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曼土耳其為什麼要打拜占庭
① 拜占庭帝國是怎麼滅亡的
拜占庭帝國滅亡的原因:
①國內因素:a.長期的軍事擴張,導致國庫空虛,財盡民窮;
b.國內人民起義不斷;
c.帝國統治者心態保守,固步自封。
②國際因素:13世紀西方軍隊的東征和奧斯曼土耳其的擴張加速了拜占庭帝國的滅亡。
② 拜占庭帝國為何滅亡
拜占庭帝國滅亡的原因:
①國內因素:a.長期的軍事擴張,導致國庫空虛,財盡民窮;
b.國內人民起義不斷;
c.帝國統治者心態保守,固步自封。
②國際因素:13世紀西方軍隊的東征和奧斯曼土耳其的擴張加速了拜占庭帝國的滅亡。
③ 為什麼拜占庭帝國在土耳其人的大軍下亡國
長期以來,拜占庭帝國的城市經濟受到嚴格的管制,工商業者分別隸屬於某一個行業組織,一般的工商業者的自由經營程度已經遠遠不如羅馬帝國盛期,但他們的稅負依舊沉重。如果他們違背了同行業的規章或欠稅不繳,對他們的處罰是嚴厲的,包括監禁,受鞭打,斷肢,沒收財產等。工商業者的經營受管制,活動不自由,處罰又嚴,一些工商業者為躲避稅收,只好棄業出逃。這種管制直到拜占庭帝國晚期才有所放鬆,但工商業者的實力這時已經弱了很多,因為海外貿易被義大利人壟斷,沒有他們的地位,而國內貿易又因拜占庭領土的縮小和人口的減少,市場不大,從而他們只能勉強維持生存。
小農的處境與羅馬帝國盛期相比,也惡化了。在拜占庭帝國,小農不僅被束縛在所耕作的土地上,而且政府在納稅方面實行連環保制,使小農的流動性更受到限制。政府為了保證兵源,以及為了保證稅收(因為政府知道,從小農那裡徵集各種實物要比從大地主那裡徵收容易得多(註:安得里亞德斯:《拜占庭帝國的經濟生活:人口、農業、工商業》,載貝恩斯和莫斯主編:《拜占庭:東羅馬帝國導論》,牛津,1953年,第56頁。),曾一再反對大地產兼並小農,並且還採取一系列嚴厲的措施。但這些措施只有在中央權力強大時才能被有效推行,一旦中央權力衰弱了,小農的權益根本得不到保障,以至於他們寧肯投靠大地主、教會、寺院,以維持生活。
總之,本來可以成為拜占庭帝國支持力量的城市工商業者和小農,到了拜占庭帝國晚期,再也沒有力量支持這個國家了。誰來為拜占庭軍隊提供經費?稅源已經枯竭。誰來拜占庭軍中服役?後來幾乎全是外國僱傭軍。(註:奧斯特洛格爾斯基:《拜占庭國家史》,修訂版,魯吉斯大學出版社,1969年,第483頁。)這些外國僱傭軍對拜占庭的危害性更大。以加泰羅尼亞兵團為例,這是一支由加泰羅尼亞人組成的軍隊,其司令為加泰羅尼亞貴族羅傑·德佛勞爾,13世紀末至14世紀初駐扎在西西里,以被人僱傭作戰為業。14世紀初,「加泰羅尼亞人發現已無人僱傭他們。在這關鍵時刻,拜占庭帝國的小亞細亞諸省第一次為日益發展的奧斯曼土耳其勢力所威逼,皇帝安德羅尼庫斯二世邀請加泰羅尼亞雇傭兵前去援救。」[4] (P499)這等於引狼入室,因為加泰羅尼亞兵團簡直就是一夥強盜,「他們不是去幫助皇帝,而是襲擊了馬其頓和希臘。」[4] (P499)其實加泰羅尼亞雇傭兵人數並不多,只有6500人,但他們是一群亡命之徒,貪利忘義,見財物就搶,無惡不作。何況安德羅尼庫斯二世在邀請他們前來抗擊奧斯曼人時曾許諾給他們高薪酬,事後卻不如數付清,這些桀驁不馴的僱傭軍就佔地稱霸了。他們在拜占庭帝國境內的伯羅奔尼撒半島甚至建立了一個獨立的國家,統治所佔地區,橫征暴斂,發號施令,一直延續到14世紀末,才被另一支僱傭軍逐走。這不是外國僱傭軍在拜占庭帝國晚期割據稱雄的唯一例子。