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一戰後走什麼道路
Ⅰ 一戰後和二戰後興起的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有什麼不同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影響下,亞非爆發了一系列解放運動。此時不少國家建立了無產階級政黨,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或聯合或爭奪,領導了民族解放運動,民族解放運動成為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此間,成就最大的是土耳其的凱末爾革命。從性質上看,仍屬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至今) ①民族解放運動在二戰後持續高漲,先後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945年至50年代初)亞洲北非民族解放運動高漲並取得勝利,一系列國家獨立。 第二階段(50年代中至60年代末)民族解放運動在非洲和拉美廣泛展開,第三世界崛起,成為國際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力量之一。 第三階段(70年代初至今)民族解放運動向縱深發展,世界殖民體系崩潰,出現聯合反帝反殖反霸局面,開始了要求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斗爭。 ②二戰後民族解放運動體現出如下特徵:a,時間長,持續半個世紀,范圍廣,並且不斷向縱深發展。b.成果大。亞非殖民地半殖民地全部獲得獨立,帝國主義殖民體系徹底崩潰,第三世界崛起,有力沖擊了兩極格局。c.一些國家獨立後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體現了民族解放運動與社會主義運動兩大潮流的進一步匯流。d.大多數國家是通過和平方式取得勝利的。Ⅱ 土耳其的現代與當代劃分
大概人總是"無知者無畏吧。知道的越多通常越會感到惶恐、困惑和謹慎。這些年隨著與土耳其越來越多的接觸對這個國家的認識和了解自然拓寬和加深了。我第一次去土耳其是在2005年 回想起來那已是具有伊斯蘭主義色彩的正義與發展黨簡稱正發黨AKP上台執政的第三個年頭了。但那會兒我對正發黨一無所知我當時主要關注20世紀初的土耳其歷史對當代土耳其的情況所知甚少。有時候人真的是只能看見你想看到的事物。可以說我的身體在21世紀初的土耳其生活過一小段時間但我的思想和頭腦基本上總是不在現實里。即便在對土耳其已經了解更多的現在也只能說是流於膚淺、非常表面的。
盡管人們近年來津津樂道"阿拉伯之春"但這個背景只是在某種程度上凸顯了土耳其本身的重要性。這種重要性其來有自源於久長的歷史深處。
【土耳其與西方陣營】
七年多以前在到達土耳其不久後我就意識到 自己那一趟土耳其之行註定無法對這個國家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這不僅僅是因為當時的時間和金錢捉襟見肘無法盡情游歷還因為我從北京一下子就空降到了安卡拉的中東技術大學ODTU 。 中東技術大學是上世紀50年代由美國援建的它在土耳其的地位相當於清華大學之於中國。那時我住在二號宿舍隔壁的幾個舍友學的不是物理、化學就是數學這其中還有兩個庫爾德朋友。他們對我來研究土耳其現代史感到很好奇。
