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財長怎麼樣
㈠ G 20 (Group of 20 二十國集團)
G20(Group of 20,也有人稱為G21、G22及G20+)是在2003年8月20日確立的發展中國家的集體性稱呼,這個集團是在第五次的部長級世界貿易組織(WTO)會議時首次出現,該次會議在墨西哥的坎昆(Cancún)召開,日期為2003年9月10日—2003年9月14日。
此一詞創的淵源可回溯到2003年6月,來自巴西、印度及南非的外交部長共同簽署了一份聲明,即《巴西利亞聲明》,該聲明中表示:「…主要的貿易夥伴仍必須卸除他們國家中較弱競爭項的貿易保護顧慮…並強調這對現有回合的貿易協商談判來說將極為重要,尤其是對推翻貿易保護政策及貿易扭曲實施…此外巴西、印度及南非也決議推行他們所提倡的貿易自由化。」
雖然如此,但G-20一詞的「正式」出現是在2003年8月13日的一份文字發表回應中,這是一份由歐洲共同體(European Communities,EC)與美國針對坎昆與會的部長所提出的農產品共同提案。到了2003年8月20日,一份由20個國家所簽署的文件,之後並重新發布,成為9月4日的昆坎部長及文件,此 份文件針對之前歐盟與美國的農產品提案提出另一個可行的替換框架(Framework),此文件標示著是由G-20所訂立。
集團的最初是以2003年8月20日在文件上簽署的國家為主,之後又有許多次變動,也因此產生了G-21或G-22等其他稱詞,一直到最後才定為G-20,以文件制訂當日為依據。
在貿易協商中,這個集團催促富有國家終止對農場主的補貼,並且在他們所屬的農業項目上反對自由化。G-20擁有全球65%的人口、72%的農場主以及22%的農作物輸出。
自從該次的提創,團體的會員也有所變動,之前的會員有:哥倫比亞、哥斯大黎加、厄瓜多、薩爾瓦多、秘魯、土耳其。
此外,G-20的核心會員主要有四個國家:中國、印度、巴西、以及南非,此也經常合稱為G4集團(G4 bloc)。
G20成員國創始
二十國集團 (Group 20) 是1999年9月25日由八國集團的財長在華盛頓宣布成立的。
20國集團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於1999年12月16日在德國柏林成立,屬於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內非正式對話的一種機制,由八國集團(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加拿大、俄羅斯)和十一個重要新興工業國家(中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墨西哥、沙烏地阿拉伯、南非、韓國和土耳其)以及歐盟組成。按照慣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列席該組織的會議。20國集團的GDP總量約佔世界的85%,人口約40億。
20國集團建立最初由美國等八大工業國的財政部長於1999年9月在美國華盛頓提出的,目的是防止類似亞洲金融風暴的重演,讓有關國家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舉行非正式對話,以利於國際金融和貨幣體系的穩定。
G8成員
加拿大
法國
德國
義大利
日本
俄羅斯
英國
美國
非G8成員
阿根廷
澳大利亞
巴西
中華人民共和國
印度
印度尼西亞
韓國
墨西哥
沙烏地阿拉伯
南非
土耳其
20國集團自成立至今,其主要活動為「財政部長及中央銀行行長會議」,每年舉行一次。
1999年12月15日至16日,第1次會議暨成立大會,地點 德國柏林
2000年10月24日至25日,第2次會議, 加拿大蒙特利爾
2001年11月16日至18日,第3次會議, 加拿大渥太華
2002年11月22日至23日,第4次會議, 印度新德里
2003年10月26日至27日,第5次會議, 墨西哥莫雷利亞
2004年11月20日至21日,第6次會議, 德國柏林
2005年10月15日至16日,第7次會議, 中國北京,主題是「加強全球合作,實現世界經濟平衡有序發展」
2006年11月18日至19日,第8次會議, 澳大利亞墨爾本
2007年11月17日至18日,第9次會議, 南非開普敦
2008年11月8日至9日,第10次會議, 美國華盛頓
2009年4月2日,第11次會議, 英國倫敦
(網易博客 2009-04-05 09:31:30)
㈡ 二十國集團有哪些國家
由中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法國、德國、印度、印度尼西亞、義大利、日本、韓國、墨西哥、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南非、土耳其、英國、美國以及歐盟二十方組成。
