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南丁格爾為什麼要去土耳其

南丁格爾為什麼要去土耳其

發布時間: 2022-11-22 19:32:33

㈠ 南丁格爾

南丁格爾軼事

■心地善良,放棄富貴
父親威廉和母親芬妮,都有著貴族血統。在英國,他們擁有兩處家園:茵幽別墅和恩珀蕾花園。每年夏天,烈日炎炎,他們全家像候鳥一樣,馬不停蹄地到「茵幽別墅」避暑;而在一年的其餘時間,他們住在恩珀蕾花園里。到了春秋季節,全家人就到附近的倫敦探親訪友,忙得不亦樂乎。小弗洛倫斯的童年,是在天堂般的環境中度過。
可是,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她的興奮點,卻往往不在小夥伴們身上。她愛騎小馬,愛和身邊的小貓、小狗、小鳥們聊天,玩耍。她樂於照看它們。有一次,一隻小山雀死了,她用手帕把小鳥包起來,把它埋在花園內的松樹下,還豎起了一塊小墓碑,上面寫了墓誌銘——
可憐的小山雀/你為何死去/你頭上的皇冠/是那樣美麗//但是現在/你卻躺在那裡/對我不理不睬/不聞不問
從小時候起,她就獨來獨往,不像一般的孩子那樣頑皮。她倔強而執拗,多愁善感,似乎過於早熟。她在滿目繁華中孤獨地成長。
恩珀蕾花園一片繁榮,花園外面卻是滿目凋敝。1842年的英國,經濟異常蕭條,飢民充斥了各個角落。弗洛倫斯在她的筆記中寫道:不管什麼時候,我的心中,總放不下那些苦難的人群……
1843年7月,正是炎熱的季節,南丁格爾一家再度到茵幽別墅消夏避暑時,她不顧家人的反對,去幫助周圍的窮人。她不怕骯臟和吃苦,把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多地消磨在病人的茅屋中。因為不少病人缺衣少食,她常常硬要母親給她一些葯品、食物、床單、被褥、衣服等等。她把這些東西用於賑濟窮人,以解他們的燃眉之急。到了應當返回恩珀蕾花園時,弗洛倫斯不願半途而廢,她想留在當地。但是母親認為,出身貴族的女兒理應在別的事情上有所作為,浪費時間護理那些窮人,簡直荒唐無比。父親和姐姐也都站在母親一邊。弗洛倫斯孤立無助。
在當時英國人的觀念中,與各式各樣的病人打交道,是非常骯臟而危險的。人們對於「醫院」、「護理」這樣的字眼一向避而不談,因為都是一些很可怕、很丟臉的事情。由於醫療水平落後,加上國力衰微,戰爭頻仍,在1844年以後的英國,醫院幾乎就是不幸、墮落、邋遢、混亂的代名詞。由於缺少必要的管理,它有時簡直就像瘋人院。在弗洛倫斯看來,最讓人難以接受的事,還不是上述可怕的醫療條件,而是醫院中「護士」的不佳的名聲,和她們那低下的素質。
1845年8月,弗洛倫斯同父親一道,到曼徹斯特去探望生病的祖母。因為祖母病情加重,卧床不起,而且缺少照料,她便留在身邊護理。很快,祖母的身體大有起色。接著老保姆蓋爾太太又病倒了。弗洛倫斯又趕回家裡,精心護理病入膏肓的蓋爾太太。直到老人臨終,弗洛倫斯一直守候床邊,沒有離開半步。
這年秋天,恩珀蕾花園附近農村中瘟疫流行,和當地的牧師一道,弗洛倫斯積極地投入了護理病人的工作。她在一次次地證明著自己,她的人生信念更加堅定了。
在那時,人們都以為護理工作很簡單,根本用不著培訓。以前連弗洛倫斯自己也曾認為,只要富有耐心和同情心,就能幫助病人解除病痛,這就是護理工作的全部。一天,她親眼看到一個女人,在她面前痛苦地死去。這位病人服錯了葯。「她必然是死不瞑目,是那些護理者『毒死』了她!」這一想法讓她大受刺激。她從此知道,護理是一門重要的學問。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她別無選擇,必須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離恩珀蕾花園幾英里處,有一個診療所,主治醫師富勒先生很有些名氣,據說畢業於牛津大學,而且是南丁格爾家的老朋友。於是,弗洛倫斯打算說服父母,給她一段時間,准許她去這個診療所學習。恰逢富勒夫婦應約到恩珀蕾花園做客,她就當著父母的面提出拜富勒為師。
不料,一場風暴就此爆發了。父親拂袖而去;母親則氣得發瘋,說再也無法忍受這樣的怪念頭;連姐姐也歇斯底里大聲嚷嚷,說妹妹一定是「中了邪」——這不單有失貴族身份,還會把病菌帶入家門,害死全家。
富勒夫婦感到很難堪。為了安撫南丁格爾夫婦,他們也只好向弗洛倫斯「潑冷水」,勸她放棄自己的想法。
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她咬緊牙關,沒有屈服。她開始偷偷鑽研起醫院報告和政府編印的藍皮書。她還私下給國外的專家(比如普魯士大使本森夫婦)寫信,向他們請教各種問題。並且,還時不時地索求有關巴黎和柏林兩市醫院情況的調查報告。每天早晨,她至少要學習一個多小時。當早飯鈴聲響起,她會迅速收拾書本,若無其事地下樓用餐,看上去規規矩矩,也盡量不提及內心的想法。母親要她負責儲藏室、餐具室和藏衣室的整理工作,她絲毫不敢怠慢。她希望母親回心轉意。她給朋友克拉克小姐寫信說:「我不得不做很多家務。那些衣被、玻璃杯、瓷器,已埋到我的下巴了。它們簡直是乏味透頂。我也不禁要問自己:『這就是生活嗎?難道一個有理智的人,一個願意有所作為的人,每天想要做的,就是這些嗎?』」
她也收到了愛情的橄欖枝。在一次宴會上,她結識了年輕的慈善家理查德(將少年犯與成年犯分離,以接受更合理更人性的管教,就是出自他的提議)。理查德對她一見鍾情,兩人一起談詩作畫,愉快交往。在弗洛倫斯寂寞無助的時候,理查德的數不清的信箋,給過她很大的精神安慰,她也曾把理查德稱為「我所崇拜的人。」但是,在他求婚時,她考慮良久,卻拒絕了他。她給理查德寫信說:我註定是個漂泊者。為了我的使命,我寧可不要婚姻,不要社交,不要金錢。
弗洛倫斯曾在一封信中流露出追求獨身生活的態度,同時談到自己對婚姻的看法:「普遍的偏見是,歸根結底,一個人必須結婚,這是必然的歸宿。不過,我最終覺得,婚姻並不是唯一的。一個人完全可以從她的事業中,使自己感到充實和滿足,找到更大的樂趣。」此後,她拒絕了所有的求婚者。
經弗洛倫斯的請求,本森爵士給她寄來了一本書:《凱撒沃茲的基督教慈善婦女年鑒》。書里介紹了凱撒沃茲在護理方面的先進理念和有關情況。
她仔細閱讀之後,不由得喜出望外。作為慈善醫療機構,凱撒沃茲正是她多年來夢寐以求的地方。在那裡,各方面的條件相對完備,她可以得到適當的訓練,同時,那裡的宗教氣氛、清規戒律,是一張「擋箭牌」,可以保證護士的名聲不受輿論指責。
但她不敢貿然向父母提出直接去凱撒沃茲,只是利用病後療養的機會,先來到法蘭克福,當時那裡的護理事業也走在各國前列。在一家診療所,她學到了不少有用的東西。兩周以後,她離開時,覺得自己有資格做一名合格的護理員了。
當父母、姐姐知道她對護理「賊性不改」,還在私自學醫時,個個氣得發抖。他們聯合起來懲罰她,令她「閉門思過」,不許出家門一步。
她與家人冷戰數年。時光如飛,在1851年6月8日這一天,弗洛倫斯在她的筆記中,以前所未有的堅定語氣寫道:「我必須清楚,依靠一味的死守和等待,機會就會白白地從身邊溜走。從他們那裡,我得到的,只是愈演愈烈的沖突。我顯然是不會獲得同情和支持的。我應該就這樣坐以待斃嗎?絕對不可以!我必須自行爭取那些我賴以生存的一切。對於屬於我的事業,我必須自己動手去做。我的人生的際遇,我的真正的幸福,要依靠我的努力,他們是決不會恩賜與我的。」
這次,她的確是做到了「言必行,行必果」。首先,她以出去散心為借口,去了凱撒沃茲;在那裡學了兩個星期之後,為了獲得更為系統的學習,決定再次去法蘭克福。她平靜地向家人宣布了她的決定,父親尚平靜,但母親和姐姐驚慌不已,再度極力阻撓。這一次,弗洛倫斯絲毫沒有退卻。她們三人大吵了一通。父親見勸阻無效,氣憤之下,提著獵槍牽著愛犬走出家門。他走後,她們更吵得天昏地暗。母親甚至想打她耳光,但被她靈巧地躲開了。
第二天,弗洛倫斯勇敢地離開了家。來到西道爾·弗利德納牧師的收容所——這所機構擁有一所醫院,一所育嬰堂,一個孤兒院和一所培訓女教師的學校。
弗洛倫斯住在孤兒院內的一個小房間里。她的工作地點,就是孤兒院和法蘭克福女子醫院。所有的工作她都學著干,一點兒也不肯落下,甚至連手術護理她也參加。這對她來說非常不易。畢竟,在當時,對於一個貴族女子來說,完全是「有失體統」的事。她明白這一點,但她不在乎。
在這段時間里,她往家裡寫了好幾封信,介紹自己的情況,也渴望和家裡人重歸於好。在32歲生日時,她感謝家人的祝福,還特地給父親維恩寫了一封信。其中寫道:
「盡管我的年齡的確不小了,不過我會更加堅持行使我的使命。事實上,我很高興,因為我終於重獲自由。我的不幸的青春期已經過去,我並不多麼留戀。它永遠不會再回來了,我為此而欣慰,因為這意味著,我將獲得新生命。」

