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觀土耳其 » 土耳其有多少桶石油

土耳其有多少桶石油

發布時間: 2023-02-07 03:32:02

1. 土耳其石油儲量排名

第一名沙烏地阿拉伯 第二名,俄羅斯第三名,美國 第四名,伊朗第五名,中國第七名挪威,第八名加拿大,第九名奈及利亞,第十名英國。

2. 石油儲量排名

委內瑞拉

石油儲量:3040億桶

委內瑞拉,位於南美洲北部,境內石油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馬拉開波湖地區,東部安索阿特吉州、莫納加斯州地區、中部的巴里納斯州及阿普雷州地區,已開採的油田集中分布在馬拉開波湖周圍和瓜里科、安索阿特吉、莫納加斯三個洲。

沙烏地阿拉伯

石油儲量:2980億桶

沙烏地阿拉伯,位於西亞,東瀕波斯灣,西臨紅海,沙特是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中東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中東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沿岸地區,自身對石油的消費量很少,中東所產石油90%以上由波斯灣沿岸港口用游輪運往歐洲西部,美國、日本、中國等國家和地區。

加拿大

石油儲量:1700億桶

一說起石油我們就會想到中東,知道中東擁有著眾多石油。而中東很多國家,也都憑借著石油發家致富了,走上了人生巔峰。沒有會想起來加拿大也有石油。事實上加拿大的石油多的超出我們想像。

目前,加拿大已探明石油儲量1700億桶,佔全球儲備比例9.8%,每日石油產量348萬桶,按每日石油消耗221萬桶,其石油存儲可供其使用210年。

伊朗

石油儲量:1560億桶

伊朗,位於西亞,北鄰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土庫曼,西與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東面與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連,另與哈薩克和俄羅斯隔海相望,南面瀕臨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和阿曼灣。

伊朗的石油生產史已有100多年了,若持續按照目前的開采速度進行開采,該國的石油儲量還可以維持100年。伊朗石油分布在大約150個油氣田,其中許多油氣田也是石油、原油和天然氣的重要來源。

伊拉克

石油儲量:1450億桶

伊拉克,位於西亞,北接土耳其,東臨伊朗,西鄰敘利亞、約旦,南連沙烏地阿拉伯、科威特,東南瀕波斯灣,國土面積約43.7萬平方公里。伊拉克已證實石油儲量1450億桶,佔全球儲備比例8.4%,每日石油產量264萬桶,其存儲可供其使用453年。

3. 請問:俄羅斯與土耳其、伊朗的歷史糾葛和現實政治狀況

土耳其、伊朗與俄羅斯有著密切的歷史文化聯系,在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獨立後,土耳其、伊朗也非常重視與這些獨聯體國家發展關系,力圖成為對該地區各個國家有影響力的政治經濟夥伴。

一、歷史聯系與合作的基礎

地處西亞的土耳其、伊朗在地理上與中亞和外高加索地區毗鄰,歷史聯系非常緊密。中亞五國和亞塞拜然的居民大都信奉伊斯蘭教,語言文字、風俗習慣、歷史傳統與鄰近的土耳其、伊朗非常接近。喬治亞、亞美尼亞與土耳其、伊朗也有很多接觸和歷史恩怨。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土庫曼、亞塞拜然等民族同屬突厥民族,語言屬突厥語系,與土耳其近似。塔吉克民族語言則屬波斯語系,與伊朗有著密切的歷史淵源。歷史上土耳其和伊朗為爭奪外高加索地區曾經多次進行過戰爭。中亞、外高加索地區與土耳其、伊朗在歷史上經常被同樣的強國所征服,頻繁接觸,文化上相互影響,直至近代才由於歐洲列強的瓜分被分割開來。
公元10世紀,中亞古老的民族是東伊朗的各個部落,他們實際上是今天塔吉克人的祖先。公元前6至前4世紀塔吉克和土庫曼曾由伊朗阿契米尼德王朝所統治。數百年後,中亞的操突厥語民族人數逐漸增加,並與中亞原來的居民不斷接近、融合。11世紀下半葉統治河中地區的卡拉汗尼王朝同塞爾柱突厥人發生過戰爭。16世紀以後烏茲別克人在中亞地區上升為佔有一定優勢的民族,進入波斯北部,與波斯人等周邊民族間既有戰爭,又有交流。18世紀30年代,波斯曾短暫征服中亞地區。
