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殺多少猶太人
『壹』 納粹大屠殺的數據統計
二戰前,各個納粹集中營總共關押囚犯8.5萬人,大多為共產黨員和反法西斯進步人士,范圍限於德國本土和剛剛被兼並的奧地利。但1939年9月大戰爆發,特別是1941年6月納粹入侵蘇聯之後,納粹集中營的數量和規模急劇擴展,僅德國境內7個最大的初期集中營所關押的囚犯,就從1939年的2.1萬人劇增至1940年底的80萬人。其主要職能也由對政治犯和反社會分子進行懲罰或「重新教育」,轉變為對猶太居民進行慘無人道的集體屠殺。1939年9月至1942年底,納粹當局又建立了8個主集中營,其中2個在德國,5個在波蘭,1個在法國的阿爾薩斯(納茨維勒集中營)。1943年,納粹分子又建立了7個主集中營,其中2個在德國,在波蘭、荷蘭、立陶宛、拉托維亞、愛沙尼亞各1個。在納粹集中營的鼎盛時期,黨衛軍在德國本土及各個佔領區共設立了至少10 005個集中營、強制勞動營及其衍生物——滅絕營,其中主集中營25個,下屬1 300多個分支集中營(其中僅布亨瓦爾特集中營即下屬129個分營)內主要關押女囚的分營329個,主要關押男囚的分營843個,囚犯性別不明的分營60個。在押的囚犯來自歐洲各國以及美國、土耳其、埃及等國,高達1 100萬以上,以各個國籍的猶太人為主。其他主要群體還包括蘇軍戰俘及其他盟國戰俘、茨岡人、共產黨員、抵抗運動戰士、反法西斯進步人士,也有刑事犯罪分子、妓女甚至同性戀者。由於納粹分子蓄意的折磨、虐待和屠殺,集中營囚犯的存活率很低,一般僅達20%左右,至於納粹政權存心滅絕的猶太人,則更只有5%左右。
1944年5月14日至7月7日,在德國黨衛軍和蓋世太保領導人艾希曼和阿洛伊斯·布魯諾的直接組織和監督下,45萬猶太人被押上148節車廂,運往奧斯維辛,另外10萬左右的猶太人被運送到其他集中營。這55萬匈牙利猶太人當中,僅僅有不到10萬人活到戰後。然而,事情忽然出現轉折:霍爾蒂在同盟國和國內進步勢力的壓力下,於7月8日下令停止將猶太人外運,不久,又將艾希曼驅逐出匈牙利。這樣,匈牙利猶太人的命運才發生了轉機。直至10月15日,匈牙利極端親納粹的箭十字黨黨魁薩拉希奪取政權,趕走了霍爾蒂,艾希曼才得以重返匈牙利繼續作惡。但此時艾希曼面對的局勢更加不利,納粹德國已處於兩面夾攻的頹勢之中,無論誰也不可能再撥給艾希曼大量車皮。窮凶極惡的艾希曼仍不肯放過猶太人,同年11月,他又指揮黨衛軍開展押送6萬猶太人去東北部邊界的死亡行軍,沿途中又有1萬多猶太人飢寒勞累而死或遭到黨衛軍槍殺。此外,他還將能夠控制的15萬多猶太人集中關押在布達佩斯的大、小兩個營地,准備伺機加以消滅。1944年12月下旬,艾希曼因蘇軍已開始圍攻布達佩斯而被迫撤離,行前他還下令將已被集中關押的6萬多猶太人盡數消滅。只是由於瑞典駐匈牙利公使瓦倫堡大智大勇,不顧個人安危,隻身赴敵營,義正詞嚴地震懾住負責指揮這項行動的黨衛軍將軍施密特·胡貝爾,迫使他取消這一罪惡行動,匈牙利猶太人才得以避免被滅絕的厄運。不僅如此,艾希曼還抓住英美兩國反應遲鈍、意見不一的機會,下令駐義大利的黨衛軍和保安警察的首腦,將居住在羅馬的8 000多猶太人盡數解往納粹集中營,乃至其中的大部分人遭到滅絕。令艾希曼深感遺憾的是芬蘭和保加利亞兩國,雖然充當了納粹德國的附庸,卻始終在「最後解決」問題方面拒絕與希特勒合作,而且一直堅持到盟國軍隊進入本國。從而使兩國的猶太居民有驚無險,最後安然無恙。