■莊重大方,志向成型
1837年的一天,南丁格爾覺得自己聽到了上帝的聲音,要她完成一個使命。她從小便經常照看附近村莊的病人、殘疾人,並護理她的親屬,以解除病者的痛苦。她的父母反對她做護士,認為有損家庭榮譽。但封建意識、社會影響從未使她失去做護理工作的信心。
年青時代的南丁格爾由於常協助父親的老友(一位醫生)精心護理病人,逐漸對護理工作發生了興趣。她曾到德國、法國、希臘等地考察這些國家的醫院和慈善機構,充實閱力,堅定立志於護理事業的決心。她自學有關護理知識,積極參加討論醫學社團關於社會福利、兒童教育和醫院設施的改善等問題。
由於家庭富有,南丁格爾的幼年生活極為優裕。與他們往來的人士也都是社會名流,包括當時的政界人士、文藝作家、藝術家、以及一些地方紳士。這使她充份享受了維多利亞時代的安逸生活。但在南丁格爾的小小心靈中,面對這種養尊處優的生活並不覺得快樂,她緬典害羞,不願見到生人,常有一種莫名的寂莫感。到了十二歲,她跟父親學習希臘文、拉丁文、法文、德文、義大利語、歷史、數學和哲學等。在父親的循循善誘下,南丁格爾的學業大有長進。她常常跟父親一起朗讀,高談闊論,遇父親出外遠游時,便以書信交流感受。1837年,他們全家到歐洲大陸旅行,父母用組女兒們的在歐洲各地增長見識。這時用了格爾已經十七歲,伊然成為一位美麗的大家園秀。他們全家用一年半的時間,遍游法國、義大利、瑞士各地,沿途飽覽湖光山色、藝術古跡,並到處考察社會人情。南丁格爾從小就養成記事與寫日記的習慣,所見所聞,均—一記錄下來,成為她日後辦學治事的重要資料。她在法國結識了一些知名人士,並與從事社會活動的著名女性交往。她對政治與民眾甚有興趣,尤其對慈善機構更是特別留心。她從少年時期,就懷抱著這種服務人類的自我信念和堅定的濟世行善的意志。
她在歐洲大陸旅行之後,發現醫院里的護理情況極為惡劣,覺得英國也需要有如法國聖溫森.載保羅慈濟院,那樣的修女來照顧病人。護理工作開始在她心中萌芽,她要做一個護士!當時英國護士的形象是:粗陋老化的女人,既愚昧,又無知,更不能執行任務醫療任務。南丁格爾選擇這個工作,在她母親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
1839年,全家返回英國,這時南丁格爾已出落得莊重大方,經常在家裡會吾社會名流,很受世人的注意和贊賞。她尤其喜歡結交社會工作者與從事革新工作的各界人士,其中有一位知名的醫師,在郡隆利斯伯里工作,因此啟發她想去醫院學習的念頭。
當時醫院里的病房多半都是一間大統房,病床緊密相連,十分擁擠,牆壁與地板上沾滿了血跡和污漬,而且臭氣難聞,令進來的人難以忍受。這種惡劣的狀況在各地比比皆是,相差無幾。一次一位美國醫師賽穆爾.郝到她家作家,南丁格爾便向他咨詢對做護士的看法,郝醫師對她的想法大加稱贊,並鼓勵她堅持不懈地去努力,但終難獲得父母的首肯。在這段時間,甫丁格爾為迎合父母的心意,一面潛心研讀,吸取有關衛生方面的新知識,一面在父母的安排下,參加一些社交活動,並結識了兩位極為知心的男友。一位是她的表親亨利·倪柯遜;另一位是查理·麥恩斯。但他們的求婚,都遭到南丁格爾的拒絕。她決定獨身!這在當時,是一項多麼了不起的決定,她決心以獻身護理事業為己任!她在日記中詳細描述了當時的心情,一字一淚,感人至深。麥恩斯後來成為國會議員,終生支持南丁格爾的事業。一八四八年初她在羅馬會吾了希德厄·海伯特,此君英俊滯灑,文質彬彬,一派英國紳士風度。海伯特與南丁格爾一見如故,終生保持高貴的友誼,後來他人選成為作戰部長,對南丁格爾的事業給予了有支力支持。
1849年10月,她再次跟友人遠游埃及,渡海至希臘;次年四月,到達雅典。南丁格爾每到一地,必定參觀慈善機構,例如養老院、孤兒院、以及有關的醫療救濟機構等。1850年5月12日,正好是她三十歲生日,她在記事薄上寫下了這樣的生日感言:今天我三十歲了,正是耶穌基督開始獻身佈道的年齡。從此不應再有幼稚的舉動。不應再有愛情與婚姻的念頭。只有讓我遵循上帝的旨意思索,依照他的安排去做。她感到,投身護理事業,正是上帝賦予自己的責任!

■成立護所,志願救人
在她的時代,沒有一個有身份的人做護士。做護士的,往往都是一些無知、粗魯、酗酒、沒有受過訓練的女人。她利用到歐洲旅遊的機會,了解各地護理工作。最後她選定了解過的凱瑟沃茲醫院,並於1851年在該院參加了4個月的短期訓練班,使她學護士的理想終於實現。在學習期間,她親身體驗到護理工作要為病人解除痛苦、給予精神安慰,必須付出多方面的辛勤勞動。1844年,她從英國出發開始了歐洲大陸的旅行,足跡遍及法、德、比、意等國,對各國的醫院進行了考察。1850年不顧家人的反對,她毅然前往德國的凱撒斯畏斯接受護理訓練。她的才智被發現了,1853年受聘擔任倫敦患病婦女護理會的監督。
南丁格爾的雄心壯志,終於感動了她的父親,答應每年資助她五百英鎊。並於1853年8月12日,在慈善委員會的資助下,南丁格爾在倫敦哈雷街一號成立一看護所,開始施展她的抱負,她採取了許多措施,令當時的人嘆為觀止。如採用病人召喚拉鈴,在廚房設置絞盤以運送膳食給病人,她強調「任何婦女,不分信仰、貧富,只要生病,就可收容……」她在工作中表現出非凡的能力,大家對她都言聽計從。
1854年8月,倫敦郊區貧民窟發生霍亂,南丁格爾不顧個人安危,志願參加緊急救護工作。她在醫院里照料垂死病人,終日奔忙,不少人在她懷抱中死去。卡斯凱爾夫人對南丁格爾的義行推崇備至,因為她親自體會和感受到了南丁格爾的奉獻精神,她這樣描述:「她身材高挑,消瘦修長;一頭棕色茂密的短發;膚色白細;灰色的眼睛閃現著憂郁消沉的神色,但有時卻流露出快樂的波光,真是令人難忘;她的牙齒美麗整齊,笑起來甜美無比。頭上蒙著一條長的柔軟發巾,沿著發角紮起來,使她白靜的瓜子臉兒,襯托得更為美麗。她經常穿一件黑絲質料的長衫,外加一件黑色披肩,給人一種雍容高雅。落落大方的印象…。」

■提燈女神,義無返顧
1853年,土耳其英法等國與俄國爆發了克里米亞戰爭。1854年3月,英法為援助土耳其,正式對俄國宣戰。9月,英法聯軍登陸克里米亞,在前方發回的報道中,對傷兵沒人照顧頗有意見。報道中說,法國傷兵有修女照顧,俄國傷兵有修女慈悲團照護,英國為何沒有修女照顧傷兵!況且英軍的醫療救護條件非常低劣。傷員死亡率高達42%。
當這些事實經報界披露後,國內嘩然。南丁格爾聞知這一消息,立即給當時的作戰部長海伯特的夫人寫了一封信,表示願自費率領四十名護士赴戰地救傷。對於當時一位35歲的女性而言,這是一種非常艱巨的挑戰。當時,在歐洲各先進國家早有被稱為「姊妹 」(Srsters)的女護士出現,但英國由於受宗教和社會的成見,一直反對在醫院特別是戰地醫院中有女護士出現。10月15日,海伯特部長同意了她的請求,並給南丁格爾回信,邀請她率領一批護士前往斯庫塔里,由政府任命並給經費支援。南丁格爾欣然同意,五天後政府頒布她為駐土耳其英國總醫院婦女護士團團長。護士團包括三十八名團員,其中十四位是由各醫院選送的職業護士,另二十四位則是各宗教團體選派的。10月21日,她們即匆匆裝束上路。在十一月四日到達斯庫塔里,立即投入忙碌的工作。
最初,醫師們基於傳統認識及嫉妒心理,主張沒有醫師指示,不讓她們涉足病房。一連四天被拒之門外。面對這種局面,南丁格爾首先著手進行改善傷兵的飲食,換洗骯臟的衣服,共同致力清理工作。她深深感到,一所完善的醫院,必須有充分的供水與良好的排水系統。三個月下來,她清理好一萬件襯衫。為了收容八百名新傷患,她自己出錢支付緊急修理病房費用。南丁格爾的積極服務精神,終於化解了軍醫們的敵視心理,更贏得了傷患的敬愛與信任。她夜以繼日地將全部心力投入護理工作,使醫院逐漸走上軌道,而她的辦公室,也自然成為放射溫暖與愛心光芒的中心。英軍的醫院院址,原是土耳其的駐軍營房,建築因陋就簡,設備更是奇缺,整個醫院骯臟破亂。因預定要收容二千五百位傷患,因此所有走廊里都開設成病房。這些走廊全長達四英里,病床擁擠不堪,衛生設備極差,通風尤其不良,臭氣四溢,雨天滿地污泥,睛天沙土侵襲,成群老鼠到處流躥,環境極為惡劣。每個病人每天只能分配到500毫升水。由於床位不足,許多病人就睡在地板上,被子也不夠用,有的竟以帆布代替,許多傷兵寧可不用。燃料一直缺乏,膳食供應更不理想。一般葯品極為缺乏。在這種惡劣條件下,大批傷兵均感染了痢疾與霍亂。
南丁格爾拿出自己的3萬英磅為醫院添置葯物和醫療設備並重新組織醫院,建立改善傷員的生活環境和營養條件,整頓手術室、食堂和化驗室,很快改變了戰地醫院的面貌,只能收容1700名傷員的戰地醫院經她安排竟收到3000~4000名傷員。在這里,她的管理和組織才能得到充分發揮。6個月後,戰地醫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傷員死亡率從42%迅速下降至2%。這種奇跡般的有目共睹的護理效果震動了全國,同時改變了英國朝野對護士們的估價並提高了婦女的地位,護理工作從此受到社會重視。護理工作的重要性亦為人們所承認。同時,為婦女開辟和創建了一個崇高的職業。南丁格爾為此付出極大的精力和心血,她建立了護士巡視制度,每天夜晚她總是提著風燈巡視病房,每天往往工作 20 多個小時。夜幕降臨時,她提著一盞小小的油燈,沿著崎嶇的小路,在 4 英里之遙的營區里,逐床查看傷病員。士兵們親切地稱她為「提燈女士」、「克里米亞的天使」。傷病員寫道:「燈光搖曳著飄過來了,寒夜似乎也充滿了溫暖……我們幾百個傷員躺在那,當她來臨時,我們掙扎著親吻她那浮動在牆壁上的修長身影,然後再滿足地躺回枕頭上。」這就是所謂的「壁影之吻」。因此,「提燈護士」和「護士大學生燃燭戴帽儀式」,也成為南丁格爾紀念郵票和護士專題郵票的常用題材。
南丁格爾在克里米亞的巨大成功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博得各國公眾的贊揚。護士工作的重要性為人們所承認,護理工作從此受到社會的重視。
過度的勞累使南丁格爾染上終生不愈的疾病。 她在克里米亞患了克里米亞熱,健康還未完全恢復,就又繼續工作。1856年11月她作為最後的撤離人員,返回英國。戰爭結束,南丁格爾避開政府隆重的迎接儀式,化名「史密斯小姐」悄悄返回英國的家裡。她說:「我不要奉承,只要人民理解我。」

㈡ 南丁格爾+資料

一、出身富有家庭,生活養尊處優,卻選擇了當時令人不解的護理事業,為此,她終身未嫁,這需要何等的勇氣!

