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底盤為什麼越來越小

土耳其底盤為什麼越來越小

發布時間: 2023-01-22 12:57:31

1. 一戰奧斯曼土耳其為何要加入同盟國陣營 這其中有什麼原因

說起第一次世界大戰,這是歐洲歷史上幾個大國為了爭奪利益和底盤而爆發的一場戰爭,主要戰場在歐洲。不過亞洲國家想要獨善其身肯定是不可能的,很快也被捲入到了其中。緊鄰歐洲戰場的波斯愷加王朝卻倒了大霉。那時候波斯已經發現了大片油田,黑乎乎的石油讓人眼紅。因此俄國兵從北邊南下,土耳其和德國兵從西邊過來,英國兵從東邊經過阿富汗過來,幾家在波斯大打出手。所謂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不過如此。經過幾次大戰,同盟國的軍隊被轟了出去。
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被捲入程度最深的,還要數亞歐交界處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近一個世紀,同盟、協約兩大陣營中的國家都欺負過土耳其,但欺負得最狠的莫過於協約國的沙皇俄國。相反,同盟國的老大德國本身統一很晚,倒是沒怎麼欺負過土耳其。德皇威廉二世還口口聲聲德國是奧斯曼的好朋友,甚至專門給七百年前的阿拉伯英雄薩拉丁送了大理石棺材,對土耳其也很夠意思,把兩艘新式軍艦也送給了土耳其。這么一來,奧斯曼土耳其決定跟德國做好朋友。

1914年10月,土耳其派出了德國贈送的軍艦,揍掉了老對頭俄國海軍的幾顆大牙。日薄西山的奧斯曼帝國正式加入了同盟國一方。協約國想不到這個「歐亞病夫」竟敢和自己作對,當即調兵遣將前往土耳其想教訓教訓。土耳其此時已經換上了青年黨執政,心想俺們再也不是當初那個腐朽落後、任人宰割的封建國家了,何懼你們這些帝國主義!

他們調兵遣將跟協約國對著干。奧斯曼土耳其當時的領土已經不太多了,歐洲的伊斯坦布爾等一點地盤和小亞細亞算是土耳其人的基本地盤,另外還占據著今天的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沙特西部等阿拉伯地區。土耳其的邊境四面烽煙不絕。比如前面說的,在東邊跟英國、俄國爭奪波斯,在北邊的高加索、黑海一帶和俄軍進行拉鋸戰。

西邊也打起來了。英國、法國在1915年派出一支強大的艦隊,掩護著大批陸軍,向歐亞交界處的達達尼爾海峽進攻,企圖把土耳其切成兩段。土耳其軍隊在德國顧問的指點下,堅守海峽。英法海軍逼近陸地,萬炮齊轟,土耳其就布下水雷,炸沉炸傷不少敵艦;英法軍派出掃雷艦開路,土耳其就趁敵軍掃雷艦過去後,抓緊再布下一批;英法陸軍在岸邊登陸,土耳其就在山頂布陣,居高臨下,迎頭痛擊。曾經被歐洲強國藐視的土耳其陸軍,如今堅守陣地,使協約國軍隊寸步難行。經過半年的激戰,雙方各自損失10多萬人,協約國軍隊被迫撤退。這一戰,土耳其軍隊以勝利贏回了榮譽,負責指揮的將軍凱末爾(1881—1938年)成為民族英雄。而協約國方面則受到很大震盪,海軍第一次官費希爾辭職,力主此次戰役的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下台,前線指揮官漢密爾頓將軍從此退役。

真正打得厲害的還是南邊。協約國沒法直接攻入土耳其核心領土,就分兵進攻阿拉伯地區。英國派了一支兵馬,從波斯灣北上,企圖攻克巴格達。這支軍隊在伊拉克沙漠里傻乎乎一路狂奔,最後被土耳其軍隊包圍在庫特伊馬拉,彈盡糧絕,水也喝光了,只好在1916年4月投降。1917年,英軍在波斯灣方向投入12萬大軍,進攻由3萬5千人防守的巴格達,雖然最終得勝,卻傷亡了4萬人,還有大批人病死、渴死、熱死,連司令官莫德將軍都死了。

