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斯坦方面軍多少人

土耳其斯坦方面軍多少人

發布時間: 2022-12-29 14:26:23

⑴ 以前中蘇交惡時蘇聯在邊界陳兵到底有多少

以中蘇冷戰高峰時蘇軍遠東部署:

中蘇邊境東部,遠東軍區3個集團軍和1個步兵軍,共18個摩步師,1個坦克師和2個空降突擊旅(計1個師);後貝加爾軍區3個集團軍,共10個摩步師,3個坦克師;西伯利亞軍區5個摩步師,駐蒙蘇軍3個摩步師,2個坦克師。中蘇邊境西部,中亞軍區8個摩步師,1個坦克師,土耳其斯坦軍區5個摩步師,1個坦克師和1個空降師。

蘇軍駐亞洲地區總兵力127萬,坦克14300輛,飛機4200架。蘇軍駐亞洲地區陸軍共計59個師,其中45個靠近中蘇邊境,共計67.5萬人。

當時中國在整個三北地區常備兵力在200萬以上,其中沈陽軍區兵力約83萬。對於運輸能力脆弱漫長的遠東地區,面對具有較大戰略縱深和具有龐大常備軍及不竭後備兵力的大國,蘇聯的上策是速決戰,合圍消滅中國的重兵集團沈陽軍區,快速奪取東北的糧倉和油田,迫使中國求和。蘇軍要在中蘇邊境的東部發起進攻至少需要120-150萬陸軍兵力,以三個方面軍對沈陽軍區進行向心突擊,以1個方面軍對北京軍區進行牽制攻擊,這需要向後貝加爾和遠東軍區調集2個方面軍和14個集團軍指揮系統及其直屬部隊,67個陸軍師,以達到4個方面軍20個集團軍100個師的規模。以蘇聯的運力,全部兵力到位起碼需要80天,這就太慢喪失突然性會被發現,容易被中方先發制人攻擊,持久戰蘇軍在遠東的庫存和運力不足以支撐。蘇軍重兵囤積的實際用意在於「讓中國人坐到談判桌前」,蘇聯的重點還是在歐洲。

⑵ 十八國干涉蘇俄十月革命,有哪18國。

內戰的開始和外國武裝干涉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不久,蘇維埃政府在V.I.列寧領導下,迅速平定舊俄軍士官生在彼得格勒(今聖彼得堡)和莫斯科發動的叛亂,粉碎前臨時政府首腦、俄軍最高統帥A.F.克倫斯基和P.N.克拉斯諾夫將軍的反蘇維埃叛亂,制止了駐莫吉廖夫舊俄軍大本營的反革命叛亂活動,並先後向頓河區、烏克蘭、南烏拉爾、白俄羅斯、南高加索、突厥斯坦、西伯利亞和遠東派遣武裝力量,鎮壓各地的反革命武裝,消滅了一批反革命策源地,幾乎在全國建立了蘇維埃政權。1918年3月3日,蘇維埃俄國與德、奧、保、土四國同盟簽訂《布列斯特和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英、法、日、美等協約國為扼殺新生的蘇維埃政權,乘機進行武裝干涉,扶植俄國反革命勢力發動武裝叛亂。3月6日起,英、法、美干涉軍先後在摩爾曼斯克登陸。4月5 日起,日、英、美干涉軍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登陸。此外,協約國軍隊還侵入中亞和南高加索。4~5月,德國和土耳其違背《布列斯特和約》,侵佔克里木和南高加索。5月底,由5萬名奧匈戰俘編成的捷克斯洛伐克軍團,在經西伯利亞遣返途中發動叛亂,先後侵佔伏爾加河中游、烏拉爾、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頓河地區克拉斯諾夫的哥薩克白衛軍、北高加索A.I.鄧尼金的"志願軍"相繼叛亂,成立反革命政府,並著手擴充叛亂武裝。年中,由於蘇維埃實行糧食壟斷,社會革命黨乘機在各地支持叛亂,成立反蘇維埃政權。至同年夏,蘇維埃共和國喪失3/4領土,陷入四面受敵的險境。

