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莫扎特在土耳其經歷了什麼

莫扎特在土耳其經歷了什麼

發布時間: 2022-12-15 15:36:07

❶ 莫扎特的故事

在莫扎特小時候,有一次,父親列奧波爾得德與一位朋友一起回到自己家中,看到4歲的兒子正聚精會神地趴在五線譜紙上寫東西。

父親問他在干什麼,莫扎特答道他正在作曲。

孩子的舉止使兩位大人相覷見笑,面對著紙上歪七扭八的音符,他們以為這不過是小孩的胡鬧。然而,當細心的父親將兒子的作品認真看過之後,發現這張樂譜不一般,他相信莫扎特將成為一名出類拔萃的作曲家,因此他開始指導莫扎特作曲並帶領他舉行演出。

(1)莫扎特在土耳其經歷了什麼擴展閱讀

莫扎特創作數量之多、涉及面之廣、影響之深遠,令無數音樂家難以逾越。啟蒙運動與狂飆運動之精神,貫穿於莫扎特的作品,共濟會的影響在其作品中留下深深的烙印。其宗教音樂、歌劇、交響曲、鋼琴協奏曲等作品被古今中外音樂家視為天籟之音,奉為經典。

莫扎特的生命僅延續了35個春秋,但因為他的作品的普世價值、內涵豐富、耐人尋味,所以傳奏至今。莫扎特用心靈、生命譜寫出的不朽樂章,為世界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傑出貢獻。

時光易逝,迄今與莫扎特的年代已有多年,但他留給世界的美妙音樂任然魅力無窮,滋潤著世人的生活,扣動、慰藉著世人的心靈,帶給世人難以言傳的歡樂和美的感受。

❷ 莫扎特《土耳其進行曲》創作背景,要詳細一點 謝謝

很多人都以為《土耳其進行曲》是莫扎特寫的一首鋼琴小品。實際上,它是莫扎特《A大調鋼琴奏鳴曲》中的第三樂章。這首樂曲之所以成為莫扎特鋼琴奏鳴曲的代表作,是由於其三個樂章都很成功,有趣是第三樂章的獨特而別致的風格,更是前兩樂章所無法比美的。這首鋼奏曲是作曲家於1778年在巴黎寫成的,當時他才22歲。

18世紀下半葉,一些歐洲作曲家對異國風味的音樂發生了興趣。莫扎特在他的這部鋼琴奏鳴曲里,也寫了一段異國風味的曲調作為第三樂章。他在這段曲子前面,標有「土耳其風」幾個字,《土耳其進行曲》因此而得名。

如果你熟悉土耳其音樂,你會感到這支曲子土耳其民族風味並不濃。但是,在當時來講,它的風格已經破除了俗套,樂曲顯得獨特而別致、又由於這支曲子的曲調流暢動聽,技巧又不難,因而受到人們的喜愛。初學鋼琴的人,有興趣彈奏它;著名鋼琴家們,也把它作為經常演奏的曲目之一。可以說,它是一首雅俗共賞的樂曲。

(2)莫扎特在土耳其經歷了什麼擴展閱讀:

樂曲構成

第一樂章

A大調,6/8拍子,主題與變奏曲。優雅的行板的主題,是由前半段若干小節,後半段十小節的二段而成,並依慣例加以反復,非常優美,明顯的反映了這一新時期的曲式概貌。主題及變奏精巧而細致,優雅而活潑。

第二樂章

小步舞曲,A大調,3/4拍子。是規模相當大而附有中間部的小步舞曲。以強有力的齊奏為開始的小步舞曲主部共有四十八小節之長。中間部左手與右手相互交替,中央又插入有齊奏的強奏部分,技巧華麗而艱深。

第三樂章

土耳其進行曲,a小調,2/4拍子。具有法國風迴旋曲。首先是著名的主題以a小調出現,整部作品中以這個主題最為膾炙人口。這一異國情調十足的樂章,在極為華麗而熱烈的氣氛中結束。本奏鳴曲的第三樂章最為著名,經常被單獨演奏,並被改編為管弦樂曲和輕音樂,這就是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

樂曲一開始是在a小調上的第一主題,曲調輕盈活潑、節奏富於彈性;接著是第二主題的出現;然後重復第一主題而結束了第一樂段。

樂曲的中部,曲調轉到了A大調上,由四個小樂段組成。第一小樂段是富於東方色彩的明朗而又雄壯的進行曲,主題音調節奏鏗鏘有力,氣勢雄偉,使人豁然開朗,與第一樂段形成強烈的對比。這一主題在全曲中出現了三次。

第二小段是幾乎全由十六分音符構成的快速旋律,有如隊伍在急速飛快地奔跑。緊接者的第三小樂段也是有幾乎是十六分音符構成的快速旋律,順者第二小段的旋律一瀉而來,不可阻擋.

第四小段與第一小段完全相同,即重復這一樂段中富於東方色彩而又雄壯的進行曲。接著,曲調轉回a小調,這是第一樂段的再現。樂曲的結尾部分較長,它是以進行曲風格的音調為素材,加以變化發展而成的。曲調在A大調上進行,使樂曲顯得壯麗輝煌,氣勢磅礴,音調繼續發展,曲調不斷推向高潮而結束了全曲。

《土耳其進行曲》是莫扎特於1781年至1783年間在慕尼黑或維也納所作,是一首單獨的進行曲小品,也是一首以「土耳其進行曲」為主題而馳名世界的變奏曲。雖然名為奏鳴曲,但它並不具有正規的樂章結構。比如第一樂章屬於優雅行板的主題與變奏,以及第二樂章屬於附有中間部的小步舞曲等,固然有些與眾不同,但在終樂章的小快板里,明記有「土耳其風」的記號,很明顯的具有當時盛行的東方風味,這更是促成這一樂曲大眾化的原因。

❸ 土耳其進行曲介紹,莫扎特

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是他的鋼琴奏鳴曲——K331的第三樂章。

莫扎特共譜寫了十九首鋼琴奏鳴曲。這些奏鳴曲都顯示出明朗樂觀的樂思,完美勻稱的結構和嚴謹如歌的旋律等創作特徵。《A大調鋼琴奏鳴曲》是其中的第十一首,也是最著名的一首。它只有三個樂章,第一樂章是「文雅的行板」,第二樂章是「小步舞曲」,第三樂章就是《土耳其進行曲》。

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是一首單獨的進行曲小品。本曲全稱為《「土耳其進行曲」主題變奏曲》,這是一首以「土耳其進行曲」為主題而馳名世界的變奏曲。實際上,本曲的主題本身並非具有純正的土耳其風格,正如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一樣,只是反映了當時流行的一種「東方風格」,而在現代人看來,本曲幾乎沒有什麼東方味道。但是由於它具有十分通俗而流暢的旋律,故與莫扎特的同名作品齊名,成為不朽的古典小品。

樂曲的主題簡潔而極其節奏化。八分音符均整一貫的節奏,加上十六分音符來提高活潑感,全曲表現出一種帶有童貞般的單純(片段1)。像這種快活的節奏,在莫扎特的作品中屢見不鮮。各個變奏並不著力渲染技巧,但朴實有力,而又不陷於單調,是一種巧妙的關聯。