土耳其和英國還在亞非交界的西奈沙漠拉鋸著。先是土耳其軍隊從巴勒斯坦向埃及進攻,被英軍打退。接著英國軍隊從埃及向巴勒斯坦反攻,又被土軍打退。雙方你來我往,反復爭奪了幾個回合,都沒佔到便宜。1917年3月,英國4萬大軍向加沙發動進攻,卻兩次被數千人的土耳其軍隊打退,損失上萬人。眼看這么下去,英軍在西亞還不知道要被磕掉多少顆大牙。幸虧這時,英國在中東方面的總司令換成一個叫艾倫比的厲害人物。艾倫比到達埃及後,親臨前線觀察地形,得出結論:要從埃及進攻西亞,必須先佔領水源地比爾謝巴,這樣才能讓大軍有水可以喝,也足夠支撐穿越沙漠的需求。於是,艾倫比先做出要繼續猛攻加沙的架勢,誤導土軍把主力都調去防守,然後在1917年10月以8萬大軍的力量向比爾謝巴發動突襲,僅用一天就拿下了這一水源地。佔領水源地之後,在沙漠里打仗就有了保障。艾倫比隨後分兵進擊,佔領交通樞紐,切斷了土軍退路。到12月9日,攻佔了聖地耶路撒冷。同時,艾倫比還充分利用了阿拉伯人反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起義。
阿拉伯的勞倫斯
20世紀初,在整個阿拉伯地區,反對土耳其的起義已經風起雲涌。「一戰」爆發後,英國更是出錢出槍支持阿拉伯人造反。1916年,阿拉伯領袖海珊·伊本·阿里(1854—1931年)發動大起義,在1916年10月宣布建立「阿拉伯王國」,阿里自稱國王。英國軍官勞倫斯(就是「阿拉伯的勞倫斯」)奉命去給阿里當軍事顧問,指揮阿拉伯人大打游擊戰,四處煽風點火,搶占城市,切斷鐵路,把土耳其的西亞防區攪成了一攤爛泥,搞得土軍焦頭爛額,有力地配合了艾倫比的進攻。雖然英軍、阿拉伯聯軍在1917年底取得了中東地區的勝利,但在整個戰局上,由於俄國爆發十月革命,退出戰爭,協約國失去了一個大塊頭盟友。

這樣一來,土耳其在高加索方向的壓力頓時沒了,不但把不少軍隊調到中東,還趁勢搶佔了亞美尼亞、喬治亞、亞塞拜然等高加索地區。德軍也得以把大批軍隊從東線調到西線,協約國在戰爭西線的壓力大大增加,中東的英軍也被抽調不少去支援法國。這么此消彼長,接下來的幾個月,艾倫比停止進攻,土耳其也得以暫時固守防線。協約國的困難是暫時的。等到1918年,美軍大舉登陸歐洲,協約國立刻恢復了進攻。中東局勢也隨之轉好。

1918年9月,艾倫比一面佯攻約旦河谷,一面令勞倫斯和阿拉伯游擊隊在敵後到處奇襲,分散土耳其和德國人的注意力。隨後,艾倫比在地中海岸邊發動突襲,一舉突破土軍防線,然後切斷了土軍的退路。短短幾天,土耳其的主力便被摧毀了。英軍在阿拉伯起義軍配合下,38天推進560多公里,奪取了整個巴勒斯坦、黎巴嫩和敘利亞,殲滅了在西亞的土軍,光俘虜就抓了7萬多人,自己傷亡卻不到5000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阿拉伯地區的幾百年統治也宣告結束。

