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魯門為什麼要援助土耳其
1. 杜魯門一生的主要事跡
杜魯門,美國第33位總統,1947年提出「杜魯門主義」,1948年批准以扶植歐洲為目的的「馬歇爾計劃」。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杜魯門主要 事跡 ,歡迎大家來閱讀學習
杜魯門的生平
哈里·杜魯門 (Harry Truman) 1884年5月8日出生於密蘇里州的拉馬爾。中學 畢業 後在堪薩斯市干各種零活並自學法律。1905至1911年在密蘇里州國民警衛隊服役。1917至1918年就讀於俄克拉何馬州的西爾堡野戰炮兵學校。1921年加入民主黨。1923年至1925年在堪薩斯市法學院學習。
1922至1934年先後任密蘇里州傑克遜縣法官、首席法官。1934年當選為參議員,1940年連任。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任參議院國防計劃特別委員會主席。1944年7月由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推薦被提名為副總統候選人。1945年1月任副總統。1945年4月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病故後,杜魯門繼任總統。1949至1953年連任總統。1945年對日本使用原子彈而使第二次世界大戰很快結束。1947年提出「杜魯門主義」,要求國會撥款4億美元援助希臘和土耳其,鎮壓當地人民革命運動。1948年批准以控制歐洲為目的的「馬歇爾計劃」。1953年卸任回鄉。
1972年12月16日在堪薩斯城病故。
杜魯門的早年生涯
1.第一次世界大戰
在美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不久,杜魯門加入了密蘇里州國民警衛隊擔任軍官,並在法國帶領一支炮兵部隊,名為炮兵連D組,隸屬於第35師60旅的129野戰炮隊。在體能方面,杜魯門右眼視力為20/50,而左眼是20/40,但由於他在體能測試前秘密地記誦了視力檢查表,所以他仍可以通過測試從征。在前往法國之前,杜魯門先在俄克拉何馬州勞頓附近的錫爾堡接受訓練。在受訓期間,他被指派去打理軍營的販賣部(提供糖果、香煙、鞋帶、梳打水、煙草和撰寫發給士兵的文件),因此營中幾乎每位士兵都認識杜魯門。為了方便打理販賣部,他徵募了曾在堪薩斯城的一家服裝店當過職員的猶太裔朋友愛德華·雅各布森中士前來幫忙。此外,杜魯門還在軍營中認識了堪薩斯城政客湯姆·彭德格斯特的侄兒詹姆士·M·彭德格斯特(James M. Pendergast),而這位政客在戰後對杜魯門有一定的幫助。
在法國,杜魯門上尉的炮兵連表現十分卓越,他們雖然在孚日山受到攻擊,但他仍能夠作出十分有效的抵抗。杜魯門日後獲擢升為國民警衛隊的陸軍中校,而他一直也為自己在軍隊服役的背景感到相當自豪,因為在他的帶領下,炮兵團的炮兵連D組在大戰中沒有損失過任何人。
2.傑克遜縣法官
在堪薩斯城民主黨政治集團首腦湯姆·彭德格斯特的幫助下,杜魯門於1922年當選為密蘇里州傑克遜縣法院的法官。這個職位的性質和縣首長相近,都是具行政性質,而不負責審理案件。其後,杜魯門雖然在1924年競選連任失敗,可是他在1926年重新當選,並且在1930年連任。在任期間,他十分勤奮,其中幾項大型的公共建設項目,更為他獲得不少贊譽,這些建設包括擴建道路以配合日益增長的交通量和興建新的縣法院大樓。此外,他還籌劃在全國各地建造了十二座「小徑聖母像」(Madonna of the Trail),以表彰對國家作出傑出貢獻的婦女。
1922年,杜魯門向一位朋友繳納了10美元的3K黨入會費,但是這筆款項在不久以後又退還給杜魯門,因此杜魯門從來沒有入會,從來沒有出席3K黨任何活動,亦從來不是3K黨的會員。盡管杜魯門曾經在 日記 里對猶太人表示過憎恨,但他的朋友兼生意夥伴雅各布森,卻正就是猶太人,而且杜魯門在日後還成為以色列立國的一大推動者。
3.參議員
在1934年的美國參議院選舉中,彭德格斯特指定杜魯門競逐密蘇里州的參議院席位,並支持總統羅斯福的「新政」。可是在民主黨內部的提名選舉中,杜魯門卻一度遭遇了競爭對手塔克·米利根(Tuck Milligan)的強烈反對。而塔克的兄長莫里斯·M·米利根在日後除了拉倒彭德格斯特的政治集團外,更在1940年的參議院選舉與杜魯門對壘。
參議院選舉期間,盡管堪薩斯城有3人被殺,但選舉沒有被打斷。最後在「彭德格斯特的參議員」的陰霾籠罩下,杜魯門成功當選。任職參議員初期,他在彭德格斯特影響下大力支持「新政」,但杜魯門本人指支持「新政」完全是自己的個人取態。
米利根在1936年對勞埃德·C·斯塔克當選密蘇里州州長一事展開了調查,結果有258人被定罪。但更重要的是,米利根及後發現彭德格斯特從1927年至1937年間,都沒有繳交聯邦稅款,而且又暗中詐騙 保險 。斯塔克在競選州長期間曾得到彭德格斯特的祝福,可是他在後來的審訊中卻出賣和指證了彭德格斯特,並從彭德格斯特和杜魯門手上,接管聯邦政府發到地方用作推行「新政」的資金。最終在1939年,彭德格斯特承認控罪,除了遭罰款10,000美元外,還被判入獄15個月。該次對彭德格斯特的審訊,曾因他的身體狀況惡化又心臟病病發,而多次拖延。