❹ 莫扎特的故事(簡潔)

沃爾夫岡.阿馬迪烏斯.莫扎特是奧地利作曲家,是公認的最偉大的音樂天才。他既是作曲家,又是鍵盤樂器演奏家、小提琴家、古提琴演奏家、指揮家。

他在四歲即顯露出卓越的作曲才華,更可貴的是他不但作曲速度極快,而且創作的音樂水平極高。莫扎特一生所完成的作品,已知的有:二十部歌劇,四十多首交響曲,五十餘首協奏曲,二十七首弦樂四重奏等共計六百二十二首作品。莫扎特的音樂作品中清新明快的節奏、悅耳動聽的旋律、高雅莊重的氣質,使他的音樂宛如天籟的聲音。人們都說,莫扎特音樂之美,古今無人能及。

音樂神童
1756年1月27日,沃爾夫岡.阿馬迪烏斯.莫扎特誕生於奧地利的薩爾茨堡。莫扎特的父親,利奧波德.莫扎特(Leopold Mozart)是位知名的音樂家,也是薩爾茨堡的宮廷作曲家。莫扎特的姐姐娜妮(Nannerl)是個音樂天份極高的孩子。從五歲起,父親便開始叫她學習鍵盤樂器,並對她的學習速度非常滿意。而小莫扎特四歲時邊開始正規的音樂課程了。莫扎特的學習速度非常驚人;他可以在半小時內學會一整首小步舞曲和三重奏。一位名叫約翰.安德列斯.沙赫勒(Johann Andreas Schachtner)的宮廷樂手對莫扎特的童年有生動的描述:

"一旦他投身音樂,他的感官就不理會其他活動了。甚至連惡作劇或游戲也得和音樂有關,他才玩得開心。比方,我們玩一種把玩具由一個房間搬運到另一個房間的游戲,誰空著手就要唱歌,或用小提琴拉一首進行曲。"

在沃爾夫岡四歲時,他試作了第一首鍵盤樂器協奏曲,並首次在舞台上以歌手身份露面,參與歌劇演出。從那時起,歌劇就成為他最衷愛的藝術形式之一。當沃爾夫岡快滿六歲、而娜妮十一歲時,利奧波德決定將兩位傑出的孩子介紹給全世界。

當時巴伐利亞選帝侯親王在慕尼黑有兩個奢華的宮殿,許多音樂家依附其門下。利奧波德決定先帶孩子們去那裡參加嘉年華會,如果演出成功,再到更遠的地方。結果,這場音樂會空前地成功,兩個孩子成了慕尼黑嘉年華會談論的焦點,並被邀至各大家族和皇宮演出。而令小沃爾夫岡最感興趣的是觀賞義大利歌劇,並從此產生了創作歌劇的心願。
維也納年代

1762年9月,莫扎特一家啟程前往奧地利首都維也納--當時歐洲最重要的音樂中心之一。那兒是弗朗西斯一世(Francis)皇帝與瑪利亞.特麗莎(Maria Theresia)皇後豪華宮廷的所在地。從十二世紀阿爾伯特一世(Albert Ⅰ)召集一批樂師組成所謂的"皇室音樂家"以來,維也納就一直是音樂之都,音樂成為皇室生活重要的一部分。著名的作曲家約瑟夫.海頓(Joseph Haydn)就曾在維也納附近的一個伯爵門下任樂長,另一位作曲家格魯克(Gluck)當時就在皇家宮廷任首席作曲家。這個俯仰呼吸皆音樂的城市,早就非常期待六歲神童沃爾夫岡的到來。

小莫扎特一行剛到維也納,就在一個私人宮邸做了第一場表演。隔天,皇帝和皇後馬上召喚他們到宮廷。一位實際參與那場音樂會的人士為我們留下一段敘述:

"當孩子們演奏時,觀眾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弗朗西斯一世尤其滿意小精靈--他對莫扎特的戲稱--的表現,他還多次和莫扎特閑聊。"當皇帝要求他用一根手指演奏時,他毫不猶豫的照做了。

"他毅然決然地立刻開始嘗試,而且干凈利索地彈奏了好幾首曲子,讓在座的每一位大吃一驚。在他當時的年紀,已經可以看出他後來一貫的態度,也就是蔑視來自高貴者的贊美,尤其若是他們對音樂沒什麼認識,他甚至不太願意為他們演奏。"

1763年6月,沃爾夫岡七歲,娜妮十二歲時,莫扎特一家開始了他們的第一趟長途旅行--一個持續三年半,走遍歐洲各地的旅程。他們經過慕尼黑、曼海姆(Mannheim)、奧格斯堡(Augsburg)、海德堡(Heidelberg)、法蘭克福(Frankfurt)等德國城市。每到一處,都無一例外地引起轟動,各種音樂形式對沃爾夫岡而言都好象吃飯、睡覺一樣容易,他幾乎不需要任何教導,好象早已知道一切。

巴黎和倫敦之旅
1763年11月18日,莫扎特一家穿過奧屬荷蘭,到達巴黎。在這個視世界其他地方為"鄉下"的大都會,莫扎特一家一呆就是五個月。老莫扎特帶著兩個孩子拜訪了巴黎許多貴族的宅邸,包括凡爾塞宮。皇室對沃爾夫岡和娜妮非常禮遇,這完全出乎那些高傲的法國貴族的意料之外。稍後沃爾夫岡在所有宮廷權貴面前演奏管風琴,贏得在座每個人的掌聲。奇怪的是,沃爾夫岡幼年時獲得的掌聲和矚目,竟一點也沒讓他變得虛榮或驕傲。

1764年4月9日,結束了在巴黎的一系列演出之後,莫扎特一家前往英國倫敦。在那裡,他會見了前輩阿貝爾(C.F.Abel)和宮廷作曲家約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ohann Christian Bach)。在莫扎特的一生中,這是個很重大的事件。因為這兩個人的創作大大開拓了小莫扎特的眼界。J. C.巴赫教給沃爾夫岡的另一項重要的技能,就是義大利的如歌快板(Allegro cantante)風格,這種風格影響了莫扎特一輩子。當然,還有另外一大批音樂家也影響了莫扎特的視野,如閹人男高音曼茲歐里(Manzuoli)。沃爾夫岡此時最大的心願就是寫一出義大利歌劇。他與曼茲歐里冊、成為好朋友,曼茲歐里教他唱歌,而他則寫詠嘆調作為回報。

在英國期間,莫扎特開了一連串的音樂會,被人們成為是"大自然的奇跡"。
1764年夏季,莫扎特一家搬到倫敦鄉間修養了七個星期。在此期間,沃爾夫岡以巴赫的作品風格寫了一首交響曲,這就是他的第一首交響曲《降E大調交響曲》(K.16)。不久,他又寫了三部交響曲以及許多小提琴和鋼琴奏鳴曲,其中包括《D大調第四交響曲》(K.19)。

