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斯坦在什麼地方
⑴ "turkistan" 是什麼意思
土耳其斯坦
⑵ 元朝時期土耳其在地球哪個位子
元朝國土面積:2122.74萬平方公里
在北方,北到北冰洋;西起今 額爾齊斯河;東至鄂霍次克海。在東部,擁有朝鮮半島東北部。在西南,包 括今克什米爾地區以及喜馬拉雅山南麓的不丹、錫金等地,今緬甸東北部和 泰國北部.(包括現在的蒙古、西伯利亞、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越南北部、伊朗東部。忽必烈曾打到多瑙河) 。
⑶ 問一下,一共有幾個名字中帶『斯坦』的國
巴基斯坦
巴勒斯坦
哈薩克
塔吉克
土庫曼
吉爾吉斯斯坦
烏茲別克
⑷ 土耳其人最初居住在哪裡
土耳其人最初居住在裏海和阿爾泰山脈之間廣闊的土耳其斯坦平原地帶,即我們古代所稱的突厥人。
公元6世紀時,土耳其人逐步強盛,曾於568年遣使至拜占廷帝國宮廷,協商聯合打擊波斯軍隊的計劃,拜占廷也因此派使節蔡馬赫斯回訪。
⑸ 土耳其斯坦總督區的介紹
土耳其斯坦總督區 (Туркестанское генерал-губернаторство)成立於1867年 (首任總督為君士坦丁·P·考夫曼),是俄羅斯帝國在中亞細亞所建立的兩個總督區之一。管轄范圍覆蓋了哈薩克草原以南的綠洲地區(布哈拉汗國和希瓦汗國除外)。首府塔什干。
⑹ 土耳其在歐洲的歷史上有什麼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歷史演進
土耳其的歷史源遠流長,其祖先在中國文獻中被稱為丁零、高車、鐵勒、突厥、回紇等,在六至九
世紀間,土耳其族開始往中亞移動,不久中亞地區便成為世界史上所謂的土耳其斯坦(Turkistan),這些
地方包括了現在的土庫曼(Turkmen)、烏茲別克(Uzbek)、哈薩克(Kazakh)、塔吉克(Tadk)、
吉爾吉斯(Krighiz)等地。而在這些土耳其族中有另一支經由伊朗進入當時已回教化的西亞,並開始接觸
回教,信仰回教。西元1055年土耳其族人佔領當時回教文明中心-巴格達,並成立塞爾柱王朝,成為西亞
回教世界的統治者。西元1071年,塞爾柱軍隊大破當時位於小亞細亞的東羅馬帝國軍隊,小亞細亞因此成
為土耳其人的勢力范圍。由於西亞(尤其是耶路撒冷)及小亞細亞為回教勢力所據,對信仰基督教的歐洲
諸國是一大打擊,於是有了世界史上著名為爭奪聖地的十字軍東征。十字軍大敗後,建立塞爾柱王朝的土
耳其族在小亞細亞的西北部一角另建立了鄂圖曼帝國,不久即入侵巴爾干半島,並於西元1453年佔領了東
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使這個頗具聲威的東方基督教盟主從歷史上消失。隨後,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開
始沿多惱河向西征伐,1529年終於包圍了歐洲第一名都維也納。雖然鄂圖曼土耳其終究未能攻克維也納,
但是整個東歐的南半部至此歸入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
歐洲勢力的挽回是18世紀以後的事。到19世紀時,帝國內部的民族主義勢力高漲。在其它歐洲列強
的鼓動和支持下,這些帝國的臣民紛紛開始為獨立而戰。1832年,希臘王國首先獨立,隨後塞爾維亞人、
羅馬尼亞人、阿爾巴尼亞人和阿拉伯人先後獲得的獨立。此後,奧圖曼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選錯邊加
入了德國,大戰後,帝國面臨著被瓜分的嚴重威脅。
在以後的歲月里,有無數的人為土耳其人的命運而戰。或許現在的土耳其並不能真正算是一個泱泱
大國,但是若要了解其國家、國民甚至其與四周鄰國的關系,研究土耳其在歷史上的雄偉及活躍有其必要
性,如土耳其對曾統治過阿拉伯人、希臘人、猶太人、亞美尼亞人等一事,感到十分驕傲,也因此我們不
難理解,為何在塞普勒斯問題土耳其對希臘的態度會如此強硬,或許我們也能解釋出,在阿拉伯回教勢力
的強大壓力之下,同為回教國家的土耳其為何仍能與以色列簽訂軍事交流的協定。
