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博物館元青花是哪個博物館

土耳其博物館元青花是哪個博物館

發布時間: 2022-12-15 08:04:30

⑴ 一鋤頭挖出237件文物,其中19件都是國寶級元青花嗎

在江西省高安市,有世界上唯一一家以元青花瓷器命名的博物館——2014年正式開館的「高安元青花博物館」。目前,館內藏有24件元青花瓷器,其數量為國內館藏元青花瓷器最多,即使與世界各大博物館進行比較,元青花瓷器的收藏也僅次於土耳其與伊朗之後,名列第三。

1980年11月29日下午2時許,位於高安縣錦河之畔的江西第二電機廠廠房擴建施工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幾名施工人員賣力地挖著地基,突然,他們面前的土層坍塌了下去,露出了一個小土洞。可以看見裡面層層疊疊、密密麻麻地堆放著許多東西,仔細一看,都是些盤、碗瓷器。

這批瓷器文物窖藏主人究竟是誰,有人猜測可能是高安人士伍興甫,伍父子。良臣伍興甫官至元朝駙馬都尉,為皇室近侍,且從事商業運輸,獲利甚多。伍良臣於元晚期為官,崇尚《周禮》、《禮記》等儒學經典,父子二人政治上有權勢,能自由出入皇室,有條件接觸和使用皇宮器物。伍興甫父子在元朝將滅亡前將瓷器運回高安,在高安戰事頻繁中窖藏起來是完全有可能的。

⑵ 關於青花瓷,急!!!!!!!!!!!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月色被打撈起暈開了結局,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你眼帶笑意……」春節晚會上周傑倫的一曲《青花瓷》讓眾人贊嘆,但更令人驚艷的是他身後那隻帶著淡淡笑意的瓶子。

青花之美,美於幽靜,青花之色單與任何一種顏色相比都略顯幽暗,而古時技藝高超的工匠將青花與潤白的瓷相結合,便立即賦予了其生命。就如同一塊美玉,溫潤、淡雅、清澈,但易碎的特性使其更加彌足珍貴。

青花瓷是白地藍花釉下彩瓷器的專稱,就是在瓷器毛坯上先用鈷藍描繪圖紋裝飾,再塗覆上一層無色透明釉,然後在高溫1300℃上下一次燒成,使色料充分滲透於坯釉之中,呈現青翠欲滴的藍色花紋,顯得明凈素雅。目前發現最早的青花瓷標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現在元代;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

青花瓷之美全由釉彩和畫功來區分。而青花瓷中最具特色的鈷藍釉彩是在白色坯體上繪制,因此時坯土仍處於濕潤狀態,當畫師繪圖時自然而然產生暈染效果,呈現出柔和的暈染筆觸,然後採用釉下彩製作方式,經過燒制過程讓色彩與釉質全然結合,整個釉面光滑平潤,晶瑩剔透,加上透明的青花紋飾不褪色、不剝落,呈現出幽靜淡雅的色彩,具有高度藝術魅力。

在今天,鈷藍釉下彩仍為製作青花瓷主流,然而透過濃度的調配,青花作品能夠展現出各種不同的藍色,從最淺的冰藍色,到最厚重的深藍色。

畫師功力也是青花作品增添魅力的推手,從作品上可觀賞到構圖的完整性、工整與精緻的筆觸。東方青花瓷作品傳達出鄉土與人情味,欣賞畫師對當時生活狀態的描繪,西式青花瓷則可欣賞不同藍色調的表現,與畫師嫻熟工整的細致畫工。

清代龔軾在他的《陶歌》中這樣稱贊青花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從釉里透分明。可參造化先天妙,無極由來太極生」。誰也無法解釋青花瓷的魅力:明明筆筆簡潔,卻有一種由內而外的華貴;明明色調單純,卻有一種無法比擬的絢麗;明明恣肆風流,卻有一種漫不經心的從容;明明清朗飄逸,卻有一種溫柔可融的意境……與青花瓷相遇是一種緣分。當你見到它時,立刻會被它所震撼、所吸引、所痴迷。

現代外行看熱鬧

被指正的「青花」

周傑倫的一曲《青花瓷》無疑是2008春晚的一個亮點。但是這首歌曲的歌詞中卻存在著錯誤——著名收藏家、鑒定家馬未都說,該歌詞中有兩處錯誤,其中謬誤最重的一句是「在瓶底書漢隸仿前朝的飄逸。」就此,馬未都的解釋是:青花自誕生之時迅速成為中國瓷器的霸主,700年來無人撼動。可瓶底從未書寫過漢隸,僅在明崇禎一朝某些青花器身偶寫過隸書。另一處錯誤是「臨摹宋體落款時卻惦記著你」。馬未都說,這句歌詞的錯誤之處在於「宋體落款僅見康雍乾三朝琺琅彩瓷器,而青花瓷器中未見過。」

被藏在地鐵里的「青花」

在地鐵奧運支線北土城站地下一層, 28根高大的圓柱分列兩旁,印著傳統的青花瓷花紋圖案,藍花白底兒,滿花、半花交叉錯落,豎立有致,人在其間,猶如置身中國古典藝術展覽館。這些青花瓷圖案是印在搪瓷鋼板上,用800多度高溫燒出,保證100年色彩不變。北土城站設計出自中央美院一群二三十歲的年輕設計師之手,他們的靈感來自於藝術與空間相結合,又同周邊的古城牆遺址相協調。

被搬上銀幕的「青花」

2005年,電視劇《青花》為我們展現了中國瓷器的無窮魅力,雖然《青花》是一部電視劇,虛構了景德鎮兩大制瓷世家的恩怨離合,以及圍繞國寶青花展開的民族爭端。但劇中不僅涵蓋瓷器的工藝、發展、選擇等,還有製作瓷器的精髓,片中還有很多陶瓷製作的方法和流程,不熟悉陶瓷的人在看完《青花》後,一定對瓷器會有一知半解。

同年,電影《青花》上映。編劇陳大鵬說收藏是自己搞文學創作之餘的一個「副業」,他尤其沉迷中國古代陶瓷。這部《青花》,寫的是中國古代制瓷人的精神。電影中,李若彤扮演的三個時代的三個不同的「青花」,是一種象徵,一種隱喻,一種傳承:在箭嘯馬鳴的元代,她是「師傅」的妻子,為了幫助丈夫給皇上燒「龍瓶」,死在督窯官的刀下;在列強凌辱的清代,她是收藏家的少奶奶,為了保護龍瓶不外流,她死在列強的槍下;而到了現代,她是青年瓷藝家。

元代 青花的見證

元代,我們記憶中不應該只有彪悍的成吉思汗,金戈鐵馬、英雄豪氣,這時的國力強盛和經濟繁榮直接導致中華文化在全世界佔有了引領地位,於是我們的國粹青花就誕生在這箭嘯馬鳴的年代。

雖然元青花如此顯赫,但據記載,青花瓷並非被元朝皇室使用,而是作為朝廷外貿創匯的重要產品而聲名遠播。在明清兩朝的皇宮收藏中沒有元青花,傳統的瓷器收藏記錄中也沒發現它,在早期的中國陶瓷藝術研究領域更沒有元青花的位置。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一個美國學者根據英國戴維得基金會所藏的青花雲龍象耳瓶和土耳其、伊朗博物館所藏青花瓷器歸納為元「至正型」青花瓷,國際陶瓷學術界和古董收藏界才多了一個新的寵兒:元青花。

成熟的元青花瓷器,反映了十四世紀中國對外加工貿易的歷史情景。在工藝上,它使中國高超的制瓷技藝與外域的實際需求完美結合。它的形制、用途、文飾和青花鈷料都是外來的,但它又無處不浸透著中國匠師們的高超技藝和心靈創造。

我們現在能知道的重要的元青花瓷器大多數都在歐美、日本和土耳其、伊朗等地博物館里。據不完全統計,國外約有200件左右。1917年4月9日,世界外交史上發生過一件奇聞:奧古斯特二世與鄰國普魯士國王達成一項交換協議,用自己的600名智勇、英俊的御林軍將士換回127件中國瓷器。這些瓷器,至今仍陳列在德累斯登博物院中。可見世界各國對中國瓷器都格外鍾愛。除此之外,如英國牛津大學博物館、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劍橋大學博物館以及美國、日本、東南亞等地公私收藏都有一定數量。國內從1959到2005年的46年間,收藏的完整器約有100多件,傳世品只佔一小部分,主要為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以及香港一些私人收藏家所藏。

由於從誕生之始,就是中西結合的藝術,元青花自然成為中外藏家仰慕的對象。在2005年7月12日,也就是Woolley&Wallis拍賣公司拍賣前3天,倫敦佳士得拍出了一件「鬼谷下山」的元青花大罐,成交價為1568.8萬英鎊,摺合人民幣約2.3億元,成為全世界中國工藝品中的最高拍賣價。到今天為止,打開Woolley&Wallis公司的網頁,這只元青花雙葫蘆紋瓶依舊是其成交額最高的紀錄保持者,歷史的機緣巧合讓奇跡再次出現。