1765年7月24日,沃爾夫岡一家離開了倫敦,在荷蘭海牙、日內瓦和洛桑等城市做巡演活動。在1766年11月的最後一天他們回到闊別三年的薩爾茨堡。前後兩次乘馬車橫穿德國的山川、田野和森林,給小莫扎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從此,他開始了一生漂泊不定的生活。
義大利之旅
一個成功之士無論有多麼高的天賦,總要有一段潛心學習的時期。在莫扎特八至十三歲這六年間,老莫扎特因材施教,對兒子進行了有目的、有計劃的音樂訓練。莫扎特曾有過這樣一段自白:"人們總以為我的藝術創作是輕而易舉得來的,這是誤解。沒有人像我這樣在作曲上花費如此大量的時間和心血,還沒有哪一位著名大師的作品是我沒有再三研究過的。"

但這還不夠,老莫扎特覺得該帶兒子往南方去一趟。幾百年來,歐洲藝術家要是不去義大利"朝聖",就沒有資格登堂入室。

1769年12月,沃爾夫岡隨父親一道開始了第一次義大利之旅,是年他十三歲。後來證明,在莫扎特一生短暫的音樂創作生涯中,這次閱歷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

這次巡迴訪問演出是老莫扎特的精心安排,也是他遠大眼光的具體體現。當時如果音樂家在義大利得到了掌聲和歡呼,他就等於得到了全歐洲的贊美。但老莫扎特帶著兒子跑到義大利來不僅僅是為了追求名利,而是有意讓兒子進一步得到深造,以便和世界水平接軌。

他們經過義大利的維洛那(Verona)、曼圖亞(Mantua)和米蘭,到達波隆那。波隆那可以說是十八世紀所有音樂家朝聖之地,當時最偉大的音樂學者和教授帕德瑞.馬提尼(Padre Martini)就住在此地。據說,有關音樂的任何事,馬提尼都知道得一清二楚。任何作曲家或演奏家,一經他贊美,立即可以享譽全歐洲。當莫扎特面見他時,馬提尼對他做了各種不同的測試,結果大感意外,也非常高興。是年十月,少年莫扎特天天去馬提尼家上課,主要學習對位法。說"莫扎特的天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人無疑抹殺了馬提尼對莫扎特的教導。

這時,一個非凡的榮耀正在羅馬等著莫扎特。1770年6月26日,教皇克萊門特九世(Pope Clement IX)頒給莫扎特黃金馬刺勛章,以騎士身份晉身貴族階級,以表彰他音樂天份。兩天後,這位十四歲的黃金馬刺騎士,頸上帶著以紅絲帶系著的十字勛章,接受教皇的親切接見。在此之前,作曲家中只有格魯克接受過此殊榮。不過,與格魯克不同的是。莫扎特從未利用這份榮耀。事實上,他視整件事為一個玩笑。
另外,他還在由馬提尼領導下而成名的波倫亞音樂學院,成就了一項殊榮。這個學院設置了一項極為艱難的測試來篩選會員,參加者必須年滿二十一歲。十四歲的莫扎特被破例允許參加,他被關在一間房子里,被要求用極為復雜的音樂形式作曲。莫扎特在一個小時內就完成了,裁判評判後,全數同意他當選學院的榮譽會員。而當時許多著名的音樂家耗費了好幾個小時都未能通過。

大約在10月中旬,莫扎特在米蘭上演了他的第一部完整的歌劇《本都國王米特里達特》和另一部歌劇《阿斯卡尼歐在阿爾巴》。盡管有人嫉妒莫扎特的天才和名氣,企圖破壞歌劇的演出,但演出還是獲得了轟動性的成功。

任職於薩爾茨堡大主教宮廷

1772年春天,莫扎特十六歲時,發生了一件改變他下半輩子的事:薩爾茨堡仁慈的大主教史拉頓巴赫突然去世了。繼位者柯羅瑞多伯爵來自一個強勢的貴族大家庭,是個嚴肅而高傲的人。他在薩爾茨堡很惹人厭,只要不是跟他來自同一個階層的人都討厭他,莫扎特一家人也不例外。

剛開始,一切還算順利。莫扎特的作曲速度很快--三個月為大教堂做了兩首交響曲、三首嬉遊曲、一首鋼琴奏鳴曲、五首歌曲、一首詠嘆調、一首彌撒曲、多首連禱文以及兩首三重奏奏鳴曲。可這么多曲子,柯羅瑞多隻給莫扎特150基爾德。

莫扎特的生命這時進入了不太愉快的階段。他十七歲了,那一段志得意滿的童年已經遠去,但他依舊是那位愛胡說八道、凌亂、不切實際、沖動、傲慢、熱情的沃爾夫岡,仍對自己的天賦感到驕傲,也對這個既給他喝彩又隨即遺忘他的世界感到不滿。然而和一般人一樣,為了糊口和繼續作曲,他也需要錢,而十八世紀音樂家獲得穩定報酬的唯一方式就是在宮廷里佔一個長期又優厚的職缺--不管是維也納、慕尼黑、米蘭還是巴黎。
但柯羅瑞多大主教只給了莫扎特一個薪俸微薄的小職位:他的首席樂師,即樂長手下的宮廷樂師。他不喜歡四處活動的莫扎特父子,對他來說,他們不過是兩個自視清高的小人物,加上他無端地討厭小個子的人,而莫扎特又老長不高。

在那段不順心的日子裡,莫扎特一直呆在薩爾茨堡繼續以驚人的速度作曲。他寫了許多嬉遊曲和某些為特殊場合而作的小品,一首鍵盤協奏曲和五部大型的小提琴協奏曲,還有歌劇《假扮園丁的姑娘》(La Finta Giardiniera)莫扎特在薩爾茨堡的日子越來越難挨了。據利奧波德寫給馬提尼的信中提及,大主教公開宣稱莫扎特的無知,並說他"應該到那不勒斯公立音樂學校學習音樂。"莫扎特決心離開這個令他極度厭惡的城市。1777年9月莫扎特和母親啟程前往慕尼黑(大主教不允許他父親同去)。莫扎特一抵達慕尼黑便與巴伐利亞選侯帝在宮廷會面,他告訴選侯帝自己再也不想回薩爾茨堡了,並將自己過去的成績單呈上,盡可能謙卑地請求其任用。但是選侯帝說目前樂團並不缺樂師,說畢隨即離去,留下莫扎特俯首鞠躬的身影。

莫扎特特痛恨對貴族卑躬屈膝,盡管利奧波德一再督促他要更禮貌些,但他越來越不善於此道。他在慕尼黑的公開演出非常成功,但仍沒有人提供長久的職位給他。更讓人氣餒的是,慕尼黑不再有人請他寫歌劇。