惱人的人口問題及種族糾紛
據估計土耳其人口在2000年底將達到6,500萬人,其中男性有3,300萬人,女性有3,200萬人,
平均壽命為70.5歲,識字率為84.2%(1998年)。每年人口之成長率約為1.5%(1995-1999年平均)
,人口眾多,使得土耳其成為歐洲國家僅次於德國的人口大國,而高出生率,使其平均年齡僅為
25.5歲,15歲至65歲的就業年齡層占總人口的65.8%,而高人口成長率及低年齡層組合則意味著土
耳其勞力供給過剩,而安納托利亞高原農民流入城市又會使得這種情形加劇。
土耳其人口組成主要是以土耳其族為主體,約佔全國總人口八成以上,其次為庫德族,約占
10.8%,再次為阿拉伯人,約佔1%,此外還有亞美尼亞、希臘人及喬治亞人。官方語言是土耳其
語,宗教信仰上,99%土耳其人信奉回教,其中85%屬遜尼派。
土耳其為多種族國家,由於語言、文化的不同,種族之間沖突勢難以迴避。不過回顧過去歷
史,其實土耳其在十六世紀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威勢達於最高峰時,仍有許多不同種族居住在小亞
細亞及色雷斯一帶,而鄂圖曼土耳其歷代國王,亦不曾對非土耳其民族採取敵視政策,但近代的
土耳其歷史,卻充斥著與非土耳其裔爭斗及壓迫,其中最明顯的則是對世居於「後院」庫德族的
鎮壓。
庫德族人與土耳其之間的沖突問題已有數十年的歷史。世人常把庫德族人要求民族自治視為
單純的土耳其一國之內的「分離主義」,不過如此一來使得問題過於簡化並與史實有所出入。庫
德族人約有2000萬,主要分布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利亞、黎巴嫩、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
庫德人是中東地區僅次於阿拉伯、突厥、波斯的第四大民族,信奉伊斯蘭教,大多屬遜尼派。目
前庫德人聚居地被稱為庫德斯坦,主要指土耳其、伊朗、伊拉克三國交界地區,地理條件復雜,
交通不便。庫德斯坦被劃歸不同國家,但庫德人從不承認這種政治分割。
事實上,庫德人在1844年就曾獨立建國,時其領土從現在的伊朗、土耳其邊境一直延伸到伊
拉克境內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1846年,庫德人佔領基督教聶斯托留教派的幾個村莊,這使得以
東方基督教保護者自居的英、法強權得以威脅當時的土耳其蘇丹出兵鎮壓,建國才兩年的庫德斯
坦便瓦解了。而強權的介入,主要還是因為庫德斯坦地區擁有豐富的石油。二次大戰後,為瓜分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1920年各強權簽訂塞夫勒條約(Treaty of Sevres),並同意給與庫德族人自
治權或「在某一天獨立」。1923年凱末爾革命建國後,土耳其又與各強權簽訂洛桑條約(Treaty
of Lausanne),取消庫德族人的自治獨立條件,並將庫德斯坦劃分勢力范圍,造成目前各國分別
管轄庫德人的現狀。而目前伊朗、伊拉克境內庫德人對統治者的反抗,亦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從
歷史的背景中可以看出,將庫德人問題視為單純的地方叛亂組織,將使問題過於簡化,並無法求
得具前瞻性的因應措施。
庫德人成為土耳其的子民並無法獲得民族認同和平等地位,他們連用自己文字和語言教育孩
子的權利都被剝奪了。1925年,土耳其政府關閉庫德族學校、禁止使用庫德語、革除庫德族官
員、沒收庫德人土地,庫德人發動起義,結果凱末爾發動三萬軍隊進行鎮壓;1930年庫德族宣布
復國,但不久又遭鎮壓;1937年庫德人發動暴動,死傷無數;1978年土耳其庫德人成立自己的政
黨-庫德工人黨(PKK),其主要目的在於阻止土耳其政府對庫德族的壓迫,爭取應有的政治、文化
權利。但在遭政府鎮壓後,1984年PKK開始宣布進行武裝抗爭,試圖以流血方式引起世人注
意。1990年波灣戰爭結束後,在美國的默許之下,土耳其一次又一次的越過國境,以清剿庫德反
抗軍為由,在伊拉克北部盛產石油的庫德人居住區進行攻擊。