清代 自上而下的藝術

幾千年來,青花瓷依舊泛著細膩而柔和的光澤,經歷了歷史上那麼多的朝代更替、榮辱沉浮、風雨喧囂。到了清代,特別是康、雍、乾三朝,在瓷器造型、釉彩、花繪等方面,都獲得了新的成就。加上康、雍、乾三朝帝王對瓷器的熱愛,不惜耗費人力、物力、財力精心製作,所以燒制出的青花瓷器堪稱是中國陶瓷史上的巔峰之作,具有較高的藝術觀賞和收藏價值。據《景德鎮陶錄》說:「陶至今日(清朝)器則美備,工則良巧,色則精全;仿古法先,花樣品式、咸月異歲不同矣。而御窯監造,尤為超越前古。」

如康熙青花的色調鮮藍青翠,明艷凈麗,嬌翠欲滴。畫法精細挺秀,分色層次增加,甚至在一筆中分出深淺濃淡的筆韻,表達出純熟的繪瓷技巧和豐富的表現力。如故宮博物院藏瓷青花錦雞牡丹鳳尾尊和青花人物山水紋蓋罐,都是康熙時的典型作品。在裝飾風格上,更多地吸取了民間木刻版畫的表現手法,對所表現的形象做概括、誇張的加工,用剛勁、細致的筆法勾線,再以多種深淺料色渲染,看上去爽朗明快。康熙的青花成就使它一直都有深遠的影響,它的料色成為後來模仿的標准。據了解,明末清初民間畫風日盛,先後出了四王等頗具代表性的人物畫家,康熙青花瓷器顯然是沿用四王的畫風,不僅線條流暢如行雲流水般飄逸,且色階豐富多變,畫面層次感很強,比其他年代的青花瓷看起來更要有韻味,因此,康熙青花瓷可謂是清代瓷器中的極致精品。

青花的生產受到一定影響,已失去以前的優勢。但仍有一部分製作得非常精細的作品。如故宮藏瓷雍正青花團菊紋蓋罐,造型勻稱,團菊圖案紋樣格式布局勻整而靈秀。乾隆青花梅鵲紋表果瓶,其造型系乾隆時的典型風格,一改康熙時的挺硬格調,而運用柔和線條,使器物造型雋秀。其紋飾梅鵲出自康熙,較細膩寫實,趨於自然寫生,也為乾隆繪畫裝飾的風格特點。當時盛行仿古之風,多仿明代宣成作品,雖有仿得極精者,但終究缺乏新意和原來自然流暢的筆調。有許多民間窯的青花瓷器,也往往在底款寫上大明或成化所制字樣。這時的青花色調變化比較多,大致上雍正比較輕淡沉著,乾隆時比較鮮藍濃艷。

青花瓷沒有貴賤之分,帝王將相因為崇尚高貴、華麗、豪氣的秉性,所以促成官窯青花表現出雍容華貴、典雅大度的皇家氣質;文人墨客因為追求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人文理想,所以促成民窯青花表現出端莊素雅、卓爾不群的高尚情懷;普通百姓因為嚮往安寧幸福、吉祥如意的生活環境,所以促成了民窯青花又表現出勤勞質朴、張揚生命的執著精神。青花瓷就是這樣,無論它是一隻碗或是一隻瓶,無論它的花紋是十字邊或是芭蕉腳,它總是很容易讓你讀懂它,而且被它吸引、感染,為它沉醉。文/王威斯

⑶ 外國博物館珍藏著哪些我國的珍貴文物今晚用

世界各大博物館里珍藏著許多舉世無雙的中國文物。她在外國博物館以無比高貴的姿態,成為中華民族的代言人,成為人們心目中的偶象。下面簡略介紹如下:
一、亞洲
日本: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日本最大的博物館。東京國立博物館內設有「東洋館」,整個二樓五個展室都陳列中國古代美術品,其中不少是陶瓷,從原始彩陶到唐宋以後的陶瓷等,應有盡有。比如,該館珍藏古建盞,產自閩建陽市水吉,是鎮館之寶。就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國家,在流失海外的近3萬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館內的9萬多件藏品中,包括有上萬件中國文物,上自新石器時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畫,可謂無所不包。馬遠的.《洞山渡水圖》.《寒江獨釣圖》.,梁楷的.《雪景山水圖》.;《李白行吟圖》.《六祖截竹圖》.李迪的.《紅白芙蓉圖》.等等都是曠世名作。此外,日本各地上千座博物館收藏有中國文物,珍品也是數不勝數,數量估計在數十萬件。
據.《日本侵華對文物的破壞》.一書.介紹,戰後日本歸還了一部分戰時掠奪的文物,有158000多車,其中有2000多件是比較珍貴的,但這只是很少的部分。此後由於多種因素我國沒有再繼續追討。.
值得一提的是,東京國立博物館曾舉辦了「日本出土的中國陶瓷」展覽。是把全日本出土的中國陶瓷,不僅是完整的器物,也包括陶片,從全國搜集後,匯集展覽,引起了人們極大興趨。其中有越窯、龍泉窯、景德鎮窯、建窯的瓷器等。
京都國立博物館的本館,主要用於舉辦各種專題展覽。館內所藏1萬余件珍貴文物,定期輪換站出、展出。京都國立博物館本身,也是日本的國家重要文物保護單位。其中陳列著大量的龍泉青瓷。銘記有「顧氏」二字的明代著名龍泉匠師顧仕成一件直徑約4寸5分的瓷碗,就珍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內。
日本奈良市的法隆寺珍藏了唐代越州窯的四耳青瓷葯壺,高8寸7分,直徑4寸5分,曾為天皇所使用。當這一稀罕的寶物在1939年於奈良市博物館公開陳列時,前往參觀的人群如山如海。
伊朗:伊朗阿特別爾寺在伊朗古都大不里士以東的阿德比爾鎮。1611年曾將珍貴的1600多件中國陶瓷獻給神廟,現歸德黑蘭考古博物館收藏的,仍有8O5件。藏品中除有元青花重器達20餘家件外,尚有北宋、南宋、元龍泉瓷、景德鎮印花白釉小足器、藍、黃、醬釉及各時期青花瓷、鬥彩瓷、粉彩瓷等。是世界上知名的博物館。
土耳其:托普卡比宮收藏的陶瓷約1萬件。其中大部分是中國產的,僅浙江元龍泉青瓷就有1500餘件。其中大盤、碟子、碗等器皿質量異常精妙絕倫,也有大罐。清代的瓷器約4000件。完整的至正型的元青花重器在世界上為數不多,據說總共不過300件左右,但僅在這里就集中了8O余件。這些藏品中元青花琢器就40件,其器型碩大、通體滿繪、色澤艷麗濃翠,堪稱世界之最,為國內出土器罕見。如80厘米的葫蘆瓶就有二個。這里藏的元青花器有一種震撼力,當你第一次看到它時會都被迫得往後退。這些元青花從纏枝牡丹、龍鳳麒麟,到「蕭何月下追韓信」、「昭君出塞」……元青花可謂無所不繪。該博物館已成為世界上收藏中國元代完整的青花瓷最多的一個博物館。
菲律賓:
桑托斯、洛克辛和羅伯特·維拉諾克等三個博物館藏有中國瓷器約7萬余件。菲律賓人歷來珍視中國瓷器,據說只在節日時,才將埋於地下的瓷器取出來用,用後又再深埋地下,所以出土的瓷器大多是完整的;品種有越窯系刻花青瓷;龍泉窯刻花盤、晚、花瓶、酒壺等;福建泉州、德化的刻花青白瓷、青白褐斑瓷以及福建的建盞。元代瓷器出土數量最多,主要是景德鎮產品,有青白瓷、青花、釉里紅瓷等品種。
印度尼西亞:
雅加達博物館收藏500O多件陶瓷藏品中,絕大部分都是中國漢代到明代的產品,這些藏品都是從印尼各地收集來的。在東南亞各國博物館所藏的明代陶瓷中,雅加達博物館是首屈一指的。其中有明代的鬥彩、三彩、五彩、白地青花瓷器,器型有書「金玉滿堂」四字的盈尺大碗,也有圖繪仕女栩栩如生的萬曆五彩大尊。有書阿拉伯文字的白地青花大盤,盤中繪雙龍朝日,次為五火雲奔馬,邊緣畫阿拉伯故事。有書阿拉伯文字的三彩大盤,這是元末明初德化窯產品。還有書阿拉伯文字的白地青花中碗,碗底有「成化年制」的款識,也是德化窯燒造的產品。

