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什麼時候內亂

土耳其什麼時候內亂

發布時間: 2023-01-18 22:27:37

① 帖木兒遠征土耳其,發現敵軍有蒙古騎兵,怒道:你們愧對成吉思汗

十五世紀是一個風雲激盪、英雄輩出的時代。

在東亞,永樂皇帝朱棣五征漠北,六下西洋,將明朝的國運推向頂峰;在中亞,「跛子」帖木兒東征西討,殺人盈野,幾乎以一人之力再造了蒙古帝國;在西亞,「閃電」巴耶塞特銳意進取,步步為營,控制了整個巴爾干半島。

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帖木兒東征明朝死在半路的故事很多人都聽說過,但對帖木兒與巴耶塞特之間的斗爭卻比較陌生。其實這段故事非常精彩。

當年帖木兒遠征土耳其,發現敵軍有蒙古騎兵,便使出激將法,指責他們愧對成吉思汗,而這成為他勝利的關鍵因素之一。

帖木兒是一個突厥化的蒙古人,所在的巴魯剌思部,據說是成吉思汗的同宗,但已相當疏遠。 他的家族屬於小貴族,叔父哈吉是渴石城的世襲統治者。

後來巴魯剌思部首領合札罕殺死了西察合台汗國的蘇丹,扶持黃金家族後裔作為傀儡,控制了河中地區(阿姆河和錫爾河流域)的統治權。年輕的帖木兒在合札罕帳下效力,做到千戶的位置,這是他軍事生涯的開端。

合札罕死後,他的兒子軟弱無能,無法控制局面,被哈吉聯合其他貴族奪取了權力。1360年,東察合台汗國的統治者禿忽魯帖木兒趁火打劫,率軍進入河中,迫使哈吉逃往中東。

狡猾的帖木兒立刻向禿忽魯帖木兒效忠,作為回報,禿忽魯帖木兒把渴石城的權力交給了帖木兒,不久哈吉返回渴石城,帖木兒又臣服於哈吉。兩面三刀的氣質在年輕時就表露無疑。

1361年,禿忽魯帖木兒再次進入河中,哈吉害怕被清算,在逃往途中被暗殺。

帖木兒以為叔父報仇的名義,重新控制了渴石城,忽魯帖木兒很欣賞帖木兒的才智,在返回東方時,任命也里牙思火者為河中總督,帖木兒為輔佐,這為他以後的生涯積累了政治資源。

也里牙思火者的暴政引起了人們的反抗,帖木兒也是其中一員,遭通緝後逃往波斯地區,在與地方長官扎蘭丁的內斗中被打傷了一條腿,從此得了個「跛子帖木兒」的綽號。

此後帖木兒與大舅子迷里忽辛重返河中,組織起軍隊,驅逐了也里牙思火者,佔領中亞重鎮撒馬爾罕,扶持起西察合台汗國的後裔,將東察合台的勢力趕了出去。

外部壓力解除後,帖木兒與迷里忽辛為爭權奪利而反目,最終心狠手辣又佔了一點運氣的帖木兒勝出,掌握了西察合台汗國的軍政大權,後自稱蘇丹。

站穩腳跟後,帖木兒開始了征服者的步伐,東征察合台,北擊欽察,西征波斯,南屠印度,所到之處屍橫遍野,喜歡屠城的他讓人聞之色變。

在東征西討的過程中,帖木兒一直想與統治埃及和敘利亞的馬穆魯克王朝結盟,但遭到拒絕,馬穆魯克王朝還斬殺了帖木兒的使者。

帖木兒在收拾完東邊的對手後,親率主力直撲敘利亞,攻克阿勒頗,進行了大規模的屠城。

這樣一來,帖木兒帝國的疆域就與西邊的另一個強權——奧斯曼土耳其接壤了。

奧斯曼土耳其正值一代雄主巴耶塞特當政時期,在他的領導下,奧斯曼的勢力深入巴爾干半島,接連在科索沃、尼科堡戰役中大敗歐洲聯軍,拜占庭帝國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已處於包圍之中。一場強者之間的較量即將拉開序幕。