2. F1的歷史

F1是一級方程式賽車的簡稱,它的英文全稱是FORMULA ONE。
Formula one 官方網站 http://www.formula1.com/
發展歷程
F1世界錦標賽由國際汽車聯合會於1950年第一次舉辦,每年舉行一次。英國人埃克萊斯通是其「掌門人」。參賽選手按積分多少決出當年的F1車手總冠軍,車手總成績最高的車隊則獲得年度車隊總冠軍。
方程式賽車是由本世紀初的場地賽車派生出來的。方程式賽 車分3個等級:三級方程式、三公升方程式和一級方程式。一級方程式是方程式賽車的最高境界。
一級方程式賽車對車手的要求十分嚴格,必須是取得三級方程式和三公升方程式駕駛執照,且身體素質非常好的專業運動員才能成為一級方程式賽車車手。國際汽聯每年頒發的一級方程式「超級駕駛執照」不會超過100張。
一級方程式賽車的車速最高可達370公里/小時(2004年)以上,平均速度是200—250公里/小時。歷史上也曾有人製造出時速在500—1000公里之間的賽車,但是,這么高的時速只能在瞬間產生,且這種賽車不能批量生產也不能常年使用,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汽車。所以,只有一級方程式賽車才是真正的速度之王。
目前,被稱為「三大車隊」的F1車隊是義大利的法拉利車隊、英國的邁凱倫車隊、德國的寶馬索伯、法國的雷諾。(08年)一部賽車的製造成本在480萬元人民幣以上。
其實,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歐洲已有多個極具盛名的賽車場,但那時的賽事因參賽車輛不多,因而對參賽者無嚴格的限制。50年來,一級方程式賽車的引擎規格不斷有大幅改變,到1986年自然吸氣引擎被禁止,一級方程式車壇全力發展渦輪增壓引擎。後因渦輪增壓馬力太大,被國際汽聯在1989年停用,以3·5公升的自然吸氣引擎取代F1的第一次正式比賽是1950年的英國silverstone大獎賽,當時英國皇室親臨觀看,義大利車手Giuseppe Farina贏得第一個F1大獎賽冠軍,同時他也是當年的車手總冠軍,即F1歷史上第一個車手總冠軍獲得者。
1951年,F1出現了一位真正的車王,Juan Manuel Fangio,阿根廷車手,5次獲得車手總冠軍(1951,54-57)。不可思議的是,他是38歲才參加一級方程式比賽的!
1958年,Cooper-Climax賽車首先採用了後置發動機的設計,是F1歷史上的一次技術革命。圖上是Stirling Moss正在駕駛一輛後置發動機的Cooper賽車。
車王Fangio後的1958年賽事,呈現出幾位英國車手群雄競爭的局面,年終排名前四位都是英國車手,包括Mike Hawthorn,Stirling Moss等。另外,F1開始設立「年終車隊總冠軍」也是在1958年。
總之,無論道路多麼坎坷,50年代的F1已經不再屬於早期賽車運動,採用FIA專門制定的比賽規則——「一級方程式」,F1開始了大踏步的前進。
60年代是F1的一個重要轉折期,F1脫離了稚氣。
首先看技術方面,僅僅兩年時間,後置引擎就被各車隊廣泛使用。這時候,Cooper車隊的後置引擎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獲得了1959,60兩年的車手總冠軍和車隊總冠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整個60年代,除了Ferrari的兩個車手總冠軍,幾乎是一個英國車隊和英國車手的時代,車隊包括BRM,Lotus,Brabham-Repco,車手包括Clark, Graham Hill,Jachie Stewart,John Surtees。其中John Surtees是一個既獲得過F1世界冠軍,又獲得過摩托車世界冠軍的人。
