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打拜占庭帝國為什麼不出兵
❶ 美國土耳其等國家為什麼不直接出兵幹掉敘利亞政府
其實美國就是想讓敘利亞亂起來,不幹掉政府軍,他的反對派才能和政府軍還有各種各樣的組織打在一起,這樣才會突出美國在中東的實力,這才是美國想要的。其實整個中東戰場的主角並不是敘利亞,也不是IS,而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以及俄羅斯的政局戰場。
❷ 蒙古帝國和奧斯曼土爾其幾乎同時建立,為什麼兩者沒有打過仗
蒙古帝國內訌,分裂,迫使西征停止。
蒙古帝國(Mongol Empire),是在13世紀由蒙古乞顏部鐵木真建立的的政權。包括中國元朝、金帳汗國、伊利汗國、察合台汗國等,廣義的蒙古帝國還包括之後的北元和其他蒙古政權。
鐵木真於1206年在斡難河河源建立,尊汗號為成吉思汗,國號大蒙古國。
大蒙古國建立後屢次對外侵略擴張,成吉思汗在位時開始征伐西夏、西遼、金國、花剌子模等國,其繼承人又經過兩次大規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汗去世時,蒙古帝國已佔據包括漠北、華北、東北、西藏、西域、中亞、西亞、東歐等在內的遼闊地域。
1260年,蒙古帝國由於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爭位而走向分裂,蒙古帝國隨之解體。
1264年忽必烈奪得汗位後,原屬蒙古帝國的術赤後王封地、察合台後王封地、窩闊台後王封地和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封地取得了事實上的獨立地位。分別成立欽察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伊利汗國,後蒙古人建立的政權被西方統稱為「蒙古帝國」。
(2)土耳其打拜占庭帝國為什麼不出兵擴展閱讀:
遠征四方:
參見:蒙古第一次西征之戰、蒙古第二次西征之戰、蒙古第三次西征之戰
成吉思汗死後其子窩闊台繼任蒙古大汗。1235年蒙古大軍開始進攻欽察、俄羅斯,攻佔莫斯科等城市。1240年成吉思汗(1162~1227)的孫子拔都攻佔基輔。
1241年拔都率部入侵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直至抵達奧地利的維也納附近,這是蒙古大軍所到最西的地方,但奧地利、波西米亞聯軍擊退了蒙古軍的進攻,這也是蒙古軍隊在歐洲第一次被擊敗,由於1242年窩闊台的死訊傳來,拔都以爭奪蒙古大汗汗位的繼承權為借口,率軍撤退東歸。
其實如此長的距離,拔都即使趕回去,也未必趕得上汗位爭奪,此時蒙古軍隊已成強弩之末,繼續西進,必將受到歐洲三強英國、神聖羅馬帝國、法國軍隊的抵抗和遍地城堡的頑強堅守(之前這三大國的主力軍隊都未曾參戰,甚至都沒有引起重視),此時找個借口撤軍可避免身敗名裂。
蒙古帝國還曾於1257年進攻越南北部地區。元朝滅宋後,希望把在宋朝失去的原來中國領土安南奪回來,元軍又分別於1285年和1287年兩度攻佔越南北部的地區,即當時的越南陳朝。大越與其宿敵占婆(越南南方的印度教政權)聯合擊退了元軍。元軍還曾經進攻佔城(今越南南部)。
1287年元軍攻入緬甸北部的蒲甘王國,並深入緬甸北部中部東部,部分元軍進入阿薩姆地區,之後在1303年退出緬甸南部地區,緬甸北部中部東部是中國領土,屬元朝的雲南省。元軍於1292年至1293年對爪哇島發動的海上遠征也無功而返。