在土耳其左翼社會主義運動不是主流但在中東技術大學我主要結識了兩類人一是左翼學生包括土耳其共產黨人二是凱末爾思想研究會的人他們基本上都是凱末爾主義者。從那時到現在跟任何一個土耳其朋友聊起這段經歷他們都會告訴我在中東技術大學是無法真正了解土耳其的因為它太特殊了主要是因為該校在土耳其社會主義運動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這里的政治傾向主流是左翼的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當然也是世俗主義的。可以說 以中東技術大學為中心我能接觸到的只是土耳其社會中非常特殊的一小部分。
土耳其是西方陣營的一員。浪漫地說這個民族從久遠的過去就是從東方奔著西方去的這種情感沖動的慣性至今猶在。在當前這不僅體現為土耳其人在"歐洲踢"足球、選美更體現為它在很多西方政治俱樂部中的地位。這一切都跟冷戰有關。剛住進中東技術大學沒幾天舍友就神秘地指著我每天帶在身邊的校園地圖說這個地圖上的建築布局看起來像是一把手槍槍口對著的是莫斯科。冷戰期間土耳其是防堵蘇聯的重要前線國家當然這個重要性隨著冷戰的結束而急劇下降了。這是理解當代土耳其在東西方之間國家定位的一個關鍵節點。
最近幾年人們經常會提出土耳其改變了其親西方定位的問題。實際上這與三個因素有關"。一是隨著"冷戰的結"束土耳"其喪失了其戰略地位用土耳其人的話來說它從前線國家變成了橋梁國家之前它一直往西看現在開始往東看了至少是要東、西兼顧了二是土耳其加入歐盟的進程一再受挫看著很
1/4頁
多遠不如自己的國家成為歐盟俱樂部的會員歐盟卻還在煞有介事地對自己橫挑鼻子豎挑眼自然導致土耳其國內的民族主義情緒上升對歐盟產生了怨恨情緒三是最近十年來土耳其國力上升很快在克服了2001年的經濟危機後 2002年正發黨上台為土耳其帶來了穩定且進步的十年。當歐美陷入經濟危機的泥淖之際土耳其的經濟依然保持強勁勢頭人均GDP已超過一萬美元 自信的土耳其必然會追求更為獨立自主的國家戰略。
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土耳其與西方的關系並沒有實質性的改變。這個判斷是基於兩點一是向東看並非新現象這是土耳其在冷戰結束前後就已經開始出現的跡"象尤"其是在厄扎爾主政時代已經基本上奠定了國家的基調。那些將土耳其向東看的原因歸於近年來土耳其經濟崛起的看法是有失偏頗的經濟崛起只是一種助"力而東"西兼顧的戰略定位是由土耳其自身的地緣位置和國家利益"決定的。"二是向東看從來都沒有以犧牲親西方為代價在土耳其政治家看來 向東看反而有利於其與西方的靠近這是一種以東促西的策略。最近土耳其總理埃爾多安在與普京會晤時說如果上海合作組織肯接納土耳其土耳其可以不再尋求加入歐盟但沒過幾天埃爾多安在訪問捷克時又說對土耳其來說歐盟與上合並不是可以相互替代的選項土耳其尋求加入歐盟的願望是堅定的。看起來相互矛"盾"實際上不難理解這只是政治家的花招政客都是善於作秀的類似的這種大話埃爾多安說的並不少。
之所以說土耳其並未改變其親西方的立場一個典型的例證是 20092010年間土耳其與以色列的關系一度惡化導致國際觀察家們"紛紛猜測土"耳其正在疏離西方或者說西方正在失去土耳其但不久後發生了阿拉伯之春土耳其作為北約成員國又積極地與西方步調一致無論口頭上還是實際上其作派就是個西方國家。尤其在敘利亞問題上"土耳其有切"身利益在裡面整體上看它的立場與西方的立場並無二致。正是阿拉伯之春使一度開始驕傲的土耳其人發現只有與西方協調一致才能更好"地維護自"身利益以往那種高調彰顯自身獨立性的做法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種廣告效應。
