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維也納為什麼土耳其人多

維也納為什麼土耳其人多

發布時間: 2023-01-11 15:14:12

A. 土耳其在歐洲的歷史上有什麼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歷史演進

土耳其的歷史源遠流長,其祖先在中國文獻中被稱為丁零、高車、鐵勒、突厥、回紇等,在六至九

世紀間,土耳其族開始往中亞移動,不久中亞地區便成為世界史上所謂的土耳其斯坦(Turkistan),這些

地方包括了現在的土庫曼(Turkmen)、烏茲別克(Uzbek)、哈薩克(Kazakh)、塔吉克(Tadk)、

吉爾吉斯(Krighiz)等地。而在這些土耳其族中有另一支經由伊朗進入當時已回教化的西亞,並開始接觸

回教,信仰回教。西元1055年土耳其族人佔領當時回教文明中心-巴格達,並成立塞爾柱王朝,成為西亞

回教世界的統治者。西元1071年,塞爾柱軍隊大破當時位於小亞細亞的東羅馬帝國軍隊,小亞細亞因此成

為土耳其人的勢力范圍。由於西亞(尤其是耶路撒冷)及小亞細亞為回教勢力所據,對信仰基督教的歐洲

諸國是一大打擊,於是有了世界史上著名為爭奪聖地的十字軍東征。十字軍大敗後,建立塞爾柱王朝的土

耳其族在小亞細亞的西北部一角另建立了鄂圖曼帝國,不久即入侵巴爾干半島,並於西元1453年佔領了東

羅馬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使這個頗具聲威的東方基督教盟主從歷史上消失。隨後,鄂圖曼土耳其帝國開

始沿多惱河向西征伐,1529年終於包圍了歐洲第一名都維也納。雖然鄂圖曼土耳其終究未能攻克維也納,

但是整個東歐的南半部至此歸入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

歐洲勢力的挽回是18世紀以後的事。到19世紀時,帝國內部的民族主義勢力高漲。在其它歐洲列強

的鼓動和支持下,這些帝國的臣民紛紛開始為獨立而戰。1832年,希臘王國首先獨立,隨後塞爾維亞人、

羅馬尼亞人、阿爾巴尼亞人和阿拉伯人先後獲得的獨立。此後,奧圖曼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選錯邊加

入了德國,大戰後,帝國面臨著被瓜分的嚴重威脅。

在以後的歲月里,有無數的人為土耳其人的命運而戰。或許現在的土耳其並不能真正算是一個泱泱

大國,但是若要了解其國家、國民甚至其與四周鄰國的關系,研究土耳其在歷史上的雄偉及活躍有其必要

性,如土耳其對曾統治過阿拉伯人、希臘人、猶太人、亞美尼亞人等一事,感到十分驕傲,也因此我們不

難理解,為何在塞普勒斯問題土耳其對希臘的態度會如此強硬,或許我們也能解釋出,在阿拉伯回教勢力

的強大壓力之下,同為回教國家的土耳其為何仍能與以色列簽訂軍事交流的協定。

惱人的人口問題及種族糾紛

據估計土耳其人口在2000年底將達到6,500萬人,其中男性有3,300萬人,女性有3,200萬人,

平均壽命為70.5歲,識字率為84.2%(1998年)。每年人口之成長率約為1.5%(1995-1999年平均)

,人口眾多,使得土耳其成為歐洲國家僅次於德國的人口大國,而高出生率,使其平均年齡僅為

25.5歲,15歲至65歲的就業年齡層占總人口的65.8%,而高人口成長率及低年齡層組合則意味著土

耳其勞力供給過剩,而安納托利亞高原農民流入城市又會使得這種情形加劇。

土耳其人口組成主要是以土耳其族為主體,約佔全國總人口八成以上,其次為庫德族,約占

10.8%,再次為阿拉伯人,約佔1%,此外還有亞美尼亞、希臘人及喬治亞人。官方語言是土耳其

語,宗教信仰上,99%土耳其人信奉回教,其中85%屬遜尼派。

土耳其為多種族國家,由於語言、文化的不同,種族之間沖突勢難以迴避。不過回顧過去歷

史,其實土耳其在十六世紀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威勢達於最高峰時,仍有許多不同種族居住在小亞