創立20國集團的建議是美國等西方8個工業化國家的財長們1999年6月在德國科隆提出的,目的是讓有關國家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舉行非正式對話,以利於國際金融和貨幣體系的穩定。
20國集團是布雷頓森林體系框架內非正式對話的一種機制,旨在推動國際金融體制改革,為有關實質問題的討論和協商奠定廣泛基礎,以尋求合作並促進世界經濟的穩定和持續增長。
(2)土耳其財長怎麼樣擴展閱讀
組織特點
1、代表性
G20構成兼顧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以及不同地域平衡覆蓋范圍廣;
2、平等性
G20採用協商一致的原則運作,新興市場國家同發達國家在相對平等的地位上就國際經濟金融事務交換看法;
3、實效性
G20峰會通過一系列重要決定,為應對金融危機、促進世界經濟復甦、推動國際金融貨幣體系改革發揮了重要作用。
集團宗旨
20國集團屬於非正式論壇,旨在促進工業化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就國際經濟、貨幣政策和金融體系的重要問題開展富有建設性的對話,並通過對話,為有關實質問題的討論和協商奠定廣泛基礎,以尋求合作並推動國際金融體制的改革,加強國際金融體系架構,促進經濟的穩定和持續增長。
此外,20國集團還為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主要國家提供了一個共商當前國際經濟問題的平台。同時,20國集團還致力於建立全球公認的標准,例如在透明的財政政策、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等領域率先建立統一標准。
㈢ 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上,大咖們都說了些啥
快來一起看看,各國的財政「大掌櫃」都說了啥?
研討會主要內容
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安赫爾·古里亞做開場演講。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拉加德作為第一環節討論會的主持人發言,中國財政部長樓繼偉、新加坡副總理兼財長尚達曼、義大利財長帕多安、南非財長普拉溫·戈登參加討論。
第二部分議題主持人是經合組織秘書長安赫爾·古里亞,美國財政盧和日本財長等四位財長講話。
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
不能一說創新就是減稅,下一步要義無反顧推進所得稅和房地產稅改革
如何鼓勵創新?我們現在一方面是通過「營改增」,促進專業化分工;其次是加大研發投入的稅前扣除力度,鼓勵創新。但遺憾是由於信息收集困難,加上利益調整的阻礙,所得稅和房地產稅方面改革沒有推進,但是下一步會義無反顧去做,這也是我們的任務。
但是要防止另外一個傾向,那就是一說創新就是減稅,我們首要的公平,目前,數字金融,很多影子銀行,還有共享服務共享經濟,很多沒有收稅。我的意見是要收稅。比如跨境電商,我們剛開始收稅,數字經濟也應該征稅,但前提是監管,只有監管上去了,征稅才有可能。
新加坡副總理兼財長:尚達曼
收入稅可以嘗試負所得稅
如何鼓勵創新?從稅收上來說,總體的原則就兩條,收入稅要降低,甚至部分領域可以實行負收入稅,其次是財產稅要高。
在這方面,不僅持有環節要征稅,而且在交易環節也要征稅,這當然會導致市場扭曲,但不是所有的扭曲都是有害的,也要好的扭曲,積極的扭曲,通過交易環節的征稅,來打擊房地產領域的投機行為。這個過程中,中低收入家庭的首套房要除外。
第三方面,就是要關注中小企業,中小企業的規模小,創新能力不足,要建立能夠有助於中小企業創新的稅收制度。
義大利財長帕多安
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不是一劑補葯方,而是一系列原則
中小企業創新能力不足,如何改善這個局面,在我看來,不是一劑良葯就可以解決的,而是需要一系列的辦法,中小企業的規模小,創新能力不足,我們要通過政策和制度的設計,鼓勵他們與大學聯合,與大企業聯合,不斷壯大自身的創新能力。
土耳其副總理希姆塞克(Mehmet Simsek)
對於新興市場國家,稅收政策要力求簡單、穩定
土耳其還屬於第二梯隊的國家,但希望通過我們的表現進入第一梯隊。沒錯,稅收的不確定性會對貿易產生負面影響,人們會把稅收監管的不確定性作為很重要的決策因素。
所以稅收政策要力求簡單、穩定,在做副總理之前,我做財政部部長7年,我感到在新興市場,稅收政策和監管變化得很突然,法律也往往是比較寬泛的框架,這些都會增加不確定性。對於第二梯隊的國家來說,這是我們共同的問題。
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
雙重稅收和互不收稅都要規避