紅軍的建立和初戰告捷 為保衛蘇維埃政權,戰勝國內外反革命勢力,人民委員會於1918年初頒布組建工農紅軍和工農紅海軍的法令;3月4日成立最高軍事委員會,統一指揮全國武裝力量;4月成立地方軍事機構,全國實行普及軍訓制;5月29日,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關於實行普遍兵役制的法令。俄共 (布)中央和蘇維埃政府還決定動員全國的人力、物力,將全部工作轉入戰時軌道。為統一領導在東線作戰的部隊,6月13日成立東方面軍;9月2日宣布國家為統一軍營,並成立由L.D.托洛茨基任主席的共和國革命軍事委員會。I.I.瓦采季斯被任命為共和國武裝力量總司令。9月11日,共和國革命軍事委員會下令擴充部隊編制,除東方面軍外,組建南方面軍、北方面軍及西部防區(次年2月改編為西方面軍),同年12月又組建裏海-高加索方面軍。11月30日成立以列寧為主席的工農國防委員會,協調和領導軍事機關和民政機關的活動,確保前線和後方的統一。所有這些措施,保證了蘇維埃紅軍的建設及其在各條戰線的初步勝利。 1918年夏,東線(伏爾加河中游和烏拉爾地區)成為主要戰場。8月底至9月初,東方面軍(轄5個集團軍和伏爾加河區艦隊)在伏爾加河中游地區對白衛軍轉入進攻,9月10日攻克喀山,12日解放辛比爾斯克,10月上旬解放塞茲蘭和薩馬拉。隨後,紅軍挺進烏拉爾,至11月中旬解放伊熱夫斯克和沃特金斯克。在南線(頓河中、上游,伏爾加河下游,北高加索一帶),同年7~11月,紅軍在察里津保衛戰中連續兩次擊退克拉斯諾夫哥薩克白衛軍的進攻;北高加索的兩個集團軍在與主力隔絕情況下堅持作戰,牽制鄧尼金"志願軍"北進。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協約國騰出兵力加強對蘇維埃俄國的干涉。1918年11月~1919年2月,英法軍隊13萬人在南方的新羅西斯克、敖德薩和塞瓦斯托波爾登陸,先後佔領巴統、梯弗里斯、巴庫等城市,隨後兵分三路向莫斯科實施主要突擊,因遇蘇維埃游擊隊和起義部隊的激烈抵抗,只向內地推進 100~150公里。英、美、日干涉者則增派援軍在摩爾曼斯克、阿爾漢格爾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登陸,加強對白衛軍的援助。針對當時的形勢,紅軍貫徹列寧的戰略方針,決心在白衛軍同干涉軍會合之前,先殲滅白衛軍,再擊敗協約國軍隊。1918年末至1919年初,紅軍在各條戰線上發起進攻,解放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頓河州、南烏拉爾、申庫爾斯克。紅軍的勝利以及協約國內部爆發反對干涉蘇俄的運動,使協約國以武力消滅蘇維埃共和國的計劃破產。法軍和希臘軍隊被迫從敖德薩、赫爾松、尼古拉耶夫、塞瓦斯托波爾等城市撤走。

