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作為戰敗國之後怎麼樣了

土耳其作為戰敗國之後怎麼樣了

發布時間: 2023-01-22 18:26:25

❶ 巴爾干戰爭的戰爭結果

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希臘和門的內哥羅(即黑山)所組成的「巴爾干同盟」,反對土耳其的控制和壓迫所進行的戰爭。盟國由於向土耳其提出給予馬其頓和色雷斯自治權的要求遭到拒絕,在沙皇俄羅斯帝國(1547~1917)支持下於1912年10月9日對土耳其宣戰。盟軍為民族解放而戰,士氣旺盛。經過激戰,塞、門兩軍進占馬其頓和亞得里亞海沿岸;保軍控制伊斯坦布爾以西地區;希軍進占愛琴海諸島;土耳其軍隊敗退到埃迪爾內、約阿尼納和斯庫台等地。11月3日土耳其被迫請求歐洲列強進行和平調處。由於盟國得到俄羅斯(1547~1917)支持,土耳其得到德國(1871~1918)和奧地利(1867~1918)支持,在大國影響下,直到1913年5月30日簽訂《倫敦條約》,戰爭宣告結束。戰敗國土耳其喪失了在歐洲的大部領土。
第一次巴爾干戰爭的結果,使巴爾干半島各國人民擺脫了土耳其的長期統治,具有進步的民族解放的性質。第二次巴爾干戰爭的結果,使巴爾干各國重新分化,羅馬尼亞與英、法、俄協約國靠近,保加利亞則加入德奧同盟國。戰爭中,由於新式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飛機、裝甲車、無線電)的使用,作戰方法也有新的變化:戰斗隊形更加疏開;軍隊行動更注意隱蔽;進攻多採取機動作戰和迂迴包圍;防禦多採取陣地作戰。巴爾干戰爭導致歐洲列強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

❷ 「一戰」時土耳其由參戰國變為中立國

一戰土耳其應該是由中立國變為參戰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奧斯曼帝國在名義上保持中立,但暗中親近德國。1914年11月2日,奧斯曼帝國與俄、英、法斷交,次日向協約國方面宣戰。隨著奧斯曼軍隊的節節敗退,1918年10月30日,奧斯曼帝國與英國簽署停戰協議。作為戰敗國,奧斯曼帝國喪失了大片領土,土崩瓦解。

❸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是怎麼回事

一樓的兄弟,你在搞笑,匈牙利、捷克都是從奧匈帝國分出來的,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沒有半毛錢關系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一戰時站錯了隊,站到德國一方,成了戰敗國

1920年8月10日,在法國的色佛爾與協約國簽訂了《色佛爾條約》,內容如下:

恰塔爾加線以西割予希臘,另外綏克至布哈尼耶以西主權暫歸土耳其,五年後(1925年)以公投決定是否並入希臘;

黑海海岸基雷松之東、艾爾新疆、木施以西、比特利斯及凡湖以南歸亞美尼亞;

包括達達尼爾海峽及博斯普魯斯海峽兩旁的「海峽地區」成為非軍事區,但協約國擁有對該地區的軍事行動權。美、英、法、意、日、俄六國組成「海峽管理委員會」,負責區內航運、燈塔管理及領航等事宜;

原屬奧斯曼之阿拉伯及伊拉克地區領土割予英、法兩國,成立新的保護地。其中卡拉塔施及馬爾丁以南歸敘利亞,摩蘇爾以南歸伊拉克


黃色部分為允許保留的,其他的全部割讓了


此後,1920年凱末爾推翻了皇帝,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國,帝國灰飛煙滅

❹ 著名的亞歐間的海峽是什麼

著名的亞歐間的海峽是土耳其海峽。

土耳其海峽又稱黑海海峽,作為連接黑海和地中海的咽喉之地,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歐洲大國歷史上曾圍繞此地展開數百年爭奪。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土耳其作為戰敗國一度喪失對黑海海峽的主權,整個海峽地區實行非軍事化,不得設防和派駐武裝力量。

黑海海峽的位置優勢

土耳其海峽是海上交通要道,它溝通黑海和地中海,是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烏克蘭、喬治亞等國唯一的出海口。峽區屬地中海氣候,全年大部分時間風平浪靜,海流緩慢,灘礁亦少,航運條件優越,故海上航運十分繁忙,年通過船舶約4萬艘、軍艦幾百艘,總噸位達4億噸左右(不包括軍艦)。