而這些沒有紀律並且往往同入侵的外敵相勾結的外國僱傭軍,在城市中搶劫財物,在鄉村中既劫物又擄人,從而又進一步打擊了拜占庭的工商業者和自耕農。即使這些僱傭軍不搶劫財物,不擄人,拜占庭帝國的城鄉居民為了供應這些軍隊而長期承受著沉重的負擔。「他們不得不為造船、築壘、架橋、修路尋找物資和勞力。最嚴重的是,他們還要承擔一些沉重的義務,如向王室官員和軍隊提供膳宿,承擔運輸工作,向路過的軍隊免費或以極低的價格提供各種物品等。」[5] (第1卷,P197)盡管帝國的公民都要承擔這些義務,但有權勢的大地主時常得到豁免義務的恩准,甚至他們還能禁止官員和軍隊進入自己的土地,所以負擔無疑落到了工商業者和自耕農身上。
自耕農之中,有的在戰亂或土地兼並中失去了土地、家園,有的被掠去當苦工,有的投靠了教會、寺院或大田莊,安心做一個佃戶或長工,這也比餓死或流離失所好些。他們這些人本來是拜占庭帝國的最可靠的支持者,皇帝們不珍視這些人的支持,不知道自耕農隊伍的流失就是在毀壞自己賴以強盛和生存的基礎,等到無兵可募,無兵可戰之時,再後悔也來不及了。晚期拜占庭帝國所面臨的正是這一自毀基礎的悲劇。
④ 那一年拜占廷帝國被奧斯曼土耳其所滅
1453年5月29日拜占廷帝國被奧斯曼土耳其所滅
拜占庭是一個古希臘城市,也為現今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舊名,相傳是從墨伽拉來的殖民於公元前667年建立的。在其上千年的存在期內它一般被人簡單地稱為「羅馬帝國」。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帝國攻陷了首都君士坦丁堡,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戰死,歷時一千餘年的東羅馬帝國就此滅亡,羅馬帝國也正式終結。拜占庭的名字據說出自他們的王「拜占
⑤ 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十戰之仇是怎樣的
俄羅斯帝國與奧斯曼帝國十戰之仇
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十一世殉國,羅馬鷹旗倒下,國祚長達千年的拜占庭帝國徹底滅亡。
1469年,莫斯科公國大公伊凡三世與拜占庭帝國末代公主索菲亞結婚。伊凡三世正式宣布莫斯科公國是拜占庭帝國的繼承者,並以拜占庭雙頭鷹為國徽。
第一次俄土戰爭:
為取得黑海的出海口,彼得大帝親政後發動了對土耳其帝國的遠征,在土耳其帝國與克里木汗國的拚死抵抗下,彼得大帝的遠征徒勞無功。
第二次俄土戰爭:
1696年,在吸取第一次遠征的教訓後,彼得大帝發起對奧斯曼帝國的第二次遠征。本次戰爭,俄國奪取了亞速要塞及附近地區,為向黑海擴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第三次俄土戰爭:
1711年,彼得一世率兵親征土耳其,卻陷入土耳其和克里木汗國軍隊的重圍,最終戰爭以俄國放棄亞速要塞而告終。
第四次俄土戰爭:
1735年,俄國大破土耳其帝國,迅速攻佔亞速要塞,但是,在瑞典的威脅下,俄國被迫放棄擴大戰果。
第五次俄土戰爭:
1768年10月6日,土耳其帝國主動對俄國宣戰,此時俄國在女皇葉卡捷琳娜統治下國力強盛。俄國名將魯緬采夫和蘇沃洛夫大破土軍,控制了克里木汗國,奪取了刻赤海峽附近地區。
第六次俄土戰爭:
1787年,土耳其帝國再度對俄國宣戰,依然是俄軍所向披靡。俄國正式吞並克里木汗國,俄國國界向土耳其一方大大推進。
第七次俄土戰爭:
1806年,在拿破崙的支持下,土耳其再次對俄國宣戰。此時俄軍主力要應對拿破崙,只能派出偏師抵抗土耳其。但在巴格拉季昂和庫圖佐夫的指揮下,俄軍偏師擊敗了土耳其,俄國從土耳其手裡獲得比薩拉比亞和西喬治亞。
第八次俄土戰爭:
1828年4月26日,俄國對土耳其宣戰,在俄軍的進攻下,土耳其軍隊依然不堪一擊。依然西方列強的干涉,土耳其與俄國求和、避免了亡國的命運。
第九次俄土戰爭:
為控制黑海、吞並土耳其,俄國挑起戰爭。1854年,為避免俄國全面吞並土耳其,英法介入戰爭、全力支持土耳其。在英法的打擊下,俄軍慘敗,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殺,俄國被迫簽訂城下之盟。
第十次俄土戰爭:
1877年4月24日,俄國以支持塞爾維亞、黑山為名義,再度向土耳其宣戰。腐朽的土耳其軍隊無力抵抗俄軍,只能依靠英國與奧匈帝國的干涉而苟延殘喘。在將巴爾干半島變成勢力范圍後,俄國見好就收,與土耳其議和。
⑥ 奧斯曼人是怎麼攻破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的
還是要找到一個突破口,所以他們就巧妙地分散了兵力,最後在西城牆找到了缺口,一句進攻進去,君士坦丁堡徹底陷落了。
⑦ 為什麼奧斯曼一定要征服君士坦丁堡
亞歐商路的要道,又在亞歐分界那塊地方,經濟價值高
⑧ 拜占庭-奧斯曼戰爭的拜占庭失敗原因
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後,拜占庭帝國處於不穩定狀態。1261年君士坦丁堡失陷及其後的戰事都來得不是時候。羅姆蘇丹國的勢力也正在衰退,許多貝立克都成為自治國家,如奧斯曼一世的酋長國。雖然羅姆蘇丹國的弱化令尼西亞得以暫時抽身,但是這短暫的喘息並沒有被拜占庭帝國充分利用。
為了重新征服希臘,米海爾八世對安那托利亞的農民徵收重稅,以彌補仿效科穆寧王朝軍隊所建的昂貴軍隊的支出。這導致許多農民支持土耳其人,因土耳其人初時採用較低稅收的制度。
米海爾八世逝世後,拜占庭帝國受內戰煎熬,奧斯曼帝國也爆發內戰,但發生在較晚的十五世紀,當時羸弱的拜占庭帝國已無力重新征服所失的領土。拜占庭帝國爆發內戰時,奧斯曼人越過加里波利突進歐洲,圍攻君士坦丁堡,迫使拜占庭帝國成為附庸。拜占庭帝國試圖掙扎時,她已經被凌駕,兩次的十字軍聖戰都以失敗告終。 奧斯曼人以強大的手段及能力聚集巨大的兵力。在初期,奧斯曼一世周邊的土耳其人支持他們擴張。當土耳其人開始在拜占庭帝國缺乏防守的地區定居後,利用當地農民的貧苦境況爭取他們的支持,不支持奧斯曼人的都會被襲擊。小亞細亞的城市被切割包圍,奧斯曼人很快便精通了圍城戰。
圍城戰是奧斯曼人的專長,攻城有效而迅速。他們以征服代替摧毀,否則他們會虛耗過度。向被征服的地區索求兵力及財物等貢品有效於控制被征服的地區。
當時的奧斯曼人擁有其中一支世界一流水平的軍隊,他們的後勤足以支持數量龐大的軍隊遠征。
⑨ 奧斯曼帝國的興起與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前面我們講到蒙古帝國滅掉阿拉伯帝國,使伊斯蘭世界陷入困窘,但是奧斯曼帝國的興起卻使伊斯蘭世界再次崛起。
1299年奧斯曼帝國建立,1453年奧斯曼帝國的皇帝穆罕默德二世發起了對君士坦丁堡的全面攻擊。拜占庭帝國的君士坦丁11世看到大勢已去,但依然要與敵人決一死戰。
同年,奧斯曼帝國佔領了君士坦丁堡,無數的藝術珍品被洗劫一空,美麗的建築被付之火炬。君士坦丁堡的陷落是世界史中的一件大事,標志著東羅馬的滅亡和奧斯曼帝國的崛起。
具體過程是怎樣的呢?