1274年和1281年,由於日本鐮倉幕府拒絕忽必烈要日本臣服的要求,侮辱並殺死元朝使臣,忽必烈兩次試圖教訓日本,第一次,1274年,在蒙古大將忻都、高麗大將洪茶丘率領下,攻陷對馬島,在日本肥前沿海登陸並進攻。
128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派蒙古大將阿刺罕擔任總司令(行省右丞相)、漢人大將範文虎擔任副總司令(行省右丞),分南北兩路,在對馬島上會師。會師之後,阿刺罕逝世。大汗忽必烈命副宰相(中書省右丞)阿塔海前往接替。
可是範文虎企圖由他來完成這件事,沒有等阿塔海到達,即行進軍,在日本平壺島(長崎北)登陸,結果不久碰上台風,這次台風歷時多天,好不容易風雨停住,範文虎發現他已無法收拾這個殘局,就把已經登陸駐扎在山下的約十餘萬人的部屬,全部遺棄,自己和一批高級將領,乘上殘余的幾艘戰艦,悄悄逃走。
❸ 蒙古軍當年為什麼不攻打拜占庭帝國,還有印度和阿拉伯本土呢
東羅馬那個時候已經暫時亡國了。受詛咒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襲擊了君士坦丁堡,拉丁人和威尼斯人肢解了猝不及防的東羅馬,後者用了半個多世紀的時間才緩慢復國。
另外,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其實蒙古人對基督正教很友好。。。忽必烈的老娘就是東正教徒,他五哥旭烈兀率領蒙古第三次西征的口號就是解放耶路撒冷。。。旭烈兀老婆也是正教徒。。。蒙古三次西征主要進攻目標都是回教,第二次西征的時候進攻匈牙利是因為匈牙利庇護了突厥人。
至於為什麼蒙古大軍號稱保護基督徒,西方仍然反應寥寥,那是因為蒙古人信的是基督正教,西方天主教視其為異端,以至於找個借口把君士坦丁堡都搶了。蒙古軍攻克大馬士革後還主動派人和騎士團的「基督兄弟」聯系,結果教皇卻下令騎士團准備和蒙古人開戰。
諷刺的是,凡是蒙古西征路上的敵人,沒有一個不是羅馬深惡痛絕的野蠻人。如果當時東羅馬沒有滅國,以希臘人沒有節操的尿性,只會和蒙古人相逢恨晚。蒙古非但不會進攻東羅馬,還會在攻打回回這事上大家一起愉快地玩耍。
❹ 為什麼拜占庭帝國在土耳其人的大軍下亡國
長期以來,拜占庭帝國的城市經濟受到嚴格的管制,工商業者分別隸屬於某一個行業組織,一般的工商業者的自由經營程度已經遠遠不如羅馬帝國盛期,但他們的稅負依舊沉重。如果他們違背了同行業的規章或欠稅不繳,對他們的處罰是嚴厲的,包括監禁,受鞭打,斷肢,沒收財產等。工商業者的經營受管制,活動不自由,處罰又嚴,一些工商業者為躲避稅收,只好棄業出逃。這種管制直到拜占庭帝國晚期才有所放鬆,但工商業者的實力這時已經弱了很多,因為海外貿易被義大利人壟斷,沒有他們的地位,而國內貿易又因拜占庭領土的縮小和人口的減少,市場不大,從而他們只能勉強維持生存。
小農的處境與羅馬帝國盛期相比,也惡化了。在拜占庭帝國,小農不僅被束縛在所耕作的土地上,而且政府在納稅方面實行連環保制,使小農的流動性更受到限制。政府為了保證兵源,以及為了保證稅收(因為政府知道,從小農那裡徵集各種實物要比從大地主那裡徵收容易得多(註:安得里亞德斯:《拜占庭帝國的經濟生活:人口、農業、工商業》,載貝恩斯和莫斯主編:《拜占庭:東羅馬帝國導論》,牛津,1953年,第56頁。),曾一再反對大地產兼並小農,並且還採取一系列嚴厲的措施。但這些措施只有在中央權力強大時才能被有效推行,一旦中央權力衰弱了,小農的權益根本得不到保障,以至於他們寧肯投靠大地主、教會、寺院,以維持生活。