【"土耳其模式"的吸引力】
"阿拉伯之春"給我們提出的問題是穆斯林社會的政治現代化最終將呈現何種形態土耳其似乎可為經歷了內部變革的阿拉伯國家提供榜樣。當然這種觀察的結論是粗線條的即土耳其的經驗表明在一個穆斯林國家也可以建立起較為成熟的自由民主制度它的這種經驗使人對穆斯林國家的民主化有更多的期待。
"土耳其模式"具有不同的歷史內涵 20世紀初它曾經是亞洲落後國家反帝、反殖與世俗化改革的榜樣 20世紀末它是新獨立的中亞國家建設市場經濟與民主制度的樣板在21世紀初它又成了中東民主化的參照模式。關於當前土耳其模式的最"簡單界定是在一個穆斯林國家建立了穩定的世俗民主制度"。更具體地說是世俗民主"制溫和伊斯蘭"政治力量執政市場技"術現代化。"還可以把這個模式概括為埃爾多安主義以與歷史上威權政治的凱末爾主義相對應。
2/4頁
穆斯林兄弟會或其他伊斯蘭政治勢力在"春天"里紛紛登上政治舞台後人們開始困惑民主化是不是最終將有利於保守勢力的復辟這個問題可以從土耳其的經驗得到一些啟示。土耳其經歷了19231946年的威權政治時代後實行了多黨民主制度在這個過程中有三股力量不斷博弈左翼運動、政治伊斯蘭力量與軍方。土耳其軍方一直是作為監國的角色存在的上世紀60年代軍方多次發動不同性質的政變干預文官政治包括對激進伊斯蘭政治勢力進行打壓從而使土耳其以不怎麼民主的方式捍衛"了世俗主義。"正發黨作為具有溫和伊斯蘭色彩的政黨其政綱和主張更具有歐洲第三條道路政黨的特徵它修正了土耳其長期的激進世俗主義順應了民眾的精神生活需求但並未改變國家的世俗架構。它更多地關注民生問題靠政績說話從而贏得了選民的廣泛支持。
2005年在土耳其時 曾有一群可愛的自稱凱末爾主義者的青年跟我說凱末爾其實是個內心虔誠的穆斯林。 2008年我再到土耳其時約了好朋友H在安卡拉市中心見面我幾乎認不出他了。他完全變了個樣子開始留起了大鬍子氣質也更加溫文爾雅。我問他怎麼變化這么大他告訴我說自己已成為正發黨的堅定支持者因為正發黨更關注民生無論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最近去土耳其我更多地聽到很多雄心勃勃的經濟建設計劃遇到更多來土耳其尋找工作機會的周邊國家的穆斯林青年。在全球化的今天伊斯蘭主義運動已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在這個階段極端主義日益不得人心。人們往往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廣大穆斯林才是極端主義的最大反對者。今天的伊斯蘭主義力量已經大大溫和化了因為參與的群體變了全球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青年穆斯林日益成為主體力量中產階層在不同的穆斯林國家日益壯大。他們渴望的是物質豐裕、政治民主、權利自由、個體自尊和精神自足的生活。
當然土耳其並非沒有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教俗"之爭與庫爾德問題。所謂教俗之爭就是伊斯蘭勢力與世俗派的分裂競爭說到底也就是這個世界的秩序到底應該建立在什麼基礎上--宗教的還是世俗的從根本上說這是很難調和的只是在現代世界現代性戰勝了傳統宗教。從全球范圍看世俗秩序戰勝了神聖秩序傳統宗教也已經順勢調整了自身。這個過"程首先是在基督教世"界完成的在伊斯蘭世界土耳其算是走在了前列。所謂土耳其式的伊斯蘭教更多是帶有溫和色彩對現代性持積極和包容的看法。這個問題並不會隨著宗教勢力的溫和化而立刻消失它會持續存在並達到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這個平衡點是很難尋找的。如前所述土耳其軍方在歷史上的監國作用是不容忽視的。當下的土耳其軍方已被正發黨的文官力量所掌控這不是什麼遺憾相反這意味著土耳其的民主制度已漸臻成熟無論哪一派政治勢力都希望通過和平的方式實現自己的目標。 困擾土耳其的另一個問題是庫爾德問題。