彭德格斯特失勢後,斯塔克和米利根在1940年加入了民主黨的參議院內部提名選舉,挑戰杜魯門。可是他們兩人的參選,反而分散了反彭德格斯特的票數,加上杜魯門又得到了民主黨在聖路易斯的領袖羅伯特·E·漢尼根的支持,結果杜魯門成功連任參議員。後來在1944年,漢尼根又協助杜魯門成為羅斯福的副總統。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杜魯門宣誓就任副總統之後數日,即接替羅斯福任總統前的數個月,他公然出席了彭德格斯特的喪禮。據了解,他也是唯一一位列席的民選政府官員。
杜魯門經常為自己支持彭德格斯特一事作出辯護,說到自己的得益大於回報。杜魯門又說,當他晉身參議院的時候,彭德格斯特曾忠告到:閉上你的嘴,專心回你的郵件。
4.杜魯門委員會
1941年6月23日,即納粹德國進攻蘇聯的第二天,參議員杜魯門 發表:「假如德國比蘇聯強,我們應該幫助蘇聯一方;但如果占優的是蘇聯,那我們便應該幫助德國,而且要盡量讓他們大開殺戒,盡管我一直不願看到希特勒在任何情況下取得勝利。」(載於1941年6月24日的《紐約時報》)杜魯門這段看似美國會支持納粹德國的言論,使自由主義者和保守主義者均感到不安,結果杜魯門很快便收回這段話並作出了澄清。
杜魯門在戰時領導一個委員會(通稱杜魯門委員會),負責調查軍方有關行政混亂、浪費和詐騙資源等丑聞,為他搏得了不少名聲和贊譽。其中,他對軍方實施的「常識節流 措施 」,更使杜魯門受到了廣泛的支持和敬重。最初,這個委員會被認為可能會損害軍隊士氣,但事實證明委員會是一大成功,因為它為軍方總共節省了至少110億美元,而杜魯門更因此出現在了《時代周刊》的封面上。杜魯門曾9次出現在《時代周刊》的封面,其中在1945年和1949年更被選為「風雲人物」。
5.副總統
曾支持杜魯門連任參議員的聖路易斯民主黨領袖羅伯特·E·漢尼根,在1944年與杜魯門達成協議,幫助他成為副總統。
當時漢尼根正出任民主黨全國委員長,而總統羅斯福則因為副總統亨利·華萊士過份崇尚自由主義,希望予以撤換。南卡羅來納州的詹姆斯·F·伯恩斯是其中的一位熱門人選,但由於他的種族隔離主義者身份而被認為過於保守,所以漢尼根在芝加哥舉辦的1944年民主黨全國會議中推薦了杜魯門,從而在1944年的美國總統選舉中出現了「羅斯福—杜魯門」組合,結果這個組合在選舉中取得壓倒性的勝利。至於漢尼根推薦杜魯門一事,就被傳媒稱為「密蘇里協議」。
在1945年4月12日,正當杜魯門在國會和議長山姆·雷伯恩一起的時候,杜魯門被傳召到白宮。到達白宮後,埃莉諾·羅斯福告訴他羅斯福已經身故。於是杜魯門慰問可以為她做甚麼,但這位前第一夫人卻反問道:「我們有甚麼事可以為你效勞嗎?你現在可正身陷困境。」
杜魯門任總統期間
1.第一屆總統(1945年~194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杜魯門是在羅斯福的身體健康每下愈況時被任命為副總統的,而任職副總統的時間只有82日,因此他們兩人沒有開展重要的合作。一些主要計劃如曼哈頓計劃,杜魯門也沒有參與。
1945年4月羅斯福總統病逝後,在美國歷史的重大時刻,杜魯門接任總統。作為總統,面對一系列棘手問題,杜魯門作出了許多與美國、世界有關的重大決定,對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的外交政策和國際關系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杜魯門曾告訴傳媒:「我的感覺就像月亮、星星和所有星球都要墜落到我身上。」
以下摘錄了杜魯門上任後首五個月所發生的大事:
各國代表在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決議成立聯合國
義大利的墨索里尼被殺
希特勒被宣告已自殺身亡
柏林陷落
納粹德國投降
歐戰勝利紀念日
盟國召開波茨坦會議,商討如何重建戰後秩序
盟軍在廣島投下原子彈
蘇聯對日本宣戰
盟軍在長崎投下原子彈
同意投降,是為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
方在USS密蘇里號上正式投降
聯合國、杜魯門主義與馬歇爾計劃
杜魯門在二次大戰後意識到美國和蘇聯不再存在共同敵人和利益,因此他在政策方針上明顯有抗衡蘇聯的傾向。作為一位「威爾遜國際主義者」,杜魯門強烈支持成立聯合國,並在前第一夫人埃莉諾·羅斯福的援助下,促成了首次聯合國大會的召開,以回應社會在戰後渴求和平的心態。
雖然杜魯門謙稱自己不熟悉外交事務,國會又為共和黨所控制,但是他仍憑國內浸信會教徒的支持,而發表了「杜魯門主義」及落實了「馬歇爾計劃」。「杜魯門主義」是美國行「圍堵政策」的開端,他先後請國會撥款4億美元,支援希臘和土耳其對抗共產主義,又於1947年3月12日發表到:
我認為支持自由人民對抗內部少數的武裝行動,或外部壓迫者的征服,必須成為美國的政策。如果希臘倒下了,整個中東將會陷於混亂無序的局面。全球的自由人民,都渴望得到我們的支持以捍衛自由。如果我們在猶豫不決,就可能會危及世界和平…我認為我們應該主要透過財政援助來給予支持……此外,我要求國會授權派遣美國非軍事和軍事人員到希臘和土耳其...