總之,本來可以成為拜占庭帝國支持力量的城市工商業者和小農,到了拜占庭帝國晚期,再也沒有力量支持這個國家了。誰來為拜占庭軍隊提供經費?稅源已經枯竭。誰來拜占庭軍中服役?後來幾乎全是外國僱傭軍。(註:奧斯特洛格爾斯基:《拜占庭國家史》,修訂版,魯吉斯大學出版社,1969年,第483頁。)這些外國僱傭軍對拜占庭的危害性更大。以加泰羅尼亞兵團為例,這是一支由加泰羅尼亞人組成的軍隊,其司令為加泰羅尼亞貴族羅傑·德佛勞爾,13世紀末至14世紀初駐扎在西西里,以被人僱傭作戰為業。14世紀初,「加泰羅尼亞人發現已無人僱傭他們。在這關鍵時刻,拜占庭帝國的小亞細亞諸省第一次為日益發展的奧斯曼土耳其勢力所威逼,皇帝安德羅尼庫斯二世邀請加泰羅尼亞雇傭兵前去援救。」[4] (P499)這等於引狼入室,因為加泰羅尼亞兵團簡直就是一夥強盜,「他們不是去幫助皇帝,而是襲擊了馬其頓和希臘。」[4] (P499)其實加泰羅尼亞雇傭兵人數並不多,只有6500人,但他們是一群亡命之徒,貪利忘義,見財物就搶,無惡不作。何況安德羅尼庫斯二世在邀請他們前來抗擊奧斯曼人時曾許諾給他們高薪酬,事後卻不如數付清,這些桀驁不馴的僱傭軍就佔地稱霸了。他們在拜占庭帝國境內的伯羅奔尼撒半島甚至建立了一個獨立的國家,統治所佔地區,橫征暴斂,發號施令,一直延續到14世紀末,才被另一支僱傭軍逐走。這不是外國僱傭軍在拜占庭帝國晚期割據稱雄的唯一例子。而這些沒有紀律並且往往同入侵的外敵相勾結的外國僱傭軍,在城市中搶劫財物,在鄉村中既劫物又擄人,從而又進一步打擊了拜占庭的工商業者和自耕農。即使這些僱傭軍不搶劫財物,不擄人,拜占庭帝國的城鄉居民為了供應這些軍隊而長期承受著沉重的負擔。「他們不得不為造船、築壘、架橋、修路尋找物資和勞力。最嚴重的是,他們還要承擔一些沉重的義務,如向王室官員和軍隊提供膳宿,承擔運輸工作,向路過的軍隊免費或以極低的價格提供各種物品等。」[5] (第1卷,P197)盡管帝國的公民都要承擔這些義務,但有權勢的大地主時常得到豁免義務的恩准,甚至他們還能禁止官員和軍隊進入自己的土地,所以負擔無疑落到了工商業者和自耕農身上。
自耕農之中,有的在戰亂或土地兼並中失去了土地、家園,有的被掠去當苦工,有的投靠了教會、寺院或大田莊,安心做一個佃戶或長工,這也比餓死或流離失所好些。他們這些人本來是拜占庭帝國的最可靠的支持者,皇帝們不珍視這些人的支持,不知道自耕農隊伍的流失就是在毀壞自己賴以強盛和生存的基礎,等到無兵可募,無兵可戰之時,再後悔也來不及了。晚期拜占庭帝國所面臨的正是這一自毀基礎的悲劇。
❺ 蒙古軍為什麼沒有進攻拜占庭帝國蒙古軍有實力征服它們嗎
打過土耳其,但沒有打過拜占庭。
公元10世紀中葉,一部分突厥人在首領塞爾柱的帶領下向西南遷移。而當時阿拉伯帝國衰弱,在其東部突厥人建立起了伽茲尼王朝。這個王朝包括現在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西北部和中亞一些地區。西遷的塞爾柱人信奉了伊斯蘭教,他們勇猛善戰,聯合和征服了其他一些突厥部落而日益強大。在塞爾柱的孫子圖格里勒·別克率領塞爾柱人打敗了伽茲尼王朝,佔有了伊朗並進而佔領了巴格達。圖格里勒·別克被哈里封為蘇丹,成為新興的塞爾帝國的君主。之後他的侄子阿爾普·阿爾斯蘭繼位,並在曼齊科特戰役中打敗了拜占庭帝國,佔有了小亞細亞。
後來阿爾普·阿爾斯蘭東征西討,建立起了大塞爾柱帝國。但是不久,塞爾柱大帝國分裂成了很多小的塞爾柱王國,其中存在時間最長的是占據小亞細亞的羅姆蘇丹國,其創立者是蘇萊曼·庫塔爾米什,阿爾普·阿爾斯蘭的堂弟。