01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建立
十字軍東征時,塞爾柱帝國的勢力很強大,除了現在土耳其這一帶之外,一直擴張到中東地區,甚至佔領了聖城耶路撒冷。到了13世紀末,在蒙古帝國和其他力量的打擊下,塞爾柱帝國滅亡。在安納托利亞,主要是現在的土耳其一帶形成許多小國,其中一個名為索古特,是一支定居於薩卡里亞河河谷的小部落,這就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誕生地。
1281年,奧斯曼一世繼承父業為部落領袖,他建立了奧斯曼王朝,成為首任奧斯曼帝國的蘇丹。
奧斯曼帝國建立以後,一些土耳其公國與奧斯曼帝國聯合起來對抗拜占庭帝國。
現在的土耳其明明絕大部分領土在亞洲,可是為什麼總願意自稱是歐洲國家呢?這是有歷史原因的。
除了土耳其在達達尼爾海峽西岸,還有小部分領土,確實位於歐洲,有點歐洲領土外,主要還因為在奧斯曼王朝鼎盛時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奪得了安納托利亞及歐洲巴爾干半島的控制權。佔領了大片歐洲土地,奧斯曼帝國以歐洲的新霸主自居。這段歷史讓奧斯曼帝國的繼承者土耳其有了自稱是歐洲國家的資本。
02
奧斯曼帝國的興起與拜占庭帝國的衰亡
雙方的征戰攻伐綿延了二百餘年,互有勝負,但總體上說,拜占庭帝國處於劣勢比較被動,特別是從1265年後,拜占庭帝國的城鎮和領土不斷被蠶食,而奧斯曼帝國則在兩國爭戰中逐漸佔了上風。
值得一提的是,攻陷多地的奧斯曼之子奧爾汗一世在奧爾漢統治時期,帝國建立起新的貨幣、政府以及現代化的軍隊,已經不太把東羅馬帝國放在眼裡了。
他鑄造發行了奧斯曼人歷史上最早的銀幣以取代小亞細亞地區原本流行的塞爾柱貨幣。在這枚銀幣上,篆刻著」願真主長保奧斯曼之子奧爾汗之帝國」。
奧斯曼帝國與拜占庭帝國之間不僅僅有戰爭,而且還有秦晉之好、友好通婚呢,奧爾汗就迎娶了拜占庭皇室約翰六世的女兒狄奧多拉
十幾年後,有了更多實力的奧爾汗進攻蓋利博盧半島,使奧斯曼取得了在歐洲的第一個據點。
雖然有聯姻的友好,但奧爾汗還是決定繼續對歐洲開戰。在強大軍事力量的支持下,奧斯曼帝國控制了色雷斯的公路,阻斷了拜占庭帝國與巴爾干及西歐潛在盟友的聯系。拜占庭皇帝約翰五世於1356年被迫與奧爾汗簽訂條約,承認他在色雷斯的失敗和領土喪失。
1360年,奧斯曼君主穆拉德一世繼位以後,向東南歐擴張的步伐加速。
1362年,奧斯曼帝國發動大規模軍事進攻,佔領拜占庭帝國重鎮——亞德里亞堡,並改名為埃迪爾內(埃迪爾內Edirne,是土耳其西部城市,埃迪爾內省省會。古稱阿德里安堡。曾為奧斯曼帝國首都。),並定都於此,後來又征服了馬其頓,索菲亞,薩洛尼卡和整個希臘北部等地,迫使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統治者稱臣納貢。
1389年,奧斯曼帝國在科索沃戰役中大敗塞爾維亞、保加利亞、匈牙利聯軍,這一勝利直接震動了歐洲各國的統治者,歐洲各國為了拯救拜占庭帝國,派出了援軍,不過奧斯曼帝國一再擊敗歐洲等國的聯軍,佔領巴爾干大部分土地。幾次被打敗的歐洲人,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奧斯曼帝國的擴張,拜占庭帝國卻危在旦夕。
是不是拜占庭帝國就馬上滅亡了呢?並不是,這是西亞興起一個叫帖木兒的國家牽制了奧斯曼帝國的力量,並且奧斯曼帝國內部出現了爭斗,這就使拜占庭帝國的滅亡推後了幾十年。