馬來西亞:
吉隆坡國家博物館珍藏一批中國明代瓷器,大部分是景德鎮的產品。比如,一件12寸大盤,內畫葵花、如意,邊畫八寶、長春花,外畫梅鵲,底款書篆字「富貴佳器」。一件8寸康熙中盤,內畫山水,邊畫水草花鳥,外畫梅鵲;環以金錢帶,外畫纏枝花。一件5寸中碗,內畫山水,邊畫水鳥,底款書「大明嘉靖年制」。一件4寸康熙小碗,內畫鴛鴦水草,邊畫荷花,水草,水鳥,外甜白,底款篆書「福」字。是目前所知出土中國瓷器最多的地區。
沙撈越博物館收集出土的陶瓷標本100多萬片。 其中福建德化、安溪磁灶等窯的青瓷、青白瓷、白瓷等。
韓國:
漢城博物館把在南朝鮮出土的中國瓷器收集到一起,為研究中國對南朝鮮瓷器文化帶來的影響提供了條件。藏有從漢代到清代的青瓷、白瓷、唐三彩等中國瓷器5000餘件,其中的最早的中國白瓷燈盞、晉代青瓷羊為館藏之寶。此外,漢城博物館還藏有一定數量的敦煌遺書。
巴基斯坦:
拉合爾博物館該館辟有中國文物陳列室,展出約7O00餘件中國文物,其中不少是陶瓷。卡拉奇國家博物館也收藏了不少中國陶瓷。其中有晚唐時代越州窯青瓷水注和長沙燒制的施黃褐釉的陶器。拉合爾博物館該館是巴基斯坦目前最大的藝術性博物館。
新加坡:
新加坡國家博物館收藏各地出土的瓷器碎3000餘千件。青瓷以越窯青瓷為主,並有宋、元、明三代的龍泉窯青瓷。青花是景德鎮產品,有明代永樂、宣德年號的高足瓷片約30件。
南洋大學李光前文物館搜集和保存有豐富的中國陶瓷,其中有高80毫米的宋德化桶形白瓷罐,直徑141毫米的明德化粉繪白瓷盒,直徑46毫米的明德化印花白瓷盒,高119毫米的明德化獅頭雙耳白磁瓶。均為館藏珍品。

泰國:
曼谷博物館收藏中國明代瓷器200餘件,比如,大明年制款青花大碗,紅色描花小罐帶金裝飾蓋、貼金小罐等。特別是出土的綠釉帆船形明器,更是研究中國造船史的寶貴資料。

越南:
河內博物館收藏的中國陶瓷,以龍泉青瓷和景德鎮青花瓷為多。尤其是在青瓷方面,有北宋的多嘴罐形青瓷瓶。元代的花瓶、大盤等物,該館還收藏有中國漢代陶器。
阿曼蘇丹:
馬斯喀特博物館藏有中國古瓷3千餘件。其中一件元青花飛鳳牡丹紋瓷是馬斯喀特老城博物館的鎮江館之物。。
伊拉克:
巴格達阿尼亞西多博物館,收藏有中國陶瓷2500餘件,其中有珍貴的元青花、宋代龍泉窯青瓷和元代、明代龍泉窯青瓷。

二、歐洲

法國
盧浮宮 ,位於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是巴黎的心臟。它的整體建築呈「U」形,佔地面積為24公頃,建築物佔地面積為4.8公頃,全長680米。在瓷器方面,以收藏亞洲藝術品著稱的法國集美博物館收藏最佳,館里的瓷器從中國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個朝代各大名窯的名品應有盡有,且多為精品。敦煌遺書在我國國內僅存2萬件,僅佔三成,藏於法國巴黎國立圖書館有6000件;盧浮宮是世界上最著名、最大的藝術寶庫之一,是舉世矚目,藝術殿堂和萬寶之宮。1793年8月10日,盧浮宮藝術館正式對外開放,成為一個博物館。其門口的金字塔形建築就是華人設計師所設計。從那時起,這里的收藏不斷增加,包括拿破崙掠來的藝術品。總之,如今博物館收藏目錄上記載的藝術品數量已達四十萬件之多。,從古代埃及、希臘、埃特魯里亞、羅馬的藝術品,到東方各國的藝術品,應有盡有。館藏中國歷代陶瓷器約4萬件。幾乎涵蓋了中國各時期的陶瓷。有些甚至為國內罕見,尚還有一些為孤品。盧浮宮已成為世界著名的陶瓷館。
巴黎國立圖書館館內目前收藏的圓明園藝術珍品主要有:由清代宮廷畫師沈源和唐岱共同繪制的絹本.《圓明園四十景圖》;宮廷畫師沈源和孫佑刻版的木刻本;《圓明園四十景圖》.宮廷畫師伊蘭泰製作的海晏堂等西洋樓銅版畫四十幅;郎世寧繪制的宣揚乾隆皇帝武功的.《格登鄂拉斫營》.以及.《圓明園菊花迷宮圖》.;等。.《圓明園四十景圖》局部.巴黎東方博物院.清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其.《出使英法意比四國日記》.中記述:光緒十六年(公元1890年),他在巴黎東方博物院中國展室中發現「有圓明園玉印二方。一曰:『保合太和』,青玉方印,稍大;一曰『圓明園印』,白玉方印,稍小」。.巴黎集美博物館.館里的瓷器從中國最早的原始瓷器一直到明清的青花、五彩瓷,各個朝代各大名窯的名品應有盡有,且多為精品。.館內還收藏有圓明園藝術品珍品:郎世寧繪制的.《乾隆肖像》.,是乾隆皇帝41歲時的坐像,乾隆身旁站立兩位大臣,人物極具神韻,為中國與歐洲繪畫技藝相結合的佳作;乾隆百花瓷瓶,陀螺狀,造型精美,畫法上乘,瓶上的花卉圖案種類各異,絢麗多彩、萬紫千紅,非常美觀,是乾隆時代的藝術珍品。
楓丹白露,原意為「藍色之泉」,在巴黎東南90公里處,周圍有2500公頃的森林,自古這里就是狩獵、避暑的勝地。法王路易六世時期(約公元1137年前後),這里最早開始興建宮殿。經過幾代帝王的不斷擴建,楓丹白露宮日益完善並富麗豪華起來。楓丹白露宮中的中國館是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的歐也妮王後建立的。興建的原因很簡單,就是為了存放搶自圓明園的文物—1860年英法聯軍劫毀圓明園後,侵華法軍司令孟托邦把從圓明園搶劫來的所謂戰利品敬獻給拿破崙三世和歐也妮王後。目前,這里收藏的中國歷代名畫、金銀首飾、瓷器、香爐、編鍾、寶石和金銀器也有3萬多件。
另外巴黎的吉美博物館,收藏有中國歷代陶瓷器1萬余件。陶器有自甘肅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壺、兩漢的陶桶、北魏的騎馬俑至唐三彩器等。瓷器有晉朝的盤口瓶、南北朝的渣斗、唐朝的白釉碟、宋哥窯洗。鈞窯玫瑰紫洗、花盆等,元代的青花扁壺是其精品。明代的瓷器、清三代的青花瓷器就數不勝數。