1820年5月12日,南丁格爾在父母旅行於歐洲的途中,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城出生。她是英國人,家中甚為富有。她的父親威廉.愛德華.南丁格爾畢業於劍橋大學,諳熟數學,精通多種外國語文,除古典文學外,還精於自然科學、歷史和哲學。南丁格爾的母親芬妮.史密斯,也出身於英國望族,不但家道富裕,更是世代行善,名重鄉里。1820年他們生下南丁格爾後,既以地名佛羅倫斯(Florence)為她命名。

由於家庭富有,南丁格爾的幼年生活極為優裕。與他們往來的人士也都是社會名流,包括當時的政界人士、文藝作家、藝術家、以及一些地方紳士。這使她充份享受了維多利亞時代的安逸生活。但在南丁格爾的小小心靈中,面對這種養尊處優的生活並不覺得快樂,她緬典害羞,不願見到生人,常有一種莫名的寂莫感。到了十二歲,她跟父親學習希臘文、拉丁文、法文、德文、義大利語、歷史、數學和哲學等。在父親的循循善誘下,南丁格爾的學業大有長進。她常常跟父親一起朗讀,高談闊論,遇父親出外遠游時,便以書信交流感又。1837年,他們全家到歐洲大陸旅行,父母用組女兒們的在歐洲各地增長見識。這時用了格爾已經十七歲,伊然成為一位美麗的大家園秀。他們全家用一年半的時間,遍游法國、義大利、瑞士各地,沿途飽覽湖光山色、藝術古跡,並到處考察社會人情。南丁格爾從小就養成記事與寫日記的習慣,所見所聞,均—一記錄下來,成為她日後辦學治事的重要資料。她在法國結識了一些知名人士,並與從事社會活動的著名女性交往。她對政治與民眾甚有興趣,尤其對慈善機構更是特別留心。她從少年時期,就懷抱著這種服務人類的自我信念和堅定的濟世行善的意志。 她在歐洲大陸旅行之後,發現醫院里的護理情況極為惡劣,覺得英國也需要有如法國聖溫森.載保羅慈濟院,那樣的修女來照顧病人。護理工作開始在她心中萌芽,她要做一個護士!當時英國護士的形象是:粗陋老化的女人,既愚昧,又無知,更不能執行任務醫療任務。南丁格爾選擇這個工作,在她母親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 1839年,全家返回英國,這時南丁格爾已出落得莊重大方,經常在家裡會吾社會名流,很受世人的注意和贊賞。她尤其喜歡結交社會工作者與從事革新工作的各界人士,其中有一位知名的醫師,在郡隆利斯伯里工作,因此啟發她想去醫院學習的念頭。

當時醫院里的病房多半都是一間大統房,病床緊密相連,十分擁擠,牆壁與地板上沾滿了血跡和污漬,而且臭氣難聞,令進來的人難以忍受。這種惡劣的狀況在各地比比皆是,相差無幾。一次一位美國醫師賽穆爾.郝到她家作家,南丁格爾便向他咨詢對做護士的看法,郝醫師對她的想法大加稱贊,並鼓勵她堅持不懈地去努力,但終難獲得父母的首肯。在這段時間,甫丁格爾為迎合父母的心意,一面潛心研讀,吸取有關衛生方面的新知識,一面在父母的安排下,參加一些社交活動,並結識了兩位極為知心的男友。一位是她的表親亨利.倪柯遜;另一位是查理.麥恩斯。但他們的求婚,都遭到南丁格爾的拒絕。她決定獨身!這在當時,是一項多麼了不起的決定,她決心以獻身護理事業為己任!她在日記中詳細描述了當時的心情,一字一淚,感人至深。麥恩斯後來成為國會議員,終生支持南丁格爾的事業。一八四八年初她在羅馬會吾了希德厄.海伯特,此君英俊滯灑,文質彬彬,一派英國紳士風度。海伯特與南丁格爾一見如故,終生保持高貴的友誼,後來他人選成為作戰部長,對南丁格爾的事業給予了有支力支持。 二、三十歲的感言,道出了為護理事業奮斗一生的崇高理想,在十九世紀,她伊然是一 位新女性!

1849年 10月,她再次跟友人遠游埃及,渡海至希臘;次年四月,到達雅典。南丁格爾每到一地,必定參觀慈善機構,例如養老院、孤兒院、以及有關的醫療救濟機構等。1850年5月12日,正好是她三十歲生日,她在記事薄上寫下了這樣的生日感言:今天我三十歲了,正是耶穌基督開始獻身佈道的年齡。從此不應再有幼稚的舉動。不應再有愛情與婚姻的念頭。只有讓我遵循上帝的旨意思索,依照他的安排去做。她感到,投身護理事業,正是上帝賦予自己的責任!

以後幾年中,南丁格爾執著於自己的理想,銳意追求個人認為有意義的工作,但始終得不到家人的諒解與支持,然而她並不灰心,依然隨時把握機會充實自己。這時她正值英年,見識與經驗已漸趨成熟。她的認知與當時社會的認知有明顯差異,並不能被許多人所理解,如渴望一份專業工作,以便能在學校或醫院,照顧年邁的病者與兒童。而這一切,決非是大家貴秀為了消遣,打發時間而產生的一時沖動,而是真正有計劃地把其作為一項專業工作,一種職業,同時更是一項神聖的事業。這使她嚴然成為十九世紀的一位新女性。

三、從初步推展護理工作,到參加克里米亞戰爭,顯示了南丁格爾卓越的治事能力,她使前線傷兵的死亡率由40%降至2%,使舉國震驚!

南丁格爾的雄心壯志,終於感動了她的父親,答應每年資助她五百英鎊,因此在1853年8月12日,在慈善委員會的贊助下,在倫敦哈雷街一號成立了一個看護所,開始施展她的抱負。她採取一系列革命性管理措施,令當時的人士嘆為觀止:她強調病人舒適第一,重視護士的福利。採用拉鈴的辦法召喚護士;在廚房設置絞盤,以運送膳食給病人;並採用批量采購以節省支出;又主張新鮮調配果醬等。她堅持自己的主張,任何婦女,不分信仰貧富,只要生病就可以收容。她展現了優越的管理能力,委員們對她都十分信任。

1854年8月,倫敦郊區貧民窟發生霍亂,南丁格爾不顧個人安危,志願參加緊急救護工作。她在醫院里照料垂死病人,終日奔忙,不少人在她懷抱中死去。卡斯凱爾夫人對南丁格爾的義行推崇備至,因為她親自體會和感受到了南丁格爾的奉獻精神,她這樣描述:「她身材高挑,消瘦修長;一頭棕色茂密的短發;膚色白細;灰色的眼睛閃現著憂郁消沉的神色,但有時卻流露出快樂的波光,真是令人難忘;她的牙齒美麗整齊,笑起來甜美無比。頭上蒙著一條長的柔軟發巾,沿著發角紮起來,使她白靜的瓜子臉兒,襯托得更為美麗。她經常穿一件黑絲質料的長衫,外加一件黑色披肩,給人一種雍容高雅。落落大方的印象…。」 1854年3月,英法為援助土耳其,正式對俄國宣戰。九月,英法聯軍登陸克里米亞,在前方發回的報道中,對傷兵沒人照顧頗有意見。報道中說,法國傷兵有修女照顧,俄國傷兵有修女慈悲團照護,英國為何沒有修女照顧傷兵!南丁格爾聞知這一消息,立即給當時的作戰部長海伯特的夫人寫了一封信,表示願自費率領四十名護士赴戰地救傷。十月十五日,海伯特部長同意了她的請求,並給南丁格爾回信,邀請她率領一批護士前往斯庫塔里,由政府任命並給經費支援。南丁格爾欣然同意,五天後政府頒布她為駐土耳其英國總醫院婦女護士團團長。護士團包括三十八名團員,其中十四位是由各醫院選送的職業護士,另二十四位則是各宗教團體選派的。十月二十一日,她們即匆匆裝束上路。在十一月四日到達斯庫塔里,立即投入忙碌的工作。英軍的醫院院址,原是土耳其的駐軍營房,建築因陋就簡,設備更是奇缺,整個醫院骯臟破亂。因預定要收容二千五百位傷患,因此所有走廊里都開設成病房。這些走廊全長達四英里,病床擁擠不堪,衛生設備極差,通風尤其不良,臭氣四溢,雨天滿地污泥,睛天沙土侵襲,成群老鼠到處流躥,環境極為惡劣。每個病人每天只能分配到500毫升水。由於床位不足,許多病人就睡在地板上,被子也不夠用,有的竟以帆布代替,許多傷兵寧可不用。燃料一直缺乏,膳食供應更不理想。一般葯品極為缺乏。在這種惡劣條件下,大批傷兵均感染了痢疾與霍亂。 最初,醫師們基於傳統認識及嫉妒心理,主張沒有醫師指示,不讓她們涉足病房。一連四天被拒之門外。面對這種局面,南丁格爾首先著手進行改善傷兵的飲食,換洗骯臟的衣服,共同致力清理工作。她深深感到,一所完善的醫院,必須有充分的供水與良好的排水系統。三個月下來,她清理好一萬件襯衫。為了收容八百名新傷患,她自己出錢支付緊急修理病房費用。南丁格爾的積極服務精神,終於化解了軍醫們的敵視心理,更贏得了傷患的敬愛與信任。她夜以繼日地將全部心力投入護理工作,使醫院逐漸走上軌道,而她的辦公室,也自然成為放射溫暖與愛心光芒的中心。 除了繁忙的護理管理工作,她還要答復大批的來函與詢問。她發現衛生狀況有問題,就上書給英國政府·議員,請求專家給予支援,或依照她的建議採取某些改革措施。在她的努力下,英國傷兵在前線的死亡率由百分之四十降為百分之二。這項成就使英國朝野大為振奮,好評如潮,給予她很大的鼓舞。

基於實際的需要,克里米亞前線設置了兩所醫院,需要派遣護士支援。1855年,南丁格爾橫渡黑海抵達巴拉克萊瓦,親自督導這兩所醫院的護理工作。她在克里米亞飽經顛簸勞累,深入前線訪問,不顧黑暗、寒冷、危險,將個人安危完全置之度外,這種敬業精神,使英軍大為振奮!由於她過於勞累,不幸感染克里米亞熱,醫師們認為已無法救治,病情幾近垂危,但她仍不停地寫、寫、寫,指示各項事務,抱病工作。消息傳到斯庫塔里,所有傷兵均為之落淚。當時在克島的戰地司令官拉格蘭將軍,急忙趕來看她,並將發病狀況報告倫敦,舉國上下為之震驚! 醫師們讓她返回英國休養,但南丁格爾堅持留在克里米亞。她雖在病中,但心裡很明白,如果她一走,所有的努力都會化於無形。她這種忠於職守的責任感,很少人能比得上。直到1855年7月,她才逐漸恢復健康。依據新的衛生科學,在南丁格爾的精心設計下,軍隊護理逐漸擴展了衛生教育工作,並一步步推展起來,每天晚上,她無視風雨寒冷,必然手提一盞油燈,到病房巡視病人,給予全心全意安慰與關愛。她所到之處,傷兵們有的俯下身去親吻她的影子!這一幅發揮人類愛心的溫暖畫面,由美國著名詩人朗斐洛寫成的「提燈女郎」一詩而名傳道爾。

南丁格爾憑著拯救人類的堅定理想與抱負,在前線獨自開拓現代護理事業,對一個女性來說,這是何等艱巨的挑戰!她不但沖破重重困難,獲得了如此的成就,更為護理工作開創了一項遠大的事業。這種作為,在古今中外女性中殊不多見。

鑒於南了格爾在前線的英勇行為。1855年11月29日,倫敦社會名流共同發起成立南丁格爾基金會。英國人將她看做新的聖女貞德。一經呼籲,國人捐款源源而來,單是在克里米亞的軍人,一天中就捐助了九千英鎊。英國女王捐了一幅威靈頓公爵的畫像,她為表示個人對南丁格爾的嘉許與感謝,特地送給南丁格爾一個金質鑽石胸針。

