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的山地車是什麼樣的

土耳其的山地車是什麼樣的

發布時間: 2022-11-03 08:00:13

⑴ 歐米尼山地車怎麼樣

答:還不錯。
山地車真正的設計目的是越野,主要應用於公路的速度行駛。 山地車有完整的減震系統,比較粗的越野輪胎,容易駕駛的方向盤,在田間乘坐,具有很強的通過性和操縱性;對於新手來說,山地車會提供更大的安全感,他更接近於人正常坐姿的「本能」。視線平視,腰不用過於下趴。
天津歐米尼科技有限公司於2017年08月11日成立。法定代表人曹式琴,公司經營范圍包括: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製造技術開發,自行車及零配件、電動自行車零配件、健身器材、童車、電動三輪車零配件製造、加工、銷售,電動三輪車組裝,電動自行車組裝、銷售,貨物進出口等。

⑵ salcano是什麼牌子的自行車

摘要 是土耳其的一家生產自行車和摩托車的廠,在英國等其他國家有分部,他們也有自己的自行車俱樂部。

⑶ 有誰聽過MAKE的山地車嗎 不知道怎麼樣

在山地車中性能一般吧,下面了解一下make山地車的歷史。

公元一九七四年「MAKE」誕生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美麗的丹佛是MAKE的故鄉,一個古老的自行車傳說 有著MAKE的光環和歷史。MAKE憑借流行的設計、嚴謹的工藝、高超的品質快速風靡市場,至今全世界30 多個國家建立了自己的銷售網路,產品行銷全球。

MAKE中文邁卡雷。隸屬於美國邁卡拉雷運動用品有限公司 2014年進入中國市場。以公路車。山地車見長,2015款硬尾山地車與美國同步上市,

⑷ 請問山地車有什麼牌子

山地車的牌子有捷安特、美利達、喜德盛、永久、鳳凰、千里達TRINX、崔克、Specialized、UCC等品牌。
最好的山地車是不出現在市面上的,比如奧運會山地車項目里用的山地車,那些都是各大品牌,包括捷安特和美利達這些專業自行車生產廠家專門訂做的,重量、性能都是最好的,但這種車也有一個缺點,就是沒有考慮耐用性,就是為一次比賽設計的,比賽完了估計也就差不多壞掉了。
更多關於山地車有什麼牌子,進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3d8c2a1615837735.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⑸ 什麼是山地車