莫扎特又開始了旅行生活。他在奧格斯結識了鋼琴製造商安德瑞斯.斯坦因,並對斯坦因鋼琴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在曼海姆瘋狂地陷入了情網。那女孩名叫阿勞西亞.韋伯,年僅十五歲,美麗動人,而且是個優秀的歌手。但阿勞西亞是個冷血而有心計的女孩,當她成為宮廷首席女歌手、名字傳遍大城小鎮、在全歐洲嶄露頭角、薪俸甚高時,就不再愛這位尚在為生計而掙扎的可憐作曲家了。加上四月間,莫扎特的母親因為舟車勞頓、風餐露宿、房間暖氣供應不足、吃不好且喝不到干凈的水等原因,開始發病,於1778年7月3日與世長辭。悲傷的莫扎特只有回到那可恨的出生地薩爾茨堡。

婚姻與成功

莫扎特的整趟旅行完全失敗,家裡的債務也增加了。為了還清債務,莫扎特不得不再度受雇於他最痛恨的柯羅瑞多大主教,再度任職首席樂師,每年薪俸450基爾德。

由於莫扎特和他父親對於金錢和生活的態度截然不同,父子關系也開始緊張。利奧波德不能容忍兒子邋遢、驕傲、情緒化和在金錢上揮霍無度的生活習性。他知道兒子是個天才,希望莫扎特除了音樂之外,在經濟和人際關繫上也能高人一籌。利奧波德深知財富可以帶來舒適的生活和社會地位,能成為大財主是他的嚮往。而莫扎特只希望有足夠的錢讓自己擁有自由,不必向貴族卑躬屈膝,不必委屈自己為自己那些肥胖、無趣又毫無音樂細胞的女人授課,能夠自由地寫自己喜歡的音樂,尤其是他所鍾愛歌劇。

莫扎特確實不善於理財,經濟拮據一直是莫扎特一生揮之不去的噩夢。他經常身無分文,入不敷出,老是在尋找豐厚的終身職位以求一勞永逸,不再為錢財擔驚受怕。但欣賞莫扎特的貴族總是送他一些無用的禮物,而非實實在在的金錢。然而當莫扎特稍有進帳時,他從不曾想到存點錢以備不時之需,這使他成年後的生活非常艱難。

莫扎特在薩爾茨堡的生活和創作都不如意。1781年,慕尼黑的嘉年華會請他寫一部歌劇,莫扎特向大主教請了六個星期的假,去慕尼黑專心創作了歌劇《克里特王伊多梅尼歐》(Idomeneo Re di Creta)。歌劇在慕尼黑立即造成轟動,莫扎特趁機留在慕尼黑享受成功的甜美果實,不願再回薩爾茨堡。

六個星期的假最後延長至四個月,大主教忍無可忍,下了一道命令要莫扎特立即回薩爾茨堡。在薩爾茨堡,柯羅瑞多大罵莫扎特是"他所認識的最放盪的一個,"罵他是"流氓、惡棍、四處游盪的無賴。"盡管莫扎特對從前對他極度容忍,但這次再也忍耐不下去了。1781年6月8日莫扎特毅然和柯羅瑞多大主教決裂,宣布辭去在薩爾茨堡的職務,從此終獲自由。

"人心高貴,也可以成為貴族。""雖然我失去爵位,心中卻比有許多爵位更覺得榮耀。而且不管是僕役或伯爵,只要侮辱我的,都是無賴。"這是莫扎特對這件事的最終態度。

現在莫扎特搬到維也納,寄宿在韋伯家。韋伯先生已經去世,沒有留下分文給他的太太和四個女兒,莫扎特曾經愛慕的阿勞西亞已經他嫁,韋伯夫人除了靠房租的收入之外,就靠女兒女婿定期給她的一筆豐厚的款子度日。

韋伯夫人是個有心計的女人。雖然莫扎特曾心愛的那一個女兒已經出嫁,但她想設計莫扎特娶她四個女兒的另一個。為了這個緣故,韋伯一家對莫扎特照顧得無微不至。幸好韋伯家的一個女兒康斯坦采勇敢且善解人意,盡管她當時十八歲,相貌不怎麼美,但莫扎特很喜歡她。

這段時間維也納待莫扎特不薄。他有好幾個固定的課可以上,而一次六達卡特(當時歐洲的貨幣單位)的報酬算是不錯的。莫扎特心情愉快,工作努力而且無憂無慮。他出版了六首小提琴奏鳴曲,並不時舉行了一些反應熱烈的音樂會。莫扎特在1781年12月24日受到奧地利皇帝的邀請,和穆西奧.克萊門蒂(Muzio Clementi)舉行了一場音樂史上重要的競技。克萊門蒂對莫扎特的表演有如下的看法:

"我從沒聽過有人象他演奏得這么幽雅而充滿智慧。我尤其對他彈的一段慢板部分以及幾段由陛下指定主題、要我們互相伴奏的即興變奏曲大為著迷。"

7月份,莫扎特奉命寫作一部歌劇《後宮誘逃》(The Abction from the Seraglio)。歌劇敘述了一位美麗的西班牙女子被土耳其司令官囚禁在後宮,最後為其愛人所救的故事。莫扎特用德語腳本寫這部歌劇,這在當時是一大創舉,因為在這以前所有歌劇腳本一直都用義大利語。在《後宮誘逃》一劇中,莫扎特首創歌劇第一個真正的"角色"。在這以前的歌劇角色一直是歌手炫耀聲音的媒介,不必演得真實。但在《後宮誘逃》一劇中,莫扎特把一個名為奧斯敏(Osmin)的土耳其僕人這個角色塑造得非常生動。莫扎特身處維也納這個音樂之都,接受著聽眾的喝彩和崇拜,對未來有著無限的憧憬。

《費加羅婚禮》與《唐.喬瓦尼》
婚後,莫扎特進入一個成就輝煌的時期。他並不在意沒能在宮中擁有一個安穩的職位,他悠遊自在地做一個自由的作曲家。雖然義大利人試圖在第一幕以噓聲和倒彩來破壞他的歌劇《後宮誘逃》的首演,但這對他的生活仍舊毫無影響--他有足夠的學生,可以以教學為生,他可以利用教完課的下午和晚上作曲。

1784年春天,莫扎特病倒了,而且情況相當嚴重。據最近研究莫扎特死因的權威報告指出,莫扎特是受到一種鏈球菌的感染。這場大病使莫扎特的腎受到嚴重而永久的傷害,並成為他七年後致死的病因之一。

1785年的春夏期間,莫扎特准備創作一出新的歌劇《費加羅婚禮》。該劇取材於博馬舍(beaumarchais)的創作,歌詞由羅倫佐.達.龐特(Lorenzo da Ponte)創作--一個光芒四射、活力充沛的義大利詩人,在維也納撰寫歌劇歌詞多年,而皇帝剛給了他一個官方劇場詩人的職位。他可以說是維也納最好的歌詞作者,一位朝氣蓬勃、極為優秀的作家。對莫扎特來說,龐特是位極佳的合作夥伴。莫扎特最偉大的三部歌劇《費加羅婚禮》、《唐.喬瓦尼》(Don Giovanni)、《女人心》(Cosi fan tutte),皆由龐特作詞。許多人都在想,要是當時這兩個人沒有如此幸運地相識及合作,歌劇史不知會有什麼樣的改變。

《費加羅婚禮》敘述一位名叫費加羅的窮作家,為了糊口從事理發事業,是一位西班牙貴族的理發師兼侍從。劇中費加羅最重要的一段話是:

"伯爵大人,因為您是位貴族,所以就認為自己是個天才?……權貴、財富、階級、影響力,這種種使一個人引以為傲!這么多的好處,您到底是怎麼掙來的呢?您除了出生時要費了點勁找對人家,什麼也沒做。撇開這點,您不過是個平庸之人。然而,迷失在凡人群中的我,為了糊口所耗費的精力和腦力,恐怕要比過去數百年來治理整個西班牙的心力要多的多!"