細亞及色雷斯一帶,而鄂圖曼土耳其歷代國王,亦不曾對非土耳其民族採取敵視政策,但近代的

土耳其歷史,卻充斥著與非土耳其裔爭斗及壓迫,其中最明顯的則是對世居於「後院」庫德族的

鎮壓。

庫德族人與土耳其之間的沖突問題已有數十年的歷史。世人常把庫德族人要求民族自治視為

單純的土耳其一國之內的「分離主義」,不過如此一來使得問題過於簡化並與史實有所出入。庫

德族人約有2000萬,主要分布在土耳其、伊朗、伊拉克、?利亞、黎巴嫩、亞塞拜然和亞美尼亞。

庫德人是中東地區僅次於阿拉伯、突厥、波斯的第四大民族,信奉伊斯蘭教,大多屬遜尼派。目

前庫德人聚居地被稱為庫德斯坦,主要指土耳其、伊朗、伊拉克三國交界地區,地理條件復雜,

交通不便。庫德斯坦被劃歸不同國家,但庫德人從不承認這種政治分割。

事實上,庫德人在1844年就曾獨立建國,時其領土從現在的伊朗、土耳其邊境一直延伸到伊

拉克境內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1846年,庫德人佔領基督教聶斯托留教派的幾個村莊,這使得以

東方基督教保護者自居的英、法強權得以威脅當時的土耳其蘇丹出兵鎮壓,建國才兩年的庫德斯

坦便瓦解了。而強權的介入,主要還是因為庫德斯坦地區擁有豐富的石油。二次大戰後,為瓜分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1920年各強權簽訂塞夫勒條約(Treaty of Sevres),並同意給與庫德族人自