山地車,英文名叫「mountain bike」,縮寫為MTB。起源於美國,是美國青年為了尋求刺激,在摩托車比賽的越野場地上駕駛自行車進行花樣比賽而派生發展起來的車型。 最早騎山地自行車進行越野的,是一位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學生斯科特(James Finley Scott),他是第一位將普通自行車改裝成山地車式樣的人。以後越野運動逐漸在歐美流行,並形成賽事。1990年國際自行車聯盟承認這項運動,1991年首次舉行世界盃賽。
山地車賽首次是七十年代在美國的聖弗蘭西斯科市舉行的,直到1996年,它才成為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在山地賽中,選手們必須具備良好的耐久力、平衡能力和承受能力,才能在崎嶇不平、前途難以預料的賽程中超出對手。
自行車場地賽和公路賽路面平坦,而奧運會的山地車賽(越野賽)卻不同於這兩種比賽,因為奧運會山地車賽採用「扁平」輪胎,空氣動力的考慮成分較少。整個賽程當中,各種沖撞時有發生,因而選手們要有在賽程當中隨時修車的能力。
編輯本段山地車起源
山地車是專門為越野(丘陵,小徑,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行走而設計的自行車,一九七七年誕生於美國西岸的舊金山。當時,一群熱衷於騎沙灘自行車在山坡上玩樂的年輕人,突發奇想:「要是能騎著自行車從山上飛馳而下,一定非常有趣了。」於是便開始越野自行車的設計制,正式命名為山地車則是在兩年後的事。從此,「速降競技」作為體育比賽中的一個新項目嶄露頭腳,運動員騎山地車沿規定的下坡線路高速滑降,速度快者為勝,吸引了眾多的愛好者。
自行車雖然始於歐洲,但美國人發明的山地車卻一掃傳統的自行車概念,將一股新風吹遍全球。
編輯本段山地車運動分類
爬山單車的賽事共分為3個項目:下坡賽(Downhill Event)及雙人彎道(Dual Slalom)與滑雪比賽同名項目十分類似--前者是車手分別滑下一條下坡的賽道然後計算最短時間完成者勝出。後者是兩名車手在兩條並列的下坡道上同時滑降,以Z字型邊行駛邊飛躍土坡,最先到達者為勝。至於越野賽(Cross-Country)顧名思義是在野外的大自然環境下進行,賽程全長通常大約在16至24公里之間,其中不少於1/4的賽道是未經任何人工修葺。所有比賽的訣竅都是恰到好處得沿著既定的軌道,避免多走冤枉路。
編輯本段山地車運動發展
在爬山單車運動中,法國選手在當今國際賽事里已發展成一般新勢力,與其它勁旅如美國、澳洲等成為了此項運動中的領導者。法國首先在今年世界錦標賽的下坡項目(Downhill Event)中高奏凱旋曲,其中車手富爾洛斯(N.Vouilloz)及加舒特(Gachot) 分別取得男子下坡賽的冠,亞軍。女子下坡賽方面,舒(A.C.Chausson) 則替法國在青少年組的賽事中贏得另一面錦標,值得注意的是,她在這組別中奪魁所做出的時間,竟然比高級組的選手所做出的紀錄更快,可見法國在下坡項目中實力非常強大。 越野賽項目方面,荷蘭的班贊斯(B.Brentjens)力壓群成為男子組冠軍,女子組 桂冠則由加拿大女騎士仙黛(A.Sydor)取得。這批新加冕的世界「山路之王」,在今次征服了德國黑森林之後,明年將要接受一個更大的挑戰--爬山單車已獲國際奧委會正式排准,並已在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中首次登場作為競賽項目。
編輯本段賽制
在山地車賽的出發點,所有選手同時出發。男子山地車賽全程為40-50公里(6-7 圈),女子比賽全程為 30-40公里(5-6 圈)。比賽的確切路程要等到比賽前一天晚上才能確定,主要是裁判要根據天氣等條件來把握比賽時間。一般男子選手需2小時15分,女子選手需要2小時左右。這種令參賽選手極度疲勞的比賽還存在海拔上的變化,其高度將從海拔面升高到海拔230米左右。
編輯本段山地車的特點
