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粹德國為什麼不打土耳其
A. 二戰時德國為什麼沒有攻擊土耳其
熟悉二戰的朋友們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的德國的戰力可謂是十分強大,依靠強大的空軍作為後勤支援,配合以“閃電戰”的思想,在地面機械化部隊的牽引下,得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攻陷了大半個歐洲,將戰車一直開到了英國附近,有包括法國和波蘭在內的歐洲大國被德國征服,此時的德國戰力可謂是十分強大。而土耳其位於亞洲西部的小亞細亞半島和巴爾干半島的色雷斯東部地區,地跨歐亞兩大洲,扼守土耳其海峽(黑海海峽),其戰略位置極為重要,歷來是各國戰爭時期的紛爭之地。而在整個歐洲都陷入一團戰火的狀況下,身為歐洲邊境的土耳其卻一直保持著中立的態度,而德國也貌似沒有對土耳其動手的行為,這不禁讓人產生了疑問。因為拿下土耳其德國軍隊既可以直接進軍中東,直取印度,又可以完成對蘇聯的戰略包圍,那麼為何一直到二戰結束都始終未見德國對土耳其動手呢。
最後也是德國自身的的原因,我們知道在一戰之後德國的軍工體系被肢解,但是其之後默默的悄然建設軍隊力量,這其中效果最為顯著的就是空軍,其次是陸軍,但是海軍卻一直是德國的弱項,由於海軍艦艇建設動靜太大,德國一直無法有效將其隱蔽,因此德國海軍水面艦艇的力量在歐洲來說是戰力比較弱的。而德國想要攻擊土耳其就必須要經過地中海,雖然英國戰力有損,但是海軍是其強項,而地中海也一直處在英國的保護之中,因此德國並沒有足夠的力量在海上去與英國抗衡,這也是不攻打土耳其的一個主觀原因的所在。
B. 二戰時期,德國為何不攻打中東西亞這些石油多的地方
第一個原因是:盡管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中東也產油,但它不是世界上主要的產油地區。當時,世界石油生產主要集中在美國、蘇聯、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羅馬尼亞、東南亞等地。中東僅佔世界石油產量的5%。20世紀50年代後,中東成為世界主要產油區。因此,德國人對中東石油的渴望不高。
德國並不是沒有考慮過玩中東石油的想法,只是沒能在北非戰場上贏得英國。如果真的最後佔領了整個埃及,那麼巴勒斯坦的英國人也會撤退,那個時候伊朗的石油就可以通過陸運加海運的方式很輕松的運到德國人手中,義大利雖然打仗不行,但是跑跑後勤還是可以的。現在來看,德國打下中東及地中海一帶就對了,一來這里離義大利和德國並不遠,隆美爾就在這里戰斗過。
C. 希特勒為什麼不打土耳其
土耳其狡猾的很
一直周旋在德蘇盟國之間。戰後還成為了北約成員國。
義大利入侵巴爾干時他明確保持中立,賣了希臘和保加利亞
然後跟蘇聯曖昧。
德軍第一次對蘇作戰戰果輝煌
震懾了土耳其,於是土耳其開始像德國拋媚眼
當盟軍和蘇軍扭轉戰況,他們態度180度大轉彎,又跑到盟軍懷抱里
最後盟軍為了能讓土耳其參戰答應了一大堆條件。
德國和義大利也一直沒抽出功夫打到他那裡去
南方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都嚷嚷著兵源和物資不足。
D. 二戰時期的土耳其的軍隊打得過納粹德國的軍隊嗎把納粹德國的軍隊換成日本的軍隊呢
打不過,絕對打不過
土耳其軍隊最大的弱點就是裝備差、戰術指導思想還停在一戰水準,缺乏有效的軍官團和士官團隊,只能打順風戰,稍有不順,馬上崩潰
遇上德國軍隊就是死路一條
遇上日本軍隊同樣完蛋,參考一下抗美援朝,土耳其旅慘敗給志願軍,而志願軍的裝備和訓練水準和二戰時期的日軍差不多