英國:
不列顛博物館(大英博物館),在倫敦的魯塞爾大街上,面積較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小,但展出面積也較故宮博物院為大。原來是私人捐贈的圖書館,1754年購買現址的蒙塔古大廈為館址,1759年首次向公眾開放。1823年英王喬治四世在蒙塔古大廈基址上修建了現在的古羅馬式大廈,並捐贈了許多皇家藏品,成為今天的大英博物館。
不列顛博物館的文物收藏可謂廣博,不列顛博物館所藏中國繪畫最精。堪稱一座世界歷史博物館。人類文明發源地巴比倫、印度、中國和希臘的珍貴文物比比皆是。中國的瓷器琳琅滿目。由香港巨富徐展堂先生捐贈125萬英鎊辟設中國藝術館,這里收藏了很多中國瓷器。就敦煌寶藏而言,而今敦煌遺書在我國國內僅存2萬件,僅佔三成;藏於不列顛圖書館東方寫本部有13700件。藏於英國印度事務部圖書館近2000件幾乎中國有什麼它就有什麼。太厲害了。有的展品甚至在我國故宮都沒有。這些東西大部份是八國聯軍掠去的。圓明圓的珍寶有一半都藏在該館。該館大概是中國以外最大的中國陶瓷館了。1860年,英軍從圓明園中所劫走的文物一部分獻給了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另一部分被拍賣。獻給女王的圓明園文物存放在大英博物館。其藏品目前已接近700萬件。
不列顛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包括,青銅器、陶瓷器、書畫、玉器、雕刻品等,共計23000餘件,有許多是珍品、孤品。比如,清代乾隆帝的心愛藏品、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唐代摹本最為引人注目,而精美的商周青銅器和上世紀由斯坦因(被指「敦煌盜寶第一人」)帶往英國的大批敦煌文物,也是極其重要的珍品。顧愷之《女史箴圖》局部書畫:顧愷之《女史箴圖》唐代摹本、李思訓《青綠山水圖》、巨然《茂林疊嶂圖》、李公麟《華岩變相圖》、范寬《攜琴訪友圖》、燕文貴《群峰雪霽圖》、蘇軾《墨竹圖》、馬遠《山水再游圖》等。青銅器:商雙羊尊、西周康侯簋、邢侯簋等。
不列顛圖書館中國珍貴文獻和古籍6萬多種,其中有中國波羅蜜佛經最早版本《永樂大典》;45卷及甲骨片、竹簡、刻本古書、敦煌藏經(包括刻版印刷的《金剛經》和地圖。法國楓丹白露宮在西方博物館中,收藏和展覽圓明園珍寶最多最好的要數法國的楓丹白露宮,宮中的中國館可以說是圓明園在西方的再現。英國的維多利亞博物館和劍橋、牛津、普雷斯頓、愛丁堡等博物館僅收藏福建德化瓷器就有近300件,其中維多利亞博物館就有60件。
倫敦維多利亞——艾伯特博物館 在英國博物館珍藏著皮爾先生於1731年12月10日在廣州簽署的訂購中國瓷器的發貨單。發貨單上有100種不同樣式的青花瓷碟約25O件;按訂貨方要求裝飾玫瑰釉家族紋章的瓷器約450件。另外,還有花瓶、咖啡壺、大碗等。
德國:
卡賽爾朗德博物館收藏的一件中國青瓷碗,上有卡澤倫博格伯爵(1435--1455年)的紋章圖案,是現存歐洲最早的有年代的中國明代瓷器,幾百年來一直是該家族的傳家寶。
德累斯頓博物館收藏的12個中國青花大花瓶還有一段奇聞:1757年4月,薩克森的選侯奧古斯特二世,十分喜愛收藏中國瓷器,對他的鄰國普魯士威廉國王的妃子收藏的中國瓷器羨慕不已。威廉國王又喜歡身體強壯的大個子士兵。於是,奧古斯特派人游說,用自己的四隊近衛軍換取了威廉妃子的12個青花大花瓶。因而這些花瓶也被稱為近衛花瓶。

俄羅斯:
冬宮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博物館之一。該宮由著名的建築師拉斯特雷利設計。正如人類歷史上其它著名的宮殿一樣,該宮殿自從建成以來一直備受劫難。冬宮初建於1754至1762年間,1837年被大火焚毀,1838至1839年間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再次遭到破壞,戰後被精心修復。宮殿共有三層,長約230米,寬140米,高22米,成封閉式長方形,佔地9萬平方米,建築面積超過4.6萬平方米。冬宮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內部設計和裝飾風格則嚴格統一。四角形的建築宮殿裡面有內院,三個方向分別朝向皇宮廣場、海軍指揮部、涅瓦河,第四面連接小埃爾米塔日宮殿。共有中國各個時期的陶瓷珍品近5000件,基本上反映了中國陶瓷工藝發展的概貌。其中不少珍品是沙俄從我國掠走的因而該館藏品異常豐富。如敦煌遺書在我國國內僅存2萬件,僅佔三成,而藏於俄羅斯聖彼得堡亞洲民族研究所就有12000件,多為珍本孤本。次外,國寶明天啟針灸銅人也是被沙俄從我國故宮掠走的。

瑞典:
東方博物館收藏有在西方算最全最好的中國新石器時代的陶器。這是因為瑞典地質學家兼考古學家安特曾任中國北洋政府農商部礦政顧問,當時的中國政府請他將新發現的仰韶文化遺址和周口店古人牙齒等古物標本帶到瑞典鑒定、研究、確定牙齒屬5萬年前的中國猿人。帶去鑒定的出土陶器則由中國政府作為贈品留給了瑞典。加上後來陸續收集的,藏品包括了廟底溝、馬家窯、齊家坪、馬丁、辛店、半山等地出土的代表著新石器時代幾個重要文化時期典型面貌的各類彩陶、灰陶、黑陶作品今年是故宮博物院80周年華誕,也是中國和瑞典建交55周年,瑞典派出以王儲維多利亞公主為首的訪華團,並精心策劃,挑選了165件從沉船「哥德堡「號上打撈上來的中國瓷器訪華,並在故宮展出。
這批瓷器05年9月9日到京,在倫敦一家國際保險公司投保,保額約達2500萬人民幣,這在藝術品保險當中首屈一指。於2005年9月26日起舉辦「瑞典藏中國陶瓷展」。展出的181件(套)文物中,有165件是打撈上來的。其餘的瓷器是瑞典各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外銷的瓷器。12月26日展覽結束後,「粉彩孔雀牡丹紋湯盆」、「黑彩描金花卉大碗」、「粉彩描金帆船紋大盤」等18件精美的瓷器,將由此次展覽的贊助商之一—沃爾沃公司無償捐贈給故宮博物院永久收藏,總價值達50萬元人民幣,體現了中瑞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
東方博物館還收藏有從戰國到明代的數百件俑,最大的高1米多。該館收藏唐三彩作品也很多,有官吏、商人、馬夫、宮女、舞伎以及胡人形象,以女俑為最多,還有動態異常生動的馬與駱駝形象。其收藏的陶瓷精品,展廳也是按年代系列陳列的,從漢代鉛釉陶壺、鼎、俑、唐三彩等各式冥器,到中國古代四大名窯的精品,瑞典清代在中國燒製成套瓷器20萬件以上。其中3萬套有瑞典貴族家微。這些瓷器,很多都收藏在該館里。
瑞典哥德堡歷史博物館收藏中國明末、清初的景德鎮外銷瓷。分紋章瓷、人物畫瓷、船舶圖花卉圖幾類。外銷瓷中的花卉多是摹仿歐洲花卉畫家的作品。2006年瑞典仿古帆船哥德寶號訪問了廣州、上海等城市。

葡萄牙:
里斯本博物館收藏印有曼紐埃爾一世紋章的中國生產的青花不多,但精品不少。
比利時:
布魯塞爾皇家藝術歷史博物館里,收藏著一些精美的瓷盤。
丹麥:
哥本哈根博物館里僅收藏中國福建德化瓷器就有26件,其中有的是康熙青花瓷。
挪威:
奧斯陸博物館收藏中國福建德化瓷器約十件。
波蘭:
華沙國家博物館遠東部收藏中國陶瓷共約5OO件。

三、非洲
肯亞:
傑薩斯堡博物館收藏了很多肯亞各地出土的中國古瓷,達200件。其中,明代瓷器較多。比如,纏枝蓮花卉紋碗、秋雁花草紋碗、塔樓亭石紋碗、鴛央蓮池碗等都是中國明代的產品,還有清代康熙時期瓷器近百件。
埃及:
開羅博物館藏有中國陶瓷殘片1.2萬片。這些殘片有唐到宋初越窯系青瓷,唐到明白瓷,宋元龍泉青瓷,元青花,以及明清兩代青花彩瓷,還有唐三彩。
摩洛哥:
非斯博物館藏有6件方形彩繪中國明代五彩瓷,這些瓷器是在摩洛哥出土的。