是專門為越野(丘陵,小徑,原野及砂土碎石道等)行走而設計的自行車,其主要特徵是:寬胎,直把,有前後的減震,騎行較舒適。寬而多齒的輪胎提供抓地力,有減震器吸收沖擊。近些年來前減震的應用成為標准,前後減震的車輛越來越普及。一些山地車開始使用副把,但角度上揚的把橫卻成為了時尚。
山地車,具有剛度大,行走靈活等特點,騎行時不必選擇道路,無論街巷漫遊還是休閑代步都獲得了廣泛的好評,騎車者可以在各種路面環境上盡情地享受舒適的騎行樂趣。
山地車,因其堅固、粗獷、新穎的外型、繽紛奪目的色彩、優越的騎行性能,很快成為都市青年追求的時尚。
山地車,各種部件均不同於普通自行車,具有緩沖作用、抗震性能好的輪胎,牢固結實、材料鋼度大的車架,不易疲勞的手把以及即使在陡峻的坡道上也能夠暢快地騎行的變速器等,都使山地車更加適合與爬山越野、郊遊旅行。
山地車,車速一般有10速,12速,15速,18速,21速,24速以及27速。正確運用變速器,能應付平路,上下坡,土路,頂風等復雜路況和氣候,比普通自行車快速省力得多。
長途騎行,應適時變換調速器,充分發揮山地車的特長。一般來說,應以腳下略感有力為宜,若覺得有點「空」,就應馬上換高速比;相反,若感有些吃力,就應及時換成低速比。
如若是能略知一二修理技術,騎上山地車的感覺簡直就象個國王,在我們這個以自行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的國度里,山地車可算是當之無愧的旅遊大哥大。
編輯本段山地車的分類
1.普通越野XC(Cross Country)
50%上坡、50%下坡:用於普通的山地越野,也是山地車中最輕便最實用的車型,因強度適中,可以追求輕量化。
2.雙人競速DS(Dual Slalom)
70%上坡、30%下坡:適合競賽級的高強度越野,但造價過高,都在萬元左右。
3.自由騎FR (Free Ride)
40%上坡、60%下坡:野地叢林里玩,也可以飛台階,高強度要求,部分裝備接近DH。
4.飛躍DJ (Dirt Jumping)
30%上坡、70%下坡:飛土包的車,騰越空中,需要很重的高強度車架,前*也不便宜。
5.速降DH (Down Hill)
0%上坡、100%下坡:從山頂以60公里/時的速度沖下,擁有巨長的雙肩前*,超高強度要求,一般造價在3-5萬元左右,重心後移,不適合爬坡;又因重量過重,不適合一般的騎行越野。
編輯本段山地車部件及選購
1.車架
一部山地車是否騎的舒適,是否輕巧易控,能承受多高的強度,能用多長的時間,能否升級等,關鍵就是看車架了。
車架大致分為兩種:硬車架、全避震車架。
硬車架:騎起來更省力,更輕巧,價格低廉,500左右的架子就不錯了。
全避震車架:更舒適,過顛簸的山路時不用減速,不過騎起來有懈力,不適合長途,價格較高,尤其是選擇一款優秀的後避震器,價格跟車架價格不相上下了。
2.前叉
前叉是山地車中科技含量較高的部件,硬前叉的山地車已經不多見了,現在基本都是帶避震器的前叉。全世界有幾家廠的前叉不錯:Suntour(三拓)、DDN、RockShox、Marzocchi(馬祖奇)、Manitou、FOX……其中前四個廠的叉子有1000元的普及型號叉,而後兩種較少見,且價格太高,即使普及型的叉也接近2000元,新車友難以承受,買了也難以發揮其功效。
前叉的介質種類:
⑴、彈簧叉:最低檔的叉,沒有阻尼。
特點:便宜, 300元就能買個不錯的。
⑵、阻力膠:以阻力膠為介質,沒有阻尼。
特點: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不過阻力膠用三年左右會老化,需要換。
⑶、油簧叉:以彈簧(coil)為回彈介質,以油為阻尼。
特點:最重,但是最結實。彈簧用起來比較潤,對小震動反應靈敏,一般半年換一次避震油,怎麼拆叉換油?
⑷、油氣叉:以空氣(air)為回彈介質,以震油為阻尼。
特點:比油簧叉輕,但結實度有所降低。(也不至於低到哪兒去,普通越野足夠了。)半年打一次氣,車行都會提供專門的氣筒免費打,單獨買也可以,帶氣壓表200元左右。以空氣為介質的好處是重量更輕點,可以在高速越野中保護騎行者的手腕部位,不過對小震動反應不太靈敏。
前叉的工作順序應該是:遇到障礙物——前叉被壓縮——到了極點——被回彈到原來長度(回彈的速度受阻尼的影響)——彈跳系統工作結束。