我們應該通過稅收制度改革,推進實體經濟的發展。我要強調的是,加深稅收的穩定性是其中一個基石,同時,國家間的通力合作是另一個基石。
國家間合作的目的是要規避雙重稅收和互不收稅,這很重要,因為這將挫傷經濟。再者,執行上的穩定性能推動確定性。但有的國家雖承諾執行,但在其國內卻遇到很大困難,所以稅收確定性在執行時會遇到很大挑戰。
美國財政部部長雅各布·盧
各國要有共同的稅制標准
如果國家國家之間能有共同的稅制標准,解決問題就能更加游刃有餘。
與此同時,我尤其認為信息的交流、包容性都很重要。這就需要OECD(經合組織)要發揮重要作用。各國把不確定方面的因素確定下來,然後有針對性地通力合作。
德國財長沃爾夫岡·朔伊布勒
技術變革帶來稅收不確定性
技術變革很快,傳統的工作流程被新的價值創造模式所取代,這些變化也為稅收帶來不確定性,我們根據這種新的發展,要有足夠的靈活度,當下,涉及傳統經濟、數字經濟以及新業態的稅收都要充分考慮。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
政策應該促進持續增長
政策應該促進持續增長不應只專注短期改善,這樣才能讓世界擺脫平庸的現狀,很多國家的研發投入很低。我們建議,更多投入研發資金才能提高效率。
經合組織秘書長安赫爾·古里亞
合理運用稅收政策工具,創造公平發展機會
站在全球發展的高度,要確保各個經濟體實現穩定發展。消除稅收歧視和投資壁壘,促使經濟全球化,這些已經形成共識,但是對各個國家的稅收征管能力建設提出嚴重挑戰。這需要不同的國家都進行稅收革新,合理運用稅收政策工具,創造公平發展機會。
同時,也體現出強調信息交換的重要性。還好,在稅收透明度方面,已經有96個國家實現自動情報交換,各項稅收的審議和監督工作也比較透明,大家也積極發起各類稅收的國際協調,這有助於完善全球稅收治理,推動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國際稅收新秩序。
㈣ G2O國是那些國家
打字好慢稍等 20國集團或者廿國集團,由八國集團(美國、日本、德國、法國 20國集團、英國、義大利、加拿大、俄羅斯)和十一個重要新興工業國家(中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 墨西哥、沙烏地阿拉伯、南非、韓國和土耳其)以及歐盟組成。㈤ 美國 財長 魯賓 哪一年 到中國
魯濱遜第一次出海的目的地是 倫敦,不料卻遇到了可怕的風浪,好容易才保住了性命。 魯濱遜第二次出海是去 非洲 經商,這一次他成功了。 魯濱遜第三次出航極為不幸,他們遇到了 土耳其海盜 ,被俘虜,變成了奴隸,逃出後抵達巴西。 魯濱遜第四次出航行是去 販賣黑奴,遭遇颶風,一連十二天。當行駛到 南美洲 一個島嶼附近時,船突然觸礁,遂遭滅頂之災。
㈥ 20國集團是怎麼發展的成員國有哪些
G20於1999年9月25日成立。其成員包括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加拿大和俄羅斯,以及中國、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墨西哥、沙烏地阿拉伯、南非、韓國、土耳其和歐盟。
㈦ 土耳其為什麼敢於無視美國制裁
土耳其不怕美國的原因是土耳其不是小國家,美國的手段對它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而且土耳其是北約成員國,美國不過是在恐嚇土耳其,畢竟北約是一個整體,不能因為這件事而搞的北約大哥和二哥內杠。土耳其和美國硬剛,無視白宮的制裁,並表示,如果遭美國制裁,將「以牙還牙」予以回應。
蓬佩奧表示,美方正在利用一切經濟和外交手段說服土方停止行動。而特朗普也表示,對於土耳其出兵敘利亞,美國有「出兵、制裁和調解」三種選擇。據相關媒體10月12日報道,美國方面已經准備對土耳其實施相應的措施,據悉,美財長11日在白宮宣布,特朗普已經授權美財政部可以對土耳其政府以及個人實施新的重大制裁。
㈧ 2016年G20峰會議題廣泛意味著什麼深度解讀
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次會議已經在土耳其安塔利亞舉行。本次峰會議題廣泛,不僅涉及改善金融體系、促進經濟增長,預計還將討論敘利亞局勢和由此引發的難民危機。峰會議題漸趨廣泛,成為G20這個特殊對話機制的一大特色,新興市場經濟體在議題設置、方案設計、協調應對等方面大有可為,從而提高自身在處理國際事務上的話語權。
從建成之初到本次土耳其峰會,G20議題越來越廣泛。在1999年首屆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上,各國財長和央行行長討論的議題集中於金融危機的預防與解決。此後,全球化挑戰、打擊恐怖融資、國際發展援助、打擊金融犯罪、金融制度建設、促進增長政策、應對氣候變化等,相繼進入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的議題范圍。在G20由部長級會議機制升級為領導人峰會機制後,議題范圍的逐步擴展之勢表現得更加明顯。如今,G20峰會議題由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國際金融監管改革擴展到多邊貿易體系建設、流動性過剩、發展援助、反腐敗、糧食安全、能源安全、氣候變化等。