粉碎高爾察克和鄧尼金的進攻,紅軍取得決定性勝利 1919年,協約國組織俄國反革命勢力以及與蘇俄接壤的國家,對蘇維埃共和國發動兩次大規模進攻,但均被紅軍粉碎。

第一次以西伯利亞A.V.高爾察克指揮的白衛軍為主力,從東線實施主要突擊,鄧尼金、N.N.尤登尼奇和米列爾軍隊則分別從南方、西方和北方實施輔助突擊,目標指向莫斯科。白衛軍投入這次攻勢的兵力約100萬人,而當時紅軍僅62.5萬人。1919年3月4日,高爾察克軍隊近14萬人發起進攻,企圖佔領伏爾加河中游,與鄧尼金軍隊會合後進軍莫斯科。紅軍東方面軍約10萬人被迫實施防禦。3~4月間,高爾察克軍隊佔領烏法、沃特金斯克、奇斯托波爾、布古利馬、布古魯斯蘭、奧爾斯克、阿克糾賓斯克,逼近喀山、辛比爾斯克和薩馬拉,切斷紅軍同土耳其斯坦的聯系,使東方面軍的防線有被突破的危險。俄共 (布)中央號召全國一切力量與高爾察克作斗爭。至4月中旬,東方面軍兵力增加到14萬多人。為順利實施戰役指揮,東方面軍分編成南、北兩個戰役集群。4月 28日,南集群轉入反攻,相繼實施布古魯斯蘭戰役、別列別依戰役和烏法戰役,解放布古魯斯蘭、謝爾吉耶夫斯克、布古利馬和烏法,6月20日前出至烏拉爾山前地帶。北集群於5月25日發起伊熱夫斯克-沃特金斯克戰役,6月7日解放伊熱夫斯克。在西線,波羅的海沿岸的尤登尼奇軍隊於5月中旬突破紅軍防線,撲向彼得格勒。6月初,紅山、灰馬、奧布魯切夫三個炮台發生反革命叛亂。紅軍加強彼得格勒的防禦,於中旬平息炮台的叛亂,下旬發動反攻,將尤登尼奇軍隊擊退。在南線,鄧尼金軍隊於6月間佔領頓巴斯、頓河州和烏克蘭部分地區,30日佔領察里津(今伏爾加格勒)。由於當時高爾察克已敗退烏拉爾,因此鄧尼金未能實現與其會師的企圖。在南線形勢緊張和東線紅軍取得勝利的形勢下,托洛茨基和瓦采季斯提出暫時停止東線的進攻,以加強南線的建議,被俄共(布)中央否決。東方面軍按照俄共(布)中央的指示,在司令S.S.加米涅夫率領下於6月21日發起總攻,至8月4日把高爾察克軍隊完全趕出烏拉爾。

高爾察克軍隊被擊潰後,協約國把戰爭重心轉移到蘇俄南方,決定以鄧尼金軍隊為主力發動第二次進攻。1919年7月3日,鄧尼金下令攻佔莫斯科, 從頓河西岸到伏爾加河分兵三路北犯。在主突方向庫爾斯克、奧廖爾、圖拉一線作戰的是鄧尼金的精銳部隊"志願軍"。7月9日,俄共(布)中央和列寧發出"大家都去同鄧尼金作斗爭"的號召。8月,紅軍南方面軍按照總部的命令發起反攻,從側後襲擊鄧尼金的庫班大本營,未果。9月12日,鄧尼金軍隊再次在庫爾斯克 -奧廖爾方向發起進攻,至10月中旬先後佔領庫爾斯克、沃羅涅日和奧廖爾,直接威脅圖拉和首都莫斯科。尤登尼奇軍隊在西線也再次突破紅軍防線,於10月中旬進抵彼得格勒郊區。為適應新的作戰形勢,紅軍統帥部於9月下旬將南方面軍分編為南方面軍和東南方面軍。10月,俄共(布)中央政治局決定堅守圖拉和莫斯科,在南線集中基本兵力,東南方面軍則暫時轉入防禦。10月11~12日,南方面軍在司令A.I.葉戈羅夫和軍事委員J.V.斯大林率領下,在奧廖爾—克羅梅地域和沃羅涅日地域發起反攻,至11月中旬先後收復奧廖爾、沃羅涅日和庫爾斯克。此後,南線的反攻發展為兩個方面軍的總攻:南方面軍在哈爾科夫、羅斯托夫方向作戰;東南方面軍以右翼進攻新切爾卡斯克,以左翼進攻察里津。12月,紅軍解放哈爾科夫和基輔,翌年1月攻佔察里津和羅斯托夫。由於紅軍攻佔羅斯托夫並進抵亞速海沿岸地區,鄧尼金部隊被分割成兩個孤立集團,一個退向高加索,另一個退向克里木和敖德薩。紅軍乘勝追擊,於2月7日攻佔敖德薩,3月27 日佔領新羅西斯克。鄧尼金殘部逃往克里木後,由P.N.弗蘭格爾接替指揮。此時,紅軍在其他戰線也取得重大勝利。在西線,尤登尼奇對彼得格勒的第二次進攻被打退,其殘部逃入愛沙尼亞並被解除武裝;在北線,紅軍於1920年2~3月先後解放阿爾漢格爾斯克和摩爾曼斯克;在東線,紅軍於1919年秋從托博爾河地區轉入新的進攻,至翌年1月全殲高爾察克軍隊。