這幾乎就是莫扎特本人的聲明。1786年4月28日,《費加羅婚禮》准備首演。莫扎特相當的緊張,因為仇敵薩利里領導的一些義大利籍宮廷音樂家,決心要使這部歌劇慘敗。後來首演推遲於5月1日舉行,雖然受到那些義大利人惡毒的阻撓,演出仍然大獲成功。5月至12月期間,《費加羅婚禮》重復演出了九次。

事實上,第一個真正肯定莫扎特天份、並給予合理待遇的城市不是維也納,而是波西米亞的布拉格。自從1783年布拉格民眾聽了《後宮誘逃》後,他們的耳朵就再也聽不進其他作曲家的曲子了。當《費加羅婚禮》於1786年12月在布拉格演出時,引起空前的轟動。莫扎特到達布拉格後,接受了布拉格人民無限敬重、愛戴及如雷的掌聲。布拉格人民給了他無比的信心和另一項任務:創作另一部歌劇《唐.喬瓦尼》。

10月29日,莫扎特偕康斯坦采來到布拉格參加《唐.喬瓦尼》的首演。整個城市再度為莫扎特的音樂瘋狂、沸騰。關於這部歌劇的小趣聞是:在首演的前一天晚上,莫扎特還沒有完成歌劇的序曲。但他毫不在意地出席了一場盛大的晚會,深夜才盡興而返。第二天清晨七時,他竟然完成了序曲。因此難怪世人說,莫扎特的音樂,早在腦海里完成了,剩下的工作,不過是將記憶里的東西抄錄下來罷了。

莫扎特的父親沒有和兒子一起享受成功。1787年5月28日,他在薩爾茨堡寂寞地去世,而莫扎特連父親的葬禮也沒能參加,因為當時他生重病,根本沒有辦法趕回薩爾茨堡。

1787年底,名滿天下的莫扎特終於被指派為皇家宮廷作曲家。雖然薪水微薄,但至少是個保障。莫扎特最終以三十一歲之齡,達成了父親對他的殷切期望,盡管他的父親已無緣目睹。

❺ 莫扎特事跡

身世背景
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生於奧地利的薩爾茨堡一位宮廷樂師的家庭,原籍是德國,他的父親列奧波爾得·莫扎特是那座城中宮廷天主教樂團的小提琴手,也是一位作曲家;母親安娜·瑪麗亞·莫札特也熱衷於音樂並會拉大提琴和小提琴。莫扎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排行第七。[5]
初露鋒芒
1760年,4歲
莫扎特21歲畫像
的莫扎特跟父親列奧波爾得·莫扎特學習鋼琴並開始作曲。[6]
1762年,6歲的莫扎特在父親的帶領下到慕尼黑、維也納、普雷斯堡作了一次試驗性的巡迴演出。[7]
1763年6月至1773年3月,莫扎特與父親先後到德國、法國、英國、荷蘭、義大利等國進行為期十年的旅行演出。這次演出讓莫扎特對當時最先進的義大利歌劇、法國歌劇、德國器樂等體裁都有了認識,還結實了J.C.巴赫、G.B.馬蒂尼、G.B.薩馬蒂尼等作曲家並學習到他們的作曲技術,這時的作品已經顯示莫扎特創作體裁的廣泛性和他對歌劇創作的興趣。[7]
漸漸成熟
1773年底,莫扎特與父親返回薩爾茨堡。此時的莫扎特對自己卑微的奴僕樂師地位感到不滿,為了爭取人身與創作的自由,他經過激烈的斗爭,終於在1777年9月獲得大主教的同意,又隨母親進行了兩年的旅行演出。為了另謀職位,以便永遠離開薩爾茨堡,他先後在慕尼黑和曼海姆教學、演出,進一步加深了對不平等制度的認識和體會。在曼海姆時,他得到一些市民音樂家的幫助與同情,並接觸到當時歐洲重要的曼海姆樂派,聽到第一流管弦樂隊的演奏。
莫扎特曾用過的鋼琴
1778年5月,莫扎特抵達巴黎,由於母親病逝,加上未能謀到職位,於是在1779年1月返回薩爾茨堡。這一時期,莫扎特在曼海姆創作了2首長笛協奏曲、1首雙簧管協奏曲、7首鋼琴小提琴奏鳴曲、3首鋼琴奏鳴曲,這些作品反映了曼海姆樂派的影響。
1780年,莫扎特完成歌劇《伊多梅紐》。這一時期莫扎特的作品嚴謹,在內容上反映了當時狂飆運動思潮的影響,在形式上出現了新的要素,如奏鳴曲式第一樂章的呈示部,出現了與第一主題相對比的第二(或更多的)主題在再現部中,常常改換主題出現的次序,有時對主題材料也進行了不同於呈示部的處理,在第一、二樂章間,有了強烈的力度對比,這些手法,增強了他的音樂作品的戲劇性,使「古典奏鳴曲式」進一步形成。[8]
維也納時期
1781年6月,莫扎特再也無法忍受大主教的凌辱,毅然向大主教提出了辭職,成為歐洲歷史上第一位公開擺脫宮廷束縛的音樂家,到維也納謀生,之後他雖然名義上是一位自由作曲家,實際上仍然無力抗爭封建社會對他的壓迫。生活的磨難對他的思想和創作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維也納的10年,成為他創作中最重要的10年。[2]
1782年7月,莫扎特創作的《後宮誘逃》在維也納布爾格劇院首演。[9]
1784年,他參加了共濟會,對它所宣揚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有強烈共鳴,並在這種思想的啟示下創作新型作品。[10]
1785年,一度倒閉了的維也納民俗歌劇院開始恢復,莫扎特有了從事歌劇創作的機會,創作了一部喜劇型歌劇《劇院經理》。
1786年,創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
1787年,莫扎特完成歌劇《唐璜》。[11]
1790年1月,莫扎特的歌劇《女人心》上演。
1791年,莫扎特創作歌劇《蒂托的仁慈》但未獲成功[12] 。9月,完成最後一部歌劇《魔笛》[13] 。之後莫扎特開始創作大型宗教音樂作品《安魂曲》,於12月5日0時55分《安魂曲》還未完成莫扎特就離奇死亡,享年35歲,入葬於維也納[3] 。
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扎特