1856年3月16日,作戰部長頒布了一道命令,肯定了南丁格爾的成就並正式授予她在軍中工作的地位,任何護理人員的調動與勤務支援,必須獲得她的同意,有關護理工作,軍醫首長須與她作充分協商,才可執行,這是南丁格爾一項重大的勝利。 戰爭結束後,她最後離開斯庫塔里時,特意來到英軍墓地,並在他們的墓前發下誓言:「只要我此身存在,我一定為你們的生命而奮斗片此後她一生,都在實踐這一壯嚴的諾言。4月29日,最後的病人離開了營區醫院, 7月 28 M.她啟程回國。英國舉國上下,准備以英雄凱旋儀式,歡迎她的歸來,但她不願宣揚自己,因此化名史密斯小姐,悄悄返回倫敦。8月7日,她獨自返回李哈斯待老家,使家人大吃一驚。次晨,村中的教堂響起一連串的鍾聲,向這位女英雄致敬。她的名字響徹雲霄,成為英國家喻戶曉的人物。

四、豐富的實踐經驗與學識,奠定了她的護理學術地位;創立現代護理教育,公認為是 現代護理事業的鼻祖。

南丁格爾除了注意軍中醫院的護理管理外,同時注意改革全國醫療有關問題。1859年,她完成一本《醫院摘要》,對醫院建築與醫院管理,提出革命性的理論。她強調良好的建築、衛生與管理,可使病人獲得更好的照護。她提出新的病房管理意見,改變了舊有的護理觀念。這本書對當時的衛生領域的影響,絕非三言兩語所能形容,許多國部隊士紛紛求購,視其為醫院改革的權威言論與樣板。當時疾病命名與分類混淆不清,往往是醫院各自為政,南丁格爾制定了醫院統計標准模式,使各醫院能准確表現相關死亡數字,被英國各醫院相繼採用,公認是一件了不起的貢獻。

1859年底,她又出版了一本(護理摘要),提供給一般婦女閱讀,它立即成為一本暢銷書。不但英國本土大為風行,在美國也普受歡迎,後來成為護士學校的教科書。1860年6月24日,她在聖陶瑪斯醫院創立的南丁格爾護士學校開學,從此正式建立了護理教育制度,南丁格爾也被公。認為現代護理事業的鼻祖。

南丁格爾的成就,不但蜚聲於英國,歐美大陸也都公認她是醫療與護理方面的專家,美國、義大利、葡萄牙、荷蘭等凡有關各國重大醫療問題與計劃,以及國際紅十字的建立,也都得力於南丁格爾的協助與支持。1865年10月,她遷往倫敦大街十號,這是她父母為她購置的一所住宅,此後她即在此定居。

1907年12月,英王愛德華七世授予她豐功勛章。這是首次將此類勛章頒授女性,真是無比光榮。稍前曾有人提議,在維多利亞女王就職六十周年時,將護理事業進步實況做一次展示,但南丁格爾表示反對。她不願將她的照片罷出去任人欣賞,認為這是愚不可及的事。然而在萬泰芝女士的勸說下,她同意將一尊半身銅像,及她乘坐的一輛馬車予以陳列。令她料想不到的是,她的銅像下面堆滿了鮮花,老兵們紛紛上前親吻這輛克里米亞馬車。她被尊稱為英軍最尊敬的聖母。 1910年8月13巴南丁格爾在睡眠中溢然長逝。南丁格爾的一生,歷經了整個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像她這樣致力於社會改革而獲得實效的人,在當時誠屬鳳毛群角。她以個人的遠見與抱負,開創了現代護理專業的偉業,這對整個人類都是一項空前的貢獻。今天她被尊稱為護理先驅,實在是當之無愧。

㈢ 現代護理學創始人南丁格爾的傳奇一生簡述

        一百多年前的英國,現代護理學還沒有發展起來,擔任護理工作的是一些目不識丁、粗野無知的窮苦老婦,醫院的環境是超乎現代人想像的臟亂差,很多病人得不到好的照顧,死亡率極高,大眾把醫院視為一個糟糕的地方不願接近。

      但是,一位年輕美麗、端莊優雅的貴族淑女卻自願從事護理工作,讓很多人無法理解,她的家人更是強烈反對。她明明從小生長在優越舒適的環境中,為什麼會如此有獨特的想法?這位貴族淑女是怎樣成長為一位聖女的?

      1820年5月12日,弗洛倫斯.南丁格爾出生在英國的一個富裕家庭。她從小就和其他小孩子不一樣,喜歡和小動物們玩,悉心照顧它們,顯得格外有愛心。

        南丁格爾17歲那年,她就明確了自己一生的使命,照顧病人、殘疾人,減輕他們的痛苦,她心中時刻牽掛著苦難中的窮人們,在和家人一起避暑時,也把大量時間花費在照顧窮人們上,為他們捐葯物、食物、床單被子、衣服,她不怕苦不怕累,並想拜一位醫生朋友為師,父母和姐姐極力反對,認為她簡直失去理智,竟想從事這種完全有失身份的職業,她認定自己熱愛的護理工作是非常有意義的,一點也沒有因為家人的不贊成而退縮,即使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她也不會放棄。

      南丁格爾避開家人,暗中看醫書,找機會學習護理知識,在此期間,她拒絕了好幾個優秀的追求者,認為自己註定是個不需要婚姻和社交、金錢的漂泊者。在當時的上流社會女性來看,簡直不可想像。那個時代的貴夫人可是十指不沾陽春水,哪裡能理解南丁格爾的大愛。

      時光流逝,南丁格爾已經過了而立之年,和家人的斗爭遠沒有結束,父母和姐姐都沒有半點讓步,她只好離開家,來到一間收容所,參加孤兒院和女子醫院的護理工作,繼續嘗試與家人溝通,她的堅持使父親讓步,每年給她500英鎊的資助,1853年,南丁格爾在倫敦成立看護所,開始把自己的護理觀念落實到實際工作去。1854年,南丁格爾在倫敦救治許多霍亂病人,那一年,英國與俄國在克里米亞發生戰爭,南丁格爾了解到英國戰地醫院糟糕的衛生狀況和傷病員極高的死亡率, 向政府申請帶領一批護士到前線對傷病員進行護理。

      當南丁格爾的護理團隊到達土耳其的戰地醫院時,發現這里環境實在是太簡陋太差了,病床擁擠不說,走廊上都躺著不少傷病員,葯物和食物也極其短缺,軍醫們還對南丁格爾的護理團隊很不信任。在此困難情況下,南丁格爾自己出資改善醫院環境、購買葯物,每天晚上提著風燈逐個查看傷病員的情況,被傷病員稱作提燈女神。在她的悉心照料下,傷病員的死亡率從42%降到2.2%,南丁格爾因此得出結論,傷病員死亡率高,原因是沒有得到好的護理。

      由於辛勞和氣候不好,南丁格爾在克里米亞染病,未能完全痊癒,留下終身殘疾,又在1901年因勞累雙目失明,都未能改變她從事護理工作的熱情, 她把自己的護理心得整理成多本著作,《護理札記》、《醫院札記》、《健康護理與疾病札記》,發明南丁格爾玫瑰圖,先後獲得英國國王頒發的功績勛章和倫敦城自由獎,為現代護理學專業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南丁格爾對護士的職業素養制定新的標准,要求護士不能只做清洗的工作,沒有受過專業培訓者不能擔任護士長,必須注意保持病房的空氣流通清新,環境安靜舒適,病人飲食營養健康,創造良好的護理環境,此後,護士的素養和地位都有非常顯著的提升,更能為病人提供好的照顧,使他們早日康復。

      1910年8月13日,南丁格爾在睡夢中安然離世,享年90歲,她擺脫了許多女性格局小、眼界低的缺點,能做到為人類的健康平安貢獻自己的一生,是一位非常偉大的女性。

   

     

   

   

㈣ 弗洛倫斯·南丁格爾的資料

弗洛倫斯·南丁格爾
1820年5月12日,南丁格爾(Nightingale)在父母旅行於歐洲的途中,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城出生。她父母以此城市名為她取名。 南丁格爾生於一個名門富有之家,家境優裕,她的父親威廉·愛德華是一個博學、有文化教養的人,是一名統計師。母親芬妮·史密斯,也出身於英國望族,不但家道富裕,更是世代行善,名重鄉里。南丁格爾的父親畢業於劍橋大學,諳熟數學,精通英、法、德、意四門語言,除古典文學外,還精於自然科學、歷史和哲學,擅長音樂與繪畫。南丁格爾自幼便在家庭里接受教育。她母親對她很不滿意,因為她無意於婚姻。她在當主婦、文學家、護士三者之中,不顧父母反對,毅然選擇了當護士。 19世紀50年代,英國、法國、土耳其和俄國進行了克里米亞戰爭,英國的戰地戰士死亡率高達42%。南丁格爾主動申請,自願擔任戰地護士。她率領38名護士抵達前線,在戰地醫院服務。她竭盡全力排除各種困難,為傷員解決必須的生活用品和食品,對他們進行認真的護理。僅僅半年左右的時間傷病員的死亡率就下降到2%。每個夜晚,她都手執風燈巡視,傷病員們親切地稱她為「提燈女士」。戰爭結束後,南丁格爾回到英國,被人們推崇為民族英雄。 家境富裕的弗洛倫斯·南丁格爾
1860年,南丁格爾用政府獎勵的4000多英鎊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規的護士學校,隨後,她又創辦了助產士及經濟貧困的醫院護士培訓班,被人們譽為現代護理教育的奠基人。1901年,南丁格爾因操勞過度,雙目失明。1907年,英王頒發命令,授予南丁格爾功績勛章,成為英國歷史上第一個接受這一最高榮譽的婦女。後來還發起組織國際紅十字會。她終身未嫁。1908年3月16日南丁格爾被授予倫敦城自由獎。1910年8月13日,南丁格爾在睡眠中溘然長逝,享年90歲。 她的一生,歷經整個維多利亞女王時代,對開創護理事業做出了超人的貢獻。她畢生致力於護理的改革與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這一切,使她成為19世紀出類拔萃、世人敬仰和贊頌的偉大女性。 南丁格爾逝世後,遵照她的遺囑,未舉行國葬。後人贊譽她為「傷員的天使」和「提燈女士(神)」。北京師大版教材第十二冊第六單元第三課《白衣天使》、重慶西師版教材第十二冊第六單元第四課《提燈女神》講述了她的故事。 在中外歷史上,能以堅持的信念,排除一切困難並建立特殊功業的人物向來不多,尤其女性人物更為鮮見。現代護理的鼻祖及現代護理專業的創始人弗洛倫斯·南丁格爾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位偉大女性。 為了紀念她的成就,1912年,國際護士會(ICN)倡議各國醫院和護士學校在每年5月12日南丁格爾誕辰日舉行紀念活動,並將5月12日定為國際護士節,以緬懷和紀念這位偉大的女性