擊退波蘭的進攻和粉碎弗蘭格爾軍隊,內戰結束

1919年德國撤軍後,紅軍進駐烏克蘭,開始與波蘭軍隊發生沖突。1920年4月25日,波軍發起進攻,5月7日佔領基輔。紅軍於5月26日轉入反攻,8月中旬進抵華沙城下。由於戰線過長,波軍發起反攻後被迫退卻。10月12日,雙方在里加簽訂停戰協定(見俄波戰爭)。盤踞在克里木半島的弗蘭格爾軍隊於6月6日從北塔夫里亞發起進攻,企圖奪取頓巴斯並進犯莫斯科。俄波戰爭結束後,紅軍集中兵力打擊弗蘭格爾軍隊。10月28日,M.V.伏龍芝指揮的南方面軍對敵形成強大優勢,在北塔夫里亞轉入進攻,經7天激戰擊敗弗蘭格爾軍隊主力。弗蘭格爾率殘部退到克里木,利用彼列科普防禦工事頑強據守。11月 7~12日,紅軍採取正面強攻和側後迂迴戰法,突破彼列科普防禦工事,17日解放克里木半島。至此,蘇俄內戰和外國武裝干涉基本結束。1922年10月下旬,盤踞在遠東地區的日本干涉軍也被逐出蘇俄國土。

蘇俄內戰和外國武裝干涉歷時近三年,以國內外反革命勢力的失敗告終。蘇維埃共和國獲勝的主要原因是:進行的是正義戰爭,得到各族人民擁護及各國人民的同情和支持;列寧為首的布爾什維克黨實施了正確領導,建立了一支強大的正規紅軍;工人與農民結成軍事政治聯盟,各蘇維埃共和國在戰略上密切協同。這一時期蘇俄軍事戰略的主要特點是:採用戰略進攻和反攻、戰略防禦等多種作戰樣式;善於選擇主要戰線並在主突方向上集中使用兵力兵器;利用騎兵集團軍實施快速機動作戰;重視組建戰略預備隊和適時使用預備隊於重要方向;正規軍和游擊隊密切配合。蘇俄內戰的勝利,鞏固了十月革命的成果,為建設社會主義國家創造了條件

⑶ 紅一方面軍最多時多少人

最多時有10萬人。

1930年8月,紅一軍團與紅三軍團在湖南瀏陽永和會師,經兩軍團前委聯席會議決定,組成第一方面軍。當時第一方面軍下轄第一、第三兩個軍團。第一軍團下轄3、4、12、20、22軍,共5個軍。第三軍團下轄5、8、16軍,共3個軍。全軍共計3萬餘人。

1931年11月,紅一方面軍總部撤銷,所屬各部歸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指揮,統稱中央紅軍。1932年6月,中央紅軍復稱紅一方面軍,同年底進行整編,軍團總指揮改稱軍團長,全軍轄3個軍團(第一、三、五軍團)24個軍,共約7萬餘人。

1933年3月,紅一方面軍取得了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6月,紅一方面軍撤銷軍一級建制,由軍團直轄師。第1軍團轄第1、第2、第3師;第3軍團,轄第4、第5、第6師;第5軍團,轄第13、第15師。連同第19、第20、第22、第34師等地方部隊共約10萬人。

⑷ 方面軍 有多少人

方面軍:幾十萬,下轄若干個集團軍
集團軍:十幾萬,下轄若干個軍
軍:幾萬,下轄若干個師
師:1-2萬,下轄若干個旅
旅:大概6000-7000左右,下轄若干個團
團:2000左右,下轄若干個營
營:300-500左右,下轄若干個連
連:100-200之間,下轄若干個排
排:幾十人,下轄若干個班
班:一般10人,基層組織

⑸ 冷戰時蘇美及華約與北約的軍事實力對比!越詳細越好!