最初的較量是從文斗開始的。首先帖木兒給巴耶塞特寫了一封信,信上先把自己誇了一番,說 「我們的軍隊從大海這一頭延伸到另一頭,無數崇高君王充當我們的守衛」

然後把巴耶塞特損了一頓,說你不過是個突厥水手,在歐洲人那裡佔了一點便宜,那也是先知祝福的功勞,你不過是只螻蟻,不要試圖對抗大象雲雲。

巴耶塞特也不是善茬,回信反唇相譏,大意是說誰不打誰孫子,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軍隊碰面,如果你不敢決戰,你的妻子就會三次進入陌生男人的懷抱。」

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只有兵戎相見了。

帖木兒點起14萬大軍,迅速包圍了奧斯曼東部邊境城市錫瓦斯。這座城市由巴耶塞特的一個兒子管理,他試圖堅守待援以拖延時間,但帖木兒的百戰精銳攻堅能力相當強悍,一鼓作氣就拿下錫瓦斯,照舊進行了屠城。

噩耗傳到了正在巴爾干前線的巴耶塞特,他勃然大怒,放棄對君士坦丁堡的圍困,率領10萬主力部隊日夜兼程趕到錫瓦斯西邊的森林地帶。

久經戰陣的巴耶塞特也不是傻子,之所以選擇這個地點,是因為他的部隊是步騎結合,而帖木兒的部隊大多是騎兵,機動性非常強,這樣可以抵消對手的優勢。

但是帖木兒更老練,他知道此時發起強攻根本占不到便宜,比起正常繼位的巴耶塞特,從小生活在軍閥林立環境中的帖木兒,擁有更高的政治手腕。

這事兒還要從伊爾汗國的崩潰說起,伊爾汗國是旭烈兀建立的蒙古四大汗國之一,也是最早滅亡的一個。

留在伊爾汗國故地的蒙古部落,被各種新興勢力所瓜分,奧斯曼崛起後控制的小亞細亞地區因為有豐富的草場,成為他們的主要放牧地。因此奧斯曼軍隊中有大量的蒙古騎兵。

蒙古人雖然散落各地,但是在成吉思汗這面旗幟的感召下,他們仍然可以團結在一起。

帖木兒就抓住了這一點,他給當地的蒙古部落首領修書一封,信上沒有文縐縐的語言,而是開門見山: 「你們真是愧對祖先成吉思汗,你們居然在曾經的奴隸手下過著卑躬屈膝的生活,真是不知羞恥!」

這很對蒙古漢子的胃口,一時間群情激奮,不久帖木兒又來了第二封信,承諾打敗巴耶塞特之後,把小亞細亞的土地分封給他們,還附送了一堆金銀財寶。

在他的威逼利誘下,這些蒙古人決定投向帖木兒,答應做他的內應。

在做好政治攻勢後,帖木兒利用騎兵的機動優勢,迅速拔營跑得無影無蹤。

當巴耶薩特的斥候探查時,發現帖木兒已不知去向,還以為他被嚇破了膽子。

接下來的幾天是暴風雨前的寧靜,最後發現帖木兒的行蹤時,他已經逼近奧斯曼舊都安卡拉城下。好一招圍魏救趙!

安卡拉位於小亞細亞的心臟地帶,不容有失,巴耶塞特急忙率領疲憊之師,強行軍回援安卡拉,到達戰場的只有8萬多人,開戰之初就落了下風。

接下來就是著名的安卡拉之戰。

帖木兒深通兵法,利用這幾天的時間差,精心選擇了決戰地點,並占據了唯一的水源。這使奧斯曼軍陷入了兩難境地,疲憊的部隊需要休整,但若休整又會使部隊更加乾渴,巴耶塞特考慮再三,決定第二天一早發起進攻。