外高加索的亞美尼亞和喬治亞民族由一些古老的土著居民融合而成,曾受到過希臘馬其頓人、羅馬人的侵擾和影響,與土耳其、伊朗等地的早期國家聯系緊密。亞塞拜然民族形成較晚,大約是在11-13世紀,長期接近南方的伊斯蘭世界。到16世紀,外高加索地區成為奧斯曼土耳其與波斯(伊朗)爭奪的對象。兩個國家戰事頻繁,最後形成了土耳其佔領西喬治亞的一部分和亞美尼亞、波斯佔領亞塞拜然的格局。1722年彼得大帝的「波斯進軍」使沙皇俄國也成為一個「競爭者」。由於同時遭到土耳其的進攻,波斯被迫與俄國訂立了城下之盟。隨後,三方圍繞外高加索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一個世紀,1828年和1829年,俄羅斯與波斯、土耳其分別簽訂條約,奪得了外高加索。[1] 南亞塞拜然仍屬伊朗,西亞美尼亞則有一部分為土耳其所有。被土耳其政府視為「異教徒」的亞美尼亞人在近代史上曾幾度受到大規模迫害。[2]
沙俄吞並中亞和外高加索地區後,中亞和外高加索土著居民依舊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保持了過去的生活習慣和文化傳統。就人種、風俗來說,多數中亞和外高加索民族更接近波斯人和土耳其人。本世紀80年代後期,隨著蘇聯逐步打開國門和各共和國自主權的增加,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同鄰近土耳其、伊朗很快實現了高層接觸和經貿往來。而當時蘇聯領導人對土耳其現代化模式的「興趣」也推動一些共和國的領導人把土耳其視為足以信賴的「樣板」。1991年,土耳其總統厄扎爾和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曾進行過互訪,簽署了多項雙邊合作協議,明確哈土兩國將在各個領域建立長期互利合作關系。獨立後,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重新尋找自己的文化淵源,開始了一種「本土化」的回歸。在「非俄羅斯化」的過程中,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很容易、也很自然會與土耳其、伊朗等國接近。地理上的便利,文化上的相近,語言、風俗習慣上的相似,加上經濟上的互相需要,使雙方的合作關系發展較快。
90年代初,對土耳其模式的「充分肯定」使土耳其成為中亞國家和亞塞拜然最受歡迎的「朋友」,甚至一些中亞國家和亞塞拜然聘請土耳其專家作總統的顧問。1991~1993年,一些中亞國家決定改用拉丁字母,與土耳其在文化、教育、幹部培養等方面的聯系空前地增加了。對於年輕的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來說,獨立初期難以找到一種把國家凝聚起來的力量,難以找到可供依賴的發達的、有著歷史延續性的國家傳統。在這種情況下形成了政治上的「真空」,添充進來的有各種各樣的思潮,其中佔有優勢的自然是當地居民最容易接受的伊斯蘭思想和突厥主義思想。伊朗和土耳其則被視為這二者的代表。
多數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因考慮本身的內外部因素,與伊朗關系一般,如擔心影響與美國的關系,政治取向上也很不一致。盡管在交通方面伊朗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但伊朗對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的影響不是很大,因為它既不能提供中亞國家所需的資金,也不能提供新工藝。伊朗不可能在中亞和外高加索市場上有引人注目的一席之地,只能希望在該地區同外部世界,准確地說,是同歐洲和東南亞國家的交通運輸方面起到特殊的「橋梁」作用。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同樣也想起到這樣一個聯繫世界上兩個經濟增長中心的作用,成為亞歐大陸橋上的重要樞紐。伊朗由於處於中亞與波斯灣、地中海之間,其地理位置決定了它對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來說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鄰國多數中亞國家領導人對土耳其、伊朗抱有好感並寄予了較大的期望,想藉助於這個有著血緣、語言、宗教聯系在一起的「穆斯林兄弟」,使自己早日成為國際大家庭中的一員,同時在經濟上、特別是交通運輸方面解決本國面臨的現實困難。外高加索國家在發展對外聯系時,伊朗、土耳其作為南邊的兩個鄰居也不容忽視。而土耳其、伊朗等國也希望與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建立密切的關系,打算藉助於這些獨聯體國家的經濟、科技潛力為自己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擴大國際活動空間,為在國際事務和國家爭端中處於有利位置奠定更加良好的基礎。土耳其、伊朗1992年把中亞五國和亞塞拜然拉進「中西亞經濟合作組織」。多數中亞和外高加索國家把同土耳其、伊朗發展合作關系作為外交的一項「重要任務」。