前叉的專業或英文詞語:
行程Travel:前叉能夠壓縮的極限長度。越野用60-80mm。飛躍用的叉100-125mm。速降的要180mm。
回彈rebound:彈起後收縮到極點之後,由介質(阻力膠、彈簧、空氣)彈回原來的行程長度,即彈跳Spring的後半部分,因為回彈速度要受到油阻尼的影響,所以單獨成為一個專業名詞。
阻尼Damping:回彈的時候,回彈速度有多快,這個由阻尼來決定。高速行使下,回彈快了,會被彈飛;回彈慢了,連續障礙物時行程被越壓越短,手感跟沒有回彈的硬叉一樣。
回彈調節rebound adjustment:這是一個科技賣點,有這個功能的叉要貴幾百元。但是馬祖奇的經典叉Z3帶這個功能;另外RockShox的叉,只要型號後面跟SL的也帶。顧名思義,是調節回彈速度快慢的。帶這個功能的叉,不用換清、濃的油,就能達到調節回彈的目的。回彈調節在越野中的影響——小石頭路、泥路,需要回彈快點的;岩石、大落差的路需要回彈慢點的。回彈調節旋鈕一般在叉腳的左邊。原理是轉動以後,可以使油孔變小,而減少單位時間油的通過量,延長出油的時間,達到回彈變慢的目的。跟飯店帶孔的塑料鹽瓶一個原理。按中國人的思維習慣,把回彈調節理解為阻尼調節要容易些,因為回彈的快慢是通過油阻尼進出量來控制的。
鎖死lockout:騎行的時候,通過一個特殊的旋鈕,能把前叉鎖死,跟硬叉一樣,對任何障礙物都沒有減震的反應。這樣可以減少懈力,使爬坡變得更容易,騎長途時也可以省力些。普通玩家用處不明顯,建議把金錢用在其它部件上。
3.制動系統
制動系統包括剎車、剎把、剎車線。
山地車用兩種剎車:[V剎]、[碟剎],而普通自行車的[吊剎]不常見。
V剎:力量很大,因為是靠摩擦輪圈制動,所以輪圈一定要調整到位,且不容易形變。
碟剎:比起V剎,更不容易把輪胎抱死,高速行駛的時候,抱死很危險,會導致側滑。碟剎的價格很貴,好點的都在千元左右,V剎400元能買相當好的了。
碟剎又分兩種:油壓碟剎和線拉碟剎,油壓碟剎靠油去壓剎車片,獲得巨大的剎車力,這種剎車在速降車上很常見;線拉碟剎靠手指的力量去制動,其實用在XC上綽綽有餘了。
4.傳動系統
傳動系統包括牙盤、中軸、鏈條、飛輪。
牙盤:3個齒輪,都知道吧,FSA的不錯,便宜實惠的買個TV 的一百多,或者仿閃電的牙盤,幾十元。
中軸:有梅花孔中軸和方孔中軸兩種,長度也有所不同,必須依照梅花孔或方孔的牙盤購買。
鏈條:這個是個易耗品,斷鏈條是經常的,騎長途的話,一定要帶好備用的喲,免得在青藏路上灰溜溜的搭便車。
飛輪:這個要選擇了,有8飛24速的,有9飛27速的。長期以來的誤區認為,檔越多,用得也越多。其實車手是不會把所有檔用遍的,80%的時間只用一個檔,但這個檔一定是最適應車手蹬踏力度和頻率的。由此可見,檔數越多的變速系統,車手選擇適合自己的檔位就越精確。27速的比24速的多3個檔,讓車手有更多的選擇。
5.變速系統
變速系統包括變速指撥、前撥、後撥、變速線。
變速器,國內最常見的兩個牌子,一是喜馬諾Shimano,二是SRAM。
喜馬諾佔領中國市場很多年,新興的SRAM在性價比上的確優越一些,比如SRAM-7.0變速系統就是針對Shimano-XT設計的,但是價格便宜一半。還有要注意的是,Shimano跟SRAM有的零件不兼容,最好不要混用。
指撥:分兩種,一是剪刀變速器,二是轉把變速器,轉把變速器變檔時來得更快,有的人有鍾愛剪刀變速器,因人而異了。Shimano的變速器大多是剪刀的,SRAM的轉把變速器很有名。
還有一種是聯體手變,把指撥和剎車的閘把做成一體的了,這樣的好處是具有極高的兼容性和美觀,不足之處是,萬一閘把壞了指撥沒壞,還是得全部一起換。
前撥:錢多的往XT上走,錢少的用alivio。SRAM的很不錯,比較實惠
後撥:個人認為比前撥重要些,建議裝比前撥高一檔次的傢伙。比如Shimano的LX、XT系列,SRAM-7.0等,結實耐用。錢少的就裝Shimano alivio。
變速線:同剎車線。
附:Shimano的級別從高到低依次是 XTR, XT, LX, Deroe, Alivio,Acera,Altus,Tourney