雙方在丘布克平原展開了自己的精兵強將。奧斯曼一方,巴耶塞特坐鎮中軍,掌握著赫赫有名的蘇丹親兵(音譯耶尼切里),這是奧斯曼在被征服地區徵收幼童,從小培養的職業軍人,戰鬥力不容小覷,曾在歐洲戰場上大放異彩。

奧斯曼左翼是塞爾維亞大公斯特凡率領的歐式騎兵,他們是臣服於奧斯曼的附庸,雖然心不甘情不願,但為了保護人質的安全,不得不奮勇殺敵。

奧斯曼右翼是巴耶塞特愛子蘇萊曼的部隊,主要是小亞細亞東部的突厥和蒙古部落騎兵,最後也是這里出了問題。

奧斯曼後備軍由巴耶塞特的四子穆罕默德·穆拉德指揮,這是奧斯曼最精銳的西帕希重騎兵。

帖木兒的布陣與巴耶塞特很相似,卻具有蒙古特色和一些波斯元素。

帖木兒把精銳的戰象和重騎兵擺在中間,由愛孫穆罕默德·米爾扎指揮,自己則坐鎮後備軍,隨時掌握戰場節奏。左翼由帖木兒的四子沙魯克率領,右翼由三子米蘭沙赫率領,都是蒙古傳統的輕騎兵。

這個陣型看似隨意,實則非常靈活,便於發揮兵力優勢。

上午時分,雙方幾乎不約而同地從兩翼開始了進攻。

帖木兒的蒙古騎兵先快步向前,然後突然向左或向右轉向,向正在列隊前進的奧斯曼騎兵射出密集的箭雨,這是典型的蒙古輕騎兵戰術,不少奧斯曼騎兵紛紛落馬。

奧斯曼左翼的塞爾維亞重騎兵憑借堅固的盔甲,強行沖擊帖木兒的軍陣,雙方混戰在一起。右翼就不容樂觀了,大部分都是新歸附的部落騎兵,裝備較差,意志不強,在箭雨的殺傷下畏縮不前。

蘇萊曼鼻子都氣歪了,嚴令士兵向前沖鋒,但帖木兒軍又玩出新花樣,一對對騎兵用繩子拉著火球沖了過來。

這或許是帖木兒事先約定的信號,大約1萬多名蒙古和突厥騎兵突然調轉矛頭,向蘇萊曼王子圍殺過來,右翼頓時一陣大亂。

左翼的斯特凡大公表現神勇,已經三次突破帖木兒軍的戰線,只是被源源不斷的後備軍擋住了去路,斯特凡屢次求援,請巴耶塞特把主力壓上來。

雙方的精銳中軍一時間打得難分勝負,這時候就考驗主帥的決斷能力了,巴耶塞特猶豫了一下,決定派出後備軍支援右翼,把自己的寶貝兒子救出來。

西帕希重騎兵果然名不虛傳,成功地護送蘇萊曼王子撤離了戰場,不過右翼的崩潰已成定局,左翼的斯特凡大公遲遲不見援軍,攻勢也漸漸減弱下來。

巴耶塞特面對兩翼的頹勢,仍然希望靠著蘇丹親兵的驍勇善戰放手一搏,而帖木兒看出對手已經沒有機動兵力,便將後備軍全數壓上,不斷擠壓奧斯曼軍的陣地。

巴耶塞特指揮部隊且戰且退,准備據守附近的一個小山丘。帖木兒的孫子穆罕默德·米爾扎看準時機,命令撒馬爾罕重騎兵發起最後一次集團沖鋒,奧斯曼大軍終於崩潰了。

巴耶塞特見大勢已去,撥馬便走,可惜運氣實在太差,他的坐騎突然失蹄,把他重重地摔在地上,一代雄主就這樣做了俘虜。

關於這位傳奇人物的結局,帖木兒帝國的史書記載巴耶塞特受到了君主應有的禮遇,但歐洲史學家則稱他被關在金籠子里受盡羞辱。不管怎樣,身體和心靈的雙重創傷使巴耶塞特在半年後含恨而終。