03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君士坦丁堡——千年古都,君士坦丁堡既是一個龐大帝國的統治中心,又是一個宗教帝國發號施令的天主教中心,多年的建設和它的重要位置,也使這座城市的建築輝煌,宮殿林立,同時商業發達,市場高度繁榮,是當時周邊各國、各地區的貿易中心,擁有令人垂涎的巨大財富。如此重要的政治、宗教和經濟中心城市,也是東羅馬帝國存在和強大的象徵,難怪奧斯曼統治者產生了必須攻佔軍事坦丁堡的沖動。
1451年,19歲的穆罕默德二世即位。年輕有為的他把攻佔軍事坦丁堡作為首要戰略,用了兩年時間作為進攻軍事坦丁堡的周密准備。
1453年初,奧斯曼土耳其蘇丹穆罕默德二世率步騎兵17萬、艦船320艘,從陸海兩麵包圍君士坦丁堡,企圖徹底滅亡東羅馬帝國。
東羅馬帝國經過多年的戰爭和內部的腐敗。大部分領土已喪失,幾乎僅僅只剩下千年古都君士坦丁堡的一隅之地了,兵力上絕對懸殊,士氣也一蹶不振。那君士坦丁堡是不是就很容易被奧斯曼帝國攻佔下來了呢?並不是。
但君士坦丁堡並沒有束手待斃,面對來勢洶洶的入侵者,君士坦丁堡城內的居民孤注一擲,以命相拼,讓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進攻屢屢受挫,幾乎喪失進攻的勇氣。這一場戰役,也成為名垂史冊的城市保衛戰。
由於屢戰屢敗,傷亡慘重,軍隊中的厭戰情緒上升,並形成了以宰相哈利勒為首的反對派。他們以歐洲援軍將至為借口主張撤退撤回,但穆罕默德二世不為所動,堅持繼續攻城。他們架起了浮橋,築起了炮台,面對突如其來的艦船和成千上萬的士兵,君士坦丁堡的防守士兵措手不及,終於被突破。
1453年5月29日,在穆罕默德二世再次發動的攻城戰中,命運之神光顧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付出巨大的犧牲和流血之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軍隊於當天夜裡佔領了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首都的陷落,標志著延續近1500年的羅馬帝國滅亡,也宣告了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崛起。
⑩ 拜占庭-奧斯曼戰爭的影響
君士坦丁堡之陷落震驚羅馬教皇,他馬上下令召集十字軍進行反擊,只有菲利普三世及勃艮第的公爵響應,但卻沒有付諸行動。教宗庇護二世再次召集,但仍沒有任何歐洲的領袖作出實質的回應,教宗只好自行領導十字軍,他在1464年逝世,使十字軍在安科納的港口解散。
君士坦丁堡之陷落對歐洲的意義重大,逃離戰火的人將希臘的科學文化帶到歐洲,催化了歐洲的文藝復興。
尼科波利斯戰役及瓦爾納戰役的失敗、神聖羅馬帝國的損失及缺乏有效的反擊令人感到疑惑,馬丁·路德相信土耳其人是上帝用來懲罰基督徒的:
「太可恥了……教宗長久以來誘導我們對土耳其人發動戰爭,用我們的金錢摧殘這么多的基督徒,造成這么多的傷害!」
不過,到1529年,歐洲開始崛起應對奧斯曼帝國。馬丁·路德改變了他的觀點,認為「上帝的天譴」要與強大的世俗領袖作戰,而不是教宗的十字軍。
歐洲默認了奧斯曼帝國對君士坦丁堡的控制。奧斯曼帝國於是進一步開始征服歐洲及中東,他們的勢力在十七世紀達致巔峰。土耳其新軍開始轉為奧斯曼帝國的弱點。保守、極權的奧斯曼帝國難以實行改革,與此同時,歐洲的軍隊變得更為現代化及策略性。波斯人及奧地利人開始有限度地抑制奧斯曼帝國的擴張,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斯曼帝國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