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一戰失去多少領土
㈠ 在一戰前夕,土耳其帝國的領土有多大
一戰之前奧斯曼帝國已喪失大部分領土,歐洲除了現在的土耳其歐洲部分其餘全部喪失,也把北非的利比亞和埃及丟給義大利和英國,主要領土集中在中東地區現在的中東國家除了沙特 葉門 阿曼的其餘部分都是他的領土,還有高加索地區的亞美尼亞也屬於他。
㈡ 兩次世界大戰間各國損失領土多少
一戰後:
德國失去阿爾薩斯洛林(劃給法國)、加利西亞(劃給波蘭。一戰前沒有波蘭國家,德國與俄羅斯是接壤的。)、石勒蘇益格歸還丹麥,波蘭獲得出海口。德國被分裂為兩部分,同時失去所有殖民地。
奧匈帝國分裂為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南斯拉夫,部分領土劃給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奧地利 ,此外羅馬尼亞和義大利也獲得部分奧匈帝國的土地。
塞爾維亞得到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阿爾巴尼亞等,建立南斯拉夫王國。
土耳其奧斯曼帝國失去地中海東岸、美索不達米亞和阿拉伯半島沿海地區的領土,僅保有土耳其本部。
俄羅斯失去立陶宛、愛沙尼亞、芬蘭和西烏克蘭(蘇波戰爭後劃歸波蘭),二戰初期被蘇聯奪回。
波蘭三百年後再次立國,獲得西烏克蘭、加利西亞、奧匈帝國部分領土。
二戰後基本維持二戰前版圖,部分調整:
德國失去東普魯士,分別劃給波蘭、蘇聯。
日本失去所有殖民地,北方四島歸蘇聯。
外蒙古獲得獨立。
南亞大陸成立印度、巴基斯坦(後分出孟加拉國)、斯里蘭卡國。
㈢ 一戰使土耳其丟失領土了嗎
土耳其第世界戰站錯邊戰敗其歐洲部僅剩伊斯坦布爾城亞洲部伊拉克敘利亞巴勒斯坦等讓給委任託管海屬島全部希臘強佔加19世紀土耳其獨立希臘保加利亞塞爾維亞等土耳其領土損失70%領土
㈣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一戰前領土大致包括今天的哪幾個國家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在一戰前已衰弱不堪, 疆域與之前相比大大縮減,涵蓋了今天的土耳其、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伊拉克、科威特、約旦、阿爾巴尼亞、希臘北部;另外利比亞名義上也是其屬地。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Ottoman Empire )為土耳其人建立的一個帝國。極盛時勢力達亞歐非三大洲,領有東南歐、巴爾干半島之大部分領土,北及匈牙利和斯洛維尼亞。自滅東羅馬帝國後,定都於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爾。
(4)土耳其一戰失去多少領土擴展閱讀: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政治
奧斯曼帝國實行的是軍政合一政體,同時兼有沙里亞政體的色彩,是伊斯蘭教法確認的政治體制之一。國家政權必須符合沙里亞的精神,國家元首(即哈里發、素丹、埃米爾等)亦必須遵循伊斯蘭教法治國。
教法學家們提出此說,意在為伊斯蘭國家政權的合法性提供一種權威的理論根據,以調和日益封建化、世俗化的國家政體同神聖律法的矛盾,強調神聖的沙里亞的普遍適用性。
為了捍衛伊斯蘭教義的神聖性、純潔性和連續性,教法學家們後來提出了比較系統的哈里發學說,就哈里發的資格、職能、產生辦法等作了一系列原則規定,認為哈里發作為「安拉之公僕」,必須尊重伊斯蘭教法,只能在沙里亞容許的有限范圍內行使其權力。
這些權力主要是行政立法權,包括頒布政令、制定行政法規、確定國家的行政建制、任免官吏等。但所有這些行政立法在理論上皆被視為對沙里亞的一種應用和補充,不能有悖於沙里亞的精神。
教法學家們認為,沙里亞政體是對君主專制的一種限制,但實際上只是一種道義上的限制,封建君主只要在名義上宣布忠誠於沙里亞,即可合法地行使其權力。歷史上封建君主常以此為據來頒布行政法規,如著名的《奧斯曼帝國法規》。
近代以來,還經常據此頒布政令和法規,限制沙里亞法院的司法權,並以行政立法的方式對教法的實體加以修訂。
㈤ 歷史上丟失領土最多的六個國家都有哪些,為何如此屈辱
有俄羅斯,德國,土耳其,墨西哥,中國,法國。因為戰爭的原因歷朝歷代每個國家的國土面積都是不一樣的,不管怎麼比較都有失妥當,所以這次的比較可能不如人意,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
第一個國家是德國。
在戰爭爆發前德國的領土面積約為54萬平方千米,他曾經是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但是德國因為戰敗所以和戰勝國簽訂了一系列條約後丟失了大片土地,所以直至今日德國的國土面積約是35.7萬平方千米,也是這幾個裡面失去國土最少的一個國家。
最後一個講講中國。
中國在元朝的時候,最大的時候國土面積高達3300萬平方公里,經過各朝各代的丟失有其是清朝後期,無能的皇室無所作為,一味的割地求和,到後如今的970萬平方公里,真要說的話中國應該排第一。
㈥ 歷史上喪失領土最多的國家是哪個,中國喪失了多少
清朝各種悲劇,割地賠款,哪個列強都能欺負清朝。特別是領土上,清朝失去了太多。中國、土耳其、墨西哥、波蘭是世界近代史上失領土最多的四個國家。
一、清朝鼎盛形勢圖
十七世紀,波蘭開始衰落,被俄普奧聯手三次瓜分。一戰後,才僥幸復國。沒多久,又被德國和蘇聯第四次瓜分。二戰後,波蘭雖然重新復國,疆域卻大大縮水,並完全喪失獨立自主。
總的來說,清朝雖然隨時領土面積最多,但底子厚,底蘊猶在。而土耳其、墨西哥、波蘭,則再不復當年之勇,比清朝還慘。當然我不是為了給清朝洗,只是想說下歷史上發生的事。總的來說就是一個話,拳頭硬才是真道理。所以看著現在中國的拳頭在逐漸變硬,復興指日可待。