治權或「在某一天獨立」。1923年凱末爾革命建國後,土耳其又與各強權簽訂洛桑條約(Treaty

of Lausanne),取消庫德族人的自治獨立條件,並將庫德斯坦劃分勢力范圍,造成目前各國分別

管轄庫德人的現狀。而目前伊朗、伊拉克境內庫德人對統治者的反抗,亦是有目共睹的,因此從

歷史的背景中可以看出,將庫德人問題視為單純的地方叛亂組織,將使問題過於簡化,並無法求

得具前瞻性的因應措施。

庫德人成為土耳其的子民並無法獲得民族認同和平等地位,他們連用自己文字和語言教育孩

子的權利都被剝奪了。1925年,土耳其政府關閉庫德族學校、禁止使用庫德語、革除庫德族官

員、沒收庫德人土地,庫德人發動起義,結果凱末爾發動三萬軍隊進行鎮壓;1930年庫德族宣布

復國,但不久又遭鎮壓;1937年庫德人發動暴動,死傷無數;1978年土耳其庫德人成立自己的政

黨-庫德工人黨(PKK),其主要目的在於阻止土耳其政府對庫德族的壓迫,爭取應有的政治、文化

權利。但在遭政府鎮壓後,1984年PKK開始宣布進行武裝抗爭,試圖以流血方式引起世人注

意。1990年波灣戰爭結束後,在美國的默許之下,土耳其一次又一次的越過國境,以清剿庫德反

抗軍為由,在伊拉克北部盛產石油的庫德人居住區進行攻擊。

庫德人保守估計占土耳其總人口一成以上,但庫德人在土耳其地位遠低於境內的希臘人、亞

美尼亞人及猶太人,因為庫德人在土耳其定義上不屬於少數民族,因而無權以母語教育下一代,

且庫德語用於廣播或政治場合仍屬違法,這導致新一代的庫德青年大都無法准確運用其母語,這

又使得希望建立獨立庫德族國家的人士憂心不已,另在土耳其,庫德民族政黨和組織的活動都是

非法的,土當局除對該族實行同化政策外,並與有庫德人居住的鄰國簽訂了一系列旨在切斷與鄰

國庫德人聯系的協定,更使得庫德族問題難以獲和平的解決。

B. 為什麼有很多土耳其人生活在德國境內

鋼鐵洪流,是今天網友們對德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恐怖戰鬥力的形象稱謂,後來也被引用到了在綠茵場上無往不利的德國足球隊身上。然而,這輛鋼鐵戰車,曾經在2018年世界盃之際遭遇了一場涉及政治敏感的風波。

當年夏天,厄齊爾、伊爾卡伊·京多安兩位德國國腳與土耳其總統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合影事件遭德國媒體曝光,一時間關於德國國內種族主義的風波甚囂塵上,厄齊爾這位曾經的德國前鋒也因此離開德國隊。實際上,厄齊爾事件不僅僅是一場偶然。

在今天的德國境內,已經有600萬土耳其裔(德國總人口8000萬),這一龐大的群體如何產生在與土耳其並不接壤的德國呢?

圖/德國當地的土耳其勞工

不過,土耳其人來到德國同樣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首先,土耳其人的快速湧入使得這一族群能夠形成自己的規模化社區,從而產生群居與社團圈子。另外,土耳其人的宗教信仰畢竟與基督教格格不入。因此,久而久之,土耳其人在德國就形成了相對獨立與封閉的內環小社會,對於德國本身的文化同化能力產生了免疫與抵制。

不僅如此,他們還不斷爭取自己的政治與經濟權利,甚至在要求社會福利的同時要求當地政府對自己文化習慣的尊重。在歐洲白人生育願望不斷下降的情況下,土耳其人的生育率卻居高不下,在此消彼長的人口對比之中,「德意志斯坦」可能並不完全是個想像……

C. 土耳其的97%國土在亞洲,土耳其為何卻總以歐洲國家自居

土耳其的歷史主要發生在歐洲,土耳其的經濟發展,政治文化中心,以及各種大的經濟體都是在歐洲。我們都知道歐洲部分足球水平或者某些賽事上面的水平要高於我們亞洲,能參加歐洲的賽事無疑是對國家運動發展的一種肯定,還有歐洲的經濟上對於土耳其來說經濟發展很重要,土耳其本身是一個發展沒有那麼快的城市,能和歐洲沾上邊那可是大大的提升。

除了心理認同歐洲外,政治,經濟好處是尋求入歐的重要動因。一旦土耳其加入了歐盟,他們不僅可以獲得歐盟的經濟援助,還可以鞏固世俗化的成果,鞏固政治改革的成果。在很多人的眼中,歐洲很富裕,很先進。在這種情況下,土耳其也想攀高枝,與有錢人在一起,顯著也有面子。

D. 強盛百年的奧斯曼土耳其最終為何止步於維也納

17世紀,土耳其國內的發展和穩定導致人口急劇增加。土耳其領土的大部分是沙漠。土耳其人口達到3000萬。土地壓力大大增加,導致財政收入下降。無力支付復員人員的薪水和土地的結果就是這些僱傭軍大規模的叛亂,而叛亂地點又在其政治核心地帶的小亞細亞。戰亂和後黨專政讓奧斯曼錯過了三十年戰爭這個機會。


不斷被聯軍打敗的奧斯曼軍隊開始無序作戰,聯軍乘勝追擊開始突破奧斯曼軍隊的一道又一道的防線。最後,聯軍突襲了奧斯曼軍隊的大規模騎兵,給戰敗的奧斯曼軍隊帶來了最後的打擊。僅僅一天,增援部隊就擊敗了奧斯曼軍隊,贏得了維也納圍城的勝利。