為了使國會通過對「馬歇爾計劃」撥款,杜魯門則盡量把國會的目光移到共產主義,指出共產主義正在歐洲的落後地區興旺發展。杜魯門後來承認自己的言論誇大了共產主義的威脅,但辯稱這樣做是「為了讓國會意識危機的存在」。另一方面,為了強化美國在冷戰中對抗共產主義,他簽署了《1947年國家安全法案》,又分別成立了國防部、中央情報局、美國空軍(獨立於美國陸軍航空隊)和國家安全會議。
良政
經過民主黨多年來在國會取得多數優勢和持續由民主黨人士出任總統,國民開始出現了厭倦,以致共和黨在1946年中期選舉重新在國會取得了多數優勢。共和黨除了在眾議院有55席的增幅,在參議院也有數席的增長。杜魯門一向在外交事務上與共和黨領袖有密切的合作,可是在國內事務上,兩黨卻存在很大的分歧。杜魯門未能成功阻止減稅和取消價格管制,而在《塔虎脫—哈特萊法》的爭論上,他曾對法案加以否決,但否決決定最終遭國會推翻,以致工會勢力受到相當的削弱。到了1950年,由於朝鮮戰爭爆發,杜魯門再次向國會要求加稅。
到了1948年的大選,杜魯門聲稱自己是民主黨的一份子,會貫徹「新政」的傳統,因而在政綱中提出了不少的建議,包括提倡實施全民醫療保險、推翻針對工會的《塔夫脫—哈特萊法》,以及一系列激進的保障民權的立法措施。這些政綱在後來歸類為「良政」。
然而杜魯門的「良政」計劃並不獲普遍支持,當中只有一項主要的法案得到通過;
確認以色列
杜魯門早在1939年已支持錫安主義的運動,並且有份策劃在巴勒斯坦建立猶太國。在1946年,英美調查委員會建議在巴勒斯坦地區逐步建立兩個國家,以防猶太人或阿拉伯人在該地區取得支配地位。可是,這個建議沒有得到輿論支持,而駐守巴勒斯坦的英軍因頻頻受到錫安主義集團的襲擊,使英國政府備受壓力,促成了撤軍。結果在英國的催迫下,聯合國的一個特別委員會建議立即把巴勒斯坦分割成兩個國家,這個建議在杜魯門的支持下,於1947年的聯合國大會中獲得通過。英國政府於是宣告在1948年5月15日正式撤出巴勒斯坦,但阿拉伯聯盟會議的成員國卻 對聯 合國的決議表示反對,並派兵到巴勒斯坦外圍。
當時杜魯門與國務院在巴勒斯坦問題上出了現明顯分歧,與此同時,美蘇間的關系也日趨緊張。最終,杜魯門在以色列單方面立國後的11分鍾,即確認了其主權,但是這個決定,在國內外均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柏林空運
在1948年6月24日,蘇聯在未經咨議盟軍的情況下,單方面中斷了前往柏林美、英、法佔區的道路,而柏林正位於蘇聯所佔的東德之內,顯示出蘇聯有迫使盟國撤出西柏林的意思。結果,美國駐德國美佔區的司令盧西烏斯·D·克雷(Lucius D. Clay)將軍建議,沿著由西德至西柏林的高速公路,對西柏林進行大規模的空運物資,以示公義。空運本身將以完全和平的方式進行,但若果空運隊伍遭受攻擊或被迫中斷,就應該作出防衛。然而,杜魯門聽取華盛頓的意見後,相信柏林空運計劃很有可能會觸發戰爭而表示憂慮。但最後在6月25日,盟國仍然決定對柏林空運,一直至1949年5月11日,前往西柏林的道路重開,空運行動才告結束。
消除軍方種族差別待遇
自從重建時期(Reconstruction)以來,每屆聯邦政府都沒有再關注民權的發展,而杜魯門正是第一位重新關注民權的總統。在1946年,美國本土發生了數宗殘暴的私刑,其中有兩名黑人男子和兩名黑人婦女在喬治亞州的沃爾頓縣附近被殺害;另外亦有一名剛從二戰戰場退役的非洲裔美軍遭到虐待,稱為艾薩克·伍德沃德事件。這些濫用私刑的事件引起了社會對民權的關注,並促使杜魯門在1947年發表一份名為《保障這些權利》的 報告 。該報告對改革民權提出了10點議程,包括將私刑列入聯邦罪行。到了1948年2月,杜魯門總統將這些議程提到國會,並建議設立幾個聯邦政府職位,以專責落實一些如選舉權和平等就業等人權。
可是這些改革,卻招來南部民主黨員在黨內總統提名大會表達出強烈反對,但杜魯門對此不以為然,並說:「我的祖先是聯盟國的人……但當我得知剛從海外歸來的黑人士兵,在密西西比給拋出軍車之餘,又遭到毒打,我立即感到了反胃。」
2.第二屆總統(1949年—1953年)
1948年大選
在1948年美國總統選舉,杜魯門出乎眾人所料,在大選中勝出。