❺ 二戰末期,蘇聯為什麼沒在巔峰時期拿下土耳其

看這篇文章
說到俄國和土耳其的關系,那可真是源遠流長。當年的奧斯曼土耳其和沙俄死磕了很久,雙方一直圍繞著黑海地區的控制權反復較量。從沙俄到蘇聯,這個國家始終未能徹底獲得黑海地區的出海口。在二戰結束時,蘇聯擁有1300多萬軍隊,可蘇聯並沒有趁機拿下土耳其。政治高於軍事,不是什麼事情都是依靠軍隊解決的,這是憤青們需要明白的事情。

一、土耳其是標準的不見兔子不撒鷹
在一戰時,土耳其一念之差加入了同盟國陣營。結果在戰爭結束以後成了戰敗國,1919年,各國召開了凡爾賽會議,會議對德國、土耳其等戰敗國都進行了制裁。土耳其幾乎所有的歐洲領土都被瓜分,土耳其從一個准一流的大國降為了二流國家,徹底喪失了在歐洲的話語權。在二戰爆發以後,土耳其學精明了。這回它同時兩面下注,一方面為德國提供資源,另一方面為英軍提供駐泊港口。就這樣,雙方都不想動這個國家。在蘇德戰爭爆發以後,土耳其似乎看到了機會。戰爭初期,蘇聯真是大敗虧輸。土耳其厲兵秣馬,開始積極准備。一旦德軍攻入莫斯科,那它就趁機佔領高加索地區。這一點蘇聯方面也是清楚的,有一部分軍隊始終不敢調動,這些部隊就是警戒土耳其的。

誰知在美英的支援下,蘇聯越打越壯,後來直接開始了反攻。這回土耳其可真的無奈了,它立刻撤回軍隊,就當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可是兩國之間的梁子就這么結下了,要知道蘇聯是很記仇的。截止1945年年初,德國已經是敗局已定。英美聯軍從西部進攻德國本土,蘇聯軍隊也即將從東面攻入德國。這年5月,蘇聯軍隊最終佔領了德國首都柏林,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在此之後,就輪到日本了。一個多月以後,斯大林、杜魯門和丘吉爾在德國的波茨坦舉行會議,這次會議的主要內容是劃分各國的勢力范圍。斯大林在會議中直接提出了黑海問題,蘇聯的要求是徹底控制黑海。
二、在美英的壓力下,蘇聯做出了讓步
具體情況是這樣的,土耳其占據著黑海地區的出海口,只要土耳其願意,它隨時可以封死蘇聯黑海艦隊。對於蘇聯來說,黑海出海口就是自己的「蘇伊士運河。」只要控制了出海口,蘇聯艦隊就可以隨意進入地中海,那可是歐洲大陸的腹地。蘇聯人知道這個道理,美英兩國也不傻。兩國堅決反對蘇聯這么做,斯大林和丘吉爾甚至發生了爭吵。就在這個時候,英國大選的結果傳來,丘吉爾落選,艾德禮成為了新的當家人。艾德禮到達波茨坦以後,斯大林曾試圖與其談判,可這位新首相明顯業務不熟練。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總統杜魯門亮出了自己的殺手鐧。真是巧的很,美國的原子彈剛剛試爆成功。

杜魯門非常傲嬌的告訴斯大林:「美國已經擁有了一種威力驚人的炸彈。」蘇聯的原子彈也在研究之中,斯大林當然知道他說的就是原子彈。美國率先擁有原子彈,這等於直接占據了先機。對此,斯大林只能臉色煞白的回答:「那就用給日本人吧。」美國擁有原子彈做後盾,蘇聯方面當然要矮上一截。當時蘇聯的原子彈研究還出去前期研發階段,距離實際運用差得遠。美國出來為英國撐腰,蘇聯不得不做出讓步,黑海的出海口問題至今沒有解決。事情遠沒有結束,1946年年初,美國向蘇聯發出最後通牒,要求蘇軍在5月1日之前撤離伊朗,否則300枚原子彈炸平蘇聯。最終蘇聯選擇了讓步,從伊朗撤出了軍隊

