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豹2坦克被擊毀多少
⑴ 豹2坦克性能怎麼樣
從各項指標上來說,豹式坦克確實是不錯的坦克,但是,得從軍隊需求來看武器裝備,一個個分析,豹式的120滑膛炮是西方主流配置,在配備新型穿甲彈,威力上乘,這個無話可說,火控系統跟電子系統沒有像m1那麼出眾,不過也不落後主流,問題出在機動性上跟防護上,首先機動性,最開始的豹2確實1500馬力發動機,55噸戰斗全重,或許能跑到70公里以上的時速,加速度也好,可是後來裝甲不斷加碼,現在最新的豹式全重已經超過60噸,具體不知道,大約得62噸以上吧,它的單位馬力肯定下降不少,無論是最大公路速度和加速度肯定有所下降,這個機動方面雖然較蘇式坦克優勢不大,另外,現代火控技術的發展有進一步減少機動性的重要性,再就是防護方面,大家真是高抬豹式了,德國人根本就沒有得到英國的喬巴姆裝甲(最好的復合裝甲)又沒有貧鈾裝甲,再看看豹2a4的炮塔裝甲,都沒有傾角,怎麼理解豹式坦克防護超群的?後來一直加附加裝甲,可是我看正面又沒有爆破裝甲,豹式坦克防護或者不差,但是絕不會是網上說的防護超群的那種,至於德國標榜的防地雷能力,你只要見過反坦克地雷,你就知道,這世界上沒有坦克能抵擋它的,豹式所謂的防地雷能力,也就是防反步兵雷,另外,車重是個大問題,60+噸的車重決定它只適合北歐硬土平原跟沙漠地帶等幾種地形,而像俄羅斯這樣的凍土平原,中國南方的水田地形,在這種地形上用這種坦克根本行不通,中國蘇聯這些國家坦克最重不過50噸左右,俄羅斯現有坦克多是40+噸,不是這兩個國家不想提高防護,而是太重了,根本就不能用,你造個東西不能用,你想想有啥用,另外,小尺寸的坦克主裝甲的厚度不見得比這種重量超群的坦克差多少,現代坦克都不能保證抵擋同級別坦克的正面近距離一擊,就算主裝甲帶能不被擊穿,現代坦克火炮的裝葯也會讓坦克乘員喪失戰鬥力,再補上一發,就搞定了,所以說防護這方面很難說,另外造價跟製造難度也是大問題,德國人經歷二戰還是不長腦子,追求性能都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忘了二戰怎麼輸的嗎?德國人失敗也會失敗在這個嚴謹上,造個武器跟藝術品似的,總價高,難製造,跟蘇式坦克又沒有拉開虎式對t34那樣足夠的差距,這不是很失敗嗎?或許一對一能有勝算,但1對2呢?勝算就是零,現在豹式出口這么多,都成歐洲坦克了,不過想想,總產量不過3000+輛,t72坦克產量呢?就算t72很差,但是也是第三代坦克,125毫米主炮加俄羅斯自用穿甲彈也不是能小視的,t90就是t72第**的改進型,所以說豹2性能不錯,但絕對不是到超群地步,而且有缺陷,不過表面數據很好看,至於多少可行性,樓主自己定奪吧,打字很累,純手寫,僅代表個人意見
⑵ 介紹德制豹2坦克
德制「豹2」A6主戰坦克專輯
1970年聯邦德國和美國聯合研製MBT-70坦克的計劃告吹,聯邦德國便作出研製豹2坦克的決定。1972~1974年間,克勞斯•瑪菲公司制出16個車體和17個炮塔,所有樣車均裝有MBT-70坦克的倫克傳動裝置和MTU柴油機。
1977年,聯邦德國選定克勞斯•瑪菲公司為主承包商並簽定了批量生產豹2坦克的合同,在1800輛訂貨中,克勞斯•瑪菲公司生產990輛,其餘810輛由克虜伯•馬克公司製造,共分5批投入生產。
第一輛預生產型豹2坦克於1978年年底交給聯邦德國國防軍用於部隊訓練。1979年初又交付了3輛。第一輛生產型豹2坦克由克勞斯•瑪菲公司於1979年10月在慕尼黑交付。
1987年10月30日,聯邦德國政府又訂購了第6批150輛豹2坦克。 1988年又簽訂了第7批100輛豹2坦克的生產合同。1990年簽訂了第8批75輛車的生產合同。給德國陸軍的豹2坦克於1992年全部交付完畢。
除德國以外,還有其它一些國家裝備使用了豹2主戰坦克,其中包括荷蘭購買了445輛;奧地利從荷蘭那裡接收了114輛豹2A4型;西班牙陸軍向德國租借了108輛。丹麥和瑞士各購買了51輛和380輛。土耳其也購買了一批豹2坦克。以上只是豹2A5型之前的外銷情況。