然而 歷史 就是愛開玩笑,帖木兒武力雖強,卻並不能有效控制新征服的土地。

他把奧斯曼的剩餘領土分封給巴耶塞特的四子穆罕默德,然後回到撒馬爾罕,策劃對明朝的遠征。

在他暴病身亡以後,帖木兒帝國陷入內亂,土崩瓦解,奧斯曼土耳其重新崛起,最終成為地跨歐亞非的大帝國。

布哇著/馮承鈞譯.《帖木兒帝國》.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2013

傑森·古德溫.《奧斯曼帝國閑史》.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

② 土耳其與俄羅斯有過幾次戰爭都誰贏了

17-19世紀俄國與奧斯曼土耳其之間為爭奪高加索、巴爾乾等地進行的系列戰爭,其中重要的有10次。俄土戰爭斷斷續續前後共長達241年,是歐洲歷史上最長的戰爭系列。戰爭的結果是俄國擴大了疆土,土耳其逐漸衰落了。

俄土戰爭的開始,為了爭奪第聶伯河下游地區。1676年,俄國對土耳其宣戰,戰爭持續5年未能分出勝負,於1681年簽署和約,奧斯曼帝國承認沙皇俄國對第涅伯河左岸地區的統治,俄土戰爭第二次,1683年7月土軍圍困維也納。次年奧地利、波蘭和威尼斯結成反奧斯曼的「神聖同盟」,俄國加盟。戰爭的結局是:亞速和延伸到米烏斯河的亞速海沿岸一帶歸俄國,俄國獲得亞速要塞。

俄土戰爭第三次1710年,土軍北伐收復頓河河口。俄土戰爭爆發。1711年,沙皇彼得一世親征普魯特河,陷入重圍。戰爭以俄國失敗告終,被迫放棄亞速,並需拆毀亞速海沿岸的防禦工事,俄土戰爭第四次,1735年底克里米亞韃靼人襲擊烏克蘭和高加索成為了戰爭的借口。之後,俄國面臨瑞典入侵的威脅,而盟國奧地利又退出戰爭。

最終戰爭的結果是俄軍退出克里米亞半島。最後簽署的巴黎和約使俄羅斯喪失了幾乎歷次對土戰爭的成果,這也是土耳其在對俄作戰中取得的唯一一次勝利。

③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迅即瓦解是什麼時候

公元1402年7月2日日,兩軍在安卡拉戰役中苦戰一天,巴耶札德戰敗,與其子一起被俘。驕橫成性、不可一世的巴耶札德不肯認輸,對鐵木爾罵不絕口,遭致殺身之禍。樹倒猢猻散,消息傳來,被土耳其軍隊征服的各個國家紛紛起義,脫離巴耶札德的統治,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迅即瓦解,拜占廷因此得到解救。

但是,這個事件只能救拜占廷一時而不能救其永遠,拜占廷的滅亡也成歷史必然,它只是推遲了拜占廷的滅亡日期。50年後,拜占廷的末日終於來到了。

④ 為什麼土耳其會亂了

原來敘利亞沒亂的時候,庫爾德人的獨立有敘國內的壓力(就是不同意)。現在敘政府軍跟反對派打得不可開交,不來找庫爾德人的麻煩,反而如果反對派上台,自然希望接管一個完整的國家,也不同意庫爾德的獨立,所以現在反而是庫爾德人跟反對派不順眼了。沒有了來自敘政府的壓力,庫爾德人自然也想順水摸魚,爭取獨立。而火雞的一部分領土就是他理想中未來國家的一部分。美帝搞亂敘利亞,這種亂,並不能像他希望的那樣停留在敘利亞國內。周邊各國也不得不慎重行事。

