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鬧大水是哪個城市

土耳其鬧大水是哪個城市

發布時間: 2023-01-16 01:24:02

❶ 諾亞大洪水的發生原因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著名的學者威廉姆·雷恩教授和沃爾特·彼得曼教授於1997年出版了一本名為《諾亞大洪水》的書。在這本書中,兩位專門研究地球遠古時代特大洪水的權威根據中東各國詳實的古文化史料提出一個十分大膽的說法 :大約1.2萬年前,地球被冰層覆蓋,黑海地區存在一個淡水湖,四周環繞農田。大約公元前5600年,冰川因氣溫上升融化,融水流入海洋,導致世界各地爆發洪水,洪水穿過土耳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進入黑海。

❷ 諾亞大洪水是不是真的

不是真的,是傳說~

❸ 介紹一下土耳其的沿海城市伊茲密爾

伊茲密爾(Izmir)是土耳其第三大城市,位於安納托利亞高原西端的愛琴海邊,系土重要的工業、商業、外貿、海運中心之一,同時也是歷史文化名城、旅遊勝地和軍事要塞。市區主要部分沿伊茲密爾灣向克孜勒古盧河三角洲平原和東南兩端的山脈和丘陵地帶伸展。市區面積約280平方公里(不含周邊衛星城),市區人口約255萬(2000年10月人口普查)。氣候類型屬「地中海型」,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氣流下沉,炎熱少雨。冬季因副高熱帶高壓南移而被西風帶掃過,熱帶海洋氣團頻繁滲入,與溫帶冷氣團交匯,構成多鋒面氣旋雨季節,故冬季氣溫宜人,約在10℃-15℃之間。城市平均海拔高度25米,平均濕度65%,年降水量700mm。
伊茲密爾古稱士麥那(Smyrna),為愛琴海地區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距今已有5000年歷史。因風光秀美,「士麥那」在古希臘文學家盧西奧諾斯(Lucionus)和古羅馬雄辯家普林尼(Plinius)的眼中成為美麗和光明的代名詞。考古發掘表明,該城的最早定居者是希臘人,由伊奧尼亞人建立,後被愛奧尼亞人奪取。公元前1500年,伊茲密爾被赫梯帝國統治。公元前1000年,城市發展進入第一個鼎盛期,據信古希臘著名詩人荷馬定居於此。公元前600年,小亞細亞強大帝國呂底亞征服伊茲密爾。呂底亞國王阿利亞特下令消滅希臘人的文化痕跡,伊茲密爾進入長達300年的衰歇期。此間,呂底亞帝國被波斯大帝居魯士所滅,伊茲密爾依舊破敗。公元前4世紀,馬其頓帝國亞歷山大大帝打敗波斯人,佔領伊茲密爾,下令在帕哥斯山(今伊茲密爾市卡迪菲卡萊區)附近地區重建新城,伊茲密爾進入第二個全盛期。全城以財富、美景、圖書館、商貿市場、醫學研究等聞名,引得亞歷山大大帝數次來該城巡視。公元4世紀,拜占庭帝國統治伊茲密爾,城區繼續擴大。11世紀,在塞爾柱突厥人的強大攻勢面前,拜占庭帝國放棄伊茲密爾。塞爾柱帝國親王查卡貝伊受封鎮守伊茲密爾。從11世紀至15世紀初,伊茲密爾飽經戰爭蹂躪,包括拜占庭帝國的反撲,十字軍劫掠,威尼斯軍隊入侵,帖木爾蒙古騎兵進攻等。1415年,奧斯曼帝國蘇丹邁赫麥特·切萊比率軍奪取伊茲密爾,該城被置於奧斯曼帝國統治之下,直至一次世界大戰後奧斯曼帝國覆滅。