㈦ 領土丟失的國家有哪些
第一名:德國
鐵血網提醒您:點擊查看大圖
俄羅斯帝國全盛時期領土比原蘇聯的領土還要大,除了原蘇聯的領土還包括阿拉斯加和芬蘭,面積達到了2430萬平方千米。美國以720萬美元的價格從沙皇俄國手中買走了阿拉斯加,冷戰時期,美國在阿拉斯加建了導彈基地威懾蘇聯,把當時蘇聯人的腸子都悔青了。現在俄羅斯的面積為1707.5萬平方千米。領土丟失比為42%。
㈧ 領土廣袤的奧斯曼土耳其怎麼衰落的,是怎麼一步步被肢解的
輝煌的奧斯曼帝國在19-20世紀走到了歷史的盡頭。當奧斯曼帝國加入同盟國,捲入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意味著它作為砧板上的肉的命運以無法改變。
5、海峽被其他國家管理。黑海海岸基雷松之東、艾爾新疆、木施以西、比特利斯及凡湖以南歸亞美尼亞;包括達達尼爾海峽及博斯普魯斯海峽兩旁的「海峽地區」成為非軍事區,但協約國擁有對該地區的軍事行動權。美、英、法、意、日、俄六國組成「海峽管理委員會」,負責區內航運、燈塔管理及領航等事宜;原屬奧斯曼之阿拉伯及伊拉克地區領土割予英、法兩國,成立新的保護地。其中卡拉塔施及馬爾丁以南歸敘利亞,摩蘇爾以南歸伊拉克。
㈨ 要是我國在一戰中站錯了隊,會有多嚴重的後果
假如中國在一戰中站錯隊,後果有多嚴重?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時,中國正值袁世凱當政,國家貧弱。無論是協約國還是同盟國,中國都惹不起,所以中國在第一時間宣布中立。
1916年袁世凱死後,段祺瑞當政,在段祺瑞的推動下,雖然幾經波折,中國最終還是在1917年8月加入了協約國集團,對德國宣戰。
當然,土耳其最終還是失去了約百分之七十的領土。
如果中國站錯了隊,那後果也是可以想到的,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賠款。這肯定是少不了的,國民經濟被列強的控制會加深。
2.割地。即使不比土耳其更慘,也會損失一部分國土。最起碼德國在山東的權益會被日本拿走。整個山東岌岌可危。
3.其他方面。國際地位下降,歐洲和美國對中國的印象更差等。
㈩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起因,勝利者,參與國家,各國損失,後果各是怎樣的
1、戰爭起因: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國慶),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右圖)在薩拉熱窩視察時,被塞爾維亞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槍殺。成為第一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一個月後,奧匈帝國在德國的支持下,以薩拉熱窩事件為借口,向塞爾維亞宣戰。接著德、俄、法、英等國相繼投入戰爭。交戰的一方為同盟國的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以及支持他們的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另一方為協約國的英國、法國和俄羅斯帝國以及支持它們的塞爾維亞、比利時、義大利、美國等國。
2、戰爭的勝利者,以英國、法國、義大利、俄羅斯帝國和塞爾維亞為主的協約國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3、參與國家有:以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的同盟國和以英國、法國、義大利、俄羅斯帝國和塞爾維亞的協約國。
4、各國損失和後果: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戰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災難,但在客觀上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一戰中,各種新式武器如飛機、毒氣、坦克、遠程大炮相繼投入戰爭,是武器發展史的重要階段。
(10)土耳其一戰失去多少領土擴展閱讀:
1914年是戰爭的第一階段。在這一年裡德軍根據戰前制定的施里芬計劃,首先在西線發動大規模的進攻,由於馬恩河等戰役中法、英、比三國軍隊的奮力抵抗和俄羅斯在東線的進攻,致使德軍速戰的計劃破產。西線作戰的雙方修築戰壕,長期對峙,轉入陣地戰。
1915年—1916年為戰爭的第二階段。由於雙方都把1916年看作是決定性的一年,所以這一年裡出現了三次大型的陸地上戰役,即西線的「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和東線俄軍的夏季攻勢,在海上,日德蘭海戰役後,英國仍然牢牢控制著制海權。這一階段,大戰的戰略主動權轉移到了協約國一方。
1917年—1918年為戰爭的第三階段。1917年,美國參加對德作戰,中國等國也相繼投入戰爭,協約國的陣營增加到27個國家,俄羅斯爆發「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國主義戰爭。
1918年3月,德軍在西線開始發動攻勢,遭到失敗。8月8日,協約國軍隊在福煦的指揮下,開始反攻,把德軍攆出法國和比利時國境,德軍主力已開始迅速瓦解。9月15日,保加利亞的軍隊被擊潰,29日向協約國投降。
10月31日土耳其投降。奧匈帝國於11月3日投降。11月4日,基爾軍港海軍艦隊水兵舉行起義,成立蘇維埃。11月9日,柏林工人和士兵舉行總罷工和武裝起義,德皇威廉二世於內外交困的情況下,被迫宣布退位,10日逃往荷蘭。
1918年11月11日,德軍正式投降。德國代表在巴黎北部的康邊森林福煦將軍的行軍火車上,簽署停戰協定。第一次世界大戰至此結束。