E. 石油儲量嚴重不足的德國,二戰時卻不進攻中東奪取石油,為什麼
石油儲量嚴重不足的德國,二戰時卻不進攻中東奪取石油原因:
1、雖然中東的石油可望而不可即,在當時的情況,遠沒有直接入侵蘇聯,獲得其石油資源來得實在。然而德國進攻蘇聯,為了石油只是其中的很小一部分原因,主要還是為了奪取重工業基地,摧毀蘇聯工業,避免形成納粹德國和蘇聯的東西對峙。
3、中東的石油,主要是運不過來,中間的戰略要地被英軍控制,隆美爾的北非軍團就是要幫助義大利去拔掉這顆釘子,都打到了敘利亞了,最後被蒙哥馬利打敗了,義大利軍隊不堪一擊,因為沒有撬棍打不開彈葯箱都投降,給德軍拖了後腿。
所以歷史沒有給予第三帝國征服世界的機會。希特勒把其對納粹主義意識形態的狂熱和偏執壓倒性地置於第三帝國的國家利益之上,這是導致德國難以產生深謀遠慮的大戰略,最終不得不坐視「失去的勝利」的最根本原因。這是希特勒的第三帝國之「不幸」,卻是包括德國人民在內的整個人類之大幸。
F. 土耳其和德國如此友好的關系,是一戰,二戰的原因嗎
不是的,二戰的土耳其就相當於是走鋼絲的演員,左搖右擺,又左右逢源。像歐洲大陸其它中立國一樣,土耳其在二戰中與納粹有緊密的貿易聯系,但原因卻不一樣。土耳其象葡萄牙一樣是個親英情緒很強烈的國家,甚至在二戰爆發後的1939年10月,土耳其還和英、法締結了軍事互助同盟。法國陷落後,土耳其於1940年6月宣布中立,直到1945年才加入盟國對德國宣戰。土耳其宣布中立的原因主要是擔心納粹的入侵,它在1941年春德國佔領巴爾干半島後迅速同納粹簽訂了友好協定。土耳其沒有公開反對納粹,而納粹也並未侵犯土耳其的邊境。總的來說在二戰期間土耳其就像走在綳緊的鋼絲上的雜技演員,努力在軸心國和盟國之間尋求平衡。1941年10月,土耳其與德國簽訂了一份重要的貿易協定。德國用軍需品和其它工業品與土耳其交換礦石原料,尤其是鉻礦石。與此同時土耳其與英美也保持友好關系,以鉻礦石與英美交換先進的武器裝備。鉻是製造合金鋼的必用材料,而土耳其正是納粹的唯一鉻進口國。納粹生產部長阿爾伯特.施佩爾曾經指出,若是鉻礦石的供應被切斷,會導致德國的軍火生產中斷10個月。鉻礦石經鐵路由土耳其運往德國,其間要經過世界上最為崎嶇不平的巴爾干山區,一路上到處是橋梁和隧道。盟軍在戰爭結束前重點轟炸了這條鐵路,以切斷對德國的鉻礦供應。為了爭取土耳其參戰、或至少保持「善意的中立」,土耳其於1941年被美國列入租借法案受援國名單。1943年11月的德黑蘭會議上,盟國預料到納粹不會再對土耳其構成軍事威脅,於是共同要求它參戰。直到1944年4月,土耳其才停止對德國的鉻礦石供應,並且像其它中立國一樣,是在經濟制裁的威脅下才這么做的。1944年8月,土耳其與德國斷交。1945年2月,由於盟軍已將德軍驅逐出巴爾干半島,尤其是此時再不下手將得不到加入聯合國的機會,土耳其才對德國宣戰,用當時愛爾蘭總理德.瓦勒拉的話說,就是「在最後一刻,為了獵取聯合國成員資格而趕上了潮流」。據美國專家估計,土耳其收到的納粹黃金最多隻有1500萬美元,大部分來自比利時央行,德國人用其購買鉻礦石。盟國並未努力追回這些黃金。由於土耳其控制著黑海的入口,又與蘇聯接壤,美國認為它對冷戰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1946年,在土耳其召開了關於沒收德國在土黃金和資產的談判,盟國估計這筆資產共計5100萬美元。「杜魯門主義」的出台終止了這一談判。1947年7月,美國與土耳其簽署了一份價值1.5億美元的貸款協定,該協定對向土耳其索要黃金的談判不啻是致命一擊。土耳其最終沒有歸還任何納粹黃金。 希望採納~~O(∩_∩)O~
G. 一戰中聯合德國對抗沙俄的土耳其,在二戰中卻長期保持中立,為什麼