㈤ 南丁格爾

洛倫斯·南丁格爾( Florence Nightingale 1820 - 1910 ),英國女護士,基督教徒,歐美近代護理學和護士教育創始人。 父母疼愛南丁格爾,讓她接受最高水平的教育,竭盡全力培養她。她從幼年起,接受文法、作文教育自不待說,她還學習了法語、德語、義大利語、拉丁語以及希臘語等多種語言。而且,對數學、哲學、歷史、音樂、繪畫及手工藝等進行了廣泛的學習鑽研。當時的勤奮和努力為她打下良好基礎,使她在後來留下大量著作。由此可知,年輕時代的辛勞、用功,必定在日後起作用。絕對不要忽視這一點。總之,從優越的環境、教養來看,可以說她的未來人生必定獲得幸福。按當時的社會常識來看,她的前途只有過那種高雅華貴的社交生活,做一個人人羨慕的竊窕淑女。然而,她沒有選擇這條道路。她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選擇當一位護士。她非常聰明,一定意識到在那華貴之中總是夾雜著凄涼和空虛吧。 南丁格爾年輕時在日記中這樣寫道: 「我想就職、經商,只要是需要的事,什麼都可以,那種值得我全力以赴去乾的工作,對我來說無論如何是必須的,我一直在尋求它。」(《南丁格爾傳》,李頓·斯特雷奇著,岩崎民平譯,實業之日本社版)於是她下定決心為解除人們的病痛而當一名護士。她二十五歲那年,把這一迫切想法告訴了家裡,結果遭到強烈反對。這毫不足怪。當時人們對醫院的印象非常壞,認為那是個既不幹凈,風氣又很糟的地方。她曾在書中寫道:「人們把護士看成已經喪失品格的女人,因而認為最好由那些甚至已經有了孩子的婦女去干。」當時倫敦醫院的醫生還說道:「護士們都是些酒鬼,以護士長為首,所有人都一個樣!」(《弗羅倫薩·南丁格爾的生涯》,賽西爾·烏茲塔姆著,武山滿智子等譯,現代社版)在這樣的時代,她毅然決定「要當一名護士」。因而,我深感作為一個人來說,南丁格爾具有堅強、偉大的信念,很多人從常情出發,多把是否體面看得最為重要。她卻不在乎這些。她當時寫道:「在我的字典中沒有失望、退縮這樣的詞彙。」(同前書)那些留下大大小小業績的先驅們,都是懷著純真而又牢固的「信念」進入生活,並且始終不渝,貫徹終生。他們把那些由喜悅、痛苦以及悲哀等光明和陰影交織而成的人的感情的綾緞,不斷搓捻在一起,形成人生之綱。如果這條命脈之綱粗大牢固,那麼人們就能懷著自豪和感謝的心情,回首自己那包括所有苦難經歷在內的一生。我認為在一直沿著自己堅信的道路前進的過程中,存在著人生價值和真正的幸福。 南丁格爾的故事被選到北師大版的小學六年級課文。 南丁格爾去世後,人們把她生日的那天定為國際護士節。
[編輯本段]社會評價
「獨立女性」的先驅 南丁格爾三十一歲時,在家庭和周圍人不理解和反對之中,進入德國凱撒斯勞滕的護士學校,邁出了當護士的第一步。她的真正的護士生涯,實際是從三十三歲開始的。如同世上眾多偉人一樣,對她來說二十歲到三十歲之間也是個充滿暴風雨的時期,是為她以後飛躍前進作準備,並對她進行考驗的年代。她自三十歲以後,開始向自己的人生課題挑戰。構築具有自己特色的人生是與年齡無關的。而且偉大的人生沒有男女之別。一旦發現並認識到深藏於自己內心的偉大使命,即便是三十歲開始新的挑戰也決不為遲。南丁格爾就是最好的例證。她在日記中說:「我腦海中充滿有關人間痛苦的思索……。」她的心沒有停留於自己的事,而是深入到廣大的人類愛的世界中。結果,她把一生奉獻給護士這一天職,一直過著獨身生活。「我並不是規勸女性過獨身生活。但是任意將他人與自己作比,或者陷進所謂「華麗婚姻」這種表面幸福觀中,失去正確的人生前途,則不能不說是很可悲的事。社會上有些人年輕時就舉行豪華的結婚儀式,開始新的生活,不久步入家庭,生兒育女,到三十歲以後,便疲於現實生活勞累,失去希望和進取心。這種類型在社會上大有人在。當我目睹有的女性沒有發揮自己原有的力量,而虛度年華時,不勝遺憾。無論是男性或者女性,最重要的是毫無遺恨地發揮出自己的力量,為自己負有的使命而奮斗終生。並且不應依靠別人來生活,而是在自食其力過程中,去開辟真正的歡快和永存的幸福之路。」 南丁格爾曾在一封信中說:「人生就是斗爭,是一場同歪風邪氣的搏鬥。」(《另一個南丁格爾》,吉岡修郎著,醫學書院版)她一生中通過激烈「斗爭」,改善醫院條件,把護士從「喪失品格的女人」升華為「天使」。這是人類精神上的一個大變革。這一變革竟是一名女性完成的。這一事實最清楚地表明「一個人」的力量該有多麼巨大!推動一樁偉大事業前進,最終關聯到「一個人」的成長。男性也好,女性也好,就看你是否能成為這「一個人」。況且,南丁格爾所生活的十九世紀,全社會都想把女性的生活方式限定在一個方向,這種勢力,當時依然十分頑強。而她作為一個女性,在那種時代卻完成了如此偉大的事業。她的氣魄和熱情確實值得敬佩。她在初期著作《致凱撒斯勞滕學園》一書的開場白中這樣寫道:「有一句老話說:十九世紀一定會成為『女性的世紀。』然而(中略),它並未成為女性世紀,這怨誰呢?不是男人的責任。因為沒有哪個時代像這個世紀那樣,女性不僅擁有充分開發自己能力的自由,而且還獲得了這種機會,我覺得對女性來說,這是最好的一個時代。」(《南丁格爾著作集第1卷》,湯槙麻斯監修,薄井坦子等編譯,現代社版)
[編輯本段]人物履歷
1820 年 5 月 12 日出生於義大利佛羅倫薩。其父是旅意英僑,家庭十分富有,內閣大臣們是她家的常客。南丁格爾本人受過正規的高等教育,可以用英、意、法、德語自如交談。她自童年開始,即對護理工作深感興趣,鄉間度假時,常常跑去看護生病的村民。在青年時期,她已不滿足於貴族生活,決心從事一項值得為之奮斗終身的事業,做一名護士的願望在她的心目中日趨成熟。她不顧世俗的偏見和父母的反對,毅然投身於當時只有最低層婦女和教會修女才擔任的護理工作。無論到哪個國家旅行,她都去訪問醫院。 1850 年和 1851 年,到德國凱斯韋爾黎醫院,與基督教女執事一同學習護理。 1853 年,到巴黎「慈善事業修女會」參觀考察護理組織和設施,歸國後,擔任倫敦患病婦女護理會監督。 1854 年克里米亞戰爭爆發,《時代》雜志記者威·羅莎的戰地快訊,揭示了英國傷病員「缺乏最普通的病房簡易用具」,震動了英國社會,喚起公眾對護理工作的注意。當時的首相西德尼·赫伯特,自然想起邀請他的朋友南丁格爾去做好這件事,這正與南丁格爾的願望不謀而合。當徵求護士的號令一出,各種基督教團體的婦女們都欣然響應,南丁格爾必須從中作一個挑選。她呼召「具有健康遠見的護士」,而且是「不分宗教派別,無論是羅馬天主教修女、新教女執事、基督教醫院的護士、英國國教的姊妹等都不可分彼此」。她和38名護士遠赴前線斯庫塔里醫院,開始她那偉大崇高的護士生涯。當時用品缺乏,水源不足,衛生條件極差。她克服種種困難,改善醫院後勤服務和環境衛生,建立醫院管理制度,提高護理質量,使傷病員死亡率從 百分之42 ,急劇下降到 百分之2 。南丁格爾不僅表現出非凡的組織才能,而且對傷病員的關懷愛護感人至深。她協助醫生進行手術,減輕病人的痛苦;清洗包紮傷口,護理傷員;替士兵寫信,給以慰藉;掩埋不幸的死者,祭祀亡靈……,每天往往工作 20 多個小時。夜幕降臨時,她提著一盞小小的油燈,沿著崎嶇的小路,在 4 英里之遙的營區里,逐床查看傷病員。士兵們親切地稱她為「提燈女士」、"提燈女神」「克里米亞的天使」。傷病員寫道:「燈光搖曳著飄過來了,寒夜似乎也充滿了溫暖……我們幾百個傷員躺在那,當她來臨時,我們掙扎著親吻她那浮動在牆壁上的修長身影,然後再滿足地躺回枕頭上。」這就是所謂的「壁影之吻」。因此,「舉燈護士」和「護士大學生燃燭戴帽儀式」,也成為南丁格爾紀念郵票和護士專題郵票的常用題材。 克里米亞的天使 一八五三年,俄國和土耳其之間發生戰爭,是由於宗教對立而引起的。當時,力圖阻止俄國南下政策的英國和法國,為支援土耳其而參戰。戰爭爆發的第二年,即一八五四年,南丁格爾根據當時陸軍總司令的要求,組織一支三十八人的護士隊,開赴戰場。她當時三十四歲。在此後的兩年中,她開展了英勇奮進的救護活動。因此而被稱為「克里米亞的天使」,她的名字載於世界史冊。 當時年輕的托爾斯泰作為俄國軍官,在克里米亞服役,他曾寫道:「所謂戰爭,並不是那種軍樂齊奏,鑼鼓咚咚,旌旗飄揚,以及風姿颯爽的騎馬將軍等整然有序、光輝美麗的情景,它的真實情況是流血、痛苦以及死亡。」(《托爾斯泰全集第二卷》,中村白葉譯,河出書房新社版)。正如托爾斯泰所描寫的,當時的戰場已分不出敵人和朋友,呈現出一片極為悲慘的景象。 南丁格爾所在的英軍野戰醫院內的情景,同樣是慘不忍睹的。傷兵源源不斷被送來,霍亂患者也急劇增加,可是醫療用品、糧食物資等卻極不齊備。而且據說野戰醫院的建築物也極不衛生,運來的士兵因而染上鼠疫並且喪命的也相當多。南丁格爾由於自幼在極為優越的家庭環境中長大,體格並不那麼強健,所以也差一點死於疾病。但是她度過了這一切難關,她在信中寫道:「克里米亞熱、痢疾、麻疹等,如今這兒的水土所帶來的疾病,我全都得過。因此,我相信自己的身體已完全能適應這里的水土氣候,我已作好同士兵們一起經受這場戰爭考驗的准備。」(《弗羅倫薩·南丁格爾的生涯》,賽西爾·烏茲達姆、史密斯著,武山滿智子等譯,現代社版)而且,還有來自醫師團的非常明顯的歧視。那些以權威自居的醫生,根本不把南丁格爾等護士們放在眼裡,甚至不讓她們走進病房。優秀的護士觀察患者非常細致,有時甚至比醫生判斷的還准確。因此,必須尊敬護士,決不應輕視她們。但當時的社會,到處對護士工作表現出無知和不理解。據說她就是在這種環境下,擔負掃除、洗滌、膳食,乃至所有物資供應,她整天忙於雜務。可是她對此並不介意,仍舊堅持說:「我們有我們的使命。」要是一般人,對如此不佳的境遇和殘酷的工作條件,恐怕定會義憤填胸,改變志向的吧。而她卻不改初衷,沿著自己確定的使命道路,一走到底。 南丁格爾在護士工作上作出了巨大犧牲。為護理士兵,有時整天不休息,一直站著。 有時相反,為捆紮綳帶,要連續數小時跪在那兒工作。由於戰斗極其殘酷,士兵相繼死亡。南丁格爾對很多在凄冷孤獨之中斷氣的士兵,懷著深深的同情。