四、北美

美國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是美國最大的博物館,建於1880年,整個博物館是一幢大廈,佔地8公頃,為北京故宮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積很大,不下24公頃,反而是故宮博物院的兩倍。僅畫廊就有200多個,藏有36.5萬件各類文物和藝術品。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背依紐約中央公園,鬧中取靜,環境幽雅。然而,在建築上沒有體現出美國人的創造性,高台階、大廊柱,與任何一座標准博物館一樣刻板、單調。但展出內容卻豐富多彩,體現了資金足、氣派大的美國風格。整座的2460年前的埃及古墓移置在館內專建的大廳中巨型玻璃罩里,令人嘆為觀止,可謂鎮館之寶。被認為科學技術最發達的美國,對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濃厚興趣,實在發人深思。可能由於美國歷史很短,博物館的主辦者不滿足於單件展品的陳列,而是充分利用雄厚的財力,製造一些風格迥異的環境來讓人懷古。
大都會博物館展出面積極大,在藝術上卻難稱登峰造極。大都會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德化古代陶瓷就有8O多件,其中還有德化著名陶塑家何朝宗的早期瓷雕達摩象作品。
館內收藏的康熙玉如意,為圓明園散失的藝術珍品之一。它由一塊名貴的白玉雕刻而成,長近半米,白中透綠,被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狀。手柄頂部有「御制」兩個大字,下部刻銘文:「敬願屢豐年,天下咸如意。臣吳敬恭進」。當年它被英法聯軍搶走後,又在巴黎拍賣會上被拍賣,最後入藏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波士頓美術館.該館以東方藝術品著稱於世,現藏有中國和日本繪畫5000餘幅。其中有相當數量的宋、元時期名畫,如保存完好的唐張萱。《搗練圖》,宋代摹本、宋徽宗;《五色鸚鵡》;張萱;《搗練圖》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收藏的圓明園藝術品主要有:郎世寧繪制的.《乾隆帝後和十一位妃子肖像》,畫中的青年時代的乾隆皇帝英姿颯爽,栩栩如生。這幅畫乾隆只見過3次,即繪制完成之時,70歲時和他退位之際。
芝加哥美術館該館的東方部以收藏中國青銅器而為世人矚目。最讓人震驚的是一件戰國提梁孟。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這是一座以收藏亞洲文物尤其是中國文物為主的博物館。其中陶瓷部有2000多件,始於新石器時代,迄於清。玉器部有1200多件,為世界上收藏中國玉器最豐富的博物館。青銅器部約有800件。明尼阿波利斯澳克藝術中心收藏有一座原藏圓明園的乾隆大玉山子。這是一塊含有綠色和白色的玉石,能放射清冷的灰綠色光澤,在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被雕刻成一座高峰深谷的玉山。山崖下露出亭台殿閣,小路和下面的山脊上有幾組浮雕人物,房前有一個百合花環繞的池塘,極為壯觀而精緻。在峭壁之上,還刻有乾隆皇帝御筆臨摹王羲之的。《蘭亭序》挪威伯爾根實用藝術博物館其中一處展廳擺放著幾千件中國文物,這些文物僅出自挪威人蒙茨的捐獻。1887年蒙茨來到中國,在中國海關任職,後又擔任了袁世凱的騎兵團長、參謀長等多個職務。蒙茨在中國生活了五十多年,收集了兩千五百多件中國文物。該館藏品中最不尋常的是圓明園的石雕,在一層的整個陳列室中,幾乎全部是雕刻精美的圓明園建築石構件,有殘斷的柱礎、欄桿、望柱、石像,在大廳的牆壁上還掛著一幅印在白布上的圓明園海晏堂銅版畫。從上面還能認出部分石雕原來所在的位置。這座展廳被命名為「圓明園展廳」。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所藏中國繪畫近500幅。
華盛頓的弗利爾美術館是致力於古代東方藝術的一個博物館。該館收藏了很多中國古代陶瓷器。其中一件舉世聞名的商代白陶,陶質細膩,紋飾精緻。商代的白陶器在國內僅存殘片。這件是流散在海外的唯一完整的器皿。
華盛頓弗利爾博物館收藏的中國古代繪畫就有1200餘幅。美國共收藏有中國古籍善本3000多種,家譜2000多種。
在塞勒姆的航海博物館收藏有一件中國瓷盤。關於這件珍貴的中國瓷盤的由來是這樣的:19世紀初,塞勒姆的「塞勒姆的友誼」號在所有美國的船舶中占居首位。這艘建造於1815年的船,盡管噸位不大,但以快速航行而聞名世界。它曾航行到過廣州。美國的畫家為這艘船畫了一幅水彩畫。大約在1820年,廣州的瓷器畫家根據這幅水彩畫在一個直徑十英吋的瓷盤上也描繪了這艘船,上寫船的英文名字,遠處還隱約地出現三艘小船,顯然是運用了西洋繪畫的透視技法。現在,這塊瓷盤已成為研究美國18、19世紀航海、遠東貿易、造船、繪畫等方面的寶貴資料。

⑷ 從古代留下來的青花瓷有哪些現收藏於什麼地方

清康熙時青花瓷發展到了頂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 “青花五彩”、 “孔雀綠釉青花”、 “豆青釉青花”、 “青花紅彩”、 “黃地青花”、 “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現大部分收藏在景德鎮。

⑸ 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詳情元青花鬼谷下山價格

「鬼谷下山」的故事出自《戰國策》。故事說的是戰國時期,燕國和齊國交戰,為齊國效命的孫臏為敵方所擒,他的師傅鬼穀子前往營救,率領眾人一行下山。元代青花人物罐「鬼谷下山」描繪的便是鬼穀子下山的情景:鬼穀子坐在由獅虎共拉的兩輪車上,後面跟著兩個騎馬的人,其中一個穿著武官衣服打了一面旗寫有「鬼谷」兩字。

鬼穀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謀略家,最後他教出了孫臏、龐涓、蘇秦及張儀等高徒。鬼穀子特別鍾愛為人誠懇真摯的孫臏,將自己畢生絕學傾囊相授給孫臏。

元青花鬼谷下山圖罐

2005年7月12日倫敦佳士得拍賣會上的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圖罐》以1568.8萬英鎊(約合2.3億元人民幣)的價格拍出。這一價格不僅僅創造了中國瓷器的最高成交紀錄,同時也創下了中國藝術品的最高價格。

2005、7月12日,英國倫敦佳士得拍賣行。

經過最後6位買家令人窒息的競爭後,一隻名為「鬼谷下山」的14世紀元代青花瓷罐以1568.8萬英鎊,合人民幣2.3億元的價格成交。最終得主據說是一名神秘的美國收藏家,來自中國的買家叫價1000萬英鎊,依舊敗北。

這只天價元青花創下了亞洲藝術品拍賣成交價最高紀錄,同時刷新中國瓷器和中國工藝品拍賣成交價格紀錄,它還是今年佳士得成交價格最高的一件藝術類拍賣品。

消息第二天出現在全球所有主要媒體上,西方記者不僅注意到這場被稱為「瘋狂出價」的金錢大比拼,更注意到比拼中出現的中國勢力,他們提出了三個問題:

這只元青花罐是否因為中國買家的湧入而價格陡增?

中國買家的湧入究竟是為了商業利潤還是愛國情懷?

中國藝術品價格是否會隨著這只元青花罐大幅升值?

「絕頂稀有」青花瓷器,當今世上僅存8件

按照佳士得拍賣行各位專家的說法,這只元青花罐是當之無愧的一件寶物,配TJ上「絕頂稀有」四個字。

倫敦佳士得中國陶瓷和工藝品主管德斯蒙德·希利在拍賣會結束後的評價是:「買家認為這瓷罐可能有些價值,但我的確沒想到會出現這樣的結果。這個價格令人驚愕……我們對拍賣成績感到十分滿意,瓷罐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收藏之後仍舊保存完好,在市場上實在罕見無比。」

如果說拿傭金的拍賣行有時會誇大其詞的話,眼睛很「毒」的老古董商和收藏家的話你不得不信。

代表美國買家拿下這件拍品的是吉塞皮·埃斯科納茲——當今世界最主要的經營中國早期藝術品的古董商。在拍賣會第二天發表的一份正式聲明中,埃斯科納茲寫道:「在我45年的職業生涯中,這是我所得到的最重要的一件中國瓷器,當然,它也可以說是當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瓷器之一。」

事實上,且不論「鬼谷下山」的特質,單憑其元青花瓷完整器本身,就已屬於世上少有的瓷器精品。

由於元青花瓷件數少,一度曾被世人遺忘。西方收藏家一直到1968年美國克里夫蘭美術館舉辦蒙古統治下的中國藝術展覽後,才開始青睞元代瓷器。

倫敦佳士得拍賣行中國部專家連懷恩介紹說,元青花瓷器上的畫多為花鳥草蟲,人物形象非常少,但就是這些極少量有人物故事的瓷罐多為中國本土定造、燒制,燒造花色漂亮,畫工精湛,更是精品中的精品。

「鬼谷下山」就屬此類,據說同類瓷器,當今世上僅存8件。

在物品本身品質之外,古董品源是決定其價值的另一重要因素。通俗地說,如今仿冒技術一日千里,行家都有看走眼的時候,沒有明確出處,買家自然要打個折扣。在這方面,這只「鬼谷下山」更有獨特地方。

據佳士得瓷器部負責人曾志芬透露,這只元青花罐是20世紀初荷蘭人范·赫莫特男爵在中國購得。當時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戰,赫莫特於1913年至1923年期間在荷蘭海軍服役,被派駐北京擔任荷蘭使節護衛軍司令,並且負責德國及奧匈帝國等使節和領地的安全。

赫莫特愛好藝術,收藏廣泛,對中國瓷器情有獨鍾,從他當年在北京舊宅的照片中,可以發現,他收藏了大量中國瓷器。但是,赫莫特買這只大罐的時候,學術界認為元代不可能生產出如此精品瓷器,所以他從一開始就以為這只瓷罐是明代的。

赫莫特的後人更不知道祖上傳下的這只瓷罐有這么珍貴,多年來並未多加關照。20世紀70年代,赫莫特的後人曾請佳士得為這個家族做過古董價值的評估,當時也還認為這只大罐屬明代,價值2000美元。近幾年來,赫莫特第三代傳人一直用這只大罐盛放DVD光碟。去年,佳士得專家再次拜訪這個家族,這才發現了這只大罐的價值。

