。」 而實現這一點的基本條件是約束人們和國家殺戮、作惡的法律和「法治」。因此,「性惡論」導致了歐洲法律體系的發達和歐洲人法制觀念的根深蒂固,以及「制衡理論」、「均勢理論」及其相關機制的形成和發展,也導致了人權觀念、民主意識和民主制度的發展。秩序、法制、民主、容忍、共存等日益成為歐洲文化的核心組成部分。然而,「洛克文化不是一種完全的法治體系」,實際不穩定的,因為「戰爭被認為是正常和合法的」。 而一旦約束戰爭的機制失靈,戰爭就可能再次無限化,從而回到霍布斯文化狀態。康德文化的道德基礎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其規范性基礎則是「法治」。它把國際關系定位為朋友關系,在此種關系中「非暴力和團隊行為已經成為規范」,「行為體之間的關系模式超越了競爭與合作,不僅不以對方為敵,而且將對方的利益內化為共同體的利益,並由此建立了新的合作觀念。」 溫特將這種結構稱之為「共同體」,認為共同體各成員建構了充分的、「群我」的集體認同。這是最高一級的文化形態。事實上,從邏輯順序而非時間順序上看,歐洲文化恰恰經歷了從霍布斯文化到康德文化的歷史演變。就目前來講,歐洲文化比較明顯地體現了洛克文化和康德文化的某些特點,是二者的混合體。
歐洲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和鮮明的特點,可以對其進行不同的劃分。根據上述文化的兩分法,可以將歐洲文化分為兩部分,即內隱部分和外顯部分,或稱之為觀念性文化和結構性文化。同時,歐洲文化不是單一的,它既是一個擁有共同文化內涵的同一性的文化,又是一個包容了不同民族文化特性的多樣性的文化,「它是內涵著『認同中有多樣』(diversity in identity)和『多樣中有認同』(identity in diversity)的綜合概念」,「就其整合性可見其宏觀上的同(identity),由此而產生『歐洲主義』。就其支脈的分殊性又可見其微觀的異(diversity),由此而產生『民族主義』。」 總結國內外學者的有關論述,可以把同一性的歐洲文化(亦被稱為「歐洲的自性」、歐洲的「結構認同」)歸結為基督教文明、法制觀念、人權觀念、自由觀念、平等觀念、競爭意識、權利義務觀念、和解精神、容忍態度、協商精神、非暴力觀念、秩序觀念、互助觀念、個人主義、理性主義、實證主義、浪漫主義等觀念性文化,以及憲政、三權分立、普選制、代議民主制、內閣制、獨立的法律制度和法律體系、自由貿易和市場體制等結構性文化。 此外,還有歐洲各民族共有的關於建立統一歐洲的「歐洲意識」、「歐洲主義」等。而多樣性的歐洲文化(亦被稱為「民族的自性」、歐洲的「國家認同」)主要是指歐洲各國的民族主義情感、不同的民主觀念及其實施方式、法律體系的差異、經濟自由度的不同、宗教信仰的不同、對各自文化及其表徵(語言、貨幣、藝術等)的鍾愛以及民族歷史自豪感等。例如,法蘭西文化具有明顯的「大陸型」特徵,它的「天然聯系」主要在歐洲大陸。自大革命起法國就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共和民主制度,消除了一切封建殘余;在法律上它屬於典型的大陸法系,成文法豐富而嚴謹;在宗教上它屬於天主教歐洲;其人民對法蘭西民族悠久的語言、文學、藝術、貨幣、生活方式和輝煌的歷史懷有一種深深的民族優越感。而不列顛文化則是「海洋型」的,它的「天然聯系」首先是英殖民帝國、英聯邦和美國,然後才是歐洲大陸。它對其歷史上形成的君主立憲情有獨鍾,對19世紀「大英帝國」的輝煌充滿自豪和懷戀,以至於對過去形成的一切(英語、英鎊、以莎士比亞為代表的英國古典文學等)有著一種難以割捨的情愫。在法律上,它屬於英美法系,強調判例的意義;在宗教上,它屬於新教歐洲。德意志民族在歷史上則是一個「既極其『保守』,又特別『先進』、既古老又富有朝氣的民族。」「它的社會制度一直是極端反民主的獨裁專制制度」,直到二戰後才在外來強力的推動下走上自由民主的道路。「他們認為自己的民族是屬於最優秀民族當中的一員,日耳曼民族的品質、文化、哲學、宗教、語言,等等,都是優秀無比的。」另外,德意志民族素有崇拜權威、嚴守紀律的傳統等。 因此,歐洲文化「對『外』是『歐洲主義』;而對內是『民族主義』」,歐洲聯盟正「是『歐洲主義』和『民族主義』的結合。」
歐洲文化的上述特點對歐洲一體化進程及其結構特徵產生了重大影響。