❻ 戰敗後不但沒割地賠款,還收回了土地的國家是哪個

說起戰敗國,我們一般都知道都要接受戰勝國提的好多苛刻的條件,因為畢竟自己戰敗了。即使你不想接受,想非常有底氣的說自己不接受也沒有辦法,因為實力在那,不接受都沒辦法。除非你本身實力很強大因為失誤才失敗的,比如日本和沙俄的日俄戰爭,沙俄就是敗了還很囂張的。不過近代史上有一個比他們還囂張的,失敗了,不僅不割地賠款還收復了好多土地,可以說非常的厲害。這個國家就是奧斯曼土耳其,而做到這個的就是當時的土耳其領袖凱末爾。



這個時候協約國發現這個新來的凱末爾挺厲害的,非常能打,於是就開始坐下來商量了。1923年7月24日在瑞士洛桑會議簽訂了《洛桑條約》,承認了新生的土耳其的主權。此條約確立了現代土耳其的疆域。土耳其雖然放棄了其在阿拉伯地區的領土和塞普勒斯,但保留了東色雷斯,同時取消了亞美尼亞的獨立和庫爾德的自治。其實本來放棄的那些地方在奧斯曼土耳其末期都已經開始自治了,而且他們在議會裡面還擁有很多的席位。所以這個時候放棄與不放棄都差不多。但是自己保留了東色雷斯,同時取消了亞美尼亞的獨立和庫爾德的自治這個可以說是非常大的勝利。協約國當時確實被打的筋疲力盡了,雖然勝利了,但是也沒有力氣了。所以就同意了。可以說土耳其也是一戰戰敗國裡面下場最好的一個了。

❼ 領土廣袤的奧斯曼土耳其怎麼衰落的,是怎麼一步步被肢解的

輝煌的奧斯曼帝國在19-20世紀走到了歷史的盡頭。當奧斯曼帝國加入同盟國,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意味著它作為砧板上的肉的命運以無法改變。

5、海峽被其他國家管理。黑海海岸基雷松之東、艾爾新疆、木施以西、比特利斯及凡湖以南歸亞美尼亞;包括達達尼爾海峽及博斯普魯斯海峽兩旁的「海峽地區」成為非軍事區,但協約國擁有對該地區的軍事行動權。美、英、法、意、日、俄六國組成「海峽管理委員會」,負責區內航運、燈塔管理及領航等事宜;原屬奧斯曼之阿拉伯及伊拉克地區領土割予英、法兩國,成立新的保護地。其中卡拉塔施及馬爾丁以南歸敘利亞,摩蘇爾以南歸伊拉克。

❽ 咸魚翻身的「西亞病夫」土耳其

1920年6月22日,希臘軍隊從其佔領的土耳其良港伊茲密爾地區發起進攻,一路向北直指巴勒克西爾和布爾薩地區,另一路則向東開往烏沙克和阿菲永地區。同時,從小亞細亞方面派出1個師,進攻馬爾馬拉海北岸的特基爾達。7月,希臘所屬的西色雷斯境內希臘軍隊,也越過馬里查河向東進攻,以對色雷斯地區的土耳其軍隊暫編第1軍構成夾擊之勢。

由於土耳其是一戰戰敗國,戰爭初期大部分土軍已被協約國繳械復員,大國民議會又兩面受敵,有9萬兵力的希臘佔領軍占據著強大優勢,僅用半個月就向前推進了250公里,7月20日,希土雙方在埃迪爾發生激戰,土軍腹背受敵,而且由於得不到後方援助,形勢日見危急。就在此時,暫編第一軍司令扎法爾·泰亞爾將軍被希軍俘虜。失去領導的土軍迅速土崩瓦解,紛紛逃散, 色雷斯也被希軍完全佔領,協約國佔領軍出兵土南部穆達尼亞和班德爾馬,與希軍遙相呼應。而亞美尼亞也在東線攻入土耳其。土耳其面臨著土崩瓦解的凶險境地。