SRAM的級別從高到低依次是XO、9.0、7.0, SX4, SX5
6.車輪
車輪包括車圈、鋼線、前後車軸、外胎、內胎。
車圈:山地車應選用雙層圈。因為雙層圈比單層圈更結實,更能經受惡劣地勢對單車性能的考驗。車圈又分為:刀圈和工型圈。
刀圈優點是抗縱向的沖擊強,再大的強度也不會發生圓周變形,而橫向的變形是很好調整的;刀圈還能減小空氣阻力,適合業余車手和訓練使用。缺點是重,不適合爬坡。
工型圈抗橫向的沖擊能力強些。
鋼線:有兩種,一種是普通的,橫截面是圓形;另一種橫截面是扁的,能減少正面的風阻。
車軸:又稱花鼓。用碟剎的朋友,應該選擇碟剎車軸,因為碟剎片是固定在碟剎軸上的;用V剎的朋友,可以用普通軸,如果以後想升級到碟剎,可先裝碟剎軸。
車軸分為[培林]軸和[珠檔]軸。建議買培林軸,滾珠壞了,可以更換。
外胎:很重要,因為它直接影響到騎手在特定路面對車的操控。不同的胎紋適應不同的路面。
胎紋越平,阻力越小,速度越快,在平地上的摩擦力越強。光頭胎,適合城市裡平整的水泥路。
胎紋越凸,阻力越大,速度越慢,在山地上的摩擦力越強。
內胎:屬於易耗品。
編輯本段山地自行車與減震自行車的區別
山地車--分類
XC--Cross Country:普通越野車(通常為越野車)
說明:有些彈跳,相對較小的沖擊 功能重點:50%下坡,50%爬坡
XC Racing : 競賽越野
說明:包含長坡的有騎乘技巧難度的競賽路道, 功能重點:30%下坡,70%爬坡, 英文里也有稱為:Aggressive X
DS--Dual Slalom :速降對抗賽車 (也有譯為:回轉雙人對抗賽)
說明:也有成為飛包車,和近來流行的街攀車比較相似,都是前軟叉,硬車架,只是在結構有細微變化,另外輪胎等細節部分作了更適合街道的改進
DH--Down Hill:速降車
說明:刻意挑戰、俯沖速度、高度落差及強烈沖擊的下坡賽道,踩踏功能完全是陪襯, 功能重點:100%下坡,0%上坡, 英文分類里也成為:COMP.DH或Extreme
FR - Free Ride:自由騎
說明:
針對 崎嶇不平的自由騎地形,進階級林道,持續遭遇跳躍及相對程度沖擊的激烈模式,功能重點:60%下坡,40%爬坡。英文分類也有稱為:Enro
Dirt Jumping:(暫時不確定中文名稱)
說明:極具技巧及技術要求的路線,包含大量的垂直落地及飛躍。 功能重點:90%下坡,10%爬坡, 英文分類也有稱為:Freeride 或Tech
FS--Full Suspension:全減震越野車 (籠統稱呼)
場地騎行又包括泥地和硬地兩類。
其中泥地包括:DS(Dual slalom),4X,DJ(Dirt jump)。
DS(Dual slalom),一般在天然的下坡路線上,進行修整和改造,成為DS賽道。分為兩道,由兩人同時出發比賽。賽道一般全下坡,以彎道為主,無大落差地形。對車的堅固程度要求較高,兼顧輕量化,硬尾,軟尾都有。避震行程130MM左右。
4X,場地類似越野摩托場地,有上,下坡,小拋台,多人同時出發,不分賽道。硬尾為主,對車的要求類似DS,但要求更輕,可以適當犧牲強度。避震行程130MM左右。
DJ (Dirt jump),也就是土坡騰越了,表演性的玩法,對車的要求類似DS,硬尾,對頭管強度要求高。避震行程100MM左右
硬地包括:Urban,Bike park。
Urban,就是街式,以城市為舞台的表演性玩法,對車的要求類似DS,硬尾為主,避震行程100MM左右。
Bike park,自行車極限公園,有各種U台,練技巧的好地方,表演性玩法,對車的要求類似Urban。
編輯本段爬山單車的賽事
共分為3個項目:下坡賽(Downhill Event)及雙人彎道(Dual Slalom)與滑雪比賽同名項目十分類似--前者是車手分別滑下一條下坡的賽道然後計算最短時間完成者勝出。後者是兩名車手在兩條並列的下坡道上同時滑降,以Z字型邊行駛邊飛躍土坡,最先到達者為勝。至於越野賽(Cross-Country)顧名思義是在野外的大自然環境下進行,賽程全長通常大約在16至24公里之間,其中不少於1/4的賽道是未經任何人工修葺。所有比賽的訣竅都是恰到好處得沿著既定的軌道,避免多走冤枉路。