二、文化因素對歐洲一體化的影響

自1952年歐洲煤鋼共同體成立以來,歐洲一體化經歷了一個由小到大、不斷深化和鞏固的過程。從其成員構成來看,已從最初的6國發展到目前的15國,2004年5月以後還將擴大為25國,一體化的文化背景也日益豐富多彩;從一體化的領域來看,已從最初只涉及部分經濟領域的煤鋼共同體發展到目前包括經濟、政治、外交、防務和社會各領域的全面的歐洲聯盟;從發展最快的經濟一體化的程度來看,已由最初的自由貿易區經過關稅同盟、共同市場,發展到了目前的經貨聯盟;它的結構體系也從最初的單一結構發展為目前復雜的三大支柱結構。而歐洲一體化發展的每一步無疑都受到了歐洲文化的影響,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實際上,在一體化進程正式啟動之前,歐洲已先期經歷了一場長達幾個世紀的推動歐洲統一的文化運動。首先,歐洲文化自誕生之日起就蘊含著統一的因素。在近代民族國家產生之前,歐洲是統一於基督教信仰的,歐洲人擁有共同的「天國」和共同的上帝,擁有統一的精神世界。正是這種精神認同使歐洲各民族產生了有別於外邦的「歐洲意識」。隨著民族國家的誕生,歐洲開始四分五裂並陷入了持續不斷的沖突和戰爭之中,而這又從反面激起了歐洲人對恢復「歐洲統一」的強烈願望。「歐洲統一」的觀念首先反映在思想家的著作中,並形成了以追求和平為目的的建立新國家結構和國際結構的政治學。 歐洲民間的「促統」思想和運動也從未間斷過。兩次世界大戰的災難性後果震驚了歐洲各國,促使歐洲朝野開始認真對待歐洲聯合的問題,形成了廣泛的社會運動。二戰結束後,在探索持久和平途徑的過程中,歐洲人終於開始了以「地區一體化」為標志的統一進程,綿延數百年的歐洲聯合思想終於進入了實踐階段。因此,歐洲一體化決不僅僅是「政府行為」的結果,它的基礎性條件恰恰是歐洲各民族共有的歐洲文化。前歐共體委員會主席雅克•德洛爾甚至認為歐共體是「思想的結晶」。
在歐洲一體化的發展過程中,文化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對其產生了重大影響。
第一,對一體化發展模式的影響。自民族國家產生以來,歐洲文化始終處在一種「雙重自性」的結構中。渴望歐洲統一的「歐洲自性」與主張民族利益至上的「民族自性」既相互影響,又相互制約,由此決定了歐洲文化和歐洲國際關系的整體面貌。在結構內部,兩種「自性」之間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關系,「民族自性」的膨脹必然導致「歐洲自性」的萎縮,反之亦然。它所涉及的核心問題是以國家主權為中心的國家利益問題。「歐洲自性」以歐洲的聯合和統一為目標,各民族國家利益作為歐洲整體利益的組成部分對後者只能服從而不能超越,國家主權因而必須在較大程度上作出讓渡。「民族自性」則強調國家主權和民族利益的至高無上和不可侵犯,不承認國家之上的任何權威,它使各主權國家很難完全融為一體,導致合作的有限性,甚至導致分裂、沖突和戰爭。因而,當「民族自性」成為主導性歐洲文化時,歐洲就會陷入分裂和混亂,而在「歐洲自性」主導歐洲文化的情況下歐洲便會走上聯合甚至一體化的道路。長期以來,「民族自性」一直是歐洲各國制定對外政策的主導因素,甚至目前主權問題依然是歐洲一體化中最為敏感的問題。這決定了所有以損害和削弱各國主權為主要內容的一體化設計註定要失敗。這也正是「聯邦主義」一體化思想在實踐中一再遭到拒絕的主要原因。於是,以個別領域的一體化為起點的「功能主義」和以鬆散聯合為特徵的「邦聯主義」便成為歐洲各國的最佳選擇。而且,一體化也只能從對主權影響最小而對和平保障最有利的領域開始,在戰後初期這便是煤、鋼領域。因此,歐洲一體化以煤鋼共同體為突破口和起點也就不難理解了。歐洲文化的上述特點還決定了歐洲一體化只能採取漸進的、功能外溢的模式,只能從經濟一體化的不斷發展中導出其他領域的一體化。