在此危急情況下,土耳其大國民議會決定西防東攻,先打最弱小的亞美尼亞,先找軟柿子捏,以便對其他圍攻之敵形成震撼之勢。國民議會即刻任命第十五軍軍長卡塞姆·卡拉拜基爾為東線司令,立即下令進行反攻。卡塞姆·卡拉拜基爾將軍早在1919年初就被凱末爾調至埃爾祖魯姆任15軍軍長,同時他還受命在此間擴充軍隊,收集武器,宣傳抗敵思想,因此當大國民議會政府決定對亞美尼亞開戰的時候,土軍在東線已經有了相當的實力。而且卡塞姆·卡拉拜基爾將軍也是做為東線反攻最合適的將領人選。

1920年9月28日清晨,卡塞姆·卡拉拜基爾將軍的指揮下,土軍開始反攻,很快便佔領了薩勒卡默什,之後趁勝進攻,又突破亞美尼亞人在薩勒卡默什到拉拉奧盧之間構築的防線。10月28日,土軍再次發起強攻挫敗了亞美尼亞人的抵抗,2天之後土軍佔領了卡爾斯城,不久之後又收復了居魯姆城。

與此同時,俄軍也來助攻。1920年11月28日,艾納特里·海克將軍率領紅軍進入亞美尼亞,僅用一個星期就打得亞美尼亞軍隊俯首稱臣,至此,亞美尼亞已不再對土耳其構成威脅。

俄國居中協調,讓土耳其通過與喬治亞交涉,收回了阿爾達漢、阿爾特溫,並佔領了巴統。東線獲得重大勝利後,使得土政府可以抽調出一大部分軍隊增援吃緊的西線和南線。

一向貪婪的俄國為什麼願意出手幫助土耳其呢?其時的土耳其基本沒有本土的軍事工業,所以土耳其政府想到得到俄國的幫助是戰爭取得勝利的關鍵。

於是土耳其國民軍總司令凱末爾與蘇俄代表謝苗·布瓊尼會面求援。恰好蘇俄意圖吞並包括亞美尼亞在內的高加索部分地區,於是順水推舟與土耳其達成援助意向。凱末爾通過承諾割讓納希切萬及巴統,來換取蘇俄的資金及武器支持。 意向達成後,蘇俄政府向土耳其援助包括60門克虜伯大炮、3萬發炮彈、70萬發手榴彈、1萬發地雷、6萬柄羅馬利亞刺刀、150萬支鄂圖曼步槍、100萬支俄國步槍、100萬支曼里夏步槍,甚至還有一些舊式的馬蒂尼-亨利步槍以及25000柄刺刀等在內的大量軍事武器援助。

由於蘇俄的大量援助,凱末爾開始武裝土耳其軍隊,形成強大的反攻力量。

擁有大量蘇俄武器的土耳其大國民議會,開始組建新的土耳其國民軍。大批青年紛紛應征入伍,一戰後被迫復員的軍人也紛紛歸隊。並撤換指揮不利的原西線司令阿里·福阿德,任命伊斯邁特上校為新的西線司令。

土耳其西線司令伊斯邁特,因為兩次伊諾努戰斗的勝利,後來以伊諾努為家族姓氏

1921年1月10日,伊斯邁特率部6000人在厄斯基色希爾西面伊諾努村附近山谷中與2.2萬希軍遭遇。在軍隊人數上土耳其國民軍明顯處於劣勢。但剛組建起來的土軍士氣高漲,並且充分利用地形優勢與希軍展開激戰。希軍雖人數眾多,但在狹谷地帶難以展開軍團作戰,最後只能在入夜以後悄悄撤退。在這場遭遇戰中希軍死亡51人,傷130人;土軍死亡95人,傷183人,土軍的損失略高於希軍。

此次遭遇戰又被稱為「第一次伊諾努之戰」,它規模雖小,卻是希臘人在土耳其遭受的首次軍事失利,同時又是希土戰爭的轉折點,大大增強了土耳其人民打敗外國侵略者的信心。

1921年3月23日,裝備有4萬支步槍、3700挺機槍、114門火炮及配備1200名騎兵的希臘軍隊分南、北兩路向土軍防線發起進攻,北路依然是攻擊重點。伊斯邁特採取防守反擊戰術,預設戰場依然在伊諾努村。