議題廣泛化,凸顯出G20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2008年金融危機襲擊全球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世界貿易組織等機構廣遭詬病,世界需要新的對話平台來協調主要經濟體的政策主張,而時代恰恰賦予了G20這一重要的歷史使命。從過往經歷看,G20在全球經濟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特別是促成了金融穩定委員會(FSB)這一機構的建立,為修復全球金融體系、應對下一輪金融危機奠定了堅實基礎。
隨著全球經濟逐漸擺脫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G20的焦點也從平抑危機轉到促進增長之上,在後危機時代當中,G20將被賦予更為重要的功能。有分析指出,地緣政治、氣候問題、貿易壁壘等問題將逐步成為G20領導人對話的主要構成元素。
在G20中,發展中成員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通過這一平台,國際社會更加理解了發展中國家的經濟韌性,也看到了其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所產生的正能量。有建議稱,發展中國家應進一步積極設置議題、發起討論,在處理國際事務上爭取到更多的話語權和決策權。就本次峰會來說,土耳其將主題定為「共同行動以實現包容和穩健的增長」,就是新興經濟體積極引導G20議題設置的一次有益嘗試。明年,G20峰會將在杭州舉行,中國也應抓住機遇,滿足發展中經濟體的共同訴求,在G20平台上與發達國家積極協商,在氣候變化、均衡發展等全球性事務上,發出自己的聲音。
㈨ 20國集團的財長會議
20國集團自成立至今,其主要活動為「財政部長及中央銀行行長會議」,每年舉行一次。
1999年12月15日至16日,第1次會議暨成立大會,地點德國柏林;
2000年10月24日至25日,第2次會議,加拿大蒙特利爾;
2001年11月16日至18日,第3次會議,加拿大渥太華;
2002年11月22日至23日,第4次會議,印度新德里;
2003年10月26日至27日,第5次會議,墨西哥莫雷利亞;
2004年11月20日至21日,第6次會議,德國柏林;
2005年10月15日至16日,第7次會議,中國北京;
2006年11月18日至19日,第8次會議,澳大利亞墨爾本;
2007年11月17日至18日,第9次會議,南非開普敦;
2008年11月8日至9日,第10次會議,美國華盛頓;
2009年4月2日,第11次會議,英國倫敦;
2009年9月24日至25日,第12次會議, 美國匹茲堡
2010年6月4日至5日,第13次會議,韓國釜山 時間:2009年9月24日-25日
地點:美國東部的老工業城市匹茲堡
主要議題:·確保經濟持續復甦 ·全球經濟再平衡
·刺激政策退出·抵制貿易保護主義
·金融監管改革 ·限制金融高管薪酬
·IMF改革與增資 ·匯率和儲備貨幣問題
峰會成果:
1、繼續實施經濟刺激計劃領導人承諾,繼續實施經濟刺激計劃,支持經濟活動,直到經濟復甦得到明顯鞏固。
2、各方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領導人承諾,各方將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致力於在2010年成功完成多哈回合談判。
3、提高發展中國家在IMF份額領導人承諾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貨幣 基金 組織的份額提高到至少5%以上。
4、增加發展中國家在IMF投票權
決定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體在世界銀行將至少增加3%的投票權。
5、改善銀行資本的數量和質量
領導人承諾在2010年年底前制定為各國所能接受的規章制度,改善銀行資本的數量和質量,將在2012年年底前將其全部付諸實施。
6、爭取通過氣候談判協議
領導人承諾將竭盡全力,爭取在哥本哈根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
通過相關談判達成協議。 全球矚目的二十國集團(G20)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會議於當地時間15日在法國巴黎閉幕,此次會議實在全球經濟尤其是歐債危機深度演化的背景下召開的,吸引了各方關注。