Colin Chapman的設計天賦使Lotus車隊逐漸成為一支夢幻車隊,Lotus車隊1967年首先使用了雙座4氣門發動機(DFV engine),這種發動機後來統治了整個70年代。另外,60年代時,Lotus車隊在空氣動力學方面也處於的領先地位,現在的下壓力理論就是從那時建立的。
60年代,比賽的事故開始增加。關於這一點,我們看看兩界世界冠軍Jim Clark的60年代。1960年,他開著一輛濺有當場死亡的英國車手鮮血的賽車沖過Spa的終點。1961年義大利大獎賽上,他與Trips(German, Ferrari)相撞,使Ferrari車撞進人群,Trips和14名觀眾死亡。1968年,這位無可置辯的世界冠軍在Hockenheim的一次練習賽中死亡。這一切,使人們從根基上開始質疑F1這項運動,引發了很多思考。
同樣1968年,Lotus賽車印上了金樹葉香煙(Gold Leaf cigarettes)的宣傳廣告,這是F1歷史上第一次引入商業贊助,可以參看上邊Lotus車的照片。
70年代使F1逐漸走向成熟
首先,70年代的一系列賽道事故使安全問題得到了異常重視。
1970年的車手總冠軍Jochen Rindt是F1歷史上唯一一位死後的世界冠軍。
另外,1973年,由於不忍接著看更多的賽道悲劇,Jackie Stewart決定把他的第100次大獎賽Watkins Glen大獎賽作為他的告別賽。但是似乎別有寓意的,Francois Cevert在這次大獎賽的練習賽中死亡。結果,Stewart領導掀起了F1歷史上第一次「安全革命」。
這次安全革命使F1的賽車、賽道和車手裝備等,都從安全形度進行了審查,論證,改進。
在人們眼中,Jackie Stewart不僅獲得了3個車手總冠軍,似乎更重要的是,他給F1帶來了安全意識。
70年代的另一件大事要從1976年代的世界冠軍James Hunt說起。James以他花花公子的作風,開始吸引世界的目光。F1開始受到世界媒體的關注,從此以後,F1的著名車手們,也都成為了聚光燈下的明星式人物。
這里不得不提到現在F1的掌門人Bernie Ecclestone先生,因為正是他去和電視傳媒談判F1的比賽轉播的,並親自落實了各項細節,從而把F1比賽的現場畫面送入千家萬戶。Bernie將電視轉播引入F1,無疑給F1的發展注入了新的生機,F1的商業運作逐漸成熟起來。
從技術方面看,1977年,F1出現了又一次的技術革新。Renault車隊引入了渦輪增壓式引擎。F1從此出現了渦輪增壓式與自然進氣式發動機並存爭霸的局面,直到1988年渦輪增壓發動機被禁止。
80年代——最激烈的競爭
F1的80年代是一個空前的偉大車手雲集年代,包括了巴西人Nelson Pequet,Ayrton Senna,法國人Alain Prost和Briton Nigel Mansell。他們之間展開了最激烈的爭奪。比賽精彩不斷。
車隊方面,由Prost和Senna駕駛的Mclaren賽車贏得了80年代裡的5個車手總冠軍和4個車隊總冠軍。特別是1988年,也是Senna的第一個車手總冠軍年裡,Mclaren驚異地贏得了16個分站賽中15個冠軍!Ferrari車隊贏得了1988年的Monza大獎賽的勝利。而車隊創始人Enzo Ferrari在幾周前剛剛去世。
90年代以後——現代F1
90年代的F1,是科技飛速發展的時期。1993年,Prost最後一個車手總冠軍年裡,他駕駛的Williams-Renault賽車是F1有史以來最先進的賽車。賽車裝備了輪胎反抱死系統,循跡控制系統還有電子控制的懸吊系統。
但1994年Senna的死則引發了F1的第二次「安全革命」,FIA禁用了以上用以提高車速的駕駛輔助系統,F1賽車又回到了原來的基本構造。