西線的土軍在經過短時間的補充之後,已經擁有2.4萬支步槍,214挺機槍和107門火炮,只有1.5萬人的土軍在數量上輸於對手,但騎兵數量卻比希軍多3倍。土軍穩住陣腳後不斷組織反沖擊,將希軍左翼擊潰。希軍遂於31日夜裡匆忙撤退。土軍死追不放,又給希軍造成重大傷亡。在這場戰役中,希軍死亡707人,失蹤503人,傷3075人;土軍死亡681人,傷1822人,失蹤1369人。西線司令伊斯邁特指揮軍隊迅速向南推進,與南路土軍夾擊希軍,將其擊敗。至此,第二次伊諾努之戰又以希軍失敗告終。

雖遭兩次失利,但根本沒有銼動希軍銳氣。1921年7月,希軍改變主攻方向,以1個軍攻擊北路,2個軍在南路發動猛攻。土軍在南線只駐防有1個師,在希軍沖擊之下根本措手不及。凱末爾見此情形毅然下令西線土軍全線撤退。這一決定挽救了西線部隊,否則繼續固守必然導致全軍覆沒。

希土戰爭形勢圖,藍色為希軍進攻線路

希軍很快掌握了戰場主動權。而土軍則再次面臨著土崩瓦解的危險。危急之中,總司令凱末爾向全軍發出號召:「陣地的防線是沒有的,有的是肉體的防線,這種肉體的防線是由全體人民組成的。人民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用鮮血換來的,我們都不能拋棄。」激戰中,凱末爾的一條肋骨被流彈打斷,但他依然帶傷指揮作戰。

凱末爾的實際行動大大鼓舞了土軍全體官兵的士氣。他們浴血奮戰,頑強抵抗希軍進攻,至9月10日,希軍終於被擊潰,損失2.3萬人,土軍損失3.8萬人。土耳其大國民議會授予凱末爾「勝利者」榮譽稱號,並晉升他為元帥。

薩卡里亞戰役是希土戰爭中最重要的一場戰役。它的勝利不僅使安卡拉政府轉危為安,還使國際形勢發生了一系列朝有利於土耳其新政權的方向轉變。法國和義大利出於地緣政治的考慮,也開始從土耳其境內撤軍。1922年8月26日,土耳其軍隊向希臘侵略軍發起最後大反攻,9月2日俘獲希軍總司令特雷庫皮斯,9日收復伊茲密特。9月18日將希臘軍隊徹底趕出小亞細亞。

1922年10月11日,以英國哈林頓將軍為首的協約國代表團與土耳其國民政府簽訂《穆達尼亞停戰協定》:希臘完全歸還東色雷斯;土耳其國民政府恢復對伊斯坦布爾和土耳其海峽的控制權;廢除奧斯曼土耳其蘇丹與協約國簽訂的賣國條約《色弗爾條約》,重新開始和平談判。「西亞病夫」土耳其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從而避免了一場嚴重的亡國危機。11月1日,土耳其大國民會議廢黜土耳其蘇丹。次年10月29日,土耳其共和國成立,現代土耳其國父凱末爾開始了伊斯蘭國家的首次世俗化改革,將政教分離入憲;廢除阿拉伯字母,採用拉丁字母拼寫土耳其語,實施各項西式世俗化改革措施。凱末爾主義成為現代土耳其國家的著名 歷史 文化遺產。

❾ 希臘入侵「西亞病夫」土耳其為何以失敗告終呢

在鼎盛時期,土耳其被稱為奧斯曼帝國。其領土橫跨歐洲、亞洲和非洲三大洲。北非和中東等地區都在其控制之下,甚至整個歐洲都在其控制之下。然而,後來隨著西方列強的興衰,它遭到英、法、俄等西方列強的入侵,被稱為「西亞病夫」。即便如此,土耳其依然與西方國家硬碰硬,在中東和東歐的地位也是無人能比的。

薩卡里亞戰役是希臘-土耳其戰爭中最重要的戰役。它的勝利不僅使安卡拉政府從危機走向安全,而且使國際局勢發生了一系列有利於土耳其新政權的變化。出於地緣政治考慮,法國和義大利也開始從土耳其撤軍。1922年8月26日,土耳其軍隊對希臘侵略軍發動了最後一次反擊。9月2日,希臘陸軍總司令特雷庫皮斯被俘,伊茲米特於9月9日被收復。9月18日,希臘軍隊被完全趕出小亞細亞。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80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4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2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5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4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5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4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7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