豹2坦克的變型車包括坦克架橋車、裝甲搶救車、訓練駕駛坦克等。
坦克技術性能
豹2主戰坦克(A4型)全重55噸,乘員4人。該坦克的設計把乘員生存力量於20項要求之首位。車體和炮塔均採用間隙復合裝甲,車體前端呈尖角狀,增加了厚的側裙板。炮塔外輪廓低矮,防彈性好,設計時考慮了中彈後的防二次效應問題,將待發彈存於炮塔尾艙,並用氣密隔板將彈葯與戰斗艙隔離。該坦克採用集體防護式三防通風裝置。第五批生產型豹2坦克開始安裝英國格萊維諾乘員艙滅火抑爆裝置。
豹2坦克安裝萊茵金屬公司研製的120mm滑膛炮,裝有熱護套和抽氣裝置,炮管系用自緊工藝製造,內膛表面經鍍鉻硬化處理。坦克彈葯基數為42發,其中27發儲存在駕駛員左邊的車前部分,15發儲存在炮塔尾艙里。配用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多用途破甲彈兩種彈葯。萊茵金屬公司已研製了5代120毫米曳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其中DM13長徑比為12:1,DM21長徑比為14:1,更新型的DM33、DM43、DM53則具有更大的長徑比。最新的型號可配用於豹2A6的L/55滑膛炮,穿甲性能大幅提高。
輔助武器包括萊茵MG3A1式7.62mm並列機槍和MG3A1式7.62mm高射機槍°。炮塔兩則後部各裝1組煙幕彈發射器,每組有8具發射器。
火控系統是採用指揮儀式穩像火控系統,具有易於穩定和很高的行進間對運動目標的射擊命中率。車長配有PERI-R17型穩定的周視主瞄準鏡。炮長有雙放大倍率的穩定式EMES 15型潛望式瞄準鏡,其中包括激光測距儀和熱成像裝置。裝在EMES 15型瞄準鏡中的熱像儀能使火炮在夜間或不良天氣下或者對偽裝的目標進行瞄準和射擊。炮長還有1個輔助的FERO-Z18型望遠式單目夜間瞄準鏡。
坦克樣車原採用蔡斯EMES12型激光測距儀,生產型車採用美國休斯公司專利的釔鋁石榴石激光測距儀,並與EMES15型炮長主瞄準鏡組合為一體。激光測距儀最大測量距離為9990m,精度±10m。火控計算機由通用電氣德律風根的FLER-H型混合式計算機發展為在第五批豹2坦克上安裝的數字式電子計算機。
豹2坦克裝有MTU的MB873Ka-501型發動機,功率為1103kW(1500馬力)。傳動裝置採用倫克HSWL345型液力機械傳動裝置。行動裝置採用扭桿懸掛,車體每側有7個負重輪、4個托帶輪、1個後置主動輪、1個前置誘導輪和1個履帶調節器。 坦克機動性能數據(豹2A4型)
公路最大速度 72km/h
越野最大速度 55km/h
0-32km/h加速時間 7s
燃料載量 1200L
公路最大行程 550km
涉水深 無准備 1.00m
有準備 2.35m
潛渡深 4.00m
爬坡度 60%
側傾坡度 30%
攀垂直牆高 1.10m
越壕寬 3.00m
面向21世紀的豹2A5和豹2A6型
為了保證豹2坦克在21世紀的有效作戰性能,德國在90年代開始實施豹2坦克的改進計劃,改進型號命名為「豹2改」,後定名為豹2A5主戰坦克。最近,安裝120毫米L/55滑膛炮的改進型豹2已被命名為豹2A6主戰坦克,並進行了火炮射擊實驗。
豹2A5型主要改進包括:炮塔前弧區裝有新的增強型裝甲組件;用全電系統取代原有的液壓火控與穩定系統;改進120毫米火炮反後坐裝置,以便將來安裝萊茵金屬公司的120毫米L/55滑膛炮;車長的頂置PERI R17 A2瞄具有一個熱成像通道;車體後部的TV攝像機與監控器屏幕相連,使駕駛員可以快速安全地轉向;能與指揮與控制系統相連的以光纖技術和全球定位系統為基礎的復合導航系統;改進型激光測距機數據處理器。
德國陸軍准備改裝350輛豹2A5,目前已收到第一批225輛。荷蘭皇家陸軍將改進裝備中的180輛豹2。丹麥購買的51輛豹2也將改進成A5型。豹2A5也被瑞典陸軍新近招標選中,預計裝備280輛,在瑞典陸軍內部稱為Strv122。西班牙陸軍也同意購買219輛豹2A5主戰坦克及16輛搶救車。