E. 維也納之圍的1683年維也納之圍

奧斯曼帝國軍隊於1683年7月14日開始圍困維也納,軍隊大約有13萬8千人,對外號稱三十萬 。不過大部分並沒有參與戰斗,而且當中只有50,000名具作戰經驗的士兵,其餘是用作支援的兵員。
困守維也納的是以施塔海姆貝格伯爵為首的不足二萬的守城部隊,維也納守軍武器不足,裝備較差。神聖聯盟有七萬餘人的援軍抵達,對抗鄂圖曼軍隊。聯軍由以下的軍隊組成: 揚·索別斯基的3萬名波蘭軍隊(立陶宛人未有參與戰斗)洛林的查理五世率領的18,500名奧地利軍隊瓦爾德克的佐治·腓特烈親王率領的19,000名法蘭克尼亞、士瓦本和巴伐利亞軍隊約翰·喬治三世率領的9,000名薩克森軍隊。而波蘭立陶宛聯邦國王揚·索別斯基是這支聯軍的主帥。 17世紀上半葉,極盛而衰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再次發動對歐洲的進犯,1683年春天,奧斯曼土耳其進軍奧地利,准備佔領神聖羅馬帝國的首都維也納。在匈牙利軍隊的默許下,土耳其軍隊進展順利。奧地利匆忙派出皇家軍隊企圖阻擋奧斯曼土耳其軍隊的進犯,結果屢戰屢敗,無力扼制敵人的強悍攻勢。7月上旬,土耳其軍逼近維也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攜宮廷眷屬和達官顯貴一起倉皇逃離首都。
7月14日,土耳其軍隊合圍維也納城。此時,困守維也納的是以施塔海姆貝格伯爵為首的不足13000人的守城部隊,此外城中還有5000餘市民、學生組成的民兵。被圍在城中的還有6萬維也納民眾。維也納三面有城牆,雖說備有大炮,但效果如何卻未經過檢驗。最有一面有護城河天然屏障,過橋在土耳其軍隊來之前已經拆毀。帝國軍隊(如果還能這么稱呼的話)由利奧波德的姐夫,洛林的查理公爵率領,駐扎在多瑙河上游。維也納守軍武器不足,裝備較差。而土耳其軍雖遠道而來,但馬壯兵強,糧足草豐,共有13.5萬人之多。
土耳其人以為被利奧波德一世放棄的維也納一定會被輕易地佔領。所以,土耳其人並未馬上攻城,而是先扎營駐塞,休息整頓了10天。7月25日土耳其軍隊開始攻城,但很快被維也納軍民擊退。此後,土耳其軍隊又屢次攻城,均未得手,戰事呈膠著狀態。但守城軍民的食品供應出現了困難。8月下旬城內給養逐漸供不應求,很快就斷絕了。9月份開始後,飢餓開始威脅著城裡的軍民最後城內的飲用水也開始發生困難。與此同時,土耳其軍隊的進攻日益兇猛。此次進軍土耳其軍隊沒有攜帶攻城重炮,野戰用的輕便火炮對城牆的作用不大,所以土軍的主要策略為挖掘地道,通過地雷爆破城牆。地道即將完成前夜被維也納城內麵包師無意中發現,守軍立刻採取破壞行動,將土軍地道摧毀。雙方又進入僵持階段。 此時教皇英諾森十一世試圖勸告法國的路易十四援助利奧波德抵抗土耳其人,但沒有成功。於是以重金向波蘭求助。雖然索別斯基當年早些時候同皇帝簽訂過同盟條約,但他仍不願發兵,直到英諾森告知以洛林的查理為首的一支包括薩克森和巴伐利亞選侯,以及30個德意志諸侯組成的聯軍已經開到戰場以後,他才同意出戰。
9月12日早晨,索別斯基指揮聯軍打響了維也納解圍戰。索別斯基將聯軍布成弧線形陣線,由奧地利皇家陸軍中將洛林公爵和薩克森選帝侯約翰·喬治率領各自軍隊組成左翼,索別斯基親率波蘭軍隊組成右翼,其餘聯軍組成中軍。
而土耳其方面,為避免一系列麻煩問題,同時打擊帝國軍士氣,土軍主將穆斯塔法下令將部隊中攜帶的30000餘名俘虜就地處決。同時組織部隊排列陣形待命,他以十萬兵力在基督教聯軍的前方展開,試圖圍殲對手。
決戰當日,索別斯基首先命令聯軍左翼的帝國諸侯軍發起進攻,土耳其軍隊馬上應戰。為了防止陣地被聯軍突破而被包圍,土耳其人將大部分兵力調至左翼與聯軍展開血戰。中午時分,索別斯基看到土耳其軍隊右翼兵力不斷減弱,就不失時機地下令聯軍中軍和右翼全部投入戰斗,向土耳其軍隊展開猛烈的沖擊。激戰15小時之久,直到多瑙河小島上的土耳其炮群被打啞,聯軍在索別斯基的率領下,連破土耳其軍隊幾道防線,土耳其大軍漸漸不支。
戰至日落時分,圍城的土耳其軍敗局已定,土耳其軍隊統帥卡拉·穆斯塔法為避免被聯軍包圍聚殲,不得不下令全軍後退。索別斯基再次抓住戰機,命令聯軍全線出擊,趁勢窮追猛打,土耳其軍隊很快潰不成軍。在維也納解圍戰中聯軍給土耳其軍隊以毀滅性打擊,土耳其首相的紅色帳篷被炸毀,但他本人逃走了。土軍被擊斃2萬餘人,被俘2000餘人,繳獲大炮300餘門,聯軍大獲全勝,一舉成功。9月13日,索別斯基在土耳其統帥遺棄的營帳中給王妃寫信報告戰果:「所有的大炮,所有的營帳,數不清的財富都落到我的手裡,土耳其人遺屍遍野,狼狽潰逃。丟棄下的駱駝、驢子、綿羊和其他牲口正等待我們的士兵去收拾……」
相傳咖啡就是這才戰役之後由柯奇斯基在戰利品中收獲而在歐洲傳播開的。由於一個麵包師發現地道而拯救了城市,維也納人大量烤制新月形麵包來紀念他,因為形狀關系,這種麵包後來被稱為「牛角麵包」。 大維齊爾卡拉·穆斯塔法被蘇丹在貝爾格萊德處決。這場戰役是中歐的多個王國與奧斯曼帝國持續300年的爭斗以來的一次轉折點。戰役之後的16年,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逐漸從奧斯曼帝國中奪回匈牙利南部和特蘭西瓦尼亞,當中並消滅了大量奧斯曼軍隊。