她非常希望「不再出現在失意中孤獨死去的士兵」,為此她在那些行將死亡的士兵眼前,竭盡全力進行護理、鼓勵。看到她一會兒在這兒,一會兒在那兒,頻繁地跑來跑去,士兵們甚至以為醫院里有好幾個南丁格爾呢!而且她還擔負一件和護士工作不相乾的事,即必須書寫大量信件。每天有大量士兵死亡。因為聯系中斷,故鄉親人非常掛念。他們即使給軍事機關寫信,在當時情況下,也很難指望那些以權威和官僚自居的軍官們給予親切的回答。因此,士兵的親眷們有時很自然地給南丁格爾寫信。而她在極端繁忙之中,一一過目,並真心實意給予回信。她給一個士兵的妻子寫的回信,至今還保存著。那是一封告訴妻子當兵的丈夫不幸死亡的信,她那充滿著同情心和無微不至關懷的文字,即便非親非故,也要流著淚水才能讀下去的。她還在信中裝入了補助申請單,並詳盡說明如何辦理手續,幫助對方出各 種主意。她一生所寫書信的數量極大,據《南丁格爾作品集》的監修者湯槙麻斯先生說:「一種說法是一萬封,還有一種說法是一萬數千封。」她寫信既不為獲取報酬,也不為揚名於世。 她只是一心想完成自己所確定的使命。這充分表現出她那崇高的形象。然而,盡管她不間斷地做出如此巨大而真誠的獻身和努力,卻遭到很多的反對和干擾。當然那些直接受到親切護理的大批士兵,是由衷感激和信任她的。另一方面,也出現了對於士兵給予她的信賴,充滿卑劣下流的中傷和嫉妒。由此可見,百年前和現在,人的心胸沒有取得什麼進步。而她卻超越了這一點,獲得了進步,她才是真正的勇者,是把自己所確立的使命能夠貫徹始終的人。她在《護理備忘錄》中作了這樣的記載:「所謂凡事均有『使命感』是怎麼回事呢?我以為是這樣的:即為達到你自己認為『最正確』、『最完善』的崇高理想而去完成工作,而不是由於不主動,被人『提醒』才去干。」(《南丁格爾著作集第一卷》,湯槙麻斯監修,薄井坦子等編譯,現代社版)「別人說後才去做」,這不是基於使命感的行為,而是一種盡義務的行動。「別人不說也去做」,這才是可貴精神。她繼續寫道:「這就是『一心一意地工作』,為完成自己的『使命』……任何人都必須具有這種精神。……一個護士如果不是為追求理想的圓滿實現而看護病人,那麼別人再做什麼『指示』,她也不可能以極大的熱情去進行護理。」她所強調的是為圓滿完成自己的使命,用不著別人指示,也能主動去工作,這才稱得上「一心一意」。我認為人的一生是由做了哪些工作,為現在的社會和家庭帶來多大幸福而決定。其關鍵恐怕在於是否盡最大努力去完成使命,是否讓自己的生命得到充分燃燒,並通過這火焰給時代和社會帶來利益。人們常說女性和男性相比,熱情、易動感情,為此而有動輒失去理智的不足。然而一旦樹立起高大正確的目標,具有使命感,就能發揮出男性所不具備的特有的巨大力量。南丁格爾的偉大生涯充分說明了這點。 以辛勤的汗水開創近代護理工作 後來,南丁格爾被稱為「克里米亞天使」,她在戰場上的勇敢無畏的形象是盡人皆知的。但是她所以能以「偉大人物」而著稱於後世,是因為她是現代醫護工作的創始人。她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的各種佳話,不過是她漫長的一生中所從事的偉大事業的起點而已。而且由於戰場上的過度勞累,使她終生未能擺脫病痛。南丁格爾一方面和折磨自己的疾病作斗爭,同時她沒有僅僅局限於護士工作,而是積極從事醫院改革和印度衛生狀況改善等全國性的更為重要的工作。如今,她被稱作世界護士界開創近代護理工作的起點,被尊為護士的楷模。她的事跡告訴我們:當確定了起點,並為自己的信念而生活時,即使病魔纏身,對其本人來說也絲毫不會成為障礙,取得成功的關鍵就在於是否沒著自己的路走到底。另外,使我驚嘆不已的是南丁格爾活動范圍的廣泛,以及她那開創這種局面的聰明的構想能力。一個確立了人生目標,並為此而行動的人,其真正價值在於他既可成為教育家,又可成為實踐家,可以適應多層次的社會活動。 她最初是一個普通護士,逐步擴展活動內容的領域,終於確立了近代護理體系的基礎。她愛惜生命,所以她的視野逐漸從對一個人,擴大到對一個家庭,一個地區,進而擴展到國家乃至全世界。她並非單純作為一個慈善家而生存,而是以慈愛為基礎,為救護更多的人民,常常進行極為冷靜透徹的分析考慮,不斷向英國政府和陸軍部毫不客氣地提出改進建議。為此,得罪不少人。但她始終不懈地同社會上那種把弱者置於不必要的死地的懶惰和無知進行了斗爭。總之,她不是作為一個普通護士而結束自己的一生。應該說在徹底完成護士工作過程中,她給自己的使命開辟了大片的良田沃野。關於護理工作的所有方面,她都有一個明確的理想。可能是為一生的使命而生存的堅強信念,使她的頭腦具有不隨波逐流、強韌不倦的思考能力。她把耳聞目睹的一切,通過自己的思考,加以整理、綜合,形成新的設想。並且為實現這新的設想而勇往直前,把世人的批評、贊譽全不放在心上。南丁格爾在克里米亞時寫的一封信中說道:「如今我擔負的工作中,護理僅僅佔一小部分。」(《弗羅倫薩·南丁格爾的生涯》,賽西爾·烏茲達姆、史密斯著,武山滿智子等譯,現代社版)從那時起,管理和經營醫院的一切工作,均由她負責。她必定深深體會到:為進行充分護理,不僅需要醫生和護士的協力,而且必須得到所有人的合作。她已認識到為實現福利和衛生方面的目標,需要大批人團結起來,組織起來。可以說她從這時起,走上完成更大使命的人生道路。她的有關近代護理體系的設想,是在當時的實踐中孕育產生的。另外,她雖為上流社會出身,但通過護理工作,得以和各階層的人積極接觸交往,這也是促使她形成多元性思考能力的一個可貴經驗。 真正的英雄是謙虛的人 一八五六年克里米亞戰爭結束,南丁格爾回到英國,受到人民的熱烈歡迎。由於先期回國的士兵們的傳頌,她被群眾尊為英雄,名聲大震。但是她沒有因為人民的贊揚而沾沾自喜,克里米亞戰爭的慘狀和對下一步改革的願望,占據了她整個身心。南丁格爾關於什麼是「真正的英雄」有過一段話,開頭是這樣說的:「如果所謂英雄是指那種為他人進行了崇高事業的人,那麼,」她接著說道:「這種人一定是不驕傲自大,謙虛謹慎的人。」(《南丁格爾作品集第三卷》,湯槙麻斯監修,薄井坦子等編譯,現代社版)一提到英雄,人們往往想到的是一種轟轟烈烈、傲氣十足、得意洋洋的形象。但她卻說「不驕不躁、謙虛謹慎的人」才是英雄。盡管有人自以為了不起,但從大千世界來看,只不過是個小小娃娃般的人。只有缺乏真正力量的人才驕傲自大。謙虛則是冷靜地正視自己,主動致力於自我成長、壯大的內心世界反映。謙虛的人總是雍容大度,能正確地認識事物。高傲的人總是焦躁不安,動輒屈服於虛榮心。如果說英雄是「為他人進行事業的人」,那麼可以說他的必備條件自然是要有高潔的人格,深厚的仁慈心,以及由此而採取的行動。南丁格爾還說道:「如果說婦女在日常生活的『瑣碎工作』中,也和在發生重大事件時,處理重要工作一樣,或者幹得更出色,因而人人能成為英雄的話,那麼每天為他人做奉獻的護士們正是個個皆可謂英雄。」(同前書)英雄不只是出現在轟轟烈烈的舞台、偉大壯麗的工作中,在那每天每日「為他人」嘔心瀝血、默默獻身的人們中間才有真正的英雄。「為他人」而真心實意地做奉獻,會使你真正感到喜悅和充實。「沒有報酬的行為」帶來的充實感,能使你最寶貴的生命充滿豐富多彩的活力。 南丁格爾在克里米亞的巨大成功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博得各國公眾的贊揚。護士工作的重要性為人們所承認,護理工作從此受到社會的重視。 1856 年戰爭結束後,南丁格爾才抱著病弱的身體,最後離開戰地醫院回到倫敦。英國公眾捐贈巨款,以表彰她的功勛。南丁格爾用此資金作為「南丁格爾基金」, 1860 年在倫敦聖托馬斯醫院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護士學校。後又開創了助產士和濟貧院護士的培訓工作,推動了西歐各國以及世界各地的護理工作和護士教育的發展。她強調護理工作是一門非宗教性的專業,必須由受過科學訓練和品質優秀的護士,負責護理教育和行政管理。她以病弱的身軀充滿激情地工作,為培養護理人材,傾注了畢生精力,確立了護理工作的社會地位和近代護理學的科學地位,使護理學科成為現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工作成為受人敬重的職業。現代護理學是社會發展的產物,職業性護士的出現,是現代化進程中專業化不斷提高的結果,也是婦女自立運動的重要勝利。職業護士的資格,由護士教育標准限定,並堅持注冊和許可證制度。南丁格爾有不少論著,她的名著《護理工作記錄》( 1858 年出版)成為當時的暢銷書,被翻譯成多種文字,是為現代護理學的經典著作。 1867 年,在倫敦滑鐵盧廣場,建立了克里米亞紀念碑,並為南丁格爾鑄造提燈銅像,和西德尼·赫伯特的銅像並列在一起。 1907 年,英國政府授予南丁格爾最高榮譽勛章,這是首次將該勛章授予女性。偉大革命導師馬克思在文稿中,也曾兩次充滿感情色彩地稱贊這位既溫柔又堅強的女性:「在當地找不到一個男人有足夠的毅力去打破這套陳規陋習,能夠根據情況的需要,不顧規章地去負責採取行動。只有一個人敢於這樣做,那是一個女人,南丁格爾小姐。她確信必須的物品都在倉庫里,於是帶領幾個大膽的人,真的撬開了鎖,盜竊了女王陛下的倉庫,並且向嚇得呆若木雞的軍需官們聲稱:我終於有了我需要的一切。現在請你們把你們所看到的去告訴英國吧!全部責任由我來負!」 1910 年的一個晚上,南丁格爾這位 90 歲的疲憊老人,在睡夢中安然長逝。為了永遠紀念她,國際護士協會和國際紅十字會,把她的誕生日--5月12日定為國際護士節,並決定以南丁格爾的名字命名最高護士名譽獎,即南丁格爾獎。自 1912 年以來,每兩年對各國卓有成就的護士頒發南丁格爾獎一次。中國做出卓越貢獻的優秀護士有許多獲得了南丁格爾獎。南丁格爾使傷病員們心中感到無比溫暖的那盞燈,將永遠照耀護理事業的道路,她一生的事奉用她自己的話來說就是:「天國就在我們心中,但我們必須讓它外顯出來。」