二、土耳其和伊朗對中亞國家的政策

由於地理上和文化上佔有一定的優勢,土耳其、伊朗絲毫不隱瞞向中亞和外高加索輸出自己的物質和精神產品的戰略意圖,藉此來擴大自己的國際影響,增強自己的經濟實力。甚至土耳其和伊朗國內有的政治勢力夢想恢復再現「突厥帝國」和「泛伊斯蘭國家」的輝煌,試圖在中亞和外高加索地區找到市場。
(一)土耳其對中亞五國的政策
土耳其是同中亞五國關系非常密切的「南方」穆斯林國家。土耳其在發展經濟和推行社會政策方面有成功之處,其世俗模式對中亞國家有吸引力。[3] 其經驗也受到中亞各國的重視。中亞國家希望土耳其成為聯系西方大國的「橋梁」,土耳其也很注意在中亞施加影響,關心中亞的能源開發和政策取向。土耳其是第一個承認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等中亞國家獨立的國家,非常重視發展與這些國家的全面合作關系。[4]
土耳其對中亞的政策包括:
積極與中亞國家的高層接觸,通過簽署文件和經常性的磋商確立友好合作關系。如1992-1997年,土耳其總統3次訪問哈薩克,與哈薩克簽訂了包括《友好合作條約》在內的共56項文件,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和人文等各個領域。其中1995年6月,土耳其總統德米雷爾訪問哈薩剋期間,簽訂兩國進一步發展和深化合作宣言和48項合作協議、備忘錄和會談紀要。土耳其與其他中亞國家也簽訂了友好合作條約等許多項協議,還多次邀請中亞國家的領導人到本國訪問。1992年10月,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土庫曼等國的總統應邀出席土耳其舉行國慶活動。每年都有中亞國家的領導人訪問土耳其。蘇萊曼·德米雷爾當選為土耳其總統後,非常重視保持和發展同中亞國家的關系,僅在1996-1997年他就對中亞地區進行了5次訪問。
擴大經濟貿易合作,鼓勵本國企業對中亞進行投資。土耳其與中亞國家簽署了經濟貿易合作協定、鼓勵和相互保護投資協議、避免雙重課稅協議、銀行間相互理解備忘錄等合作文件。至1995年6月,土耳其向哈薩克投資的大型項目即達34個,1998年在哈的2200家外國公司中來自土耳其的有319家;1992-1996年土耳其向土庫曼的投資達到15億美元,合資項目超過60個。1997年土耳其政府專門成立了一個協調委員會來監督、協調對中亞的投資和政策。土耳其在中亞的主要投資方向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建築工程承包,土耳其公司往往能夠在眾多對手中一舉中標,優勢在於與這些中亞國家政府有著良好的關系,加之其價格和施工質量都具有競爭力;二是輕工業和食品工業中的加工生產領域;還有是旅館業和旅遊等;三是藉助於投資土耳其的國際資本進入中亞地區,土耳其公司作為世界上的大跨國公司在中亞的中介與合作夥伴,如同西門子公司聯合取得在哈薩克建設電站權,與可口可樂公司聯合在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建立工廠。
希望在解決中亞原料和資源的開發和運輸方面發揮作用。1992年7月,土耳其電力和自然資源部與哈薩克動力和燃料資源部簽署了在勘探開採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礦藏以及建設動力項目等方面進行合作的備忘錄。
1994年6月,土哈兩國簽署石油合作協議。根據該協議,土耳其在36年中可得到21.6億桶石油和2089億立方米天然氣,總價值達490億美元。1995年土耳其和哈薩克成立了工作小組對運輸哈石油及土石油公司參與哈石油工業等問題進行研究,提出方案。哈方認為經過土耳其的這條運油線路所經地區政局較穩定,因此是很有前途的運油線路。土耳其對土庫曼與伊朗合作的「跨世紀管道工程」持積極態度,土耳其總統德米雷爾在1994年10月親自前往土庫曼,參加該工程的動工典禮。1995年1月,土庫曼總統尼亞佐夫訪問土耳其以後,十分贊賞土耳其對中亞在改善交通運輸狀況的支持。土耳其計劃鋪設一條經裏海海底的輸油管道,以把石油從哈薩克的油田輸送到土耳其在地中海的港口。1998年10月底,中亞國家的領導人聯袂參加土耳其建國75周年慶祝活動。在安卡拉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烏茲別克總統卡里莫夫與土耳其、亞塞拜然、喬治亞領導人就鋪設巴庫第比利斯傑伊漢石油管道問題簽署一項聯合聲明。
在國際事務中加強合作,力圖在中亞的穩定與發展方面發揮作用。土耳其對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提出的亞信會議和烏茲別克領導人提出中亞安全與合作論壇達倡議都表示支持。與中亞國家簽署反對恐怖活動、非法擴散武器和麻醉品的協議,幫助中亞國家培訓軍人。土耳其首倡「突厥語國家首腦會晤」機制,與中亞的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和亞塞拜然等國的領導人定期舉行最高級磋商。
重視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合作。土耳其向中亞國家在科技、文化領域投入很多,如通過衛星無償為中亞國家播放土耳其的電視節目。土耳其每年接納大批來自中亞國家的留學生,出資在中亞建立國際大學。
(二)伊朗對中亞國家的政策。
由於擁有地緣和文化上的便利,伊朗進入中亞比較早,土庫曼因為與伊朗有長達1700公里的共同邊界,而且政治經濟中心都靠近伊朗,因此,土庫曼領導人認為,伊朗是土庫曼實施新經濟計劃的「最有利的夥伴」,土庫曼「在各個方面同伊朗擴大和加深緊密的合作,這對整個地區都是有益的」[5] 。但由於伊朗的經濟實力有限,尤其是無法滿足中亞國家對資金和技術的需求,因此伊朗與中亞國家在經濟聯系方面進展緩慢,在中亞各國的對外貿易額中只佔有1%左右的比例,甚至遠遠落在鄰國土耳其的後面。伊朗於是改變策略,充分發揮其地緣優勢,把重點放在幫助解決中亞國家的交通困難方面。在1997年哈塔米當選總統後,伊朗對中亞地區的跨國合作表現得更為積極。[6]
伊朗對中亞五國的政策表現為:
通過成為幫助中亞國家走向世界市場的「紐帶」來確立自己的影響。中亞五國同西方國家、亞太國家的貿易額逐年增長,伊朗積極促進亞歐陸路運輸走廊的建設。中亞國家都屬內陸國家,缺乏海洋通道,伊朗可以為中亞國家提供便捷的通道,使中亞國家走向波斯灣。1994年8月24日,土庫曼總統尼亞佐夫在伊朗首都德黑蘭與伊朗領導人簽訂一項「跨世紀工程」協議,商定修築一條經伊朗到土耳其,長約4000公里的輸氣管道,投資額達70億美元。1996年5月,從伊朗的馬什哈德經薩拉赫斯到土庫曼的捷詹的鐵路通車,這使中亞國家有了一條到達出海口的最近的鐵路,也使從中國連雲港到波斯灣的「大陸橋」全線貫通。1996年哈薩克經伊朗運輸的石油產品達到200萬噸。1997年12月,伊朗總統哈塔米和土庫曼總統尼亞佐夫同時出席了分別在伊朗和土庫曼舉行的長度為140公里的土伊天然氣管道克爾佩澤-庫爾特庫姆的開通儀式。這是第一條中亞國家獨立後修築的天然氣管道,投資近2億美元。伊朗在交通方面的努力受到中亞國家的歡迎。
廣泛開展經濟合作。僅1992年一年中,伊朗在土庫曼的合作項目就達30多個。兩國簽訂了友好合作條約、旅遊和經貿合作協定等多項合作文件。雙方還在開放邊界、簡化通行手續、建立邊防貨站,開設阿什哈巴德-德黑蘭空中航線,建立共同的汽車聯運公司,建立信貸機構等諸多方面採取措施,以圖進一步密切兩國關系。1992年10月,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訪問伊朗,兩國簽訂《哈伊相互理解和合作宣言》,建立了經濟、交通、文化、科學合作混合委員會,簽署在石油采運、能源開發和銀行合作的備忘錄。1993年10月,伊朗總統拉夫桑賈尼訪問哈薩克,簽署《哈伊相互關系與合作備忘錄》等9項文件。1992年11月,烏茲別克總統卡里莫夫訪問伊朗,簽訂關於烏伊兩國關系基礎的聯合宣言、兩國中央銀行間合作協議、在經濟、工業、科技領域合作備忘錄、政府間貿易合作協議、貨物運輸合作備忘錄、郵電通訊協議、政府間航空運輸協議等。1993年10月,伊朗總統拉夫桑賈尼回訪烏茲別克,與卡里莫夫總統簽署關於建立烏伊兩國經貿、工業、科技領域合作混合委員會議定書、貨運、汽車運輸、道路建設、開辟兩國首都間航空線路、解體、石油、天然氣、農業、金融等領域的合作協議。
1997年5月,伊朗總統拉夫桑賈尼訪問塔吉克,雙方簽署了塔伊合作聲明和6個備忘錄,備忘錄涉及兩國外交、經濟、交通和工業部門之間的合作問題。1998年12月,塔吉克總統拉赫莫諾夫對伊朗進行正式訪問,簽署兩國在國防、能源和運輸等領域合作的共16項協議。
在中亞地區安全、特別是調解沖突方面發揮積極作用。伊朗在調節塔吉克沖突中十分活躍,在伊朗首都德黑蘭1997年5月舉行了塔吉克對立兩派之間的和平談判。伊朗還曾表示要在土庫曼的軍隊建設中發揮重要作用。
與中亞國家密切在宗教、文化方面的交往。伊朗與中亞國家簽訂電視廣播、文化交流等合作協議。伊朗幫助土庫曼在各地修造清真寺並派遣神職人員,大量資助土庫曼的宗教、文化活動。但中亞國家領導人比較謹慎,表示與伊朗的關系不是建立在宗教因素的基礎上。[7]
(三)土耳其、伊朗發展與中亞五國關系中的困難
盡管佔有一些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但土耳其、伊朗在中亞遠未達到預期的目標。這與其他外部勢力的競爭和中亞國家的戒心有關。首先,土耳其和伊朗經濟實力有限,在國際競爭中處於下風。如伊朗和土耳其經過幾年的努力,在中亞五國的外貿夥伴中佔有了一席之地,但很難有大的突破。1994年中亞地區向俄羅斯的出口供貨超過土耳其30倍,超過伊朗上百倍。進口也差不多是這樣的比例。土耳其、伊朗同中亞國家的貿易水平低,方式落後,非常不穩定。如1996年土庫曼同土耳其的雙邊貿易額達到近2億美元,成為土庫曼的第三大貿易夥伴,但1997年兩國的進出口額急劇下降,僅為7000萬美元。伊朗70年代末80年代初伊斯蘭革命以後,完全「脫離」西方,國內私人資本發育緩慢,生產狀況不佳,很少能給中亞國家的市場提供所需要的商品。而且對於中亞國家急需引進的先進工藝和設備,伊朗不具有優勢。
其次,土耳其和伊朗在國際上分別屬於不同的集團,前者追隨美國和西歐大國,後者與俄羅斯有特殊的關系,兩國都無力成為在國際上發揮重要影響的國家,只能在作為聯系國或者中介國。在經濟和政治上土耳其和伊朗能夠給中亞五國的援助都是相當有限的,俄羅斯與土耳其之間存在著矛盾,伊朗受到美國的排斥,也使中亞國家在發展同土耳其、伊朗關系時,要考慮俄羅斯對土耳其以及美國對伊朗的態度。 中亞國家都遠離石油、天然氣、棉花等自己「拳頭」產品的銷售市場,而且到出海口都要跨越相鄰的國家,交通問題亟待解決。土耳其和伊朗可以在這方面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卻與其他大國的利益難以相容,如土耳其與俄羅斯是宿敵,伊朗同美國對抗了近20年。修管道和鐵路都需要聯合一些國家,投入數十億乃至於上百億美元的資金,伊朗和土耳其的國力都有限,獨木難支,想處於優先的地位都很困難。
再次,中亞國家與土耳其、伊朗在發展「夥伴」關系方面理解不同。土耳其、伊朗在政治合作上熱情很高,而中亞國家在經濟上對土、伊的期望很大,雙方發展關系時不容易「合拍」。在中亞,按居民的情況劃分烏茲別克和塔吉克被認為是應屬「穆斯林國家」的行列,伊斯蘭教有廣泛的群眾基礎。而在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土庫曼伊斯蘭教有自己的特點,它們與伊朗的伊斯蘭教都有較大的差別。即便是在烏茲別克和塔吉克,當局對「泛伊斯蘭」主義也持堅決抵制的態度,如烏茲別克領導人對伊斯蘭極端勢力十分戒備,中亞國家的憲法幾乎無一例外地接受了西方的原則,而不是伊斯蘭的原則。另外,中亞國家對伊斯蘭教介入政治和「泛突厥」思想持反對態度,也限制了伊朗、土耳其同這些國家發展關系。
中亞國家與土耳其、伊朗的關系在經過一個「蜜月」階段後趨於冷靜。1991~1992年,土耳其就開始為這些國家提供貸款,土耳其和伊朗商品的湧入也緩解了中亞市場的貧乏。中亞國家出現的與土耳其、伊朗發展雙邊關系的熱潮到90年代中期開始迅速降溫,主要原因是受經濟實力的限制和其他國家的競爭。中亞國家開始學會在國際交往中優先考慮自身的利益和需要,轉而採取一種現實的態度,從而把同土耳其、伊朗的關系放到一個適當的位置。