⑤ 土耳其政變,為什麼突然發生,又突然失敗

說道土耳其這次政變,就不得不提一下土耳其這個國家的近代史。眾所周知,近代中國號稱「東亞病夫」,是個列強就能欺負兩把。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還有一個「西亞病夫」,那就是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這個曾經的地跨三洲的大帝國,到了近代比大清國還要腐敗愚昧落後。在列強的瓜分下,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帝國只剩下了幾十萬平方公里。就這些國土還因為其在一戰中的失敗被分割。

這時候,出現一個牛人,他就是凱末爾,作為一戰時期的國家英雄,一手策劃了一場改變國家命運的政變,號稱凱末爾革命。廢除了蘇丹,變帝國為共和國。不盡擋住了協約國的侵略,保住了國家主權,還開始可這個國家最深刻的變革——世俗化。在之前的帝國時期,土耳其是一個伊斯蘭教國家,蘇丹就是哈里發,是伊斯蘭世界的領袖。而凱末爾改革,廢除了哈里發,實現了政教分離,完全像西方靠攏,用他的話說,世界上除了西方文明就沒有別的文明了。同時他還進行了一系列的資產階級改革,使得土耳其成為了世界上世俗化最成功的國家。

但這只是一個表象而已,大家看到的更多是土耳其的世俗化精英群體,但是在其國內還有大量的穆斯林民眾。保不齊什麼時候選舉上台的政府,就是反世俗化的,這時候軍隊就會走出來「撥亂反正」,因此土耳其國內才會政變不斷,幾乎每十年政變一次。因為軍隊自認為繼承了國父的遺志,雖然政變是對國家正常民主的極大破壞。

這次政變也是如此。現任總統埃爾多安,穆斯林兄弟會出身,上台之後,通過成功的經濟政策獲得民心之後,開始了近乎獨裁的統治。隨著中東牛人薩達姆、卡扎菲等人的覆滅,埃爾多安一心要成為伊斯蘭世界的領袖。不但摸了北極熊的屁股,打下了老毛子的飛機。還在國內大肆推行伊斯蘭教法,開倒車。這下軍隊不滿意了,於是就有了這一次的軍事政變。不過,很可惜,埃爾多安執政多年,其勢力早就已經滲透進軍隊內部。這次政變的軍隊只佔一小部分,很快就被終於埃爾多安的軍隊鎮壓了,所以才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失敗了。

政變雖然結束,但土耳其國內社會階層的對立,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世俗主義與宗教主義的沖突,隨著世界經濟環境的惡化、中東地區極端勢力的發展、地緣政治各方勢力的博弈,有著愈演愈烈的趨勢。強人埃爾多安,能否帶著國家走出這一關,看來還是未知數。

⑥ 敘利亞為何與土耳其發生沖突土耳其為何還會收留內亂的敘利亞難民都是穆斯林國家為何還會這樣呢

關於你的問題可以通過以下新聞報道獲得一些資料:
《新聞分析:敘利亞土耳其邊境緣何炮擊不斷》,浙江在線,2012年10月9日 該報道主要從地緣政治和國家利益來論述兩國關系目前困境。
http://china.zjol.com.cn/05world/system/2012/10/09/018860024.shtml
自今年7月敘利亞反對派武裝「敘利亞自由軍」展開在阿勒頗的軍事行動以來,政府軍與反對派武裝一直在當地纏斗不休,雙方互有進退。10月3日,數枚從敘境內發射的迫擊炮彈落在土東南部邊境地區,炸死5名平民,引起土耳其強烈反應。
綜合分析由於土在敘危機中積極支持反對派的立場,此事也引發了其他猜測。從敘境內射入土境內的炮彈是敘反對派武裝發射的,目的是挑起邊界事端,迫使敘政府應對來自土方的壓力。
希望能幫助到你的問題解決。
杭州圖書館

⑦ 領土廣袤的奧斯曼土耳其怎麼衰落的,是怎麼一步步被肢解的

輝煌的奧斯曼帝國在19-20世紀走到了歷史的盡頭。當奧斯曼帝國加入同盟國,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意味著它作為砧板上的肉的命運以無法改變。