勒克萊爾坦克
鐵甲雄獅-勒克萊爾坦克
⑶ 土耳其豹 2A4 屢被擊毀,德國坦克真的不行嗎
實際上豹2A4的裝甲防護並不好,沒有復合裝甲,還是間隔裝甲
冷戰後,德國從駐德蘇軍那裡搞來幾輛T72和T80,結果發現在他們的攻擊下,豹2A4的裝甲如何黃油一樣,一下就穿了
這種坦克基本只能代表西方80年代末的水平,尤其是防護性能很弱,連蘇聯老版T-72的穿甲彈都可以從正面擊穿,更不要說反坦克導彈了
從錄像上看,很多都是從側面和後部擊中的,這就是戰術問題了
⑷ 誰知道二戰時期德國豹2坦克的詳細資料
豹式坦克(Panzerkampfwagen V Panther,又稱五號坦克)為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投入使用的一款坦克,它主要於1943年中期至1945年的歐洲戰場服役。它原本被打算用作為對抗蘇聯T-34的武器,及取代三號坦克和四號坦克,並與它們和一些重型坦克一同作戰,直至戰爭結束。而它亦被認定為德國在二戰中最出色的坦克,並與蘇聯的T-34/85齊名。
在1944年之前它被標識為五號坦克豹式,並被陸軍部編號為Sd. Kfz. 171。在1944年2月27日,希特勒下令它改稱「豹式坦克」。
豹式無疑是為了對抗蘇聯T-34坦克而製造出來的,因為T-34坦克性能遠超於當時德國所擁有的三號坦克和四號坦克。在德國古德里安將軍的大力要求下,最高統帥部派出一支部隊至東線戰場,針對敵之T-34坦克作出評估。蘇聯坦克設計上最為深思熟慮的,是其傾斜式裝甲,不但可以輕易彈開來彈,而且也增加了裝甲的密度,使得來彈不易射穿。此外較寬的履帶以及較大的路輪也大幅改善了在松軟地面上的機動性,還配備了一支機槍。戴姆勒-賓士(DB公司)和Maschinenfabrik Augsburg-Nürnberg AG(MAN公司)被授命設計新型的30-35噸位的坦克,指定開發編號為VK3002,兩個公司剛好即時趕在1942年4月希特勒生日上各自展示設計圖。陳列在比利時一所博物館門外的豹式坦克G型。
兩間公司在19424月各自提的提案中,戴姆勒-賓士公司所設計的,幾乎是T-34的摹仿品,不同於以往偏向復雜的設計,戴姆勒-賓士公司務求做到在車身、炮塔、柴油發動機、駕駛系統、懸吊系統及履帶等方面類似蘇軍T-34坦克的簡易設計。而MAN公司的設計則符合了德國傳統的想法:在大而寬的車身後端安裝一個堅固的炮塔、一個柴油發動機、採用扭力棒的懸吊系統和典型德國坦克的乘員艙房。盡管希特勒打算採用戴姆勒-賓士公司的設計,但最後卻由MAN公司贏得德國軍部的賞識,其設計更在1942年5月受到採納。第一架由MAN公司接受生產的豹式坦克試作型在1942年9月出爐,經過測試後受到軍方採用。於是,德國軍方便立刻把這款坦克優先投產,但其正式生產卻推遲了——因為車頂需要以機具製作,正好德國缺乏這種機具,因此最終定案的坦克在同年12月才正式投產。德國對此坦克的需求量甚大,因此在1943年以後,豹式坦克的生產不再是MAN公司的專利,並開始由戴姆勒-賓士公司、MNH公司、HS公司分擔生產。
MAN公司初期預計一個月能夠生產250架豹式坦克,但在1943年1月,它卻把目標提高至生產600架。然而即使它多麼努力,由於盟軍的轟炸、生產上的問題及其他困難而使得MAN公司達不到這個期望。在1943年間,平均一個月只生產148架豹式坦克,在1944年卻增加了67架的產量。直至戰爭完結,德國總共生產起碼6,000輛豹式坦克。
設計特色
如果把額外安裝的火炮和斜甲排除在外的話,豹式無疑是德國最常見的坦克設計。坦克的重量由預計的35噸增加至43噸,更被安裝了一個可以提供700匹馬力,以齒輪箱及掌控系統驅動的梅巴赫HL230P30 V-12柴油發動機,而這種發動機一般被認為可以承受連續行進2000公里的負荷。為了把發動機的故障減到最少,開發人員特意安裝調速器以把發動機的轉數下調至每分鍾2500轉。此外,調速器的安裝也使得豹式行進的速度由55千米/小時下降至46千米/小時。