在土耳其現代史上,伊茲密爾是一座英雄城。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根據協約國諸強間達成的交易,決定伊茲密爾由希臘軍隊實施佔領,英國海軍提供支援。該市知識分子和市民,在愛國激情驅使下,成立「保衛祖國委員會」,決心以血肉之軀來保衛城市。1919年5月15日,希臘軍隊佔領了伊茲密爾。青年記者哈桑·塔赫辛勇敢地向佔領軍開了第一槍,他的雕像如今矗立在「九月九日廣場」。1922年9月9日,現代土耳其共和國締造者穆斯塔法·凱末爾指揮的軍隊解放伊茲密爾,該市回到土耳其共和國的懷抱。 土耳其共和國成立以後,經過77年的建設,伊茲密爾已被擴建為一座街道整潔、布局合理、文教與科研機構較為完備、經貿與金融運作活躍、旅遊業繁盛、生活方便、景色宜人的現代化城市。工業門類及規模僅次於伊斯坦布爾,主要產業有:紡織、食品、建材、造船、造紙、洗滌劑、服裝、電子、冶金、化工、通訊設備、石油加工、建築等。近年來,為吸引外商投資,市政府興建了阿塔圖爾克工業園區和免稅貿易區。與此同時,為改善投資環境,近年來市政府啟動了一批城市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市區主幹道及通往安卡拉、伊斯坦布爾、切什麥和地中海旅遊景點的郊外聯絡線基本形成高速立交體系。港口經過擴建,外貿貨物吞吐量僅次於伊斯坦布爾。城市南郊的國際機場規模僅次於伊斯坦布爾和安卡拉。郊外土質肥沃,水源充足,農業和畜牧業較發達。主要農作物有:小麥、豆類、水稻、棉花、椰棗、葡萄、甜橙、柑橘、柚子、無花果、瓜類、煙草、花卉等,還有工廠化的奶牛場。市政府重視教育和科研事業。九月九日大學和愛琴大學醫學院已具相當規模。伊茲密爾高新技術研究所和愛琴海植物研究所在土國內享有一定名氣。為使城市更加整潔美麗,市政府對市郊一些工業企業提出新的環保標准,特別是對建材、化工等行業加大約束,限期整改。
伊茲密爾是土耳其重要的旅遊城市,市區和郊外古跡眾多,舉世聞名的有:埃菲斯希臘古城遺址、聖母瑪利亞最後的隱居地等。此外,塞爾柱古城遺址近年來已引起突厥史專家們的關注。伊茲密爾的綺麗風光每年吸引數百萬外國遊客到此觀光度假。青山碧水映襯著棕櫚樹下寬闊的海濱大道,愛琴海泛起微瀾,拍打著長長的海堤,鳳尾、銀箭等魚類頻頻躍出水面,一群群海鷗飛掠於浪花之間,水天相接,景色美不勝收。伊茲密爾半島西端的切什麥海濱和市區以南60公里處的鳥島,均系地中海「藍色之旅」的著名景點。依託獨特旅遊資源,市政府每年都舉辦大型國際藝術節和國際商貿博覽會,使這兩項活動的國際知名度越來越大。