庫爾德人占土耳其總人口近1/3是個很大的少數民族。庫爾德問題的由來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奧斯曼帝國作為一戰的戰敗國與協約國簽訂了《色弗爾條約》 根據這個條約土耳其將被瓜分庫爾德人有權建立自己的國家。但一戰後凱末爾領導土耳其人其實是與庫爾德人一道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國對庫爾德人長期實行同化政策不承認其民族身份與地位導致1960年代後庫爾德問題日趨凸顯至今未決。土耳其力圖通過發展經濟和擴大民主的方式解決庫爾
3/4頁
德問題無奈歷史的包袱過於沉重短期內似乎看不到解決的希望。在土耳其我認識一些庫爾德朋友"他們給我的"感覺是受教育程度越高民族意識越強而且他們的圈子是典型的跨社會體系即作為同一個民族的成員聚集在一起的人往往是來自不同社會的庫爾德人。在庫爾德問題上民主化之後的伊拉克後來居上走得比較遠。當然這種通過高度自製的方式來舒緩民族情緒的方式也不見得穩定但這似乎已是在一個民族國家范圍內解決少數民族問題的最高綱領了。歷史的經驗不斷表明少數族群的民族主義一旦在一個國家內出現就很難抑制。
在建立現代國家的問題上土耳其和伊朗已經作為前輩走在中東其他穆斯林國家的前面。土耳其模式是更具西方化色彩的世俗化、民主化道路伊朗模式曾經在起初與土耳其有很強的相似性但在"1979年的霍"梅尼革命之後它走上了一條糅合教權主義與民主制度的道路。在阿拉伯之春的背景下土耳其模式似乎比伊朗模式更具吸引力。
【東西方文明的沉澱與交匯】
有一種說法是伊斯坦布爾不代表土耳其因為伊斯坦布爾屬於歐洲甚至小亞細亞的西部也不代表土耳其因為那裡太西方化、太現代了。如果持歷史本質主義的立場上述說法似乎有道理。畢竟土耳其是一個穆斯林國家凡是想像中的穆斯林色彩較少的地方凡是傳統味道較淡的地方似乎就不該代表土耳其。而從人口的分布格局看似乎又不是如此。土耳其的人口流動趨勢是從東向西的東南部的大城市迪亞巴克爾不足百萬人大多數人口過百萬的城市基本都在土耳其的西部尤其伊斯坦布爾有近1400萬人口 占土耳其人口的近1/5。 同時土耳其是很早就實現了城市化的國家根據2012年的數據土耳其農村和城郊人口加起來僅佔全國總人口的22. 7%。可以說土耳其是現代化的國家。
土耳其99的人口都是穆斯林但除去居住了近千年的穆斯林的後代也有相當部分是一百年前因戰亂從巴爾干遷來的穆斯林的後代是這些人把更多的西方元素帶給了土耳其。土耳其國父凱末爾就出生於希臘。
長遠地看文明是最強大的力量。土耳其所處的地理位置使它自古至今都便於吸納和沉澱不同的文明元素。東方和西方的文明在這里匯集、交融。土耳其地中海沿岸隨處可見古代的和近代的羅馬、希臘文明的遺跡。土耳其當然是一個穆斯林國家是中東國家但無論是從語言還是從民俗來看它都深受地中海文明的影響。盡管土耳其與中亞突厥語國家在宗教、語言和民俗方面具有很多相似性但又有典型的不同。在強調文明多樣性的今天土耳其文明多樣性的傳統是一種優勢更有利於它的國際化使之顯得年輕且充滿活力。
4
Ⅲ (15分)中外歷史人物評說材料一 一戰中,奧斯曼土耳其站在德國一邊,導致協約國一方對其宣戰。1918.10.