在1949年民主黨全國會議中,杜魯門意圖淡化他在人權方面的政綱,以緩和黨內南北派系的沖突。可是,美國參議院候選人兼明尼蘇達州明尼阿波利斯市長休伯特·H·韓福瑞(Hubert H. Humphrey)在地區黨領袖支持下,在會上建議民主黨應採取更積極進取的人權政策,結果建議被杜魯門全心全意地採納。不出兩星期後,杜魯門簽署了《行政命令9981號》,指令在美國軍隊廢除了種族隔離政策。但杜魯門事實上十分擔心支持民權改革會帶來政治風險,至於失去迪克西民主黨人的支持,更有可能拖垮民主黨。
當時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托馬斯·杜威在民意調查中被認定穩操勝券,而蓋洛普民意測驗在大選前兩星期,即使還有14%游離票,也停止了民意調查。結果,蓋洛普民意測驗的創造者喬治·蓋洛普犯了一個在日後不再重蹈的錯誤,他 總結 到:「游離票站到了執政者的一方。」
杜魯門站在守車車尾,沿著鐵路穿州過省,到各地短暫停留,發表演說的競選手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在日後更成為每屆總統競選必備的重要環節。
杜魯門在第一屆任期沒有副總統,在第二屆任期則以艾爾本·威廉·巴克利出任副總統。
核武僵局
蘇聯在比預期中快的情況下,成功研發原子彈,更在1949年8月29日進行了首次試爆,從而促成了大戰後的軍備競賽。在1953年1月7日,杜魯門亦向外界宣布,美國已經成功試爆體積更大的氫彈。
阿爾傑·希斯與麥卡錫主義的興起
在1948年8月3日,《時代周刊》資深編輯惠特克·錢伯斯(Whittaker Chambers)在非美活動調查委員會(HUAC)的聽證會上,提交一份名單,上面載有自1930年代至1940年代於美國政府內暗中活動的共產黨員。該名單上載有阿爾傑·希斯(Alger Hiss)的名字,而希斯是國務院的一位官員,曾參與創立聯合國。事後,希斯在1948年8月17日找錢伯斯當面對質,白宮的官方回應亦要求終止對希斯的調查,以引開公眾的注意。
然而兩人的對質與白宮的回應卻引起了軒然大波。在1948年11月,錢伯斯帶領兩名HUAC的調查員到馬里蘭州的一塊南瓜田,並在一個空心的南瓜中找到四枚微型膠卷。微型膠卷內所載的資料則在後來被稱為「南瓜文件」。(事件亦使加里福尼亞州參議員尼克遜一舉成名,因為他後來對著這些膠卷,擺出一個拿著放大鏡的姿勢,拍攝了幾張廣泛流傳的相片)
到了1950年2月9日,共和黨參議員約瑟夫·雷芒德·麥卡錫在西弗吉尼亞州惠靈的共和黨婦女會上發言,指國務院涉嫌與共產黨員糾纏不清。當時蘇聯正試爆核武、中國又成為共產黨國家,國內又有阿爾傑·希斯一案,結果麥卡錫透過在國內冒升的主義,成功從公眾取得相當的支持,並揭開了「麥卡錫主義」時代的序幕。
朝鮮戰爭
杜魯門總統簽署一份指令美軍加入朝鮮戰爭的文件。1950年6月25日,朝鮮軍隊進入南方,不久將解放整個朝鮮半島。
杜魯門立即強烈要求聯合國作出干預,故此以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為首的「聯合國軍」在1950年10月成功把朝鮮軍隊退回至中國邊境一帶。
在1950年10月,中國以朝鮮的名義對戰事作出干預,麥克阿瑟立即建議杜魯門出兵襲擊中國在鴨綠江一帶的軍事基地,在必要情況下,更可以動用原子彈。在中國援助朝鮮的情況下,「聯合國軍」被迫退回到韓國,而戰線在1951年春天的時候,更退回戰爭爆發時的地區。但杜魯門不同意麥克阿瑟的觀點,擔心他的方案會使蘇聯加入,使大戰升級,最終有爆發核子戰爭的可能。於是麥克阿瑟在總統反對的情況下,公開廣播出他對戰事的意見,而且更不服從杜魯門的指令。結果在1951年4月11日,杜魯門解除了麥克阿瑟的職務,並召他回國。
此後朝鮮戰爭成為了僵局,直到德懷特·艾森豪威爾上任總統後,方於1953年7月27日達成了停火協議。
參與朝鮮戰爭與解除麥克阿瑟的職務,使杜魯門在國內變得不受歡迎,更促使他在1952年的大選不再尋求連任。根據蓋洛普民意調查,杜魯門在1952年2月的支持率為22%,是有史以來在任美國總統所得到的最低支持率。
在那個特定的時代中國美術家朱宣咸創作了一系列譏諷杜魯門的時政漫畫作品,對杜魯門及其朝鮮戰爭進行揭露與譏諷。
越南戰爭
美國早已介入越南問題,而且可追溯至杜魯門任總統的時期。在1945年的對日戰爭勝利紀念日,胡志明參照美國,撰寫了一份獨立宣言,並視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軍隊為頭號敵人。但在同年9月23日,美國為了防止共產主義由中國傳入越南,繼而向世界散布,聲明支持法國對越南的管治。