豹式的懸吊系統由前方的驅動扣鏈齒輪、後方的導輪和八個塗上橡膠的鋼輪所組成,它更在每個震臂中添上兩支扭力棒作為其懸吊系統的另外部份。因此,豹式的造價十分昂貴且很費時,但這亦為它帶來了當時無可取代的越野性能。而豹式的控制系統則以ZF公司設計的7檔AK 7-200同步齒合齒輪箱及MAN公司出產,以控制桿駕馭的單軸條掌控系統組成。其掌控系統允許以一個固定的軸條來驅動每個齒輪箱。當齒輪愈大,轉動的半徑就會愈大。如果其半徑比要求中大,那麼掌舵用的剎車系統就可用來收緊齒輪的轉動。而豹式坦克的最大弱點就是其最終的駕駛部件。這是因為在戰爭期間,德國缺乏製造齒輪的機器,剛巧生產該部件的機器也缺乏必須的齒輪,才導致這個尷尬的局面。而且,這個部件的壽命也不過行進150公里。
這架坦克的乘員由五個人來擔任:駕駛員、通訊員、炮手、裝填手及車長。而其斜甲則採用了同質鋼板,經過焊接及鎖扣後變得更為堅固。此外,最初生產的豹式坦克只有一塊60毫米的斜甲,但不久就加厚至80毫米,而豹式D型以後的型號更把炮塔裝甲加強至120毫米的上限,以保護炮塔的前端。而坦克兩側更加上了5毫米厚的裙邊,以保護坦克不受敵人磁性地雷的損害。
豹式坦克的主炮為萊茵金屬公司生產,攜帶79發炮彈(G型為82發)的75毫米半自動KwK42 L70火炮。這款主炮使用了三種不同的彈葯:APCBC-HE、HE和APCR三款,以作為供應彈葯短缺。而75毫米大炮在此時並不算是大口徑的火炮,但是豹式的主炮卻是二次大戰中最具威力的火炮之一。其特長炮管和強大的推動力,更為其提供了高速的發炮能力。此外,由於坦克上的瞄準器敏感度較低,這使得豹式坦克能夠更容易擊中敵人。加上此火炮的貫穿能力比88毫米KwK36 L56火炮為高,令豹式坦克成為了戰場上的殺人機器。而且,它也裝上了兩支MG34機槍,分別安裝於炮塔上及車身斜面上,有助於掃除步兵及防空用途。
豹式在二次大戰的歐洲戰場中備受矚目。平均5輛M4被擊毀才有一輛豹式坦克被消滅,就如德軍的虎式坦克一樣。加上其致命傷——發動機容易過熱而焚燒——已經解決了,更使得它成為德軍中最具效率的裝甲戰車之一,只是後勤工作有些問題。在戰爭後期,蘇軍捕獲了好些豹式坦克並納入了對德作戰之中,並把車上的操作指南譯成俄語向全體人員提供。
⑸ 請問誰能詳細介紹下二戰末期的「豹2」式坦克
二戰時期,德國沒有豹2坦克。豹2主戰坦克是聯邦德國20世紀70年代研製的主戰坦克。其戰斗全重55.15噸,乘員4人,坦克最大速度72 千米/小時,最大行程550千米。主要武器有120毫米滑膛炮1門 ,配有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多用途彈,彈葯基數42發。火控系統包括大炮雙向穩定、數字式計算機、激光測距、熱成像夜瞄裝置等。車體和炮塔採用間隙式復合裝甲,配有集體式三防裝置和自動滅火裝置。
在二戰時期,德國擁有的是五號中型坦克,俗稱「黑豹」式坦克,或「豹」式坦克。被推出的起因就是蘇德戰爭初期的「T-34危機」。德國原有坦克戰術性能偏重機動性,不太重視火力和防護,在「閃電戰」運用的初期其性能尚可,但進入蘇聯戰場,面對火力和裝甲強大的T-34和KV-1後,德國的Ⅰ、Ⅱ、Ⅲ、Ⅳ號坦克,以及35t、38t等就面臨被動挨打的地步。除加緊改進Ⅲ、Ⅳ號坦克外,古德里安等將領在1941年底的時候強烈要求研製新型坦克。1941年11月25日,希特勒命令戴姆勒-賓士、MAN等公司研製30噸級坦克以對抗T-34/76。1942年2月,戴姆勒-賓士公司和MAN公司相繼推出了自己的最後設計方案,即VK3002(DB)中型坦克和VK3001(M)中型坦克。1942年5月11日,VK3002(M)的設計方案獲得通過並被命名為五號中型坦克。
五號中型坦克有許多衍生版本,它們之間的差異與其他德國坦克的衍生型號相比相對較小。五號中型坦克的設計基本保持不變,從第一款到最後一款坦克的武器裝備和裝甲厚度只有輕微的變化。而且大部分所做的更改、設計或提高機械性能等行為皆是在戰斗後進行的。