三、土耳其、伊朗對外高加索國家的政策

土耳其和伊朗是外高加索國家的鄰居,與該地區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聯系。土耳其與亞塞拜然同屬突厥民族,文化上彼此親近,又與美國等西方大國有著軍事政治同盟關系;伊朗則可以利用宗教、地理及跨界民族方面的優勢,背後又聯著整個伊斯蘭世界,可以為外高加索地區的穆斯林架起一座「信仰」橋梁。獨立後,伊朗、土耳其成為外高加索三國重要的貿易夥伴。如土耳其在喬治亞對外貿易中占第一位,超過了俄羅斯。由於自己的經濟實力有限,土、伊兩國無法對外高加索國家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加之土耳其與亞美尼亞、伊朗與亞塞拜然歷史上有「宿仇」,因此與外高加索國家在經濟聯系方面障礙重重,進展緩慢。
土耳其積極發展同亞塞拜然的政治、經濟、軍事關系;對亞美尼亞則採取了敵視的政策。1993年初土耳其參與對亞美尼亞的封鎖,決定對亞美尼亞的所有飛機關閉其領空,並停止從陸路向亞運送人道主義援助物資。
在亞塞拜然人民陣線垮台後,土耳其失去了在外高加索的陣地。俄羅斯強有力的行動也使土耳其被迫退卻,但土耳其並不想放棄能夠爭取到的利益。1994年土耳其開始強調與俄聯合調解納戈爾諾-卡拉巴赫沖突,盡可能不與俄羅斯在外高加索正面對抗。同時,土耳其也批評俄羅斯的「擴張主義」,運用經濟手段改善同包括亞美尼亞在內的所有外高加索國家的關系,土耳其和亞美尼亞兩國關系雖然難以實現正常化,但民間貿易往來有所增加。土耳其在美國的支持下爭取敷設一條經本國港口運出亞塞拜然石油的管道。這條管道計劃途經喬治亞通往土耳其,有繞開俄羅斯的政治目的,同時也使外高加索各國都能在經濟上受益。
土耳其對喬治亞也十分友好。2000年1月,土耳其總統德米雷爾訪問喬治亞,在與喬治亞總統謝瓦爾德納澤會談時,雙方一致表示,維護高加索地區的安全是喬治亞和土耳其兩國對外政策的優先任務。兩國領導人討論了有關地區形勢問題,以及兩國在政治、經濟、能源領域的合作的問題,並簽署了聯合聲明、兩國政府間開展技術合作協議備忘錄等4項文件。在會見後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德米雷爾提出了有關國家締結旨在加強高加索地區穩定與和平的「高加索公約」的倡議,謝瓦爾德納澤對德米雷爾的倡議表示贊賞,並稱其「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伊朗由於同阿、亞兩國都接壤,曾力圖在調解納-卡沖突中發揮重要作用。1992年5月伊朗總統在德黑蘭與阿亞兩國領導人簽署和平解決沖突的聲明。伊朗既可以幫助亞塞拜然解決石油出口的「新交通線」問題,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亞美尼亞對能源的需求,伊朗境內又有亞塞拜然少數民族。因而,格、阿、亞等外高加索國家雖然都避免與伊朗發展密切的關系(主要因為伊朗同美國尖銳對立,而這些新獨立國家又極其需要美國等西方大國的經濟、政治支持),但也需要伊朗的幫助。

4. 土耳其石油儲量排名

58位。根據查詢全球石油儲量排名表得知,土耳其排名第58位,土耳其雖然是中東國家,但卻是少數幾個石油進口國之一,因為只在土耳其東部有著一些油田,所以土耳其並不是石油大國。

5. 求世界能源擁有量排名前五的國家

我國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僅為世界水平的四分之一

--------------------------------------------------------------------------------

北京青年報 2005-02-16 11:53:29

我國查明年均可開采地下水資源3527億立方米——

通過最新一輪全國地下水資源調查評價,我國共查明地下水天然資源量多年平均值9235億立方米,其中可開采資源量多年平均值3527億立方米;2000年全國地下水開采總量為1115億立方米,佔全國總用水量的20%。

中國地質調查局有關責任人指出,這一調查成果不僅查清了21世紀初我國地下水資源的大賬,而且查明了近20年來地下水發生的變化及其原因,為國家水資源綜合規劃的編制、水資源宏觀管理、可持續利用與地下水環境保護提供了科學依據。

水資源緊缺已成為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瓶頸」。來自水利部的統計數字,我國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目前全國三分之二的大中城市面臨缺水;與此同時,地下水資源遭到過度開采,全國地下水降落面積已達到15萬平方公里。

6. 世界上哪些國家是石油大國

1、委內瑞拉委內瑞拉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生產國和出口國。按照其每日消耗74.6萬桶計算,在不考慮其他出口等消耗增長的因素前提下,其存儲可供其使用775年。2、沙烏地阿拉伯沙烏地阿拉伯擁有世界上最多的石油儲存,其國家90%的經濟來自於出口石油燃料,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3、加拿大加拿大的石油儲量位居世界前茅,但是很多人說起石油只會想到中東地區,其實是加拿大出於保護自然資源的考慮,並沒有過多的去開採石油。4、伊朗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生產國、歐佩克第二大石油輸出國,其國家工業主要以石油開采為主,國家經濟命脈和外匯也主要以石油為主要來源,可以說石油收入占據了伊外匯總收入的一半以上。5、伊拉克伊拉克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原油儲量本是世界排名第四,在伊拉克石油是國家的經濟支柱,工業也主要跟石油有關,70%的天然氣屬於石油伴生氣。