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蘇對峙時期雙方軍事力量對比2010-08-10 18:1320世紀80年代世界格局發生急劇變化。

早在70年代後期,蘇聯利用美國的困難處境,加強爭奪勢力范圍的斗爭,利用代理人在一些地區廣泛干涉,直接參加在阿富汗的戰爭。但波蘭政局動盪,蘇聯與東歐各國的經濟發展出現嚴重障礙,處境日益困難。

美國從80年代初起竭力扭轉不利態勢,加強與蘇聯的全面對抗,進一步明確在政治上戰勝和改變蘇聯的總目標;大力增強軍事力量,試圖憑借經濟和科技優勢在軍備競賽中拖垮蘇聯;加強在歐洲以外地區與蘇聯的爭奪,不惜使用軍事力量阻止蘇聯擴張勢力范圍。

面對國內的困境和美國的全面攻勢,蘇聯不得不調整政策,試圖緩和與美國的對抗,收縮力量,以爭取時間擺脫經濟困境。

一,80年代中期美國軍事力量

美國武裝力量由現役部隊、預備役部隊和軍隊中的文職人員組成。

現役部隊是美國武裝力量的正規力量和主要作戰力量,由陸軍、海軍、空軍和海軍陸戰隊組成,又可分為常規部隊和核部隊兩大類。

1986年,美國現役部隊215萬餘人,編組預備役部隊120萬人左右,文職人員110餘萬人,總計近450萬人。

陸軍 以地面部隊為主,現役部隊78萬餘人,編成7個集團軍司令部,6個軍部,16個作戰師(類型有裝甲師、機械化師、步兵師、輕型步兵師、空中突擊師和空降師),以及若干獨立的旅、團、戰術導彈營等。

裝備主要有主戰坦克1.3萬余輛,裝甲戰斗車輛2萬余輛,各類火炮1萬多門,戰術導彈發射架200餘部(配備有核彈頭),各類飛機近千架,直升機8000多架。

海軍 由潛艇部隊、水面艦艇部隊、航空部隊和戰略導彈潛艇部隊組成,現役部隊56萬餘人,編成4個艦隊,13個航空母艦航空聯隊。

裝備有攻擊型潛艇101艘,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37艘(配備潛射彈道導彈640枚),航空母艦14艘,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等主要水面作戰艦只200艘(有些配備有核武器),小型水面作戰艦只96艘,兩棲艦艇115艘,主要輔助船隻80艘,其他艦船130艘,作戰飛機1350架,武裝直升機160架。

彈道導彈潛艇部隊是美國戰略核力量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

海軍陸戰隊 由地面部隊和航空部隊組成,現役部隊近20萬人,編成3個陸戰師,3個航空聯隊。

裝備有主戰坦克700餘輛,裝甲戰斗車輛1200餘輛,各類火炮500餘門,作戰飛機600餘架,武裝直升機110架。

空軍 由戰術空軍部隊和戰略空軍部隊組成,現役部隊60萬餘人,編成12個航空隊(相當於軍)部,27個航空師部,80個聯隊。

戰術空軍裝備有戰斗機、攻擊機、截擊機等作戰飛機4000多架,空射巡航導彈1380枚,各類運輸機800多架,其他飛機300多架,直升機200多架。

戰略空軍是美國戰略核力量的主要組成部分,裝備有洲際彈道導彈1026枚,遠程和中程轟炸機300多架,以及若干預警飛機和衛星。

在80年代中期,美軍設立6個聯合司令部,負責指揮所在戰區內的各軍種部隊。

(1)太平洋總部。駐美國夏威夷州珍珠港。轄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太平洋空軍司令部、陸軍西部司令部、駐韓國美軍司令部(含第8集團軍司令部)、駐日本美軍司令部。