F. 有關維也納的資料

27.維也納——音樂下的出塵仙子

行為的浪漫不過是淺層次的浪漫,真正的浪漫來自靈魂深處。維也納這個以音樂為靈魂的城市,空氣中彷彿也有高貴出塵的氣息,時刻提醒你什麼才叫生活。

在歐洲地圖上,雄渾連綿的阿爾卑斯山脈彷彿一隻巨大東向的龍蝦,維也納好似龍蝦額前供奉的一顆寶珠,與風情萬種的多瑙河相依偎,與英姿迤邐的維也納森林相纏綿。作為歐洲的中心,昔日神聖羅馬帝國、奧地利帝國、奧匈帝國和今天奧地利共和國的首都,維也納不僅是世界古典音樂的聖城,也是西方文化名城中的佼佼者。維也納作為哈布斯堡皇族統治的中心達600多年之久。

這個古老的王朝留下了許多壯麗雄偉的建築、名勝古跡,如麗泉宮、貝爾維德樂宮、弗夫堡王宮、聖斯蒂芬大教堂;因為維也納歷代統治者喜愛音樂,許多世界著名的音樂家,如貝多芬、勃拉姆斯、舒伯特、莫扎特,都曾聚集於此,維也納還是圓舞曲之王——約翰·施特勞斯父子的誕生地,他們的作品在每年的新年音樂會上演奏,並向全世界轉播。這些因素都使維也納成為古典音樂愛好者的麥加。古典音樂的演習者把能到維也納鍍金或演出看成一生中最大的願望。