7. 土耳其和哈薩克的關系

土耳其是同中亞五國關系非常密切的「南方」穆斯林國家。土耳其在發展經濟和推行社會政策方面有成功之處,其世俗模式對中亞國家有吸引力。[3] 其經驗也受到中亞各國的重視。中亞國家希望土耳其成為聯系西方大國的「橋梁」,土耳其也很注意在中亞施加影響,關心中亞的能源開發和政策取向。土耳其是第一個承認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等中亞國家獨立的國家,非常重視發展與這些國家的全面合作關系。[4]
土耳其對中亞的政策包括:
積極與中亞國家的高層接觸,通過簽署文件和經常性的磋商確立友好合作關系。如1992-1997年,土耳其總統3次訪問哈薩克,與哈薩克簽訂了包括《友好合作條約》在內的共56項文件,內容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和人文等各個領域。其中1995年6月,土耳其總統德米雷爾訪問哈薩剋期間,簽訂兩國進一步發展和深化合作宣言和48項合作協議、備忘錄和會談紀要。土耳其與其他中亞國家也簽訂了友好合作條約等許多項協議,還多次邀請中亞國家的領導人到本國訪問。1992年10月,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和土庫曼等國的總統應邀出席土耳其舉行國慶活動。每年都有中亞國家的領導人訪問土耳其。蘇萊曼·德米雷爾當選為土耳其總統後,非常重視保持和發展同中亞國家的關系,僅在1996-1997年他就對中亞地區進行了5次訪問。
擴大經濟貿易合作,鼓勵本國企業對中亞進行投資。土耳其與中亞國家簽署了經濟貿易合作協定、鼓勵和相互保護投資協議、避免雙重課稅協議、銀行間相互理解備忘錄等合作文件。至1995年6月,土耳其向哈薩克投資的大型項目即達34個,1998年在哈的2200家外國公司中來自土耳其的有319家;1992-1996年土耳其向土庫曼的投資達到15億美元,合資項目超過60個。1997年土耳其政府專門成立了一個協調委員會來監督、協調對中亞的投資和政策。土耳其在中亞的主要投資方向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建築工程承包,土耳其公司往往能夠在眾多對手中一舉中標,優勢在於與這些中亞國家政府有著良好的關系,加之其價格和施工質量都具有競爭力;二是輕工業和食品工業中的加工生產領域;還有是旅館業和旅遊等;三是藉助於投資土耳其的國際資本進入中亞地區,土耳其公司作為世界上的大跨國公司在中亞的中介與合作夥伴,如同西門子公司聯合取得在哈薩克建設電站權,與可口可樂公司聯合在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建立工廠。
希望在解決中亞原料和資源的開發和運輸方面發揮作用。1992年7月,土耳其電力和自然資源部與哈薩克動力和燃料資源部簽署了在勘探開採石油、天然氣和煤炭礦藏以及建設動力項目等方面進行合作的備忘錄。
1994年6月,土哈兩國簽署石油合作協議。根據該協議,土耳其在36年中可得到21.6億桶石油和2089億立方米天然氣,總價值達490億美元。1995年土耳其和哈薩克成立了工作小組對運輸哈石油及土石油公司參與哈石油工業等問題進行研究,提出方案。哈方認為經過土耳其的這條運油線路所經地區政局較穩定,因此是很有前途的運油線路。土耳其對土庫曼與伊朗合作的「跨世紀管道工程」持積極態度,土耳其總統德米雷爾在1994年10月親自前往土庫曼,參加該工程的動工典禮。1995年1月,土庫曼總統尼亞佐夫訪問土耳其以後,十分贊賞土耳其對中亞在改善交通運輸狀況的支持。土耳其計劃鋪設一條經裏海海底的輸油管道,以把石油從哈薩克的油田輸送到土耳其在地中海的港口。1998年10月底,中亞國家的領導人聯袂參加土耳其建國75周年慶祝活動。在安卡拉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烏茲別克總統卡里莫夫與土耳其、亞塞拜然、喬治亞領導人就鋪設巴庫第比利斯傑伊漢石油管道問題簽署一項聯合聲明。
在國際事務中加強合作,力圖在中亞的穩定與發展方面發揮作用。土耳其對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提出的亞信會議和烏茲別克領導人提出中亞安全與合作論壇達倡議都表示支持。與中亞國家簽署反對恐怖活動、非法擴散武器和麻醉品的協議,幫助中亞國家培訓軍人。土耳其首倡「突厥語國家首腦會晤」機制,與中亞的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和亞塞拜然等國的領導人定期舉行最高級磋商。
重視文化、教育等領域的合作。土耳其向中亞國家在科技、文化領域投入很多,如通過衛星無償為中亞國家播放土耳其的電視節目。土耳其每年接納大批來自中亞國家的留學生,出資在中亞建立國際大學。

8. 石油大國是哪個國家

石油大國是:1、委內瑞拉,2、沙烏地阿拉伯3、加拿大,4、伊朗 ,5、伊拉克,6、科威特,7、阿聯酉,8、俄羅斯,9、奈及利亞。世界上超過三分之一的能源來自石油,遠超過其他任何能源。基辛格有句名言「誰控制了石油,就控制了全世界」。的確,作為全球最重要的戰略物資,如今的石油就相當於古代戰爭中的「糧草」。俗話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旦糧草被對手拿捏了,戰爭的勝利將無從談起。同樣的道理,在現代化戰爭中,如果石油補給給被敵人切斷,交通會立刻陷入癱瘓,不管多先進的戰機、坦克等裝備,瞬間就變成一堆廢鐵。因此,從二戰之後,幾乎所有國家都十分看重這項戰略資源。

1、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位於南美洲的北部,是一個石油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其石油量已超過3000億桶,雖然石油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仍舊是一個非常窮的國家,因為其石油品質較差,還極為難開采。委內瑞拉已探明石油儲量3040億桶,超過了被大家視為「盛產流動石油」的中東。佔全球儲備比例的17.8%,每日石油儲量238萬桶,每日石油消耗74.6萬桶,儲量可供其使用1116年。

為什麼同樣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石油的中東「石油資源豐富」,原油質量差,開采困難。委內瑞拉雖然儲量世界第一,但這些地下近萬米深的石油資源屬於劣質高硫重油。這種原油以油砂的形式隱藏在地下深處,不僅極難開采,而且極其昂貴。而且必須經過提煉和混合才能出口。相比輕油,質量差很多,只能靠低價策略,賣給一些經濟落後的地區。開采困難和油品質量差造成的二次加嚴重影響了委內瑞拉石油的生產效率和成本。在世界輕質原油豐富的前提下,油氣開采企業當然不願意開采重油。其次是,設施投資少,開采和提煉技術落後。與沙烏地阿拉伯一樣,委內瑞拉最初的石油開采系統也依賴於歐美石油公司。他們把土地租給歐美的石油公司,自己收取租金和分紅。因此,大量的石油利潤被外國公司拿走。所以委內瑞拉想重新控制石油,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就規定新油田只能由委內瑞拉國家石油公司開采。外資石油公司的稅收和租金不斷提高,甚至90%的利潤都被徵收。無利可圖的外資只能大量撤出,委內瑞拉也受到了各國的制裁。而委內瑞拉的石油開采技術停留在20世紀70年代。與開采成本高相對應的,是石油冶煉水平低。這些低端油品種的自然利潤極低。因此,雖然石油儲量最大,但石油銷售收入根本無法與其他國家相比。