五號中型坦克坦克的主炮為萊茵金屬公司生產,攜帶79發炮彈(G型為82發)的75毫米半自動KwK42 L70火炮。這款主炮使用了三種不同的彈葯:APCBC-HE、HE和APCR三款,以作為供應彈葯短缺。而75毫米炮在此時並不算是大口徑的火炮,但是五號中型坦克的主炮卻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具威力的火炮之一。其特長炮管和強大的推動力,更為其提供了高速的發炮能力。此外,由於坦克上的瞄準器敏感度較低,這使得五號中型坦克坦克能夠更容易擊中敵軍坦克。加上此火炮的貫穿能力比88毫米KwK36 L56火炮高,令五號中型坦克成為了戰場上強大的坦克之一。而且,它也裝上了兩支MG34機槍,分別安裝於炮塔上及車身斜面上,有助於掃除步兵及防空用途。
如果把額外安裝的火炮和斜甲排除在外的話,五號中型坦克無疑是德國很常見的坦克設計。坦克的重量由預計35噸增加至43噸,更被安裝了一個可以提供700匹馬力,以齒輪箱及掌控系統驅動的梅巴赫HL230P30 V-12汽油發動機,而這種發動機一般被認為可以承受連續行進2000公里的負荷。為了把發動機的故障減到最少,開發人員特意安裝調速器以把發動機的轉數下調至每分鍾2500轉。此外,調速器的安裝也使得五號中型坦克行進的速度由55千米/小時下降至46千米/小時。
五號中型坦克坦克的炮塔防盾採用鑄造形式,厚度為100毫米。炮塔可以通過電動或手動裝置旋轉。電動轉動炮塔一周所需時間由15秒至93秒不等,這是由發動機的轉數決定的。手動旋轉手柄有2個,分別在炮長位置和裝填手位置,單個手柄旋轉一周炮塔僅旋轉0.366度,若炮塔轉動一周需旋轉984周,2柄同旋需490周。
五號中型坦克坦克的懸吊系統由前方的驅動扣鏈齒輪、後方的導輪和八個塗上橡膠的鋼輪所組成,它更在每個震臂中添上兩支扭力棒作為其懸吊系統的另外部份。因此,五號中型坦克的造價十分昂貴且很費時,但這亦為它帶來了當時較為先進的越野性能。而五號中型坦克的控制系統則以ZF公司設計的7檔AK 7-200同步齒合齒輪箱及MAN公司出產,以控制桿駕馭的單軸條掌控系統組成。其掌控系統允許以一個固定的軸條來驅動每個齒輪箱。當齒輪愈大,轉動的半徑就會愈大。如果其半徑比要求中大,那麼掌舵用的剎車系統就可用來收緊齒輪的轉動。
⑹ 豹「2」式坦克的資料
1970年聯邦德國和美國聯合研製MBT-70坦克的計劃告吹,聯邦德國便作出研製豹2坦克的決定。1972~1974年間,克勞斯·瑪菲公司制出16個車體和17個炮塔,所有樣車均裝有MBT-70坦克的倫克傳動裝置和MTU柴油機。
1977年,聯邦德國選定克勞斯·瑪菲公司為主承包商並簽定了批量生產豹2坦克的合同,在1800輛訂貨中,克勞斯·瑪菲公司生產990輛,其餘810輛由克虜伯·馬克公司製造,共分5批投入生產。
第一輛預生產型豹2坦克於1978年年底交給聯邦德國國防軍用於部隊訓練。1979年初又交付了3輛。第一輛生產型豹2坦克由克勞斯·瑪菲公司於1979年10月在慕尼黑交付。
1987年10月30日,聯邦德國政府又訂購了第6批150輛豹2坦克。 1988年又簽訂了第7批100輛豹2坦克的生產合同。1990年簽訂了第8批75輛車的生產合同。給德國陸軍的豹2坦克於1992年全部交付完畢。
除德國以外,還有其它一些國家裝備使用了豹2主戰坦克,其中包括荷蘭購買了445輛;奧地利從荷蘭那裡接收了114輛豹2A4型;西班牙陸軍向德國租借了108輛。丹麥和瑞士各購買了51輛和380輛。土耳其也購買了一批豹2坦克。以上只是豹2A5型之前的外銷情況。
豹2坦克的變型車包括坦克架橋車、裝甲搶救車、訓練駕駛坦克等。
⑺ 土耳其投入戰場的豹2為何不堪一擊,跟德國自用的有什麼區別呢
德制武器一直是高精尖的代名詞,尤其是豹2坦克一直以火力強大,防護出色,性能先進著稱,常年位居世界坦克排行榜的榜首,但在敘利亞戰場上,豹2的不敗神話卻被打破,在2016年的「幼發拉底之盾」行動中,土耳其曾經一次性損失10輛豹2!在2019年的「和平之泉」行動中,也出現豹2殉爆,炮塔被掀飛的慘狀!