第二,對一體化法律建設和機構設置的影響。歐洲是近代民主法制思想的發源地,歐洲各國均建立了以憲政、三權分立、普選制、代議制、司法獨立和法律至上為基本原則與核心內容的民主法制制度,民主法制思想早已深入人心並成為人們日常行為的普遍准則。歐洲文化的這一特點深深地影響了歐洲一體化的法律建設和機構設置。首先,它使歐洲一體化從一開始就遵從法制的原則,確立了法律在一體化中的突出地位。歐洲一體化開始於有關歐洲煤鋼共同體的談判,而共同體條約這一法律文件的簽署和通過則標志著一體化邁出了第一步。從《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的簽署到目前《歐洲憲法》的即將出台,歐洲一體化發展的每一步都首先體現為相應的法律成果,並通過法律得以鞏固。歐洲一體化走過了一條逐步建立和完善統一的歐洲法律體系的道路。目前,歐盟已擁有一整套涉及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內容十分豐富和具體且具有可操作性、長達8萬頁的法律文件,構成了完整的法律體系。因而歐盟也被稱為「法律共同體」。 其次,歐洲一體化的機構設置充分體現了三權分立、權力制衡和代議制的特點。歐盟的主要機構有5個,即歐洲理事會、歐盟部長理事會、歐盟委員會、歐洲議會和歐洲法院。歐洲理事會是歐盟的最高決策機構,負責制定歐盟的大政方針;部長理事會是歐盟的主要決策機關,負責制定歐盟的法律和政策;委員會是歐盟的執行機構,負責執行上述機構做出的決定和監督有關條約的執行;歐洲議會主要是一個咨詢機構,具有監督、建議、審議、批准和預算等職權;歐洲法院是歐盟的最高司法機構,負責有關歐盟法律的解釋、案件的審理和裁決等事宜。盡管在權力分配方面歐盟與各國明顯不同,如歐洲議會未被賦予最高的立法職能等,但在歐盟各機構之間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權力的分立、獨立和相互制衡則是極為明顯的。而且,某些機構的代表由選舉產生,具有代議制的特點。再次,「歐洲主義」和「民族主義」的共存與交融使歐盟一體化機制具有極為特殊的性質特徵。邏輯上,歐洲文化的同一性導致歐洲一體化機制的超國家性質,而其多樣性則導致一體化的政府間性質。一方面,總體上講,目前歐洲一體化的政府間性質是很明顯的。不僅其條約的創建和修改需由政府間會議討論決定,而且其機構的活動也僅限於成員國授權的范圍,其職權來源於共同條約的規定。因此,「共同機構即使權力再大,它也不可能擁有使自己不斷增生的權力」 。在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以及司法與民政事務方面尤其如此。但另一方面,在成員國讓渡權力的領域,一體化活動就不再是簡單的政府間性質。「在委員會提議、理事會決策、歐洲議會審查、歐洲法院作司法監督這樣一個決策進程中,共同體更多地體現為一種政體的活動,而非一般的政府間組織」。一般認為,「歐洲理事會明顯屬於政府間性質,而歐洲議會、歐洲法院、委員會等機構往往被認為屬於超國家機制」,但「同一機制在不同場合也具有不同屬性」。因此,歐盟「一體化機制並非具有單一的政府間性質,或超國家性質,而是多種性質並存於同一體系的不同層面。」
第三,對一體化表決機制的影響。歐盟機構的表決機制分為三種:一致同意、特定多數和簡單多數。從文化角度看,其中每一種都體現了不同的意義。一致同意具有政府間屬性,體現了較多的「民族主義」和「國家主義」意義,它給予每一個成員國以否決權。正因為如此,具有強烈民族主義意識的法國戴高樂政府一度對歐共體實施了長達6個月的「空椅子政策」,要求修改歐共體的表決機制,實行一致同意的原則。而簡單多數和特定多數則具有超國家屬性,體現了較多的「歐洲主義」意義。長期以來,在幾乎所有重大問題上歐共體都實行了一致表決制,但恰恰這一點造成了其決策效率的缺乏,大大阻礙了歐洲一體化的進程。隨著歐洲聯盟的成立和歐盟東擴計劃的實施,原有的表決機制越來越難以適應形勢的需要。因此,自冷戰結束以來,歐盟加快了表決機制方面的改革,逐步擴大了多數表決制的適用范圍。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歐洲主義」意識在歐盟內部的發展。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僅歐洲一體化的實施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礎和廣闊的文化背景,而且一體化的模式、進程、性質和特徵都深受歐洲文化的影響。