❹ 諾亞洪水歷史上確有其實嗎

挪亞方舟的遺址

大洪水和挪亞方舟的神話,千百年來一直流傳不息。去年10月,由香港人袁文輝帶領的首支華人探險隊,在土耳其亞拉臘山的冰山上,發現許多民族歷史書籍中記載的挪亞方舟遺址,也證實方舟內部結構確實是木製的!



千百年來,世界許多地方一直流傳著大洪水和挪亞方舟的神話,因為有了那艘大船,人類和動物才能逃脫上帝憤怒的懲罰。

無數探險家不惜冒著生命危險,想探尋有關挪亞方舟的一切:它到底有多大?用什麼材料建造?在哪裡停泊等?

去年10月,由香港人袁文輝帶領的首支華人探險隊,在土耳其亞拉臘山(Mt.Ararat)的冰山上,發現許多民族歷史書籍中記載的挪亞方舟遺址,也證實方舟內部結構確實是木製的!

袁文輝聯同10名攀山專家和庫爾德族人組隊,費時2年多,在亞拉臘山軍事禁區前後搜索五次,終於在4200公尺的冰山上發現挪亞方舟遺址。

探尋挪亞方舟,對地質學家、考古學家和眾多熱衷於從宗教角度進行「方舟考古」的愛好者來說是一個挑戰。因為要尋找挪亞方舟,除了需要科學和文化方面的知識外,還要冒著攀登亞拉臘山的巨大風險。

亞拉臘山也稱聖山

亞拉臘山位於土耳其東部與伊朗邊境,是當地最高山脈和世界最高雪峰之一,高5165公尺,山頂常年積雪。這座高山的名字在《聖經》和《可蘭經》中都出現過,據說是挪亞方舟的所在,因此也被稱為「聖山」。

在2001年7月27日,我國登山好手邱瑞昭與6名外國登山好手組成的和平登山隊,也曾征服亞拉臘山。

袁文輝接受本報香港越洋訪問時說:「近200年來,西方科學家和探險家積極尋找挪亞方舟,並寫下不少目擊證據,然而往往發現地點不一,又沒有清晰的影像為證,方舟始終是個謎團。」

他說,亞拉臘山經常發生雪崩和山崩,有終年隱匿在煙霧中的大裂縫,以及地震和火山爆發(亞拉臘山是一座活火山,最後一次爆發是在1965年)。

在邊防敏感地帶

由於火山活動產生的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還有雷擊的危險,加上土耳其政府下達的禁令和被庫爾德游擊隊員擒獲的危險(亞拉臘山位於臨近亞美尼亞共和國和伊朗的敏感地帶),使過去人們幾十次探險以失敗告終。

不過,探險家設法繼續尋找,而且在有關衛星照片被公布和傳播之後更加熱了起來。這些在上世紀60年代由美國和蘇聯間諜飛機拍攝的照片和由衛星傳回的圖像,證實了在亞拉臘山上確實存在一種「異物」。

袁文輝說:「使問題更復雜的是,土耳其政府基於邊防安全等問題,一直不給西方探險家和科學家開方便之門,多次拒絕他們的攀山申請。雖然有少數探險家登山,但由於規模與裝備有限,難有收獲。」

掌握方舟確實位置

2003年8月,他連同梁燕城博士和聖地專家李志光牧師,首次踏足亞拉臘山,並得悉當地人流傳山上有個長形木盒,埋藏在冰雪之下。他們經過多次嘗試後,取得當地庫爾德族領袖的信任。

他說:「在踏足亞拉臘山多次後,得到當地庫爾德族領袖的信任,充分掌握了挪亞方舟的確實位置。我們隨即向土耳其軍方申請許可證,並同攀山專家和庫爾德族人組成一支亞洲探險隊出征。如果沒有他們的協助,整個過程無法這么順利。

「聽當地人說,他們的曾祖父曾進入方舟,看過里頭的房間,這信息令人感到非常興奮與期待!」

最擔心雪崩

登山之途艱辛難行。袁文輝說:「當地氣候不好,多數時候得攀爬45度的斜坡,而且一人牽綁著另一人,好像扣環一樣,萬一有一個人跌倒,我們全部就會被拖下山去,一定沒命的!還有,我們最擔心的是雪崩,因為山頂都是雪。由於氣候太冷,大概是攝氏零下10度,拍攝時又發生機器故障,折騰很久後,才順利完成拍攝的工作。