2作品特色編輯
綜合評價
莫扎特善於把藝術中美好的東西和滲透生活的深刻性結合起來,再把強大的力量、直率的氣質和剛毅的意志以及現實意義的感覺結合[14] 。其作品具有古典樂派的嚴謹,對稱的特點以外,還具有其自身的特點。在他的藝術歌曲中,令人稱道的是詩與音樂完美的結合,貫穿了他的創作時期的始終,因此也體現出不同時期的藝術特徵和創作特點[15] 。他的音樂作品主題完整,有著鮮明的輪廓,細小的結構單位之間也有精緻的、動機的聯系[16] 。
作為維也納古典樂派的代表之一,其大量作品涉及各種體裁,其音樂博採德、奧、意、法諸國精華,風格典雅,感情真摯,朝氣明快。後期的作品,內容和形式完美統一。鋼琴協奏曲是莫扎特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的作品富於創新精神,思維活躍。他的小提琴協奏曲美妙動聽、晶瑩剔透、充滿幽默感。[17]
主要范圍
鋼琴奏鳴曲
歡愉暢快、旋律優美、合聲簡潔、情緒明朗樂觀,洋溢著青春活力,彷彿讓人進入了一個無憂的世界。[14]
如《A大調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K.331)中的第三樂章《土耳其進行曲》,其主題簡潔而極其節奏化。八分音符均整一貫的節奏,加上十六分音符來提高活潑感,全曲表現出一種帶有童貞般的單純。[18]
鋼琴協奏曲
莫扎特在鋼琴協奏曲中更多強調的是明暗法而不是對位法。在他的鋼琴協奏曲中,富有創作精神並且思維活躍,也是其器樂協奏曲的精華,齊奏聲部和獨奏聲部的和諧平衡達到完美的境界。[19]
從莫扎特最後一首鋼琴協奏曲《降B大調第二十七號鋼琴協奏曲》(K.595)中可以感覺到有種「與世辭別」的性質,但是在這種與優美、深遠的鋼琴協奏曲的「告別」之中,它顯得豁達而超然。[20]
交響曲
在交響曲方面,莫扎特重視各樂章之間以及樂章中的主題之間的對比性[21] ,自然流暢的旋律和精緻復雜的技巧引人人勝[16] 。因受到不同風格的影響而帶有模仿不同風格的痕跡[22] 。
《g小調第四十號交響曲》是莫扎特寫過的最陰沉、最豪放、最狂暴的一部作品。這部交響曲的所有樂章都是抒情性的,它的基調就是抒情加上悲愴,同時又充斥著憤懣激昂,傾訴了作曲家的哀怨、生活的無奈。[23]
歌劇
樸素、生動、有力,內容與形式達到高度完美的統一。[2]
《費加羅的婚姻》是莫扎特最具代表性的歌劇之一,莫扎特充分運用各種藝術手法,巧妙地使用音樂形式,使音樂與戲劇的高度融合。[24]
不同階段

莫扎特(11張)
早期

在莫扎特的早期創作時期,其作品受巴洛克時期的音樂風格的影響較為深刻,尤其在建築、文學、歷史背景上都有不同方面的影射。[15]
中期
在莫扎特的創作中期,他的作品更顯出一種輕松、愉快和簡單高貴的特點。從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一種「自由」、「嚮往」和「憧憬」的情感。在維也納的旅行演出中,莫扎特接受了當時最先進的藝術熏陶,同時也學到了更為先進的歌劇、歌曲的寫作手法及和聲對位。這為他日後的歌劇領域中的地位和藝術歌曲伴奏中形成的獨特的和聲方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5]
後期
莫扎特創作最後十年——維也納時期,是他最重要的創作時期,這個時期中影響莫扎特的最重要的人是海頓。期間,莫扎特的歌劇作品更為復雜,情節更加生動,音樂和舞台的結合更為一致;在藝術歌曲作品中,鋼琴伴奏佔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並且參與歌曲中藝術形象的「刻畫」。[15]

3個人生活編輯
感情生活
1782年,莫扎特在沒有徵得父親的同意的情況下,同一位曼海姆音樂家弗里多林·韋伯的女兒康斯坦澤·韋伯結婚[25] 。1784年,大兒子卡爾·托馬斯·莫扎特出生;1791年,二兒子弗朗茲·克薩韋爾·沃爾夫岡·莫扎特出生[26] 。
生活趣事
維也納莫扎特墓地
小作曲家
在莫扎特小時候,有一次,父親列奧波爾得德與一位朋友一起回到自己家中,看到4歲的兒子正聚精會神地趴在五線譜紙上寫東西。父親問他在干什麼,莫扎特答道他正在作曲。孩子的舉止使兩位大人相覷見笑,面對著紙上歪七扭八的音符,他們以為這不過是小孩的胡鬧。然而,當細心的父親將兒子的作品認真看過之後,發現這張樂譜不一般,他相信莫扎特將成為一名出類拔萃的作曲家,因此他開始指導莫扎特作曲並帶領他舉行演出。[27]
坐立不「安」
給莫扎特修理過頭發的理發師回憶:幫他弄頭發是件很困難的事,他從來坐不安穩,每時每刻都有靈感出現,然後他就會立刻沖向鋼琴,理發師只能手裡拿著頭繩跟在莫扎特後面。[28]
用鼻尖彈奏的鋼琴曲
莫扎特創作過一段特別難彈奏的鋼琴曲,按照樂譜,兩手分別彈兩端的琴鍵時,演奏者還需要敲擊中間的一個琴鍵。據說他和海頓打賭看誰能把這段曲子彈出來,海頓試彈後放棄了;輪到莫扎特演奏時,當那個音符該出現,莫扎特彎腰用鼻子壓下了琴鍵。[29]
死敵薩列里
其實薩列里並非莫扎特的死敵。為博得皇帝、資助者和公眾的青睞,薩列里和莫扎特之間當然存在競爭關系,薩列里可能會利用自己在宮廷中的地位壓制莫扎特,但這是情勢使然,並非出於為人們所知的敵意。莫扎特在逝世幾周前還曾邀請薩列里一同去欣賞歌劇。[29]

4個人作品編輯
莫扎特留給世人的作品達600多首,因沒有標明創作時間,因此次序混亂。主要作品是63首交響曲,16首嬉遊曲,13首小夜曲,15首進行曲,105首小步舞曲,172首舞曲,27首鋼琴協奏曲,5首小提琴協奏曲,23首弦樂四重奏,4首管樂弦樂重奏曲,9首鋼琴重奏曲,43首小提琴奏鳴曲,23首鋼琴奏鳴曲,15部歌劇,4部清唱劇,4首康塔塔,50首宗教合唱曲,18首重唱歌曲,55首獨唱和管弦樂隊曲,32首歌曲。[17]

❻ 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背後的情感是什麼

莫扎特一生共寫過17部鋼琴奏鳴曲,《A大調奏鳴曲》排在第11號,寫於1778年的旅途中,是莫扎特鋼琴奏鳴曲中最通俗的一首。樂曲的第三樂章是土耳其風格的迴旋曲,這個樂章膾炙人口,經常抽出來單獨演奏,根據音樂的風格被俗稱為《土耳其進行曲》。在莫扎特的音樂里,土耳其風格的音樂素材並不少見,除了《A大調鋼琴奏鳴曲》,他的《第五小提琴協奏曲》也有土耳其之稱,歌劇《後宮的誘逃》就更是濃郁的土耳其風格了。在18、19世紀,歐洲音樂家的作品裡,土耳其的音樂素材經常使用,著名的有海頓的《軍隊交響曲》末樂章,貝多芬的戲曲配樂《雅典的廢墟》中的《土耳其進行曲》,第九樂章第四樂章里的男高音獨唱「歡樂吧,像太陽似的飛躍」更早一點。17世紀的,為莫里哀的喜劇最先於貴族的小市民》寫的配樂也有土耳其音樂。