庫德人保守估計占土耳其總人口一成以上,但庫德人在土耳其地位遠低於境內的希臘人、亞
美尼亞人及猶太人,因為庫德人在土耳其定義上不屬於少數民族,因而無權以母語教育下一代,
且庫德語用於廣播或政治場合仍屬違法,這導致新一代的庫德青年大都無法准確運用其母語,這
又使得希望建立獨立庫德族國家的人士憂心不已,另在土耳其,庫德民族政黨和組織的活動都是
非法的,土當局除對該族實行同化政策外,並與有庫德人居住的鄰國簽訂了一系列旨在切斷與鄰
國庫德人聯系的協定,更使得庫德族問題難以獲和平的解決。
⑺ 巴基斯坦 土耳其斯坦 的「斯坦」是什麼意思
斯坦STINE和STAN是人的意思,斯坦是音譯。
有人說「斯坦」是伊斯蘭國家的意思,事實上,是先有波斯語中的-stan,然後才是中亞地區的突厥化和伊斯蘭化。雖然絕大多數叫「斯坦」的地方都信仰伊斯蘭教,但並非全都如此,比如「吐火羅斯坦」(那時候還沒有伊斯蘭教)。此外,還有「印度斯坦」(Hinstan,波斯語的寫法是Hindostan)。而「斯坦」也絕非政治上的「國家」,它很多情況下指的只是一個大概的地理區域。比如「印度斯坦」,有時指的是印度北部說印地語的地方,有時又指整個印度次大陸,或者指印度這個國家(印度有個報就叫《印度斯坦時報》)。
巴勒斯坦的「斯坦」來自古閃語。它的原名為PALESTINE,但是這個地名的最後音節TINE,本來不是一個後綴,其種的字母T為詞乾的一部分,更無地區,國家的含義。這個地名歷史淵源甚為古老,演變成今天的模樣,曾幾經滄桑,並牽涉到古今好多種語言。一般認為,它最初出於希伯來語。今天的巴勒斯坦,公元前3000年前為伽南人的住地。公元前12。13世紀,從地中海方面和埃及方面,各來了一批外來人,他們都不是本地人。但從埃及方面入境的,使用希伯來語的外來者,卻把從海上入境的外來者稱為FILISHTIM,FALASHTIM或PALASTIM,實際就是外來者的意思。由此可見,它原系指\"人\",而非指地。這個地名後來經過希臘人引用,有兩種轉寫形式,之後古羅馬人又根據拉丁語轉寫為PHILISTIN和PALESTINE,英語為PHILISTINE, PALESTINE,漢語分別譯為腓力斯丁和巴勒斯坦。上述兩種轉寫形式,原以第一種比較通用,公元2世紀初,羅馬人佔領地中海東岸後,根據希臘人對這個地區的專門稱呼:PHILISTIA腓力斯齊亞。
腓力斯丁人是一個非閃族的民族,因與周圍閃族民族的混合而日漸消亡。隨著民族的消亡, PHILISTIA這個真正的地名也不大通用了,但是腓力斯丁人的名稱的另一個希臘拉丁語轉寫形式PALESTINE卻逐漸得勢,而且轉而一變,成為地名,代替PHILISTIA沿用下來,直到今天。
在西南亞、南亞和中亞,有不少帶「斯坦」字樣的地名,其中有的是國名,如巴基斯坦以及塔吉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加曼斯坦、哈薩克等;有的是地區名,如興都斯坦(又可徑譯為印度斯坦)、雷吉斯坦、洛雷斯坦、錫斯坦、胡齊斯坦、庫爾德斯坦等。「斯坦」型地其至「滲入」歐洲,比如裏海西岸,北高加索東部,有達格斯坦。甚至近期還有這一類型的地名在產生,如俄羅斯聯邦內的韃靼斯坦和巴什
科爾托斯坦等,少數地名漢譯不帶「斯坦」,原名卻有這個構詞成分,如阿富汗俾路支都屬此類。
「斯坦」原詞出自波斯語,「-stan」是它的羅馬字母轉寫形式。本義原很簡單,即「地方」、「地區」,一般指面積比較大的地區而言。後隨古波斯政治影響的擴展,波斯文化的傳播、伊朗語各族的繁衍和與其他民族的密切交往,這個詞又進入其他語言如印地語、烏爾都語以及突厥語族諸語言中,詞義有所擴大,內容逐漸豐富,衍生出多個彼此相類又有所區別的引申義,比如近代,有些國家的省區,建置在以「……斯坦」為名的地方,因勢乘借用其為省區名,這就有「省(區)」的含義了。從而出現傳統地名、歷史地名和政區名詞形完全相同而指稱范圍不一致的情況。如俾路支(斯坦)原為地區名,但政治上分屬巴基斯坦和伊朗,兩國均建有以此為名或包含此名的省份。再如庫爾德斯坦,作為傳統地名,指稱范圍包括土耳其、伊朗、伊拉克、敘利亞以及亞美尼亞等5國的部分領土在內,但伊朗在本國一側建有庫爾德斯坦省。此種情況發生在一國之內問題不大,出現在兩三個國家間,就需注意區別(包括其拼寫形式),切忌混為一談。既然有的國名中含有「斯坦」一詞,如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於是它又獲得「國家」這個引申義。到了20世紀90年代,隨著中亞5個全部以「……斯坦」作為國名構詞成分的國家的出現,這個引申義更為突出,也更為引人注意。有人甚至以為所謂「斯坦」就是「國家」一個意思了。