由於遭美國摒棄,胡志明轉移向共產黨求助。在1950年,胡志明宣布越南獨立,並得到中共和蘇聯的承認,當時他盤踞在接壤中國邊境的一些偏遠地區,而法國仍然佔領餘下的地域。在美國的「圍堵政策」和強烈的前提下,美國繼續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主權,以及確認法國在越南的傀儡政權。因此同樣在1950年,杜魯門對法國發放了一共一千萬美元的援助,又派出123支非戰斗部隊到越南,協助處理物資事宜。到了1951年,援助總額上升至一億五千萬美元,至1953年更達至了十億美元(佔美國對外援助總額的1/3,也佔法國一方支出的80%)
翻新白宮
和其他美國總統不同的是,杜魯門入住白宮的時間非常之短。理由是有屋宇結構專家在他上任後不久指出白宮隨時有倒塌的危險,部份主因是因為在1812年戰爭中,白宮的牆壁和地基曾被火焚燒,以致在結構上出現了問題。於是杜魯門對白宮的地基進行了大規模的重建工程,另外又在白宮的南翼柱廊的第二層,加建了一個陽台(即所謂的「杜魯門陽台」)。至於杜魯門一家則搬到附近的布萊爾宮,作為自己的「白宮」。
險遭刺殺
在1950年11月1日,兩名分別叫傑斯里奧·托里索拉(Griselio Torresola)和奧斯卡·柯拉索(Oscar Collazo)的波多黎各民族主義者,企圖於布萊爾賓館行刺杜魯門,但行刺失敗。柯拉索被裁定謀殺罪成,於1952年被判處死刑,不過後來得到杜魯門減刑為終身監禁。
事件發生後,杜魯門決定在波多黎各舉行一次民主的公民投票,以決定波多黎各的地位和與美國的關系。最終波多黎各制定了自己的憲法,並確立成為美國的自治邦。
連串丑聞
在1950年,參議院在埃斯蒂斯·基福弗(Estes Kefauver)的帶領下,對政府高級官員受賄進行調查,當中發現不少官員曾收受過名貴皮草和冰箱一類的物品,而國稅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更牽涉在內。結果一共有166名國稅局員工辭職或被解僱,部份人更被司法部控告瞞稅和貪污等罪行。一般歷史學家都同意杜魯門沒有牽涉到國稅局的貪污丑聞,亦相信他對此並不知情—但卻有一次例外。在1945年,一位香水公司總裁送了一部十分昂貴的新型號冰箱給杜魯門太太,該名商人其後在杜魯門和他的好友哈利·佛漢將軍的協助下,在二戰結束後不久取得優先前往歐洲的機票,而那名商人在回程時又與一位傷兵發生爭執,更將他「撞傷」。事件在1949年曝光,使杜魯門大為尷尬,但他仍然大力為佛漢將軍作出辯護,可是實際上,佛漢將軍本人當時被一連串的白宮辦公室丑聞纏身。
到了1952年,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發起一連串運動,指政府混入了不少蘇聯特工,再次使杜魯門政府備受困擾。早於1947年,杜魯門設立了一個「效忠委員會」,調查聯邦政府是否混入了間諜。後果是,自1947年至1952年,大約有20,000名公務員遭到調查,當中有約2500人「自願」辭職,400人被辭退。另外自1945年至1946年,約翰·埃德加·胡佛(J. Edgar Hoover)多次向杜魯門作出警告,指財政部的助理部長哈利·德克斯特·懷特是蘇聯間諜。加拿大亦同樣向FBI警告要注意懷特,而來自蘇聯的變節人士也證實了這個情報。最後杜魯門唯有將懷特調任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美國代表,他又承認設立「效忠委員會」是他當總統犯下的最大失誤。
對杜魯門的評價
在外交事務上,杜魯門總統任內發生了不少世界大事,首先是盟軍戰勝納粹德國、廣島與長崎原子彈爆炸、日本投降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正式結束;接著是聯合國的成立、杜魯門主義對抗共產主義、冷戰的開始、以重建歐洲為主旨的「馬歇爾計劃」的落實、、北約的成立以及朝鮮戰爭的爆發。其中朝鮮戰爭使美國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戰爭使44,000名美軍陣亡及失蹤,並直接破壞杜魯門第二次連任的計劃。最終,共和黨的德懷特·艾森豪威爾憑借反對杜魯門的運動與 標語 「朝鮮!共產主義!貪污!」(Korea! Communism! Corruption!)而贏得人心,在1952年出任總統,結束了民主黨長達20年的執政。