「我們分階段扎營,吃那裡的兔子、山雞等過活。我們看到有女爬山者因高山症而死掉,被抬著下山!這里是活火山,在那裡三個月,我們經歷了大大小小約500次的地震!」

證實方舟木製結構

幾番探索,終於拍攝到挪亞方舟的遺骸外貌,也證實方舟內部結構恰如所描繪的全以木製而成。熔岩包住了木舟,變成石化結構。

他說:「多年來經過無數次的火山爆發,把方舟炸成幾截,我們看到的,只是方舟其中一角。」

他說:「可惜我們不能從方舟僅有的一個窄口進去,因為地上只是薄冰,大概只有一英寸的厚度,下面全是水,走動不小心造成冰裂的話,全部會掉進冰水裡。」

近年來亞拉臘山探險者

現代第一個有據可查的登上亞拉臘山的探險者是德國醫生弗里德里希帕羅特,他在1829年上了那座山,但並未找到挪亞方舟留下的明顯遺跡。

不過,他欣賞到了埃奇米阿津修道院中(它在亞拉臘火山1840年的一次爆發時被毀),東正教神甫們頂禮膜拜的一個十字架,它很像是用《聖經》里記載的那艘船上的木材製成的。到1955年為止的歷次探險中,探險家未能成功尋獲方舟。

隨後,法國工業家弗爾南納瓦拉到亞拉臘山進行第三次探險後,帶回一根橡木樑,他斷言隱約看見了冰川下有一隻船,這根梁便是從船上掉下來的。

最初的一些分析證實這名業余考古學家的敘述:利用碳14(carbon-14)所做的檢驗,證明這件發現物的年代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

不過,一個專家組反駁說,如果它在如此長的時間里都被深埋在海拔4000公尺的冰川之下,那麼釋放的碳14與分析中所顯示的結果會完全不同。有關論戰和分析延續至今。

袁文輝也是香港影音使團總幹事,他帶領的華人攝制隊登亞拉臘山近距離拍攝實況。他說:「這次的探索是基督徒和當地回教徒的合作,充分表現出和諧與包容的精神。」

為了進一步證實挪亞方舟遺骸的真實性,他說:「我們除了把實際情景拍成影片外,也正向全世界公開招募考古學家、地質學家和科學家,安排再度前往探索和考證,希望有興趣的人能一起去探個究竟。」

影音使團實地考察攝制的《挪亞方舟》紀錄片電影自年初推出的短短幾個月內,在港、台、加、美、澳等地引起熱烈回響。影片導演楊永祥曾製作《尋找他鄉的故事》、《影響世界的中國人》等節目,曾獲香港「最高欣賞指數電視節目大獎」六連冠及紐約電視節優異獎。

方舟與洪水滅世典故

根據《聖經》的《創世紀》第6至7章記載,古代人類曾犯大罪,造物者以洪水滅世。神吩咐義人挪亞建造一隻方舟,要他一家八口,連同地上所有動物,一公一母帶進方舟,並要預備足夠的食糧。

挪亞用了120年,以歌斐木,外塗上松香,建成一艘3層高的方舟。雨降40晝夜,所有地上的活物無一生還。方舟在海上飄流150天。洪水退後,方舟便停泊在土耳其亞拉臘山上。上帝與挪亞立虹為記,從此不再以洪水滅世。

按記載,方舟300肘,闊50肘,高30肘,以今日計算單位,約長135公尺,寬22.5公尺,高13.5公尺。這個比例,在風浪中傾斜60度,也不致翻覆。估計其可用平面空間超過10萬平方英尺,比20個籃球場還要大。立體空間151萬8000立方英尺,最少等於569個現代貨運火車的容量。

現今,地球動物及水上生物共90多萬種,據專家統計,放入方舟的陸上動物約有3萬5000種,其中少數是巨型的,如長頸鹿和大象,大部分為小動物,如老鼠、貓等。所有動物進入方舟後,約等於方舟37%的體積,仍有大量空間存放糧食及活動。

❺ 挪亞大洪水真的發生過嗎有哪些地質學證據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著名的學者威廉姆·雷恩教授和沃爾特·彼得曼教授於1997年出版了一本名為《諾亞大洪水》的書。在這本書中,兩位專門研究地球遠古時代特大洪水的權威根據中東各國詳實的古文化史料提出一個十分大膽的說法 [1] :大約1.2萬年前,地球被冰層覆蓋,黑海地區存在一個淡水湖,四周環繞農田。大約公元前5600年,冰川因氣溫上升融化,融水流入海洋,導致世界各地爆發洪水,洪水穿過土耳其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進入黑海。