當然,委內瑞拉的貧窮和美國的制裁也有很大關系。由於地處拉美,卻處處和美國對抗,因此委內瑞拉的石油出口飽受美國制裁。除了古巴,南美各國都不敢與它交易。而銷往其它洲的話,高昂的運輸成本,更得不償失。

2、沙烏地阿拉伯

沙烏地阿拉伯是世界石油儲量最多的國家之一,其產量和儲存量都位於世界首位,擁有世界上最大的路上油田和海上油田,其油產量達到了2665億桶,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石油大國。「頭頂一塊布,全球我最富」,說起沙烏地阿拉伯,估計沒誰不知道,這個遠在中東的國家因為豐富的石油資源,還有各種花式炫富的消息而聞名全球。沙烏地阿拉伯,位於西亞,東瀕波斯灣,西臨紅海,沙特是名副其實的「石油王國」。中東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中東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沿岸地區,自身對石油的消費量很少,中東所產石油90%以上由波斯灣沿岸港口用游輪運往歐洲西部,美國、日本、中國等國家和地區。

目前,沙烏地阿拉伯已探明石油儲量2980億桶,佔全球儲備比例17.85%,每日石油產量1052萬桶,每日石油消耗264萬桶,儲量可供其使用309年。盡管,沙烏地阿拉伯已探明石油儲量略低於委內瑞拉,但其石油都位於傳統上可進入的油井內,而這些油井本身就位於廣闊的油田內。沙烏地阿拉伯的石油儲量佔全球石油常規儲量的五分之一以上。隨著勘探力度的加大,沙烏地阿拉伯很可能重新占據榜首的位置。美國地質調查局預測,沙特沙漠下可能藏有超過1000億桶石油,有待被發現和開采。

300用,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石油大國。


6、科威特

科威特是一個石油和天然氣儲量都非常豐富的地區,其已探明的石油儲量為140億噸,約為15桶,占據世界石油儲量的10.8%,該國家的石油公司也是世界公認的頂級石油企業。

7、阿聯酉

阿聯酉也是目前石油出口量最大的國家,憑借其石油的產量,已成為一個名副其實富得流油的國家,其石油主要集中在扎庫姆油田,石油產量為133.4億噸。約為1050億桶。

8、俄羅斯

俄羅斯不僅是世界上國土面積最大國家也是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十分豐富的國家,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亞大草原,其次是伏爾加烏爾拉,作為世界最大石油儲量國家,其已探明的石油量高達1078億桶。羅斯,位於歐亞大陸北部,地跨歐亞兩大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境內石油主要分布在雅庫特和薩哈林兩大油氣盆地。


目前,俄羅斯已證實石油儲量600億桶,佔全球儲備比例6.2%,每日石油產量1070萬桶,每日石油消耗220萬桶,其儲存可供其使用113年。


根據區域劃分,俄羅斯石油產量最豐富的地區位於西西伯利亞,是全國產量最大的產區,產量佔地區總產量約77%,佔全國總產量約45%。Samotler油田是該自治州的最大油田,也是俄羅斯的最大油田。


伏爾加-烏拉爾,是俄羅斯次於西西伯利亞的第二大石油工業區,著名的Urals Blend油種,便是根據此地命名。Romashkinskoye是伏爾加-烏拉爾的一個大型油田,以此油田為代表的伏爾加-烏拉爾地區,整體特徵為油田的普遍老年化。


所以,目前原油資源勘探與開發的中心逐漸東移,東西伯利亞或成為未來俄羅斯原油增量的主要來源。


近幾年,歐美對俄羅斯油氣工業的制裁主要針對的是東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海上資源以及難采資源的開發,俄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應對措施,推動本國油氣工業的技術進步,逐步擺脫對歐美國家的設備依賴與技術依賴。

9、奈及利亞

奈及利亞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非洲石油量最多的國家,該國家不僅經濟非常發達,而且資源也非常豐富,其石油產量約為372桶,也是世界石油最多的國家前十名之一。

石油,一種能源,它的出現,標志著人類從農業文明順利向工業文明及工業後工業化文明的發展邁進,它是工業的重要原料,被譽為工業的血液和經濟發展的動力推進器,石油,它為人類提供了新的生活狀態和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石油也因此成為人類和世界各國的搶手貨。

9. 世界石油概況:中東石油資源探明儲量佔全球48.3%


相信許多人一直在擔心一個問題,每天石油消耗量這么大,全世界到底有多少石油儲量供我們消耗呢?據英國《金融時報》給出數據, 現如今全世界石油儲量大約為2.1萬億桶,但這個數據不包括未探明和開采難度較大的石油儲量。 全世界的石油儲量主要集中在世界上的中東地區和南美洲的委內瑞拉境內,以截至2018年底數據為准,中東石油資源探明儲量8361億桶,佔全球石油儲量48.3%,而中南美洲石油探明儲量3251億桶,佔全球石油儲量18.8%。


中東地區,是指地中海東部與南部區域,包括除阿富汗外的西亞與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以北的國家,25個國家和地區。該地區是「兩洋三洲五海」之地,戰略位置極其重要,該地區淡水資源匱乏和石油資源豐富及宗教文化差異,常年局勢動盪,世界上的「火葯桶」,是非之地。該地區,約1500餘萬平方公里,3.6億人口。25個國家和地區包括: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科威特、伊拉克、阿聯酋、阿曼、卡達、巴林、土耳其、以色列、巴勒斯坦、敘利亞、黎巴嫩、約旦、葉門、塞普勒斯、蘇丹和南蘇丹、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馬德拉群島、亞速爾群島等。雖說中東地區石油豐富,但並不是所有國家都有豐富的石油開采,石油儲量豐富的國家主要集中在該地區的波斯灣地區和北非的利比亞和阿爾及利亞。