土耳其文化向西方的滲入,還可以追溯到更早。從十字軍東徵到東羅馬帝國滅亡,持續了幾個世紀的割據戰爭,東西方疆域不斷變化,文化的互相滲透也就在其中了。公元15世紀以後,奧斯曼帝國在軍事上空前強盛,統治了巴爾干諸國,控制了多瑙河河口,海軍侵佔地中海東部進而侵佔匈牙利,16世紀中葉以後,帝國由盛而衰,領土又逐漸失去,在這些地方東方文化被部分地遺留下來。在歐洲與東方的接觸中,戰爭是主要形式,精銳的土耳其軍隊在戰場上奏的軍樂鏗鏘有力,很能振奮精神,慢慢地傳入西方。1720年,土耳其音樂正式出現在歐洲,波蘭的統治者奧古斯都二世第一個採用土耳其軍樂,用以營造鼓舞士氣的場面,後來在歐洲被廣泛地採用。現在軍樂隊里鍾鼓齊鳴,三角鐵、鐃鈸震天響的場面,就是土耳其音樂的遺風。由於土耳其音樂的異國風采,歐洲音樂里模仿之作也逐漸風行,以致形成了一種時尚,用於渲染異域情調。而「土耳其」這三個字,也成了一個泛稱,並不專指土耳其,連阿拉伯、匈牙利乃至范圍更廣的東方都包括進去了。所以莫扎特的小提琴協奏曲《土耳其協奏曲》又被叫做匈牙利協奏曲,在所有模仿土耳其音樂的作品裡,莫扎特、貝多芬的《土耳其協奏曲》,海頓的《軍隊交響曲》里的軍隊樂章,寫得最為成功。莫扎特的《A大調鋼琴奏鳴曲》的土耳其進行曲旋律輕快歡愉,加以對鼓樂節奏的模仿,聽上去很像土耳其精銳的騎兵行進在草原上,情緒輕松而歡樂。孰不知,莫扎特在寫這部奏鳴曲時心裡不僅是沒有一點兒歡樂,反而是充滿了痛苦。

專輯英文名: The piano sonatas
專輯中文名: 莫扎特鋼琴奏鳴曲
鋼琴: Maria-João Pires
發行時間: 2006年10月;發行公司: Deutsche Grammophon

莫扎特寫《A大調鋼琴奏鳴曲》是在1777年到1778年的旅途之中,莫扎特的一生有很多時間是在旅行中度過的。從6歲起到22歲,他有過幾次漫長的旅行.1762年到1763年,莫扎特的父親帶著6歲的莫扎特和他11歲的姐姐到維也納去展示鋼琴神童的驚人技巧。在宮廷里,莫扎特表演了復雜的演奏技巧,贏得了維也納宮廷的贊嘆。1763年老莫扎特又帶著姐弟倆去巴黎表演,途徑慕尼黑、海德堡、法蘭克福、波恩、科隆等城市,每到一地姐弟倆的表演都引起了轟動,1763年11月,他們到了巴黎,巴黎活躍的藝術氛圍也使小莫扎特大開眼界,他聽了許多名家的演奏會,接觸到了大量新鮮的音樂語言,使他獲益匪淺。在巴黎的演出更為成功,並受到了宮廷的恩寵。離開巴黎的時候,7歲的莫扎特,已寫出並出版了四首小提琴、鋼琴奏鳴曲。結束了巴黎的旅行生活,莫扎特一家又回到了倫敦,在倫敦,小莫扎特傾聽了亨德爾的清唱劇,那崇高、壯美的合唱使他耳目一新。在這里,他結識了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二兒子,著名的倫敦巴赫——克里斯蒂安,克里斯蒂安·巴赫對莫扎特一生的音樂創作,留下了深遠的影響。莫扎特在倫敦的一年中,不僅開闊了眼界,增長了大量的音樂知識和技巧。離開倫敦的時候,已出版了6首古鋼琴與小提琴奏鳴曲、三部交響曲和一部43首小品的曲集。告別倫敦以後,一家人去了荷蘭,在海牙和阿姆斯特丹演出10個月,然後去到巴黎、日內瓦、伯爾尼、慕尼黑,一路演出,回到了薩爾斯堡,這次旅行持續了3年。1767年,莫扎特又去了維也納,逗留將近一年。在維也納,12歲的莫扎特寫了兩部歌劇。1769年,老莫扎特又帶著兒子去了當時歐洲音樂的中心、歌劇的發源地——義大利,這次出遊又是將近3年的時間。1772年10月,他們回到了薩爾斯堡,4個月以後應邀赴義大利。16歲的莫扎特這時已不被當做音樂神童來看待,而是被預言將成為最偉大的音樂家。

莫扎特在各國取得的榮耀都不能改變他在家鄉的處境,一回到薩爾斯堡,還得回到主教府上去聽候差遣,主教為了摧毀莫扎特的尊嚴和信念,對他加以種種限制,還吩咐他掃地和打掃房間,為了一家人的生計,莫扎特不得不忍氣吞聲,以換取一份微薄的薪金。主教的壓制、小城市狹小的生活圈子限制了莫扎特音樂事業的發展,父親決定讓他再次出國尋求機會。1777年9月莫扎特由母親陪伴,取道慕尼黑、奧林斯堡、曼海姆,前往巴黎。但是這次旅行沒有像以往那樣沿途引起轟動,貴族們對莫扎特失去了興趣,在德國謀取職務的打算化為泡影,對巴黎的希望也落空了。在巴黎滯留的日子裡,只有靠教學生和接受一點作曲委託來謀生。在巴黎,還發生了一件最悲傷的事,莫扎特的母親因為長期旅途勞頓竟因病客死異鄉,此時的莫扎特受到了雙重打擊,失望與悲傷的心情可想而知,他甚至不敢把母親的死訊告訴父親。22歲的莫扎特孤身一人在異國他鄉埋葬了母親。1779年返回薩爾斯堡,在巴黎雖失去了母親,卻帶回了一大批創作手稿,其中包括莫扎特鋼琴奏鳴曲中最典型的幾首,帶土耳其風格迴旋曲的《A大調奏鳴曲》就是其中之一。 A大調鋼琴奏鳴曲》是在莫扎特喪母期間寫的,聽著土耳其進行曲那歡快輕松的旋律,無法設想莫扎特是在什麼心境下寫這首曲子的,一個人剛剛失去母親,怎麼能強作歡顏唱出這樣優美的歡歌呢?了解這首奏鳴曲的寫作背景,再來聆聽它開朗明快的曲調,頓時可以想起莫扎特說過的這樣一段話:「生活的苦難壓不倒我,我心中的歡樂不是我自己的,我把歡樂注進音樂,為的是讓世界感到快樂。」