❻ 土耳其城市有哪些

1、恰納卡萊(Çanakkale)

是土耳其西部港市,恰納卡萊省省會。位於達達尼爾海峽最窄地段東岸,科賈河口。城市人口為186116(2014年估計)。該城市也是距古代特洛伊遺址最近的現代城市。

❼ 土耳其發大水是真的嗎

為您解答
是的,八月中左右有發洪水

❽ 一萬年前發生了什麼大洪水淹沒獅身人面像!誘發持續千年的寒潮

一萬多年前,因為一件突發事件,全球的氣溫出現驟降,北極冰川向南部移動,導致了一段1300年左右的冰河期,這一時期也被稱為新仙女木期。

而在這之前,全球的氣溫正在逐步升溫。那麼這段時間為什麼叫做新仙女木期呢?科學家們對於格陵蘭冰川,曾經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在當時原本應該生長在歐洲北部寒帶地區的,一種植物的花粉,在這一段時期開始大面積出現,並且在低緯度的地區,都能找到。這種植物是仙女木屬的,也就是說當時的氣溫十分寒冷,而這種植物又大肆南侵,像是爆發一樣,所以科學家們就給這段時間取名為新仙女木期了。

在這個時期,北美格陵蘭地區的氣溫,驟降了20攝氏度左右,這也造成了北美大多數的巨型動物群滅絕,也導致了當時瑪雅人的克洛維斯文化迅速滅亡。在歐洲,英國南部地區的溫度也降低了八攝氏度以上。

最開始人們以為這新仙女木期,這種奇特的現象,只是發生在北美和歐洲地區,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大家在世界上的其它地方,也發現了在這個時期,存在溫度降低的證據,比如說中國南海的生物硅沉積物,還有青藏高原,冰川當中的氧18同位素,都忠實地記錄下了,在那個時期出現了氣候異常變冷的現象。而這表明,其實這是一段波及世界范圍的大冰期。

那麼13000年前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一、科學推測,彗星撞地球說

關於13000年前發生的事情眾說紛紜,但是科學界傾向認為,當時有一顆直徑超過四公里的彗星,或者是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撞擊形成的碎片又隨之撞擊了北美、南美、歐洲和西亞地區,從而引發了大洪水,以及氣候的急劇變化。之後又導致了長達千年的大冰期。而這一事件也被稱為是,新仙女木事件。

1694年,著名天文學家愛德蒙哈雷,就是那一位計算出哈雷彗星的公轉軌道的哈雷。他曾經預言說,哈雷彗星每隔75年到76年,就會再次回歸地球。對於這次大冰期,他也認為說,這應該是一顆,我們人類還沒有了解的彗星,造成了一次 歷史 性大洪水。

而另外一位天文學家、法國人拉普拉斯也比較認同,他在1796年發表了巨作,宇宙系統論。書中就提到說,許多人和動物在遍及世界的大洪水,以及強烈的地震中死去,所有物種、所有人類的遺跡都被毀滅,而這正是一次彗星撞擊能夠造成的東西。

後來有更多的科學家提出了類似的假說。2007年在阿卡普爾科,舉行的美國地球物理聯盟會議上,理查德費爾斯通和韋斯特,還有其它大約20位科學家,第一次一起正式提出了彗星撞地球假說。

後來這個專家小組,還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相關論文。幾年之後,支持這個假說的更多證據也出現了。2013年有一份科研報告指出,格陵蘭島的冰心大約是在12900年前形成的。在冰心當中檢測到鉑的濃度存在異常,大概是正常狀態的上百倍。