(1)背景:捲入一戰;凱末爾領導革命成功;《洛桑條約》簽訂,共和國建立;反對「大伊斯蘭教主義」。
內容:強調世俗主義,否定宗教教法、廢除宗教法院;國民議會掌握立法權;進行兩次「五年計劃」;主張男女平等,反對一夫多妻。 (2)評價:政教分離;生活世俗化;解放婦女,平等觀念深入人心;鞏固土耳其政治獨立。 Ⅳ 土耳其在一戰時是德國的鐵桿盟國,到了二戰土耳其做了些什麼 土耳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與同盟國共同作戰,最終戰敗,結果遭列強宰割。土耳其民族陷於水深火熱之中,因此於一九一九年,今日之土耳其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凱末爾·阿塔圖爾克)領導民族抗戰運動,擊退外國勢力。一九二一年一月 ,大國民議會通過根本法,改國名為土耳其。一九二二年十一月一日,廢蘇丹制,奧斯曼帝國正式滅亡。翌年十月二十九日土耳其共和國建立。二戰土耳其是中立國,但它與德國的關系類似西班牙瑞典和德國的關系,都是親德但卻拒絕捲入戰爭。德國二戰後重建時,由於缺乏成年男性勞動力,從土耳其「引進」了大量勞工,因此現在在德國到處可見土耳其人。 Ⅳ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有多少古老帝國滅亡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一共有4個古老帝國走向滅亡,它們分別是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全世界范圍內的戰爭,時間持續久,參戰國家和人數很多,最後傷亡慘重的人也數不勝數。這次戰爭消耗了人類大量的財富和資源,也摧毀了很多生命,戰爭結束後,自然環境遭到破壞,世界生產力低迷,整個世界的經濟遭到了重大的創傷,同時這次戰爭結束後,也結束了四個古老的帝國生命。 所以事實證明戰爭是殘酷的,我們必須珍惜和平。 Ⅵ 一戰後對如何瓜分土耳其
埃及成為了英國的勢力范圍,利比亞成為義大利殖民地,西北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突尼西亞)成為法國的保護國和殖民地。敘利亞和伊拉克以及巴勒斯坦成為了英國的保護國。漢志就是沙烏地阿拉伯也與英國結盟。此外巴爾干半島國家紛紛獨立。 Ⅶ 造成俄國和土耳其兩國走上不同發展道路的主要原因
你說的問題不太具體, Ⅷ 一戰後,凱末爾領導的土耳其資產階級革命主要任務是
土耳其資產階級革命主要任務是: Ⅸ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是怎麼回事 一樓的兄弟,你在搞笑,匈牙利、捷克都是從奧匈帝國分出來的,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沒有半毛錢關系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一戰時站錯了隊,站到德國一方,成了戰敗國 1920年8月10日,在法國的色佛爾與協約國簽訂了《色佛爾條約》,內容如下: 恰塔爾加線以西割予希臘,另外綏克至布哈尼耶以西主權暫歸土耳其,五年後(1925年)以公投決定是否並入希臘; 黑海海岸基雷松之東、艾爾新疆、木施以西、比特利斯及凡湖以南歸亞美尼亞; 包括達達尼爾海峽及博斯普魯斯海峽兩旁的「海峽地區」成為非軍事區,但協約國擁有對該地區的軍事行動權。美、英、法、意、日、俄六國組成「海峽管理委員會」,負責區內航運、燈塔管理及領航等事宜; 原屬奧斯曼之阿拉伯及伊拉克地區領土割予英、法兩國,成立新的保護地。其中卡拉塔施及馬爾丁以南歸敘利亞,摩蘇爾以南歸伊拉克 黃色部分為允許保留的,其他的全部割讓了 此後,1920年凱末爾推翻了皇帝,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國,帝國灰飛煙滅 Ⅹ 第一次世界大戰土耳其戰敗後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法國和英國掌握了奧斯曼帝國的經濟命脈,德國則控制了帝國的政治和軍事。德國里曼將軍率領的70名德國軍官組成的軍事代表團,操縱著土耳其的政府和軍隊,並於1914年8月迫使土耳其簽訂《德土軍事同盟條約》,把土耳其拖入對協約國的戰爭,最後土耳其戰敗。 土耳其戰敗,標志著50年龐大帝國的崩潰。根據簽訂的戰敗和約:土耳其軍隊立即復員;交出全部軍艦;由協約國軍隊佔領黑海海峽各處要塞等等。隨後,協約國軍隊先後進佔了土耳其幾乎全部的國土。1919年底,佔領軍達10萬多人,其中英、法軍隊均在4萬以上。1920年8月,英、法、日、意、希臘等國同土耳其蘇丹政府在巴黎附近的色佛爾簽訂和約,共433條,基本精神就是肢解和滅亡土耳其,不僅把土耳其原有屬地削減了3/4,而且對本土進行瓜分,僅剩下的安那托利亞高原地區(即小亞細亞半島)也喪失了政治和經濟主權。條約把土耳其推向了亡國的邊緣。 熱點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