會上,各成員國財政領袖支持歐洲方面所列出的對抗債務危機的新計劃,並呼籲歐洲領導人在23日舉行的歐盟峰會上對危機採取堅決行動。此外,與會各方還通過了一項旨在減少系統性金融機構風險的大銀行風險控制全面框架。
在本次財長會上,全球主要經濟體對歐洲施壓,要求該地區領導人在2011年10月23日的歐盟峰會上「拿出一項全面計劃,果斷應對當前的挑戰」。呼籲歐元區「盡可能擴大歐洲金融穩定基金(EFSF)的影響,以便解決危機蔓延的問題。」
有海外媒體報道稱,歐洲官員正在考慮的危機應對方案包括,將希臘債券減值多達50%、對銀行業提供支持並繼續讓歐洲央行購買債券等。決策者還保留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提供更多援助,配合歐洲行動的可能性,但是對於是否需要向IMF提供更多資金則意見不一。
當天的會議還通過了一項旨在減少系統性金融機構風險的新規,包括加強監管、建立跨境合作機制、明確破產救助規程以及大銀行需額外增加資本金等。
根據這項新規,具有系統性影響的銀行將被要求額外增加1%至2.5%的資本金。據海外媒體報道稱,二十國集團財長正在考慮一個包括大約50家銀行的名單,二十國集團將於11月3日至4日舉行的首腦會議期間公布這些銀行的名單。
二十國集團成員同意採取協調一致措施,以應對短期經濟復甦脆弱問題,並鞏固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基礎。所有成員都應進一步推動結構改革,提高潛在增長率並擴大就業。 2013年7月19日至20日,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將在莫斯科召開。雖然峰會網站還未公布具體議題,但這並不妨礙外界對會議議題的猜測。俄羅斯負責G20事務的官員就表示,美聯儲貨幣政策對全球影響可能是莫斯科G20會議的議題。
然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將缺席會議,這給熱門議題潑了一盆冷水。有分析認為,除了日程安排的問題外,伯南克不出席G20的更深層原因是,為了給自己留出更多政策彈性,美聯儲更趨向於用模糊的政策預期引導市場。
伯南克缺席
「G20會在一定程度上協調各國貨幣政策步伐,其中美國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是議題的焦點。」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副院長孫立堅預測說。
伯南克曾在6月中旬指出,美聯儲可能2013年稍晚時候逐漸減少資產購買規模,並在2014年年中結束量化寬松。伯南克的相關言論重創全球金融市場。「此言一出,市場反應非常激烈,市場對貨幣政策轉變沒有做好准備。」孫立堅說。
在一番政策試探後,伯南克的態度發生了「戲劇性」轉變。2013年7月17日,伯南克表示,美聯儲的資產購買計劃依賴於經濟和金融市場進展,並不存在一個預設的程序。
「伯南克是研究經濟大蕭條的學者,他最害怕的是刺激經濟政策退出過早,導致刺激政策前功盡棄,打斷經濟復甦。」孫立堅說,「但G20參會國更希望美國給出明確的退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的時間表,給其他國家適應的時間。」
正因為如此,更多分析認為,伯南克缺席G20更深層的原因是,美聯儲根本無法,也不能給出退出量化寬松的准確時間。「伯南克試圖用模糊的政策預期引導市場,給美國經濟復甦以政策彈性。」孫立堅說。
專家觀點
新興經濟體正高度警惕美聯儲的退出政策。韓國財長玄旿錫7月16日提醒說,美國在有所行動前不僅要考慮國內形勢,還要考慮到對新興經濟體和全球經濟可能產生的影響。
玄旿錫警告說,如果美國退出QE處理不當,將可能使新興經濟體受到重創,進而縮減從美國的進口,最終美國經濟復甦也將受到影響。
「令其他國家最為擔心的是,美國對收縮貨幣政策時機的選擇,如果突然退出,或者提前退出,只要與市場預期不符,就會演變為黑天鵝事件,引起全球金融市場劇烈動盪,造成流動性危機等糟糕的狀況。」孫立堅指出,「因此美國的態度至關重要,美國與其他國家的溝通協調也非常必要,而伯南克的缺席是令人失望的,這讓美國貨幣政策不確定性有所增加。」
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劍平更為樂觀,他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各國可能在逐步退出QE方面形成共識,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日本和歐洲退出QE的速度將比美國慢很多。不僅在退出QE方面將可能形成共識,美國還將在此次會議中向新興經濟體作出妥協,即由於QE退出導致的大量投資撤出新興經濟體所造成的損失方面,美國保證退出QE後與新興經濟體共同分擔。
貿易磋商