科學家們認為這種異常,應該也是由隕石撞擊所形成的。根據推測,這塊隕石應該是一顆,直徑大約為800米的大型鐵質礦石。2017年,科研人員又在大路上的其他11個地點檢測到了鉑濃度異常的現象,而這些地點的 歷史 時期,同樣可以追溯到新仙女木期。

截至2019年為止,科研人員在全球28個地點,都檢測到了相同時期的鉑濃度異常,並且分布非常廣泛。這說明如果當年真的是有彗星撞地球的情況,那麼當時引發的災難可能是全球性的。不過呢,這些都是來自科學界的推理。

二、獅身人面像年齡之謎

而關於這場史前大洪水和氣候異常的現象,在考古界、地質界也一直是大家熱議的話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跟埃及獅身人面像有關的話題了。那麼這要怎麼聯系起來呢?

位於卡夫拉金字塔附近的獅身人面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雕像之一,但是關於它的建造者是誰,以及這座巨大雕像的建造時間,直到現在還是未解之謎。在目前所有被發現的古埃及銘文當中都找。不知道有關這座雕像的文字,什麼是誰建造的,怎麼樣建成的,干什麼用的等等等等,一概沒有。

就連他的名字斯芬克斯,也是由2000年前的古希臘人給起的。這是因為這座雕像與古希臘傳說中的斯芬克斯一樣,擁有獅子的身體。雖然大家都認為這座雕像,必然是立在卡夫拉金字塔旁邊,那自然就是,應該是在公元前2500年左右建立的。然而1857年,開羅博物館的創立者馬里埃特,他忽然發現了一座紀念碑,這紀念碑大概是埃及第26王朝,也就是公元前500年左右建立的。

然而這碑文講述的卻是一個新的故事,碑文說這是法老卡夫拉發現了這座獅身人面像,它被埋在了黃沙裡面,所以說,獅身人面像其實應該是比卡夫拉金字塔更為古老的,可是究竟有多久遠呢?

在獅身人面像的身上,有一些很明顯的波形凹紋,地質學家們一直認為,這種痕跡應該是由風沙侵蝕而造成的,但同時也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雕像身上有著痕跡,而雕像的臉上卻不存在這些凹紋。

在1950年代又有埃及學家提出了一個說法,他認為這些凹紋,應該是被洪水侵蝕過的痕跡。當時洪水只是咽到了雕像的身體部位,而臉上沒有被淹,也就沒有被腐蝕。這個說法後來又得到了另一位地質學家的認可。

1990年代,美國波士頓大學的地質學家羅伯特修齊推演了一下,這場大洪水出現的時間,應該就是在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的末期,差不多也就是我們剛剛介紹過的,新仙女木期時代。到了2008年,烏克蘭又有兩位地質學家,一位叫馬尼切夫,另一位叫帕霍敏柯支持修齊這個觀點,並深入論證了,有關獅身人面像上凹紋的來源。

他們從地質學的角度出發,詳細論證了自己的觀點,比如說凹紋是由波浪能量造成的,而不是風沙侵蝕形成的,他們認為那些凹紋跟黑海海岸,懸崖上的波浪形凹紋非常一致,而在附近被風沙侵蝕的岩石形態,就與獅身人面像上的痕跡,有著明顯的不同。所以,這兩位科學家認為,獅身人面像曾經是長期泡在水下,這個說法是成立的。

這種波形紋的地貌確實讓人覺得神秘,而且不僅僅是在埃及。在遙遠的北美洲,有位地質學家哈倫布雷茨,也在海拔高度1500米左右的哥倫比亞高原上,發現了這種波形紋地貌。他認為這些可能是由一場毀滅性的大洪水所造成的,但是因為無法解釋水源,也不知道這洪水能達到什麼程度,才能淹沒了1500米的高原。