轄區范圍東起美國西海岸,西到非洲東海岸,北起北極,南到南極。

(2)歐洲總部。駐聯邦德國斯圖加特。轄駐歐陸、海、空軍三個司令部以及第7集團軍司令部。

轄區范圍包括西歐、地中海、土耳其、以色列、黎巴嫩、敘利亞以及除東北非以外的非洲大部分地區。

(3)大西洋總部。駐美國弗吉尼亞州諾福克。轄大西洋艦隊司令部、大西洋陸軍和空軍兩個司令部、加勒比美軍司令部、駐安的列斯群島美軍防禦部隊司令部、駐亞速爾群島美軍司令部、駐 冰島美軍防禦部隊司令部。

轄區包括整個大西洋和加勒比海。

(4)南方總部。駐巴拿馬誇里高地。轄陸、海、空軍三個司令部。

轄區包括除墨西哥以外的整個拉丁美洲。

(5)中央總部。駐美國佛羅里達州麥克迪爾基地。無建制部隊,戰時按計劃從各軍種調撥預先指定的部隊。

轄區東起巴基斯坦,西到埃及,北起伊朗,南到肯亞,以及紅海和波斯灣。

(6)戰備司令部。駐美國佛羅里達州麥克迪爾基地。負責訓練和指揮駐本土的陸、空軍戰略預備隊和預備役部隊,戰時向各海外戰區總部提供戰略機動部隊,本身無指定轄區。

在80年代中期,美軍現役部隊有近157萬人部署在美國本土,約占總兵力的近73%。

另外58萬餘人部署在海外(包括夏威夷、阿拉斯加和關島),約占總兵力的27%強。海外駐軍絕大部分部署在歐洲和亞太地區,很少一部分在中美洲。

——在美國本土(包括拉丁美洲),部署了絕大部分戰略核力量和全部戰略預備隊,包括陸軍10個師,5個旅(團);海軍第2、3艦隊,各類作戰艦艇367艘(包括8艘航空母艦和全部彈道導彈潛艇);海軍陸戰隊2個師,1個旅;戰術空軍10餘個師,全部洲際彈道導彈和絕大部分遠程轟炸機部隊。

以上部隊包括由大西洋總部和南方總部管轄的部隊,以及預定戰時歸中央總部使用的部隊。

——在歐洲,部署美軍35萬餘人,占駐海外軍隊總數的60%以上,其中包括:

陸軍約22萬人,編成1個集團軍司令部,2個軍部,4個作戰師,6個旅(團),坦克5000輛,並有數十枚裝有核彈頭的戰術導彈;海軍4.3萬餘人,編成1個艦隊,各類作戰艦艇約40艘(包括2艘航空母艦);海軍陸戰隊1300餘人;空軍9.1萬人,編成3個航空隊部,2個航空師部,12個聯隊,作戰飛機725架,並有巡航導彈64枚。

——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部署美軍20萬餘人,占駐海外軍隊總數的35%以上,其中包括:

陸軍5.8萬餘人,編成1個集團軍司令部,1個軍部,2個作戰師,2個旅;海軍6.8萬餘人,編成1個艦隊,各類作戰艦艇60艘(包括3艘航空母艦);海軍陸戰隊1個師;空軍6.4萬餘人,編成2個航空隊部,5個航空師部,9個聯隊(包括1個戰略轟炸機聯隊)。

二,80年代中期蘇聯軍事力量

蘇聯武裝力量由現役部隊、民防部隊、邊防軍和內衛部隊組成。

現役武裝部隊是蘇聯武裝力量的正規作戰力量,由戰略火箭軍、陸軍、防空軍、空軍和海軍組成。

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蘇聯現役武裝部隊約有530萬人(包括各類後勤部隊和工程部隊130餘萬人),民防司令部領導的民防部隊約有專業人員15萬人,國家安全委員會領導的邊防軍和內務部領導的內衛部隊共約60萬人。