整個城市仿若音樂下飄然出塵的仙子,當人們踏入其中時,彷彿整個城市會有音樂響起,伴隨著悠揚的《維也納森林的故事》、《藍色多瑙河》等樂章,讓人忍不住想找人一起翩翩起舞。

維也納城裡華美的古典建築中有世界一流的音樂廳、歌劇院和劇場,有世界一流的博物館,有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咖啡館和酒館,還是購物者的天堂。多瑙河南北兩岸,巴羅克風格的老城與現代建築的新區交相輝映;維也納內城外城,傳統和時尚相映成趣。

維也納在世界最宜生活城市排名中高踞第二位,第一名是加拿大的溫哥華,然而就藝術文化觀光旅遊而言,維也納是獨一無二的。常說音樂很容易觸發人們心底深處的感動,駐足在音樂之都維也納這個充滿躍動音符的城市街頭,更容易讓人毫無防備地墜入愛河。糾結著家族間數百年的起落,復古與創新、守舊與革命交替塑造了今天的維也納,巴羅克的華麗尊貴、被稱為「畢科麥雅」的華爾茲時代、復古主義、現代藝術等都讓維也納散發出古今交錯的美感。

如果說巴黎的一草一木都帶上了雨果和巴爾扎克們的靈氣的話,那麼維也納的每一個台階都能踩出海頓和施特勞斯們的音符。

——佚 名

維也納是一個讓人回味無窮的城市。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參觀聖斯蒂芬大教堂、戒指路、申布隆宮時的激動之情會一直強烈地保留下去,而是說在回國後的日常生活中,會「突然地」、「偶然地」、「一個勁地」回憶起維也納。維也納深深地銘刻在人們心靈深處。

——佚 名

在維也納,文化藝術氣氛濃郁的咖啡館是絕對有「氣質」的。那裡有音樂,很古典,燈飾溫馨浪漫,絕沒有啤酒屋的喧囂浮躁。大俗之人坐進維也納的咖啡館內也覺得自己是文人雅士,歐洲上流社會的縟禮也會無師自通。

——《與藝術齊名的奧地利美食》

維也納的建築雕塑實在太美了,我真是難以想像這些竟然都是由那冰冷而堅硬的石頭雕成的,真是實在讓人心醉,只有中國盛唐時代的那些雕像能與之媲美。

——佚 名

仙樂飄飄的維也納

我的一位朋友五年前到維也納旅遊,帶回來一張當地旅遊咨詢中心提供的地圖。五年後,他將地圖送給我,期望對我有所幫助。抵達維也納的當晚,我在旅遊咨詢中心發現一大疊與五年前一模一樣的地圖。五年來,地圖上的信息一樣,促銷的店家一樣,就連地圖上的廣告也一樣。老,這就是維也納給人的印象。

維也納的「老」其實是一種品味,一種見面之初拿給人看的文化態度。

這種文化態度使得從1847年12月31日就開始的新年音樂會整整持續了一個半世紀,那個被當時萊比錫一家報紙描述成膚色黝黑,「類似摩爾人」的指揮——老約翰·施特勞斯用歡快、優美的圓舞曲喚起了一個「金色的世紀」。如今最著名的《藍色多瑙河》已是每一年新年鍾聲響起時,奧地利國際電台和電視台必播的曲目,也是無數音樂會的壓軸作品,奧地利人自豪地稱之為「第二國歌」。很多人問及我對維也納的印象,我說,打電話吧。因為在維也納隨便用哪部電話撥通1509這個號碼,都會聽到440赫茲A調的標准聲(人們可以按這聲音來校正樂器的音高)。