杜魯門是位常擺出友善姿態和謙遜的總統,他的不少警句,如「推卸責任止於此」(The buck stops here!)和「怕熱就別進廚房」(If you can't stand the heat, get out of the kitchen.)等等,更成為家喻戶曉的 名言 。相比前任總統,杜魯門的支持度不算高,但他在任內仍克服了不少困難。雖然他最後在1952年被迫放棄競逐連任,但今天多數地學者仍視他為最出色的美國總統之一。
看了「杜魯門主要事跡 」的人還看了:
1. 50字左右的歷史名人故事材料
2. 國旗下關於建黨95周年演講稿
3. 感動人物的相關文章推薦
4. 名人口才:名人幽默故事大全
2. 美國當年為什麼要執意援助歐洲
1947年2月陷入希臘內戰和土耳其問題的英國主動向美國求援,希臘和土耳其在二戰之前曾長期與英國站在一起,而且已經打了6年仗的英國財政瀕臨崩潰,已無力維持舊的格局。當時的英國遭遇了雪災,農業水平倒回到19世紀以前,工業生產停頓,失業人口達到600萬以上,物資的供應和配置比暫時還要緊張,英國提出要挽救昔日的格局,就必須由美國提供大規模援助。
於是1947年5月22日美國援助希臘和土耳其的法案生效,隨後的18個月,希臘和土耳其重回西方陣營,杜魯門成功了,凱南名噪一時,反對者受到重創。
3. 援助希土法案是什麼時候簽署的
美國的擴張宣言
——美國總統杜魯門簽署《援助希土法案》1947年3月12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在致國會的關於援助希臘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了以「遏制共產主義」為核心的對外政策的指導思想,這一咨文被稱為「杜魯門主義」。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意、日三個國家遭到重創;英、法的力量也嚴重削弱;美國卻依仗在戰爭中發展起來的雄厚的經濟、軍事實力,在資本主義世界取得了統治地位。1947年2月21日,英國照會美國國務院,聲稱由於國內經濟困難,無法再給希臘和土耳其以經濟和軍事的援助,希望美國繼續給予援助。
希臘和土耳其扼東地中海,地處國際交通要道的匯合點,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尤其黑海海峽,是黑海通往地中海、大西洋的門戶,歷來是大國必爭之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希臘和土耳其一直是英國的勢力范圍。戰後,由於英國實力的全面衰退,美蘇在這一地區的爭奪異常激烈。1945年6月,前蘇聯向土耳其提出締結新條約的要求,包括把1921年割讓給土耳其的土卡爾斯和阿爾漢達兩地歸還前蘇聯,前蘇聯在達達尼爾海峽建立陸海空軍基地等。土耳其拒絕了前蘇聯的要求,兩國關系頓時緊張起來。美國乘機向土耳其提出開放和聯合管制達達尼爾海峽的要求,並提供貸款,全面支持土耳其,美國在海峽地區的影響不斷擴大。戰後,希臘的人民武裝力量蓬勃發展。1946年秋,希臘共產黨領導人民掀起了武裝斗爭,不斷取得勝利,希臘政府處於風雨飄搖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希臘向英國提出加緊援助的要求,但英國已經難以收拾希臘的局面。1947年2月21日,英國照會美國,表示「由於軍事和戰略上的原因,不應該允許希臘和土耳其落人前蘇聯控制之下」,要求美國挑起全面援助希、土的擔子。「希、土危機」不僅為美國提供了取代英國、奪取東地中海控制權的可能,而且為美國提出全球性擴張的綱領、拋出冷戰政策提供了契機。
在咨文中,杜魯門指出希臘遭到由共產黨人領導的「恐怖主義活動的威脅」,一旦它作為獨立國家「隕落」,不但將危及土耳其和整個中東地區,而且將給歐洲一些「力爭維持其自由和獨立地位」的國家帶來「災難性」的影響。他把「希土危機」比喻為希特勒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再現,宣稱世界已分為兩個敵對營壘,一邊是「自由制度」,一邊是「極權政體」。每個國家都面臨著兩種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擇,美國負有領導「自由世界」的使命,以抗拒共產主義。