2019年,世界石油儲量排名前十幾位的國家分別是:南美洲的委內瑞拉,探明石油儲量為3009億桶,排名第一位;中東地區的沙烏地阿拉伯,探明石油儲量為2665億桶,排名第二位;北美洲的加拿大,探明石油儲量為1697億桶,排名世界第三位;中東地區的伊朗,石油儲量為1584億桶,排名第四位;中東地區的伊拉克,石油儲量1425億桶,排名第五位;排名六至十二位的是:科威特1015億桶、阿聯酋978億桶、俄羅斯800億桶、利比亞484億桶、美國392億桶、奈及利亞 370億桶、 哈薩克 300億桶。中東地區包占據了七席,這七個國石油儲量都比我國石油儲量豐富。中東地區其它十八個國家石油儲量不如我國石油儲量多。但卡達石油儲量為252億桶,與我石油儲量差不多。


波斯灣地區的「歐佩克」成員,都是石油豐富的國家,該組織現有成員國15個,中東地區包括: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伊朗、科威特、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卡達、利比亞、奈及利亞、阿爾及利亞等。「歐佩克」組織的意思是石油輸出國,這些國家多以石油出口為主,成為該國支柱產業,賺取外匯。而我國是石油進口大國,消費石油量為全球石油消費量的13%,低於美國消費量的20%,高於印度消費石油量的5%,世界排名第二位,這三個國家佔世界消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2019年,我國已探明石油儲量為256億桶,僅排名世界第十三位。根據數據顯示,我國產量大於1000萬噸盆地油田有:渤海灣、松遼、鄂爾多斯、准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和珠江口盆地,產量合計1.76億噸,佔全國總量的92.8%。我國從建國初,在松遼盆地中建成了我國最大的油田——大慶油田,出現「鐵人」王進喜等英雄楷模,因為石油建成了一座城市。大慶油田在中國儲油田中,堪稱「至尊」,最高年產量達5000多萬噸,隨著儲量的減少,大慶油田國內產量2017年僅為3400萬噸。


後被長慶油田產量超越,長慶油田石油年產量為5316萬噸,成為了我國第一大油田,天然氣產量達到369.43億立方米。長慶油田前景令人喜悅,新增年度石油探明儲量佔中國石油年度新增儲量的1/2以上,佔全國年度新增儲量的1/3以上。今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長慶油田會一直占據我國最大油田的地位,不可撼動。雖然2019年中國原油產量1.91億噸,但原油進口量已高達5.06億噸,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油進口國,原油進口量高達72%,隨著進口原油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不在主要依賴於中東地區國家。


本文來源 能源界,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內容為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我們已經盡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如有異議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

10. 世界十大油田是什麼

(1)加瓦爾油田:位於沙烏地阿拉伯東部,首都利雅得以東約500千米處,探明儲量達107.4億噸,年產量高達2.8億噸,占整個波斯灣地區的30%,為世界第一大油田。油井為自噴井,原油含臘量少,多為輕質油,凝固點低於-20℃,便於運輸。有輸油管通臘斯塔努拉油港(世界最大油港)外運。

(2)大布爾干油田:位於科威特東南部,探明儲量99.1億噸,年產7000萬噸左右。原油特點與加瓦爾油田相似,多由米納艾哈邁迪油港外運。

(3)博利瓦爾油田:位於委內瑞拉東部,奧里諾科平原上。多為重質油,探明儲量52億噸,年產達100萬桶。

(4)薩法尼亞油田:位於沙烏地阿拉伯的東北部海域,探明儲量33.2億噸。原油部分通過輸油管運往黎巴嫩的黎波里、西頓,敘利亞的巴尼亞斯港裝船。一部分輸往臘斯塔努拉外運。

(5)魯邁拉油田:位於伊拉克南部,50年代即已開發,緊鄰本國油港,發展迅速。探明儲量26億噸,年產量佔全國的60%。出口經本國在波斯灣頭的三個油港,即霍爾厄爾阿巴亞、米納厄爾巴克爾與法奧。

(6)基爾庫克油田:位於伊拉克北部,開發較早。探明儲量24.4億噸,原油多經管道從地中海東岸的幾個港口(土耳其的杜爾托爾港,黎巴嫩的西頓港等)出口。

(7)羅馬什金油田:位於俄羅斯的伏爾加——烏拉爾油區(即「第二巴庫」)。儲量達24億噸,年產1億噸左右,居俄羅斯的第二位。該油田主要生產中質與重質原油,含硫量較高。

(8)薩莫洛特爾油田:位於俄羅斯西西伯利亞油區(即秋明油田或「第三巴庫」),地處西西伯利亞中部。探明儲量20.6億噸,年產1.4億噸左右,在世界上僅次於沙烏地阿拉伯的加瓦爾油田,為俄羅斯最大的油田。上述二油田除供國內消費外,一部分還經「友誼」輸油管(以阿爾梅季耶夫斯克為起點,分別經烏日格羅德和布列斯特出口,年輸送能力約1億噸)向東歐國家出口佔一半以上,向西方國家出口約佔40%左右。

(9)扎庫姆油田:位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中西部,探明儲量15.9億噸,多數為自噴井。原油質量好,含臘少,有管道通往魯韋斯油港和首都阿布扎比外運。

(10)哈西梅薩烏德油田:位於阿爾及利亞東北部,撒哈拉沙漠的北端。油田中乾井少,單產高;原油含硫量低,質量好。有輸油管通往阿爾澤、貝賈亞等港口外運。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27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62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73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19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248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90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85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54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87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