一群強有力的中國買家結成了同盟,使價格競爭白熱化。

連懷恩說,歷來古董商都異常看重品源。這個元代青花大罐來源明確,自1913年至今一直在一個家族收藏,且從前並未被世人所識,是市場上少有的「新鮮貨」,所以,一旦露面,買家自然興趣很高。

從今年3月開始,瓷罐先後在紐約、日本、香港、上海、北京、台北等地巡展。拍賣前,專家估價為100萬英鎊,也有人認為拍出500萬英鎊應問題不大,而連懷恩自己的估計是600萬到800萬英鎊。誰知,拍賣過程中,各路人馬異軍突起,價格一路飆升。

連懷恩說,拍賣當天,先後參與競標的至少有七八人。其中不乏有中國背景的收藏家,包括來自台灣的寒舍總經理王定乾、香港收藏界翹楚張宗憲和從事明清瓷器鑒定30餘年的香港藝術品上任秘書長翟建民,有中國血統的英國收藏家喬治·李也出現在現場。此外,還有收藏家通過電話競拍。當競價超過1000萬英鎊的時候,仍有六七人舉牌。

埃斯科納茲是在標價達到1350萬英鎊時才加入的。他代表一名海外私人收藏者出場,最後雖攬得寶物,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埃斯科納茲被現場氣氛耗盡氣力,「我已經到了我的極限,我當時也不知道自己還能支撐多久。」

國際工藝品拍賣的專業人士事後普遍認為,這只元青花罐競爭之所以達到如此白熱化的程度,中國背景買家的介入是重要原因,甚至有人認為,一群強有力的中國買家結成了同盟。

對此,參與競標的台灣寒舍總經理王定乾的說法是,這只元青花罐拍賣消息一經傳出,就受到台灣收藏界的矚目。台灣聯電負責人曹興誠、喜來登飯店負責人蔡振洋、仙尼蕾德公司董事長陳得福等著名收藏家,皆有意收藏這只大罐。曹興誠還提議,由大家共同出資收購,但由於涉及保管和保險等問題,最後沒有達成一致。

後來,幾位收藏家協商之下,決定將競拍這只元青花大罐的機會「禮讓」給在美國加州設有陳氏博物館的陳得福,並確定由王定乾代表陳得福前往倫敦競標。

王定乾說,他原本預計出價500萬至600萬英鎊就能拿下這只元青花大罐,但是當天拍賣太過激烈,數批買家均志在必得。他臨時徵得陳得福同意,追價到1000萬英鎊,此時,場內的舉牌者,僅有王定乾一位華人,其餘的均是歐美博物館的代表和私人收藏家,可惜最終還是功虧一簣。

對於中國背景買家的敗北,連懷恩強調,在拍賣中,競拍者預測能力非常重要。最熱門的東西價格常常會出人意料,競買者一般會准備額外金錢作後盾。中國收藏家沒有成功,並不意味著這些買家沒有能力,問題大概出在拍賣前計算有誤,面對意外高價時缺乏心理准備。

他認為,從近年中國藝術品拍賣情況看,中國收藏家實力很強,如果計算得好,這次完全有能力拿下這只元青花罐。

德國納高拍賣公司掌門人羅賓說,據統計,中國古代藝術品的買家隊伍中竟有五成是中國人。他們的購買力占拍賣總額的近三成。在一次中國文物研究家收藏家王世襄藏品拍賣會上,一個竹雕竟拍出100萬美元的高價——紐約收藏館的一位中國藝術品負責人估計,5年前,這個竹雕最多拍出10萬美元。

佳士得2004年3月在紐約洛克菲勒中心的春季拍賣會上拍掉了超過1000萬美元的中國藝術品,而全場最具激情的競拍者便來自中國。在拍賣一個商代青銅酒壺時,原估價為4萬到6萬美元,最後被一個中國買家以14萬美元收入囊中,而在拍賣一尊估價10萬美元的唐代佛像時,美國一名競拍者把價錢抬到31萬美元,最後的買主依然是一位通過電話競拍的中國人。

類似的場景也被拷貝到了德國。2004年11月26日,德國科隆市列姆佩茨拍賣行,一次規模不大的拍賣會。參加此次拍賣會的100多人,其中約一半是中國商人。

在中國買家身後,隱藏的既有商業利益,也有對歷史的重新認識,可以說是一種民族主義

舊金山的一名文物交易商說,在許多藝術品拍賣中,中國富豪報價甚至比美國人高30%,有些中國購買者看來完全「不惜血本」。

美國《紐約時報》和《國際先驅論壇報》在7月佳士得拍賣會後分析中國買家進入拍賣市場且「不惜血本」的原因。文章認為,中國買家和20世紀70年代日本買家瘋狂搶購藝術品的情況不同,中國買家似乎只對某種類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品感興趣。西方人如果簡單地將中國買家看成「人傻錢多沒品味」的暴發戶,那就錯了——在他們身後,隱藏的既有商業利益,也有對歷史的重新認識,從某個角度看,也可以說是一種民族主義。

就這只天價元青花瓷罐來說,《國際先驅論壇報》的記者索倫·梅利基恩認為,拍出高價的首要原因還是拍品品質非凡,具有相當高的升值和保值能力,否則中國以外的買家爭奪不會如此激烈。但它的確有格外吸引中國買家的地方,首先一條:中國國內沒有。

連懷恩認為,中國人參加元青花罐競拍的確存在讓這一珍品回歸故土的因素,為國人掙「面子」是一個方面;另一個方面,不論在大陸還是台灣,這只絕本元青花圖罐都對學術研究有重大幫助,中國專家不必再歷經波折去別的國家研究自己老祖宗的東西——當初,為了一睹土耳其博物館收藏的元青花珍品,中國專家們足足申請了將近20年。

同時,這只瓷罐的輾轉歷史也被認為是吸引中國買家的因素。《紐約時報》特意向那些不太了解的中國近代歷史的讀者介紹說,這只瓷罐為赫莫特得到的年代,恰好是中國近代國力最孱弱的時期,「對中國人來說,一想到那個時代,就會想起西方軍隊在中國國土上橫行的歲月,所以在歐洲的拍賣行里再奪回這只瓷罐感覺上就像扳回了1分」。

《國際先驅論壇報》也指出,現在中國買家似乎最喜歡從西方收藏家手中「奪寶」,因為「此舉能讓他們產生恢復昔日榮耀的快感,這種榮耀在中國政治和經濟衰弱的時期遭到了剝奪」。

西方媒體還注意到一個特點,中國買家喜歡購買瓷器、書畫和玉器,尤其對御用的物件感興趣。在7月12日的拍賣會上,中國買家雖然沒有得手「鬼谷下山」,但是還拍得兩件珍品,一是清乾隆「乾隆平定台灣戰圖」剔紅漆板,二是清乾隆「青瓷戲珠龍紋瓶」。前者預估價5萬至10萬英鎊,後者預估10萬至15萬英鎊,結果最後分別以43.36萬英鎊和62.4萬英鎊成交。

《國際先驅論壇報》分析說,「乾隆平定台灣戰圖」剔紅漆板之所以能創同類拍品紀錄,一是漆板描繪內容;二是其上有紀年1780年至1890的御題,框於一嵌百寶紫檀座內,證明此物「天子所有」——「這樣沒一個中國收藏家能拒絕它」。

此前,西方收藏界有一種看法,認為中國買家喜歡有皇家印章的古董是一種「暴發戶心態」的表現。對此,《國際先驅論壇報》說,這是西方人不了解中國人和中國歷史的一種偏見,「皇家印章不過是他們與古代中國重新建立關聯並且夢回盛世的較直接方式」。

當然,還有一種更平靜的解釋是,中國買家大多對古董不那麼懂行,所以買本國藝術品,特別是有皇帝鑒定印記的比較保險。

中國已經從單純的文物來源國,變成部分藝術品購買國.