從1942年春天開始,設在波蘭西里西亞和總督區內的海烏姆諾、貝烏澤茨、索比堡、特列布林卡四個勞動營經裝備了專門的殺人毒氣室和焚屍場後,調來一大批曾專門從事T-4行動的醫務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搖身一變成為第三帝國的四大滅絕營。其中的每一個,均具備每天「處理」8 000—12 000人的能力。到了這四個滅絕營隨著蘇軍的挺進被迫關閉時,它們已分別殺死35萬、50萬、60萬和90萬猶太人。這類滅絕營的特點是,囚犯幾乎是清一色的猶太人,將其運抵此地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將他們盡數殺光;即使暫時留下少數青壯年不殺(每次留下的不超過1 000人),也僅僅為了完成某些緊急任務。一旦完工,他們的死期就會來臨。曾運來90萬名猶太人的特列布林卡滅絕營,只有9人僥幸逃生。四個滅絕營的倖存者總共只有82人,其中沒有一個是兒童。因此,運抵滅絕營的人數即等於該滅絕營殺害的人數。馬利-特洛斯特尼茨滅絕營是納粹建立的第五個滅絕營,也是唯一一個設在波蘭以外的滅絕營。1942年以來,使用毒氣室殺害了來自德國、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的30多萬猶太人。其中,為了報復海德里希遇刺,一次就將從維也納運來的1 000名猶太人全部殺害。 蘇聯紅軍是最先抵達主要納粹集中營的軍隊,他們於 1944年7月到達波蘭境內盧布林 (Lublin) 附近的馬伊達內克(Majdanek) 集中營。震驚於蘇軍閃電般的推進速度,德國人企圖毀掉這座集中營以隱藏大規模屠殺的證據。用於焚燒被屠殺囚犯屍體的焚屍爐被集中營看守付之一炬,但他們在匆忙的撤退中卻忘記了破壞毒氣室。1944 年夏,蘇軍開到貝爾賽克 (Belzec)、索比堡 (Sobibor) 和特雷布林卡 (Treblinka) 屠殺中心。但是德國人在 1943 年便拆除了這里,當時大多數波蘭猶太人慘遭殺害。
1945 年1 月,蘇聯軍隊解放了規模最大的滅絕營和集中營 — 奧斯威辛。納粹強迫奧斯威辛集中營的大部分囚犯向西行進(即後來眾人皆知的「死亡行軍」),等蘇軍士兵進入集中營後只發現營內僅剩下幾千名虛弱的囚犯奄奄一息。有充足的證據證明德國人在奧斯威辛集中營中進行了大屠殺。撤退的德國人已破壞了集中營內的大多數建築,但在剩下的幾座倉庫內,蘇軍士兵發現了屬於受害者的物品。例如,他們發現了數十萬套男士服裝、超過 800,000 套女士套裝以及 14,000 多磅的人類頭發。
在之後的幾個月中,蘇軍還解放了波羅的海諸國和波蘭境內的其他一些集中營。德國投降前不久,蘇軍相繼解放了施圖特霍夫 (Stutthof)、薩克森豪森 (Sachsenhausen) 以及拉文斯布呂克 (Ravensbrueck) 集中營。
1945 年 4 月11 日,即納粹從德國魏瑪(Weimar) 附近布痕瓦爾德 (Buchenwald) 集中營撤退幾天之後,美軍便解放了這座集中營。集中營解放當天,一個地下囚犯抵抗組織控制了布痕瓦爾德 (Buchenwald) 集中營,以防止正在撤退的集中營看守再施暴行。美軍解放了布痕瓦爾德 (Buchenwald) 集中營內超過 20,000 名囚犯。他們還解放了朵拉 – 米特堡 (Dora-Mittelbau)、浮生堡 (Flossenbuerg)、達豪 (Dachau) 以及毛特豪森 (Mauthausen) 集中營。
英軍則解放了德國北部的一些集中營,其中包括諾因加默 (Neuengamme) 和貝爾根 - 貝爾森 (Bergen-Belsen) 集中營。英軍於 1945 年 4 月中旬進入策勒 (Celle) 附近的貝爾根 - 貝爾森 (Bergen-Belsen) 集中營。他們在集中營中發現了大約 60,000 名仍然活著的囚犯,其中大多數人都因身染斑疹傷寒,身體狀況十分糟糕。在被解放後的短短幾周內,他們中便有超過 10,000 人死去,這都是長期遭受虐待和疾病折磨所致。
『貳』 二戰有多少猶太人被屠殺
在整個二戰期間到底有多少猶太人被殺,至今沒有一個准確數字。人們廣泛認可的一個數字就是不少於600萬人。戰後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審判納粹戰犯,起訴書認定納粹共屠殺了570萬猶太人。後經以色列和世界各地猶太人組織幾十年的努力,1995年可以確認420萬猶太死難者的姓名。