㈥ 弗洛倫斯·南丁格爾的人物故事

心地善良,放棄富貴
父親威廉和母親芬妮,都有著貴族血統。在英國,他們擁有兩處家園:茵幽別墅和恩珀蕾花園。每年夏天,烈日炎炎,他們全家像候鳥一樣,馬不停蹄地到「茵幽別墅」避暑;而在一年的其餘時間,他們住在恩珀蕾花園里。到了春秋季節,全家人就到附近的倫敦探親訪友,忙得不亦樂乎。小弗洛倫斯的童年,是在天堂般的環境中度過。
可是,讓人感到奇怪的是,她的興奮點,卻往往不在小夥伴們身上。她愛騎小馬,愛和身邊的小貓、小狗、小鳥們聊天,玩耍。她樂於照看它們。有一次,一隻小山雀死了,她用手帕把小鳥包起來,把它埋在花園內的松樹下,還豎起了一塊小墓碑,上面寫了墓誌銘——
可憐的小山雀/你為何死去/你頭上的皇冠/是那樣美麗//但是現在/你卻躺在那裡/對我不理不睬/不聞不問
從小時候起,她就獨來獨往,不像一般的孩子那樣頑皮。她倔強而執拗,多愁善感,似乎過於早熟。她在滿目繁華中孤獨地成長。
恩珀蕾花園一片繁榮,花園外面卻是滿目凋敝。1842年的英國,經濟異常蕭條,飢民充斥了各個角落。弗洛倫斯在她的筆記中寫道:不管什麼時候,我的心中,總放不下那些苦難的人群……
1843年7月,正是炎熱的季節,南丁格爾一家再度到茵幽別墅消夏避暑時,她不顧家人的反對,去幫助周圍的窮人。她不怕骯臟和吃苦,把自己的時間,越來越多地消磨在病人的茅屋中。因為不少病人缺衣少食,她常常硬要母親給她一些葯品、食物、床單、被褥、衣服等等。她把這些東西用於賑濟窮人,以解他們的燃眉之急。到了應當返回恩珀蕾花園時,弗洛倫斯不願半途而廢,她想留在當地。但是母親認為,出身貴族的女兒理應在別的事情上有所作為,浪費時間護理那些窮人,簡直荒唐無比。父親和姐姐也都站在母親一邊,弗洛倫斯孤立無助。
在當時英國人的觀念中,與各式各樣的病人打交道,是非常骯臟而危險的。人們對於「醫院」、「護理」這樣的字眼一向避而不談,因為都是一些很可怕、很丟臉的事情。由於醫療水平落後,加上國力衰微,戰爭頻繁,在1844年以後的英國,醫院幾乎就是不幸、墮落、邋遢、混亂的代名詞。由於缺少必要的管理,它有時簡直就像瘋人院。在弗洛倫斯看來,最讓人難以接受的事,還不是上述可怕的醫療條件,而是醫院中「護士」的不佳的名聲,和她們那低下的素質。
1845年8月,弗洛倫斯同父親一道,到曼徹斯特去探望生病的祖母。因為祖母病情加重,卧床不起,而且缺少照料,她便留在身邊護理。很快,祖母的身體大有起色。接著老保姆蓋爾太太又病倒了。弗洛倫斯又趕回家裡,精心護理病入膏肓的蓋爾太太。直到老人臨終,弗洛倫斯一直守候床邊,沒有離開半步。
這年秋天,恩珀蕾花園附近農村中瘟疫流行,和當地的牧師一道,弗洛倫斯積極地投入了護理病人的工作。她在一次次地證明著自己,她的人生信念更加堅定了。在那時,人們都以為護理工作很簡單,根本用不著培訓。以前連弗洛倫斯自己也曾認為,只要富有耐心和同情心,就能幫助病人解除病痛,這就是護理工作的全部。一天,她親眼看到一個女人,在她面前痛苦地死去——這位病人服錯了葯。「她必然是死不瞑目,是那些護理者『毒死』了她!」這一想法讓她大受刺激。她從此知道,護理是一門重要的學問。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她別無選擇,必須學習這方面的知識。
離恩珀蕾花園幾英里處,有一個診療所,主治醫師富勒先生很有些名氣,據說畢業於牛津大學,而且是南丁格爾家的老朋友。於是,弗洛倫斯打算說服父母,給她一段時間,准許她去這個診療所學習。恰逢富勒夫婦應約到恩珀蕾花園做客,她就當著父母的面提出拜富勒為師。
不料,一場風暴就此爆發了。父親拂袖而去;母親則氣得發瘋,說再也無法忍受這樣的怪念頭;連姐姐也歇斯底里大聲嚷嚷,說妹妹一定是「中了邪」——這不單有失貴族身份,還會把病菌帶入家門,害死全家。
富勒夫婦感到很難堪。為了安撫南丁格爾夫婦,他們也只好向弗洛倫斯「潑冷水」,勸她放棄自己的想法。
在巨大的精神壓力下,她咬緊牙關,沒有屈服。她開始偷偷鑽研起醫院報告和政府編印的藍皮書。她還私下給國外的專家(比如普魯士大使本森夫婦)寫信,向他們請教各種問題。並且,還時不時地索求有關巴黎和柏林兩市醫院情況的調查報告。每天早晨,她至少要學習一個多小時。當早飯鈴聲響起,她會迅速收拾書本,若無其事地下樓用餐,看上去規規矩矩,也盡量不提及內心的想法。母親要她負責儲藏室、餐具室和藏衣室的整理工作,她絲毫不敢怠慢。她希望母親回心轉意。她給朋友克拉克小姐寫信說:「我不得不做很多家務。那些衣被、玻璃杯、瓷器,已埋到我的下巴了。它們簡直是乏味透頂。我 也不禁要問自己:『這就是生活嗎?難道一個有理智的人,一個願意有所作為的人,每天想要做的,就是這些嗎?』」
她也收到了愛情的橄欖枝。在一次宴會上,她結識了年輕的慈善家理查德(將少年犯與成年犯分離,以接受更合理更人性的管教,就是出自他的提議)。理查德對她一見鍾情,兩人一起談詩作畫,愉快交往。在弗洛倫斯寂寞無助的時候,理查德的數不清的信箋,給過她很大的精神安慰,她也曾把理查德稱為「我所崇拜的人。」但是,在他求婚時,她考慮良久,卻拒絕了他。她給理查德寫信說:我註定是個漂泊者。為了我的使命,我寧可不要婚姻,不要社交,不要金錢。
弗洛倫斯曾在一封信中流露出追求獨身生活的態度,同時談到自己對婚姻的看法:「普遍的偏見是,歸根結底,一個人必須結婚,這是必然的歸宿。不過,我最終覺得,婚姻並不是唯一的。一個人完全可以從她的事業中,使自己感到充實和滿足,找到更大的樂趣。」此後,她拒絕了所有的求婚者。不過南丁格爾在晚年公開迂曲的表白了自己的性取向,她在自己的日記里寫到與英國和普魯士女性同床的興奮之情,她還在不少私人書信中贊許自己與女性之間的愛情,歐美專家經過了多年的考究與核實確定了南丁格爾的確有同性戀的傾向,南丁格爾也展示出了自己沖破成規這勇敢的一面。
經弗洛倫斯的請求,本森爵士給她寄來了一本書:《凱撒沃茲的基督教慈善婦女年鑒》。書里介紹了凱撒沃茲在護理方面的先進理念和有關情況。
她仔細閱讀之後,不由得喜出望外。作為慈善醫療機構,凱撒沃茲正是她多年來夢寐以求的地方。在那裡,各方面的條件相對完備,她可以得到適當的訓練,同時,那裡的宗教氣氛、清規戒律,是一張「擋箭牌」,可以保證護士的名聲不受輿論指責。
但她不敢貿然向父母提出直接去凱撒沃茲,只是利用病後療養的機會,先來到法蘭克福,當時那裡的護理事業也走在各國前列。在一家診療所,她學到了不少有用的東西。兩周以後,她離開時,覺得自己有資格做一名合格的護理員了。
當父母、姐姐知道她對護理「賊性不改」,還在私自學醫時,個個氣得發抖。他們聯合起來懲罰她,令她「閉門思過」,不許出家門一步。
她與家人冷戰數年。時光如飛,在1851年6月8日這一天,弗洛倫斯在她的筆記中,以前所未有的堅定語氣寫道:「我必須清楚,依靠一味的死守和等待,機會就會白白地從身邊溜走。從他們那裡,我得到的,只是愈演愈烈的沖突。我顯然是不會獲得同情和支持的。我應該就這樣坐以待斃嗎?絕對不可以!我必須自行爭取那些我賴以生存的一切。對於屬於我的事業,我必須自己動手去做。我的人生的際遇,我的真正的幸福,要依靠我的努力,他們是決不會恩賜與我的。」這次,她的確是做到了「言必行,行必果」。首先,她以出去散心為借口,去了凱撒沃茲;在那裡學了兩個星期之後,為了獲得更為系統的學習,決定再次去法蘭克福。她平靜地向家人宣布了她的決定,父親尚平靜,但母親和姐姐驚慌不已,再度極力阻撓。這一次,弗洛倫斯絲毫沒有退卻。她們三人大吵了一通。父親見勸阻無效,氣憤之下,提著獵槍牽著愛犬走出家門。他走後,她們更吵得天昏地暗。母親甚至想打她耳光,但被她靈巧地躲開了。
第二天,弗洛倫斯勇敢地離開了家。來到西道爾·弗利德納牧師的收容所——這所機構擁有一所醫院,一所育嬰堂,一個孤兒院和一所培訓女教師的學校。
弗洛倫斯住在孤兒院內的一個小房間里。她的工作地點,就是孤兒院和法蘭克福女子醫院。所有的工作她都學著干,一點兒也不肯落下,甚至連手術護理她也參加。這對她來說非常不易。畢竟,在當時,對於一個貴族女子來說,完全是「有失體統」的事。她明白這一點,但她不在乎。
在這段時間里,她往家裡寫了好幾封信,介紹自己的情況,也渴望和家裡人重歸於好。在32歲生日時,她感謝家人的祝福,還特地給父親維恩寫了一封信。其中寫道:
「盡管我的年齡的確不小了,不過我會更加堅持行使我的使命。事實上,我很高興,因為我終於重獲自由。我的不幸的青春期已經過去,我並不多麼留戀。它永遠不會再回來了,我為此而欣慰,因為這意味著,我將獲得新生命。」
莊重大方,志向成型
1837年的一天,南丁格爾覺得自己聽到了上帝的聲音,要她完成一個使命。她從小便經常照看附近村莊的病人、殘疾人,並護理她的親屬,以解除病者的痛苦。她的父母反對她做護士,認為有損家庭榮譽。但封建意識、社會影響從未使她失去做護理工作的信心。
年青時代的南丁格爾由於常協助父親的老友(一位醫生)精心護理病人,逐漸對護理工作發生了興趣。她曾到德國、法國、希臘等地考察這些國家的醫院和慈善機構,充實閱歷,堅定立志於護理事業的決心。她自學有關護理知識,積極參加討論醫學社團關於社會福利、兒童教育和醫院設施的改善等問題。
由於家庭富有,南丁格爾的幼年生活極為優裕。與他們往來的人士也都是社會名流,包括當時的政界人士、文藝作家、藝術家、以及一些地方紳士。這使她充分享受了維多利亞時代的安逸生活。但在南丁格爾的小小心靈中,面對這種養尊處優的生活並不覺得快樂,她靦腆害羞,不願見到生人,常有一種莫名的寂莫感。到了十二歲,她跟父親學習希臘文、拉丁文、法文、德文、義大利語、歷史、數學和哲學等。在父親的循循善誘下,南丁格爾的學業大有長進。她常常跟父親一起朗讀,高談闊論,遇父親出外遠游時,便以書信交流感受。1837年,他們全家到歐洲大陸旅行,父母帶著女兒們在歐洲各 地增長見識。這時南丁格爾已經十七歲,已然成為一位美麗的大家閨秀。他們全家用一年半的時間,遍游法國、義大利、瑞士各地,沿途飽覽湖光山色、藝術古跡,並到處考察社會人情。南丁格爾從小就養成記事與寫日記的習慣,所見所聞,均—一記錄下來,成為她日後辦學治事的重要資料。她在法國結識了一些知名人士,並與從事社會活動的著名女性交往。她對政治與民眾甚有興趣,尤其對慈善機構更是特別留心。她從少年時期,就懷抱著這種服務人類的自我信念和堅定的濟世行善的意志。