所以說,當時的學術界並不認可他的說法。不過呢,布雷茨沒有氣餒,他前後花了30年的時間,發表了30篇論文,他終於在和30多位質疑者的辯論中舌戰群儒,取得了勝利。在後來1974年,衛星圖像的出現,讓大家比較全面地看到了地球的地貌,而這也給大洪水說,得到了最後的確認。

五年之後,67歲的布雷茨接受了美國地質學會授予的彭羅斯獎章,這是美國地質學會的最高榮譽。再給他的頒獎詞中說道,雖然大洪水說長期存在爭議,但是一張距離頭頂900公里的地球衛星拍攝的照片,已經為這個史前災難的范圍,和性質提供了明確的證據。不管怎麼樣,如果一萬多年前獅身人面像真的曾經被水淹沒過。那麼就帶來了另外一個更加重要的問題了,因為在大家的印象當中,那個時代人類還是處於石器時代,人類使用的是石器工具,裹著兩片獸皮,到處的追逐野獸,又怎麼可能有工具有能力,建出獅身人面像這樣巨大的雕像呢?要知道它可是長70多米,寬19米,是有六七層樓那麼高的龐然大物。

三、哥貝克力石陣

有人說了,只要你認可史前文明的存在,這一切就不是沒有可能的啦。咱們現在這個高 科技 的現代文明,也就是200來年的時間就已經發展成這樣了,那要是按照目前大家所說的,在漫長的46億年的地球 歷史 當中,怎麼就發展不出來,幾個像樣的高度文明呢?說到這兒啊,咱們再來看看來自另外一個史前文明的遺跡,土耳其的哥貝克力石陣。

這個石陣是位於土耳其東部,烏爾法市郊大約十公里的位置。1994年一位庫爾德族牧羊人,發現了石鎮。1995年,德國的考古學家,克萊斯史密特主持了一次挖掘行動,他們鑒定認為,這處石陣至少是有12000年的 歷史 ,是人類至今在地球上,發現的最早的文明遺跡之一。

此外,施密特的考古隊至今還挖掘出了45塊,類似矩形或者是T字型的巨石,他們距離五到十英尺,圍成了一個圓圈。在這些石頭上,雕刻的主要是狩獵時代的野豬、鴨子、長舌小龍蝦和獅子。在其中的一塊巨石上,還刻著一組神秘的圖像,包括一隻禿鷹、一隻狼,一個蠍子、一條蛇,而自從發掘出來,一直沒有學者能夠破解這組圖的含義,直到最近謎底才被揭開。

2021年6月28號,英國愛丁堡大學考古專家,馬丁斯維特曼團隊的研究成果,他們認為哥貝克力石陣其實是一種古代的觀星台,這個時刻上的不同生物所代表的,其實是不同的 星座 ,其中有人馬座、天秤座、天蠍座、蛇夫座、豺狼座、雙魚座、雙子座和處女座。因為有歲差,不同的時代, 星座 出現在天空中的位置也有所不同,而這些 星座 在石頭上的相對位置,可以對應到公元前10950年的星空,也就是大約1萬3000年前,石刻上的其他符號,包括一個無頭人,以及天空出現了疑似沖擊波一樣的東西,似乎是在描述一件災難性的事件。

斯維特曼博士認為,這描述的應該是彗星撞地球的現象。他說,這場宇宙的巨大災難,已經被紀念在了哥貝克力石陣的巨大石柱上。好,那問題又來了,13000年前,喜好夜觀天象,又可以清楚地劃分 星座 的土耳其人,他們究竟有著怎樣發達的文明呢?他們又是怎樣躲過這場災難的呢?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和大家講到這兒,大家有沒有覺得,其實對於浩瀚的宇宙來說,我們人類的文明就像是地球上的一顆小小草,一歲一枯榮呢?冬去春來新生的小草,或許不知道在這片土地上曾經有過怎樣的輝煌,然而 歷史 卻永遠不會因為被人的忘記不復存在。您對古老文明有什麼看法,不妨在評論區留言。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8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46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5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6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51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7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