土耳其沒有制空權由於俄羅斯的介入,土耳其空軍為避免直接和俄羅斯戰機發生沖突,沒有爭奪制空權,這就導致了大批的地面目標成為戰機的活靶子,此前俄羅斯發布的視頻顯示,大量的坦克裝甲車等目標被俄軍機擊毀,這其中自然包括豹2A4
⑻ 土耳其豹2A4屢屢被擊毀 這款德國坦克真的不行嗎
那是因為出勤率高,所以經常出現被打的情況。你看99A還牛鼻呢,但是沒經歷過實戰,到底行不行也不知道,所以說這個要綜合的去比較。
⑼ 怎麼看土耳其在侵略敘利亞的戰爭中,豹2坦克遭到了重大的損失呢
庫爾德Firat通訊社報道,10月13日隸屬於庫爾德武裝的“敘利亞民主軍”宣布取得首場大捷。據他們說在拉斯艾因地區重創了一支土耳其裝甲部隊,其中包括摧毀了土耳其軍隊的大批坦克和75名土耳其士兵。有消息透露出疑似土耳其軍隊裝備的德國製造的豹2坦克被擊毀,目前對於這個報道的真實性還沒有得到證實。
就豹2坦克本身來說,土耳其裝備的豹2A4坦克並不是最先進的,庫爾德武裝手裡的反坦克武器完全能夠對付。如果真的如媒體所報道的這樣,庫爾德武裝取得的戰果可以說是輝煌的,對土耳其膨脹的野心無疑是一個打擊。土耳其的做法無疑是自私的,它所謂的在敘利亞境內建立一個容納庫爾德難民的“安全區”,實際上就是肢解敘利亞,土耳其對於敘利亞境內庫爾德人的進攻也會增加更多的難民,並且很有可能使“伊斯蘭國”死灰復燃,這是很危險的。土耳其的確是太狂了,怎麼不在你自己的領土上去建立一個安全區,這種情況下敘利亞庫爾德武裝應該拿出點鬥志,狠狠教訓一下土雞,否則它讓美俄給寵上天了。
⑽ 豹2主戰坦克的基本數據
主要武器
該坦克安裝萊茵金屬公司研製的120mm滑膛炮,炮管長5.3m,用電渣重熔鋼製成,裝有熱護套和抽氣裝置,設計膛壓為710米Pa,實際使用膛壓為500米Pa(5500千克f/cm2)。炮管系用自緊工藝製造,內膛表面經鍍鉻硬化處理,從而提高了炮管的疲勞強度、磨損壽命和防腐蝕能力。炮管壽命為650發(標准動能彈)。
整個火炮系統帶防盾重4290千克,不帶防盾重3100千克(包括炮管、熱護套、抽氣裝置和炮閂),炮管重1315kg。最大後坐距離為370mm,一般後坐距離為340mm。
彈葯儲備
120mm滑膛炮配用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多用途破甲彈兩種彈葯。車上裝42發彈,其中27發儲存在駕駛員左邊的車前部分,15發儲存在炮塔尾艙里。
DM13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是120mm火炮的主彈種,由彈丸、可脫落彈托和鋼底半可燃葯筒構成。彈丸由彈套、尾翼、彈芯和裝在彈底的曳光裝置組成的彈芯直徑為38mm、長徑比為12:1。彈芯為外部套有鋼套的鎢彈芯。該穿甲彈的初速約為1650米/s,最大有效射程為3500米。
DM12多用途破甲彈具有破甲和殺傷雙重作用,初速為1143m/s。該彈為尾翼穩定彈,短尾翼用鋁合金擠壓製成,經表面熱處理,可承受500米Pa以上的膛壓;採用了壓電引信;改進了點火裝置,將原來的單孔底火改成多孔底火,在周圍一圈開有徑向孔,使點火時間從22ms縮短為5ms。
半可燃葯筒由惰性纖維、硝化棉、二苯胺、樹脂等混合製成,內裝發射葯、底火和緩蝕添加劑襯套。為防止葯筒受潮和微生物侵蝕,在葯筒上塗有一層油膜。
DM23彈是於1983年採用的德國第二代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其整體式鎢鎳合金彈芯的直徑為32mm,長徑比為14:1。
DM33彈是第三代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具有更大的長徑比,但至今尚未投產。
該坦克的彈葯與美國M1A1坦克的彈葯通用。
輔助武器