她在歐洲大陸旅行之後,發現醫院里的護理情況極為惡劣,覺得英國也需要有如法國聖溫森.載保羅慈濟院那樣的修女來照顧病人。護理工作開始在她心中萌芽,她要做一個護士!當時英國護士的形象是:粗陋老化的女人,既愚昧,又無知,更不能執行醫療任務。南丁格爾選擇這個工作,在她母親看來,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
1839年,全家返回英國,這時南丁格爾已出落得莊重大方,經常在家裡會晤社會名流,很受世人的注意和贊賞。她尤其喜歡結交社會工作者與從事革新工作的各界人士,其中有一位知名的醫師,在隆利斯伯里工作,因此啟發她想去醫院學習的念頭。
當時醫院里的病房多半都是一間大統房,病床緊密相連,十分擁擠,牆壁與地板上沾滿了血跡和污漬,而且臭氣難聞,令進來的人難以忍受。這種惡劣的狀況在各地比比皆是,相差無幾。一次一位美國醫師賽穆爾·郝到她家作客,南丁格爾便向他咨詢對做護士的看法,郝醫師對她的想法大加稱贊,並鼓勵她堅持不懈地去努力,但終難獲得父母的首肯。在這段時間,南丁格爾為迎合父母的心意,一面潛心研讀,吸取有關衛生方面的新知識,一面在父母的安排下,參加一些社交活動,並結識了兩位極為知心的男友。一位是她的表親亨利·倪柯遜;另一位是查理·麥恩斯。但他們的求婚,都遭到南丁格爾的拒絕。她決定獨身!這在當時,是一項多麼了不起的決定,她決心以獻身護理事業為己任!她在日記中詳細描述了當時的心情,一字一淚,感人至深。麥恩斯後來成為國會議員,終生支持南丁格爾的事業。一八四八年初她在羅馬會晤了希德厄·海伯特,此君英俊瀟灑,文質彬彬,一派英國紳士風度。海伯特與南丁格爾一見如故,終生保持高貴的友誼,後來他入選成為作戰部長,對南丁格爾的事業給予了有力支持。
1849年10月,她再次跟友人遠游埃及,渡海至希臘;次年四月,到達雅典。南丁格爾每到一地,必定參觀慈善機構,例如養老院、孤兒院、以及有關的醫療救濟機構等。1850年5月12日,正好 是她三十歲生日,她在記事薄上寫下了這樣的生日感言:今天我三十歲了,正是耶穌基督開始獻身佈道的年齡。從此不應再有幼稚的舉動。不應再有愛情與婚姻的念頭。只有讓我遵循上帝的旨意思索,依照他的安排去做。她感到,投身護理事業,正是上帝賦予自己的責任!
成立護所,志願救人
在她的時代,沒有一個有身份的人做護士。做護士的,往往都是一些無知、粗魯、酗酒、沒有受過訓練的女人。她利用到歐洲旅遊的機會,了解各地護理工作。最後她選定了解過的凱瑟沃茲醫院,並於1851年在該院參加了4個月的短期訓練班,使她學護士的理想終於實現。在學習期間,她親身體驗到護理工作要為病人解除痛苦、給予精神安慰,必須付出多方面的辛勤勞動。1844年,她從英國出發開始了歐洲大陸的旅行,足跡遍及法、德、比、意等國,對各國的醫院進行了考察。1850年不顧家人的反對,她毅然前往德國的凱撒斯畏斯接受護理訓練。她的才智被發現了,1853年受聘擔任倫敦患病婦女護理會的監督。
南丁格爾的雄心壯志,終於感動了她的父親,答應每年資助她五百英鎊。並於1853年8月12日,在慈善委員會的資助下,南丁格爾在倫敦哈雷街一號成立一看護所,開始施展她的抱負,她採取了許多措施,令當時的人嘆為觀止。如採用病人召喚拉鈴,在廚房設置絞盤以運送膳食給病人,她強調「任何婦女,不分信仰、貧富,只要生病,就可收容……」她在工作中表現出非凡的能力,大家對她都言聽計從。
1854年8月,倫敦郊區貧民窟發生霍亂,南丁格爾不顧個人安危,志願參加緊急救護工作。她在醫院里照料垂死病人,終日奔忙,不少人在她懷抱中死去。卡斯凱爾夫人對南丁格爾的義行推崇備至,因為她親自體會和感受到了南丁格爾的奉獻精神,她這樣描述:「她身材高挑,消瘦修長;一頭棕色茂密的短發;膚色白皙;灰色的眼睛閃現著憂郁消沉的神色,但有時卻流露出快樂的波光,真是令人難忘;她的牙齒美麗整齊,笑起來甜美無比。頭上蒙著一條長的柔軟發巾,沿著發角紮起來,使她白靜的瓜子臉兒,襯托得更為美麗。她經常穿一件黑絲質料的長衫,外加一件黑色披肩,給人一種雍容高雅、落落大方的印象。」
提燈女神,義無反顧
1853年,土耳其英法等國與俄國爆發了克里米亞戰爭。1854年3月,英法為援助土耳其,正式對俄國宣戰。9月,英法聯軍登陸克里米亞,在前方發回的報道中,對傷兵沒人照顧頗有意見。報道中說,法國傷兵有修女照顧,俄國傷兵有修女慈悲團照護,英國為何沒有修女照顧傷兵!況且英軍的醫療救護條件非常低劣。傷員死亡率高達42%。
當這些事實經報界披露後,國內嘩然。南丁格爾聞知這一消息,立即給當時的作戰部長海伯特的夫人寫了一封信,表示願自費率領四十名護士赴戰地救傷。對於當時一位35歲的女性而言,這是一種非常艱巨的挑戰。當時,在歐洲各先進國家早有被稱為「姊妹 」(Sisters)的女護士出現,但英國由於受宗教和社會的成見,一直反對在醫院特別是戰地醫院中有女護士出現。10月15日,海伯特部長同意了她的請求,並給南丁格爾回信,邀請她率領一批護士前往斯庫塔里,由政府任命並給經費支援。南丁格爾欣然同意,五天後政府頒布她為駐土耳其英國總醫院婦女護士團團長。護士團包括三十八名團員,其中十四位是由各醫院選送的職業護士,另二十四位則是各宗教團體選派的。10月21日,她們即匆匆裝束上路。在十一月四日到達斯庫塔里,立即投入忙碌的工作。
最初,醫師們基於傳統認識及嫉妒心理,主張沒有醫師指示,不讓她們涉足病房。一連四天被拒之門外。面對這種局面,南丁格爾首先著手進行改善傷兵的飲食,換洗骯臟的衣服,共同致力清理工作。她深深感到,一所完善的醫院,必須有充分的供水與良好的排水系統。三個月下來,她清理好一萬件襯衫。為了收容八百名新傷患,她自己出錢支付緊急修理病房費用。南丁格爾的積極服務精神,終於化解了軍醫們的敵視心理,更贏得了傷患的敬愛與信任。她夜以繼日地將全部心力投入護理工作,使醫院逐漸走上軌道,而她的辦公室,也自然成為放射溫暖與愛心光芒的中心。英軍的醫院院址,原是土耳其的駐軍營房,建築因陋就簡,設備更是奇缺,整個醫院骯臟破亂。因預定要收容二千五百位傷患,因此所有走廊里都開設成病房。這些走廊全長達四英里,病床擁擠不堪,衛生設備極差,通風尤其不良,臭氣四溢,雨天滿地污泥,晴天沙土侵襲,成群老鼠到處流躥,環境極為惡劣。每個病人每天只能分配到500毫升水。由於床位不足,許多病人就睡在地板上,被子也不夠用,有的竟以帆布代替,許多傷兵寧可不用。燃料一直缺乏,膳食供應更不理想。一般葯品極為缺乏。在這種惡劣條件下,大批傷兵均感染了痢疾與霍亂。
南丁格爾拿出自己的3萬英鎊為醫院添置葯物和醫療設備並重新組織醫院,改善傷員的生活環境和營養條件,整頓手術室、食堂和化驗室,很快改變了戰地醫院的面貌,只能收容1700名傷員的戰地醫院經她安排竟收到3000~4000名傷員。在這里,她的管理和組織才能得到充分發揮。6個月後,戰地醫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傷員死亡率從42%迅速下降至2%。這種奇跡般的有目共睹的護理效果震動了全國,同時改變了英國朝野對護士們的估價並提高了婦女的地位,護理工作從此受到社會重視。護理工作的重要性亦為人們所承認。同時,為婦女開辟和創建了一個崇高的職業。南丁格爾為此付出極大的精力和心血,她建立了護士巡視制度,每天夜晚她總是提著風燈巡視病房,每天往往工作20 多個小時。夜幕降臨時,她提著一盞小小的油燈,沿著崎嶇的小路,在4 英里之遙的營區里,逐床查看傷病員。士兵們親切地稱她為「提燈女士」、「克里米亞的天使」。傷病員寫道:「燈光搖曳著飄過來了,寒夜似乎也充滿了溫暖……我們幾百個傷員躺在那,當她來臨時,我們掙扎著親吻她那浮動在牆壁上的修長身影,然後再滿足地躺回枕頭上。」這就是所謂的「壁影之吻」。因此,「提燈護士」和「護士大學生燃燭戴帽儀式」,也成為南丁格爾紀念郵票和護士專題郵票的常用題材。
南丁格爾在克里米亞的巨大成功和忘我的工作精神,博得各國公眾的贊揚。護士工作的重要性為人們所承認,護理工作從此受到社會的重視。
過度的勞累使南丁格爾染上終生不愈的疾病。 她在克里米亞患了克里米亞熱,健康還未完全恢復,就又繼續工作。1856年11月她作為最後的撤離人員,返回英國。戰爭結束,南丁格爾避開政府隆重的迎接儀式,化名「史密斯小姐」悄悄返回英國的家裡。她說:「我不要奉承,只要人民理解我。」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26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563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57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38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19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84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773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38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1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5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