他誣指「極權主義」和任何國家的民族民主革命都「危害著國際和平的基礎和美國的安全」,並聲稱美國的政策必須是支持各國「自由人民」抵抗少數武裝分子或外來壓力所施行的征服活動,必須幫助各國人民以他們自己的方式去解決有關他們各自命運的問題。他要求「立即採取果斷的行動……在1948年6月30日之前向希臘和土耳其提供4億美元的援助」,並要求選派文職和軍事人員前往增援。杜魯門在解釋這篇咨文時說:「這就是美國對共產主義暴君擴張浪潮的回答」,是「向全世界說明,美國在這個新的極權主義的挑戰面前所持的立場」,「我相信,這是美國外交政策的轉折點,它現在宣布,不論什麼地方,不論直接或間接侵略威脅了和平,都與美國的安全有關」。由此可見,杜魯門主義遠不止是援助希、土,而是美國在全世界范圍內擴張的宣言,是對前蘇聯發動全面「冷戰」的宣戰書。它是美國對外政策轉變的完成,標志著美國對外政策已徹底擺脫了孤立主義的影響,開始由局部擴張轉變為全球擴張。1947年5月22日,杜魯門正式簽署《援助希土法案》。1947年到1950年,美國援助希、土兩國6.59億美元。1949年,在美軍指揮下希臘革命被撲滅。
杜魯門主義是美國對外政策的重大轉折點。它與馬歇爾計劃共同構成美國對外政策的基礎,標志著美蘇兩國由戰時的盟國變為戰後的敵國,美蘇之間的「冷戰」正式開始。
4. 杜魯門事件的原因是什麼
杜魯門事件,其實是杜魯門主義。二次大戰結束後,世界上的國家政體大致分為兩種,一是以美國為首的自由民主國家另一個是以蘇聯為首的集權專制國家。45年以後蘇聯在全球大肆推銷共產主義,在羅馬尼亞、波蘭、南斯拉夫等實現了共產黨專權。同時,開始在希臘、土耳其發展共產黨游擊隊企圖奪取政權。這時杜魯門向美國國會提出援助希臘、土耳其政府對抗共產黨游擊隊,並保住了希臘、土耳其的民主政府。從此開始了全球范圍內的以美國為首的民主國家與以蘇聯為首的專制國家兩大陣營之間的「冷戰」。這就是著名的「杜魯門主義」。
5. 杜魯門計劃
杜魯門主義
Truman Doctrine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謀求世界霸權的指導方針與擴張計劃。1947年 3月12日,美國總統H.S.杜魯門在致國會的關於援助希臘和土耳其的咨文中,提出以「遏制共產主義」作為國家政治意識形態和對外政策的指導思想。後這一指導思想被稱之為杜魯門主義。咨文闡明援助希臘、土耳其的直接原因,是美國要接替英國,填補東地中海的真空;並指出任何國家的人民革命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都「危害著國際和平的基礎和美國的安全」。宣稱世界已分為兩個敵對的營壘,一邊是「極權政體」,一邊是「自由國家」,每個國家都面臨著兩種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擇;因而宣布「美國的政策必須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裝的少數人或外來壓力的征服企圖的自由民族」,即美國要承擔「自由世界」守護神的使命,充當世界憲兵的角色。咨文初步闡述了多米諾骨牌理論,認為如果喪失希臘,就會立刻危及土耳其和整個中東,其影響將不僅是東方,還將殃及西方的民主制度。因此,他要求國會立刻採取行動,向希臘和土耳其提供4億美元的軍事援助。1947年5月22日,杜魯門正式簽署《援助希、土法案》。根據該法案,到1950年,美國共向希、土援助6.59億美元。
杜魯門主義是美國對外政策的重大轉折點。它與美國當時實行的馬歇爾計劃共同構成美國對外政策的基礎,標志著美蘇在二戰中的同盟關系的結束及冷戰的開始,也標志著美國作為戰後第一大國的世界霸主地位的確立。在此後長達30年的時間內,杜魯門主義一直作為美國對外政策的基本原則並起著支配性作用。
馬歇爾計劃 (Marshall Plan)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援助歐洲的計劃,也稱為歐洲復興計劃。1947年6月5日,美國國務卿喬治·馬歇爾在哈佛大學發表演說首先提出援助歐洲經濟復興的方案,故名馬歇爾計劃。他說,當時歐洲經濟瀕於崩潰,糧食和燃料等物資極度匱乏,而其需要的進口量遠遠超過它的支付能力。如果沒有大量的額外援助,就會面臨性質非常嚴重的經濟、社會和政治的危機。他呼籲歐洲國家採取主動共同制訂一項經濟復興計劃,美國則用其生產過剩的物資援助歐洲國家。1947年7月至9月,英、法 、意 、奧、比、荷、盧、瑞士 、丹、挪、瑞典、葡、希、土、愛爾蘭、冰島16國的代表在巴黎開會,決定接受馬歇爾計劃,建立了歐洲經濟合作委員會,提出了要求美國在4年內提供援助和貸款224億美元的總報告。1948年4月,德國西部佔領區和的里雅斯特自由區也宣布接受1948年4月3日美國國會通過《對外援助法案》,馬歇爾計劃正式執行。計劃原定期限5年(1948年至1952年),1951年底,美國宣布提前結束,代之以《 共同安全計劃 》。 美國對歐洲撥款共達131.5億美元,其中贈款佔88%,余為貸款。