我們今天要想用幾句簡潔地概括莫扎特音樂的總體特徵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卻可以說在他的音樂里貫穿著萌動的生命力和歡樂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大約不會有錯。豈止是莫扎特,從巴洛克時期到維也納古典時期的音樂大師,巴赫、亨德爾、海頓、貝多芬,幾乎每一位的人生經歷都有苦難伴隨,但是他們的音樂全都充滿了人生樂觀的態度,尤其是貝多芬,一生都沒有享受到人生的歡樂,但是他的《歡樂頌》卻唱出了人生最美好的歡樂頌,在這個時期的音樂文化里,折射出的是從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的人文精神,人生被當做世間最美好的事物來贊美、歌頌,音樂家們在自己的音樂里用歡樂來贊美人生,來追尋世間之美,而美則是真理的光輝。

《A大調鋼琴奏鳴曲》的三個樂章依次是:第一樂章「主題與變奏」,第二樂章「小步舞曲」,第三樂章「土耳其風格的迴旋曲」,《土耳其進行曲》就是這個樂章,《土耳其進行曲》問世200多年來,不知有多少人彈奏,它的演奏技巧並不艱深,但是,要表現出音樂的精神內涵就不是容易做到的。

❼ 莫扎特有哪些經歷

莫扎特從小就鍾愛歌劇藝術。11歲時(1767)就在薩爾茨堡演出了他的歌劇《第一戒律的義務》(一幕,宗教歌唱劇)。第二年又創作了供學校演出的一幕九場拉丁語的幕間劇《變形的黑亞金特斯》,上演於薩爾茨堡大學,同年,又在維也納上演了他所作的一幕十六曲歌唱劇(巴斯蒂安與巴司蒂娜》。這些少年時期所寫的歌劇,受義大利那不勒斯歌劇樂派的影響還是很深的。但從此他幾乎沒有間斷過歌劇的創作。直至1780~1781年所創作的三幕三十二曲正歌劇《伊多梅奈歐》(1781年上演於慕尼黑宮廷劇院),莫扎特才開始進入其歌劇創作的成熟階段,開始呈現了他自己的創作個性,以及不同於格魯克的有關歌劇創作的美學見解。

26歲(1782)時,他成功地創作了三幕二十一曲、用德語演唱的歌唱劇《後宮誘逃》,同年首演於維也納,獲得巨大成功。緊接著於1786年完成四幕二十八曲喜歌劇《費加羅的婚禮》,1787年在布拉格上演了他所作的二幕二十六曲喜歌劇《唐·璜》,1790年在維也納上演了他所作的二幕三十一曲喜歌劇《女人心》,1791年在維也納上演了他創作的最後一部二幕二十一曲的歌劇《魔笛》。短暫的一生中他寫了22部歌劇,不可不謂之多產了。上述幾部歌劇創作中的優秀代表作,也是歐洲歌劇史上開一代樂風的歌劇傑作。

他的歌劇創作首先突破了格魯克提出的歌劇音樂要絕對服從戲劇、只是起加強劇詞表現力的創作原則,進而提出應發揮音樂在刻畫人物心理、性格、感情等方面的作用,賦予劇中每個角色以強烈的個性,並隨著劇情的發展,以及人物所處環境的變遷而賦予其不同的音樂表現,使其形象生動、栩栩如生。正如莫扎特自己所說的那樣,作為音樂家的莫扎特只能用聲音來表現他的思想感情,不可能用詩句或色彩去表現,因為他不是詩人,也不是畫家。他甚至堅持主張,歌劇中的音樂在諸種藝術手段中應居於「最高的主宰地位」。也就是說,莫扎特認為音樂可以在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中,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發揮巨大的作用。他的歌劇創作實踐了他的歌劇美學觀,比格魯克更加成熟、更加全面。其二,是具有維也納古典樂派的特徵。其歌劇音樂表現(諸如力度對比、速度對比、胸聲的厚薄等)適度,克服了義大利喜歌劇音樂中的那些賣弄誇飾的滑音的弊端,以及沿用過分的噱頭、鬧劇雜耍式的風格,代之以自己的氣質和風格,從而提高了喜歌劇的品位,創造性地發展了喜歌劇。其三,是發展了重唱藝術。他出色地運用重唱形式加強歌劇的戲劇性,增強了矛盾的沖突,充分發揮重唱的技巧和表現力,用於細膩地刻畫了在同一環境中、不同人物的不同的心理狀態。如《費加羅的婚禮》中的重唱。其四,是突破了以高音聲部作為歌劇主角的局限,成功地使中、低音聲部擔任歌劇的主角。如費加羅、唐·璜都是男中音,薩拉斯特羅大祭司是男低音等。其五是具有鮮明的德國民族特色。如用德文演唱,從德國民間音樂、新教聖詠中汲取音樂素材,以及德國的民間演唱風格等。另一方面,從人物性格出發,也成功地借鑒了義大利喜歌劇的某些形式。如《魔笛》中夜後所唱的復仇詠嘆調就採取了義大利閹人歌手所具備的炫耀花腔絕技的演唱風格;《唐·璜》中的萊普雷洛則採用了義大利喜歌劇的那種輕快、俏皮和急口令式的演唱風格等。浪漫主義歌劇

19世紀初在歐洲興起的浪漫主義文學藝術潮流,也沖擊著歌劇領域,並形成了長達一世紀之久的浪漫主義歌劇,涌現出一大批浪漫主義歌劇作曲家。有韋伯、羅西尼、貝里尼、多尼采蒂、柏遼茲、梅耶貝爾、斯蓬蒂尼、古諾、比才等浪漫主義歌劇作曲家。

❽ 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背後的情感是什麼

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是一首單獨的進行曲小品。本曲全稱為《「土耳其進行曲」主題變奏曲》,這是一首以「土耳其進行曲」為主題而馳名世界的變奏曲。實際上,本曲的主題本身並非具有純正的土耳其風格,正如莫扎特的《土耳其進行曲》一樣,只是反映了當時流行的一種「東方風格」,而在現代人看來,本曲幾乎沒有什麼東方味道。但是由於它具有十分通俗而流暢的旋律,故與莫扎特的同名作品齊名,成為不朽的古典小品。
《土耳其進行曲》,為奧地利音樂家莫扎特的A大調第十一號鋼琴奏鳴曲(KV.331)的第三樂章,又稱為 Alla Turca(土耳其風迴旋曲)。於1781年至1783年間在慕尼黑或維也納所作。而這首樂曲亦曾被改編為香港動畫《麥兜故事》插曲《仲有最靚嘅豬腩肉》 及香港無線電視處境喜劇《同事三分親》之主題曲(片頭曲)。

❾ 聽完《土耳其進行曲》你彷彿想像到了什麼景象

我彷彿想到了在學校的日子裡,早晨鍛煉跑步的日子,一次800米,一共三次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9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35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6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0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6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16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7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75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9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