三、歐盟東擴的文化視角

東擴是歐盟的一項跨世紀宏偉藍圖,是歐盟在綜合考察了冷戰後的世界形勢和歐洲局勢後做出的戰略抉擇,它將在更大的地域范圍內實現歐洲的統一。與前幾次擴大不同,歐盟此次擴大具有更為鮮明的文化色彩和更為明確的文化意圖。
首先,東擴戰略是在東歐各國發生劇變並進行全面改制的形勢下制定和實施的,具有鮮明的文化背景。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起,在蘇聯「戈爾巴喬夫改革」的帶動和影響下,東歐各國紛紛摒棄社會主義制度和意識形態,廢除一黨制和計劃經濟,並按照西歐的價值觀念、民主政治和市場經濟模式重構自己的精神生活和政治、經濟、社會制度。與此同時,它們紛紛提出「回歸歐洲」的口號,積極要求加入歐洲組織,重新成為「歐洲」的一部分。 東歐國家認為,它們與西歐各國擁有共同的基督教文化和價值觀念,加入歐盟既可以為其民主化進程提供新的動力,又有利於促進其民族心理的轉變。與政治和經濟因素相比,「社會心理因素或許是最重要的:回歸歐洲等於加入西方文明,回歸歐洲也等於還原『歐洲人』。」因此,加入歐盟「是這些國家在尋求它們屬於西方的證言。」 出於地緣政治、經濟、安全和文化的考慮,歐盟也將東擴視為歐洲一體化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步驟。經過十多年的醞釀和准備,2002年12月的歐盟哥本哈根首腦會議正式決定吸收10個中東歐國家入盟,2003年上半年簽署了入盟條約。
其次,歐盟為中東歐國家制定了明確的政治、文化入盟標准。與以往幾次擴大不同,此次歐盟東擴除了為申請國制定了嚴格的經濟入盟標准外,還首次明確提出了以民主、法制、人權等為主要內容的政治、文化入盟標准。歐共體在最初簽訂「歐洲協定」時就提出了一系列政治、文化要求,將尊重民主制度、人權和市場經濟作為協定的基本原則,要求聯系國繼續進行政治和經濟改革,遵守法律和維護人權。1993年制定的「哥本哈根標准」更明確地規定了聯系國入盟的政治、文化條件:申請國必須是穩定的、多元化的民主國家,至少擁有獨立的政黨和定期選舉制度、依法治國、尊重人權和保護少數民族權益;必須建立可以發揮功能的市場經濟,實行競爭、價格自由化等政策;以西歐國家的法律為範本改革法律體系,逐漸與歐盟的法律制度融合。 歐盟《阿姆斯特丹條約》進一步加強了對入盟申請國的政治、文化訴求,第一次將政治、文化條件同成員國資格直接聯系起來,明確指出,如果申請國嚴重違反民主原則將被推遲接納入盟。 此後,文化標准一直被歐盟視為接納新成員的必要條件。