Senna死後,國際汽聯一年一次的安全評估項目啟動。以後FIA的制定規則都非常重視安全問題,很多規則的制定是為了降低車速。如1999年規定在乾地輪胎加開四條凹槽,從而減小輪胎抓地力。另外,提高安全的科技研發也出現成果。車手頭頸保護系統(HANS)就是一個例子,已經在2003賽季使用,受到車手、車隊的好評,而且事實上也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Senna走後,德國車手Michael Schumacher逐漸成為了F1的新車王。他在加入F1的第四年上(1994)獲得了第一個世界冠軍。95年為Renault車隊衛冕成功。1996年,他轉入狀態不是很好的Ferrari車隊,並終於在2000年為Ferrari車隊贏得了時隔21年的世界冠軍,紅色戰車再次開始了傳奇的戰績。今天的Schumacher已經是7次世界冠軍得主,分站賽冠軍次數達到91次,超過以前所有車手的戰績。
縱觀F1走過的50來年,智慧、勇氣、冷靜、堅持、挑戰、激情、夢想、成功、失敗交織其中。賽道上的歡喜、失望、競爭、投入吸引著人們的眼光。而F1的迷人與危險又是它永恆的矛盾……
說到f1就會使人想起Michael Schumacher、Senna等一些車王
F1大獎賽歷史
1948: 在法國Pau小鎮舉行的比賽首次採用了統一的規則(a formula), Formula One由此得名。
1950:只到1950年,首屆F1冠軍賽才正式舉行,而此時也只是根據賽車的得分進行評獎。當時,參賽的賽手仍沿用1947年由FIA制定的規則。這一規則是參賽的賽車可搭載4.5L非渦輪增壓或1.5L渦輪增壓發動機。1950年5月13日,首屆世界冠軍大賽在英國的Grand Prix 的銀石賽道(過去是一個軍用機場)舉行。義大利人Giuseppe Farina為阿爾法羅密歐車對應的勝利,同時也成為首任世界冠軍。
1952:由於F1賽事組織尚缺乏支持,比賽被迫採用F2賽車進行;在F2比賽規定參賽的賽車只能裝備排量不超過2.0L的非渦輪增壓發動機。
1954:這一年GP賽車接納新的F1比賽規則。最大排量為2.5L非增壓發動機或最大排量0.75L的增壓發動機。梅塞德斯.賓士車隊也在這一年重新投入比賽,並在法國朗斯的GP分站賽中贏的首次勝利。代表瑪莎拉蒂和梅塞德斯.賓士出戰的Juan Manuel Fangio獲得了這屆大賽的分站冠軍。
1959:後驅GP賽車開始取代前驅賽車成為比賽的主角。Bruce Mclaren在美國Sebring的GP分站一馬當先,成為最年輕的冠軍賽手
1961:有關1.5L發動機的賽車的規定開始實施。在這一年裡,Giancarlo Baghetti成為迄今為止唯一一個首次參賽就囊括冠軍的車手,而Phil Hil為美國爭取到第一個F1世界冠軍頭銜。
1965:Jackie Stewart 首都代表BRM車隊亮相GP賽場。
1966:有關3L發動機賽車的規定出台。Bruce Mclaren 創建自己的車隊並打造出搭載福特發動機得第一款麥克拉倫賽車,但是車隊並沒有在當年的賽事中獲得成功。
1968:贊助商凡是首次出現在F1比賽中。這也意味著F1具有民族色彩時期的結束。這一年,賽車第一次加裝了尾翼,從而提升了整車的下壓力。在德國霍根海姆舉行的F2比賽中,Jim Clark不幸身亡。麥克拉倫車隊創始人Bruce Mclaren 親自參加比利時GP為車隊第一次贏得冠軍稱號。
1969: Matra、蓮花和麥克拉倫車隊分別嘗試改用四驅車,但都失敗了。Jackie Stewart 贏得了第一個年度冠軍車手稱號;Bruce Mclaren在英國Goodwood測試一款Can-Am賽車是意外身亡;Jochen Rind在義大利GP排位賽中喪命;此後他成為唯一一位在死後獲得F1總冠軍的車手。
1973: 麥克拉倫車隊推出經典的M23賽車。該車在此後的六個賽季里參加了各種形式的比賽。在加拿大站的比賽中,安全車第一次被用到F1的比賽中。
1976:Tyrrell(泰利爾)引進了劉倫賽車的概念在Nurburgring的一場事故中,尼克勞達被嚴重燒傷。麥克拉倫車隊的James Hunt 贏得概念的世界冠軍。
1977 Patrick Head (海德)加入威廉姆斯車隊。第一輛配備渦輪增壓器賽車的雷諾Rs01,在英國站的比賽中亮相。