此外,另有退出現役不超過5年的預備役人員540萬人。

(1)戰略火箭軍。是在核戰爭中執行戰略任務的部隊,約30萬人,編成6個火箭集團軍,300個發射控制指揮所。

裝備洲際彈道導彈1398枚,中程導彈543枚。

(2)陸軍。以地面部隊為主,現役部隊近200萬人,編有16個軍區和4個軍隊集群,近200個作戰師(類型有摩托化步兵師、坦克師和空降師),若干個空中突擊旅。

裝備主要有坦克5萬余輛,裝甲戰斗車輛約7萬輛,各類火炮和迫擊炮5萬門以上,戰役戰術導彈發射架約1500部(配備有核彈頭),直升機4000架以上。

(3)防空軍。由防空導彈部隊和航空部隊等組成,現役部隊60餘萬人,編成若干防空區、防空集團軍、防空師。

裝備主要有地對空導彈發射架9000部以上,截擊機1200架以上,若干預警飛機和衛星,以及大量雷達警報系統。

(4)空軍。由各種航空兵部隊組成,現役部隊近60萬人,編成5個遠程航空兵集團軍,16個方面軍航空兵集團軍,5個運輸航空兵師。

裝備有遠程轟炸機170架,中程轟炸機約500架,殲擊機和強擊機近6000架,直升機2800餘架,運輸機1800餘架。

(5)海軍。由彈道導彈潛艇部隊、潛艇部隊、水面艦艇部隊、航空兵部隊和海軍陸戰隊組成,現役部隊近50萬人,編成4個艦隊,1個區艦隊。

彈道導彈潛艇部隊是蘇聯戰略核力量的組成部分,裝備彈道導彈潛艇77艘,潛射導彈979枚。

其他部隊裝備各型潛艇300多艘,主要水面作戰艦只289艘,小型水面作戰艦艇700艘,登陸艦艇約180艘,主要輔助船隻300艘左右,作戰飛機1000餘架,直升機300餘架。

海軍陸戰隊1個師,裝備主戰坦克150多輛,輕型坦克50輛,各類火炮300多門。

蘇聯有一部分軍事力量部署在民主德國、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蒙古,其中在民主德國最多,在80年代有約38萬人。