輔助武器有兩種,一種是萊茵金屬公司的MG3A1式7.62mm並列機槍,安裝在120mm火炮左側,射速為1200發/min;另一種是安裝在裝填手艙蓋環形支架上的MG3A1式7.62mm高射機槍,用於防空,高低射界為-10°~+75°。
該坦克上載有7.62mm機槍彈4754發,其中2000發儲藏在炮塔里。 火控系統是由機械、光學、液壓和電子件組成的綜合系統,因採用穩像式瞄準鏡,火炮液壓伺服系統隨動於瞄準鏡。該綜合系統通常被稱為指揮儀式火控系統,由於是穩定質量較小的瞄準鏡並設有位置和速度復合電路,因而具有易於穩定和很高的行進間對運動目標的射擊命中率。
車長有1個向後開啟的圓艙蓋和可360°觀察的潛望鏡,艙蓋前裝有1個PERI-R17型穩定的周視主瞄準鏡,該鏡有2×和8×兩咱放大倍率。
炮長有1個雙放大倍率的穩定式EMES 15型潛望式瞄準鏡,其中包括激光測距儀和熱成像裝置。裝在EMES 15型瞄準鏡中的熱像儀能使火炮在夜間或不良天氣下或者對偽裝的目標進行瞄準和射擊。炮長還有1個輔助的FERO-Z18型望遠式單目夜間瞄準鏡,放大倍率為8×。在夜間,車長用與炮長EMES 15型瞄準鏡相連的熱成像瞄準鏡觀察戰場。EMES 15瞄準鏡的圖像可以傳給車長的PERI-R17型瞄準鏡,使車長也能看到同炮長相同的圖像。此外,車長還可以通過計算機控制的測試台控制檢測系統RPP 1-8,自動地監視火控系統的工作情況。炮長的EMES 15型雙目穩定式三合一主瞄準鏡的反射鏡頭是雙向穩定的,其晝間通道的放大倍率為12×,視場為5°。
該坦克樣車原採用蔡斯(Zeiss)公司的EMES 12型體視、激光測距儀,生產型車採用美國休斯(Hughes)公司專利的釔鋁石榴石激光測距儀,並與EMES 15型炮長主瞄準鏡組合為一體。激光測距儀最大測量距離為9990米,精度±10米,測得的距離、火力准備和所選彈種的數據都顯示在炮長瞄準鏡下部。火控計算機由通用電氣德律風根(AEG-Telefunken)公司的FLER-H型混合式計算機發展為在第五批豹2坦克上安裝的數字式電子計算機,該計算機可計算瞄準角和火炮橫向提前角,涉及的參數有目標距離、車輛傾斜角、目標的運動方向、橫風和彈道數據等。火控計算機計算了這些參數後將控制信息送入武器隨動系統,後者將武器與炮長的EMES 15或車長的PERI-R17型瞄準鏡的瞄準線對准。
炮長還有1個安裝在炮塔頂部的觀察潛望鏡,裝填手有1個單目觀察潛望鏡。 發動機
該坦克裝有MTU公司研製的MB873Ka-501型發動機,它是一種4沖程12缸V型90°夾角水冷預燃室式增壓中冷柴油機,在2600r/min時,功率為1103千瓦(1500馬力)。
該發動機具有單位體積功率高、低速扭矩特性好、燃油經濟性好、起動性好等特點。與豹1坦克使用的MB838型發動機相比,平均有效壓力從0.81MPa(8.3kgf/cm2)提高到1.07MPa(10.9kgf/cm2)、排量從37?4L增加到47?6L、轉速從2200r/min提高到2600r/min,因而使功率從610千瓦(830馬力)增加到1103千瓦(1500馬力),提高87%。另一方面,通過減小進氣管、噴油泵和氣缸蓋尺寸以及改進油底殼等部件,使發動機的結構尺寸更加緊湊。該發動機的單位體積功率從MB838型的388千瓦/m3(528馬力/m3)提高到543千瓦/m3(738馬力/m3)、比重量從3.1kg千瓦(2.3kg/馬力)降低到2.04kg/千瓦(1.5kg/馬力)。因而使豹2坦克具有比較好的加速性能,從零加速到32千米/小時僅需7s。然而,環形散熱器冷卻系統消耗功率達到162千瓦(220馬力),比其他坦克要高。
按1979年匯率計算,該發動機的單價為17.1萬馬克,占「豹」2坦克總價格的20%。
傳動裝置
該坦克採用倫克(Renk)公司研製的HSWL 345型液力機械傳動裝置,它是德國和美國聯合研製MBT-70坦克的技術成果之一。
該傳動裝置由可自控閉鎖的液力變矩器、倒順機構、行星變速機構、液力-液壓轉向裝置、液力制動器和匯流行星排等部件組成。
液力變矩器為二級渦輪綜合變矩器,最大變矩系數為2?5,可自控閉銷。