波蘭330猶太人有300萬人被害,蘇聯被害在110萬人以上。南斯拉夫7800猶太人中,被害達7100人,立陶宛16800人,被害14300人。
『叄』 請問二戰時期,納粹殺死了多少猶太人
在整個二戰期間到底有多少猶太人被殺,至今沒有一個准確數字。人們廣泛認可的一個數字就是不少於600萬人。
最開始的時候,秘密警察使用汽車的廢氣來毒殺猶太人。但是從1942年起,黨衛軍採用了氫氰酸,以及它的鹽類等更有效途徑來滅絕猶太人。
在這一系列的大屠殺中,總共有600萬猶太人被屠殺。「Holocaust」是猶太人大屠殺在英語和德語中的叫法,此字是來自希臘語,意思是用火犧牲。猶太人則稱其為「Shoah」,來自希伯來語,帶有「浩劫」的意思。
自1933年起,德國納粹黨開始獨裁執政,隨後,一個大規模的反猶行動逐漸發展起來。在同一年,納粹德國政府褫奪了所有猶太裔公務員的職務,並從軍隊、警察和司法機關中剔除那些被認為是劣等人的猶太成員。1935年通過的《紐倫堡法案》對「猶太人」作出了定義——凡有一個猶太裔祖父母以上的德國人都會被視為「猶太人」。
這項法案還剝奪了猶太人作為德國國民的基本權利。 緊接著,其他法案相繼出台,比如「一個猶太人與一個非猶太人發生性關系被視作是犯罪」等直接針對猶太人的法律條款層出不窮。到了1938年,納粹德國已經禁止猶太人從事絕大多數的職業。1938年11月9日,由納粹黨策劃的一個反猶事件(稱為「水晶之夜」)爆發了,大量猶太人的商店和會堂被破壞,許多猶太人被毆打,猶太人的社會地位更加低落。
德國在1939年9月1日入侵波蘭並引發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納粹黨的反猶太政策更加極端化,並隨著德軍的佔領,逐步蔓延到歐洲的其它地區。
(3)土耳其殺多少猶太人擴展閱讀:
反猶有深刻的歷史原因。
在西方文化中,自古存在著一種排猶的情緒,猶太人被說成是:出賣耶穌的人、投機商人、不潔的人。猶太人是分布於西亞巴勒斯坦地區的游牧民族,原為古代閃族的一支,曾建立古以色列國及猶太王國,後為羅馬帝國所滅。由於不甘被奴役,數十萬人民慘遭殺害,其餘人口則被迫離開家園,四處遷徙,散居世界各地。
在中世紀的西歐,土地被人們視為最珍貴的財富,商業則是人們鄙視的行業。猶太人沒有自己的國家和土地,到處遷徙,只能靠經商維持生計。他們遷到西歐後,遭到當地封建主的歧視。
宗教感情演化成普遍心態。
猶太人在西歐遭到仇視還有宗教上的原因。基督教經典《聖經》之一的《舊約全書》,原是猶太教的經典,兩教之間有著密切的歷史淵源。基督教教義認為,耶穌的12門徒之一猶大出賣了耶穌,是猶太人將耶穌釘死在十字架上,這就造成基督徒在情感上仇視猶太人。
在歐洲,尤以德國的反猶情緒最為嚴重。德意志民族和猶太民族都有很強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猶太人自稱「上帝的選民」,而德國人則領導了歐洲長達數世紀,德意志國王建立的「神聖羅馬帝國」(962—1806年)的歷代皇帝成了整個基督教世界的世俗元首。在普遍信仰基督耶穌、反猶的大環境下,德國統治者認為自己肩負著領導歐洲各君主國反對猶太教的任務。這種宗教感情的社會化,又逐漸衍化成一種普遍厭惡猶太人的社會心態,從中世紀到近代,一直在德國惡性蔓延。
公元13至15世紀,德國經濟經歷了一個巨大的發展階段,但德國新興資產階級同那些經商致富的新興的猶太人資本家產生了利益沖突,厄運再次降臨到猶太人的頭上。現實利益的沖突加上宗教信仰的差異,迫使大批猶太人被趕往東歐及美洲各國。這種反對猶太人的意識,在德國一直「遺傳」到現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