一戰中聯合德國對抗沙俄的土耳其,在二戰中卻長期保持中立,沒有信心。因為打不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負已經決定,雅爾塔三巨頭會議提供了最後的「懺悔機會」(1945年3月1日是土耳其參加戰爭的最後期限,否則它將不被允許參加聯合國)的壓力下,2月23日,土耳其大國民議會一致通過決議「立即」向軸心國宣戰,並宣布土耳其的「戰。
土耳其參與戰爭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產生了巨大影響。當時,如果英美盟國想向蘇聯提供物資和彈葯,基本上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前往北冰洋,北冰洋速度很快,但有被德國空軍和潛艇攻擊的危險,另一種是很長的距離。他們從英國向南繞過好望角,將物資運往中東,然後進入蘇聯。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從中東進入蘇聯並不困難(最好在1991年之前找到一個,並且看清楚)。然而,如果土耳其加入軸心國陣營,將對中東產生巨大影響,即使沒有能夠招募優秀士兵的軍隊,它也可能發揮威脅作用。
720年前的1299年,奧斯曼帝國成立。它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多民族帝國。它是以奧斯曼一世的創始人命名的。在最強大的時期,它的力量可以到達亞洲、歐洲和非洲三大洲。1453年拜占庭帝國被消滅後,奧斯曼帝國建立了首都君士坦丁堡,並更名為伊斯坦布爾,是東羅馬帝國的繼承人。因此,奧斯曼帝國的君主蘇丹繼承了東羅馬帝國的文化和伊斯蘭文化,東西方文明融合在其中。16世紀蘇萊曼大帝統治期間,奧斯曼帝國日益繁榮。其領土在17世紀達到頂峰。
H. 二戰時土耳其為什麼不參戰
土耳其吸取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和十次俄土戰爭的教訓,不敢再次輕易捲入戰爭。
土耳其人從此開始了對自己政務的管理,他們進一步鞏固安卡拉,並將其設為首都,廢除了伊斯蘭教君主政體。穆斯塔法·凱末爾成為新建立的世俗共和國的總統以及共和國人民黨。之後,他被授予「土耳其之父」的姓氏。阿塔爾圖克建立起民主政體。
阿塔圖爾克的繼任人,伊斯梅特·伊納尼小心翼翼地不讓土耳其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但戰爭結束後,土耳其卻發現自己成了美國的同盟國。
當時亞美尼亞邊境就是蘇聯邊界的標志,由於土耳其重要的戰略地位,它成為對抗蘇聯的前沿陣地,故隨之開始接受美國援助。後來土耳其軍隊參加了韓戰,與美國的關系就更加密切了。此後不久,土耳其成為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員。
(8)納粹德國為什麼不打土耳其擴展閱讀
土耳其共和國建立後,土政體始終為議會共和制,總統是象徵性的國家元首,並無太多實權。總統授權獲得議會多數席位的政黨領袖為總理,總理作為政府首腦,掌握行政權。
2017年4月16日,土耳其舉行修憲公投。計票結果顯示,支持修憲的比例為51.4%,修憲獲得通過,土政體將由議會制改成總統制,土耳其總理職位將被廢除,行政權完全移交給總統。總統可直接任命包括副總統和內閣部長在內的政府高官,還可以繼續擔任政黨主席。
此外,總統還可任命最高司法機關「法官和檢察官最高委員會」的多數成員。總統可以不經過議會批准頒布法令和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