全民撥弦波爾卡

建立於19世紀60年代的國家歌劇院是約翰陪同我去的第一站,約翰充滿自豪地說,這座建於1861至1869年的著名歌劇院是世界最有名的四大歌劇院之一。世界上有許多著名作曲家、指揮家都在此擔任過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的總監。一個多世紀的歲月中,它一直都是世界歌劇知名人士雲集的地方。不知從何時開始,每年春天,人們都要在這座富麗堂皇的巴羅克式建築里舉行一次盛大的舞會,它是世界上最著名、規模最為宏大的舞會。

舞會自晚上10時開始,直到次日黎明才結束。許多外地的和外國的客人也爭相趕到這里,和維也納人一道步入那令人陶醉的華爾茲美夢之中。維也納之友音樂廳則是最古老、最現代化的音樂廳。這里是每年舉行「維也納新年音樂會」的法定場所,屬於義大利文藝復興式建築。維也納新年音樂會蜚聲世界,音樂廳屬於奧地利音樂之友協會,該協會擁有會員7000多人,據說是世界上歷史最久、人數最多的音樂組織。

1187年的首場演出,就是由該協會同仁擔任演奏的。每值歲末,它將使整個世界變得出奇的安靜,宛若彌撒開始之前的教堂大殿,而大殿中的人們就像是晚霞中的羊群,正虔誠地聆聽著那彷彿來自天堂的美妙和聲。在維也納,到處傳揚著貝多芬、施特勞斯等大音樂家的故事。幾乎維也納的每個公園都有音樂家的塑像。貝多芬的塑像樹立在林格大街的一個廣場中央,舒伯特仍然與貝多芬保持一致,也把自己立在這條林格大街上。

莫扎特的石雕像位於皇宮公園的中心,而約翰·施特勞斯的銅像被安置在維也納市立公園里。施特勞斯站在一座凱旋門前,怡然自得地「拉」著他的提琴。凱旋門是古羅馬人為迎接英雄凱旋而設計的,顯然維也納人把音樂家也理解為當之無愧的英雄。在市政廳廣場,幾乎每晚都放映露天電影,全都是音樂片、歌劇或音樂會錄像。我們那天看的是卡拉揚指揮的威爾第的清唱劇《安魂曲》。那天天氣有些陰,灰暗的天空上一團團烏雲時聚時散。市政廳哥特式的尖頂高聳著,直指黑的天空,更顯雄奇挺拔。

男女高音高亢肅穆的歌聲響徹廣場上空,在聳立的尖頂之上繚繞,塔頂的旗幟也在風中、樂聲中颯颯舞動。我的靈魂似乎也隨著那樂聲飛旋而上,在尖尖的高塔間、灰黑的雲團間飛舞,音樂、建築與天空渾然一體,世上的一切塵囂都已忘卻。

維也納森林圓舞曲

初入奧地利,我的心便被那重巒疊嶂、林木繁茂的景色所攫住。雪松、落地松、針葉松還有些不知其名的植被把山谷裝飾得鬱郁蔥蔥。由於植物帶不同,那綠色自然各異。有的濃綠如漆,有的翠綠欲滴。但見車窗外,峻嶺環抱,山林幽邃,千山萬岫在縹緲的煙雨雲霧中時隱時現,給人以幽靜、深厚之感。山腰間,星星點點地散落著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農舍或別墅。肥美的草場綠波盪漾,芳草茸茸,似絨毯,如平湖。山區的天氣變化無常,剛才還陰雨綿綿,轉眼陽光燦爛,滿山綠染,絨裹錦裝。奧地利美麗的風光,無疑為音樂家們的創作注入了源泉和活力。