⑹ 全世界到底有多少元青花

民間元青花至少數以萬計 「不到400件」這個數字,只是我們官方考古的統計結果。但全世界的元青花存世量的構成應該是由三個部分構成的:一是館藏,二是私藏,三是近幾十年中國大陸不斷的出土。 首先說館藏,都不止「400件」。伊朗國家博物館的專家曾經告訴我,亞塞拜然的博物館里起碼還有幾十件元青花,這個沒有被我們統計進來;然後說私藏,伊朗、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民間都有很多人收藏元青花,這些也沒納入我們的統計范圍;最後是近幾年出土。坦白說,現在的考古發掘,主體不是官方的考古隊,而是在民間。民間的基建工程或盜墓行為,導致大量出土的元青花流向了市場。 宋末元初的時候已經開始有了元青花的生產,根據明代的記載,江西地區有將近三百多個窯口。三百多個窯口生產了將近一百年,元青花的數量會有多少?事實上,外銷的元青花只是很少的一部分,絕大部分的元青花就是裝酒、盛飯、放茶葉的日用器。三年前我曾經做過一個統計,這個統計是具體落實到每個藏家,每件藏品我都看過。結論是:姑且不論普品,中等以上品相的元青花,國內民間至少有一萬五千件。 這次上海博物館的元青花展覽,我也去了。近90件元青花,按照我的標准,精品也就十幾件。名氣最大的「鬼穀子下山」,這次見到實物後令我大吃一驚。它的花色並不是傳統的「至正型」元青花。花色沒有炸開,沒有暈散,也沒有鐵銹斑。如果按照國內保守文博專家的看法,它是一件典型的「不開門」的元青花,是「仿品」——當然我並不這么認為。我認為它屬於一個很少量的品種,所採用的鈷料是國產料,在福建的某個窯口生產的。 說到底,元青花又不是多麼難以鑒定。我這里不僅有國家博物館檢測中心的證書,還有伊朗博物館和蒙古國家博物館的檢測證書,這些都是我們的證據。 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員 李輝柄: 元青花真假之爭 問題出在「多」 元青花研究現在有個問題:文博界的研究者,不願意到實地去考察,所以他們根本不了解這幾年的出土情況。我自己本身是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以前也覺得元青花存世量很少,有民間藏家找我看,我也給人家「槍斃」了不少。 轉變發生在2005年。當時有個藏家拿了一批新出土的元明瓷器找我鑒定,因為那批瓷器和館藏的傳世品有很大區別,所以我決定跟他去現場看。那個墓葬群在江西南城,是個丘陵地帶,是當地歷史上一些比較有地位的人的墓葬群。那片地方,這幾年不知道挖出來多少元青花,都是當年被當做隨葬品埋入地下的。 這件事情給我的震動很大。近30年,由於國家經濟建設的加快,國家重點工程建設的進行,動土量要大大超過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總和。盜墓、私藏的現象很普遍,但這個現實很多學者不願意麵對,又不願意到第一線去考察。包括元青花在內的大量瓷器出土,速度之快、數量之多讓他們難以接受。而現在景德鎮的「仿品」也確實很多,這更是雪上加霜。所以「來路不明」的元青花擺在專家面前,不用說是沒有見過的,就算是和博物館里一模一樣的,人家也不敢認,只能一棍子打死。 元青花的「真」「假」爭論,其要害就是一個「多」字。多了就「假」了,這就把「多」與「假」畫上了等號。我們當然不能把假的說成真的,但也不要因過去你沒見過就對元青花加以否定。

⑺ 元青花存世這么少,一朝代的瓷器到底到哪裡去了

元青花瓷器「四愛圖」梅瓶小口外侈,短頸,豐肩,平底。紋飾分為三組,肩部飾鳳穿牡丹紋。腹部主題紋飾為四個菱形開光內分別繪「四愛圖」,即王羲之愛蘭,周茂叔愛蓮,林和靖愛梅鶴,陶淵明愛菊。腹下部繪仰覆蓮紋和忍冬紋一周。該器造型秀美、線條流暢、色澤濃艷,為元青花瓷中的精品。

流傳經過:1987年10月31日原武漢市文物商店武勝路門市部從一對夫妻手中收購而來。

元青花瓷器「四愛圖」梅瓶時代:元(1271—1368年)文物價值

青花瓷器由於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白地藍花,有明凈素雅之感,具有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效果,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瓷器。早在唐代就已經燒制青花瓷,但是從燒造技術判斷,青花瓷的成熟期屬於元代。元青花以明麗雅緻的紋飾、豐富多樣的種類、製作精湛的工藝,成為當時出口中東、西亞等地區的重要商品。從元中晚期開始景德鎮大量生產青花瓷器,其質量、製作工藝、創新發展方面均呈現出遠勝於唐宋青花瓷的成熟與精美。青花瓷從此成為景德鎮窯乃至整個中國瓷器生產中最為主要的產品,被人們譽之為「國瓷」。

元青花瓷器「四愛圖」梅瓶尺寸:高37.6㎝,口徑6.2㎝,底徑13 cm

稀缺性

元青花存世量少。據統計,土耳其、伊朗、美國等國家博物館收藏佔了一半之多;元青花的裝飾題材大多以中國傳統圖案花紋為主,人物紋樣極少,此件器物尤顯珍貴。

工藝美術史

從實用性角度審視,元青花瓷能依據不同地域人們的不同生活習慣和需要,設計不同的器型。既有針對中東及伊斯蘭國家生產的大盤、大罐、大瓶等器型碩大飽滿的大件,也有滿足東南亞國家需要的小罐、水滴、小瓶等,還有適應中國人生活習慣的高足杯、盞托、觀音和文具等。從藝術審美角度欣賞,元青花瓷釉色瑩潤、青幽淡雅、意境悠長、雅俗共賞,有著適應不同民族、不同國家審美需求的共融性。其裝飾紋樣布局繁密,結構嚴謹,描繪精細,體現了製作者深厚的藝術修養和高超的繪畫技藝。

歷史文化名人

梅瓶腹部繪「四愛圖」,以歷史文化名人王羲之、周敦頤、林和靖及陶淵明為題材。東晉「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北宋哲人周敦頤的《愛蓮說》、詩人「梅妻鶴子」林和靖的詠梅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及東晉文字家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流傳千古,令人景仰。

透過這些歷史文化名人,可以檢索更多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

元青花瓷器的市場價值

元青花瓷器「四愛圖」梅瓶器物描述

歷史文化名人

梅瓶腹部繪「四愛圖」,以歷史文化名人王羲之、周敦頤、林和靖及陶淵明為題材。東晉「書聖」王羲之的《蘭亭序》、北宋哲人周敦頤的《愛蓮說》、詩人「梅妻鶴子」林和靖的詠梅詩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及東晉文字家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流傳千古,令人景仰。

透過這些歷史文化名人,可以檢索更多相關的歷史文化知識。

⑻ 火石紅的元青花瓷

《古瓷火石紅探微》所述「另一種觀點,認為有些元青花底足露胎處沒有火石紅。持這種觀點的人是以土耳其托普卡比宮博物館的部分元青花為依據。其實這些元青花只是火石紅淺淡而已,沒有火石紅的元青花是不存在的,因為只要胎中含有鐵元素,經過長期氧化就一定會有火石紅」,我認為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元代青花瓷的單元配方和二元配方,胎土中的含鐵量不同,以及燒制溫度與長期氧化等都與火石紅的形成有關。我在研究景德鎮元青花瓷中發現,有的元青花瓷砂足底內沒有任何火石紅,而是偏青灰色。我認為胎土淘洗越干凈、細膩,胎土的配方越好越均勻,加上燒制溫度較為適宜,燒出的元青花瓷砂足底多數出窯後不會從胎骨中泛出火石紅,即使埋於土中長期氧化後,一部分元青花瓷的砂足底也不會出現火石紅。相反元青花瓷的胎土淘洗得不幹凈,胎土較粗,土層中的含鐵量高,加上燒制過程中的溫度偏高,埋於土中受氧化後,部分元青花瓷的砂足底內會產生濃淡層次不同的火石紅,並呈現金屬光澤。元代青花瓷的底足呈青灰色砂胎,這是如何形成的?我認為器底青灰色多為至正期青花大盤的砂底。當與埋於土中長期受潮有關,埋於「水坑」中,經過水的長期浸泡,可完全風化砂胎上的沉積土,砂足底就不泛出火石紅,也沒有半金屬光澤,於是砂底呈青灰色。