相比於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不少專家認為,促進國際貿易、加緊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加快投資開放(如中美投資協定)在會議上更有討論的空間,各國財長和央行行長將竭力推動國際貿易、國際投資大框架的構建。
有趣的是,此次G20會議之前不久,中國與美國才結束了第五輪中美戰略對話,中美財長以及央行負責人僅隔幾天又再聚首G20。同濟大學財經與證券巿場研究所所長石建勛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此次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的最終結果,將以中美戰略對話達成的協議為基礎,中國與美國之間的態度將對G20有重大影響。」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向《國際金融報》記者預測:「G20會議可能仍會討論經貿議題。」
不少專家指出,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復甦的餘地已經不多,政策空間已經很小,世界經濟復甦遭遇瓶頸,推動進一步復甦的落點是實體經濟的合作,各國互補經濟短板,才能促進整體的經濟復甦。但是專家們也強調,這個議題想要達到實質性進展仍然比較困難。
桑百川分析,從目前來看,區域范圍內的貿易合作比較容易達成,而多邊、更廣范圍的貿易協定達成的難度卻在上升。「雖然貿易保護主義沒有更加猖獗,但在經濟復甦遭遇瓶頸的背景下,貿易環境是否會惡化還很難說。G20會議如果能促進全球貿易合作,那麼至少能阻止採取貿易保護姿態的國家走向極端,使得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有所收斂。」
「雖然達成多邊貿易協定比較難,但是G20國家還是能達成一定程度的共識,即不為了本國經濟復甦或增加本國就業,製造貿易壁壘。」桑百川說。 為期兩天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2015年9月5日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落幕。會議主要討論了當前全球經濟形勢、增長框架、投資和基礎設施、國際金融架構、金融部門改革以及國際稅收合作等議題。5日晚發布的會議聯合公報承諾,將採取果斷行動推動全球經濟步入正軌,對全球經濟加快復甦抱有信心。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財政部部長樓繼偉率中國代表團出席了會議。他們分別介紹了近期中國金融市場情況和國經濟狀況。周小川強調,盡管金融市場出現了一些波動,中國政府深化改革的決心並未改變,仍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的計劃有序推進各項改革。樓繼偉指出,中國政府不會特別在意季度性的短期經濟波動,將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定力」,並按照既定部署,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和開放。
G20聯合公報指出,當前一些國家經濟走強,但全球經濟增長仍低於預期。會議要求各國謹慎調整政策行動並開展清晰溝通,使負面溢出效應降至最低,減少不確定性並提高透明度。會議注意到,隨著經濟前景有所好轉,部分發達經濟體或將收緊貨幣政策。
公報說,各國應根據近期經濟形勢的變化靈活調整財政政策,支持經濟增長,創造就業崗位,並將債務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維持在可持續水平。會議承諾將繼續及時、高效地落實G20全面增長戰略,以擴大需求、提高潛在增長率和增強包容性。
會議認為,促進投資是各國的當務之急。G20各國制定了國別投資戰略,以改善投資環境、促進高效的基礎設施投資,並為中小企業提供融資支持。會議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0年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的落實一再拖延深感失望,強烈敦促美國盡快批准該方案,並期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今年11月關於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的評估取得進展。
公報說,會議承諾建立一個全球性的公平且現代化的國際稅收體系,期待於今年10月完成關於稅基侵蝕與利潤轉移(BEPS)的全部15項行動計劃並提交安塔利亞峰會。 2016年中國將成為G20主席國,屆時將在上海舉辦貿易部長會議。2016年,中方爭取在土耳其今年工作的基礎上,實現G20貿易部長會議機制化,推動G20為全球貿易投資和經濟增長作出更大貢獻,發揮更大作用。