1978 米其林正式加盟F1,FIA 聘請Sid Watkins教授擔任醫療指導。飛劍車隊首次參加F1比賽,就幾乎將南非站的比賽冠軍囊入懷中。F1比賽開始採用一種新的安全措施,即為了避免在第一圈賽車擁擠相撞造成的事故,醫療車需同時在外道尾隨賽車,以其能夠盡快的採取相應措施
1980:Alain Prost駕駛著麥克拉倫賽車參加了阿根廷站的比賽。蓮花車隊的Nigel Mansell 曼塞爾(文素)首次出現在澳大利亞站的比賽中。 Ron Dennis接管麥克拉倫車隊,同年該車隊推出由John Barnard 設計的由碳纖維材料製成底盤的賽車。
1981:由於FIA規定,所有車手必須擁有超級駕照,在南非站比賽前,大批反對這項規定的車手宣布罷賽。
1982:Colin Chapman 蓮花車隊的締造者及F1賽車最具有革新精神的設計者,死於心臟病在荷蘭站的比賽中麥克拉倫首次使用渦輪增壓發動機。
1984:在巴西 SENNA正式宣布參加F1澳大利亞站第一次全部由安裝了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賽車參賽。
1985:米納爾迪車隊首次參加F1比賽,Benetton與Toleman車隊之間的生意越來越密切,最初其作為贊助商(貝納通曾贊助過阿爾法羅密歐和泰利爾車隊)不久之後便收購了Toleman車隊,並在1986年以貝納通車隊之名參加F1比賽。
1987:威廉姆斯老闆弗蘭克威廉姆斯在Paul Ricard駕車從試車場返回家中時發生交通事故,嚴重受傷導致癱瘓。匈牙利站是在廢除「鐵幕」政策後第一場比賽。
1988:Adrian Newey 被任命為March車隊的技術總監。FIA規定賽車的發動機需配置規定的渦輪增壓裝置,以減少驅動力。但是在1989年取消了該規定,轉而要求3.5L排氣量的自然吸氣發動機,且不能超過12缸。SENNA贏得他的第一個世界冠軍。
1990 :曼塞爾宣布退出F1
1991:哈基寧,舒馬赫成為F1車手喬丹車隊成立推出喬丹191賽車麥克拉倫贏得第七個年度總冠軍
1992:舒馬赫在西班牙取得第一個分站冠軍。本田推出F1
1993:麥克拉倫車隊分站冠軍數目第一次超過法拉利Prost宣布退出F1,他的四次總冠軍在當時今落後於方吉奧的5次
1994:梅塞德斯賓士組建索伯車隊,並借入股IImor涉足賽車發動機製造業。隨著牽引力控制及主動懸掛系統限制的取消,今站加油重新推出。SENNA和Ratzenberger在伊莫拉不幸喪生舒馬赫成為第一個獲得F1總冠軍的德國人
1995:麥克拉倫開始與賓士在研發發動機上合作。舒馬赫贏得第二個總冠軍。哈基寧在澳大利亞站的排位賽中嚴重受傷
1996:舒馬赫加入法拉利維倫紐夫加盟威廉姆斯雷諾和Elf宣布推出F1數字電視轉播技術引入F1比賽Hill獲得年度總冠軍,HIll父子成為第一對F1總冠軍父子
1997 :Newey離開威廉姆斯加盟麥克拉倫,成為車隊總監。石橋涉足F1Berger宣布推出F1維倫紐夫獲得年度總冠軍
1998:為了控制F1賽車的車速,FIA公布了一些新措施,包括賽道變窄,使用有坑紋輪胎麥克拉倫的回轉制動技術被禁用。哈基寧獲得第一個年度總冠軍
1999年:舒馬赫在英國站受傷,此後7站他未能上場馬來西亞的雪邦投入使用法拉利16年後第一次獲得車隊總冠軍
2000:年在義大利站一位工作人員被撞身亡,F1比賽中有關碰撞測試的規定作了相應的改動。
2001 :牽引力控制系統和自動變速裝置在西班牙站使用
2002:超過19000轉每分鍾的BMWP82發動機首次出現舒馬赫獲得第5個年度總冠軍
2003:舒馬赫獲得第六個年度總冠軍,成為F1世界第一人,阿隆索成為史上最年輕的GP冠軍
2004:第一屆F1中國大獎賽在上海國際賽車場舉辦
2005:雷諾車隊成為F1車隊總冠軍,阿隆索成為車手總冠軍,土耳其首次舉辦F1
2006:阿隆索蟬聯車手總冠軍
2007:萊科寧以1分優勢,成為F1車手總冠軍
2008: 漢密爾頓以1分優勢,成為F1歷史上最年輕的車手總冠軍,新加坡首次舉辦F1
2009:重新使用光頭胎
2010:使用標准引擎