總而言之,「斯坦」的含義,大抵不外「地區」、「省(區)」、「國家」幾種,過去通常一概都是指大的地理實體說的,很少他用。但情況總是在發展變化著的,久而久之,城市名中也有含這個成分的了,如薩哈克斯坦中南部有個城市叫突厥斯坦(在南哈薩克州);此外,伊朗、哈薩克和巴基斯坦,各有一個叫古利斯坦的城鎮,但這樣的實例甚少。
⑻ 土庫曼
首都:阿什哈巴德土庫曼位於伊朗以北,東南面和阿富汗接壤、東北面與烏茲別克為鄰、西北面是哈薩克,西邊毗鄰鹹水湖裡海,是一個內陸國家。面積49.12萬平方公里,是僅次於哈薩克的第二最大中亞國家;在全世界排名第52,比西班牙略細,但比加州要大。 土庫曼主要民族有土庫曼族佔77%、烏茲別克族9.2%,俄羅斯族3%,此外還有哈薩克族、亞美尼亞族、韃靼族和亞塞拜然族等100多個民族。官方語言為土庫曼語,俄語為通用語。土庫曼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其天然氣儲備列世界第五,在獨聯體國家中居第二位。 1927年以前,土庫曼語用阿拉伯字母書寫,以後採用拉丁字母,1940年起使用西里爾字母。居民大多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俄羅斯族和亞美尼亞族信仰東正教。 土庫曼 地圖編輯本段自然資源地理位置面積為48.81萬平方公里,是僅次於哈薩克的第二最大中亞國家:在全世界排名第52,比西班牙略細,但比加州要大。土庫曼位於中亞西南部的內陸國。 土庫曼西瀕裏海,北鄰哈薩克,東北部與烏茲別克接壤,東界阿富汗,南部是伊朗。全境大部是低地,平原多在海拔200米以下,80%的領土被卡拉庫姆大沙漠覆蓋。南部和西部為科佩特山脈和帕羅特米茲山脈。主要河流有阿姆河、捷詹河、穆爾加布河及阿特列克河等,主要分布在東部。橫貫東南部的卡拉庫姆大運河長達1450公里,灌溉面積約30萬公頃。屬強烈大陸性氣候,是世界上最乾旱的地區之一。 土庫曼位處於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上,時常受地震威脅。首都阿什哈巴德曾經在1948年10月6日發生災難性的地震,導致多人罹難。土庫曼靠近裏海的海岸線有1768公里長,貨物經水路出口須經過俄羅斯的伏爾加河和頓河。主要城市除了首都阿什哈巴德以外,還有臨海的城市土庫曼巴希(Turkmenba�0�6y,舊名克拉斯諾沃斯克/Krasnovodsk)及達沙古茲(Da�0�6oguz)。 地貌河流全境大部是低地,平原多在海拔200米以下,80%的領土被卡拉庫姆大沙漠覆蓋。南部和西部為科佩特山脈和帕羅特米茲山脈。主要河流有阿姆河、捷詹河、穆爾加布河及阿特列克河等,主要分布在東部。橫貫東南部的卡拉庫姆大運河長達1450公里,灌溉面積約30萬公頃。是世界上最大灌溉及通航運河之一。 氣候資源土庫曼位處亞洲大陸的中心處,因此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這里是世界上最乾旱的地區之一。年度平均溫度為14℃-16℃,日夜和冬夏的溫差很大,夏季氣溫長期高達35℃以上(在東南部的Karakum曾經有50℃的極端紀錄),冬季在接近阿富汗的山區Gushgy,氣溫也可以低見-33℃。年降水量則由西北面沙漠的80毫米,遞增至東南山區的每年240毫米,雨季主要在春季(1月至5月)。科佩特山脈是全國降雨量最高的地區。 自然災害土庫曼位處於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上,時常受地震威 土庫曼資源脅。首都阿什哈巴德曾經在1948年10月6日發生災難性的地震,導致多人遇難。 礦產資源土庫曼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氣、芒硝、碘、有色及稀有金屬等。