藍色多瑙河

對熱愛音樂的人來說,維也納是天堂,只要提起維也納,人們自然會聯想到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頓、約翰·施特勞斯等這些音樂大師的名字,因為這里是著名圓舞曲華爾茲的故鄉,也是歐洲許多著名古典音樂作品的誕生地。登上阿爾卑斯山麓,維也納森林波浪起伏的景色盡收眼底;踏上多瑙河盆地遠眺喀爾巴阡山閃耀的綠色峰尖,遼闊的平原猶如一幅特大的綠毯,碧波粼粼的多瑙河穿流其間。天地靈氣、日月精華,維也納的音樂是人與宇宙萬物的交談。每當約翰·施特勞斯那首風靡全球的《藍色多瑙河》在我的耳邊響起的時候,我就在想:世界上恐怕沒有任何一條河流的幸福能與多瑙河相比,因為它是一條音樂之河。整條多瑙河流淌的都不是水,而是音符。流經9個國家、全長2850公里的多瑙河發源於德國的黑林山東麓,雖然它在奧地利境內只有350公里,但這一段的多瑙河則由於孕育了一大批偉大的音樂家而具有了非同尋常的魅力。

奧地利全境百分之九十六的面積都屬於多瑙河流域,在奧地利人的眼睛裡,我們只能找到兩樣東西:多瑙河和音樂。這兩樣東西也可以說成是一樣東西,因為有時候我們確實無法分清究竟是多瑙河激起了奧地利人的音樂靈感,還是奧地利人驚人的音樂天賦為多瑙河帶來了無窮的浪漫。�方 鳴

到維也納一定要泡咖啡館

如果你夠小資,而且又有白領的收入,出國對你來說已經不再是瘋狂購買在國內大商店也能買到的香水和名牌服裝,也不是坐在街邊看著裸肩露背的美女滿足一下自己的眼睛,那麼到維也納去轉幾天是個很不錯的選擇。

無論在文化還是在政治上都是世界中心的那個維也納已經是100年前的事情了,現在的維也納(或者說奧地利)能給人們提供的似乎只有精神產品,比如新年音樂會、貝多芬、施特勞斯和莫扎特,要說物質上的,起碼芬蘭還有個名牌手機,瑞典也有不錯的汽車。但我在這里要推薦的恰好就是物質上的東西——咖啡和點心。

到維也納,你一定要多去幾次、多走幾家咖啡館。每一家都有各自的精彩和內涵,一定要去的是位於第一區的中央咖啡館。100年前,這個咖啡館是世界風雲的中心——托洛茨基經常來這里,維特根斯坦和弗洛伊德也在這里散播著他們震驚世界的新學說。

到這里,是一種體驗。多坐一會兒,不要走馬觀花,看看坐久了有沒有一種思想可以圍繞你。看看那裡的大廳,回去以後保證你對別的所謂的西餐廳或咖啡館不再正眼看了。

同在第一區的薩克咖啡館是一個純貴族式的咖啡館。咖啡挺好,但這里最自豪的是他們的巧克力蛋糕。看著花樣如此繁多的蛋糕,品嘗著其中的味道,你也許會得出這樣的結論:如果把心思都放在吃喝的享受上,待在維也納絕對沒錯。這家的蛋糕全世界有名,如果你吃了覺得好,在離開維也納的時候可以在機場的免稅店裡買最新鮮的。那裡有他們的專賣點,最好連另一家立有皇室招牌的宮廷糕餅店的點心也一起買幾樣。

維也納的咖啡館與其他地方不同,歐洲人一致認為,是土耳其人讓咖啡流入歐洲,但是維也納人讓品嘗咖啡變成了文學,變成了藝術,變成了一種生活。

維也納的咖啡館永遠是干凈的、溫馨的,他們努力保持著一種古老,保持著一種過去的精緻生活。侍者大多還穿著黑白兩色的制服,打著整齊的領結,穿梭於桌子之間。他們對常來的客人從不用「先生」來稱呼,而是親切地叫他們的名字或是稱呼他們的職務,而且不用客人說,就會把他們帶到偏愛的位置上坐下,遞上他們最愛看的報紙,然後送來客人最愛喝的咖啡。就是這些,使得來到咖啡館的客人沒有人能不動情。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82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4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5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5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6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6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54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82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