⑹ 土撥鼠自行車怎麼樣想買一輛3000左右的

這樣說的 是不懂車的(盡管他看上去似乎騎公路車山地車等等)。公路車和混合型運動車(平把公路車屬於其中的一種,可以直觀理解為「公路車與山地車的混血「),實際上在功能設計(比如針對騎行之目的不同)、(車架)幾何設計和配置上的劃分是很明確的。。。公路車,細分為TT(計時)型/鐵人三項型、爬坡(kom)型、越野(CX——注意和山地車的「XC」不是一回事)型、Gravel(礫石)型、長途型、競速型(包含破風競速型、氣動破風競速型等,一般稱作「大組車型」)。上述的公路車,都各有針對的用途,比如,所有的TT型是完全符合鐵三比賽的標准,然而有些鐵三型車則不適於TT計時賽);爬坡型在平路上是跑不過競速型的,但爬盤山公路則前者基本上秒殺後者。但是無論哪種公路車,核心功能都是用於高速騎行的體育競技和訓練及健身運動,相對其它車種,具有較輕的重量(以入門級公路車和山地車比較,前者整體一般輕3-5公斤)、無可比擬的高速度(一般騎行者時速可到30公里左右,國際專業賽事里的大集團50-60公里左右,沖刺時速可高達80公里)。配合心率計與踏頻器和公路車運動訓練及健康指導,可以很有效的提高身體各種機能。但公路車的劣勢是,幾何架構導致了騎姿基本(很)不舒服,而且對腰肌和協調性有要求(特別是高速度發力踩踏時低於45 °的大俯身騎姿,有的人根本適應不了);高速度時的緊急剎車相對的危險性較高,公路車對騎行者的「路面預判」和大腦快速反應能力也有一定要求。因此,是否能駕馭公路車,因人而異。。。山地車,特點與公路車剛好相反。設計功能是通過崎嶇和顛簸地形的,架構粗壯,帶有數處減震和緩沖裝置及技術(除了避震前叉,還包括粗大的花鼓及齒胎等),騎姿較公路車舒適很多,剎車效能也高;但是山地車相對的缺點也明顯,包括車重較高,滾阻和風阻大,時速低(一般人時速也就能保持在二十來公里),踩踏效率低(就是「泄力」),發力踩踏時間長了對體能的消耗也比公路車明顯的高。。。然而混合運動車,結合了公路車的「輕」和」快「、山地車的「騎姿舒適」,適合於多數通勤、健身和游騎者。通常,混合型運動車採用公路車的主體架構設計(包括大且細、低滾阻、高踩踏剛性的的700C輪組)和公路車的傳動及變速系統,局部為山地車的架構設計(騎姿和山地車近似是60 °左右)。一般人騎,時速可到25-30公里(山地車即便你是20歲青壯,猛著勁頭能踩到30公里時速,但堅持不了幾公里,因為處處給你泄力了)。。。如果從「競速騎行「或」科學式的騎行運動(健身/鍛煉)」角度看,肯定是公路車好,但如果不是按照那些嚴格框框+輔以心率計和踏頻器去運動的,而是以高速的通勤+游騎+一般性鍛煉為主,那麼混合運動車(平把公路車)就比公路車好很多。國內,大家只知道「山馬」(山地車壓馬路)或者「公路車」,而不知道這個,甚至有的人還稱其「四不像」,殊不知在歐美發達國家,混合型運動車是街上最常見的變速車種。。。最後,土撥鼠,正經的台灣牌子,不是那些國內一般的自行車配件廠自己吹的「來(源)自台灣(或英國/義大利)啥啥的」。