5、海峽被其他國家管理。黑海海岸基雷松之東、艾爾新疆、木施以西、比特利斯及凡湖以南歸亞美尼亞;包括達達尼爾海峽及博斯普魯斯海峽兩旁的「海峽地區」成為非軍事區,但協約國擁有對該地區的軍事行動權。美、英、法、意、日、俄六國組成「海峽管理委員會」,負責區內航運、燈塔管理及領航等事宜;原屬奧斯曼之阿拉伯及伊拉克地區領土割予英、法兩國,成立新的保護地。其中卡拉塔施及馬爾丁以南歸敘利亞,摩蘇爾以南歸伊拉克。

⑧ 拜占庭帝國(東羅馬帝國),馬其頓帝國,土耳其帝國的區別與聯系!

馬其頓帝國是古代巴爾干半島的一個國家,以皇帝亞歷山大最為有名.他在位期間東征西討建立了地跨歐亞非的人類歷史上的龐大帝國,最遠甚至進入了印度邊境.但由於帝國過於龐大超出了當時行政能力的極限,在亞歷山大去世後帝國迅速分裂,自己的妻子兒女也都被殺死.最後馬其頓帝國分裂為三個國家,這些國家最後都被羅馬人消滅.馬其頓帝國與摟主所說其他兩個帝國沒有任何聯系.

拜占庭帝國是因羅馬帝國後期宗教,政治,經濟東西方發展的不統一而分裂出去的帝國.創始者為君士坦丁一世.與羅馬帝國顯著不同的是拜占庭帝國信仰東正教,並且皇帝對宗教事務有著裁決權與干涉權;在拜占庭帝國中期為抵禦波斯人和哥特人的入侵帝國建立軍區制,以軍區為單位組織地方防禦,這也造成了拜占庭帝國後期軍閥割據的現象.

拜占庭帝國最有名的王朝有查士丁尼王朝,其第一代統治者查士丁尼一世在位期間重新建立起一個龐大的東羅馬帝國.最終再次將整個地中海納為羅馬人的內湖;並完善了法典,建立了拜占庭帝國的法律體系.還有馬其頓王朝,這與之前所述亞歷山大的馬其頓帝國沒有任何聯系,只是該王朝發源於馬其頓軍區而已.在馬其頓王朝的統治下拜占庭帝國擊敗了宿敵保加利亞王國,重新擁有了巴爾干半島,並在對阿拉伯人的入侵中成功奪回了小亞細亞.馬其頓王朝統治時期稱為拜占庭帝國的黃金時代.

拜占庭帝國的衰落始於王朝內亂,由於繼承權的問題而導致的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出面干涉,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一度被十字軍佔領.雖在幾十年後奪回但帝國已經元氣大傷.最後拜占庭帝國被土耳其帝國所消滅.

土耳其帝國是奧斯曼一世建立的,因此又稱作奧斯曼帝國.土耳其帝國信仰伊斯蘭教,皇帝稱作蘇丹.土耳其帝國於15世紀興起,相繼滅亡了羅姆蘇丹國與拜占庭帝國,成為歐洲人談虎色變的一支伊斯蘭勢力.

此後土耳其人在歐洲與北非大肆擴張,一度危及神聖羅馬帝國統治者哈布斯堡家族的故鄉奧地利.歐洲基督教聯軍在16世紀兩次組織聯軍保衛維也納,成功擊退了土耳其帝國兩次大規模的入侵.之後哈布斯堡家族(當時是神聖羅馬帝國與西班牙王國國王)率領西班牙海軍,聯合威尼斯,熱那亞等海軍在勒班托擊敗了龐大的土耳其艦隊,是歐洲對土耳其戰爭的重要轉折點.從此土耳其帝國無力發動大規模的入侵,雙方轉為相持階段.