據土官方公布的資料,土石油和天然氣的遠景儲量為208億噸和24.6萬億立方米,居世界前列。石油和天然氣工業為土庫曼的支柱產業。土主要農作物包括棉花、小麥和稻米等。土庫曼人善於編織地毯,以細羊毛編織的地毯聞名於世。 該國絕大部分土地是沙漠,但地下蘊藏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天然氣探明儲量為22.8萬億立方米,約佔世界總儲量的四分之一,石油儲量120億噸。 編輯本段交通交通以鐵路、公路和油氣管道為主。有鐵路2 300千米,公路13 600千米。 目前只有首都阿什哈巴德有國際機場,與十幾個國家和地區通航。阿什哈巴德國際機場距離市區很近,乘公交車和計程車赴機場都很方便。土國內各主要城市均有航班聯接,公路、鐵路交通也比較方便。土機場要求,如乘土航班離境,應提前2小時抵達機場。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阿什哈巴德博物館公元前1000年,土庫曼境內出現階級社會。公元前6世紀後,一直連續不斷被外族人入侵和統治。 歷史上曾被波斯人、馬其頓人、突 厥人、阿拉伯人、蒙古韃靼人征服。 公元9-10世紀受塔赫里王朝、薩曼王朝統治。 11-15世紀受蒙古韃靼人統治。 15世紀基本形成土庫曼民族。 16-17世隸屬於希瓦汗國和布哈拉汗國。 19世紀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部分領土並入俄國。土庫曼人民參加了1917年的二月革命和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1917年12月建立蘇維埃政權,其領土並入土耳其斯坦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花拉子模和布哈拉蘇維埃人民共和國。在劃定民族管理區後,於1924年10月27日建立土庫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並加入蘇聯。 1990年8月23日,土庫曼最高蘇維埃通過了國家主權宣言,1991年10月27日宣布獨立,改國名為土庫曼,同年12月21日加入獨立國家聯合體。 2005年8月26日在喀山會議上宣布退出獨立國家聯合體。2006年12月21日,總統薩帕爾穆拉特�6�1尼亞佐夫因心臟驟停而逝世。古爾班古雷�6�1別爾德穆罕默多夫成為代總統。2007年2月11日,舉行總統選舉。別爾德穆罕默多夫當選。 編輯本段政治機構1992年5月18日通過第一部憲法,規定土庫曼為民主、法制和世俗的國家,實行三權分立的總統共和制,立法、行政、司法相互獨立又相互平衡和制約。總統為 土庫曼國家元首和最高行政首腦。人民委員會為國家最高權力代表機關,立法權和司法權分屬國民議會和法院。 1995年12月27日人民委員會對憲法進行了修改和補充,將土庫曼中立國地位寫入憲法,又在國歌和國旗中加以體現。 1999年12月,土庫曼人民委員會和議會聯合通過決議,授權尼亞佐夫「無限期行使總統權力」。 2003年8月通過的新憲法規定,土庫曼不承認那些持有外國護照、擁有其他國家國籍的人是土公民。2005年2月,尼亞佐夫宣布放棄土庫曼人民賦予他終身總統地位的待遇。土庫曼人民委員會通過選舉法,決定土庫曼總統選舉將於2010年舉行。根據新的選舉法,總統任期為五年,最多可以連任兩屆,總統候選人由人民委員會提出。 2008年9月,土庫曼人民委員會通過新憲法。根據新憲法,總統有權組建中央選舉和全民公決委員會並對其人員進行調整,制定國家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綱要,對行政區劃進行變更,組建國家安全委員會並領導其工作。國民議會則負責通過、修改和補充憲法,審議國家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綱要,決定有關舉行全民公決、總統選舉、議會選舉事宜,批准或廢除相關國際協議、國家邊界的變更,審議和平與安全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