再次,在確定入盟國名單和東擴邊界時,歐盟表現出明顯的文化選擇傾向。東擴伊始,在歐盟內部就有關於「誰不屬於歐洲」和「何處是歐洲邊界」的爭論。在這場爭論中,文化因素被賦予了十分重要的意義。盡管爭論目前仍未結束,但首批入盟國名單表明,歐盟在確定東擴目標時有著明顯的文化選擇傾向。在已確定的10個首批入盟國中,波蘭、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維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愛沙尼亞和馬爾他都是基督教(包括天主教和新教)國家,其民主和人權狀況也被認為基本達到了歐盟制定的標准。而未被接納的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土耳其等國,其國內多數居民則信仰東正教或伊斯蘭教,其民主和人權狀況也常常遭到歐盟的批評。 尤其是1987年就提出入盟申請的土耳其,盡管其各項經濟指標普遍好於上述10國,但仍被拒之門外。究其根源,文化上的差異被普遍認為是主要原因。而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等前蘇聯共和國則在一開始就被排除在加入歐盟的可能性之外,其中文化方面的考慮佔有很大份量。德國前總理赫爾穆特•施密特認為,目前的歐盟15國都是屬於「被打上歐洲文化烙印」的國家,波蘭、匈牙利、捷克、波羅的海沿岸三個共和國(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以及斯洛維尼亞也都「屬於共同的歐洲文化」,而塞普勒斯在文化特點方面(除去它的土耳其部分)「與歐盟成員國希臘幾乎沒有區別」,其他入盟候選國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斯洛伐克和馬爾他的文化歸屬「存在疑問」,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三個國家「只能被視為一個獨立的文化圈」,而土耳其則無庸置疑「不屬於歐洲文化圈」。因此,他堅決反對歐盟考慮接納土耳其入盟的問題,因為「如果仍有人堅持接納土耳其加入歐盟,就必須知道,它將來以什麼理由來拒絕埃及、摩洛哥、阿爾及利亞或者利比亞可能提出的加入申請。」 比利時前首相馬爾騰斯也認為,土耳其不屬於歐洲文化范疇,無論現在還是將來都不可能成為歐盟成員國。
最後,歐盟有一整套幫助候選國改造其國內制度的文化政策。為了順利實現東擴的目標,歐盟不僅為中東歐國家制定了明確的入盟標准,而且還積極幫助這些國家改造國內的各項規章制度,推動其盡快達標。為此,歐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其中包括改革候選國法律體系、樹立新的法制觀念、完善選舉制度、建立公民社會、婦女兒童權益保障、青年培訓和在職培訓、培育共同的歐洲觀念,以及文化教育現代化等方面的內容。另外,歐盟還通過簽訂雙邊和多邊協議等方式,加強了與候選國的文化交流和合作,加大了對這些國家的文化資助力度。