3. 請問誰能介紹一下F1賽事

給你一張F1賽程表,看了比賽也就了解了
2007年F1賽事時間表:
4、西班牙 2007年5月13日
排位賽5月12日20點,正賽5月13號20點

5、摩納哥 2007年5月27日
排位賽5月26日20點,正賽5月27號20點

6、加拿大 2007年6月10日
排位賽6月10日1點,正賽6月11號1點

7、美國 2007年6月17日
排位賽6月17日1點,正賽6月18號1點

8、法國 2007年7月1日
排位賽6月30日20點,正賽7月1號20點

9、英國 2007年7月8日
排位賽7月7日20點,正賽7月8號20點

10、德國 2007年7月22日
排位賽7月21日20點,正賽7月22號20點

11、匈牙利 2007年8月5日
排位賽8月4日20點,正賽8月5號20點

12、土耳其 2007年8月26日
排位賽8月25日20點,正賽8月26號20點

13、義大利 2007年9月9日
排位賽9月8日20點,正賽9月9號20點

14、比利時 2007年9月16日
排位賽9月15日20點,正賽9月16號20點

15、日本 2007年9月30日
排位賽9月29日13點,正賽9月30號13點

16、中國 2007年10月7日
排位賽10月6日14點,正賽10月7號14點

17、巴西 2007年10月21日
排位賽10月21日1點,正賽10月22號1點

4. 俄羅斯聯邦比蘇聯疆域小,蘇聯疆域比俄羅斯帝國小,這是問什麼呢,還有歐洲各國,為什麼越來越小呢

主要是近代以來,民族意識不斷形成的緣故。俄羅斯帝國時期,收到壓迫的民族很多在一戰後獨立,蘇聯時期的很多加盟共和國,也都是蘇聯強迫加入,說白了就是吞並,比如波羅的海三國。

大英帝國則主要是殖民地獨立,德國的原因和俄國較為相似,中國主要是受到侵略。土耳其帝國既有受到侵略,又有其統治下民族獨立的緣故,比如受其統治的希臘。

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之類的東歐民族國家,則是民族問題激化的結果,其實南斯拉夫聯邦在成立之初,就是四分五裂的,早就孕育著分裂的因素。

5. 奧斯曼帝國領土很大,為什麼土耳其很小

奧斯曼帝國強盛時期的15、16世紀歐洲英法德奧俄這些列強還沒有真正崛起,所以有很大擴張空間。在不斷的軍事入侵下領土不斷擴大,但進入19世紀後土耳其開始衰落(歐陸德法奧俄崛起,奧斯曼土耳其在列強擠壓下不好混啊),二次世界大戰跟德國混造成大量領土損失(兩次世界大戰德國及其小弟們都被眾多國家群毆)。所以今天的土耳其領土相比奧斯曼帝國時期小了很多。希望採納^ω^謝謝!

6. 四驅帶鎖!土耳其這家品牌打造的越野房車確實獨特

2020年新冠疫情對全球來說是一個極大的考驗,人們對逃生的慾望愈加強烈。土耳其一家名為Crawler的越野房車製造商推出了一款全地形逃生越野房車,這款房車基於使用較多的MAN越野卡車底盤改裝,在今年2020杜塞爾多夫大篷車沙龍上首次亮相,新車命名為Otag600。推出這款車的主旨就是方便一部分用戶能夠走出城市,在戶外清凈的環境下也能保證長時間的生活和辦公。

根據Crawler官方網站的數據,Otag600的價格會因定製布局和選配的不同而有所差異,新車在德國的起售價為13.8萬歐元(僅為上裝部分,不含底盤)。Otag600在北美地區的起售價為13萬美元,同樣僅為上裝部分,不含底盤。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7. 土耳其老爺車安全嗎

安全。
1、車速慢。土耳其老爺車多用於人流密集的安全場所,在行駛過程中,車速控制在了30km/h以下。
2、工藝好。土耳其老爺車整車底盤也相對較低,外加防撞護欄,最大程度上降低了事故發生的風險。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8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4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5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5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4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7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