倒順機構由3個錐形齒輪、2個行星排和2個制動器組成,由駕駛員操縱,實現車輛的前進或倒退行駛。
行星變速機構由3個行星排、3個制動器和1個片式離合器組成,與倒順機構相配合,可以得到4個前進檔和4個倒檔,但僅使用2個倒檔。
轉向裝置是液力-液壓復合的雙流差速再生式機構,液力偶合器的作用是增加零軸上的轉向扭矩,液壓轉向機構實現每個轉向半徑的無級調節。掛空檔時,發動員機功率全部經過液力-液壓轉向機構傳遞,實現原位轉向。
液力制動器具有5147千瓦(7000馬力)的最大吸收功率能力,它與機械制動器共同構成豹2坦克的制動系統,最大制動力矩為24.5kN·m(2500千克f·m),可以使55t重的豹2坦克從65千米/小時的行車狀態在3.6s內制動停車。
精良的傳動系統價格也相當昂貴。按1980年幣值,HSWL 345傳動系統的價格為11.1萬馬克,相當於「豹」2坦克總價格的12%。
行動裝置
該坦克採用扭桿懸掛,車體每側有7個負重輪、4個托帶輪、1個後置主動輪、1個前置誘導輪和1個履帶調節器。懸掛裝置包括14根高強度扭桿、10個摩擦減振器和10個液壓限制器。負重輪的動行程為350mm,靜行程為176mm。
在第一、二、三、六和七負重輪位置處,裝有新型片式摩控減振器,10個摩控減振器的吸功能力為61kN·m。在這些負重輪位置處,還裝有筒式結構的液壓限制器,每個重11.5kg,當負重輪以2.94m/s向上運動時,10個液壓限制器的總吸功能力為170kN·m。該坦克的行動裝置具有良好的減振性能,總吸功能力比豹1坦克提高79%,達422kN·m。
該坦克採用迪爾(Diehl)公司研製的570A型雙銷式履帶,履帶板寬635mm,節距為183.5mm,板體上加有可以更換的橡膠襯墊,銷耳有橡膠套,履帶壽命達6400千米,橡膠襯墊壽命為1600千米。履帶調節器為機械式。
冷卻系統
MB873Ka-501發動機體積小、功率大。其活塞在汽缸內的往復速率高達15.2米/秒,超過了一般柴油機活塞的速率上限。而HSWL354液力傳動/變速系統也是一個發熱大戶。
「豹」2坦克的冷卻系統與發動機一樣,緊湊而有效率。冷卻系統採用環形散熱方案,熱交換器部分由輕合金製成,中心裝有兩台巨大的吸風式離心風機。為了保證空氣能均勻流入環形散熱器,減小壓力損失,風扇葉輪下還裝有導向葉片環。發動機轉速增大時,冷卻水的流動加快,風扇的葉輪也相應提高。冷卻水的最高溫度可達110度,當外部環境為38度時,發動機仍能滿功率運行。
完善的冷卻系統使發動機在任何環境、任何溫度下都能運轉自如,但「豹」2也付出了較大代價,整個散熱系統需要消耗發動機輸出的1500馬力功率中的220馬力。
裝甲防護:該坦克的設計把乘員生存力量於20項要求之首位,車體和炮塔均採用間隙復合裝甲,車體前端呈尖角狀,增加了厚的側裙板,車體兩側前部有3個可起裙板作用的工具箱,提高了正面弧形區的防護能力。炮塔外輪廓低矮,防彈性好,設計時考慮了中彈後的防二次效應問題,將待發彈存於炮塔尾艙,並用氣密隔板將彈葯與戰斗艙隔離。在90年代初的測試中A4型經受住了東德T-72在1500米的射擊未被擊穿而T-72卻被105毫米炮在1500米擊毀(國際展望2006年01期).波蘭雜志<新軍事技術>2002年3月號也認為這個距離豹2是對125穿甲彈免疫的,有一篇文章說該車在1500米上被125彈擊穿但是關鍵詞「象切奶油一樣」和網貼《請教眾位達人T-64 T-72和T-80的關系》中的語句非常相似。該坦克採用集體防護式三防通風裝置,安裝在底盤左側的裝甲板內,維護保養方便,空氣過濾器可從外部更換。
滅火系統:前4批生產型豹2坦克的乘員艙未安裝自動滅火系統,1985年德國為第五批生產型豹2坦克安裝了英國格萊維諾(Graviner)公司生產的乘員艙滅火抑爆裝置。
煙幕彈:炮塔兩則後部各裝1組煙幕彈發射器,每組有8具發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