中方已經啟動2016年辦會的籌備工作。在貿易投資領域,有不少G20成員和國際組織專家提出了很好的建議。比如,推動G20貿易部長會議機制化,為深化G20貿易投資合作提供機制保障;促進多邊和區域的協調,為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形成合力;加強跨境投資政策交流合作,提高貿易投資便利化水平,推動全球貿易投資恢復強勁增長;幫助中小企業、發展中國家提升開展貿易投資的能力等。中方對這些建議持開放態度,將深入研究,充分徵求有關各方的意見建議,爭取拿出一份體現各方共同意願、聚焦當前主要問題的貿易投資議程,推動G20貿易投資合作邁上一個新的台階。中國期待與各方一道,充分考慮各類國家的關切,積極引導構建有助於體現發展需求、更具包容性的國際經貿體系,爭取在產能合作、貿易融資、促貿援助、能力建設等方面提出積極務實的合作倡議,推動實現包容、均衡、可持續的發展。
中方提出三項倡議:一是增強貿易的動力。中國願與相關國家一道,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帶動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進程,提高經濟附加值和貿易增加值。二是降低貿易的成本。中國願與有關國家合作,共同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降低貿易的物流成本。通過發展「互聯網+」和跨境電子商務,降低貿易的交易成本。通過共同抵制貿易保護主義,降低貿易的政策風險。通過推動貿易便利化、自由化進程,降低貿易的市場准入成本。三是完善貿易的機制。G20是全球經濟治理的重要平台,促進經濟增長是G20的核心任務。G20成員國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貿易額超過全球的70%,有必要、也有能力在促進全球貿易投資方面承擔更多的責任,各方應積極研究將G20貿易部長會議機制化,使其成為年度會議。
㈩ 二十國集團有哪些國家請對其中的三個國家進行簡單介紹。
20國集團的成員包括:八國集團成員國: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義大利、加拿大、俄羅斯,作為一個實體的歐盟和澳大利亞、中國以及具有廣泛代表性的發展中國家:南非、阿根廷、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亞、墨西哥、沙烏地阿拉伯及韓國和土耳其。這些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約佔全世界的85%,人口則將近世界總人口的2/3。
美國:鞏固經濟復甦勢頭
美國是世界頭號經濟強國,也是本輪金融危機的發源地。根據美國官方透露的信息,美政府對此次峰會的主要立場包括:鞏固經濟復甦勢頭;整頓財政政策;加強金融監管,確立全球通用的金融監管框架。美國希望與各國探討國際金融機構的治理改革等問題。
美財政部官員說,中國日前宣布進一步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其時機對二十國集團峰會「極有建設性」。歐洲宣布將公布對銀行業進行壓力測試的結果,這將有助於恢復市場信心。美方對這兩項宣布感到鼓舞。
巴西:鼓勵經濟增長政策
根據從巴西外交部得到的消息,巴西將在二十國集團峰會上提出要求各國繼續鼓勵經濟增長政策、加快金融市場調節機制建設的主張。
巴西認為,今年4月結束的世界銀行改革「令人滿意」,但在今後幾年中還應在各國投票權上實現進一步平等。此外,峰會應從政治層面強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
巴西政府主張二十國集團應發揮更大作用,因為當今世界,二十國集團已顯示出了高效討論各種重要議題的論壇作用。同時,二十國集團也需從主要討論金融危機拓展到其他問題,如發展、能源和石油政策等。
俄羅斯:主張二十國集團機制化
俄羅斯在此次峰會上可能就二十國集團機制化、推動國際審計體系改革、建立國際環保基金等具體問題提出一系列倡議。
俄總統梅德韋傑夫今年5月在會見巴西總統盧拉後說,現在需要努力將二十國集團打造成一個常設機構,以便對國際經濟關系產生實際影響。
梅德韋傑夫還在不久前接見美國知名風險投資公司負責人時表示,原有的國際審計體系已經被破壞,俄目前正在制定改革這一體系的相關建議。他說,二十國集團峰會應對關於審計改革的議題進行討論。
在防範金融風險方面,俄可能提出兩套方案:一是開征銀行稅並建立專門的援助基金;另一方案是在發生危機時,國家向銀行提供資金支持,但危機過去後,銀行不僅要返回資金,還要支付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