以下是混合型運動車:

這個是混合運動車的一個分類,車架結構是源自山地車的,還帶有小行程的避震前叉(回彈行程80mm,不是XC型山地車標准使用的100mm)。輪組是公路車的700C規格。剎車是山地車的標准油剎(制動力強)。這類混合車 上下馬路牙子 高度過減速帶和一般鄉間土路越野都ok。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長途型

⑺ marmot土撥鼠的山地車怎麼樣

marmot土撥鼠的山地車質量很好。

⑻ 最早的自行車是什麼時候發明的發明者是誰

關於自行車的發明說法較多。
①我國是世界上發明自行車最早的國家。自行車的始祖是我國公元前五百多年的獨輪車。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黃履庄曾發明過自行車。《清朝野史大觀》卷十一載:「黃履庄所制雙輪小車一輛,長三尺余,可坐一人,不須推挽,能自行。行時,以手挽軸旁曲拐,則復行如初,隨住隨挽日足行八十里。」這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自行車。
②自行車為西歐人所發明。公元1790年,法國人西夫拉克研製成木製自行車,無車把、腳蹬、鏈條。車的外形像一匹木馬的腳下釘著兩個車輪,兩個輪子固定在一條線上。由於這輛自行車沒有驅動裝置和轉向裝置,座墊低,西夫拉克自己騎在車上,兩腳著地,向後用力蹬,使車子沿直線前進。1817年,德國的馮·德萊斯男爵發明了一種能自由活動的車把,使他的自行車轉變比較方便。1818年,德萊斯在英國申請了專利。1839年,英國一位工人K·麥克米倫首創了用曲軸機構驅動後輪的腳踏自行車,可使人在騎自行車時雙足離開地面。1861年的一天,巴黎的馬車和嬰兒車製造商米肖父子修理德萊斯式自行車,修好後在坡道上試車時,感到這種車放腳很困難,於是對它進行了改進,在車的前輪上安上腳蹬曲軸,從而發明了米肖型自行車,不久這種自行車便開始大量生產。大概在1870年前後,法國的馬執又製造了一種前面驅動輪大,後面從動輪小的自行車,這種車的運行效果較好。1890年後,英國的亨伯公司生產出一種用鏈條傳動的、車為菱型的自行車,這種形式的自行車一直沿用至今。
③自行車為俄國人發明。1801年9月的一天,俄國農奴阿爾塔莫諾夫騎著自己製造的木製自行車,行駛2500公里,趕到莫斯科向沙皇來歷山大一世獻禮。阿爾塔莫諾夫製造的自行車與法國人西夫拉克製造的車較相似。亞歷山大一世見到阿爾塔莫諾夫製造的自行車,當即下令取消了他的奴隸身份。