1242年,蒙古軍隊佔領了埃爾祖魯姆,1243年,蒙古軍隊再次擊敗了羅姆蘇丹國的軍隊,羅姆蘇丹羅從此逐漸淪為蒙古帝國的附庸。之後國家再一次分裂,國家的大權由蒙古的攝政王行使,蘇丹圖有虛名。1277年,馬木留克蘇丹拜巴爾一世響應安那托利亞,擊敗蒙古人,暫且取締蒙古人作為塞爾柱領地的監察者,但請求馬木留克來到安那托利亞的當地勢力沒有表示防禦的需求,馬木留克返回埃及,蒙古人再度監控著安那托利亞。1328年,最後一位蘇丹占敗,羅姆蘇國結束。
但是,原羅姆蘇丹國內的一個奧斯曼諸侯國由一個加齊諸侯國逐漸強大,替代了羅姆蘇丹國的地位,最終他們建立了起了強大奧斯曼帝國。
拜占庭帝國很幸運,蒙古人被突厥人給擋住了,沒有受到蒙古人的進攻。
❻ 為什麼拜占庭帝國在土耳其人的大軍下亡國
它面臨的敵人太強大了,佩利奧洛格斯王朝根本沒有力量抵禦這一強大敵人的進攻,這當然是它滅亡的直接原因。比如說,奧斯曼軍隊人數眾多,拜占庭根本沒有那麼多軍隊,在君士坦丁堡保衛戰中,拜占庭守軍只有奧斯曼軍隊的二十分之一。又如,奧斯曼軍隊擁有強大的炮兵,他們能製造大型火炮,而拜占庭軍隊沒有火炮。盡管他們早已掌握了火炮的製作技術,但沒有財力來製造。
拜占庭帝國是在孤立和絕望中被入侵者毀滅的,這可以被看成是它滅亡的又一直接原因。
在拜占庭帝國內部,宮廷斗爭不絕,地方勢力離心離德,貴族豪門腐敗淫樂,社會上層又明顯地分裂為親羅馬教皇派(親西歐派)、親奧斯曼帝國派和既反對西歐和羅馬教皇,又反對奧斯曼帝國的東正教派,三派勾心鬥角,互不相容,以至於有人認為拜占庭帝國不亡是天理難容。這似乎也可以看成是拜占庭帝國滅亡的另一個直接原因。
❼ 蒙古沒有進攻過拜占庭帝國嗎土耳其與阿拉伯有過戰爭嗎
打擊土耳其的蒙古人事實上是突厥化了的蒙古人(也有說跛子是蒙古化的突厥人)帖木爾,此時的蒙古距離成吉思汗時期已經百年了.
當年蒙古人西征時,南邊走的是美索不達米亞到敘利亞的路線,而北線的西征走的是當年匈奴人遷徙的路線,沿歐亞草原行進,穿越俄羅斯,兩條線路都沒有接觸小亞細亞.旭烈兀的軍隊中有亞美尼亞人,因為這部分蒙古人被部分歐洲人認為是來自東方的十字軍.
所以蒙古沒有攻擊過土耳其人,而土耳其人與阿拉伯沒有什麼直接的戰爭,土耳其人是通過僱傭軍的形式滲透到阿拉伯帝國中的,繼而開始了對阿拉伯帝國的分裂.分裂中,土耳其人一直占據了小亞,知道奧斯曼部落奪取了土耳其政權以後成為了西亞的主人,這時候的西亞已經沒阿拉伯人什麼事情了
❽ 土耳其打拜占庭帝國時歐洲為什麼不出兵
尼科堡戰役中被擊潰了,之後也有援軍,比如1399年查理六世派遣參加過尼科堡的元帥Jean Le Maingre帶領「600重裝士兵,600侍從和1000弓箭手」來君堡逛了一圈,1444年瓦爾納的十字軍,1445年勃艮第公爵派遣的300人,到了1453年「。主要由熱那亞人、威尼斯人和加泰羅尼亞人組成的西方傭兵和志願軍則有2-4000人」,其中熱那亞3-400人(包括水手則有6-700人),威尼斯1000人,「和教皇特使一同抵達的大型義大利兵團包括200火銃手和弩手。」,還有塞爾維亞的1500人
1453年的歐洲正好處於一個由亂向穩的轉變過程,各國都百廢待興,發展經濟,根本不可能派大規模援兵去救拜占庭。
❾ 為什麼拜占庭帝國雖然存在千年,但是它的部隊卻很少,而且總強大不起來
具體參考我的《拜占庭軍區制改革》,
裡面拔著個問題回答的一清二楚。
❿ 土耳其人為什麼攻擊拜占庭
奧斯曼帝國和東羅馬帝國的戰爭吧。戰爭不就是為了利益,話說那時候的拜占庭是很富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