土耳其帝國於18世紀開始迅速衰落,在19世紀已經論為歐洲列強政治把戲的工具.最著名的是1855年的克里米亞戰爭,沙皇俄國借口土耳其迫害東正教徒入侵土耳其帝國,引來英法,撒丁以及奧地利的干涉,爆發了大規模的克里米亞戰爭.

土耳其在一戰中加入德國,奧地利,保加利亞的軍事同盟,戰後帝國被凱末爾的革命所推翻.

⑨ 巴爾干戰爭發生在什麼時候 巴爾干戰爭簡介

巴爾干戰爭(The Balkan Wars)是指於1912~1913年間,在歐洲東南部巴爾干半島發生的兩次戰爭。
第一次巴爾干戰爭(1912.10~1913.5)
巴爾干同盟對土耳其的戰爭。意土戰爭(1911~1912)期間,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和門的內哥羅結成巴爾干同盟,1912年10月9日 ,門的內哥羅首先向土宣戰,17、18日,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和希臘先後參戰。10月底保軍逼近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至11月中旬,土耳其在巴爾乾的屬地只剩君士坦丁堡等5處。11月初,土耳其請求歐洲列強調停,並於12月3日與保、塞、門三國簽訂休戰協定。在歐洲列強斡旋下,1912年 12月16日土耳其與4個交戰國在倫敦開始議和談判。1913年1月23日,土耳其國內發生政變,新政府在德國(1871~1918)的支持下,態度強硬,和談破裂。2月3日,戰事再起。3月5日,希軍攻克亞尼納。3月26日,保 、塞聯軍攻陷亞得里亞堡。4月22日,斯庫台奧斯曼帝國軍隊投降。土耳其帝國再次求和。5月30日,土耳其與巴爾干4國簽訂《倫敦條約》。條約規定,埃內茲至黑海的米迪耶一線以西的土耳其歐陸屬地(阿爾巴尼亞除外)和克里特島割讓給巴爾干同盟國家;阿爾巴尼亞獨立,但須受俄、英、法、德、奧、意6大國監督;愛琴海諸島問題則由德、奧、英、俄4國處理。
第二次巴爾干戰爭(1913.6~1913.8)
以保加利亞為一方,希臘、塞爾維亞、羅馬尼亞、門的內哥羅和土耳其為另一方的戰爭。第一次巴爾干戰爭結束後,塞爾維亞由於未得到通往亞得里亞海出海口,要求得地最多的保加利亞劃出馬其頓的一部分作為補償;希臘要求領有馬其頓的南部和西色雷斯。未參加同盟的羅馬尼亞則要求佔有南多布羅加。1913年6月1日,塞 、希秘密訂立反保同盟,羅馬尼亞旋即加入。6月29日,保對塞、希發動突然攻擊,遭到猛烈抵抗。土耳其欲乘機收復失地,於7月16日向保加利亞發動進攻。7月29日保加利亞力屈乞和。8月10日簽訂了《布加勒斯特條約》。依約,塞取得馬其頓的大部,希取得馬其頓南部(包括薩洛尼卡)、色雷斯西部和克里特島,羅取得南多布羅加,土收回東色雷斯和亞得里亞堡,門的內哥羅的領土也有擴充。通過兩次巴爾干戰爭 ,塞爾維亞實力大為增強。這就加深了塞與奧匈帝國(1867~1918)的矛盾,終於使巴爾干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地。

⑩ 敘利亞內戰的緣由是什麼

派別之間素有矛盾,國內政治氛圍吃緊,經濟不景氣,蘇聯解體後華約實力削弱,波及到敘利亞,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美國等西方國家政治滲透,使得內部矛盾突出,在美國等√反對派武器裝備及物質支持下,開始出現內亂,伊拉克阿富汗被美國搞亂後,一些地方恐怖組織趁火打劫加劇了敘利亞的內亂,土耳其利用庫爾德人問題插手敘利亞事物更增添了敘利亞問題復雜性。
歸根結底是阿富汗危機和伊拉克危機及華約解體綜合造成的。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8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4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5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5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6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4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79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