啊,人和機器都那麼出眾!」一個土耳其的高級官員看見史蒂文斯從他的自行車「平凡者」上下來的時候稱贊說。人類使用車輪(或獨輪,或雙輪,或三輪,或四輪)的歷史大約有五千年之久了,但是在1690年以前,沒有任何人把兩個輪子連接起來乘坐。一個叫德·西弗拉克的法國人,兩腳分開,跨坐在他稱之為「塞萊里弗勒」的兩輪坐車上,一邊放一條腿,使之滾動向前。車輪的滾動頗受限制,因為他還沒有創造出一種駕駛這種機械的方法。可駕駛的德雷斯車是卡爾·馮·德雷斯於1817年研製成功的。為一種可騎機械的自行車,是麥克米倫於1839年發明的,後輪通過連接到踏板上的曲柄驅動。有了自行車,人類就能夠靠自己的力量旅行了,而且比步行快得多。然而並不是許多人都對這種想法感興趣。1861年,一個叫布魯內爾的法國制帽匠,把他的德雷斯車帶到馬車匠人米肖那兒去修理。米肖的兒子歐內斯特可能完全不知道麥克米倫的發明,因此提出:如果在前輪上裝上一個曲柄——象磨子的柄那樣的曲柄——而能夠踏著轉動的話,一定能夠改進這種機械。他就這樣偶然地開創了自行車工業。些叫「維洛西皮德」的早期腳踏車,踏板轉一圈,輪子就轉一周,在發明稱為「彭尼法森」的自行車之前,前輪做得越來越大。人們把這種車恰當地稱為「高自行車」。它跑得快,就是不穩當:如果想剎車,特別是下坡時剎車,騎車的人就可能被甩到把手前面,騎一天的車就得摔幾次。然而人們並沒有被嚇住。運動俱樂部成立了。1884年,勇敢的托馬斯·史蒂文斯騎著,推著,有時甚至是扛著叫「平凡者」的高自行車穿越了美國。前輪變小,從而使自行車更安全的嘗試斷斷續續地進行著,然而這些嘗試都因當時的工藝水平的限制而失敗了;可靠的自行車鏈條是一種重要的發明,沒有它是不行的。1885年,斯塔利發明了鏈條傳動的自行車,名為「安全漫遊者」,從而結束了高自行車的時代。自行車很快採用了鏈條傳動,然而卻沒有採用他的結構設計。人們曾試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連接兩個輪子,企圖把剛性、可控性、機械效率和舒適性結合起來。行車很快就變得相當可靠,而且效率很高。鄧洛普又於1888年重新發明了充氣輪胎,使自行車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目前的自行車似乎不可能有什麼根本性的變革。近年來許多人都想研製出一種更好的自行車,可是他們的努力都毫無結果。

現在,自行車像潮水一樣,遍及世界各地,進入家家戶戶。但很少有人知道,發明自行車的是德國的一個看林人,名叫德萊斯(1785—1851)。

德萊斯原是一個看林人,每天都要從一片林子走到另一片林子,多年走路的辛苦,激起了他想發明一種交通工具的慾望。他想:如果人能坐在輪子上,那不就走得更快了嗎!就這樣,德萊斯開始設計和製造自行車。他用兩個木輪、一個鞍座、一個安在前輪上起控製作用的車把,製成了一輛輪車。人坐在車上,用雙腳蹬地驅動木輪運動。就這樣,世界上第一輛自行車問世了。

1817年,德萊斯第一次騎自行車旅遊,一路上受盡人閃的譏笑,……他決心用事實來回答這種譏笑。一次比賽,他騎車4小時通過的距離,馬拉車卻用了15個小時。盡管如此,仍然沒有一家廠商願意生產、出售這種自行車。

1839年,蘇各蘭人馬克米廉發明了腳蹬,裝在自行車前輪上,使自行車技術大大提高了一步。此後幾十年中,涌現出了各種各樣的自行車,如風帆自行車、水上踏車、冰上自行車、五輪自行車,自行車逐漸成為大眾化的交通工具。以後隨著充氣輪胎、鏈條等的出現,自行車的結構越來越完善。

德萊斯還發明了絞肉機、打字機等,都能減輕勞動強度。現在鐵路工人在鐵軌上利用人力推進的小車,也是德萊斯發明的,所以稱它為「德萊斯」。

⑼ 「marmot土撥鼠」山地車怎麼樣,質量好嗎

剛進入國內不久,知名度、市場佔有率不算很高。質量應該不差。這個品牌有自己的研發技術。27.5寸的技術標准就是他們提出來的。不過比起其他國際大牌來說,並沒有什麼特別有名氣的金牌產品。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2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65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81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39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95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47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7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8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2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