馬歇爾計劃實施期間,西歐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25%。馬歇爾計劃是戰後美國對外經濟技術援助最成功的計劃。它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對西歐的聯合和經濟的恢復起了促進作用。
6. 杜魯門主義提出的原因
1947年杜魯門發表國情咨文時,要求國會為援助土耳其和希臘政府,防止當地發生革命,撥款8億美元.一般認為,這是杜魯門主義正式形成的起點.杜魯門主義認為,在世界上任何地區發生社會主義革命,都會威脅到美國的安全.美國要擔當「世界警察」的責任,防止共產主義在世界任何地方出現.因此美國實行「馬歇爾計劃」,援助西歐國家,解救他們戰後的貧困,以防止發生革命.大力發展軍備,美國僅在1948年一年內就將核武器的儲備從13枚擴展到50多枚.因此杜魯門主義也是冷戰的開始,徹底改變了羅斯福時代的美國對外政策,奠定了戰後世界的基本格局.杜魯門主義的出籠標著這美國對蘇聯「大國合作,和平緩進」政策歸於終結.美國的這一原則使世界進入冷戰.
7. 杜魯門主義的內容是 什麼美國提出它的目的是什麼
杜魯門主義就是以「遏制共產主義」作為國家政治意識形態和對外政策的指導思想。
具體內容是:援助希臘、土耳其,美國要接替英國,填補東地中海的真空;並指出任何國家的人民革命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都「危害著國際和平的基礎和美國的安全」。宣稱世界已分為兩個敵對的營壘,一邊是「極權政體」,一邊是「自由國家」,每個國家都面臨著兩種不同生活方式的抉擇;因而宣布「美國的政策必須是支持那些正在抵抗武裝的少數人或外來壓力的征服企圖的自由民族」,即美國要承擔「自由世界」守護神的使命,充當世界憲兵的角色。闡述了多米諾骨牌理論,認為如果喪失希臘,就會立刻危及土耳其和整個中東,其影響將不僅是東方,還將殃及西方的民主制度。
目的是:取得美國在西方世界的最高領導權,以此來與蘇聯領導的社會主義陣營對抗,最終獲取世界霸主地位。
8. 美國為什麼要在二戰結束後援助希臘和土耳其
戰後整個東歐基本都屬於蘇聯的勢力范圍,而西歐獨立自主的國家基本也就是法國,德國西部,丹麥,瑞典和波蘭。而希臘和土耳其其境內共產黨勢力十分強大,有著推翻資本主義政權,建立共和主義政權的可能,所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大國援助希臘和土耳其,實際是要搶在蘇聯前在這片東歐地中海沿岸的國家建立立足點。其實你多關注那時的書籍,就可以發現,東歐幾乎所有的國家都親蘇,東亞地區除了東南亞和日本,其他國家也都親蘇,實際上資本主義國家掌握的地方只有西歐幾個國家,北非和南非,東南亞,美洲。亞歐大陸這片地球最大的陸地,基本屬於蘇聯,在政治上,共產黨從30年代遍在全球范圍內崛起,很多國家進行了很多血腥鎮壓才避免了自己成為社會主義國家。所以無論是什麼國家,只要是共產黨有能力奪權的,歐美國家都會予以援助,方便其鎮壓。
9. 杜魯門聲稱援助土耳其和希臘的目的是什麼
二戰結束後隨即伴隨世界人民的不是長久的和平而是美蘇兩超近半個世紀的全面冷戰,而這個時候的希臘共產黨在國內與親西方政府的對抗中逐步取得了優勢地位,如果美國不加以援助的話希臘被納入蘇聯社會主義紅色陣營只是時間問題。而土耳其在二戰中雖然宣布中立但是他的領土允許德國駐軍使用,而拒絕蘇軍進駐而且在戰爭期間趁蘇德戰場焦灼之際佔領了和蘇聯有爭議的地區引起蘇聯的仇視,蘇聯打算對德作戰結束後對土耳其進行清算使其納入自己的勢力范圍。而作為西方陣營的盟主美國出於反共反蘇的需要時絕對不會坐視不管的,所以美國隨即派軍事顧問、武裝兩國的政府軍甚至直接軍事干涉撲滅了希臘和土耳其的紅色革命的火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