小結

從文化視角觀察和分析國際問題是當代國際政治理論研究的一個重要特點,因為「不了解國際體系層次的文化內容,無論是政治家還是現實主義學者都無法解釋現代國家和國家體系的行為。」 對歐洲一體化的研究同樣如此。
歐洲一體化經歷了一個從局部經濟領域到所有經濟領域,再到政治領域和安全領域的逐步深化的過程。而一體化的每一步深化都伴隨著歐洲各國在文化上的斗爭和協調。一方面,文藝復興後在歐洲各國普遍發展與繁榮起來的共同的「歐洲文化」促進了它們的接近和融合;另一方面,不同民族根深蒂固的「本土」文化又使各國在建立統一的「歐洲文化」的過程中必然會進行某種程度的「碰撞」和「整合」。正是在這種「碰撞」和「整合」過程中,歐洲文化實現了某種程度的「均質化」,變成了一種難分你我的混合體。實踐證明,文化因素對歐洲一體化深化的成功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同時,在歐洲一體化的不斷發展中,歐洲文化本身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具有了更大的包容性和更多的色彩。正如丹尼爾•帕特里克•莫伊尼漢指出的,「保守地說,真理的中心在於,對一個社會的成功起決定作用的,是文化,而不是政治。開明地說,真理的中心在於,政治可以改變文化,使文化免於沉淪。」
作為歐洲一體化的組成部分,歐共體(歐盟)的擴大同樣受到文化因素的巨大影響,特別是在此次歐盟東擴中文化的影響甚至是至關重要的。而無論是此前接納希臘、西班牙、葡萄牙和芬蘭,還是目前對東歐十國的接納,更不用說將來對土耳其的接受,都存在一個對被接納者進行文化改造和融合的問題。相對來講,經濟和政治的改造要容易得多,而文化的改造和融合則是一個極其艱巨和復雜的過程;結構性的、制度性的文化改造要容易得多,而人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的改變則是一個極其艱難的過程,需要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才能完成。
隨著歐洲一體化的進一步深化和擴大,歐盟內部的文化影響將會越來越突出,文化之爭也會越來越激烈。一方面,一體化向政治、安全領域的擴散和外溢將直接觸及歐盟各成員國國家主權的核心和最敏感的部位,從而刺激各國內部民族主義的神經,這勢必會引起民族主義甚至極端民族主義的反彈(近年來歐洲右翼民族主義勢力的抬頭正是這種反彈的表現)。另一方面,「每吸收一些新成員,就意味著增加了『共同體』的多樣性」 ,也意味著為不同文化之間的協調和融合增添了某些困難。在這種情況下,要處理好歐盟共同利益和各民族國家利益的關系以及新老成員國之間的利益關系將更加困難。近年來,「歐盟幾個主要成員國公眾對(歐盟)擴大的支持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德國和愛爾蘭均下降了4個百分點,英國下降了3個百分點,希臘下降了6個百分點。法國贊成和反對擴大的比例為40:47。」 這也意味著歐洲一體化的阻力將越來越大。然而,歐洲一體化的趨勢已不可逆轉,共同的利益將使歐洲各國在共同文化的基礎上更緊密地結合在一起。
歐洲一體化的成功經驗使歐洲文化具有很大的向外輻射和傳播的功能,它的一整套制度、規則、標准、價值觀和文明理念被認為是符合人類利益的積極成果,且行之有效。因此,歐盟的社會制度和價值觀念將會直接影響到其他國家和地區,首先是周邊國家和地區,如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以及地中海沿岸國家等。其中許多國家已明確表達了加入歐洲一體化的意願,並在實踐中積極向歐盟標准靠攏。這為進一步擴大歐盟在國際上的影響、提高歐盟的國際地位具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❽ 土耳其是屬於亞洲還是歐洲

土耳其在地理上是屬於亞洲的,但是它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均實行歐洲模式,是歐盟的候選國。

土耳其,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國家,北臨黑海,南臨地中海,東南與敘利亞、伊拉克接壤,西臨愛琴海,與希臘以及保加利亞接壤,東部與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和伊朗接壤。土耳其地理位置和地緣政治戰略意義極為重要,是連接歐亞的十字路口。

亞洲部分領土位於小亞細亞半島,佔全國總面積的96.9%,歐洲部分位於巴爾干半島東南部,佔全國總面積的3.1%,全國總面積約780576平方公里。


(8)土耳其文化屬性是什麼擴展閱讀:

土耳其行政區劃等級為省、縣、鄉、村。全國共分為81省、約600個縣、3.6萬多鄉村。

土耳其共和國建立後,土政體始終為議會共和制,總統是象徵性的國家元首,並無太多實權。總統授權獲得議會多數席位的政黨領袖為總理,總理作為政府首腦,掌握行政權。

2017年4月16日,土耳其舉行修憲公投。計票結果顯示,支持修憲的比例為51.4%,修憲獲得通過,土政體將由議會制改成總統制,土耳其總理職位將被廢除,行政權完全移交給總統。總統可直接任命包括副總統和內閣部長在內的政府高官,還可以繼續擔任政黨主席。

❾ 為什麼土耳其被稱為投資入籍項目的黑馬

你好!
因為土耳其有:
優越的地理位置是經濟發展的最大保障
土耳其地處歐亞大陸的交界,今天的土耳其無論從海、陸、空都是連接歐亞非的重要的樞紐。

土耳其是世俗化國家,歐式生活踐行者
很多沒有去過土耳其的人一聽到土耳其的第一反應是男人穿著白紗巾女人蒙面帶黑紗巾的穆斯林國家,但是只要去過的人會被徹底顛覆這個錯誤觀念,1923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凱末爾將軍被選為第一任總統,其執政期間施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稱「凱末爾改革」,竭力削弱土耳其的伊斯蘭屬性,使土耳其成為世俗國家(世界上另一個世俗穆斯林國家就是馬來西亞),為土耳其的現代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土耳其的旅遊產業潛力無限
土耳其被譽為世界文明的搖籃,是全球十大旅遊國家之一,土耳其擁有世界七大奇跡中的兩個:阿爾忒彌斯神廟和毛瑟斯陵墓,而卡帕多奇亞的熱氣球被世界地理雜志譽為全世界最適合坐熱氣球的地方之一。

與中國緊密合作,大力發展經濟和基建
除了一帶一路的鐵路基建合作,土耳其更是長期與中國的政府及企業保持了非常良好的關系.
與美國,英國保持非常特殊的關系
土耳其是由美國領銜的北約成員國,同時也是美國的航海條約國,這就是意味著土耳其公民具備申請美國E2的資質,美國E2簽證是由美國駐外使館所簽發的長期居留簽證,需要申請人是美國航海條約成員國公民,在美國投資生意,可攜帶配偶及未滿21周歲的子女,美國E2簽證可作為美國EB5移民排期的非常不錯的過渡型簽證。而在美國移民局公布的數據中,土耳其一直是E2簽證的主要申請國家之一。

❿ 土耳其:97%的領土在亞洲,土耳其為何卻總以歐洲國家自居呢

有個詞語叫做“攀高枝”,用來形容土耳其再合適不過。

從地理上來看,土耳其是個橫跨歐亞兩大洲的國家,話雖如此,但土耳其位於歐洲的領地部分實在是太少了,也就佔到期總面積的3%不到,土耳其的主體也大多都是位於亞洲的小亞細亞半島,甚至其都城安卡拉也在亞洲。

不僅是在地理上,就算是文化上土耳其也是個不折不扣的亞洲國家,雖然已世俗化,但土耳其仍舊以尊奉回回為主,土耳其人的先祖無論是突厥人還是其他,大多也都是來自亞洲大陸內陸的游牧族群,在歷史文化方面也跟歐洲人根本不一路。不管怎麼看,土耳其都應該是個亞洲國家,然而土耳其自己偏偏不這么認為。

雖然怎麼看都不像個歐洲國家,但土耳其還是一個勁往上貼,為何這么努力?當然還是土耳其覺得作為歐洲國家更有面子也更有好處。相對於亞洲,歐洲經過數百年的殖民掠取還有工業發展,各方面發展得相當發達,所謂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誰都覺得攀一門有錢的親戚關系,對面子里子都是莫大的好處。

土耳其想要加入歐洲,最明顯也最重要的目標,就是加入歐盟,雖然非常艱難且目前看來希望渺茫,但加入歐盟對土耳其來說誘惑實在很大,歐盟中很多欠發達的中東歐國家,都因為加入歐盟獲得援助,過得非常舒適,土耳其的對頭希臘也是如此。土耳其也很清楚,成為歐洲國家自然很難,但若成功了,得到的好處實在太多。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3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6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8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4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9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4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8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9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23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