到80年代中期,蘇軍先後設立5個戰區總部。

與美軍的戰區不同的是,蘇軍的戰區都包括本土的廣大地域並以本土為後方,覆蓋的范圍也較小。

A. 西方戰區。總司令部設在蘇聯的明斯克。轄波羅的海沿岸軍區和白俄羅斯軍區,駐波蘭、民主德國和捷克斯洛伐克三個軍隊集群,波羅的海艦隊。

作戰部隊包括:陸軍34個作戰師,坦克1.4萬輛;空軍15個航空兵師,飛機2000餘架;海軍作戰艦只70餘艘,計16萬余噸,飛機300餘架。

管轄范圍包括蘇聯西部地區,東歐的波、德、捷三國,並由此向西直至英國以及地中海沿岸地區,還包括上述地區的相鄰水域。它是蘇聯最重要的戰區。

B. 西南戰區。總司令部設在蘇聯的基什尼奧夫。轄喀爾巴阡軍區、基輔軍區、敖德薩軍區、駐匈牙利軍隊集群和黑海艦隊。

作戰部隊包括:陸軍36個作戰師,坦克約1萬輛;空軍11個航空兵師,飛機2000餘架;海軍艦只130艘,計28萬噸,飛機240餘架。

管轄范圍包括蘇聯西南部地區、南歐、北非,以及黑海和地中海大部。

C. 南方戰區。總司令部設在蘇聯的巴庫。轄中亞、土耳其斯坦、南高加索和北高加索四個軍區以及駐阿富汗部隊。

作戰部隊包括:陸軍37個作戰師,坦克1萬余輛;空軍12個航空兵師,飛機1500餘架。

管轄范圍包括蘇聯南部地區、西亞、南亞以及中國西部地區。

D. 遠東戰區。總司令部在蘇聯的伊爾庫茨克。轄西伯利亞、後貝加爾和遠東三個軍區,駐蒙古部隊,太平洋艦隊。

作戰部隊包括:陸軍46個作戰師,坦克1.3萬輛;空軍11個航空兵師及若干個團,飛機2000餘架;海軍作戰艦只200多艘,計92萬噸,飛機近500架。

管轄范圍包括蘇聯亞洲部分的絕大多數地區、整個東亞,以及西太平洋水域。

E. 西北戰區。未設指揮機構,由列寧格勒軍區負責統一指揮。轄列寧格勒軍區和北方艦隊。

作戰部隊包括:陸軍9個作戰師,坦克2000輛;空軍1個司令部,指揮臨時配屬的航空兵部隊;海軍作戰艦只240多艘,計120萬噸,飛機370餘架。

管轄范圍包括蘇聯西北部地區、北歐,以及上述地區的相鄰水域。

此外,在地處蘇聯腹地的莫斯科軍區、烏拉爾軍區和伏爾加河沿岸軍區,駐有中央預備隊。

⑹ 二戰時期,蘇聯一個兵團有多少人

蘇聯的集團軍大部分編制規模比較大,還有蘇聯的集團軍上去還有一個更大的就是方面軍,比如白俄羅斯方面軍,烏克蘭方面軍。。。至於你說的那個兵團我不能給你准確的數字 ,因為兵團的人數不同,蘇聯比較龐大大概在200萬到300萬之間,

⑺ 伏龍芝是怎樣指揮克里木戰役,保衛蘇聯的

指揮克里木戰役,保衛蘇聯的傑出軍事統帥

伏龍芝1885年2月2日生於吉爾吉斯斯坦的比什凱克。

1904年,伏龍芝逐漸地成為一名出色的工人運動組織者。伏龍芝在1905年參加彼得堡10萬工人請願遊行受傷後,寫給他媽媽的信中,就說得很清楚,他「已把自己的一切獻給革命」,革命的需要,就是他選擇的一條不平坦的道路。

1917年,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爆發,伏龍芝率領一支由2000多名工人和士兵組成的武裝隊伍趕到莫斯科支援,開始了他的軍事指揮生涯。伏龍芝的指揮特點是:主突方向和實施主突的時間選擇得當;大膽集中兵力兵器於主要方向;廣泛運用正面和翼側的突擊;實施兵力兵器機動的高超藝術以及預備隊的使用得當。

1918年12月,伏龍芝被任命為第四軍司令員。1919年春,盤距在西伯利亞的沙俄海軍上將高爾察克以20萬兵力越過烏拉爾山向莫斯科推進,8月,伏龍芝任土耳其斯坦方面軍司令,殲滅了高爾察克軍隊南集群,打通了與中亞革命者的聯系。1920年9月,伏龍芝被任命為南方面軍司令員,在此期間,伏龍芝指揮了著名的克里木戰役。弗蘭格爾白軍憑借彼列科普地峽的天然形勢,請法國軍事專家修築了堅固的工事,吹噓這里是第二個凡爾登,是不可攻破的。但是,戰斗中,伏龍芝奇兵突起,強渡錫瓦什湖成功,全殲克里木半島上的白軍,這標志著國內戰爭大規模戰斗行動的勝利結束。列寧對這次戰役評價很高,認為「這次勝利是紅軍史上最光輝的一頁」。為了表彰他的功績,蘇維埃政府授予他榮譽革命武裝——一把帶有「人民英雄」題詞的軍刀。

1924年3月被任命為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陸海軍副人民委員,並兼工農紅軍總參謀長,伏龍芝軍事學院院長。1925年1月,任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陸軍、海軍人民委員。

1925年10月29日,伏龍芝住院治療胃潰瘍,死於手術台上。厚葬於紅場。

⑻ 遠東戰役關東軍都有多少人參加戰役

關東軍轄日第1、第3方面軍,計24個師又12旅,70餘萬人。此外還有偽滿、偽蒙軍8個師又12個旅,約20餘萬人。日偽軍總兵力近100萬人,共裝備作戰飛機150架,坦克160輛,各種火炮5000門。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88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9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5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20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57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1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6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6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86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