⑼ 至正款元青花碗的相關知識

請輸入你的答案...元代是我國陶瓷歷史上承前啟後的一個時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元朝政府在景德鎮設立浮梁瓷局,管理景德鎮瓷器的生產,使景德鎮成為我國陶瓷的生產中心。其中青花瓷器的燒造,最具有劃時代意義,改變了此前我國以青瓷為主流生產的特點,從此青花瓷就成為了中國陶瓷的主流! 至正型與延型元青花元代青花瓷器所用的青花鈷料主要有進口料、國產料、混合料三種。進口的鈷料主要是「蘇麻離青」,此種鈷料屬於高鐵低錳型,青花發色藍艷並帶有鐵銹斑。而國產料屬於高錳低鐵型,發色較為淺淡,且無鐵銹斑。在學術界上一般將元青花分為兩種類型,至正型元青花和延型元青花。前者是以英國大維得基金會所藏的一對帶有「至正十一年」銘文的象耳瓶為斷代的標准器物。學術界普遍認為此類型元青花主要生於元代中晚期(約1341-1368年)。而後者主要是以江西九江延祜六年(1319年)墓出土的青花牡丹紋塔式蓋瓶為標准器。生產的時代大致在元代早期(約1319-1340年)。這兩種類型的元青花在風格上有很大的差異。前者採用進口鈷料,呈色艷麗且帶有鐵銹斑,伴隨有暈散現象,紋飾多密集,層次繁多,造型多高大。後者採用國產料,紋飾較為簡單草率。從目前的出土和國外發現的元青花來看,至正型元青花多為出口外銷以及一些陳設器和廟宇供器。因此,許多官方的書籍中認為國內還未發現有典型的至正型元青花碗、盤之類的特殊器實用物。但是隨著近年來民間收藏隊伍的壯大,民間出現了很多非常有價值的元代青花瓷器和標本,促進了民間對元青花更深入的研究。筆者通過多年來對元青花有關的資料與實物的研究發現,在國內至正型元青花還是有碗、盤之類的實用器的。標本一為元青花河塘鴛鴦紋碗的殘件,此殘件出土於揚州運河。釉色白中閃青,青花發色藍艷,呈暈散狀,有鐵銹斑,手摸上去,鐵銹斑處有下凹的感覺。碗內心繪河塘鴛鴦紋,口沿處有一圈纏枝菊紋邊飾,碗外腹繪纏枝蓮紋,下腹為典型的元代蓮瓣紋,碗底內心有乳突,呈螺旋狀。此器畫工頗為精細,線條硬朗流暢,時代特徵明顯。標本二和標本一的特徵基本一致,前者口徑為15cm,後者口徑為16cm。只是在紋飾上,後者碗外底少了一層蓮瓣紋的裝飾,仔細觀察兩件殘器,清晰可見使用磨損過的痕跡,尤其在器內和口沿初,更是明顯。標本三為元青花龍紋盤的殘件,同樣出土自揚州運河,口徑19cm,盤內心繪龍紋,龍頭略小,細頸曲長脖,五爪龍,三根肘毛分開,與許多至正型大件元青花龍紋畫法一致。首都博物館也有與之類似的殘件。盤壁繪有纏枝蓮紋,外側為典型的元代蓮瓣紋,蓮瓣內繪有八寶紋,器底無釉。此殘件傳世痕跡也較為明顯。標本四為青花龍紋高足杯,此類器型在元青花當中很常見,這件高足杯外繪龍紋,內心為模印龍紋,頭、頸、身等紋飾的畫法也很有時代特徵。此器身龍紋的龍鱗繪制採用橫豎直線交錯的席狀紋,此種紋飾在元代以後不見。高足杯的上下身,採用的是接胎的辦法,高足杯的內頂端無釉,有小凸,這也是元代高足杯的典型特徵之一。通過觀察發現,此殘器的傳世痕跡依然明顯。以上幾件元代至正型元青花均在國內發現,並且有確切的出處。除此之外,筆者還曾在其他一些藏家手中見到過類似的藏品。通過對以上標本的比對發現,「國內無典型至正型實用器」的觀點是不正確的。因此筆者認為元代景德鎮曾為國內生產過至正型元青花實用器。元代青花瓷在元代產量並不大,國內並未普及使用,只有少數人能用。而類此上述至正型的元青花瓷據筆者推測,大部分應當是為統治階層,王公貴族,富豪之家燒制的。當時作為外銷的至正型元青花從性質上屬於商品,但面對國內,許多權勢階層,富貴之人是完全可以消費的。再者,景德鎮也曾專門為國內生產過至正型元青花。通過對比,這些國內的至正型元青花和出口外銷的元青花是有許多相同點和不同點的,筆者也做了一個初步的研究,這些國內的元青花同樣採用進口的鈷料,不同於元代外銷東南亞的使用國產料的元青花。這與外銷到土耳其、伊朗等地的元青花一樣使用進口青料,而且在紋飾上也許很多相同之處。其中土耳其博物館有一件河塘鴛鴦碗與殘件標本一和標本二幾乎一致。國內的至正型元青花實用器在器物的大小上和外銷伊朗,土耳其的元青花同類器物又有區別,外銷歐洲的元青花尺寸較大,盤子一般在40cm以上,碗一般在30cm左右,而國內的同類器物,盤口徑一般在20cm以內,碗一般在15-17cm之間。這也證明了這些殘件是景德鎮專門針對國內少部分王公貴族,富豪之家所生產的至正型青花瓷器。至正型元青花中的薄胎器至正型的元青花總體特點就是胎體厚重,器形高大,紋飾豐富,密集多層次。至正型元青花同樣有薄胎器,同樣有紋飾簡練的裝飾。如標本五,此為一件玉壺春瓶的殘件,高26cm,通體胎體極為輕薄,大部分厚度僅為2mm左右,胎質比較細膩,但仍然可見空隙和雜質,與明代的胎質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器身分三段接胎而成,接胎痕清晰可見。其在紋飾裝飾技法上較為簡捷,僅有三層裝飾,徑部和底部繪有窗格紋,中間腹部有纏枝牡丹一周,纏枝牡丹的畫法在同類元青花中很常見。此器所用青料為標準的進口的蘇料,暈散與鐵銹斑都較為明顯。這樣的元青花在筆者所看過的博物館館藏和一些資料中從未見過,十分稀有。至正形元青花和樞府瓷器的關系多年前筆者偶然得到一件元青花罐上面蓋子的標本(標本六),此標本中的特別之處就在於此青花蓋子上竟粘有一塊卵白釉的龍爪,兩者緊密的粘貼,深入胎骨,應當為燒窯過程中造成的。此標本透露出一個信息:「元青花瓷和卵白釉瓷曾在同一窯中燒造過」。之前大部分學術觀點認為:「帶有樞府字樣的卵白釉瓷器屬於浮梁瓷局所生產的官窯器」,而此塊標本的出現,卵白釉瓷器與元青花瓷器同窯燒造,能否說明至正型元青花也有官窯的性質呢?筆者覺得這還需要以後更多的考證。

⑽ 元青花最高的拍賣價格是多少

元青花瓷 在海外的拍賣行情一直很好,回顧元青花瓷拍賣情景,可以總結元青花拍賣所有的天價都是由外國人創下的。 2003年9月在美國紐約舉辦的拍賣會上,一件元青花龍紋扁瓶以583.15萬美元成交,創造了中國瓷器公開交易的新紀錄。 2005年7月12日,元代青花瓷罐「鬼谷下山」在英國倫敦以1568.8萬英鎊(合2.45億人民幣)的價格成交,創亞洲藝術品拍賣的最高紀錄,同時也是中國瓷器拍賣價最高紀錄。元代青花瓷罐「鬼谷下山」,高27.5厘米、直徑33厘米,罐上畫的是戰國著名學者鬼穀子一行下山的情景,畫風細膩,構圖取材自同時期的木刻版畫。 元代青花瓷罐「鬼穀子下山」 據說,繪此圖案的元代青花罐只有七件,此罐是此前沒有任何紀錄的第八件。歷來古董商非常重視「流傳有緒」,此罐來源明確,是荷蘭人范·赫默特男爵於20世紀初被派駐北京擔任荷蘭使節護衛軍司令時,在北京買下的。由於元青花瓷尚未得到陶瓷界承認,范·赫默特一直認為此件青花罐是明瓷。20世紀60年代,范·赫默特的第一代後人曾拿此青花罐去估價,專家仍認為是明代青花瓷。此罐自1913年至今一直在范·赫默特家中收藏,此前未被世人所識,所以一經披露,市場興趣很高。另外,從2005年3月開始,這件元代青花瓷罐「鬼谷下山」相繼在紐約、日本、香港、上海、北京、台灣、荷蘭、法國等地進行巡迴展覽,使得人們對藏品的感性認識不斷增加,估價自然也水漲船高。 拍賣當天從100萬英鎊的底價開拍,有七八人參與競標。有幾位中國著名收藏家也專程前來,希望投標收購這件元代青花瓷。此外還有私人收藏家通過電話競拍。競價達到1000萬英鎊時,還有六七個人在出價。台灣收藏家王定乾估價在800萬英鎊左右,把最高支撐點定在1000萬英鎊。經過多輪電話及現場競拍後,最終倫敦古董商朱塞佩·埃斯凱納齊以1568.8萬英鎊,將這個700年前的青花瓷罐拍入囊中。埃斯凱納齊是目前世界上經營中國早期藝術品的主要古董商。 據《重慶時報》2006年10月15日報道,在首屆中安翡翠湖杯巴渝「賽寶會」第二場免費鑒寶會上,重慶市民楊先生花3000多元淘到一件「鬼穀子下山」紋青花罐,被國家權威專家鑒定為明代真品。 據《經濟參考報》2006年7月19日報道,自2005年7月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在倫敦克里斯蒂創下2.45億元人民幣的中國藝術品拍賣最高價後,元青花在拍賣場上的價格扶搖直上,成為鑒藏界矚目的焦點。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9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35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6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0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6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16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7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7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9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